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食品中其他化学污染物的检验 1 9 1食品中有害金属铅 砷 汞 镉的检验9 2食品中N 亚硝基类化合物的检验9 3食品中苯并 a 芘的检验9 4食品中多氯联苯的检验9 5食品中氯丙稀的检验9 6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检验 2 第一节食品中有害金属铅 砷 汞 镉的检验 一 食品中铅的检验 3 食品中铅的来源主要由三个方面 1 植物通过根部直接吸收土壤中溶解状态的铅 2 食品在生产 加工 包装 运输过程中接触到的设备 工具 容器及包装材料可能含有铅 一定条件下铅逐渐进入食品中 3 工业 三废 污染环境 从而污染食品 4 0 05mg kg 2 0mg kg 卫生标准 5 食品中铅的测定 我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GB T5009 12 2003 规定了五种测定食品中铅的方法 一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二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三 火焰原子吸收法 四 分光光度法 五 示波极谱法 6 一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样品经灰化或酸消解后 注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中 高温原子化后吸收283 3nm共振线 在一定浓度范围 其吸收值与铅含量成正比 标准曲线法定量 1 原理 7 2 样品处理 1 压力消解罐消解法 2 干法灰化 3 过硫酸铵灰化法 4 湿式消解法 8 1 压力消解罐消解法 压力消解罐 恒温干燥箱 9 2 干法灰化 先小火在可调式电热板上炭化至无烟再移入马弗炉500 灰化6 8h 10 4 湿消化法 3 过硫酸铵灰化法 11 3 测定 1 仪器条件 2 取铅标准应用液 待测样品溶液和试剂空白液各10 L 分别注入石墨炉 得出样品中铅含量 4 注意事项 成分复杂 基体干扰严重的样品 适量的基体改进剂磷酸铵溶液 12 管长方向无温度梯度所需原子化温度低石墨管寿命长 13 通过控制石墨炉电源电流输出的大小 达到干燥 灰化 原子化 净化4个步骤 14 二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样品经硝酸 高氯酸消化 在酸性介质中 二价铅离子与硼氢化钠反应生成铅化氢 由载气 氩气 带入石英原子化器原子化 在铅空心阴极灯照射下 基态铅原子被激发 当激发态铅原子回到基态时 发出特征波长的荧光 荧光强度与铅含量成正比 标准曲线法定量 1 原理 15 2 样品处理 取适量样品 加入硝酸 高氯酸混合酸 放置过夜 加热消化至消化液呈淡黄色或无色 稍冷后加水 继续加热至消化液剩下0 5 1 0ml为止 加入盐酸和草酸 摇匀 加入铁氰化钾 用水定容 混匀 放30分钟后测定 同时做试剂空白 16 3 测定 1 仪器条件 2 测定 17 三 火焰原子吸收法 样品经处理后 铅离子在弱碱性条件下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 DDTC 形成络合物 经4 甲基 2 戊酮 MIBK 萃取分离 导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 火焰原子化后 吸收283 3nm共振线 其吸光度值与铅含量成正比 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1 原理 18 四 二硫腙比色法 样品经消化后 在pH8 5 9 0时 铅离子与二硫腙生成红色络合物 经三氯甲烷萃取后 510nm测定吸光度值 标准曲线法定量 1 原理 19 二 食品中砷的检验 砷的理化特性食品中砷的主要来源 含砷农药的使用 食品加工时使用含砷化学物质作原料 食用色素和其他添加剂 工矿企业排放的 三废 含有大量的砷 20 食品中砷的测定 化学分析法 重量法 容量法仪器分析法 阳极溶出伏安法 极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分光光度法 色谱法等 我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GB T5009 11 2003 规定了三种方法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银盐法 硼氢化物还原光度法 21 