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古文观止》读书笔记.doc_第1页
高中生《古文观止》读书笔记.doc_第2页
高中生《古文观止》读书笔记.doc_第3页
高中生《古文观止》读书笔记.doc_第4页
高中生《古文观止》读书笔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古文观止读书笔记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 第一卷周文(左传) 1、郑伯克段于鄢 2、周郑交质 3、石碏谏宠州吁 4、臧僖伯谏观鱼 5、郑庄公戒饬守臣 6、藏哀伯谏纳郜鼎 7、季梁谏追楚师 8、曹刿论战 9、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10、宫之奇谏假道 11、齐桓公下拜受胙 12、阴饴甥对秦伯 13、子鱼论战 14、寺人披见文公 15、介之推不言禄 16、展喜犒师 17、烛之武退秦师 18、蹇叔哭师 第二卷周文(左传) 1、郑子家告赵宣子 2、王孙满对楚子 3、 4、楚归晋知罃 5、吕相绝秦 6、驹支不屈于晋 7、祁奚请免叔向 8、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9、晏子不死君难 10、季札观周乐 11、子产坏晋馆垣 12、子产论尹何为邑 13、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14、子革对灵王 15、子产论政宽猛 16、吴许越成 第三卷周文(国语) 1、祭公谏征犬戎 2、召公谏厉王止谤 3、襄王不许请隧 4、单子知陈必亡 5、展禽论祀爰居 6、里革断罟匡君 7、敬姜论劳逸 8、叔向贺贫 9、王孙圉论楚宝 10、诸稽郢行成于吴 11、申胥谏许越成 第三卷周文 公羊传 1、春王正月 2、宋人及楚人平 3、吴子使札来聘 谷梁传 1、郑伯克段于鄢 2、虞师晋师灭夏阳 檀弓 1、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2、曾子易箦 3、有子之言似夫子 4、公子重耳对秦客 5、杜篑扬觯 6、晋献文子成室 第四卷周文 战国策 1、苏秦以连横说秦 2、司马错论伐蜀 3、范睢说秦王 4、邹忌讽齐王纳谏 5、颜斶说齐王 6、冯谖客孟尝君 7、赵威后问齐使 8、庄辛论幸臣 9、触讋说赵太后 10、鲁仲连义不帝秦 11、鲁共公择言 12、唐睢说信陵君 13、唐睢不辱使命 14、乐毅报燕王书 秦文 李斯谏逐客书 楚辞 1、卜居 2、宋玉对楚王问 第五卷汉文 史记 1、五帝本纪赞 2、项羽本纪赞 3、秦楚之际月表 4、高祖功臣侯年表 5、孔子世家赞 6、外戚世家序 7、伯夷列传 8、管晏列传 9、屈原列传 10、酷吏列传序 11、游侠列传序 12、滑稽列传 13、货殖列传序 14、太史公自序 15、荆轲传(原著没有,本人推荐) 第六卷汉文 西汉书 1、高帝求贤诏 2、文帝议佐百姓诏 3、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4、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5、贾谊过秦论(上) 6、贾谊治安策(一) 7、晁错论贵粟疏 8、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9、司马相如上书谏猎司马迁报任安书 10、李陵答苏武书 12、路温舒尚德缓刑书 13、杨恽报孙会宗书 东汉文 1、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2、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后汉书 1、诸葛亮前出师表 2、诸葛亮后出师表 第七卷六朝唐文 李密 陈情表 王羲之 兰亭集序 陶渊明 1、归去来辞 2、桃花源记 3、五柳先生传 孔稚珪 北山移文 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王勃滕王阁序 李白 与韩荆州书 春夜宴桃李园序 李华 吊古战场文 刘禹锡 陋室铭 杜牧阿房宫赋 韩愈 1、原道 2、原毁 3、获麟解 4、杂说(一) 5、杂说(四) 第八卷唐文(韩愈) 1、师说 2、进学解 3、圬(木字旁改提土旁)者王承福传 4、讳辩 5、争臣论 6、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7、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8、与于襄阳书 9、与陈给事书 10、应科目时与人书 11、送孟东野序 12、送李愿归盘谷序 13、送董邵南序 14、送杨少尹序 15、送石处士序 16、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17、祭十二郎文 18、祭鳄鱼文 19、柳子厚墓志铭 第九卷唐文 柳宗元 1、驳复仇议 2、桐叶封弟辩 3、箕子碑 4、捕蛇者说 5、种树郭橐驼传 6、桎人传 7、愚溪诗序 8、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9、钴鉧潭西小丘记 10、小石城山记 11、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王禹偁 1、待漏院记 2、黄冈竹楼记 李格非 书洛阳名园记后 范仲淹 学而时习,博古通今 古文观止学习心得 古文观止是清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两叔侄编选评注,自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付印问世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非常广泛。