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测评2(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测评2(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测评2(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测评2(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测评2(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综合测评(二)(第三、四单元)(教师用书独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彩彻区明(天空) 俨骖于上路(俨然)B识盈虚之有数(定数,命运) 一介书生(个)C顾安所得酒乎(可是) 至今每吟,犹恻恻耳(伤心)D下合围以擢本(挺拔) 白鸥矫翼(举)AA项,俨:整齐。2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B以待子不时之须C至于通材达识 D使人惶迫不知所为DA项,“销”通“消”;B项,“须”通“需”;C项,“材”通“才”。3下面各句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千里逢迎,高朋满座B苟无深知,与彼亦何以异也C僮仆静默D感激不避诛死BA项,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言行迎合别人的心意。C项,静默;古义,已入睡;今义;寂静。D项,感激:古义,感动发愤;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掠予舟而西也A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B屈贾谊于长沙C横江东来 D尽东南之美AA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B项,使动用法;C项,名词作状语;D项,形容词作名词。5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晋,何厌之有?A响穷彭蠡之滨 B故无厌于所甘C味以无比而疑 D其将安近DD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省略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被动句。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1分)错位之思凸凹记忆里,母亲有一双美丽的手,纤长、白皙,但却不善女红。纳鞋底时,常把针尖扎到自己的手上,布面上便血迹斑斑。但她依然要勤勉地纳,因为有三个顽皮小儿等鞋穿,她要怜惜他们的脚。待手艺渐渐娴熟起来,她的手也渐渐地变了形,手指短粗、弯曲,即便是抚在平展的几案上,也放不平。然而,现在的她,都到了七老八十的年纪,一双丑陋的手却异常灵巧,不仅把鞋垫纳得精美的让人不忍心穿,还能剪出线条繁复、构图精细的窗花,让人不忍心往窗上贴。母亲也曾有袅娜的身姿,即便是在硬冷的石头村路上,也走得柔软温暖。但这个柔美浪漫的身姿,却要负重上山背粪肥,下山背苞米和谷黍。渐渐地把腰背驼了,把腿背撇了,到了现在,即便是走在平阔的街道上,也蹒跚而瘸,步态老丑,令人惋惜。她自己打趣道:“怜惜步子,就怜惜不了肚子,身子重了,日子才过得轻松,老天对人是公平的。”她从不自哀、自怜,内心洒满阳光。现在的她,虽身姿老丑,却不管不顾地在街上行走,好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光。她到建筑工地捡砖头瓦块、破铜烂铁,到商店酒肆门前捡包装盒和啤酒瓶子,且常跟收破烂的小贩计较斤两,眼睛发亮,乐在其中。儿女们碍于虚荣,纷纷劝阻,说,您腿脚已不灵便了,应该养在家里,却满世界捡,外人见了,会对我们产生质疑。母亲说,正因为腿脚不灵便了,才需要动,这跟年轻时不同,年轻时是为了填乎日子,不得不动,现在是为了心里盈满,乐意动。动一动就满心欢喜,觉得活出了自己。从母亲身上,我想到了什么是岁月。所谓岁月,就是无论如何都要过的日子,这其中的行止,都是被迫的动作,人不能左右,只能顺应,生活的状态就常出现错位。岁月不居,心灵的深处便多了生命的沧桑之感,即面对生活的种种错位,不再诧异、惊恐,更不再抱怨,而是以豁然的心境泰然处之,随遇而安,一如水里加盐会变咸,刺破了伤口会流血,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这样一来,人就自在了,从被动的顺应,到主动的顺生,最后进入乐生之地,俗生活也有了佛门禅意。儿时的我,即便是瘦小无力,也莫名其妙地觉得强壮。母亲到山顶的堰田去点种,我也执意地跟去。堰田离家颇有段路,便装了干粮和水。堰田很窄,正容我与母亲并排点种。起初还与母亲保持相同的节奏,愈到后来愈跟不上母亲的步调了,便被母亲远远地甩在身后。母亲回过头来,看着她气喘吁吁的儿子,怜爱地微笑着。但在我眼里,她的笑疑似嘲弄,我便愤怒地追赶。到中午,我感到极端的疲乏,筋骨似被抽去。母亲将干粮摊在地头,我却无一点胃口。这时我总想笑,看到一只蚂蚁爬进地隙里,呵呵地笑;看到一只小虫在树梢上蠕动,也呵呵地笑。“你是累脱了神经了。”她说。待我把下巴笑酸了,我极想睡上一觉。“你就在干草上躺一会儿吧,但千万别睡着了,四月的风还硬哩。”母亲说。母亲独自点种去了,我依旧在干草上躺着。不让睡,我就仰面望天空。山顶上的天空没有山树的遮蔽,就显得特别空阔。空阔之上,也无一丝云,就蓝得无边无际。一只苍鹰在上边翱翔,虽然不断振翅,却看不出在飞,好像一直就停在那里。再回看母亲不老的山谷,一片空茫;荷镐而立的一介农妇,相映之下,渺小如蚁,几近虚无。现在的我,不仅身形伟岸,气壮如牛,而且还得到了许多额外的东西,譬如官位,譬如文名,在外人看来,是有力量、有分量的人了,足可以傲然挺立,纵横左右。但那空阔的天空、苍茫的大地上的生命暗示却从未离我远去。苍鹰之小、人力之微,是无声的天启,让人懂得敬畏,从而师从自然、内敛守成。(选自2016年7月1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勤劳善良、乐观向上的农村妇女,她对生活有着朴素而深刻的理解,教育孩子也有独到之处。B第段从母亲联想到岁月,在岁月的艰难中,人们往往难以左右生活,而只能顺应生活,这就导致了错位的出现。C第段中,母亲怜爱的微笑却被我怀疑为嘲弄,并因而奋力追赶,表现出儿童特有的好胜心,符合人物当时的心理。