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某地产项目一期规划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惠州某地产项目一期规划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惠州某地产项目一期规划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惠州某地产项目一期规划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惠州某地产项目一期规划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惠州某地产项目一期规划设计说明书 作者 日期 目录目录 目录目录 1 1 现状情况现状情况 1 1 1 区域位置区域位置 1 1 2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1 1 3 用地及建设现状用地及建设现状 1 1 4 道路交通现状道路交通现状 1 1 5 景观现状景观现状 1 2 规划目标 原则和依据规划目标 原则和依据 1 2 1 规划目标规划目标 1 2 2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1 2 3 规划依据规划依据 2 3 总体布局总体布局 2 3 1 周边规划周边规划 2 3 2 用地功能布局用地功能布局 2 4 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 3 4 1 现状概括现状概括 3 4 2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3 4 3 道路系统规划道路系统规划 3 4 4 交通设施规划交通设施规划 3 5 用地竖向规划用地竖向规划 3 5 1 规划目标规划目标 3 5 2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3 5 3 竖向规划控制竖向规划控制 4 6 绿化设计绿化设计 4 6 1 现状概况现状概况 4 6 2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4 6 3 规划目标规划目标 4 6 4 绿化设计绿化设计 4 7 市政综合管线规划市政综合管线规划 5 7 1供电工程规划供电工程规划 5 7 2通信工程规划通信工程规划 7 7 3给水工程规划给水工程规划 9 7 4污水工程规划污水工程规划 11 7 5雨水工程规划雨水工程规划 13 7 6防洪排洪规划防洪排洪规划 14 7 7燃气工程规划燃气工程规划 14 7 8综合管线规划综合管线规划 16 惠州大亚湾猴仔湾项目一期规划设计说明书惠州大亚湾猴仔湾项目一期规划设计说明书 1 1 现状情况现状情况 1 11 1 区域位置区域位置 惠州猴仔湾片区项目选址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东北方 广东 省东南部的惠州市 南临大亚湾 与深圳 香港毗邻 现在惠 州辖管区有惠城区 惠阳区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猴仔湾片区位于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南部 北靠澳头镇 区 东望惠州港 该区用地规模约56 8公顷 山 小鹰嘴 海 湾 猴仔湾 岛 潮洲岛 湖 内湖 等自然景观要素构 成了区内独特的自然风貌 丰富多变的地形更为规划区塑造特色 城市风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建设基础 1 21 2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规划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 雨量充沛 四季常青 自然景观多元化 三面环山 一面临海 内有湖泊 用于2公里的生活海岸线 20 万平方米的外岛 潮州岛 和36万平方米的内湖 自然条件优越 1 31 3 用地及建设现状用地及建设现状 1 3 1 用地现状 猴仔湾腹地纵深最大处有2800多米 其地势由低到高也可分为三个 台地 内湖及其西北侧地区海拔高度处于0 5米之间 为第一台地 内湖与海岸线之间地区海拔高度处于5 10米之间 为第二级台地 内湖北侧及澳头镇区西侧地区海拔高度 处于10 15米之间 为第三级台地 猴仔湾腹地与周边山体之间高度变化较为急促 无明显的过渡 台地 1 3 2 建筑现状 规划范围内现状建筑较少 主要集中在中部及北部 中部是一自然 村落 以2 3层建筑为主 北部靠近澳头镇的地区 建筑多为6层 以上 1 41 4 道路交通现状道路交通现状 猴仔湾片区西面临深惠高速公路 猴仔湾片区内现状基本为荒地 和低矮丘陵 有少量的村镇建设用地 目前 为入村道路和山路 路面状况较差 道路等级较低 1 51 5 景观现状景观现状 规划区周边自然生态资源丰富 地势西高东低 西 南面有笔架山 小鹰嘴等丘陵山体 山丘植被覆盖率高 植物种类多达数十种 以乔木 低矮灌木为主 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 中部有一处与大海 相通的内湖 水质良好 东部为哑铃湾 2 2 规划目标 原则和依据规划目标 原则和依据 2 12 1 规划目标规划目标 着眼惠州构建 国际化生态宜居休养地 的城市功能定位 依托 规划区的区位 交通和环境优势 构筑泛大亚湾滨海中央居住区 CLD 打造为惠阳 大亚湾城市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打造惠阳 大亚湾城市副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和泛大亚湾滨海中央居住区的目标 