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世善書《了凡四訓》之研究〉.doc_第1页
〈勸世善書《了凡四訓》之研究〉.doc_第2页
〈勸世善書《了凡四訓》之研究〉.doc_第3页
〈勸世善書《了凡四訓》之研究〉.doc_第4页
〈勸世善書《了凡四訓》之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了凡四訓在臺灣之推廣流通與意義the promotion and circulation of liao-fans four lessons in modern taiwan and its meaning王繼平屏東縣崇文國小教師chi-ping wangthe teacher of the chong-wen elementary school in pingtung county.中文摘要 了凡四訓不僅傳播久遠,直到當今仍是善書市場裡刊印量及知名度和能見度都十分高的一本善書。其出版形式與傳播網絡更是當今善書界裡獨特的個案與典型,堪稱出版豐富傳播多元。綜觀了凡四訓在臺灣善書市場中盛行流通的原因,筆者歸納出以下六點:一、特定宗教人士與團體的大力提倡;二、袁文之美文理俱暢;三、生動的故事性題材適合多方面呈現;四、果報不爽的價值觀;五、積極開創的人生觀;六、科學昌明傳播多元。而特定宗教人士與團體的大力提倡、生動的故事性題材適合多方面呈現,和科學昌明傳播多元更是其中三項主要的原因。關鍵詞:善書,了凡四訓,袁了凡。abstractliao- fans four lessons not only has lasted for a long time but also is the most famous, visible and published morality book in the market of morality books today.the publication and spread of liao-fans four lessons is a special case and an ideal type in the field of morality books, there are because of its number of publication and the multi-media of its publication. i conclude that six reasons why liao-fans four lessons is so popular in taiwan: (1) spread by specific religious people and group; (2) the writing is persuasive and beautiful; (3) the lively story is suitable for multi-type spread; (4) the value of definite karma; (5) the progressive view of life; (6) multi-type spread. among these reasons, broadcast by specific religion people and group, the lively story is suitable for multi-type broadcast, and the multi-type broadcast id the major reasons.keywords: morality books, liao-fans four lessons, yuan liaofan。壹、緒論 記得小時候,每每會在寺廟、車站、醫院、電話亭或是街角一隅的書櫃中,看到一本本免費供人取閱的書籍堆疊著。年幼的我由於識字不多,只喜歡挑一些有圖案的書來看,每當看見書中那一幕幕拔舌耕犁、抽腸剉斬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地藏菩薩本願經觀眾生業緣品第三,和裕出版社,2005年,頁51。的恐怖地獄場景,自然會不寒而慄的在心中告訴自己以後絕對不能做壞事!否則就會像那些書裡所描繪的慘狀一樣,上刀山、下油鍋的報應肯定是絲毫不爽的。而如此像是看恐怖電影般忐忑不安的情節,相信是和我差不多年紀的臺灣庶民,童年時期翻閱善書圖冊的共同回憶吧! 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社會繁榮、時代進步,公共空間的整潔維護和裝置漸漸受到重視,曾幾何時,善書悄無聲息的逐漸從電話亭、車站裡、醫院中慢慢的退出甚至消失,至少不會再像從前一般的堆積如山雜亂無章。雖然,善書在當代流通的空間似乎減少了,但它並沒有完全消失。寺廟裡、素食館和特定的善書流通中心裡仍然存有它們的蹤跡。而且拜宗教興盛、經濟繁榮、印刷出版事業發達等種種因素,綜觀現今善書的出版,反而是更大量且多元的! 