它的文章总共不过200余篇,但却从某一侧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小时侯,听爷爷说过一些古文观止里的故事,印象里那就是本和上下五千年差不多的历史故事书。读书的时候也学过一些古文观止里的文章,当时觉得文言很艰涩,大都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过后便忘得差不多了。直到这次在读书活动中又看到了它,再回过头来通读古文观止的那些文章,犹如牛吃草反刍,重新加以咀嚼,才觉得这些文章经纬分明、生动立体、文思广博,一下子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不仅仅是受益良多,而且越读越觉回味无穷。 一、有好故事可以说 在全书开篇的郑伯克段于鄢中,就讲了郑庄公和弟弟共叔段的权力之争。郑庄公在母亲武姜不喜欢自己,偏爱弟弟的情况下,韬光养晦、欲擒故纵,故意纵容弟弟的恶行,等到弟弟终于起兵夺权时,才露出早已准备好的屠刀,砍向自己同母同父的弟弟。同时与怂恿、帮助弟弟的母亲决裂,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郑庄公在解决弟弟共叔段的 威胁后,又用了挖地洞的方法,与母亲在隧道中相见。宫变失败后的武姜,也趁机与郑庄公和好。全文短短几百字,将故事中人自私残忍、虚伪狡诈的本性描写的淋漓尽致。 还是郑庄公,在郑庄公戒饬守臣中,郑庄公又化身为一位尊奉礼法,敬畏天命的古代政治家。同时,在这篇文章中郑庄公还说过:“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在这里又可以看到他在表达弟弟的愧疚之情。对比于郑伯克段于鄢中他的作为,我们又看见了另一个郑庄公,从而使读者即使隔着几千年也能通过这些故事感受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的丰富形态。 二、有好道理可以讲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讲述了一个名叫郭橐驼的植树人种的树长得快又长寿,结的果子是其他植者比不上的。随后阐明了郭橐驼种树的奥妙顺天致性,令人觉得匪夷所思。之后笔锋一转,从种树之道引出了治理人民的方法,提出养人如养树的观点,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文章中反复强调了,种树要顺应树木的本性。但这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与此同时也不能过于关心。前者使树木得不到良好的环境生长,但后者的影响却更为恶劣,因为长期的娇生惯养,导致生存能力大大降低。治民之术更是如此,为官者 不仅要治民,更要养民,必须使人们休养生息,在元气大伤后得到喘息恢复的机会,才能够有利于人民的恢复,国家的安康与复兴。 李密的陈情表也很是经典,字字入理,句句动情。一个父亲早丧,母亲改嫁的顽童,一个体弱多病的老妪。李密此时被举孝廉,家里的老祖母已经是年逾九旬,犹是风中之烛,摇摇欲坠。树欲静而风不止,恩欲报但亲不在,最为人生憾事。儒风自汉武一朝已经吹拂了几百年,“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早已经在知识分子心中生根,更何况乌鸦尚能反哺。可以想象李密接到晋武帝任命的当天晚上一定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从他早时任职蜀汉以及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的表现来看,李密不是一个隐者,但如果此时弃老祖母而去又于情何以堪?于心何以忍?另一方面,当时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其中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举孝廉,让道德上的优者来管理国家。如果欣然赴命的话,是孝还是不孝?于理何以问?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能断定当时李密的心情和想法,但一点可以肯定:李密是一个克己复礼的典范人物。 三、有好思想可以传承 我以为,古文观止是人生的一部百科全书,正如金克木先生所言:“读古文观止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 与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书中的哲理,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涵。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至理名言,光华夺目,掷地有声。虽寥寥不过数十字,竟胜似万卷诗书。尤其是范老先生的那种境界,那种情怀,早已被后人奉为立身做人的万世楷模。其中的一些名篇,如: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腾王阁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方孝孺的深虑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等,读的次数多了,渐渐地也能背下几段,看到应景的事物时偶尔出口能说上几句,更觉神清气爽,愈增添了学思的动力。 