指引下 规划区应充分挖掘环山面海的天然景观资源 以居住休养 功能为主 配置休闲 商务等高端功能 形成集高尚居住 海滨休 闲度假 商务会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区 打造大亚湾地区甚至 珠三角东岸地区顶级的滨海休闲生活区 2 22 2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合理确定开发布局 与强度 以不破坏自然 不超过生态承载力为基本原则 二是充分 依托现状地形 有效形成各功能区间的生态隔离带 建构良好的生 态整体格局 猴仔湾片区景致宜人 地形地貌特色突出 自然山体 水体 植被结合良好 生态环境优美 在保护与利用两方面之间取得平衡点之后 各片区的规划宜因 地制宜 因景制宜 做到保护与利用的 双赢 经济效益原则 在生态优先原则下 注重土地利用的经济性 谋求土地利用效 益的最大化 并且在建立良好的功能分区原则上 实现组团式发展 结构和集约化发展 结合先进技术进行环境评价 确保整体土方平衡对环境的影响 降到最低 进而确定全区的道路和用地标高 降低开发成本 动态弹性原则 考虑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留有弹性发展用地 尊重市场开发 行为 在建设目标和时序上要有一定弹性 在指标的确定以及地块 的划分上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协调发展原则 猴仔湾片区的建设必须同时处理好与澳头镇区 周边山体 海洋之 间的关系 处理好区域内外交通的协调 景观的协调 功能的协调 2 32 3 规划依据规划依据 规划依据包括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6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7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8 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 9 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10 其它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 规定 3 3 总体布局总体布局 3 13 1 周边规划周边规划 3 1 1 土地利用 规划区域中西部设置了两条 Y 字型的区内主干道 中部设 置了三条区内次干道 主次干道形成 井 状道路 将地块分隔成 4个区 3 1 2 道路交通 规划道路包括中部两条40米宽的区内主干道 包括24米的机动车道 6米的绿化带和10米的人行道 中部设有一条24米宽的区内次干道 包括15米的机动车道 4米的 绿化带和5米的人行道 和两条16米宽区内次干道的 包括12米的 机动车道4米的人行道 规划片区内部设有7米宽的区内支路 包括7米的机动车道 3 23 2 用地功能布局用地功能布局 规划区域的主次干道将片区分为四个区 其中A B C三个区均 为高层住宅 商务中心置于高尔夫挥杆会所的中心轴线延长线上 住宅则以围合式和行列式相结合的形式布置 D区为别墅洋房区 联排别墅行列式布置 独立别墅沿海岸线自由分散布置 4 4 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 4 14 1 现状概括现状概括 猴仔湾片区西临深惠高速公路 猴仔湾片区内现状基本为荒地 和低矮丘陵 有少量的村镇建设用地 目前 为入村道路和山路 路面状况较差 道路等级较低 4 24 2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1 与澳头镇区及中心北区规划路网相衔接 从更大范围区域内 进行路网协调 2 合理规划道路线网密度 提高可达性及利用率 加强交通联 系功能 3 合理确定道路等级 使道路网级配适中 4 保证城市主干道的畅顺 限制路段开口 增大路口通行能力 提高路段流量 5 猴仔湾片区道路以快速 顺畅为原则 6 以人的行为为重点规划道路系统 既要保证人车的适当分流 减少相互干扰 又要为创造城市步行系统的空间景观提供 条件 7 充分考虑道路造价 尽可能减小造价 8 8 道路交通规划结合考虑城市建设开发的时序和发展 近远期 相结合 4 34 3 道路系统规划道路系统规划 规划在维持周边规划城市道路的基础上形成猴仔湾片区道路系 统 1 Y 字型主干网 规划区域中西部设置了两条 Y 字型的区内主干道 规划宽 度为40米 西向连接沿海高速公路 2 支路系统 以 Y 字型主干网为骨架 用24米的次干道和7米的支路进行 加密 在组团内部设置4米的宅间路 4 44 4 交通设施规划交通设施规划 考虑到规划区内用地功能以居住用地为主 故本次规划停车场 设置以配建停车场为主 规划充分估算各类用地及建筑的配建停车 场面积指标 满足其自身功能需求 保证规划区的静态交通需求 配建停车场 库 停车标准应符合 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 则 以及本次规划中对各个地块的相关要求 5 5 用地竖向规划用地竖向规划 5 15 1 规划目标规划目标 充分利用及合理改造自然地形 结合市政排水 道路建设 城 市景观等方面的要求 对规划区内的道路主要控制点标高和地块标 高进行规划 最终达到工程布局合理 造价经济 景观优美等目标 5 25 2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1 在充分考虑现状地形 地貌条件的基础上 依据拟规划建 设的用地性质和功能组织的要求 尽可能满足用地对场地 标高的需要 2 本区域的用地控制标高要与周边地区的用地标高实现有效 衔接 满足大区域内市政设施配套建设的统一协调 3 综合考虑 统筹安排用地的控制高程 是各项用地在平面 和空间避免相互冲突 解决用地与建筑 道路交通 地面 排水 工程管线敷设以及建设的近期和远期 