而在為數眾多的善書之中,筆者發現明朝袁了凡先生所著的了凡四訓一書,特別受到時人的關注,不僅出版種類繁多,除了各種形式的紙本印刷外,還有有聲書、講經說法、電影製片和電視連續劇等各種影音媒體的傳播形式,可說是一本在善書市場裡,出版量及知名度和能見度都十分高的善書。 善書,在臺灣是一項極重要的文化資產。它反應出一般庶人對於傳統宗教、社會、家庭、風俗、倫理與道德等等的想法及看法。為什麼了凡四訓一書在善書市場中特別顯得隨處可見而且傳播廣泛?又為什麼它能像魔術師一般的以各種出版形式來出現?它是一本什麼樣的善書?能為現代人帶來什麼不同的啟示?而在琳瑯滿目的善書市場中,了凡四訓一書多元的包裝和傳播在現今又具有什麼時代的意義?誰又是主要在推廣和刊印這本善書的人或團體呢? 這一個個的問題,正是筆者想要進一步來探究和釐清的課題,也是筆者對本文研究動機之所在。貳、研究方法 本文所研究的對象是現今善書中的了凡四訓一書,原著者是明朝進士袁黃(15331606) 蕭世勇袁黃(15331606)的經世理念及其實踐方式,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封面論文題目。本文將以現今常見之了凡四訓一書作為觀察的對象,即包括一切與了凡四訓之內容故事題材有關的出版品,如紙本印刷(有原文、白話、語解、漫畫、合集,包含書內的序文、回向文等圖文資料),和有聲書、講經說法、廣播劇、電影、連續劇等相關的影音傳播媒材,以及以了凡四訓為教材的讀書會與讀經班等社教活動等,都是本文所要觀察和探討的對象。除了以了凡四訓為主體式的研究和觀察外,對於倡導了凡四訓的個人與團體,以及出版印刷了凡四訓的出版社及印刷廠,和各地流通了凡四訓的善書流通中心與流通點,也都是本文所要觀察的範圍。關於本文,筆者現行要處理的方針是針對當代極力推廣了凡四訓的團體與個人,以及了凡四訓的流通類型與管道,從助印者、出版社、印刷廠、善書流通中心、流通點到善書讀者之間的關係作一脈絡性的分析與研究。期能以了凡四訓一書為中心,透過出版形式的調查;與推廣人物的研究種種。逐一抽絲剝繭相關的歷史發展與出版流通問題,並期待對現今善書流通的網絡與風貌能有新的認識和詮釋。因此,本文是為質性的研究,擬透過實地觀察、資料探討以及文化脈絡分析,試圖找出了凡四訓在當代善書出版與流通的多元風貌與管道。藉此體現了凡四訓因順應環境變遷,而衍生出各種出版類型與流通形式,並分析其在台灣善書市場盛行的主因。叁、研究結果了凡四訓可說是當代在臺灣善書出版流通中的一個特殊典型。不僅出版樣式繁多,流通網絡也甚為廣博。這其中一項重要的因素乃在於特定宗教團體重視與提倡的結果,因而大大的提高了了凡四訓的能見度和影響力。本文筆者將從民初開始直到當代,逐步探討近代倡導了凡四訓之個人與團體;接著將進一步來觀察了凡四訓多元的出版形式及流通網絡;最後則將分析了凡四訓在臺灣善書市場中盛行流通的原因。以此,期能對提倡了凡四訓之人物和團體、與多元的出版形式和流通網絡,及了凡四訓在臺灣善書市場中盛行流通的原因,能有更清楚的瞭解和論述。一、近代倡導了凡四訓之個人及團體(一)印光大師(18611940) 游子安善與人同明清以來的慈善與教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4月,頁165。 印光大師,諱聖量,字印光,別號常慚愧僧,畢生專弘淨土法門,圓寂後被尊為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由於印光大師是陜西人,說話有濃厚的鄉音,一般人不大容易聽清楚,因此特別注重運用文字來弘法。其演教主要是透過校訂、刻印、流通佛書、善書的方式,可謂感化甚廣 游子安善與人同明清以來的慈善與教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4月,頁166。他的印光法師文鈔風行天下,教化幾乎遍及全國 于凌波中國近現代佛教人物志,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頁29。目前在臺灣所見之了凡四訓、安士全書、感應篇直講等善書,書前也常有印光大師的鑒定和序言。了凡四訓這本書雖然不是佛經,但是佛教界對之卻十分重視。印光大師極力提倡了凡四訓,其弘化社印送這本書約在百萬冊以上 江志宏臺灣傳統常民社會的明幽二元思維:普度、祭厲與善書,台北:稻鄉,2005年,頁298。印光大師堪稱是二十世紀20至30年代在善書事業上最有貢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善書的印量上,就個人來計算,實無人能出其右。據統計,由於印光大師的闡揚,了凡四訓、安士全書、感應篇彙編等諸本的印行,約略估計至少有三百萬冊 游子安善與人同明清以來的慈善與教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4月,頁165。自1918年起,印光大師曾多次前往上海、蘇州和南京等地刻印佛書和善書 沈去疾印光法師年譜,成都:天地出版社,1998年,頁16。鑒定刊行的善書就包括上述三本書,印光大師對這三本善書非常重視,是他勸人應讀的典籍,教之內外,普受法益者甚眾。 