一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样品经湿消解或干灰化后 加入硫脲使五价砷还原成三价砷 再加入硼氢化钠 或硼氢化钾 使三价砷还原成砷化氢 由氩气带入石英原子化器中 高温下分解为原子态砷 在砷空心阴极灯发射光激发下产生原子荧光 在一定条件下荧光强度与被测液中砷浓度成正比 标准曲线法定量 1 原理 22 2 样品处理 1 湿消化法 取适量样品 加入硝酸 硫酸 放置过夜 次日加热消化至完全 除尽氮氧化物 冷却 加入硫脲 用水定容 2 干灰化法 取适量样品 加入硝酸镁溶液混匀 低热蒸干 将MgO盖于其上 先炭化再550 灰化4h 冷却加稀盐酸中和MgO并溶液灰分 移入容量瓶中 加硫脲 用稀硫酸分次洗涤坩埚后合并定容 23 3 测定4 说明 样品湿消化时应防止炭化 因碳可能把砷还原为元素态造成损失 干灰化时 加入硝酸镁加热分解产生氧 可促进灰化作用 氧化镁除保湿传热外 还起防止砷挥发损失的作用 因此灰化前应将氧化镁粉末仔细覆盖在全部样品的表面 24 二 银盐法 实验课 25 三 硼氢化物还原光度法 样品经消化后 当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1 0mol L时 加入碘化钾 硫脲并加热 将五价砷还原成三价砷 用硼氢化钾将三价砷还原成砷化氢 用硝酸 硝酸银 聚乙烯醇 乙醇为吸收液 砷化氢将银离子还原为单质银 时溶液呈黄色 在40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 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26 最低检出限为0 05mg kg 吸收液中聚乙烯醇对胶态银有良好分散作用 但通气时会产生大量气泡 加乙醇作消泡剂 乙醇太多会出现浑浊 50 为宜 中性条件下 银离子不稳定 生产的胶态颗粒大 故在吸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 27 三 食品中汞的检验 食品汞主要来自环境污染 用含汞废水灌溉或不合理使用含汞农药 使农作物含汞量增高 含汞废水可污染水体 水体中汞通过食物链富集在水生生物中 鱼 虾 贝类食品含汞量远高于其他食品 我国食品中汞的卫生标准 鱼及水产品 0 3mg kg 肉 蛋 油 0 5mg kg 成品粮 0 002mg kg 乳制品 蔬菜 水果 0 01mg kg 28 食品中汞的测定方法 分光光度法 二硫腙法 碘化亚铜法 常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和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选择性好 灵敏度高 为国家标准 GB T5009 11 2003 方法 甲基汞的测定可用气相色谱法或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29 一 原子荧光光谱法 样品经消化后 在酸性介质中 汞离子被硼氢化钾还原成原子汞 由载气带入原子化器中 在汞空心阴极灯照射下 基态汞原子被激发至激发态 激发态不稳定 回到基态时 发射出具有特征波长的荧光 在一定条件下荧光强度与测液中汞离子浓度成正比 标准曲线法定量 1 原理 30 2 样品处理 1 高压消解法 称取适量样品置于聚四氯乙烯内灌中 加硝酸浸泡过夜 加过氧化氢 密封后置干燥箱中 120 恒温3h 至消化完全 稀硝酸定容 高压消解罐 31 微波消解罐 2 微波消化法 称取适量样品于消化灌中 加硝酸和过氧化氢 盖好安全阀 放入微波炉中 根据样品种类 设置最佳消化条件 至消化完全 冷却后稀硝酸定容 32 二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样品经消化后 在酸性介质中 汞离子被氯化亚锡还原成原子汞 原子汞在载气带动下 进入测汞仪 吸收253 7nm波长的共振线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吸光度与溶液中汞浓度成正比 标准曲线法定量 1 原理 33 2 样品处理 称取适量样品 加五氧化二钒粉末 硝酸 振摇后放置4h 加浓硫酸 混匀 在140 砂浴上加热消化 冷却后加高锰酸钾溶液 放置4h 滴加盐酸羟胺使紫色退去 用水稀释定容 34 3 测定 取10 00ml样品消化液于汞蒸气发生器内 加氯化亚锡 通净化载气 氮气或空气 1 0L min 使汞蒸气经过装有氯化钙的干燥器后 再进入测汞仪 读取最大读数 取汞标准应用液和试剂空白按样品消化液的步骤测定 绘制标准曲线 计算出样品中汞含量 35 四 食品中镉的检验 镉的理化特性食品中镉的主要来源为工业污染 