局部和整体 的矛盾 4 遵循安全 实用 经济 美观的方针 主要相互协调 从 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 满足各项 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 5 35 3 竖向规划控制竖向规划控制 本项目基地中部低洼 两边高起 东边临海地势较为平坦 规 划设计力求保留原有地貌特征 在建筑设计中南北靠近山体的建筑 布置高层建筑 而东部临环湖西路地块地势相对平坦 建筑布置为 多层建筑 为了取得更多的景观 本项目竖向设计采用混合式的场 地平土方式 采用台阶式平土方式在小区南侧A 2 01 A 1 06栋室外标高为18 50 14 20米 小区中部A 2 06 A 1 35小栋室外标高为8 10 14 5米 B 1 01 B 1 07室外标高为7 50 11 30米 中部最低洼处室外标高为4 50米 小 区北侧B 2 18 B 3 06栋室外标高为16 00 19 00米 采用平台式平土方式在临湖东部 多层建筑标高为5 50 6 50米 场地雨水通过路槽排入雨水口 经 小区雨水管最终排入市政雨水管 6 6 绿化设计绿化设计 6 16 1 现状概况现状概况 规划区周边自然生态资源丰富 地势西高东低 西 南面有笔 架山 小鹰嘴等丘陵山体 山丘植被覆盖率高 植物种类多达数十 种 以乔木 低矮灌木为主 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 中部有一处与 大海相通的内湖 水质良好 东部为哑铃湾 6 26 2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1 布局合理 在规划中采用合理的服务半径 保留山体充分发 挥绿地以及水体的环境功能 2 特色突出 结合乡土树种 引进外地树种 使绿地种类 形 式多样化 并具有当地特色 建设富有滨海特色的城市新区 3 有效隔离 绿地系统的作用除了美化环境作用以外 还必须 具有隔离作用 必须发挥绿化的隔离作用 减少高速公路等 交通干道对猴仔湾片区日常生活的干扰 6 36 3 规划目标规划目标 根据规划范围内的地形地貌特征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充分利 用有利条件 保护利用现有的生态资源 科学安排各类绿色空间 构成层次丰富的绿地系统 努力为猴仔湾片区创造安全 舒适 优 美的环境 并努力提高绿地系统规划的可操作性 将它建成人工绿 化景观和自然生态相融合 生态环境稳定 景观优美 绿化率较高 的绿色生态型滨海新区 6 46 4 绿化设计绿化设计 规划以笔架山 小鹰嘴为绿色背景 以山体公园 内湖为面 以水道 景观大道两侧控制的绿化带为线 以公园小绿地为点 形成点 线 面结合的绿地系统 规划区内绿地面积195531平 方米 绿化率达到了34 4 人均绿地面积达到了2 9平方米 高层区和别墅区绿化设计结合现有原山体树林展开设计 人 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交融 使得自然景观人文化 人文景观自 然化 高层区各组团内部通过建筑的围合形成不同的院落空间 各院落空间通过架空层连接 景观得到相互渗透 别墅区主要 的设计原则是满足每户都有前庭和后院 强调庭院空间 后院结 合建筑弧形布置就形成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 规划于沿海高速公路两侧设置宽约100米的防护绿绿带 减 少交通产生的噪声 粉尘等对猴仔湾片区的影响 7 7 市政综合管线规划市政综合管线规划 7 17 1供电工程规划供电工程规划 一 规划依据 1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 GB 50293 1999 2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3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 98 4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 93 2002年版 5 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2007年3月10日 6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 市政规划篇 2005年12月15日实施 二 现状概况 规划区位于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部 即猴仔湾片区 三面依山 内有人工湖泊 濒临大海 自然条件非常好 规划范 围约为4 9平方公里 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4 3平方公里 规划区内没有发电站 其供电电源主要依靠惠州电网 规划 区内现状建设基本空白 仅有衙前村 前进村等几条自然村存在 电力负荷极小 周边部分已开发地区电源由就近220kV 110kV 变电站供给 惠州电网覆盖惠州全市的所有镇村 运行电压为50 0kV 220kV 110kV 10kV 380 220V 规划区以北 大亚湾大道南侧 现有110kV变电站1座 即澳头 站 距离约规划区约4公里 其主变装机容量为2 40MVA 有扩容 能力 以东规划有110kV变电站1座 暂命名为荃湾站 主变装机容 量为2 50MVA 计划2008年投产 110kV澳头站的供电电源由开发 区内现有220kV风田站提供 单回线路埋地敷设 在开发区的西边 规划有220kV变电站1座 即西区站 计划2009年投产 220kV西区 站投产后 规划为110kV澳头站提供后备电源 单回线路埋地敷设 规划110kV荃湾站的供电电源由开发区内现有220kV风田站提供 双回线路埋地敷设 三 用电负荷预测 本次规划采用负荷密度法进行预测 变压器荷载率取0 75 0 8 5 