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 白居易琴乐审美观.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2/23/5965d5aa-815f-4582-99fa-d36d73fca31e/5965d5aa-815f-4582-99fa-d36d73fca31e1.gif)
![[word格式] 白居易琴乐审美观.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2/23/5965d5aa-815f-4582-99fa-d36d73fca31e/5965d5aa-815f-4582-99fa-d36d73fca31e2.gif)
![[word格式] 白居易琴乐审美观.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2/23/5965d5aa-815f-4582-99fa-d36d73fca31e/5965d5aa-815f-4582-99fa-d36d73fca31e3.gif)
![[word格式] 白居易琴乐审美观.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2/23/5965d5aa-815f-4582-99fa-d36d73fca31e/5965d5aa-815f-4582-99fa-d36d73fca31e4.gif)
![[word格式] 白居易琴乐审美观.doc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9-12/23/5965d5aa-815f-4582-99fa-d36d73fca31e/5965d5aa-815f-4582-99fa-d36d73fca31e5.gif)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居易琴乐审美观文艺评论白居易琴乐审美观王洋(河南省郑州师范学院450044)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音乐”百花齐放”,众多民族的各种形式的器乐,歌唱,舞蹈,形成了我国音乐歌舞的全盛时期,音乐文化获得了辉煌成就.元稹,顾况,李贺,李白,刘禹锡等许多的诗人都留下了甚多有关音乐诗篇.但就描写音乐方面的生动,通真而言,音乐诗人白居易独占鳌头.自居易(772年一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从音乐思想的渊源而言,白居易继承的是儒家传统音乐思想.他的论乐诗文,基本上集中在音乐与社会生活,礼乐关系以及音乐的古今,雅俗,华夷关系这些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史上常涉及的问题上.他对琴乐审美亦有较多的论述.一,白居易琴乐实践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也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历代弹琴名手不胜枚举,有的成为千古美谈.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战国时期的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吕氏春秋云:”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白居易在郡中夜听李山人弹三乐诗中提及此事时风趣地写道:”却怪钟期耳,唯听水与山.”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认为春秋时代着名的知音者钟子期并不高明,他只不过理解高山流水而已,而自己却具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另外白居易借助此典故来表达他与崔氏之间深厚的友情.白居易与崔晦叔友情甚笃,当崔氏谢世后,白居易在哭崔常侍晦叔诗中有”钟段师废琴”之句.琴乐在自居易的乐舞生活中则逐步地占有了更大的比重,在他的诗文中的反映描述也越来越多.例如,白居易经过江州,忠州等地多年贬滴,返回京城后,长庆元年(821)被任命为中书舍人,由此跨人了高官阶层.继又外任杭州,苏卅in史.在杭州开始工作时,他兢兢业业较少娱乐,琴乐曾是他唯一的音乐消遣:”平旦起视事,亭午卧掩关.除亲簿领外,多在琴书前.”(郡亭)不久,郡政走上轨道.杭州山奇水秀,又是歌舞之都,州府又有不少府属乐舞伎人,他的业余活动,便大半沉浸在歌舞酒宴中.随着仕途沉浮,在他生平后一阶段,”独善”逐渐成为他的生活主导,其思想也越来越多地吸收道,释成分.蔡仲德先生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指出,道家认为无为的”道”是宇宙本原和根本法则,主张清净无为,朴素自然,无欲无争,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道家追求的大美”平和”“恬淡”“无味”,也为佛家美学所肯定.而儒家认为琴为”神农”“伏羲”等远古”圣人”所作,”朱弦疏越,一唱三叹”是儒家推崇的至乐;士无故不离琴瑟.在白居易看来,儒,道,释三家的审美准则最能在琴乐中融合为一,完美地体现:”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清汾由木性,恬淡随人心.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响余群动息,曲罢秋夜深.f卢感元化,天地清沉沉.”(清夜琴兴)古雅的正始音,与心中平和之气,通过秋夜空林,似乎达到与大自然的浑然合一,白居易从琴乐艺术中得到了高度的享受.