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文化对大学生影响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1页
手机文化对大学生影响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2页
手机文化对大学生影响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3页
手机文化对大学生影响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4页
手机文化对大学生影响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衡水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 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学生姓名:彭维芳系 别:中国语言文学系专 业:汉语言文学年 级:2012级学 号:201220101123指导教师:王文征衡水学院教务处印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系别专业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年 级2012级开题日期2013年12月23日学 号201220101123姓 名彭维芳指导教师王文征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随着手机使用的普及,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完善,手机已经远远超出了通讯工具这一基本用途,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核心性的作用,它也不仅仅局限于娱乐平台,而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寄托。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扩大,研究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有助于了解他们的思想发展水平,为手机文化在大学生中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手机功能的不断开发,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必备的通讯工具,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体现在生活、学习、健康等方方面面。作为高校管理方,必须积极跟进,加强引导,适当规范。应当把手机转化为正面意义上的文化媒介与信息载体,而尽量避免它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本课题的重中之重是在于探究手机文化对大学生两者的相关性,并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与对策。论文具体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1)手机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2)手机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3)手机文化有利于大学生的缓解心理压力(4)手机文化有利于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转变(5)手机文化有利于大学生与家人联系的加强2、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1)手机文化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2)手机文化诱发大学生产生新的社会问题(3)手机文化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4)手机文化使大学生产生交往障碍(5)手机文化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3、手机文化消极影响的对策及建议 (1)政府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宏观监控力度 (2)学校加强教育和引导,树立用机新风尚 (3)大学生加强学习,提高自我防卫意识(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从大学生对手机文化的认识角度,探究大学生手机使用心理,促进良好健康的手机文化氛围的建设2、从4G手机兴起的角度探索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生活的冲击二、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一)课题研究步骤第一步:确定研究方向:根据本人的所学专业及兴趣爱好,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研究方向并初步确定论文题目。经进一步的查阅资料及专家访谈后经导师指导从而确定具体论文题目。第二步:制定研究计划:根据论文题目确定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三步:撰写论文:根据所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开始撰写论文。(二)课题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相关内容的文献,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2.实例论证法:搜寻与论文理论相关的具体事例,用实践对其印证,使其更加真切、丰满。3.专家请教法:根据要研究的内容,请教学院一些老师,通过对各方面知识的综合,充实自己的储备,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三)研究措施1.重视论文研究工作。积极阅读大量相关书籍,搜集、归纳所要参考的文献期刊,进行知识梳理,确保论文研究有充足的理论依据。2.制定合理的、有效率的研究计划,保证论文准时完成。3.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论文撰写情况,并根据指导意见做出适当的修改。三、课题研究工作进度:1、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13年10月21日2013年10月25日 2、文献调研与综述: 2013年10月26日2013年11月25日 3、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13年11月26日2013年12月25日 4、深入研究: 2013年12月26日2014年02月25日 5、形成论文初稿: 2014年02月26日2014年03月25日 6、论文修改、定稿、打印: 2014年03月26日2014年05月10日 7、提交论文与答辩准备: 2014年05月11日2014年05月21日 8、参加答辩: 2014年05月22日2014年05月30日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10.2 戴晋.大学生手机使用道德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3 韩文娟.大学生手机依赖置表的编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1. 4 李利娜.手机短信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5 曾伟.3G手机上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杭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6 国青松.微博文化的冲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7 李勇.新媒介文化的形态及特征论略J.新闻界,2011(05).8 郭镇之,吴玫.现代与后现代的双重表征:当代中国的移动电话(上)J.新闻界,2011(05). 9 谭亮.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5).10 张虎.手机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探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12).11 刘博.第三代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前瞻及对策思考J.网络财富,2010(10).12 郑美红,郭宝平.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及教育对策J.新闻识,2011(02).13 黄明,闫淑楠.浅谈手机上网对当代大学生之影响J.科技信息,2009(14).14 王兵.论手机上网对高校大课堂教学的影响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社),2010(05).15 苗山根.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应对策略浅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8(10).16 李亚玲.手机文化研究期待提升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10).17 夏光富、衰满.手机文化的特性与手机文化的产业化J.新闻界,2007(04).18 赵莉.手机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3(20).19 庄伟.高校手机文化的形成因素与特点J.新闻爱好者,2010(12).20 焦晓云.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干预J.现代教育科学,2010(S1).21 农冬云.手机时代青少年思想教育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8(06).22 徐晓娟.运用校园手机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7).23 John Tribbia.Mobile Phone CulturesJ.Technology and culture,2009(07).24 Wilken,R.Mobile Phone CulturesJ.Media International Australia,2009(08).五、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 六、开题审查小组审查意见: 审查结果: 1、通过; 2、完善后通过;3、未通过 组长签名: 年 月 日说明:开题报告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撰写,开题报告一般不少于1000字,并交指导教师审阅。第5页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证记录题目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学生姓名彭维芳学 号201220101123指导教师王文征论证小组组成组成姓名职称所在单位专业方向签字组长赵秋棉教授中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成员王文征副教授中国语言文学系现代汉语石柱君讲师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周倩讲师中国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牛江涛讲师中国语言文学系文艺学一、王文征老师:“你为什么选这个题目?”答:随着手机使用的普及,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完善,手机已经远远超出了通讯工具这一基本用途,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核心性的作用,它也不仅仅局限于娱乐平台,而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寄托,影响着大学生生活、健康、学习等方方面面,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扩大,研究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有助于了解他们的思想发展水平,为手机文化在大学生中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这一课题的研究可以增强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意识,它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二、牛江涛老师:“谈一下你论文的基本框架?”答: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手机功能的不断开发,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必备的通讯工具,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体现在生活、学习、健康等方方面面。作为高校管理方,必须积极跟进,加强引导,适当规范。应当把手机转化为正面意义上的文化媒介与信息载体,而尽量避免它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本课题的重中之重是在于探究手机文化对大学生两者的相关性,并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与对策。论文具体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2)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3)手机文化消极影响的对策及建议三、赵秋棉老师:“手机文化可以诱发新的社会问题,主要诱发了那些社会问题呢?”答:手机文化作为新兴的社会文化受到了青年一代的青睐和更多的关注,随之而来的是攀比之风盛行,大学生之间互相攀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