以及含镉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食品中镉的卫生标准 大米 0 2mg kg 面粉 肉类 鱼类 0 1mg kg 其他谷类 豆类 薯类 蔬菜 0 5mg kg 水果 0 3mg kg 36 食品中镉的测定方法 国家标准 GB T5009 11 2003 分析方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火焰原子吸收法 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法 极谱法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X射线荧光法等 37 一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样品经灰化或酸消解后 注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中 镉离子经电热高温原子化后吸收228 8nm共振线 在一定浓度范围 其吸光度值与镉含量成正比 标准曲线法定量 38 二 火焰原子吸收法 样品经处理后 在一定pH值条件下 镉离子与配位剂生成配合物 经萃取 导入原子吸收仪中 原子化后 吸收228 8nm共振线 其吸光度值与镉含量成正比 标准曲线法定量 1 原理 39 火焰原子化 40 2 样品处理 由于使用的配位剂不同 样品处理方法 配位反应的pH条件 及萃取的试剂各不相同 样品处理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碘化钾 4 甲基 2 戊酮 MIBK 法 另一种是二硫腙 乙酸丁酯法 41 1 KI MIBK法 称取适量均匀样品于坩埚中 先低温灰化 再在500 25 灰化约8h 残渣用硝酸 高氯酸混合液反复处理到无黑色碳粒 再用稀盐酸定容 同时做试剂空白 吸取适量样品和设计空白消化液 加稀硫酸和水混匀 然后加碘化钾溶液 混匀 静置 用MIBK萃取 将MIBK层经脱脂棉脱水过滤 待测 标准系列在萃取时 需另加盐酸 1 11 与样品消化液相同的体积 其他操作同样品消化液 42 2 二硫腙 乙酸丁酯法 称取适量样品 用硝酸 高氯酸消化 冷却 用水将内容物定量洗入分液漏斗中 同时做试剂空白 取镉标准应用液于分液漏斗中 加盐酸 1 11 至样品消化液相同的体积 加入柠檬酸钠缓冲液 以氨水调溶液pH值5 0 6 4 加水混匀 再分别加入二硫腙 乙酸丁酯溶液 振摇 静置分层 取出有机相 待分析测定 43 第二节食品中N 亚硝基类化合物的检验 N 亚硝基类化合物又称亚硝胺 通式 一 概述 一 理化性质 R1R2 N N O 44 低分子的亚硝胺在常温下为黄色液体 可溶于水 其余亚硝胺不溶于水 易溶于醇 醚和二氯甲烷 亚硝胺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稳定 不易水解 在酸性和紫外光照射下可水解 分解成仲胺和亚硝酸 R1R2 N N O H2O UV R1R2 NH HNO2 45 二 污染来源 食品中广泛存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主要来源 一是农业上大量使用氮肥和含氮除草剂 使蔬菜含有大量硝酸盐 二是在加工肉制品时 往往加入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作为发色剂 三是高蛋白食品在高温 烹饪 烧烤等过程中 蛋白质分解 产生中间产物 食品中仲胺含量增加 四是未加热的咸猪肉含有脯氨酸亚硝酸 油煎后转变为致癌物亚硝基吡咯烷 从食物进入人体的亚硝酸盐和仲胺在胃中合成亚硝胺 46 47 三 毒性与危害 N 亚硝基类化合物有较强的毒性和致癌性 为预防亚硝胺的致癌作用 首先应减少亚硝酸盐和仲胺的射入 其次是阻断亚硝胺在体内的合成 48 四 卫生标准 我国食品中亚硝胺的卫生标准 49 五 检验方法 一类测总的亚硝胺 分光光度法一类分别测各种亚硝胺 薄层色谱法 气相色谱 质谱法和热能分析法 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 GB T5009 11 2003 分析方法是气相色谱 质谱法和气相色谱 热能分析法 GT TEA 50 二 气相色谱 热能分析法 样品经处理后 经气相色谱分离 分离后的亚硝胺在热解室中经特异性催化裂解产生NO基团 后者与臭氧反应生成激发态NO2 当激发态NO2 返回基态时发射出近红外区光线 600nm 2800nm 产生的近红外区光线被光电倍增管检测 600nm 800nm 以保留时间定性 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1 原理 51 2 样品处理 1 提取 