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简介.doc_第1页
鲍鱼简介.doc_第2页
鲍鱼简介.doc_第3页
鲍鱼简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鲍鱼简介鲍鱼的概述鲍鱼古称(鳆鱼),属贝类海产食物,自古以来,鲍鱼就在历代中国菜肴中占有“唯我至尊”的尊贵的位置。西汉末年,新潮(公元923年)的开朝帝王莽,就很喜欢吃鲍鱼;而三国时代(公元220280年)的枭雄曹操,也是鲍鱼的热烈拥护者。及至南宋(公元11271279年),伟大的诗人苏东坡更在嗜吃鲍鱼之余,专门为这种美味食物写下了鳆鱼行的诗句,盛赞鲍鱼之珍贵和佳妙。此后,鲍鱼作为珍贵的名菜,而出现在达官贵人的筵席之上,民国(公元19111949年)初年,北京著名的官府菜代表“谭家菜”,就有两道著名的菜式(红烧鲍鱼)和(蚝油鲍鱼),成为了现代鲍鱼的典范之作。直到现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多次国宴及大型宴会中,鲍鱼经常榜上有名,成为中国经典宴菜之一。鲍鱼的产地,其实并非仅属于中国,全世界都有这种美味的食物的踪迹。然而具有数千年饮食文化的中国人,看来是最懂得烹制鲍鱼及欣赏鲍鱼的,他们除了懂得吃鲜鲍鱼之外,还懂得运用极其复杂的烹饪手段,去炮制干鲍(即经过干制加工程序的鲍鱼),而后者的食味,是前者无法比美的,至少在中国的食家眼中是这样,至于价钱,也与它们的名气成正比;等闲一斤干鲍鱼,已需几千元至万多元,而最贵的干鲍鱼,每只价格更可高达是二万五千元,所以擅长制作干鲍菜式的厨师肯定是厨坛高境界大师;常年供应干鲍鱼菜式的食肆肯定是高级食府;经常光顾食肆吃干鲍鱼者,定是非富则贵人物。鲍鱼不是鱼鲍鱼,名字虽叫“鱼”,实际并不是鱼,在动物学分类上,它和贝类中的蚝、海螺同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它是一种单贝壳的海产贝类,是爬附在海藻丛生,岩礁遍布,潮流通畅、风浪大洁净的浅海潮下生长。鲍鱼性格娴静,从不侵犯邻里,靠自己柔韧齿舌稽查取岩石上的红、褐藻类为食。在海洋生物“你死我活”的海洋生存竞争中,它也有一套自卫本领。它与海底岩石混为一体的保护色,有掩蔽肉体的坚硬外壳,有爬行快速的逃敌能力和强而有力的吸附力保卫自己。鲍鱼身上背负着一个厚厚的石灰质贝壳,此贝壳呈右旋螺形,似耳状;鲍鱼的足部特别肥厚,分为上下两部分,上足生有许多触角和小丘,用来感知外界;下足伸展时呈现椭圆形,腹面平,适宜附着和爬行。人们吃鲍鱼主要是吃它的足部肌肉,鲍鱼生长较为缓慢,2年期的鲍鱼长度只有67厘米左右,壳长10厘米以上的鲍鱼大约要经过56年时间。每年夏秋季节,海水温度升高,海藻繁茂,鲍鱼鲜嫩肥美,向浅海作繁殖性移动,俗称“鲍鱼上床”,民间渔谚说:“七月流霞鲍鱼肥,九月起风鲈鱼美”。此时是捕捉鲍鱼的黄金季节。