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循环经济模式下垃圾处理产业化法律保障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 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目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 i a abstbstractract . iii 导论导论 . 1 (一)选题简介 . 1 (二)选题意义 . 1 1.理论意义. 1 2.现实意义. 2 (三)内容结构 . 2 (四)创新与特色 . 3 一、垃圾处理产业化一、垃圾处理产业化法学法学理论阐释理论阐释 . 4 (一)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基本内容. 4 1.垃圾处理产业化的界定. 4 2.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制定原则. 5 3.相关主体在垃圾处理产业化过程中的责任. 5 4.垃圾处理产业化具体运行方式. 7 5.循环经济与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内在联系. 8 (二)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基本理论阐释与反思. 13 1.垃圾处理产业化的生态学理论阐释与反思 . 13 2.垃圾处理产业化的经济学理论阐释与反思 . 14 3.垃圾处理产业化的环境法理论阐释与反思 . 17 二二、我国垃圾处理产业化法律保障现状及其不足、我国垃圾处理产业化法律保障现状及其不足 . 20 (一)我国垃圾处理产业化法律保障现状 . 20 1.循环经济促进法. 21 2.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4 3.其他相关政策法规. 24 (二)我国垃圾处理产业化法律保障不足 . 25 1.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 25 2.法律责任不够明确. 26 3.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 26 (三)发达国家垃圾处理产业化法律保障经验探析 . 26 1.日本垃圾处理产业化法律保障. 26 2.美国垃圾处理产业化法律保障. 27 3.德国垃圾处理产业化法律保障. 27 三三、循、循环经济模式下我国垃圾处理产业化法律环经济模式下我国垃圾处理产业化法律完善路完善路径径 . 28 (一)垃圾处理产业化法律制度保障 . 28 1.垃圾处理产业化基础性法律制度构建. 28 2.垃圾处理产业化经济性法律制度构建. 30 (二)垃圾处理产业化立法保障 . 35 1.关于专门法的修改与完善. 35 2.关于制定一些相关的实施细则. 36 结语结语 . 38 注释注释 . 3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41 攻读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5 致谢致谢 . 4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循环经济模式下垃圾处理产业化循环经济模式下垃圾处理产业化法律保障研究法律保障研究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论文以循环经济为研究的视野,提出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完善路径,目的是通 过研究视野的转换和理论的重构,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发展,实现我国垃圾处 理产业化的法律制度完善。论文共分以下三大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是垃圾处理产业化法学理论阐释。 该部分首先是对垃圾处理产业化 基本内涵、原则、主体责任、发展模式及与循环经济的内在联系作了介绍。然后 分别以生态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环境法学理论为视角,集中梳理指导垃圾处理 产业化发展的理论。首先,通过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共生共存和 循环发展的生态学原理、复杂系统的整体性层级原理,阐述了指导垃圾处理产业 化发展的生态学理论,并对其予以反思。其次,论述了垃圾处理产业化的经济学 理论及其反思,分别从“实践”和“物质交换”的观点、 “废物再循环”的观点、 “市场与政府一体化”的观点、 “外部不经济性”理论,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阐述。最后,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及源头预防、全过程控制理论为主题介绍了垃圾 处理产业化发展的环境法理论阐述及其反思。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我国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法律保障现状及其不足, 在此基 础上探析了发达国家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法律保障经验。 该部分重点分析了我国垃 圾处理产业化法律保障现状,具体包括循环经济促进法 、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垃圾处理产业化法律保障不足,具体有法律规范 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法律责任不够明确、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发达国家 垃圾处理产业化法律保障经验探析,包括日本固体废物法律保障、美国垃圾处理 法律保障、德国的垃圾处理产业化法律保障。 第三部分既是论文的重点也是论文的难点所在。该部分以前面的论述为基 础,提出了完善我国垃圾处理产业化法律制度的构想。该部分主要从垃圾处理产 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立法保障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垃圾 处理产业化的制度保障主要包括:环境行政合同制度、环境信贷制度、坏境税收 激励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返还 消费者押金制度、公众参与制度;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立法保障主要包括:关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于专项法的修改与完善和关于制定一些相关的实施细则。 关键词:循环经济;垃圾处理产业化;循环经济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关键词:循环经济;垃圾处理产业化;循环经济促进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d912.6d912.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legal protection of the waste disposal industry of legal protection of the waste disposal industry of recycling economy moderecycling economy mode abstractabstract research in perspective of circular economy, proposed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ircular economy, perfection of the waste treatment industrialization path, aim through research transform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y of vision,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waste treatment, achieving perfection of legal system of garbage disposal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expositions the first part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rcular economy and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waste treatment. that part of the first cycle basic economic concepts, principles, and traditional economic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model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oint and elaborated on this basis cycle of waste treatment industrial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greement, and then discuss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principle,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of waste treatment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model.