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的KPI指标分析及优化.ppt_第1页
LTE的KPI指标分析及优化.ppt_第2页
LTE的KPI指标分析及优化.ppt_第3页
LTE的KPI指标分析及优化.ppt_第4页
LTE的KPI指标分析及优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TEKPI关键指标 覆盖类 RSRP ReferenceSignalReceivingPower 在某个Symbol内承载ReferenceSignal的所有RE上接收到的信号功率的平均值 RSSI 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or 在这个Symbol内接收到的所有信号 包括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 邻区干扰信号 噪音信号等 功率的平均值 RSRQ ReferenceSignalReceivingQuality 是RSRP和RSSI的比值 两者测量所基于的带宽可能不同 会用一个系数来调整 也就是RSRQ RBNumber RSRP RSSI SINR 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Ratio 是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的强度与接收到的干扰信号 噪声和干扰 的强度的比值 呼叫建立类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业务相关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E RAB建立成功率无线接通率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指标意义 反映eNB或者小区的UE接纳能力 RRC连接建立成功意味着UE与网络建立了信令连接 RRC连接建立可以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与业务相关的RRC连接建立 另一种是与业务无关 如紧急呼叫 系统间小区重选 注册等 的RRC连接建立 前者是衡量呼叫接通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后者可用于考察系统负荷情况 指标定义 用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和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的比来表示 对应的信令分别为 eNB收到的RRCCONNECTIONSETUPCOMPLETE次数和eNB收到的RRCCONNECTIONREQ次数 3 计算公式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业务相关 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 业务相关 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 业务相关 100 MO MT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 RRC连接建立尝试次数 100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指标意义 E RAB建立成功指eNB成功为UE分配了用户平面的连接 反映eNB或小区接纳业务的能力 可用于考虑系统负荷情况 指标定义 E RAB是指用户平面的承载 用于UE和CN之间传送语音 数据及多媒体业务 E RAB建立由CN发起 当E RAB建立成功以后 一个基本业务即建立 UE进入业务使用过程 E RAB建立成功率统计要包含三个过程 初始Attach过程 UE附着网络过程eNB中收到的UE上下文可能会有E RAB信息 eNB要建立 ServiceRequest过程 UE处于已附着到网络但RRC连接释放状态 这时E RAB建立需要包含RRC连接建立过程 Bearer建立过程 UE处于已附着网络且RRC连接建立状态 这时E RAB建立只包含RRC连接重配过程 E RAB建立成功率 3 计算公式 E RAB建立成功率 Attach过程E RAB建立成功数目 ServiceRequest过程E RAB建立成功数目 承载建立过程E RAB建立成功数目 Attach过程E RAB请求建立数目 ServiceRequest过程E RAB请求建立数目 承载建立过程E RAB请求建立数目 100 无线接通率 E RAB建立成功率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业务相关 100 E RAB建立成功率 影响RRC连接建立成功率的因素主要以下因素有关 空口信号质量 参数配置 定时器 功率控制等 干扰 网络拥塞 设备故障 影响RRC建立成功率 呼叫保持类指标 RRC连接异常掉话率 RRC连接异常掉话率 异常原因导致的RRC连接释放次数 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 