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市交通发展与土地利用现状第一节 城市发展概况(一)行政区划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军事、科教和文化中心。至2013年末,广州市下辖十区两市,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根据2014年2月国务院关于同意广东省调整广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务院批准撤销广州市所辖的黄埔、萝岗两区,设立新的广州市黄埔区,以原黄埔区、萝岗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黄埔区的行政区域;撤销从化市、增城市两个县级市,设立广州市从化区、增城区,所辖区域与原县级市相同。调整后,广州市行政区划将由原来的“十区两市”变为“十一区”的格局,目前相关调整细则仍在制定过程中,尚未全面实施。(二)社会经济2013年,广州市实现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1542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87亿元,增长2.7 %;第二产业增加值5227.38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9963.89亿元,增长13.3%。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4833.9064.62。三个产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29.0%和70.6%。广州市GDP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城市第三位,和北京、上海一起成为目前国内三个最具活力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与上海、北京在区域的绝对中心地位相比,广州的中心地位优势不够明显,首位度不够高。图2-1广州市近几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来源:历年广州统计年鉴 历年广州统计年鉴.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市调查队.广州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14(三)人口就业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92.68万人,较上年增长0.68%;全市户籍人口832.3万人,较上年增长1.22%。各区中常住人口密度最高的为越秀区,高达3.38万人/平方公里,十区两市中密度最低的为从化市,仅为309人/平方公里。居住与就业岗位方面,根据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和模型推算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广州市城市密集发展带呈现连绵式增长,中心区圈层式扩张,各圈层的居住和就业绝对量均有上升。但从扩散的速度来看,居住人口的扩散明显快于就业岗位的扩散,总体呈现出老城区(内环内)相对疏散、就业向中心区(内环与环城之间)集中、居住向外围(环城以外)扩散的趋势:内环路以内居住、就业比例同时下降,分别从2005年的15.6%、16.9%下降到2013年的13.0%和14.0%;内外路与环城高速之间居住比例下降,从2005年的30.4%下降到2013年的27.7%。就业比例上升,从2005年的29.4%提高到2013年的34.0%;环城高速外,居住比例上升,从2005年的54.1%提高到2013年的59.3%,而就业比例下降,从2005年的53.7%下降到2013年的52%。 图2-2 现状人口密度分布图 图2-3 现状就业岗位密度分布从主城区范围来看,广州市现状人口密度为222人/公顷,在世界主要城市中仅次于香港,属于人口高密度的城市。从市内人口就业岗位分布来看,呈现由内向外逐渐稀疏的特点, 核心区现状每公顷的平均人口和就业岗位分别为363人和318个,而外围的番禺、南沙、白云和花都的人口就业岗位密度则非常之低。图2-4世界主要城市主城区人口密度排名数据来源:网络搜索引擎 /wiki/Wikipedia:%E9%A6%96%E9%A1%B5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一)空间结构城市的土地布局与其产业结构、经济水平以及城市的历史延续均有很大关系,广州在经历了各个阶段的产业发展模式后,从2000年之后,逐步突破旧有城区的空间限制,采取以跨越式为主向东、南拓展的轴线发展模式,拉开了广州发展的空间框架。行政区划的调整使广州走出了多年来在老城区打转的圈子,城市空间结构得以改善和优化。抓住番禺、花都撤市设区的有利时机,明确提出了“北优、南拓、东进、西联”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方针 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广州:广州市规划局,2009,确立了以南部、东部为主城区发展的主要方向。广州实现了从传统的“云山珠水”自然格局跃升为具有“山、水、城、田、海”特色的大山大海格局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目前城市形成了一个尚不均衡的多中心网络型空间结构。图2-52007年广州市土地利用现状(二)用地比例因城市规划的相关规定中,只有城乡建设用地才可做各种用途的开发建设,因此本部分内容将重点讨论广州市建设用地中各功能用地的结构比例,而农田、林地等非建设用地则不在讨论之列。截至目前,广州市城镇建设用地从2000年的385平方公里增加到716平方公里,城市的快速拓展刺激了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配套设施、环境等方面的不足。从现状空间分布来看,广州城市格局主要是以白云山周边地区为核心形成的城市发展区想周边延伸。其中南部以番禺和南沙组团为主,而南沙地区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北部则实现了以新机场和花都中心区为主的花都组团。从数量分布来看,现状接近一半的(44%)建设用地集中在中心六区,且建设密度也较高,为38.7%,而外围四个区建设密度仅中心六区一半,为19.7%;外围四区总用地占十区总用地的71.16%,其现状建设用地仅占十区现状建设用地的55.6%,建设密度较低,建设用地较分散,主要依托交通干道建设。