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y of economics, environmental law, set picking instructions waste treatment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theory. first, material recycling and recycling the ecology, ecology of symbiotic coexistence and cycling development, overall levels of complex systems theory, expounded the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y waste treatment industrialization theory and its reflection. second, discusses the economics of waste treatment industrialization theory and reflection, from practice and material exchange opinions, waste recycling opinions, market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government views, of external non-economic theory, and the 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explained. finally, the sour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and control theory for the topic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prevention, waste treatment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elaborated and its reflection on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law. part ii focuses on the insufficient legal protection status of waste treatment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waste treatment industrialization experience of legal protection in the developed world. the part focus analysis has in china garbage processing industrialization legal protection status, specific including cycle economic promote method under, and solid waste pollution control method under and the other related legal regulations; in china garbage processing industrialization legal protection insufficient, specific has legal specification of can operation sexual to be strengthening, and legal responsibility enough clear, and lack sound of supervision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ed garbage processing industrialization legal protection experience analysis on the, including japan solid waste legal protection, and united states garbage processing legal protection, and germany waste treatment industrialization of legal protection. part iii is focused on difficult points of the paper. the part in front of exposition is based, made ideas of perfecting the legal system of garbage disposal industrialization. garbage disposal industrialization system mainly includes: environmental administration contract system, environmental system, bad border tax credit incentives,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systems, charges for waste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system, garbage disposal system, consumer deposit return policy,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system; garbage disposal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legislative guarantees include: special modification and perfection of the law, an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me of the implementation details.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keywords:keywords: circular economy;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ization of waste disposal; industrialization of waste disposal; circular economy promotiocircular economy promotion law; n law; solid waste pollution prevention lawsolid waste pollution prevention law category numbercategory number: : d912.6d912.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导论导论 (一)(一)选题简介选题简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生存环境要求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 环境问题暴露在公众面前,如植被破坏,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废弃物污染等。 目前,垃圾呈现与日俱增的发展态势,成为了各个国家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据 相关数据显示,垃圾问题导致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 21 世纪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 突出问题。 