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交际开题报告英文版.doc_第1页
非语言交际开题报告英文版.doc_第2页
非语言交际开题报告英文版.doc_第3页
非语言交际开题报告英文版.doc_第4页
非语言交际开题报告英文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士学位论文(设计)任务书论文题目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院系名称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号2010103010227班级1002下达日期专业方向英语学生季雪芬导师李程起止日期论文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内容:通常人们谈交际时,总是首先想到语言,殊不知语言只是人们交际的一个手段。除了语言这一重要工具,人们还使用许多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递各种信息。本文主要讨论了非语言交际的界定、非语言交际的分类、非语言交际的特点与作用等方面的问题,揭示了跨文化交际的某些方面的现象。 要求: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严谨、语言通顺、格式规范。主要参考文献1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3 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4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5 Samovar Let al 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 Wadsworth, 19816 Fast Julius Body Language M. New York: POCKET BOOKS, 19717Hall Edward T The Silent Language M. New York: 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 INC, 19598 Leroi-Gourhan Andre. Gesture and Speech M London: MIT Press, 1993, 257-325论文进度安排序号工作任务起止日期序号工作任务起止日期1 选题2013.10.21-11.8 5完成论文初稿2014.3.23-4.152搜集论文资料2013.11.11-11.296论文修改2014.4.20-4.233撰写提纲2014.2.25-2.287论文定稿2014.4.25-5.34撰写开题报告2014.3.1-3.158论文答辩2014.5.5-5.20任务接受人(签字)年 月 日任务下达人(签字)年 月 日教研室主任(签字)年 月 日注:所有相关表格内的填写内容中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英文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行距1.25。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季雪芬所在院系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所在班级1002指导教师李程学生学号2010103010227专业方向英语开题时间2014.3.1导师职称论文题目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文献综述:在对于交际的研究中,人们越来越重视非语言交际这一分支的研究,这方面的著作不断增加。人们通常把非语言交际的研究追溯到达尔文对于动物与人类行为关系之间的研究。为了做好毕业论文,我通过查阅与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对撰写的论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对相关文献的有关内容作如下分析: 1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本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种种现象。文化与非语言交际是密不可分的,而非语言交际的民族性,是由历史、文化、习俗和心理因素的差异决定的。在语言交流中,人们往往重视语言的正确性,忽视了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值得注意的是,非语言行为的差异比语言行为的差异所引起的文化冲突更为严重。本文从非语言文化差异的现象、成因以及对策方面讨论了跨文化交际方面非语言交际的问题。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本书所提供的研究模式大体规定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本书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视角,对社会和文化规范、语言的哲学观以及交际行为和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了多方位的文化对比和分析,还较全面的论述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的概念并提供了大量的事实和数据。3 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本书以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站在中国人跨文化交际的实际的立场上,探讨跨文化交际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对跨文化交际的实践和教育给予了充分关注,从而希望借此引起相关的讨论并推动语言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4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始自80年代初期,时间不算长,但是,发展的速度却相当快。学术杂志发表的论文已达数百篇,专著也有二三十部。从目前我国的研究来看,一般性的探讨比较多,而基于大量数据的研究比较缺乏。前者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后者就要花费许多时间、物力和财力。从其他国家的情况来看,要再跨文化交际研究方面做出成绩,必须在收集数据和实地调查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只有以数据为基础的研究做的扎实,理论探讨才会有真正的深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这套跨文化交际丛书的作者都是外语教师以及对外汉语教师,他们侧重于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语言交际方面遇到的问题,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需要说明的是这只代表跨文化交际学的一部分。跨文化交际还可以从心里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不同角度进行。在美国,跨文化交际学的学者也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不少人是心里学家、人类学家,而语言学家和外语学家在研究者中则处于少数。在欧洲一些国家,社会语言学家和语用学者则又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主力。5 Samovar Let al 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这本书着重介绍了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几种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和类型,以及交际方式变化的过程。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人们交际的心里会出现一个过程的转换,即蜜月期、挫折期、 调整期和适应期。在交际方式方面,除了具体的言语交际活动外,还提及了体态语在交际方面的重要性。6 Fast Julius Body Language。此书主要是关于体态语的介绍和描写。文中提及的体态语的类型和其代表的意图清晰的展示了体态语在交际方面丰富的功能。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眼神、手势、身体、面部表情、体距、体触等。通过观察这些体态语,人们可以了解到说话者得意图从而可以在交际活动中选择适当的交际方式和交际行为,避免误会的产生,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7Hall Edward T The Silent Language。此书是人类学家Hall连续出版的四部著作中的第一部,其他的三个是The Hidden Dimension, Beyond Culture, The Dance of Life. 此书对非文化交际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在非语言交际研究领域的影响巨大。非语言交际包括眼神、手势、身体、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等。即非语言交际包括在交际的环境中人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传播者或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刺激。8 Leroi-Gourhan Andre Gesture and Speech。本书着重讲了身势与语言的关系。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一个人身势的变换会显示出说话者此时的心理状况。总的来说,南欧、中东、拉丁美洲地区人们讲话时动作较多,动作幅度也较大;北欧、英美人动作较少,幅度也较小。中国、日本、朝鲜人也属于动作较少、幅度较小这一类。开题报告(正文):选题背景:近些年来,关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已经引起跨文化交际界注意,众多国内外学者也对此做过不少关于此的研究和探索,但就现状而言,国外、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算全面和深刻,国内关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跨文化交际的语言层面,对于非言语交际的论述还不够系统,尤其是对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有效应用问题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关于此方面的著作和论文甚少。另一方面,在长期的语言研究与跨文化活动中,我们往往只注重了对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汉语本身的发展规律的语言本体表达的研究,却忽视了非语言交际也是跨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目标:本文在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条件下,结合具体事例,介绍了同一非语言行为及手段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列举了误读非语言行为的案例,讨论了影响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其目的是为了激发人们对非语言交际所蕴含的文化差异的认识,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方案路线:本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要,主要是关于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和类型,第二部分则为非语言交际类型的描写,包括定义、表现、功能和产生原因,第三部分则为总括,是关于非语言交际的几点探讨、分析和现状,主要为了强调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重要性以及为跨文化交际活动提出几点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介绍,第二章是关于非语言交际的几个定义,第三章是非语言交际的类型,第四章是关于非语言交际的现状和分析,第五章是结论。提纲:Chapter One Introduction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Communication 2.2 Nonverbal CommunicationChapter Three Manifestation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3.1 Body Language3.2 Space Language 3.3 Para1anguage 3.4 Chronemics Chapter Four Discussions and Analysis 4.1 The Function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4.2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4.3 The Ways to Promot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研究路线:反复阅读相关文件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并研究所得资料完成开题报告拟定论文写作提纲撰写论文初稿修改定稿参加论文答辩。研究基础:1. 借鉴相关文献资料:1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3 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4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5 Samovar Let al 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 Wadsworth, 19816 Fast Julius Body Language M. New York: POCKET BOOKS, 19717Hall Edward T The Silent Language M. New York: 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 INC, 19598 Leroi-Gourhan Andre. Gesture and Speech M London: MIT Press, 1993, 257-3252个人的准备:1 熟悉相关文献资料 2 构思论文题目,确定论文发展方向预期达到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论文,且要清楚表明论文大意和主旨,使读者对非语言交际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悟。实施计划:1)2013.10.21-11.8 选题2)2013.11.11-11.29 搜集论文资料3)2014.2.25-2.28 撰写提纲4)2014.3.1-3.15撰写开题报告5)2014.3.23-4.15完成论文初稿6)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