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 编制说明_第1页
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 编制说明_第2页
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 编制说明_第3页
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 编制说明_第4页
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 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地方标准制订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标准制订的目的和意义2007 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黔党发20076 号) ,提出“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提高茶叶生产的质量安全水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工作部署,根据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 (黔府办发201419 号) 、 省农委、省质监局关于开展贵州省茶叶品牌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通知 (黔农发201454 号)和省质监局关于征集 2015 年度标准化项目的公告 (黔质技监公告20152 号)文件精神和要求,为了加大“ 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 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形象、统一“ 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 生产、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等各项指标、促进“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 茶产品质量安全,结合“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生产实际,制订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地方标准。本标准的制订与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我县茶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为我县茶产业的生产提供标准技术支撑,对指导我县茶叶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建设,促进我县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其他省外标准的制订发布情                                                               DB52/XXX2015 况DB52/XXX2015贵州地方标准 DB52/T 442.3-2003特种绿茶  翠芽和DB52/T442.1-2003特种绿茶  卷曲形绿茶于 2003 年发布实施,第一次制订版于 2010 年发布实施,将原标准改为 DB52/T 442.3-2010贵州绿茶  扁形茶和 DB52/T 442.1-2010贵州绿茶  卷曲形茶 ;DB52/T 447-2010贵州绿茶于 2010 年首次发布, 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在此基础上,具有更高、更独特的地域品质特征。三、主要工作过程、主要编制成员 主要工作过程根据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 (黔府办发201419 号) 、 省农委、省质监局关于开展贵州省茶叶品牌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通知 (黔农发201454 号)和省质监局关于征集 2015 年度标准化项目的公告 (黔质技监公告20152 号)文件精神和要求,于 2014 年 11 月 10 日,县茶叶协会组织县内企业20 余家和茶产业局全体人员,进行标准体系建设等培训,并成立“地理标志产品晴隆绿茶标准” 起草工作小组。2014 年 11 月 10 日,为了做好“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标准”编制工作,通过制订“ 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标准” 推动该标准在晴隆县境内实施,使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在等级、品质上达到一致,有利于地理标志产品晴隆绿茶的资源整合,有效防止市场上其它茶叶产品以次充好,损害地理标志产品晴隆绿茶的信誉,确保消费者的权益,有助于地理标志产品晴隆绿茶品牌做大做强。经研究,晴隆县茶叶产业协会决定成立标准起草工作小组。组长:罗琳杰,成员:王小霞、罗景杰、胡州巨、田连启、梁建祥、余应江、龙入水、贺伯虎、袁静、邓吉斌等 20 余家茶企负责人。标准起草小组负责标准的起草、资料收集,开展调研、主要技术指导的试验验证等工作。2015 年 4 月 29 日,召开了“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加工技术规程”和“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编制调研会议,主要出席会议的人员有县茶叶协会秘书长罗琳杰、县茶叶协会会长梁吉祥、副会长贺伯虎、王小霞,县茶业公司刘晓军、袁静,县茶叶局李秀海、刘蔚蓝和巨鑫茶叶合作社刘芬等,按照编制的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加工技术规程 、 “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对主要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反复检测、验证。对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加工技术规程中涉及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精加工等工艺环节及技术指标开展调研或实地验证后,提出“ 标准试验验证报告 ”。2015 年 8 月 4 日,在县茶叶局召开关于“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                                                               DB52/XXX2015 绿茶加工技术规程” 、 “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标准”征求意见会,会议由县茶叶协会秘书长罗琳杰主持,出席会议单位有全县茶叶加工企业、茶叶产业局、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在会议上县茶叶局局长罗琳杰介绍了地理标志产品晴隆绿茶标准制订的意义、必要性;晴隆县茶叶产业局和晴隆县茶叶产业协会起草单位介绍地理标志产品晴隆绿茶标准在起草过程及要求。参会企业代表晴隆县清韵茶业有限公司、晴 DB52/XXX2015隆县兴盛源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晴隆县吉祥茶业有限公司等分别对该标准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县茶叶局要求参会企业在3 天后将标准修改意见上报到县茶叶产业局,最终形成修改意见。2015 年 9 月 27 日,县茶叶协会秘书长罗琳杰主持,县茶叶协会、县茶产业局及 20 余家茶叶企业参加,召开了“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 “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加工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制订工作第一讨论会。根据会议要求,收集 2013 年以来各企业“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 茶检验报告 50 余份,在对收集的标准、检验报告等资料进行认真整理的基础上,编制人员对标准逐条逐项进一步认真分析、论证,提出了全面制订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加工技术规程的具体计划,通过认真组织编写,形成了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 、 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加工技术规程初稿。