當代淨空法師在講經說法時,也常多次提到:印光大師當時會大量印行流通這三本書,是為了挽救現前的劫難。要想挽救現今之災難,佛法雖好,但是來不及了。佛法太深,懂得的人不多,能依照佛法修學的人也愈來愈少。而這三種書籍比較通俗,確實可以挽救目前的災難 淨空法師了凡四訓大意,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06年4月,頁23。亦即在那民初軍閥混戰生靈塗炭,兵馬倥傯民不聊生的時代,人倫義理和社會的價值觀瀕臨崩解,若要用佛法的義理或孔孟的微言大意來教育常民大眾,已是緩不濟急,唯有依靠因果報應的道理來教化人心,方能收濟世救民之功效。 印光大師十分強調正蒙教育的重要,認為兒童稍長,即應教導以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等書,俾知因果報應之事理,為其略說大意,以為後來讀書受益之前導。印光大師此一說明,對當代兒童讀經教育的倡導和推動亦甚有啟迪的作用 慕華弘護正蒙教育培植佛門龍象,了凡四訓本義直解,南投:正蒙教育中心,2004年,頁200。再者,提倡因果報應之說,也是印光大師佛學思想中的一大特點。於開示中常云:因果之法,為救國救民之急務,必令人人皆知,現在有如此因,將來即有如此果。印光大師在世時之所以極力提倡了凡四訓與安士全書等書,無非是希望藉此因果之法教化群生,以收濟世救民之功效。而這也讓了凡四訓等善書成為當代談論因果教育的善書代表,其中印光大師的極力倡印正是最大的助緣和影響。(二)民初尤雪行、黃涵之、蔣維喬民國初年,推動了凡四訓著力最深,功效最宏的除了印光大師及其領導主持的弘化社之外,其實還要肯定當時一些暸解佛法的知識份子,或是受到印光大師的感召影響,或是自發性的願意為這本書作註解、或演述(寫白話解釋)、或校稿、或撰序等等。從民國初年直到光復後八十年代初,我們最常看到的了凡四訓版本,應該是袁黃(了凡)原著,尤雪行(惜陰)作註;以及黃涵之(智海)演述、蔣維喬鑒定(校對)等二種版本。上述三人都留有序文流通。以下僅對這三人在推動了凡四訓之閱讀貢獻上作一介紹:1、尤雪行居士(演本法師)(18721957)演本法師俗姓尤,名叫雪行,江蘇省無錫人,生於清同治十一年(1872),未出家前人稱他為雪行居士,又因晉代陶侃有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的話,遂取號曰惜陰,直到晚年,又自署無相山人或八一山人。民國十年(1921),上海佛教界的名流居士聶雲台、丁福保、黃慶瀾、施省之、範古農等人,組織上海佛教居士林,雪行也是發起人之一。居士林成立,發行居士林林刊,雪行任林刊主編,在這段時間內,他以其俗名編輯了幾本初機佛書,如談因、法味、佛教故事淺說、了凡四訓註釋等,在坊間流通甚廣。尤雪行在集注袁了凡的了凡四訓所附撰的為讀者諸君謹告中說:古來無量數人眾,大都為氣數所拘,自己作不得主張,惟大善之人,氣數拘他不得,所謂至人有造命訣也。他勸大家讀了這書能夠於是轉病為健,轉夭為壽,轉窮為達,轉罪為福,轉凡為聖。他特別指出:有學問人,有志氣人,有作為人,有澄清宇宙,普利群生宏願之人應該一讀。這也應該是他為這本書作註的最大願望。2、黃涵之居士(18751961)黃涵之,名慶瀾,涵之為其字,法名智海,上海市人,生於清光緒元年(1875)。幼年時受傳統教育專攻八股文,曾中過秀才當過官。涵之信佛甚早,他是印光大師早年在普陀山潛修時的皈依弟子,一生護持佛教推動佛法不遺餘力。1930年印光法師發起,明道法師主持,在上海覺園成立弘化社做為佛經流通部,也得力於王一亭、黃涵之等居士的協助甚多 游子安善與人同明清以來的慈善與教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4月,頁170。由於當時正值民國初年,推行白話文的運動正方興未艾。涵之先生即發心將許多佛教的典籍翻譯成白話文,以方便一般識字不多的普羅大眾也能讀誦佛法的大意。總計涵之先生翻譯白話經典的著述非常豐富。然而至今流傳最廣的卻是涵之先生唯一演述的善書了凡四訓白話解釋。涵之先生之所以會將了凡四訓一書語解成白話文,想必除了受印光大師極力推崇此書之影響,應該也與了凡四訓的內容能契合佛法的義理有相當之關係。關於涵之先生將了凡四訓改作白話文的緣故,在他的序文中有清楚的說明:了凡四訓,是一本極好的書。若是世界上的人,個個肯照這本書上所說的去作,那末世界上都是好人了。所以一個人要想做人,要想做一個好人,要想世界上太平,沒有刀、兵、水、旱、各種災難,就應該完全照這本書上所說的話去做。不過這本書,原來是文理很深的,讀書不多的人,不能夠都懂得,所以我把他改成了白話。 黃涵之了凡四訓改做白話文的緣故,了凡四訓白話解釋,台北:蓮花印經功德會,2005年10 月,頁3。涵之先生為了凡四訓作白話解釋的原由,乃是希望即使識字不多的人也能看的懂了凡四訓這本書,就算不識字的人,只要有人能念給他聽,他也就能懂得其中的道理了。總之,希望大家都能做好人,避免種種的劫難,這就是善書作者和推廣者最懇切的期望。3、蔣維喬居士(18731958)蔣維喬是近代居士佛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南方高等學府開講佛教哲學的先驅。