D第段中的景物描写,借天空的空阔,写出了“我”因疲劳不堪、百无聊赖而产生的寂寞、空虚之感。DD项,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有误,应是以天空的空阔反衬苍鹰的渺小,引发对生命卑微的思考。7在母亲身上,“错位”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_答案(1)母亲的手美丽、纤长、白皙时却不善女红,丑陋、短粗、弯曲时却异常灵巧。(1分)(2)母亲的身姿袅娜、柔软、温暖,却因负重而变得蹒跚而瘸、步态老丑。(1分)(3)母亲的生命年轻时迫于生计而不得不劳碌奔波,内心却洒满阳光;年老时本该颐养天年,却不安于清闲且乐此不疲。(2分)8“错位”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4分)_答案(1)在错位中,人们失去的同时也在收获,其中蕴含着公平、平衡;(2分)(2)在现实中,泰然面对错位,化被动为主动,方能进入乐生佳境;(1分)(3)在自然中,可以认识天地之大、人力之微,进而懂得敬畏自然,内敛守成。(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谏逐客书李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乎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B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D依据上下文语境重要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等文言现象排除判断。“由此观之”独立成句,后面要断开,可排除A、B两项,“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句式一致,后面都要断开,可排除C项。故选D。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B本文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包括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而苏洵六国论中的“六国”指齐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楚国等六个诸侯国。C“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了平民的代称。汉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B项,本文中“六国”不包括郑、卫。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在第一部分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B作者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国的实力,会使秦国虚弱,又和各国结怨,会使国家陷于危地。CC项,“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盜”理解有误,原文是比喻的形式,为说理服务。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4分)译文:_(2)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6分)译文:_答案(1)增强巩固王室的权力,堵塞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国成就帝业。(关键词:“强”“杜”“蚕食”各1分,句意1分)(2)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关键词:“让”“择”“就”“却”“明”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我听说官员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事,臣私下认为这样做错了。过去秦穆公求士,在西边从戎国那里得到了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了百里奚,在宋国迎来了蹇叔,在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可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使秦称霸西戎。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风俗,人民因此殷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力,诸侯各国归附听命;又大败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还巩固地统治着。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攻占了洛阳一带的地方;往西吞并了巴、蜀,往北获取了上郡,往南夺取了汉中,并吞了九夷的土地,控制住楚地鄢、郢;往东占据险要的虎牢,占领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都向西侍奉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掉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增强巩固王室的权力,堵塞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国成就帝业。