当前, 在我国垃圾处理领域, 存在着许多问题, 例如管理体制不健全、 财政投入不足、法律制度不完善、产业化运作模式缺失、公众参与程度不高,以 及市场调节手段作用不明显等。 本文在分析循环经济基本理论问题的基础之上, 指出了循环经济与垃圾处理 产业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刻揭示出了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基本原则、主体责 任、产业化运作模式,并进一步分析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基本法学理论,中外法律 保障现状,最终提出了完善我国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具体法律制度。 (二)选题意义(二)选题意义 1.1.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1)在循环经济模式下探索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循环 经济的内涵,完善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正确认识如何在循环经济的指导下走出 一条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循环经济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后, 很快便得到了国家领导、环保部门及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重视。尤其是近几年, “循环经济”俨然变为了一个“热点”名词,与之相关的循环经济基本特征、发 展路径的研究如雨后春笋,但大多仍然只停留在孤立的介绍循环经济的相关内 容,或者是从煤炭、轻工业、石化等单方面介绍循环产业。 (2)在循环经济模式下探索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发展,符合理论创新和时代发 展的要求。目前,学界有关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发展垃圾处理产业的研究还是凤毛 麟角,没有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出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径。此外,本 选题的写作完成之时,正值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2020 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奋斗目标,即“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的实施运作 之际,对此也是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2.现实意义现实意义 (1)在循环经济模式下探索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发展,有助于更好的促进循 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和完善。2008 年 8 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 促进法 ,并于 2009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实施不仅对 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还加速了与循环经济相关的产业的发 展。与此同时,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政策相继出台,国务院先后通过了一系列的 措施,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2)在循环经济模式下探索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中 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完善。目前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 速发展,垃圾产生量大约以每年 10%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据统计城市生活垃 圾产生量已经由最初 1979 年的 2508 万吨,猛增到 2005 年的 15577 万吨。垃圾 产生量的迅猛增加,使得垃圾处理问题日益暴露,如环卫建设资金投入少、处理 设施严重不足、环卫清扫和垃圾处理技术水平低下、垃圾处理水平单一、垃圾管 理体制僵化等。随着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出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 垃圾管理中的问题, 但是对于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具体运作以及相关主体责任仍然 没有系统的规定。 (三)内容结构(三)内容结构 (1)阐释垃圾处理产业化法学理论。具体包括包括内涵、原则、主体责任、 具体的运行方式及与循环经济的内在联系。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指导垃圾处理产业 化发展的生态学、经济学、环境法学理论,为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 的理论根基。 (2)对目前我国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法律保障现状与不足进行了重点分 析,并与发达国家垃圾处理产业的法律保障现状进行对比,为第三部分中提出具 体的法律制度研究做好铺垫。 (3)集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提出了指导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具 体法律保障路径。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四)创新与特色(四)创新与特色 一是从研究内容上看, 已有的研究成果较偏重对垃圾处理产业化基本概念和 发展模式的研究,对于在循环经济模式下探索垃圾处理产业的研究为数不多。本 文拟借鉴环境法的相关理论知识来分析我国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法律保障路径。 从 而做到结合环境法的特殊性来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 力图促进我国垃圾处理产业 化尽快形成一个合法、合理、有效的法律保障体系。 二是从研究的角度上来看, 目前有关垃圾处理产业的研究多集中在环境科学 和经济学领域,而涉及到环境法学的很少。本文是专门研究在环境法学领域如何 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发展,并对其构建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一、垃圾处理产业化一、垃圾处理产业化法学法学理论阐释理论阐释 (一一)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基本内容)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基本内容 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内涵界定、具体原则、主体责任、运 行方式及与循环经济的内在联系五大方面。 1.1.垃圾处理产业化的界定垃圾处理产业化的界定 垃圾处理产业化就是要将产业雏形转化成产业,以市场为导向,把政府统管 的公益性行为转变成政府引导与监督、非政府组织参与和企业运营的企业行为, 把被割裂为源头、中间、末端分别运营的垃圾处理产业链整合成一个系统的产业 体系,遵循“源头减量、物质循环、能量利用”的优先顺序,均衡发展分类收运 和分类处理,形成产业链,最终保证垃圾全过程协调有序运转。简单讲,垃圾处 理产业化,就是指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回收到再生利用,全部交给企业, 按市场经济规律去管理的同时国家在政策上给予适当扶持, 使处理垃圾成为一个 社会化的产业,根据垃圾处理的不同环节,不同分工,形成专业化的经营企业, 互相配合形成规模。垃圾处理产业化就是造就一种特定模式、聚合已进入垃圾处 理行业的事业体并培育在模式下运作的核心事业体的一种过程。 