蔣氏字竹莊,號因是子,清同治十二年(1873)生於江蘇武進。在了凡四訓白話解釋中有一篇蔣維喬所寫的序文,裡面提到:去年的秋天,黃涵之居士,到我寓中,袖中拿出了了凡四訓白話解釋稿,要我替他修改以後,再去排印。我敬佩黃君的苦口婆心,勸人為善,并且虛懷若谷,一定要問道於盲,那裡敢推辭呢。因此,民初以來流行的了凡四訓白話解釋一書,大抵上是黃涵之(智海)作白話解釋,再請民初教育家蔣維喬修正鑒定過的版本。其實,蔣維喬本人在了凡四訓白話解釋的序文中,也提到自己從小受益於本書的地方:我記得年紀十五六歲的時候,身弱多病,先君叫我看了凡四訓,我看了大大的覺悟。雖然書中所引佛法一類的話,不太明白也不去管他,總覺得這部書好得了不得。就把他的功過格,劃成小冊子,把每天一言一動,照樣記起來。每夜結算,每月總結,每年底一大結。做了兩三年,的確過日少功日多。向來浮躁的氣質,也大大的改變了。如今想起來,這一生的做人處世,不致於放肆,完全靠這部書的根基。所以這部書,在我的腦筋裡印象十二分的深 蔣維喬了凡四訓白話解釋序,台北:佛陀教育基金會,1994年12月,頁1。我想修改這部註釋,是為了勸化世人同歸於善,並不是為黃君(黃智海)的私交關係;況且這部書,是我年少時候最得他的益的,應該做完這件工作,報答了凡先生。因此,蔣維喬不僅親身體驗功過格自省改過積善的實踐功夫,也鑒定過這本書,並為之作序,他的實際經驗應該會給予後人更大的信心,對於了凡四訓白話解釋的推展也當有一定的影響力。(三)李炳南老居士(18911986) 關於李炳南老居士的生平事蹟,筆者主要參考:王見川李炳南與戰後初期臺灣的佛教(19491952),臺灣歷史學會通訊第9期,1999年;以及黃麗娟台中蓮社創始人李炳南及其儒學教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國文學誌第八期,2004年6月。 李炳南老居士,戰後臺灣著名佛教人物。本名艷,號雪盧,法號德明,別署雪僧,山東濟南人。1908年進入山東法政學堂監獄專修科就讀,1912年組成通俗教育會,熱心教育。1920年擔任山東莒縣監獄典獄長。直到1930年,閻、馮反蔣中原大戰時,莒縣被圍,兵燹期間,李炳南身處戰亂,有感於人命朝不保夕,偶閱及豐子愷護生畫集,深感消弭兵亂之本,乃在戒殺護生。遂立誓,是難若不死,決定終生茹素。未幾,兩軍撤離,於是實踐誓言,不復肉食。是時,李炳南獲寄贈印光大師佛書,讀之甚感歡喜契合,繼聞印祖為通儒之高僧,即思皈依大師,然以路途遙遠,未能如願。1931年經印光大師之弟子函介於大師,於是李炳南試圖通信皈依印光大師,後經印光大師許可,賜法號德明,並親筆開示,勉以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自行化他,專修淨業。爾後,李炳南與印光大師,即常藉通信問答佛法。直到1933年,李炳南親往蘇州報國寺,參謁印光大師,當時正逢印光大師閉關期間,平時謝絕見客,而李炳南竟蒙印光大師接見並開示終日,這給了李炳南很大的鼓勵。1937年蘆溝橋事變起,日軍大舉入侵,各地相繼淪陷,政府遷都重慶,李炳南隨奉祀官孔德成入四川長達八年之久。1945年,日本投降,第二年,李炳南從奉祀官府往南京住三年。在南京普照寺及正因蓮社,展開講經說法。民國38年2月(1949),隨孔德成,隻身渡海來臺,是年李炳南已60歳了。李炳南抵臺,即寓居臺中,平常白天到奉祀官府工作,晚上則弘儒佛於各道場,同時也在中國醫藥學院教論語、內經,在中興、東海等大學教詩選、禮記或佛學。寓台初期,生活甫安頓,李炳南即覓弘法之所,最先在法華寺講經。並在該寺內,設中醫診所,免費施醫接眾;又闢圖書閱覽室,以文會友,因此法緣日廣,講經說法,弘法度眾幾遍及中部地區。除了講經著述外,李炳南還不斷的擴展佛教事業,於民國三十九年(1950)與董正之、徐灶生、朱炎煌、張松柏等諸位居士,籌組臺中市佛教蓮社,時李炳南當選為首屆社長。李炳南講佛經以闡明因果,勸修淨土為主。臺中蓮社有專屬蓮社印行的刊物流通,有關因果書籍流通最普遍的有:安士全書 安士全書中即收錄有了凡四訓。、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太上感應篇、歷史感應統紀、袁了凡四訓。關於淨土的書籍不論是精裝書或是小冊子則多的不勝枚舉 黃麗娟台中蓮社創始人李炳南及其儒學教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國文學誌第八期,2004年6月,頁447。佛家有三世輪迴因果之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強調因果,以免眾生迷惑造業,胡作非為,招致苦果。欲改變命運可從因地行起,今日種善因,來日結好果。李炳南要人相信因果之說,改造命運從自己做起:予曰,諸史皆因果也,更進之,宇宙森羅萬象,無不皆因果也。惟其皆因果,則知機其神,繫鈴解鈴,是又所望於吾人焉。 李炳南重印歷史感應統記序,寓台文存,頁50。知福惟自召,不拘乎宿命,天定可回之,禍能消滅,不任乎因果,異熟可轉之。