鲍鱼的营养功效鲍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其肉含蛋白质40%,脂肪0.9%和碘、钙、磷、维他命A等。营养丰富,按中医理论,鲍鱼功能滋阴清热,平行血压,滋补养颜,养肝明目的食疗功效。尤以明目力量大,故有“明目鱼”之称,可治疗肝肾阴虚,骨蒸劳热及肝血虚,视物昏暗等症。鲍鱼壳入中药,称为“石决明”因壳内有耀眼光彩的珍珠层,具有滋阴补肾,平肝明目和降血压之功效,是治疗头晕目眩、血压异常和各种眼病良药。鲍鱼的主地和日本干鲍的种类鲍鱼在我国北方沿海称之为盘大鲍,皱纹盘鲍;南方沿海称之为耳鲍,羊鲍,半纹鲍和杂色鲍等,台湾区习惯称为“九孔鲍”。在世界上很多沿海国家也盛产鲍鱼,比较著名的产地有日本、墨西哥、南非、澳州、新西兰等等。至于当中号称鲍鱼皇国的日本,制作干鲍更是技术精湛,又以三种干鲍鱼最负盛名。日本青森县出产的“网鲍”,是为鲍中顶级绝品,由鲍鱼界“天王师傅”花谷一手晒制,他是当今世界鲍鱼界三大名师之一,所谓“网鲍”,外形呈椭圆状,鲍边细小,鲍忱呈珠粒之状,个头大,通常一斤在几只至二十几只之间。网鲍烹制起来柔软稔滑,色泽金黄,色味浓郁鲜美。而用刀切开后,看鱼身的横切面,带有网状花纹,因此叫“网鲍”,产于日本岩手县“古滨”(又名吉品),由由另一位鲍鱼名师平田五郎制作。此种鲍鱼“身材”略小,形如元宝,鲍枕边高竖,色泽灰淡,吃真情为较爽口。第三种名鲍“窝麻”(又名禾麻),产于日本青森县的大间岐,由鲍鱼名师熊谷师傅炮制,此种鲍鱼个头最小,身上左右均有小孔,这是因为它们生长在海边的岩石石隙中,淦民用钩挑出捕获,这些孔便成了“窝麻”的标记。此鲍鱼鱼质嫩滑,滋味丰厚,有些富豪级人家爱将它作为小食。(三大名鲍)之所以昂贵,除了产地佳及名师制作(“传子不传女”)之外,鲍鱼的生长期慢也是原因之一,以每只半斤重的“网鲍”为例,是用重达三斤以上的鲜鲍鱼晒制而成,而这种越级大鲍鱼,需要十几年的成长期,十几年的精华一口吃掉,不贵才怪呢!还有,干鲍鱼晒制时,当鲜鲍鱼捞上来后,经过晒干,除壳、在盐水中腌制、冲洗、然后在热水中煮熟,再在炭火中焙干,以及进行第二次吊晒的阶段,工序长时间操作成本激增在所难免。最后,干鲍鱼之所以昂贵,也是由于它的食味独特,原来,鲍鱼在名师的晒制之后,肉身起了重要的化学变化,产生了中国食家所称的“糖心”的效果,品尝起来更甘更香更鲜甜,这效果是鲜鲍鱼本来缺少的。综合上述种种原因,干鲍鱼的身价在近二十年间升价百倍,成为了中菜中最高层次的食物材料,它的身价及名气,在中菜里已是“君临天下”独一无二了。制作干鲍过程将新鲜鲍鱼制成干鲍,方法如下:1、清洗去壳:把鲜鲍鱼用海水洗去壳面杂质及泥沙,置于热水锅内快火加热,用手剥除贝壳,割腹去掉内脏团。2、腌制煮熟:去壳后按每100公斤鲍鱼加盐78公斤的份量,腌制812小时,取出搓洗,除去鲍鱼足边缘的黑色素和粘液,反复用清水漂净,再浸泡34小时,使之达到清淡,再置于热水锅内旺火加热2030分钟,煮熟后捞起置萝筐内,再连筐放进锅内汤汁浸渍一下,使其排除泥沙。3、脱盐翻晒:起锅后的熟鲍鱼,放入淡水盆内,轻轻搓洗,除去表面杂质及粘液余渣。