硅藻土吸附法 真空低温蒸馏法 在双颈蒸馏瓶中加入适量预先除去二氧化碳的样品 玻璃珠和氢氧化钠 先在53 3kPa低温蒸馏 待样品剩余约10ml时 在真空93 3下kPa蒸至进干为止 蒸馏液中加稀盐酸 用二氯甲烷提取三次 提取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 52 2 浓缩将二氯甲烷提取液移入K D浓缩器中 在55 水浴上浓缩至10ml 再以缓慢的氮气吹至0 4ml 1 0ml 供测定 53 3 测定4 说明 热能分析仪时检验亚硝胺的较好仪器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最低检出量为0 1ng 二氯甲烷提取液在K D浓缩器中浓缩时 水浴温度不宜过高 水泵减压不宜太猛 以免损失亚硝胺 54 三 气相色谱 质谱法 样品中的N 亚硝基类化合物经水蒸气蒸馏和有机溶剂萃取后 浓缩至一定量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的高分辨匹配法进行定性和定量 1 原理 55 2 样品处理 1 水蒸气蒸馏称取一定量粉碎的样品 加入适量水和氯化钠 进行水蒸气蒸馏 蒸馏液收集在加有二氯甲烷和冰块的接收瓶中 利用亚硝胺的挥发性与干扰组分分离 2 萃取在蒸馏液中加入氯化钠和少量硫酸 使待测物转移至二氯甲烷层 再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 合并萃取液 3 浓缩将二氯甲烷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后 转移到K D浓缩器中 在50 水浴上浓缩至1 0ml 备用 56 3 测定 1 仪器条件 2 测定样品和标准经气相色谱柱分离后进入质谱仪 采用电子轰击源高分辨峰匹配法 用全氟煤油的碎片离子 分别检视N 亚硝基二甲胺 N 亚硝基二乙胺 N 亚硝基二丙胺 N 亚硝基吡咯烷的分子 离子 结合它们的保留时间定性 以该分子 离子的峰高定量 57 4 说明 1 本法适用于酒类 肉制品 蔬菜 豆制品 调味品 茶叶等食品中N 亚硝基化合物的检验 2 在待蒸馏的样品中加入氯化钠使其饱和 是为了减低N 亚硝胺在水中的溶解度 使其易挥发 在接收瓶中加入二氯甲烷和冰块 有利于N 亚硝胺的冷凝收集 提高回收率 58 3 萃取时 在水相中加入硫酸 1 3 可避免样品中碱性杂质进入有机相 萃取时加入氯化钠的目的是促使分层 如果样品中含有较高浓度的乙醇 如蒸馏酒 配制酒等 须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有机相 4 浓缩时 如果温度过高 超过60 会使亚硝胺明显损失 59 四 分光光度法 原理根据亚硝胺的性质 采用夹层水蒸气蒸馏纯化挥发性亚硝胺 经紫外线照射后 分解出亚硝酸根 再通过强碱性离子交换树脂浓缩 再pH1 4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形成重氮盐 后者与盐酸萘乙二胺反应生成紫红色偶氮燃料 比色定量 本法是测定挥发性亚硝胺类化合物总量的方法 60 第三节食品中苯并 a 芘的检验 一 理化性质 苯并 a 芘Benzo a pyrene 61 苯并 a 芘 B a P 分子式C20H12 常温下为黄色结晶 在水中溶解度小 但易溶于环己烷 甲苯 己烷和丙酮 B a P在碱性介质中稳定 酸性介质中不稳定 在众多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中 B a P的致癌性和致突变性是最强的 62 二 污染来源 食品中苯并 a 芘的主要来源有环境污染和食品加热烹饪 在加热烹饪过程中 烘烤 烟熏可使食品中B a P的含量增加 63 三 毒性及危害 B a P的毒性 主要表现为致癌性 大量的动物试验表明 B a P可引起皮肤 肺 乳腺及肝的癌肿 还具有致畸形和生殖毒性 四 卫生标准 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肉制品 粮食中B a P 5ug kg 64 五 检验方法 分离提取的方法有皂化法 索式提取法 超声波萃取法和直接溶解法 净化富集一般要经过液 液分配 吸附柱色谱等步骤 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 GB T5009 11 2003 分析方法是荧光分光光度法和目测比色法 65 二 荧光分光光度法 样品用有机溶剂提取 皂化后 经液 液分配或色谱柱净化 然后在乙酰化滤纸上分离苯并 a 芘 因苯并 a 芘在紫外光照射下呈蓝紫色荧光斑点 将分离后有苯并 a 芘的滤纸部分剪下 用溶剂浸出后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荧光强度 