心造心轉,繫鈴解鈴,宿命因果,操之惟在我也。 李炳南重印袁了凡四訓序,寓台文存,頁52。人生的禍福都是自己過去生的業力所招感,解鈴還須繫鈴人,日本學者謂:把問題集中到意念所產生的行為上,意念改變,業界也會改變 日佐佐木現順業的思想,臺北:東大出版社,2003年,頁21。所以對未來的命運,人是可以掌握的,對過去的惡業,可藉由積善養德以扭轉之。李炳南希望大眾能接受因果之說,常提出明朝進士袁了凡幾次突破命運的限制,做為因果有力的證明。相信因果之說,在個人可改造自己的命運;在社會便無有人敢做惡事,可消弭禍端。除此之外,李炳南還流通許多因果感應的歷史故事,如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等以啟發信仰。李炳南不僅常以因果報應的思想來講述了凡四訓的故事;也透過臺中蓮社創辦的青蓮出版社流通不少的了凡四訓書籍,堪稱是近世弘揚讚許了凡四訓的重要人物之一。(四)淨空法師繼李炳南老居士之後,其弘法事業最傑出的繼承者要屬淨空法師了,在臺灣創辦華藏佛教視聽圖書館,首開以現代視聽手段弘揚淨土之先,淨空法師繼承印祖志業,了凡四訓、安士全書、感應篇彙編三部善書,在臺灣等地倡印,計有數十萬冊 游子安善與人同明清以來的慈善與教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4月,頁169。淨空法師,俗名徐業鴻,民國16年(1927)出生於安徽省廬江縣。先後追隨一代哲學大師方東美教授、藏傳高僧章嘉呼圖克圖及佛學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學習經史哲學以及佛法,獲得深刻啟發,不僅熟通佛教各派經論,對於儒學、道家和伊斯蘭教等其他宗教學說,也廣泛涉獵。然淨空法師於眾多典籍中,對佛教淨土宗著力最多,成就也最為輝煌。淨空法師認為了凡四訓這本書雖然不是佛經,但是要把它當作佛經一樣尊重。民國初年,淨宗印光大師,一生中對這本書極力提倡。他的弘化社,印送這本書約在百萬冊以上。由此可知,印祖對這部書的重視。不僅如此,而且還不斷提倡,教我們研究、實行、講說。這本書的內容,都是在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的道理。等於佛經。凡是符合佛陀教育的原理、原則,我們都應該看成經典。尤其是這本書,經過祖師的證明,一再提倡,它是我們學佛的根基。不但是學佛的基礎,也是一般人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根本 淨空法師講述修德積福造命法了凡四訓講記,台北: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2005年11 月,頁12。淨空法師曾提及:了凡四訓對我的影響非常大,可以說影響了我的一生。我非常愛好這本書,常常讀誦,也講過不少遍;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九龍中華佛教圖書館講演楞嚴經,當時館內收藏蘇州弘化社印行的經論善書甚多,我從版權頁中發現,這三種善書流通量竟然超過三百萬冊,震驚之餘,細心思維印祖此舉,實是老人家慈悲救世一片苦心。應是有感於世變日亟,人類之良知喪盡,競造昔所未聞之種種惡業,導致現前災難動亂慘禍,是乃世人共業所感而來之空前浩劫。若不能令世人明了因果報應之理論與事實真相,勢必難以勸人捨惡向善扭轉劫運。雖然儒、佛、道三家教義理論圓備,但以近世多已疏忽聖賢教誨,倫常道德之說,目之為封建迷信,置之不顧,是已不能挽救現前人心;於是祖師大慈大悲,唯有提倡落實因果教育一法,才是救亡圖存最妥最善之道 釋淨空跋,因果圖鑑地獄變相圖釋文,台南:台南市淨宗學會,2006年12月,頁205。淨空法師認為創造命運是有一套學問,它是有理論、有方法的。這些理論方法就在了凡四訓這本書中。本書的分量雖然不多,但對於這方面確實掌握住綱領。所以我們想要改造命運,創造命運。乃至學佛真正有所成就,都要依本書的道理方法為基礎。可見本書對於我們學佛修行是何等的重要 淨空法師修德積福造命法了凡四訓講記,台北: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2005年11 月,頁2。;印祖指示我們從了凡四訓做起,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所以,我們要把這四篇文章當作古文來讀,當作功課來做,字字句句細心研究、觀察,怎樣落實到自己的生活、思想、行為上,我們就得受用。從這個基礎再入佛門,必定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淨空法師了凡四訓講記新版略序,參考報佛恩網般若文海網站資料。 /books2/1732.htm#a01。淨空法師關於了凡四訓的著作非常多,大多是他每次在講述完畢之後,由弟子所整理的講稿和大意所整理而成。或編輯成書,或經錄影錄音,翻拷成講經說法形式的錄音帶、錄影帶、cd片、dvd、或mp3等等。