1 2002 年 6 月,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共同发布关于 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化的通知(计价格【2002】 872 号),指出“垃圾处理单位应实行政企、政事分开,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 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择优选择有资质的企业承担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同时 要求“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为垃圾处理产业化奠定了 基础。 2 2004 年 5 月建设部出台了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 126 号),确定实行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原则,明确了政府和企业各自的责 任和义务等。 同年 9 月建设部出台了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特许经营协议示范文本 实施细则。 2004 年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三条明确了“减量化、无 害化、 资源化和产业化” 的固体废物的处理原则。 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为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立法保障。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2.2.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制定原则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制定原则 (1)污染者负担原则 1972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提出了污染者负担原则。污染者 负担原则主要是指污染者应当对治理环境污染,赔偿受害人损失承担主要责任。 根据这个原则,垃圾的产生者如生产者和消费者应当为此承担主要的费用。 (2)受益者补偿原则 受益者补偿原则指的是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受益者应当支付相关的费用。 垃圾 处理产业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性特征,消费者、政府、企业都是受益者,应当承 当相关费用。 (3)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 垃圾处理产业作为一个在生产、 消费和回收领域综合处理与加工资源的重要 产业, 是落实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 循环经济所贯彻的基本原则 “减量化” 、 “再利用”、“资源化”,也应成为垃圾处理产业的基本原则。 (4)双赢原则 垃圾具有明显外部经济性的特征, 为此相关部门必须给予垃圾处理产业更多 的优惠措施,如税收优惠、经济政策倾斜等,以此弥补垃圾处理产业在发展过程 中的费用支出,尽可能的实现赢利,最终推动垃圾处理产业的完善与发展。 3.3.相关主体在垃圾处理产业化过程中的责任相关主体在垃圾处理产业化过程中的责任 (1)生产者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可以追溯至 20 世纪 80 年代, 是针对当时存在于废弃产 品中“国家承担、公众分摊、生产者不管”的现象而提出的解决措施。目前,废 弃产品大多存在着地域范围广、品种复杂、时间跨度大的特点,再加之缺乏有效 的回收体系和承担责任的回收主体, 大多数废弃产品的最终结果是与生活垃圾一 同被焚烧、填满或者弃置于荒郊、河边等生态环境中。这样不仅占据了空间,污 染了环境,更是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势在必 行。 托马斯对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界定目前被认为是最为经典的。 托马斯认为 生产者的责任应该贯穿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因此生产者对其生产的产品承担五 大责任:环境损害责任、有形责任、经济责任、物主责任、信息披露责任。199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年托马斯教授又进行了重新修订, 认为要把生产者的责任延伸到产品生命周期的 各个环节,特别指出要对产品消费后阶段进行回收、再循环和处置。国内学者孙 佑海认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指产品的生产者,包括制造商和进口商以及其 他有关主体,应承担产品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当中环境影响责任的主要部分,其 中就包含弃置过程造成的影响。 3 依据以上学者对生产者延伸责任的界定, 具体到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发展过程 中,生产者应当主要负担三个方面的责任:一是源头预防的责任;二是产品信息 披露责任;三是末端责任,即回收、循环利用、处置责任。不仅要对产生的废弃 物承担责任, 支付必要的费用, 同时还应当积极的承担起技术改造与创新的责任, 减少资源的输入,实现清洁生产,以及加大对废弃产品的回收与利用,净化生态 空间。 (2)消费者 消费者作为垃圾处理产业化的主体,应当努力践行推进绿色消费,完善再生 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节约和回收。 4 发达国家在消费者担当垃圾处理产业化主体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 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在欧洲,垃圾分类收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居民也都会配合政府的要 求,进行垃圾的分类,并分时间、分阶段的进行储存,然后由垃圾部门统一运输 处理。目前我国对于消费者作为垃圾处理产业化主体的依据可以通过城市生活 垃圾管理办法具体看出。其中第四条对于生活垃圾处理费的收费标准和缴纳城 市生活垃圾处理费作了具体的规定。 第十六条和第二十三条中也可以分别找到相 关依据。 (3)政府 政府作为垃圾处理产业化中的主体之一,应积极的发挥鼓励,支持和引导的 作用。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第三条: “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 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 废物的原则,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国家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活动的经济、 技术政策和措施, 对固体废物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 国家鼓励、 支持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集中处置固体废物的措施, 促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 治产业发展。 ”第六条明确规定,国家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科学知识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技术开发、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和普及方面应当鼓励支持。第三十九条规定,县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卫主管部门负责城市生活垃圾的清扫、 收集、 运输、 处置, 并应当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有资质的企业从事垃圾环卫工作的运营。 以上这些都表明在垃圾处理产业化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好主体作 用。 (4)非政府组织(ngo) 非政府组织(ngo-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通常指的是非政府 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并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社会中介机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 engo 界定为:以环境保护为主旨,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具有行政权力并为社会 提供环保公益性服务的民间组织。 