从数字上看,作为广州市中心的越秀、天河两个区,虽然土地总面积比较少,但它的建设密度高达91.75、63.24,其中越秀区是广州市密度最高的,是全市平均数的3.65倍。白云区与萝岗区以山体为主,是广州市的天然屏障,所以这两个区的建设用地密度是相对最低的,而南沙区由于是广州市的新拓展区,是南拓的重要战略点,正处于起步阶段,现状建设密度也非常低。表2-1 中心组团现状中心组团建设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万平公里)占城市建设用地百分比(%)1R居住用地163.7031.62C公共设施用地53.6410.33M工业用地118.9622.94W仓储用地20.554.05T对外交通用地23.844.66S道路广场用地59.3211.47U市政公用设施7.32l.48G绿地52.6510.29D特殊用地18.323.5城市发展建设用地518.3100.0数据来源:单位内部研究数据第三节 交通发展现状(一)交通投资情况考虑到投资主体和投资对象的差异较大,本文将广州市的现状交通投资分为对外交通投资和城市交通投资两部分,具体情况如下:1、对外交通投资对外交通设施包括机场、港口、航道、铁路、公路,一般由国家(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等)和省、市共同投资。近年来,广州市对外交通主要建设项目包括白云机场迁建工程,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二期建设工程,广州港新沙港区建设工程,广州港出海航道疏浚工程,武广客运专线(及新客站)建设工程,以及市域高速公路、公路建设工程等。机场方面,新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历时3年10个月,总投资198亿元,是我国第一个实行股份制的大型机场项目,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投资,企业投资,以及股份制筹措等。港口方面,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已经完成,累计投资19亿元;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预计投资40亿元;广州港新沙港区1-10号泊位预计投资20亿元;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正在进行,预计投资8.1亿元;广州港航道三期工程即将开始,预计投资26.6亿元。广州港建设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交通部、广东省、自筹资金,以及民间、外资等。铁路方面,武广客运专线已经建成通车,总投资约930亿元,其中广东段投资325亿元。项目为部省合作建设,广东省负责征地拆迁并作为资本金计入项目股本,铁道部负责建设费用。公路方面,高速公路基本采用经营性收费模式,其建设资金主要依靠股份制筹集,包括民间资金、外资等。高速公路建设耗资巨大,近年来新建高速公路中,广惠高速投资62亿元;京珠高速粤境北段投资86亿元;京珠高速东线投资25.6亿元;广珠西线高速二期投资6亿元,三期投资53亿元。一般公路主要包括增城、从化,及番禺、花都、萝岗、南沙、白云的部分道路,由市公路局统筹建设和管养。随着城市扩展,原位于荔湾、越秀、天河、海珠、黄埔的部分已建公路已经基本移交给市政部门管养。广州市部分区和增城、从化属下设置区(市)公路局,同样负责辖区内公路的管养。2、城市交通投资城市交通设施包括城市道路、城市轨道、公交场站、公共停车场、人行过街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等,主要由广州市相关部门投资。具体分工如下:市区道路由市建设部门负责建设、管养;部分高快速路,如环城高速公路、华南快速路,属于经营性道路,其投资和管养口径不同于一般公路,由专门的经营公司负责。为改善市区交通,部分经营性高快速路、桥梁已陆续由市政府出资购买转变为市政道路,如东南西环高速、琶洲大桥等。广州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由市财政负责,具体由市建委、市地铁总公司建设、运营、维护。人行过街设施、公交场站、公共停车场等附属设施建设由市建委、市交委等负责。交通管理设施由市建委、市交警支队建设、运营、维护。广州城市交通投资中来自于政府投资的部分主要分成三块:1)省级以上投资,包括国家、各部委、广东省投资;2)市级投资,指广州市口径投资;3)区、镇及以下级投资,指广州市下辖区、县级市投资份额,及部分镇等基层单位的交通投资。一般情况下,区、镇及以下级交通投资数额较小,主要用于道路管养,故交通投资主要以市级以上政府为主。与轨道交通建设主要由政府投资相比,道路交通投资还有一个主要来源:企业融资。企业融资来源比较广泛,一般来自国有、民营企业,及外资等,以参股为主要手段,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图2-6 广州市城市交通建设投资结构伴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扩张速度的提升,广州市城市交通建设投资基本上保持着稳步增长态势。2013年广州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完成投资额约270亿元,其中公共交通约235.19亿元,占投资额的86.96%,其中主要为轨道交通投资177.41亿元,道路桥梁约57.78亿元。表2-2 广州市近年来城市交通建设投资一览表(单位:亿元)年份GDP(亿元)城建投资轨道投资道路建设投资轨道道路合计轨道及道路交通投资占GDP百分比轨道及道路交通投资占城建百分比20012685142.6222.4952.7975.282.8%52.78%20023002147.0326.8839.1466.022.2%44.90%20033467168.3632.374.61106.913.08%63.5%2004445121657.2111.35168.553.77%78.03%20055116232.5775.5103.7179.22.03%77.05%20066068222.5481.1569.4150.552.48%67.65%20077109211.779.9587.62167.572.34%79.15%20088215245110.549.8160.31.95%65.43%20099113492141.441.2182.642.0%37.12%201010604646109.3776.2185.571.75%28.72%20111230342352.261.6113.80.92%26.9%20121355120295.959.4155.31.14%76.88%201315420270177.4157.78235.191.52%86.96%数据来源:历年广州统计年鉴 广州统计年鉴.