与标准比较定量 一 原理 66 二 样品处理 1 植物油样 取适量混匀油样 用环己烷分次洗入分液漏斗中 以环己烷饱和过的二甲基甲酰胺提取三次 合并二甲基甲酰胺提取液 用经二甲基甲酰胺饱和过的环己烷提取一次 弃去环己烷液层 将二甲基甲酰胺提取液合并于预先装有硫酸钠溶液的分液漏斗中 混匀 静置数分钟后 用环己烷提取二次 合并环己烷提取液 用40 50 温水洗涤环己烷提取液二次 收集环己烷层 于50 60 水浴上减压浓缩至一定体积 加适量无水硫酸钠脱水 1 提取 67 2 粮食及糕点等水分少的食品 称取适量粉碎过筛的样品 装入脂肪提取器的滤纸筒内 接收瓶内装一定量的氢氧化钾 乙醇 95 及环己烷 于90 水浴上回流提取6 8h 趁热将皂化液和滤纸筒中的环己烷倒入分液漏斗中 用乙醇 95 洗涤接收瓶 将洗液合并于分液漏斗 加水 振摇提取 静置分层 下层水相再用环己烷振摇提取一次 合并环己烷提取液 用水洗涤合并后的环己烷提取液三次 水洗液再用环己烷提取二次 分层后弃去水相 收集环己烷提取液于50 60 水浴上 减压浓缩至一定体积 加适量无水硫酸钠脱水 68 2 净化 将样品环己烷提取液转入装有硅镁吸附剂的层析柱中 调节流速为1ml min 用苯洗脱 此时应在紫外光灯下观察 以蓝紫色荧光物质完全从氧化铝层洗下为止 收集苯液于50 60 水浴上减压浓缩至0 1 0 5mL 可根据样品中苯并 a 芘含量而定 应注意不可蒸干 69 3 分离 将一定量净化后的浓缩液和20ul的B a P标准应用液 点于乙酰化滤纸条上 用乙醇 二氯甲烷 2 1 展开剂展开 取出晾干 在波长365nm或254nm紫外光灯下观察 剪下标准B a P及与其同一位置的样品的蓝紫色斑点 加入苯 在50 60 水浴中振荡 浸泡15min 70 三 测定 将样品及标准斑点的苯浸出液移入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石英杯中 以365nm为激发光波长 以365 460nm波长进行荧光扫描 所得荧光光谱与标准苯并 a 芘的荧光光谱比较定性 与样品分析的同时做试剂空白 分别读取样品 标准及试剂空白于波长406 406 5 406 5nm处的荧光强度 按基线法计算荧光强度 F F406 F401 F411 1 2 71 四 结果计算 X SF F1 F2 1000 m V1V2 72 五 方法说明 1 实验所用有机溶剂 需重蒸馏 以除去可能存在的荧光物质 脱脂棉要用二氯甲烷回流4h以上 B a P标准应用液用重蒸水配制 2 皂化液一定要趁热倒入分液漏斗 放冷后液面会凝结一层脂肪 可能将B a P凝结 不易洗净 造成损失 73 3 乙酰化滤纸的要求 乙酰化滤纸的质量直接影响B a P的分离效果 对结果影响很大 应该用洁白 无皱褶的中速层析滤纸 丙剪成方条状 否则展开时易变形或展开速度太慢 用乙酰化试剂浸泡均匀 结合酸不低于26 浸泡不均匀会影响分析效果和灵敏度 制好后将B a P标准点在纸上 展开后Rf值应在0 1以下较好 74 三 目测比色法 样品经提取 净化后于乙酰化滤纸上层析分离B a P斑点 在波长365nm的紫外灯下观察 与标准斑点进行目测比较概略定量 75 第四节食品中多氯联苯的检验 多氯联苯 PCBs 是由氯原子置换联苯分子中的氢原子形成的化合物 多氯联苯 PCBs 结构式 一 概述 一 理化性质 76 PCBs稳定性随氯原子数目的增加而提高 PCBs分类 按氯原子数或氯百分含量PCBs具有抗酸 抗碱 耐腐蚀 不易被生物降解等特性 有广泛的工业用途 作热载体 绝缘油 润滑油等 PCBs的脂溶性强 进入机体后可贮存于各组织器官 尤其是脂肪组织中含量最高 77 二 污染来源 PCBs在生物体内很难降解 食品中的PCBs主要来源是由已发生的环境污染造成的 其次是固体废弃物焚烧污染空气 进而污染食品 各类食品中海产品的PCBs含量最高 78 三 毒性及危害 PCBs可引起动物和人体一系列的急 慢性毒性反应 试验证明PCBs氯原子数愈少其毒性愈强 PCBs中毒症状 79 四 卫生标准 目前 我国只制定了海产品中PCBs的卫生标准 海产鱼 贝 虾及藻类食品 0 2mg kg 80 五 检验方法 气相色谱法 GB T5009 11 2003 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联用技术 81 二 海产品中多氯联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样品中多氯联苯残留物用已烷 或石油醚 提取 提取液经过净化 硅胶柱分离 浓缩处理后 用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其总含量 一 原理 82 二 样品处理 1 样品制备和提取取适量捣匀样品 