然后捞出沥干水分后,均匀撒在竹席上曝晒或放入烘房干燥,12天后罨蒸(即收藏于筐内,堆放在仓库中,四周用稻草或麻袋密封,放置数天),再行翻晒,晴天晒45天即干。干鲍鱼的挑选鲍鱼先看外形,身形完好无缺,鱼身腰圆背厚,肥美肉润,珠边均匀,无缺口,裂痕的为佳品,底板阔也比瘦长的质素好些,此外,干爽为好,潮身为差,对光照看,若中间呈通透并有一度红色,及沉坠手为佳。反之有些干鲍鱼干得不透,外干内湿,鲍身内呈现现黑点带腥味为差货。鲍鱼的大小以每司马斤(1司马斤604克)的头数多少计算,如平常说的10头鲍鱼,即每斤有10只鲍鱼,头数越少,鲍鱼便越大只,价格也越贵,反之,头数越多,鲍鱼身形越细小,所谓“千金难买双头鲍”。鲍鱼也有新旧之分,刚干制后售出市场的称为“新水”,存放一、两年以上的称为“旧水”,新水色泽较浅,鲍鱼味不够浓,起“糖心”不足,然后放入密实器皿中存放,令鲍身干爽口不受虫咬。一段时间扣鲍身会起白色霜状。此种现象是盐分渗出表面。非发霉所致,不影响食用。鲍鱼忌长期存放冰箱内,此法会令鲍鱼味渐失,鲍鱼得当,起“糖心”更好,时间越长越值钱。正所谓“存干鲍比存黄金更保值”。真假鲍鱼之分市面上很多食肆都有鲍鱼出售,网鲍通常是指体积比较大的品种,一斤约只有数只,但买网鲍要小心买到假货,因为价格高昂,所以很多产自澳州及南非的冒牌货,先运往日本加工及染色,再经电局炉烘干后形成外干内湿,再运到港当为日本的网鲍出售,一般对鲍鱼认识不深者,很易会买到这类制品。这种冒牌网鲍在发煲好后,钱身味同嚼蜡,与食年糕无异,再加有鲍心不起糖心而发黑的现象。旨时失事之余,更会浪费金钱,请客时更闹笑话。至于市面上的食肆有些在大吹大擂所谓鲜窝麻鲍,鲜吉品鲍,但每只取价数十元,在有识之士眼中真是极大的笑话。窝麻,吉品全属干货,何“鲜”之有呢?简直是荒天下大缪,有些食肆的主政人不只自暴其短,还要登广告作宣传,蒙蔽消费者。干鲍湿发及烹制干鲍浸发及制作过程复杂,大致上必须用冷水浸透,然后经过煲火合,清除细沙后,用姜汁绍酒等煨过辟腥,再以上汤,老鸡,腩肉与鲍鱼同煲,取出再浇蚝油芡而成。1、准备鲍鱼,炭炉、企身瓦缶掌。2、用牙刷去干鲍身上和裙边缝隙的灰兮。3、用清水把鲍鱼浸10小时。4、取起再用牙刷彻底擦尽鲍身的灰兮。5、剪去鲍鱼咀的肠。6、冲过清水后,再用清水浸10小时。7、将老鸡、猪肉排、切件后用油炸至金黄色。8、把竹哒放瓦缶掌底,排上猪肉排、老鸡、再放上鲍鱼,如此梅花间竹或排列。9、注入上汤,稍稍掩盖物料而即可。10、猛火煲滚,以文火煲12小时,使鲍鱼充分吸入上汤用肉料的精华,而文火催火鬲亦能发挥出鲍鱼本身的鱼味面呈膨胀丰满之状。品尝干鲍鱼的口感标准品尝鲍鱼,首重稔软适度,太稔如同食豆腐,且无法发挥出鲍鱼的真味,反之太硬则同吃橡筋,费力咀嚼而无法体会鲍鱼之美味,是以最好能稔软适中,嚼来稍事弹牙之感,更要有鱼味,色泽金黄,入口软滑,咬开有糖心。制好的鲍鱼忌放入冰霜内,因香味容易挥发,故最宜即制即食。食鲍鱼,在宴会上讲究仪态,故用刀叉切小片或小粒入口较为方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