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要求0 9以上 3 1供电规划 用电负荷估算见表一 变压器分配负荷见表二 规划区用电负荷约2 49万kvA 约需4回10kV电源线路 考虑到 本次规划地形复杂情况及供电局的要求 我们从澳头110kv变电站 取电 高压10 kv电缆沿山坡架空至规划区的C区1 和2 开闭所 开闭所附设于 建筑物地下室 每个开闭所约占建筑面积为15 30平方米 单个开 闭所最大供电负荷宜为4000 10000kw 最大转供容量不宜超过150 00kvA 表1 设施用电负荷计算表 区 域 用地 类型 建筑面 积 m2 负荷密 度 VA m2 用电 负荷 K VA 住 宅 数 量 户 用电 总容 量 K VA 总负 荷 K VA 折算 后功 率 K VA C型低 层住 宅 268 628021 176 3782 E型低 层住 宅 266 498021 174 3710 D 1区 D型低 层住 宅 804 888064 21 1352 C型低 层住 宅 268 628021 206 4427 E型低 层住 宅 266 498021 212 4520 D 2区 D型低 层住 宅 804 888064 20 1288 1907 8 6296 D区 D区高 尔夫 俱乐 部 14693 7 0 901322 1322 1058 B型高 层住 宅32 层15 栋 235 90 5012 93010969 2742 C区 N 8 N 7414 00 80593 1593 474 9和N 10 C区地 下室 36574 5 9 150150 B型高 层住 宅32 层4栋 235 90 5012 2482925 1170 商务 中心 及N 7 9234 00 80739 1739 591 幼儿 园 2958 00 40118 1118 71 商务 中心 地下 室 13038 8 6 180 180 A型高 层住 宅32 层15 栋 500 30 5025 465 11632 2908 N 5和N 6 2615 00 80209 1 209 146 B型高 层住 宅32 层7栋 235 90 5012 434 5119 1792 B区 B型高 层住 宅18 层3栋 235 90 5012 102 1203 541 N 3和N 4 4180 00 80334 1 334 234 B区地 下室 54685 1 0 5050 A型高 层住 宅32 层31 栋 500 30 5025 961 24039 6010 N 1和N 2 4410 00 80353 1 353 282 垃圾 中转 站 100 00 2020 A区 A区地 下室 70053 2 3 150150 注 A型高层500 3建筑面积共有3户 2486 6 表2 变压器分配负荷情况 区 域 用地类 型 台 数 变压 器编 号 容量 K VA 总容 量 K VA 所带负荷对象 1 变电 所 2 1 2 6301260 127户C型或E型住宅 7户D型 住宅 2 变电 所 2 3 4 6301260 127户C型或E型住宅 7户D型 住宅 3 变电 所 2 5 6 6301260 127户C型或E型住宅 7户D型 住宅 4 变电 所 2 7 8 6301260 130户C型或E型住宅 6户D型 住宅 5 变电 所 2 9 10 6301260 128户C型或E型住宅 7户D型 住宅 1 开 闭 所 6 变电 2 11 1 6301260 128户C型或E型住宅 7户D型 所 2 住宅 7 变电 所 2 13 1 4 6301260 高尔夫俱乐部 8 变电 所 2 15 1 6 10002000 B 2 13 18 B 3 07 08 8栋 和N 10 9 变电 所 2 17 1 8 10002000 B 3 05 06 B 2 08 12 7栋 及和N 8 N 9 10 变 电所 2 19 2 0 10002000 B 3 01 04 4栋 商务中心及幼 儿园 14820 11 变 电所 2 21 2 2 10002000 B 1 01 03 B 2 01 05 8栋 地下室和N 5 N 6 12 变 电所 2 23 2 4 10002000 B 1 06 07和A 1 32 37 8栋 13 变 电所 2 25 2 6 12502500 A 2 06 09 A 1 27 31 8栋 和N 3 N 4 14 变 电所 2 27 2 8 10002000 A 2 01 05 A 1 25 26 7栋 和N 1 N 2 15 变 电所 2 29 3 0 10002000 A 1 17 24 8栋 16 变 电所 2 31 3 2 10002000 A 1 09 16 8栋 2 开 闭 所 17 变 电所 2 33 3 4 10002000 A 1 01 08 8栋 和垃圾中转站 14500 规划区内1 开闭所承担14820 kvA的负荷 共10座配电所 20台变压器 2 开闭所承担14500 kvA的负荷 共7座配电所 14台变压器 具体分配见表二 各变电 所的位置详见电力电信总平面规划图 变电所的位置 容量 数量 供电范围可根据规划区不同时期的的建设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3 2结线方式 1 每个开闭所采用两路进线 环网连接 开环运行的方式 2 开闭所按无人值班及逐步实现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的要求设计 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 保护 控制 用电 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 3 3 10KV管线规划 规划区内10kV供电线路宜统一截面 一般进线主干线为240mm2 300 mm2 分支进变电所的线路截面为70 mm2 120 mm2 240 mm2的YJV22型铜芯电缆 同一路径电缆根数不超过6根时 在城市道 路的东 南侧慢车道或人行道下 公园绿地 建筑物的边沿地带或 城市郊区等不经常开挖的地段 宜采用穿保护管直埋的敷设方式 