加无水硫酸钠研磨成沙状 加入正己烷 振摇0 5h或浸泡过夜 过滤 残渣再用己烷淋洗两次 合并己烷浓缩至一定体积 加浓硫酸 振摇 离心 2 提取液的净化取1ml已烷提取液 置于硅胶柱中 用正已烷淋洗 流速以逐滴 约30滴 min 为宜 淋洗液浓缩至1 0ml 供色谱测定 83 硅胶 层析用 60 100目硅胶 于360 加热处理10 12h 冷却后加3 0 水 振摇2h以后 干燥器中贮存 84 三 测定 1 仪器条件2 测定取相同体积的样品提取液和多氯联苯标准应用液 在同一色谱操作条件下进入色谱仪 采用PCB3和PCB5主要峰的峰高之和进行定量 85 第五节食品中氯丙稀的检验 氯丙醇是丙三醇上的羟基被氯取代所产生的一类化合物 有四种同系物或异构体 单氯取代的氯代丙二醇 双氯取代的二氯丙醇 一 概述 一 理化性质 86 常温下氯丙醇为无色 有甜味的液体 比水重 沸点高于100 可溶于水 丙酮 苯 甘油 乙醇 乙醚和四氯化碳 性质不稳定 放置后 渐变为稻黄色 易潮解 87 二 污染来源 3 MCPD是酸水解植物蛋白 HVP 的重要污染物 HVP常被用作调味食品的重要成分而引起这类食品的污染 单氯取代的化合物可以作为二氯丙醇的前体进一步形成二氯丙醇 包装材料中的环氧树脂水解产生3 MCPD造成食品污染 88 89 三 毒性与危害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 植物水解蛋白调味液 中三氯丙醇 1mg kg 四 卫生标准 氯丙醇具有致癌 抑止男性精子的形成和肾脏毒性 90 五 检验方法 样品处理主要采用硅藻土吸附 正己烷 乙醚 9 1 除去脂肪 乙醚洗脱提取净化 公认的测定方法是气相色谱 质谱法 卫生标准 GB T5009 191 2003 三氯乙酰衍生化结合气相色谱 电子捕获检测器也可作为筛选方法 91 二 气相色谱 质谱法 采用同位素稀释技术 在样品中加入d5 3 MCPD内标溶液 以硅藻土为吸附剂 采用柱色谱分离 用正己烷 乙醚 9 1 洗脱样品中非极性的脂质组分 用乙醚洗脱样品中的3 MCPD 用七氟丁酰胺基咪唑 HFBI 溶液为衍生化试剂 采用选择离子监测 SIM 质谱扫描模式进行定量分析 内标法定量 一 原理 92 二 样品处理 1 样品制备取适量样品 加d5 3 MCPD内标溶液 加2 3倍的氯化钠饱和溶液 超声15min或放置过夜 离心 取上层清液提取 93 2 提取 将一袋硅藻土分成两份 取其中一份加到样品溶液中 混匀 将另一份装入层析柱中 下端填玻璃棉 将样品与吸附剂的混合物装入层析柱中 上层加1CM高度的无水硫酸钠 放置15min后 用正己烷 乙醚洗脱非极性组分 用乙醚250ml洗脱样品中的3 MCPD 8ml min 在洗脱液中加无水硫酸钠 放置后过滤 滤液在35 下浓缩至约2ml 乙醚定容 94 3 衍生化 取样品溶液1ml 在室温下用氮气吹至近干 立即加入2 2 4 三甲基戊烷1ml 七氟丁酰胺基咪唑0 05ml 立即密塞混合 于70 保温20min 在室温下 加饱和氯化钠溶液3ml 混匀 待两相分离后 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学滑雪双板课件
- 动物园营销方案(3篇)
- 早餐店营销方案案例(3篇)
- 淘宝营销方案策划工作(3篇)
- 手机验证短信营销方案(3篇)
- 初中生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初中同学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创卫办迎检课件
- 内燃机车走行部课件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同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单 分层练习
- catia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跨境电商SaaS市场行业报告
- 记叙人称及叙述视角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 殡葬业务科管理制度
- JG/T 404-2013空气过滤器用滤料
- 大米委托加工合同范本
- 学校物品捐赠协议书
- 2025-2030国内地热能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财务报表分析课件》
- 《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课件
- 超市售后服务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