5在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非政府组 织不是垃圾的处理者,而是通过信息传递和网络连接的方式,将对废旧产品和包 装废弃物具有回收想法的单位和个人、政府连接起来,实现资源的内部调节与循 环,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沟通者。非政府组织还应凭借其特 殊的作用,充当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第三者,建言献策,开展有关垃圾处理技术的 研究、推广和开发,并进一步加大对居民的宣传教育作用,从而有助于将垃圾分 类回收等环境保护的理念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4.4.垃圾处理产业化具体运行方式垃圾处理产业化具体运行方式 现阶段,环境保护投资的产业化运营是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在发达国家, 大约 50%以上的垃圾处理运营是由私营企业完成的,日本垃圾处理也朝着产业化 方向发展。数据表明,私人投资占环境保护投资比重的提高有力的推动了环保投 资占 gdp 的比例。垃圾处理产业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垃圾回收、运输和处 理产业,可以成立垃圾收运公司、垃圾清扫公司、垃圾物资回收站、垃圾资源化 企业、垃圾中转公司、垃圾堆肥公司、垃圾填埋场、垃圾发电厂等经营有偿服务 的企业性质专业化公司,将这些公司由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为企业管理体制,实现 自主经营、有偿服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二是周边产业,主要包括:垃圾处 理厂设计、设备技术市场、垃圾市场调研等,对于这些周边产业可以运用多种形 式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激励措施,引导社会主体积极投身垃圾处理中介服务机构 中。 依据某些专业技术服务业的成功经验, 成立城市垃圾科研所、 工程咨询中心、 垃圾信息服务中心等,开展环境技术咨询、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服务。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目前, 垃圾处理产业化运营主要采取以下两种途径: 一是 bot 模式。 即 build 建设operate 运营transfer 移交。 指的是政府出让垃圾处理厂或垃圾处理领 域的经营权、收益权,制定优惠的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参与垃圾处 理设施的投资、运营、建设等,当投资者投资到期之后,企业便让渡设施的享有 权给政府。 然后由政府自己经营或出售给企业, 将所得资金再投向垃圾处理产业。 在该种模式中,政府享有对运营项目的监督职能,有效避免了投资风险,而企业 主要承担设施的投资、运营、管理责任。该模式的采用不仅有利于弥补我国在环 境治理方面资金投入不足的缺点,优化垃圾处理领域的投资结构,使投资主体多 元化,而且还有利于国内外先进垃圾处理技术的引进,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二 是纯民营投资。这是一种由国内资本、国外资本单独投资参与公用事业的民营化 投资模式。主要可以运用多种行政指导和经济激励等措施,为民营资本进入垃圾 处理领域提供可能。 政府和市场在垃圾处理领域应当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所以,在垃圾管理 体制改革上既不能离开市场谈政府, 也不能离开政府谈市场, 应该走以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的路子,实现垃圾处理的产业化。 5 5. . 循环经济与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内在联系循环经济与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内在联系 循环经济是倡导经济的发展应当与环境利益、社会利益相协调,垃圾处理 产业理应也是在循环经济总的指导之下进行发展。 (1)循环经济的实现形式:产业化 产业经济学认为: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以一定的社会分工原则,为满足社会某 种需要而划分的从事产品和劳务生产及经营的各个部门。 6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 释产业为:土地、房屋、工厂等财产(多指私有的) ;关于工业生产的,如产业 革命、产业部门。 相对于“产业”来说,产业化在日本产业社会学中分为广义和狭义之说。 狭义的产业化,指生产活动形式发生如下变化过程,即生产活动分工化,也就是 生产活动通过组织分工来完成;生产过程机械化并使用高级的动力源;市场范围 扩大。广义的产业化,指与上述狭义产业化同时产生的更广泛的社会变动和文化 变动的总称,它与人们平常所说的现代化有着同样广泛的内容。 7目前,国内学 者普遍将“产业化”界定为从事同一属性产品、服务的企业或组织集合成社会承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认的规模程度,以完成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从不具备产业性质到逐步充分地 具备产业性质,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中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8 综合产业和产业化的相关概念,笔者认为,循环经济产业化其基本内涵是: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通过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实行区域化布局、专 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从而形成生产、消费、回收 三位一体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2)循环经济产业化的实现途径 循环经济将生产、 消费、 回收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中。 目前, 发 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实践已经在三个层面上将生产、消费、回收这三个重要的环节 联系在了一起:一是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二是互有关联的企业 之间或产业之间的工业生态网络;三是区域和整个社会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网 络。我国学者认为,循环经济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再生:一是企业 内部的资源循环,即企业通过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实现废物的逐渐利用, 最终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产业外部的资源循环,即建立废弃物再生 的产业化体系,通过回收、拆解和利用,使废物可以重新的投入到生产过程中。 以上两种分类都可以充分说明, 在实现循环经济的过程中, 具有相关性的产业体 系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循环经济产业化实现可以说应该至少也是包括两个方面, 即内部的产业循环和外部的产业循环。 (3)循环经济产业化的意义 循环经济产业化能够促进资源的减量化使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循环经济产 业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传统产业经济是以物质一次流动的线性 结构为核心,对资源利用度严重不足,容易产生资源消耗浪费多和资源综合利用 效率低的弊端,循环产业经济则按照“资源产品废物资源”的结构把经济 活动依照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允许物质反复循环流动,使得在整个生产消费过 程中很少产生废弃物甚至不产生废弃物。 循环经济产业化改变了传统产业经济高 投入、低产出、高废弃的特征,使之变为低投入、高产出、低废弃的特征。 第二,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传统产业经济尚已形成固态经济模式,在外部 需求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很难再产生新的产业形态, 而循环经济产业化是对传统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产业经济的调整与优化,即使外部需求不发生变化,也能够产生内生性和外生性 新兴产业。 