常見的講題或書名有了凡四訓大意、了凡四訓大意親聞記、了凡四訓序文講記、了凡四訓講記、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四訓講記等。從改造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四訓講記的序文看來:了凡四訓講記過去由上淨下空導師講解全文,由淨宗同修聽打音帶整理成文字稿,經導師刪改,並題字為改造命運,心想事成,已大量印製流通。今華藏淨宗學會四眾同修發起再印導師最近在大陸深圳鳳凰電視台所講的了凡四訓,由華藏講記組校打、整理、重新印刷流通。這一部講記有補充前面講記之處,導師講經的境界,同一部經每一次講的境界都有一些不同,也就是境界的提升,從年年不同、月月不同,到現在日日不同。若讀新的講記,再看以前的講記,有相得益彰之效果,願有緣大眾見此書,再細閱之,必能更深入經義,不但現前能改造命運,念佛往生淨土亦是很大的助緣,將來生西必蓮登上品,是為序。顯然淨空法師曾多次講演了凡四訓,而且在境界上皆有所提升。而在淨宗學會的信徒心目中,了凡四訓不僅是改造命運的寶典,也是往生淨土的助緣。因此,在以淨空法師為導師的佛教淨宗學會團體,舉凡講演了凡四訓、翻印(拷)流通了凡四訓、或贊助了凡四訓的電影、電視連續劇等,都常可見到他們共同參與的足跡。因為,就他們而言,了凡四訓不僅是學佛的根基,也是宣揚因果報應、改造命運的最佳寶典。(五)王麗民(王警官)王警官原名王麗民,1954年出生於臺灣,祖籍廣東省文昌縣,畢業於臺灣警察大學,曾赴美國西北大學深造。後於臺北市警察局擔任專員,負責警察心理輔導、青少年犯罪預防及監獄受刑人心理建設等工作。王警官雖於2004年3月榮退,但鑑於社會問題日益嚴重,故仍大力弘揚倫理、因果及儒家思想。曾發表過上千次演講,影響世道人心深遠。 根據王麗民先生的自述,他在民國八十三年讀了了凡四訓這本書,覺得原文寫得非常好。不過在看了黃智海先生的白話註解之後,雖能體會黃老先生的用心良苦,註解的極為詳細,卻稍嫌繁瑣,語意與現今白話文之表達也略有不同,而且重複之處甚多。因此,王麗民先生即發心將黃智海先生演述的了凡四訓白話解釋重新整理,不僅將原文字體放大,並加上注音。另將原註及原解中較為繁瑣而重複的部分,予以刪除重整,並力求不影響原譯的宗旨精神,期能便利讀者,增加閱讀興趣,轉而引發大家效法了凡先生改造命運,服務社會的精神。 而在完成了凡四訓白話解釋(精簡版)之後,王麗民先生又發心根據是書錄製了了凡四訓有聲書;而了凡四訓白話篇也就是有聲書的話稿。了凡四訓有聲書的發行不僅是善書傳播上的一大創舉,也引起了社會上廣大的迴響,甚至得到了淨空法師的注意。因此因緣,為求挽救世間劫難,淨空法師也大力的贊助了凡四訓有聲書的錄製發行,因此和王麗民先生及當時的了凡四訓文教基金會結下了深厚的因緣。王麗民先生建議想要繼續研究了凡四訓的人,最好能夠聽了凡弘法學會錄製的當代淨空法師所演述的了凡四訓講記廣播劇錄音帶,共有十八卷,內容相當精采,並應熟讀了凡四訓原文三百遍,完全依教奉行。如此對於改造自己的命運,就會有十足的把握。王麗民先生並認為,如果了凡四訓的書及錄音帶能夠有三百萬套在臺灣流通,相信我們的社會風氣必定會為之一變,人心道德也會為之一振。而了凡弘法學會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把這本改造命運的寶典,推薦給世界上的每一個人,所以已經出版了英文、日文、越南文等七種外文版的有聲書。相信這對於謀求人類幸福、促進世界和平,必定會有相當深廣的影響 王潮音整理人的話,了凡四訓白話篇(新修),彰化:了凡弘法學會,2005年7月,頁107110。王麗民先生,一位當代弘傳了凡四訓著力甚深的佛教居士,現為彰化了凡弘法學會的榮譽創會理事長。他不僅創辦了了凡弘法學會,也讓了凡四訓的推廣,有了歸屬的團體和凝聚的向心力,以及一心一意勸人為善的理想和目標。(六)淨宗學會根據淨宗學會成立緣起所云:淨宗學會者,乃夏蓮居大士於二戰後所倡導之專修淨土專弘淨土之組織。淨空法師弘揚大乘四十年,深知此宗所依,確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生成佛之第一法門。是以近十年來於臺、港、星、馬、美、加、澳等地, 極力宣揚 參考華藏淨宗網站,淨宗學會緣起。 .tw/hwadzan/xuehui/huibiao.asp?web_amtb_index=2位於臺北的華藏淨宗學會是淨空法師親自成立的淨宗學會。之後在海內外,陸續有各地的發心弟子成立當地的淨宗學會。如美國紐約淨宗學會,臺灣彰化淨宗學會、屏東淨宗學會等。各地的淨宗學會皆尊淨空法師為共同的導師。本會蓮友於修學中,咸共遵修淨土五經及淨土十要,尤以無量壽經(夏大士會集本)、彌陀要解、普賢行願品三種為必修所依,行有餘力,始得研習與本宗相應之大乘經論。雖專修淨土,以求生極樂世界為依歸。但各地淨宗學會亦承襲導師的倡導,重視因果人倫的教育,提倡誦讀了凡四訓。因此,有關了凡四訓的出版品在各地淨宗學會自是舉目可見垂手可得。而各地的淨宗學會也常會集資自行刊印經書典籍。無論是自行刊印,或是來自其他個人團體的助印倡錄,不管是書籍或影音形式,了凡四訓在淨宗學會都是常見的出版品。