RRC连接重建立成功次数 100 E RAB掉话率 因异常原因eNB请求释放的E RAB数目 因异常原因eNB请求释放UE上下文中包含的E RAB数目 E RAB建立成功数目 100 E RAB拥塞率 无线资源不足 E RAB建立失败次数 无线资源不足 E RAB建立请求数 100 掉话排查基本步骤 Page10 首先需要在话统侧获取全网的掉话率指标以及趋势 掉话率趋势分析至少需要1 2周左右的数据 如果全网掉话率指标突然偏高 一般执行步骤 是否全网问题 对MME及eNB侧进行告警排查 传输 设备等告警 观察期间是否实施版本升级是否存在Top小区 小区级的掉话率指标和掉话绝对次数按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 优先分析掉话绝对次数多而且掉话率高的Top小区对Top小区进行参数核查 告警检查等对引起掉话的Top原因进行定位分析若是共性问题 将优化结果复制到全网 掉话问题解决方法 Page11 Top1 参数对比随机抽取部分站点的脚本与基线参数进行核对 对不一致的参数进行分析 Top2 告警核查是否存在传输告警 观察S1传输是否出现问题 是否存在设备告警 观察eNB侧是否存在告警 检查系统是否升级 打补丁等动作 Top3 Top小区筛查将小区级的掉话率指标和掉话绝对次数按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 优先分析掉话绝对次数多且掉话率高的Top小区 通常取每天掉话率高于平均指标的Top5小区进行分析 确定掉话的主要原因 eNB内切换成功率X2口切换成功率S1口切换成功率系统间切换成功率 LTETD SCDMA 移动性管理类指标 eNB内切换成功率 反映了eNB内小区间切换的成功情况 保证用户在移动过程中使用业务的连续性 与系统切换处理能力和网络规划有关 用户可以直接感受到 eNB内同频 异频 切换成功率 eNB内同频 异频 切换成功次数 eNB内同频 异频 切换请求次数 100 eNB内切换成功率 X2口切换成功率 指标意义 反映了与其他eNB存在X2连接的情况下 UE在基站间的切换成功情况 指标定义 用eNB间X2切换成功次数和eNB间X2切换请求次数之比表示 此处统计仅包括LTE系统内切换 计算公式 eNB间X2切换成功次数 eNB间X2切换请求次数 100 X2口切换包含同频切换和异频切换两种情况 对于每种情况 需要统计切换出和切换入两个指标 X2口切换成功率 S1口切换成功率 S1口切换成功率 指标意义 当eNB根据UE测量上报决定UE要切换 且目标小区与eNB无X2连接 就进行通过核心网的S1切换 指标定义 用eNB间S1切换成功次数和eNB间S1切换请求次数之比表示 此处统计仅包括LTE系统内的S1切换 计算公式 eNB间S1切换出成功次数 eNB间S1切换出请求次数 100 S1口切换包含同频切换和异频切换两种情况 对于每种情况 需要统计切换出和切换入两个指标 影响切换成功率的因素 影响切换问题的因素 硬件传输故障 载频坏 合路天馈问题 数据配置不合理 拥塞问题 时钟问题 干扰问题 覆盖问题及上下行不平衡 切换问题解决方法 Page19 从网络侧跟踪UU口和终端侧Uu口跟踪结合判断 网络侧 同一用户 CALLID 连续上报测量报告但没有下发切换命令 检查X2或S1跟踪中分别也没有HANDOVERREQUST及S1AP HANDOVER REQUIRED 则很可能是漏配的小区 通过查询配置确认 终端侧 随着UE移动服务小区RSRP越来越差 SINR越来越差 而邻区RSRP越来越好 上报测量报告 没有收到切换命令 UE侧 发测量报告 但收不到切换命令 eNodeB侧 收到测量报告 但不发起切换 X2口没有切换请求 空口没有下发切换命令 切换问题解决方法 Page20 当邻区无线质量满足切换门限时 服务小区的RSRP突然陡降 eNodeB侧表现为下发切换命令后收不到切换完成消息 或者连测量报告也收不到 修改服务小区与邻区的偏置CellIndividualOffset来提前切换修改服务小区的延迟触发时间IntraFreqHoA3TimeToTrig来提前切换 建议配置为40ms到200ms之间的一个值 如80ms 调整切换门限参数IntraFreqHoA3Hyst IntraFreqHoA3Offset来提前切换 此操作用得很少 切换问题解决方法 Page21 从终端侧判断 当邻区无线质量满足切换门限时 服务小区和邻区的RSRP都十分弱 从网络侧判断 从网络侧跟踪的UU口消息中 触发切换的A3测量报告记录的源小区 目标小区RSRP都很低 当测量报告中携带的服务小区RSRP值小于 110dBm时 可以认为处于信号质量微弱的区域 此时容易出现切换失败 需要调整覆盖 弱覆盖的解决方法 调整天线方向角 倾角 当下行先受限时 可以通过调整天线 如减小下倾角 补充远点的下行覆盖 增加基站 当上行先受限时 可以通过增加小区的方式增强上行覆盖 eNodeB侧表现为下发切换命令后收不到切换完成消息 或者连测量报告也收不到 UE侧信令表现为收到切换命刚发出切换完成消息后即发起RRC重建 或者收不到切换命令 切换问题解决方法 Page22 路测发现出现乒乓切换 PCI174 乒乓切换的解决方法相对调整两小区的CIO值 抵制乒乓切换 当前默认使用同频切换门限为2dB 从前面整理出来的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