超过6根时 宜采用电缆排管 浅槽 电缆沟等形式敷设 3 4 道路照明 规划区内的主干道照明灯具杆高8 12米 每隔25 30米左右的 绿化带或人行道上敷设 支路5米道路照明灯具杆高3米左右 12 15米左右的绿化带上敷设 电源由就近的变电所提供 并且采用集 中方式控制 通过光控 时控等方式对其实行自动控制 7 27 2通信工程规划通信工程规划 一 规划依据 1 城市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通信设计标准 GB3200P 006 93 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1350289 98 3 广东省邮电管理局的有关规定 4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5 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2007年3月10日 6 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 市政规划篇 2005年12月15日实施 二 现状概况 规划区在前期规划中 用地多为农田 水源保护用地 现状市话用 户较为分散 电信线路多采用架空方式敷设 规划区东边现有荃湾 市话模块局1座 交换容量为2万门 规划区以北现有澳头市话支局 1座 交换容量为10万门 三 通信工程规划 3 1通信工程 1 固定电话预测 表3 电信容量预测 区 域 用地类型住宅数量 户 容量 门 户 固话装 机容量 门 区域 总门 数 备注 C型低层住宅 176 3 528 E型低层住宅 174 3 522 D 1区 D型低层住宅 21 3 63 C型低层住宅 206 3 618 E型低层住宅 212 3 636 D 2区 D型低层住宅 20 3 60 高尔夫俱乐部 面积 14693 7 1门 40 368 D区 公共电话2814人 1门 百 人 28 2823 2个240 0门的 交接箱 T1 T 2 B型高层住宅3 2层15栋 9302 1860 C区 N 8 N 面积 7414 1门 15 49 1909 2个180 0门的 交接箱 9和N 10 0 T3 T 4 B型高层住宅3 2层4栋 2482 496 商务中心面积 4050 1门 20 203 N 7 面积 5184 1门 15 0 35 幼儿园面积 2958 1门 40 0 7 公共电话4123人 1门 百 人 41 782 1个120 0门的 交接箱 T5 A型高层住宅3 2层15栋 465 2930 N 5和N 6面积 2615 1门 15 0 17 B型高层住宅3 2层7栋 434 2 868 B型高层住宅1 8层3栋 102 2 204 N 3和N 4面积 4180 1门 15 0 28 B区 公共电话3504人 1门 百 人 35 2082 2个180 0门的 交接箱 T6 T 7 A型高层住宅3 2层31栋 961 21922 N 1和N 2面积 4410 1门 15 0 29 A区 公共电话3363人 1门 百 人 34 1985 2个180 0门的 交接箱 T8 T 9 总容量 9582 2 数据通信 住宅共6766户 每户按照1点规划 计算共约6766点 公建按 照1点 100平方米 规划区公建建筑面积约27000 计算共约270 点 合计7036点 按照1 1 3预留 规划区通信按照9147点规划 3 通信设施 规划区的电话容量约为1 5万门 市政规划要求至用户端距离小于2公里就应设置模块局 考虑到为 了节约成本 我们从澳头市模块局来完全服务整个规划区 随着规 划区的建设发展 规划应满足人民对通讯的更高要求 应从提高电 话网络交换能力 拓宽数据网络出口带宽 传输路由备份优化 光 电缆分布扩容等方面提升全网的技术水平和安全保障考虑 我们从澳头市模块局引来通信线缆 由小区北侧引入 至电信 主设备间 50 100平方米 再分别辐射到9个电信交接设备间 其 建筑面积约需20 30平方米 电信交接设备间全部设置在地下车库 具体见 电力电信总平面图 低层住宅区 即D区 通信缆线也 由地下车库引自 设备间不应设在厨房 卫生间等容易渗水场所的 下方和高压电房附近 且应有进出线的井道 电信线缆为光纤引入 架空至规划区内 4 通信管道规划 弱电线路敷设的规划原则为沿道路的东 南侧敷设 3 2 有线电视 1 有线电视容量预测和终端需求设置标准 住宅共6766户 高层住宅在各楼设电视前端箱 低层住宅 每30 50户设一放大器箱规划 高层住宅2个 户 低层住宅5个 户 公建1个 200 计算 2 有线电视设施 中心机房和光端机站分别设于地下车库设备间里 面积按照不 小于4平方米布置 规划居民区无前端设施 由当地有线电视网直 接引至各楼电视前端箱 前端信号预留卫星电视信号接口 便于以 后系统的升级与扩展 有线电视分为前端 干线 传输分配系统三种 传输分配系统 又称用户系统 由分配 分支网络和放大器等组成 3 管道规划 弱电线路敷设的规划原则为沿道路的东 南侧敷设 四 邮政规划 规划区内邮政服务网点按每20000人1座或服务半径0 5 0 8公 里为依据设置 规划设置2座邮政营业所 邮政网点采用附设施建 设 建筑面积约150平方米 新建规划住宅小区 尚需预留信报箱 群的安装位置 7 37 3给水工程规划给水工程规划 一 规划依据标准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 98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CJ3020 93 城市用水分类标准 CJ T3070 199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85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 50013 2006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CJ25 1 91 