而有些地區的淨宗學會在團體共修之後,還會禮請法師講述一段了凡四訓的精言要義,讓大眾能常常自我勉勵,警惕自己,時時改過,日日行善。(七)佛陀教育基金會在佛教界,只要提到佛陀教育基金會,常會令人與佛教經書的出版產生聯想。1984年,基金會首先成立華藏講堂,作為佛教視聽圖書館與講經弘法場所的綜合體,一方面印製經書與大眾結緣,一方面免費提供佛教圖書與錄音帶及錄影帶予大眾借閱聽聞觀看;再者,白天作為學生大眾閱覽室,晚上則邀請法師大德講演佛法經論,以弘揚佛陀教育。基金會多年來印製出版的佛書數量之多、種類之廣,若要歸納,僅能以大方向來約略做分類,故以下僅提出基金會幾項出版方向演變,以供大眾參考:1、初機學佛、基本教理佛書之大量推廣;2、兒童佛書之編寫出版;3、印製出版各國文字之佛書經典,以協助世界各地佛教之弘揚;4、協助大陸各地佛教團體印贈佛書;5、古大德於各宗深入教理之註疏重新輸入排版等。其中初機學佛、基本教理佛書之大量推廣,乃是有鑑於今時一般民間信仰之宮廟,多充斥著扶乩及一貫道的善書,基金會因而欲將正法的佛書送入神道廟宇,以導正一般大眾對佛教的誤解。因此,一般大眾只要在有善書流通的宮廟寺院中,通常都能看到佛陀教育基金會的佛教經典善書成套整齊的放置其中,當然裡面一定少不了了凡四訓這本接引佛門初機的善書。佛陀教育基金會堪稱是國內主要印製佛教典籍與一般社會大眾結緣的佛教團體,自身即擁有良好的編輯及排版的能力,所刊印的書籍種類繁多紙質良好印刷精美,在佛典善書市場中頗有自己的特色。而受淨空法師注重因果教育的影響,了凡四訓也是佛陀教育基金會常翻印的善書之一,其中筆者手邊現存佛陀教育基金會編印的了凡四訓即有八種版本之多。由此可知,佛陀教育基金會亦是國內主要推動倡印了凡四訓的宗教團體之一。(八)了凡弘法學會了凡弘法學會乃彰化縣政府登記立案之社團法人,全銜為彰化縣了凡弘法學會,前身為了凡四訓文教基金會,是一誓志推動了凡四訓的民間社團。了凡弘法學會長期出版各項卡帶、光碟及書籍等淨化社會人心之出版品,提供給有心聽聞佛法及自我提升者修習。由於了凡弘法學會曾受到淨空法師大筆金額的贊助與鼓勵,且其藉因果以勸世的理念亦深受淨空法師認同,因此,學會禮尊淨空法師為永遠的導師,而華藏淨宗學會的悟道法師是現任的榮譽理事長。推廣整理了凡四訓白話解釋精簡版與廣播劇不遺餘力的王麗民先生則為榮譽創會理事長。 了凡弘法學會現雖僅為地方性的社團組織,但其所出版的了凡四訓,卻是版本最為多樣而齊全的,且包含多國語言。了凡弘法學會直接以了凡為名,並有了凡雙月刊出版流通,一看到這個團體的名稱,就讓人聯想到其宗旨當就如同其名一般,蓋悟立命之說,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在了凡學會法務簡介中,特別指出在臺灣的法務方面,是以出版、流通了凡四訓及與性德相應之書籍、廣播劇、電影劇,以及在社區、學校、監獄等機關場所推展了凡讀書會為主。可知,了凡弘法學會顯然是當今臺灣弘揚了凡四訓最為專一而精純的代表性團體,其願望亦是祈願了凡弘法學會能如淨宗學會一般在全國各地普遍設立,以讓了凡四訓的教化更能遍及於世間的每一個角落。(九)其他提倡之個人及團體 根據筆者所蒐集的書籍資料,當代曾任中華民國弘一大師紀念學會創會會長的已故佛門大德陳慧劍居士(19252001),也曾校註過了凡四訓,其所校註的版本是天華出版公司於民國七十年三月所初版印行的了凡四訓今譯。 在這本書的前記裡,陳慧劍居士如是說: 了凡四訓,在中國民間,是一本膾炙人口、家傳戶曉的書。中國人的天性裡,隱藏著的,就是袁了凡的這種犧牲自我的精神;當然,也可以從犧牲裡獲得回報。 這本書流傳最多的版本,是黃慶瀾(智海居士)所譯的白話本,另有尤雪行(後來出家為演本老法師)的注釋本。前者譯文極詳,但沒有分條注釋,且譯文繁瑣難讀;後者文字古典,但不解文言者,則不易深明其意。 黃涵之語譯、陳慧劍校註了凡四訓今譯前記,台北:天華出版公司,2005年5月,頁1。 陳慧劍居士表示為了普遍地流傳這本書,他們共花了六個月以上的時間,重新加以翻譯,並在艱澀的辭彙上予以注釋,使這本書能普遍而不流於庸俗,精簡而不落於瑣屑。陳慧劍居士所校註的了凡四訓,從民國七十年初開始印行到現今,譯註雖佳,但因是照價流通的書籍,因此,流通雖然久遠但似乎並不廣泛,但卻不失為一本具有代表性的譯註。 近年來,則另有一本書名定為了凡四訓本義直解的了凡四訓。作者是袁了凡原著,由署名思尼子的人士直解。思尼子在該書的自序中云: 為還原了凡四訓本來意趣,惠予眾生真實法益,故不揣淺陋,廣參諸家之著作,就疑似錯譯或不圓滿之處,就教於當今學行俱優之法師、學者。如埔里正覺精舍慧天老法師,對此書頗具研究、弘揚之功;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熊琬教授(其父乃已故國學大師熊公哲先生),博通三家之學;於世出世法無不了然;華梵大學中文系陳秀慧老師,對本書有深切體悟,並列為通識教育課程,以授學子;智者文教基金會簡淨軍老師,亦屬當代學養頗佳之善知識。渥蒙諸上善人慈悲指導,了凡四訓本義直解於焉成書,謹致無上謝忱。 