这四位国君,都是凭借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士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现在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竖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帜,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朝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赏玩之物;郑、卫二国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昭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拋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昭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吗?可现在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我听说,地域广的,粮食必多;国家强大的,人口就众多;武器锋利的,兵士一定勇敢。所以泰山不拒绝土壤,方能成为巍巍大山;河海不遗弃溪流,方能成为深水;称王的人不抛弃民众才能表现出他的德行。所以,地不分东西,民不论国籍,一年四季都富裕丰足,鬼神也会来降福。这正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啊!现在陛下却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以壮大诸侯,使天下之士退出秦国而不敢往西,襄足不敢入秦,这正是人们所说的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啊!许多东西并不产于秦,然而可当作宝物的却很多;许多士人都不出生在秦国,可是愿意对秦尽忠心的却不少。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实力,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像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这是办不到的啊!(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10分)送杨君之任永康宋欧阳修剑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注】承明: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此处代指皇帝。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题目内涵颇丰,“送”点明事件,“永康”杨君所往之地。“任”暗示其身份。B首联表明杨君不曾到过永康,看到去永康道路的图画就吃惊,暗示其有畏难之意。C“折腰”暗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然该句是劝慰杨君不要学陶渊明。D“为政”句嘱咐杨君要深入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因地制宜,多为当地百姓造福。BB项,首联下句的意思是,曾经看到图画,已然为之震惊。写的是去永康的道路难行,突出杨君此次赴任路途艰险,反衬其精神可敬。14请赏析颔联的妙处。(6分)_答案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道路的高峻。(2分)采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道路高险,比如“登天”“鸟道”“无地”。(2分)用词生动。“悬”字写出栈道悬在空中令人股栗,“泻”字写出听到江水声令人心惊肉跳的感觉。(2分)(如答用典,如“下临无地”,可酌情给1分)三、语言运用(15分)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一切艺术都要有一个创造主体和一个创造对象,因此,它就既要有人的条件,_。人的条件包括艺术家的人生经验和文化教养等;物的条件包括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等,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加工改造的对象;此外,_,例如绘画的线条和颜色,音乐中的声音和乐器,文学的语言之类等等。所以艺术既离不开人,也离不开物,它和美感一样,_。_解析语段的第一句话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根据“因此”和其后的关联词“既”可知,处填写的分句应与前文“既”所引导的条件相搭配且分别对应前面的“一个创造主体”和“一个创造对象”;又据后文“创造主体”是“人”可知,“创造对象”应是“物”,故此处应填“也要有物的条件”。处,首先由“此外”可知,此处引出了另一方面的内容,可用“还要”的句式,其次通过“例如”可知,此处应是对后文内容的总结,因后文主要介绍了创造主体对创造对象进行加工改造时所用的具体的工具、媒介,故应填类似“还要加上加工改造的工具和媒介”的内容。处,前文是“艺术既离不开人,也离不开物”,由于“人”和“物”的关系正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因此此处应填类似“也是主客观的统一体”的内容。答案也要有物的条件还要加上加工改造的工具和媒介也是主客观的统一体(每句1分)16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4分)花红柳绿,秋叶飘零,催万物促轮回,大自然拥有神奇的魔力。材料:奇特奇妙雄奇显生机竞自由展辽阔状雄伟积微渺汇壮阔瑰丽山河积土成山种子发芽聚水成涓浩瀚大海鲜花开放_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从示例来看,句子由几个分句组成:连续两个短语,一个由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连动句,还有一个是具有完整主谓宾的句子。从句式来看,“大自然拥有的魔力”是一个固定句式,需要填充的是“魔力”前的定语。从语意上看,第三句的两个动宾短语的内容分别对应第一和第二句,第四句则由此生发对大自然魔力的感慨。于是,从“显生机竞自由”的内容来看,“种子发芽,鲜花开放”应放置在此句之前,后面对应的应该是“奇特的魔力”。从“展辽阔状雄伟”的内容来看,“瑰丽山河,浩瀚大海”应放置在此句之前,后面对应的应该是“雄奇的魔力”。从“积微渺汇壮阔”的内容来看,“积土成山,聚水成涓”应放置在此句之前,后面对应的应该是“奇妙的魔力”。答案示例:种子发芽,鲜花开放,显生机竞自由,大自然拥有奇特的魔力。瑰丽山河,浩瀚大海,展辽阔状雄伟,大自然拥有雄奇的魔力。