2016 年 3 月 24 日,由县茶叶协会、县茶产业局组织省茶科所专家组、 “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和“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加工技术规程”编制组成员、县相关部门、县茶叶企业召开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 、 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加工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制订第二讨论会,对标准逐条逐项讨论、审查。3 月 30 日,根据有关单位、专家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人员对标准内容进行了多次、反复修改,形成第一次修改稿。2016 年 5 月 4 日,由县茶叶协会、县茶产业局组织省茶科所专家组、 “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和“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加工技术规程”编制组成员、县相关部门、县茶叶企业召开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 、 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加工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制订讨论会,听取了标准制订工作开展情况,提出了修改意见、建议和要求。按照会议要求,标准编制人员对标准内容、相关指标进行修改,形成第二次修改初稿。2016 年 8 月 12 日,由县茶叶协会、县茶产业局组织有关专家、相关部门、茶叶企业,召开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 、 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加工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改稿的预审会议,编制小组根据与会部门、专家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对标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于 2016 年 5 月 4 日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                                                               DB52/XXX2015 标准编制单位及主要成员本标准由晴隆县茶叶产业协会、晴隆县茶叶产业局、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省晴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晴隆县茶业公司、晴隆县茗旺茶业有限公司、晴隆县清韵茶业有限公司、晴隆县五月茶业有限公司、晴隆县小磊茶业有限公司、晴隆县大厂镇骏马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晴隆县紫马乡紫鑫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晴隆县沙子镇富民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晴隆县沙子镇三合村振兴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晴隆县山水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晴隆县兴盛源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晴隆县吉祥茶业有限公司、晴隆县春晨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晴隆县花贡镇巨鑫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20 余家企事业单位及茶业协会。本标准起草人:罗琳杰、刘蔚蓝、黄昌兴、袁静、张书香、陈娟、刘忠英。   四、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依据及内容的说明 标准的结构本标准共分为 8 章: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产品等级与实物标准样5 要求6 试验方法7 检验规则8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标准制订的内容及相关指标设置依据1、标准名称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 。2、地理标志产品晴隆绿茶的定义以晴隆地方茶树品种和引种在晴隆范围内种植的国家级、省级茶树良种鲜叶为原料,以杀青揉捻(做形)干燥为基本工艺,在晴隆县行政区域范围内生产、加工的“外形匀整、色泽绿、汤色绿、茶香持久、滋味醇厚、耐冲泡”品质特征的绿茶。3、产品分类按照产品对茶青等级的要求及加工工艺的差异,产品分为翠芽、毛DB52/XXX2015                                                               DB52/XXX2015 尖、毛峰和大宗绿茶。4、标准编制原则和依据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晴隆绿茶的术语与定义、产品等级与实物标准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在地理标志产品  晴隆绿茶标准的制订中,我们遵循“科学性、真实性、可行性、统一性、规范性”、结合晴隆县茶叶企业的相关茶品检测报告数据,在试验验证数据基础上制订地理标志产品晴隆绿茶标准。5、各项指标的确定和依据说明5.1 翠芽以晴隆地方茶树品种和引种在晴隆范围内种植的国家级、省级茶树良种的单芽为原料,依次经摊青、杀青、摊凉、理条、压扁、脱毫、提香、精加工等工艺加工而成,外形扁平、光滑、直,色泽绿尚润,香气嫩香,滋味鲜爽、味甘。5.2 毛尖特级毛尖:以晴隆地方茶树品种和引种在晴隆范围内种植的国家级、省级茶树良种的单芽为原料,依次经摊青、杀青、摊凉、揉捻、解块、脱水、做形、提毫、提香、精加工等工艺加工而成,外形紧细、卷曲、露毫,色泽绿润,香气栗香持久,滋味醇厚。一级毛尖:以晴隆地方茶树品种和引种在晴隆范围内种植的国家级、省级茶树良种的一芽一叶为原料,依次经摊青、杀青、摊凉、揉捻、解块、脱水、做形、提毫、提香、精加工等工艺加工而成,外形紧细、DB52/XXX2015卷曲,色泽绿尚润,香气栗香,滋味醇和。5.3 毛峰特级毛峰:以晴隆地方茶树品种和引种在晴隆范围内种植的国家级、省级茶树良种的一芽一叶为原料,依次经摊青、杀青、摊凉、揉捻、解块、脱水、做形、提毫、提香、精加工等工艺加工而成,外形紧细、卷曲,色泽绿尚润,香气栗香,滋味醇和。一级毛峰:以晴隆地方茶树品种和引种在晴隆范围内种植的国家级、省级茶树良种的一芽二叶为原料,依次经摊青、杀青、摊凉、揉捻、解块、脱水、做形、提毫、提香、精加工等工艺加工而成,外形紧细、卷曲,色泽较绿,香气栗香,滋味醇和。5.4 大宗绿茶以晴隆地方茶树品种和引种在晴隆范围内种植的国家级、省级茶树良种的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及以上嫩度茶青为原料,依次经摊青、杀青、摊凉、揉捻、解块、初烘、复烘(复炒) 、足干、精加工等工艺加工而成,外形紧实、卷曲,色泽较绿,香气栗香,滋味醇和。五、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1、本标准编制完成后预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对推进我县乃至全省茶叶产品标准化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为地理标志产品晴隆绿茶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更新、更全面、更科学的技术支持。                                                               DB52/XXX2015 2、本标准对提高贵州茶叶生产水平、提升贵州茶叶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3、本标准发布实施后有效期内,平均按每年全县投产茶园 14 万亩、每亩最低贡献值 500 元估算,预期每年可产生效益为 0.7 亿元,可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六、标准是否强制的建议参照茶叶产品类国家标准的定性惯例,本标准总体上定为推荐性地方标准,但其中安全指标由于引用的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在实际执行中安全指标应是强制执行指标。建议将本标准定为强制性标准。七、主要参考标准及技术资料1、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2、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3、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