惠州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范 2004年 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2007年3月10日 二 供水现状 目前大亚湾有两座水厂 一是澳头镇水厂 日供水能力为0 44 万m3 d 水源为西南部地区的龙尾山水库和牛桥水库 二是建于中 心区的妈庙水厂 妈庙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9万m3 d 目前实际供水 约为3 9万m3 d 妈庙水厂的水源为凤田水库 凤田水库总的供水能 力只有4 41万m3 d 根据开发区自来水公司统计资料 目前西区用水量约为2 0万m3 d 中心区用水量约为2 4万m3 d 由于该规划区尚未开发 且不处于大亚湾中心城区的规划范围 之内 因此大亚湾水厂的水未向该区供应 该区也未敷设任何市政 给水管道 三 规划原则 根据本地区的发展需求 结合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布局给水管 网系统 保证用水安全可靠 为下一阶段的给水管网设计提供依据 合理预测用水量 提出切合本区实际的供水水源和供水管网方 案 实行节约用水和计划用水 逐步提高城市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四 给水现状 目前大亚湾有两座水厂 一是澳头镇水厂 日供水能力为0 44 万m3 d 水源为西南部地区的龙尾山水库和牛桥水库 二是建于中 心区的妈庙水厂 妈庙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9万m3 d 目前实际供 水约为3 9万m3 d 妈庙水厂的水源为凤田水库 凤田水库总的供 水能力只有4 41万m3 d 根据开发区自来水公司统计资料 目前西区用水量约为2 0万m 3 d 中心区用水量约为2 4万m3 d 由于该规划区尚未开发 且不处于大亚湾中心城区的规划范围 之内 因此大亚湾水厂的水未向该区供应 该区也未敷设任何市政 给水管道 五 需水量预测 1 用水量指标的确定 大亚湾猴仔湾片区远期规划为一个商务 商业 居住综合区 根据该区的规划性质 结合 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采取 按照使用人口 和净用地面积的测算方法 详细规划阶段的规划区 用水量测算如下表所示 用地类别用水标准 用水量万 m3 d 居住用地 按人口计 算 200 240升 人 日 0 52 商业服务业 按建筑 面积算 10 15升 平方米 日 0 05 行政办公设施 按建8 12升 平方米 日 筑面积计算 标准工业厂房 按建 筑面积计算 6 10升 平方米 日 仓储设施 按建筑面 积计算 3升 平方米 日 浇洒绿地及道路广场 按用地面积计算 1 5 2 5升 平方米 日 0 15 合计 0 72 注 1 所列标准为平均日用水标准 2 本指标已包括 了管网漏失水量及未预见水量 3 居住用地按人口规模计算用 水量 4 当工业耗水量高 容积率大时采用上限 反之采用下限 5 若相关用地类别无相关建筑面积指标 可按用地面积计算 由上表可知 规划区的平均日总用水量为0 72万m3 d 取日变 化系数为1 5 时变化系数为1 5 则最高日总用水量为1 08万m3 d 最高日最高时总用水量为675m3 h 2 用水量校核 根据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 98 单位城市 建设用地综合用水指标为1 0 1 6万m3 km2 d 规划区建设用地面 积约0 57平方公里 包括住宅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和绿地 规划 最高日指标采用1 4万m3 km2 d 因此 规划区校核用水量为0 80 万m3 d 与预测用水量基本一致 因此 规划区预测总用水量为1 00万m3 d 取时变化系数为1 5 本规划区最高时用水量为675m3 h 消防 用水按同时发生1处火灾 每处消防用水量以15L s计算 则消防校 核流量为203L s 2 给水管网规划 按照安全经济合理原则 参考 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 划 规划从十三号路和安惠大道分别接入DN800和DN300的供水管 形成双水源供水 并在山湾大道与体育南路交汇处为小鹰嘴以南 地区预留DN400给水管道接口 规划区内采用生活 生产和消防合 用的供水系统 沿规划区内的干道敷设给水管道 最终连接形成环 状管网 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管线沿道路敷设 管网埋设最高处设排气阀 最低处设泄水阀 给水管线在人行道下的最小覆土深度不小于0 6米 在车行道下 的最小覆土深度不小于0 7米 采用生活与消防共用给水管网系统 室外消火栓沿道路布置 间距为不超过120米 保护半径不超过150米 当市政给水管网水压 不能满足生活 消防要求时 各公建及住宅小区根据实际情况自设 生活 消防水池及加压设备 配水管网的供水水压宜满足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28米 消防 时最不利点的压力不低于0 10Mpa 根据 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给水管原则上宜布置在城 市主干道的东侧或南侧 3 节水规划大亚湾属于缺水地区 水的缺乏可能会制约城市 的发展 因此在该区进行节水规划是很有必要的 结合大亚湾猴仔 湾片区的规划情况 可考虑在该区进行水的回用 以提高水的重复 利用率 实现水 优质优用 低质低用 的价值观 节水规划一方面能够缓解水资 源缺乏的现实 另一方面也能实现水的良性循环 产生一定的经济 效益 7 47 4污水工程规划污水工程规划 一 规划依据 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 