积土成山,聚水成涓积微渺汇壮阔,大自然拥有奇妙的魔力。(每句1分,全对4分)17下列有关祝贺词的使用,选出不正确的三项,序号填在后面横线上。(3分)蓬荜生辉(贺人乔迁)鱼跃龙门(贺人事业有成)南山献颂(贺人结婚)龙凤呈祥(贺新春)宴尔之喜(贺寿辞)蟾宫折桂(贺升学)_解析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不合适。“南山献颂”用于贺寿。“宴尔之喜”用于贺人结婚。答案(每项1分)18下面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5分)_答案标识以中国书法中行书字“冬”为主体,将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2分)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激情与活力,更表现出中国文化的风采神韵。(2分)“BEIJING 2022”标明了地点和时间。(1分)四、写作(5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1解读材料,理解材料基本内容。材料由四个部分组成:(1)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情景。中外夫妇面对同样的问题:孩子摔倒哭起来了。(2)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差异。中外夫妇不同的做法:外国夫妇置若罔闻,中国夫妇扶持安慰。(3)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这对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冲突。中外夫妇语言冲突:展现不同的育儿观。(4)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影响。众人围观与议论。 一句话概括材料内容:中外夫妇面对年幼的孩子跌倒,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处理并对对方的做法进行批评。材料展示的是中外家长不同的育儿理念。 2.审题,即挖掘材料的含义,探究立意点。分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找出内在的因果关系。(1)各部分之间关系: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核心事件,是起点。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事件结果,截然不同的结果。是的进一步。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这对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交流与碰撞。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影响,扩大事件的价值,成为作文的情景。这四方面之间,紧密相连,是产生的条件,深入思考其实是的原因。(2)原因挖掘。中外父母对年幼的孩子摔倒有不同反应和做法,是源于中国和外国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理念的差异,这种理念的差异的根源在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材料既体现了中西文化差异,也展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冲突。3立意,根据材料内容、含义与任务指令确立文章的主题。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对其含义的挖掘,结合任务指令,确立文章的观点或者思考的重要话题,这些观点或者思考在解决材料中的具体问题的基础上,要力争指向对现实中一类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最佳层次(综合的大角度):(1)小切口:关注家庭教育的角度。家庭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既要给孩子关怀,又要给孩子独立的锻炼。在中西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看家庭教育。(2)大切口:关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从育儿理念的冲突看中西文化差异与交融。如何在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中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文化。【优秀范文】包容审慎携手共赢孩子摔倒哭泣,外国父母弃之不顾,期待孩子独立爬起;中国父母悉心安慰,希冀给予慰藉温暖,育儿理念的冲突联系着文化观念的矛盾。事情的理性解决方式深入地进入公众舆论空间。(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这一事件引起人们的理性思考,入题简洁。)此时不妨浅析产生差别的背后原因,(衔接自然,分析原因)一是历史传统所带来的不同观念的根植蒂固。西方自达尔文提出进化学说,即信奉丛林法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在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逐利观的影响下,弱肉强食成了提升社会竞争力的不二法则。而中国的儒学思想影响深久,“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使得中国父母处理问题更显中庸,仁爱而平和。(深刻剖析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思想的不同。)二是现实社会的影响。西方受启蒙思想影响,认为孩子作为独立个体需要有承担责任和后果的义务。而在高压和竞争下,父母自然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人格独立,独当一面的理性个体。而中国自古为人情社会,比之是否独立,父母更加关心孩子以和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