总而言之,读古文观止不仅是“以史为镜”教人警醒、反思、振奋,还能“以人为镜”使人高尚、正直、坚强。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有限的生命里盲目的追求知识量的扩充是不可取的,但是如果有生之年能静下心来把古文观止这套书读懂、读通,而且能从中学到一些为人、处事、对待问题的方法,也就能算得上以小见大、不虚此行了。 读古文观止有感 从小到大,我们为了应付考试,读了不少的古文。但那些主要以人物事迹为主的文言文,除了能够了解一些那些人的生平事迹外,没有太多的用处。而我觉得,无论现代文还是古文,既然读了,那就应该对个人在某些方面有影响才行,否则不如不读。 这学期,经济法张老师要求我们多读课外书,遂把手边上便有的古文观止拿出来再研读一遍,虽然与经济法这门课程并无多大关系,但是对于个人的文学修养提升还是颇有好处。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才、吴调侯编写的。他们编此书的目的估计是为了那些古文学习的入门者能更好的学习。古文即非骈体文、八股文的文言散文作品;观止即表示古文精华都已选入。纵然有些夸大,但对于我们来说书中的内容就足以让我们研究半天了。 说实话,我并不是对整部古文观止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为了各自的理念、利益而一系列的活动。他们当中有为了国家的利益、自己内心的准则而不惜除掉为虎作伥的儿子;有为了是百姓生活的更好而不惜得罪于君王;但其中更多的则是各国的外交使者利用他们犀利的语言来对抗敌国以达到维护自己国家的安全。是自己的国家得以在诸侯争霸的环境下生存。首先,从那些外交使者(或者说是说客)的语言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一个个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应用可以说是达到一个令今人难以到达的高度。今人利用纸笔或者电脑可以得到海量的信息,可这些都是有稿的。而古人的外交上是没有稿的。今天有许许多多的辩论队在场上辩论的无比激烈。可是,我觉得古人更厉害。在没有底稿的情况下,在不确定对方会出什么难题的情况下,却依旧能在第一时间反应出该如何应对。真不可不说是人才!但是他们那些海量的知识是平时的阅读。但是他们却能把书上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并应用自如,可见他们是多么的刻苦、努力。而我们呢?自从有了印刷术、电脑。我们的记忆力却大大不如从前了。因为人脑的记忆有了替代品,人们再也不会去记忆了。正如某人所说,当文字、纸笔、印刷术分别出现时,意味 着人类的记忆一次又一次的下降。不是因为脑容量的下降,而是我们再也不会用心的去记忆了。哪怕记住了,十天二十天后也会忘记。这是一种悲哀。而我们在电子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时,我们能否抛却电脑,在安静之地读一本书,并且记住它。我想在外国可能可以,但是在中国却很难,真的很难。 其次,他们有着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也深深的影响着我。中国有句话是“弱国无外交”,这句话也成了我中国鸦片战争后百年的痛。但是当我们回到春秋战国时,我们不难发现那些著名的游说文章的主角,却都是弱国的外交使者。而其结果也多是强国的国君被说动而放弃了原来的计划。固然,弱国的外交成果可能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但是这也是弱国的外交胜利。强国不需要外交,可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只有弱国才需要外交,因为国力不足但要生存,所以只能对强国说晓利害,让强国明白弱国生存的必要性。所以,“弱国无外交”这句话并不准确。同时,我觉得这些说客也是一个个心理大师,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洞悉被说方的心理,并因此对其进行攻击,使被说方认为自己说的有理,进而采纳自己的主张。再看看我们的一些辩论队进行的所谓的辩论。靠着一些华丽的出场以及可能无下限、无节操的贬损对方来换取一场胜利。这跟那些前辈们比起来不就是一个在端坐在云天之上,一个站在地上吗? 我喜欢看春秋战国时期说客们的言辞,是希望可以从中能了解可以如何使自己说话可以更加严谨、细腻。试想如果一个人说话前言不搭后语,那是一件多么难堪的事。抑或者在某些场合说了不该说的话,这样会造成双方的不愉快。当然,多看这些辩词没准也会是自己言语变得犀利些。这样与朋友辩论时不会显得那么的无助与脆弱。 最后,我觉得那些说客们的成功不光取决于他们从书本中获得的海量知识,同时还应该包括他们对于时事政治的关注理解,以及对前往国家风土人情的了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不可能获得他们那种能够使国君改变计划的本领的。他们会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会“行万里路”。他们会关注自己国家的政策发展,会游历各国。想苏秦游说五国时,把各国的发展情况、特点说得清清楚楚的。并且运用言语。是东方六国结成同盟关系,一致对抗秦国。而自己也配带六国相印,成为当时最有权势的人。并且可能也使秦国统一全国的时间后延了。所以说,读书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必须也要亲身进行实践。在很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