由于白居易有长期的弹琴实践,有对音乐歌舞持续不衰的喜好接触,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广博的文学修养,他的音乐美学思想才会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和突出的历史价值.二,自居易琴乐审美思想由于看到当时社会普遍趣好夷俗之乐,因此他更为强调音116乐的教化作用.在琴乐以及雅乐的审美中,白居易晤谈,平和”为琴乐与”正始音”的音乐审美情感特征,从其论乐诗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以”谈和”为其审美标准.在古今,雅俗,华夷关系这些古今音乐思想史的主要议题亡,自居易坚持赞古,祟雅,贬夷的态度,这往往构成了作者音乐审美评价的出发点.自居易称礼乐或雅颂之乐为”正始之音”,以之与郑卫之音相对立,说”尔听五弦信为美,吾闻正始之音不如是”,认为郑卫之音不美,”正始之音”才是真美,甚至主张”销郑卫之音,复正始之音”,其对雅乐与郑声的褒贬,爱憎与取舍极为鲜明,所以他为五弦弹上了”恶郑之夺雅也”的副题.白居易经常是根据现实的音乐生活来说明其乐与政通的音乐思想.在法曲歌中,他以天宝末法曲中胡乐犯华声与次年安史之乱,作某种因果联系;在华原碧中:将宫悬用华原碧与胡寇作乱相论,藉此说明音乐与政治盛衰的联系及相应的反映.从对雅郑的褒贬,爱憎,取合可以看出白居易的审美情趣及其与儒,道,佛的关系.“朱弦琉越清庙歌,一弹一唱再三叹”是儒家推崇的至乐,”平和”“话淡”“无味”是道家追求的大美,也为佛教美学历肯定,份,道,佛三家审美准则相通,审美情趣相近,故三者能在自居易思想中融合为一.”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夜琴)”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消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好听琴)”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个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耳根得所琴初畅,心地忘机酒半酣.若使启期兼解醉,应吉四乐不言三.”(琴洒)此种由清澈之心,空寂之境,括谈之琴构成的意境,有儒,有道,也有佛,而又难以分清何者为儒,何者为道,何者为佛.这就是自居易的审美情趣,就是他与嵇康,陶潜不同的审美情趣.三,结语中国古代文人大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这方面,白居易是一个典型.中国古代文人又大多得意时主张礼乐治国,失意时以琴养生,以琴自娱,在这方面,白后易就更是一个典型.重视琴乐审美趣尚的变化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白居易音乐美学思想中积极的一面,尽管在两者之间作联系时有其牵强之处.他在采诗以补察时政中指出,人感于事必动于情,然后发于吟咏,形于歌诗.在复乐古器古曲中依”政情声乐”的思路谈乐与政的关系,都是强调了隋”在乐与政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并且,在心声关系中更为重视心的作用.认为用乐之器,曲,声,音皆可改易,但是要”复正始之音”,首要的还是“善其政和其情”,视音乐的变化,其动因在于社会生活与人的感情之类外部因素.这同他在音乐审美中更为重视心的作用,在认识上是相一致的.白居易在沿革礼乐中谈礼乐关系,也是重”清”“理”而轻”容”“饰”.提出礼乐的形式可以变,但是其内容不可变,这使得他的苦乐思想具某种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顾学领.白居易集11.北京:中华36,g-a1979.【2】李捷主编,粱海明译.唐诗三百首【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肠类癌的临床护理
-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酒店管理专业》生涯发展展示
- 银行授信面试题目及答案
- 音乐教师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
- 徐闻县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金融保险广告设计与品牌传播合同
- 影视化妆台租赁及化妆师团队服务协议
- 义务兵配偶忠诚承诺与分居期间子女教育协议
- 智能制造审核补充协议书
- 人民币跨境双向资金池资金结算合同
- 委托寻找房源协议书
- 景观毕业设计
- 法洛四联症的护理课件
- 2025年佛山市三水海江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卤味学员合同协议书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带答案)
- 【课件】清朝的边疆治理+课件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外贸业务培训课件教学
- 2025年健康管理师职业技能考试笔试试题(100题)含答案
- 中国成人呼吸系统疾病家庭氧疗指南(2024年)解读
- 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第一次形成性考核-国开(SC)-参考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