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生物学)一、考试性质初中生物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生物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二、命题依据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以2015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生物)为依据,结合初中生物学教学实际进行命题。三、命题原则贯彻教育部有关中考命题改革的意见,落实省教育厅有关中考命题文件的精神。命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凸显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引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升科学素养。2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加强考查初中生物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考试内容应注意选择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问题,及对学生今后可持续性学习发展有用的知识。3时代性: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关注初中生物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4科学性: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控制主观题、客观题比例和难度。试题要科学、严谨,避免出现科学性、技术性的错误。5开放性:适当增加试题形式,力求思维过程、答案的多样化,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三、适用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生物学学业考试。四、内容目标1.对考试能力的要求(1)识记能力:再认知识;辨识事实性证据;描述事物特征。(2)理解能力:举例说明知识;对相关知识进行解释、推断、分类、比较。(3)实验与探究能力:正确使用显微镜等常用实验仪器和工具,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初步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4)信息处理能力:能从图文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初步进行分析和处理。(5)应用能力: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6)评价能力: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所涉及的事物进行检查与评判。2.对考试目标层次的要求(1):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2):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3对考试知识内容的要求主题一、科学探究知识内容要求1-1提出问题:能发现并书面表述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1-2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可能的设想1-3制订计划:拟订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重复多次实验1-4实施计划:收集可靠的证据、数据,并能评价证据、数据的可靠性1-5得出结论:用多种方式来描述现象,分析和判断证据、数据,得出结论主题五五、考试形式、时间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2考试时间:60分钟。六、试题难度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811。考试合格率达80%。七、试卷结构1题量笔试部分总题量为3545题。2题型笔试部分为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3分值比例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选择题、非选择题各占50%。八、题型示例1选择题:例1: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容易题,考查的是识记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主题二中“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考查的层次是层次。本题考查的是主干知识,题干与选项构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属于概念的简单再现,对学生准确掌握生物学概念,学会科学严谨表述有重要意义。例2:下列特征中,与家兔食草生活相适应的是a门齿、犬齿都很发达b后肢比前肢粗壮c神经系统发达,反应灵敏d盲肠发达,能消化植物纤维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容易题,考查的是理解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主题八中“概述脊椎动物类群中哺乳类的主要特征”,考查的层次是层次。题干设置相对简单的情境,须根据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从题目所提供的特征中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例3:下表表示的是小明对八种动物进行的简单分类,他的分类依据是()类别一类别二燕子、青蛙、野兔、鱼蜜蜂、蚯蚓、蜘蛛、虾a水生还是陆生b.有无脊柱c体温是否恒定d.是胎生还是卵生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考查的是应用能力,考查知识点是主题八中“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考查的层次是层次。题干设置新情境,提供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生物,要求学生在理解生物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分类依据。非选择题:例4:(连线题)用直线将细胞的结构与其主要功能连接起来。细胞膜合成有机物细胞核进行物质交换叶绿体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线粒体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答案:(略)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容易题,考查的是理解能力,考查知识点是主题二中“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考查的层次是层次。需要考生在掌握细胞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判断,考查考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例5:(判断题)1850年时,英国曼切斯特地区山清水秀,树干上有大量的浅色地衣,栖息着大量浅色桦尺蠖。随着工业的发展,树干上的地衣被煤烟杀死,树皮被熏成了黑褐色。下图所示的是1850年和1950年曼切斯特地区黑色桦尺蠖和浅色桦尺蠖数量比例。结合图文,判断下列两个叙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1850年,黑色桦尺蠖更容易被天敌发现。()(2)1950年时,浅色桦尺蠖更适应环境。()答案:(略)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考查的是信息处理能力和理解能力,考查知识点是主题八中“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考查的层次是层次。试题利用真实的事件、数据作为情境,要求学生依据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推测,并做出评判。例6:右图的曲线表示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不考虑温度因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i点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释放量b.j点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多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释放量cij段表示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dhi段表示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增强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稍难题,考查的是信息获取能力与应用能力,考查知识点是主题四中“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考查的层次分别是层次和层次。题干利用比较抽象的数学模型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应用。例7: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c、d代表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1)是指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吃进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经过一个共同的器官,该器官叫。(2)a是经小肠吸收的物质,它由血液中的运输。(3)物质b进入人体后,在血液中主要依靠运输。答案:(1)呼吸道咽(2)营养血浆(3)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考查的是信息处理能力,考查主题五中相关的知识点,考查的层次是层次。本题以简洁明了的呈现方式,考查考生从对图中信息的读取、分析的能力。将人体各系统的重要结构与功能进行综合的归纳,考查考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例8:为探究“影响霉菌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将一个刚蒸好的馒头平分成重量相等的三块,取其中一块进行烘干,设计三组实验如下:组别abc实验材料馒头块馒头块干馒头块方法在相同环境下置于空气中暴露60分钟后,将馒头块放入塑料袋中,结扎袋口,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五天后记录实验现象。温度条件25425实验现象长出大量霉菌没有霉菌没有霉菌(1)此实验探究的变量有个。(2)若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应选择和进行对照实验。(3)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推测,c组中馒头块没有长出霉菌的原因是含量少。(4)在生活中,为了延迟馒头霉变,将其放入冰箱中保存,这属于食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度安全培训学时证明课件
- 年底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2025年什邡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数控机床订购合同7篇
- 姚安交通安全培训课件
- 工业安全培训目标课件
- Ethyl-3-3-dimethyl-4-nitrobutanoate-生命科学试剂-MCE
- 农发行鹤岗市工农区2025秋招群面案例总结模板
- 国家管网北京智网数科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真题2024
- 平角焊两层课件
- 《搞定:无压工作的艺术》完整课件
- 京东方岗位胜任力测评题库
- 印刷包装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方案
- 高中数学64数列求和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二手车国庆节活动方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高考物理步步高同步练习必修3练透答案
- 分包单位与班组签订合同
- DZ∕T 0215-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煤(正式版)
- 2024年初中升学考试九年级数学专题复习新课标要求-中考33讲
- (高清版)DZT 0289-2015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