2006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318 2000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H3838 200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 9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96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082 1999 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2007年3月10日 惠州大亚湾中心区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说明书 二 规划原则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规划区污水经由污水管网收集后统一排到污水处理站 并将部 分污水站出水做到绿化用水标准 即中水回用 而将部分污水排放 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 水污染排放限值 DB44 26 2001 一级标准即可 三 排水现状 现状污水管网 目前中部片区的中心区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 而澳头镇区除新 开发的住宅小区按照分流排水系统实施外 老城区其余部分基本上 是合流制排水系统 排水管道绝大部分为排水暗涵 由于澳头镇地形的特殊性 镇区排水区域基本上按照分水岭划 分 目前老城区污水绝大部分排入妈庙河 部分污水直接排入澳头 港湾 而西部片区和中心区的污水全部排入淡澳河 污水处理现状 目前大亚湾开发区还没有一座城市污水厂 开发区所有的生活 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淡澳河 妈庙河等水体 而开发区用水 量较少 规模较小的工业企业 主要是区 办事处和村办工厂 产 生的生产废水也直接排入市政管道 用水量较大 具有一定规模的 工业企业一般经过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才排入市政排水管道 现状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目前开发区西部片区和中心区采用的是分流制排水系统 存在 的问题较少 而澳头片区排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雨污合流 管网 混乱 管道阻塞严重 管径偏小 排水不畅 部分地区雨天积水严 重 其次 澳头片区部分地区受地形条件的限制 污水随地面地势 就近排放 给污水的收集 截流带来很大的问题 而且增加了河涌 的污染 四 排水体制 本次规划区内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 即污水和雨水各自设管网 独立排放 现状合流排水地区 近期采用截污管渠截流污水 形成 截流式合流排水体制 远期结合城市道路改造 逐步改为分流制排 水体制 五 污水量预测 根据 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污水量排放标准为 生 活污水量同相应的给水量 工业和仓储的污水量取给水量的90 道路广场和公共绿地不计污水量 其它污水量取用水量的50 水量计算详见 给水工程规划 中 给水量估算一览表 规 划区平均日给水量为0 57万m3 d 故本规划区平均日污水量为 0 51万m3 d 根据总体规划中指出本区域污水由污水管网统一排至区 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处理达标后排放 下表为污水量预测统一表 用地类别 平均日用水量 万m3 d 污水收 集率 污水量 万m3 d 居住用地 按人口计算 0 52 90 0 4 7 商业服务业 按建筑面积算 0 05 90 0 0 4 行政办公设施 按建筑面积 计算 90 0 0 0 标准工业厂房 按建筑面积 80 0 0 计算 0 仓储设施 按建筑面积计算 80 0 0 0 浇洒绿地及道路广场 按用 地面积计算 0 15 0 0 0 0 合计 0 72 0 5 1 六 污水管网规划 规划拟在规划区内建一污水处理站 根据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规范 GB 50318 2000 中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划用地指标确定污水处理厂占地为2 5 公顷 规模为2 5万m3 d 由于本规划区为房地产区建设项目 不 存在工业用地 故规划区内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为生活污水 处理 后尾水排到规划区内湖 根据 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污水管渠应当尽量沿现有 或规划道路敷设 宜与道路中心线平行 并宜布置在城市道路的西 侧或北侧 管道的连接应保证干管有良好的水力条件 管材采用混 凝土圆管 车行道下 管顶最小覆土厚度不小于0 7米 污水干管的起点 埋深不小于1 8米 污水管渠以重力流为主 宜顺坡敷设 不设或少设污水泵站 当污水管渠无法重力流或不经济时 可采用压力流 检查井应当设在管道交汇处 转弯处 跌水处 管径或坡度改 变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 7 57 5雨水工程规划雨水工程规划 一 规划依据 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 