内生性新兴产业包括新的节能型生产设备、 环保型新材料、 新能源等; 外生性新兴产业包括回收产业、环保产业、再加工产业,特殊物流运输产业等。 这些新兴产业内生于传统产业,但它又反过来对传统产业进行补充优化,推动传 统产业的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 9 第三,有利于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的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密不 可分。 10一方面,人口、资源、环境是产业发展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另 一方面,产业发展对人口、资源、环境也有重要影响。当产业发展是在人口、资 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就会促进产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产业的发展。 循环经济产业化的发展,旨在强调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按照产业生态学的理论, 遵循闭路循环性,降低系统边际投入的同时减少系统废弃物的产生,最终实现产 业系统科学、可持续的发展。 (4)循环经济模式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应有之义 目前, 随着我国人口的日益增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 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模式主要依据循环经济的理念,总体原则是:减量化、资 源化和再利用。 减量化: 是指从垃圾生命周期管理的源头到末端, 在产品制造、 使用、 废弃、 处理、处置的全过程之中,实施一系列措施减少垃圾产生量、容积量。这样不仅 节约了大量资源,减少了垃圾处理的成本,同时减少了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 影响。减量化提倡物品的多次重复使用和使用清洁新能源等。 资源化: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手段回收利用垃圾中的物质和能量,实现 垃圾本为资源的功能, 实现垃圾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垃圾进行再生利用 的处理方式。通过垃圾的集中分类、运输,使之变废为宝,节约了资源和能源, 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了环境污染,保持了生态平衡。 再利用:是指对垃圾进行生物化学及热处理等无害化处理技术,最终达到不 危害人体健康,不污染生态环境的目的。通过实施垃圾的卫生安全填埋、焚烧和 堆肥等处理措施,能够避免垃圾的二次污染,合理处置日益增多的垃圾。目前, 比较常用的无害化垃圾处理技术有:高温堆肥、厌氧发酵、焚烧和分解等。 垃圾处理的三个原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垃圾的处理与再利用提供了可能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性,然而要真正实现对一个城市垃圾进行有效地利用和处理,还必须要有一定规 模的垃圾处理产业支持。以前,政府垄断垃圾的收运、回收和处理,是垃圾处理 的唯一管理和运营主体,导致的后果便是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政府财政负担加 重,运营效率低下。然而对垃圾进行有效的无害化收运和处理,又必需要有大量 的资金支持,需要扩宽垃圾处理的资金渠道。正是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加快了我国 垃圾处理产业化的进程。 垃圾处理产业化实质是遵循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遵循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协调统一的同时,全方面、多渠道的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经济效益,保证垃圾 处理无害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促使垃圾处理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完 善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法律制度保障。 (5)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实现困境 首先,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又译为路径 依赖性, 它的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 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 )就可能对这种路径 产生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 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11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会出 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如果当初朝向的是良性轨迹,则会进一步优化;如果当初朝 向的是无序的轨迹,则会出现滑坡并最终停滞的局面。 同理,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制度变迁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惯性,如果垃圾处理产 业化最初的制度安排是优良的,就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这种惯性就会 成为制约新制度产生的障碍。 我国垃圾处理产业化的缓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路 径依赖有着比密切的关系。造成路径依赖的根本原因就是利益因素。路径依赖对 我国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制约集中表现在: 习惯服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垃圾管理 体制。 一是职能分配的非合理性“多头管理” 。如建设部门和环保部门,由于建 设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导致职责划分不清,造成多头管理和各自 为政的局面。 同时因为两者属于同级部门, 无行政隶属关系, 没有权利彼此干涉, 所以,在执行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6 Entertaining Us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英语重庆大学版选修九-重大版2004
- 《用“四舍”法试商的除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蔬菜培训基本知识总结课件
- 蔬菜品种知识培训课件
- Unit 9 Section A 1a - 2c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2.2《大战中的插曲》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怎样通知最快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2025年常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 蓄电池知识培训课件
- 《游动物园》(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
- 五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
- 新审计法知识讲解课件
- 幼儿教育幼儿园安全知识教育试题
- 哮喘患儿自我管理指导
- 2022学年上海复旦附中高一(上)期末信息技术试题及答案
- 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深度研究
- 银行员工消保知识培训
- 初中数学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教案(2024秋)
- 《种质资源利用》课件
- 安全防护设施培训
- 保洁投标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