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市调查队.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14、历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广州, 2000-2014(二)设施现状与运作情况1、对外交通广州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心,是珠江三角洲和南方区域的重要交通枢纽。新白云国际机场已成为我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广州港是南方区域重要的区域性枢纽港口,广州铁路枢纽是南方区域铁路客货运输中心,广州公路网络是珠江三角洲高快速路网络核心。齐全的区域运输方式体系,完善的区域交通设施系统,是广州市经济腾飞的基础,也是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保证。2013年广州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对外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88864万人次,日均客运量达到243.5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6.8%;完成货运量89253万吨,日均货运量244.5万吨,较上年增长17.4%。表2-3 2013年广州市各运输部门完成运量运输部门全年客运量(万人次)同比增长(%)全年货运量(万吨)同比增长(%)铁路113155.9%63174.8%水路282-8.1%2288240.2%航空64524.3%1024.2%公路7081520.3%5914212.2%管道-809-2.0 %合计8886416.8%8925317.4%数据来源:2013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2013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广州, 20142、城市交通城市交通包括道路、轨道、常规公交、慢行(非机动车、人行)、静态(停车)、货运等多个方面,与土地利用相关性最大的是道路和轨道两个主要方面,因此本文将以这两方面为重点开展研究。1)道路设施与运作道路网络是城市空间形态格局的骨架,从广州市道路网络结构来看,目前基本形成了“三个环十四射”的环形+放射的高等级路网体系(其中珠三环北段目前基础施工已结束但尚未通车)。2013年市区城市道路长度7127公里,较上年(7100.15公里)增长0.37%;道路面积10241万平方米,较上年(10139.84)增长1.0%,其中人行道面积1927.55万平方米,较上年(1906.61)增长1.1%;桥梁数1356座,较上年(1348)增长0.59%,其中立交桥187座。从人均道路面积来看,由于广州城市人口规模基数太大,导致人均道路设施供应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城市仍存在较大差距,但也应认识到,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人均指标与西方国家不具备可比性。同时,虽然道路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但是受制于城市土地资源有限,为了适应人口与汽车规模的增长而无限增加道路设施供应的途径是行不通的。 图2-7 全市现状道路设施图运作方面,2013年广州各圈层交通量涨跌互现,全市域公路对外进出口通道38条,车道总数186条,白天12小时市域对外交通流量约103.4万标准车,较上年同期增长7%。广州十区、新七区进出口分别增长15%和2%,而番禺、花都片区进出口分别降低10%和6%。核心区白天12小时内外交换交通量约171万标准车,较上年增长4,增幅方面,比较大的两个方向分别是西部走廊的13%和北部走廊的9%。车流量方面,北部走廊流量最大,占45%。车道负荷方面,北部走廊车道负荷超越东部走廊,位居第一,两个方向的单车道负荷均超过1万标准车/12小时。北部走廊负荷度增加与白云区人口显著的聚集效应密切相关,据2013年8月统计结果显示,白云区已经超越番禺区,成为全市出租屋、流动人口最多的区,在册流动人口143.22万人。从城区和交通土地利用情况来看,进出核心区主要道路高峰期间潮汐现象仍然明显。其中南部走廊最为明显,相比上年有加剧的趋势,其次是北部走廊。具体到各条道路,早高峰北部走廊进城与出城小汽车比例最高的为沙太路,比例在2.39:1;西部过江走廊,金沙洲大桥和珠江大桥潮汐现象明显,比例分别为1.4:1和2.1:1;南部走廊番禺大桥潮汐性较高,进出城小汽车比例2.8:1。图2-8 核心区现状道路流量分布图数据来源:2013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2013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广州, 20142)轨道设施与运作近几年随着亚运后城市建设的提速,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城市照明电力安装与改造合同
- 2025版汽车租赁合同范本(含环保)
- 2025版生猪养殖环境监测与保护合同
- 2025年文化旅游区招商引资合作协议范本
- 2025版水渠工程劳务派遣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绿色装修贷款服务合同样本
- 2025年度能源行业财务顾问合同-成本分析与优化
- 2025年度高端全屋定制家具设计施工合同范本
- 2025茶楼承包合同范本:含茶楼环保设施建设协议
- 2025版禽类产品电商平台合作合同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教案
-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障计划互助金申请表
- 宾馆饭店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
- GB 16869-2005鲜、冻禽产品
- 整机部整机出货检验重点标准
- 混凝土实验室标准规范测试试题1
- 淹溺急救与护理ppt
- 美丽中国中英文字幕
- 城管执法公开课培训材料最新ppt课件
- 年度采购框架合同协议书范本
- 《日汉翻译2》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