2006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318 2000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H3838 200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 98 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2007年3月10日 二 规划原则 规划区域雨水应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河 渠 尽量 减少雨水在管 渠 中的转输 以减少雨水管 渠 的断面尺寸 雨水管 渠 平面布置和竖向高程的规划设计应与道路规划 污水规划和防洪排涝规划紧密结合 按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 标准进行规划设计 三 水系现状 大亚湾经济开发区内流域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的河流主要有淡 澳河 坪山河 响水河 凤田河 校目洞河和霞涌河等 其中除坪 山河为东江水系淡水河支流外 其它均为独立入海河涌 此外 还 有数条流域面积为3 5平方公里的小河数条 如白岗坑 大坑和杨 洞仔等 四 雨水规划 雨水量计算采用惠州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重现期为一年的暴 雨强度公式 设计暴雨强度 9791999 3 lg5462815 0 1 745605 1337 5622641 0 haSL t P q q 暴雨强度 L s ha T 城市雨水设计重现期P 1年 t 降雨历时 min t t1 mt2 t1 地面径流时间 取10 min t2 雨水在管涵内流行时间 min m 折减系数 取暗管 涵 m 2 雨水流量公式 Q F q m3 s Q 雨水设计流量 L s 综合径流系数 取0 55 F 汇水面积 ha 五 雨水排放 规划区均采用雨 污分流排水体制 设计中利用现状及规划河涌 增加雨水出口 分散出流 确保 雨水能尽快排走 尽量减少雨水在管涵中的转输 以减少雨水管涵 断面尺寸 以节省工程投资费用 根据就近排放的原则 整个规划区的雨水排入就近水体 原则 上每隔30米设一检查井 管道在改变管径 方向 坡度处 支管接 入处和管道交汇处都设检查井 由于地形的原因在必要时设置跌水 井 城市规划路交叉口必须预留雨水管接入井 无规划路口的应当 在道路两侧每隔120m预留雨水管接入井 接入井应当设在道路红线 之外 由于该规划区目前没有市政雨水管 且靠近水体 所以近期规 划是将雨水经过管道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 结合本规划区的具体情 况 在符合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 98 要求的前提下 管线尽可能布置在人行道及绿化带中 40米以 上的道路应两侧布置雨水管 在管线较短及埋深较浅的情况下 让 规划区最大面积的雨水自流出去 管线的具体布置及排水方向详见 规划平面图 7 67 6防洪排洪规划防洪排洪规划 一 水文现状 洪水 该区域的洪水主要是由暴雨形成 地区地貌以丘陵为主 地面 坡度较大 区内四条河流较小 流域面积均小于30平方公里 本地 区属于南方湿润地区 产流量较大 一般情况下 当雨强大于5mm h即产流 此外 河道平均坡降相对较大 均属山溪性河流 潮汐 大亚湾潮汐属不正规半日混合潮型 最高潮位为3 17米 每月 有8 10天日潮 20 22天为半日潮 由于受地形影响 外海潮波 传至大亚湾内变形较大 以致潮汐日不等现象非常明显 涨潮流向 NW 落潮流向SE 港湾波浪以涌浪为主 风浪为辅 常浪向为SE 平均波高为0 2米 经常模推算 五十年一遇波高为2 3米 十年一遇波高为1 75 米 航道以西波浪较小 五年一遇波高不超过0 8米 二 防洪排涝规划 防洪 防潮规划应坚持 全面规划 综合治理 统筹兼顾 讲 求效益 蓄泄结合 以泄为主 的原则 由于附近存在山体山洪的危险 故规划于规划边界设置截洪沟 截洪沟雨水直接排入海或排到雨水管网 截洪沟应与挡土墙的设 置相结合 截洪沟位置及尺寸应以水利部门相关规划为准 应采用惠州市防洪 防潮标准 如表13 3所示 表13 3 重现期 年 江 河 洪海潮山洪泥石流 5010020100 7 77 7燃气工程规划燃气工程规划 一 燃气现状概况 规划控制区内现状没有任何燃气设施和管网 区内的居民生活 用气主要采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供应方式 也存在烧柴和煤的现象 二 供气原则 1 燃气供气方案的确定应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 合理确定 供气的区域及规模 2 燃气管网系统布局应遵循区内自身的自然地理条件 结 合规划道路进行布置 并充分考虑到供气的安全性 力求最合理的 管网布局和最佳的管道走向 3 积极采用新技术 新能源 引进先进可靠的工艺设备 做到既经济合理又安全可靠 并严格遵循有关标准及规范 与消防 节能 安全 环保等紧密结合 三 规划依据 1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总体规划 2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8 2006 3 聚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63 95 四 燃气气源及供气方案 燃气气源采用天然气 规划利用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的天然气中压管网供应该区的天燃气 中压管网末端压力不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