余嘗銜命常駐神州,推展正蒙教育兒童孝廉讀經,一是皆以印祖正蒙方案是則是效,首令熟讀四書及了凡四訓等書,復以德育故事啟其見賢思齊之善性,效用非可言喻。 袁了凡原著、思尼子直解了凡四訓本意直解,南投:正蒙教育中心,2007年5月,自序。由思尼子的序文中可以看出,當代埔里正覺精舍的慧天老法師對於了凡四訓亦甚具研究弘傳之功。在了凡四訓本義直解善過格緣起中,慧天法師云:九十五年八月應邀於埔里蓮因學苑,為大專女學生齋戒學會,講授立命修福之學,以了凡四訓中立命之學及改過之法為教材。為求同學們能將所學,消歸身心,遂請學苑法師們偏勞,參考台南淨宗學會會訓第廿期,所刊善過格標準,分類彙整了凡四訓乃改造命運之寶典,難得難遇,得此善過格者尤難,有緣善士應生慶幸,好自珍惜,自己往昔善根;認真斷惡修善,持之以恆,必得天相吉人,所求滿願,其共勉旃!可知慧天法師不僅在大專女齋 大專學生齋戒學會,為當代佛門高僧南投水里蓮因寺懺雲老和尚所創辦,舉辦迄今已經超過四十年,是國內大專生佛學教育的濫觴之一。中講授了凡四訓,甚至還傳授善過格的使用方用,堪稱用心良苦。於思尼子的書中,首頁就是紮根持續教育會的提倡了凡四訓緣起一文。該文認為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的教化,可用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四句話來總括。而這個教化實踐的總綱,正與了凡四訓的內容若合符節。諸惡莫作便是改過,眾善奉行則是積善,自淨其意乃是謙德,是諸佛教則是立命也。可知,紮根持續教育會及支持思尼子常年在大陸推動兒童讀經教育的正蒙教育中心都是提倡了凡四訓的團體之一。 而當代一直積極在提倡兒童讀經教育的王財貴教授也曾寫了凡四訓現代人的經典倡印序一文。王教授認為當今社會最大的隱憂,是國民言行的日漸鄙劣、社會風俗的日漸頹喪。追根究底,這其實是德育失敗所致。然而,眼看朝野放恣,亂象頻仍,上自教育部,下至家長與老師,卻都束手無策! 王教授則以為了凡四訓一書,正是一個躬行有德的善人君子,以優美的文筆,依自己對人生精深的體驗,真誠懇切地告誡其子孫的作品。如果能以優游的方式,反覆諷誦,漸而有感,久而有得,則於人心之啟發、品德之敦厚,將有不知其然而然者矣。 近年來,兒童讀經的內容已有兼採因果教育的趨向。尤其在讀經教育的先驅王財貴教授的大力推薦之下,了凡四訓已是推動品德教育和涵泳古人智慧哲學的重要兒童讀經教材,其後續的影響力,實不可小覷。而於筆者所蒐藏的了凡四訓中,也有當今佛教界素以戒律嚴明而聞名的埔里正覺精舍及水里蓮因寺所印贈的版本。可見,了凡四訓不僅得到先前所述特定宗教團體的支持,也深獲諸如正覺精舍和蓮因寺等正信知名道場的認可和肯定。二、了凡四訓多元的出版流通形式(一)法師講經說法(現場講經、錄音帶、錄影帶、cd、dvd、mp3、電視播放)當代以講經的方式演述了凡四訓的法師中,最知名的當屬淨空法師了,不僅講述的次數最多、講解也最為透徹。而淨空法師的弟子如悟道法師及一些較有深入研究的法師或居士,也曾在各地為信徒講述了凡四訓。法師講述了凡四訓就如同講經說法一般,有在現場講述,然後錄製下來,製成錄音帶、cd片或dvd等影音媒體,或透過衛星電視向全球直播傳送。也有的會將講述的文稿,編輯成講記一類的書籍來刊行。如淨空法師就曾在深圳的鳳凰衛視講述了凡四訓,其講稿後來編為了凡四訓電視弘法講記一書刊行。一般能夠上台以講經說法的方式演述了凡四訓的法師或居士並不多。因此,要能在固定的一段時日內,親臨講述現場,聽聞法師或居士個人演述的上課內容,機會也不大。是故,現今一般演述了凡四訓的法師之中,大抵仍以淨空法師為主,而且其主要是以錄音帶、cd片或vcd等預先錄製的影音光碟流通居多,推而廣之使法師隨文講述的影響力更為擴大。(二)書籍倡印了凡四訓的流通基本上還是以書籍形式的倡印為主。袁黃的原文版本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歧異。但各種版本的注解、演述和白話解釋,則在義理的詮釋上以及翻譯的流暢性上,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些微的差異。常見的了凡四訓紙本印刷,通常可分成幾個形式大類:1、原文本即所蒐錄的內容僅以原文呈現為主,這一類的了凡四訓通常頁數較少,份量也較單薄。而現今所編印的了凡四訓原文本,為方便讀者,通常會加上注音符號,以利讀者閱讀。2、註解本有註解的了凡四訓是除了原文之外,還會加上註釋或解釋。註是針對較難懂的文辭予以個別的解釋;而解的部分則是對於全句段落的義理和內涵給予白話解釋。有的了凡四訓只有註,如民初知名的尤惜陰居士就曾為了凡四訓作註;而有的了凡四訓不僅有註也有解,如民初黃智海居士演述的了凡四訓白話解釋。而現代,則有王麗民先生整理的了凡四訓白話解釋(精簡版),和思尼子所編寫的了凡四訓本義直解等版本。一般有註解的了凡四訓算是刊行本的主流,因為現今大多數人閱讀古文的能力較為欠缺,因此若沒有註釋和白話解釋以作為參考,在閱讀上難免會顯得較為吃力。3、白話本所謂的白話本了凡四訓顧名思義就是既看不到原文,也沒有注音,更看不到註釋和解釋。因為,全文都是用白話文寫就而成,全篇皆已作了白話翻譯。如臺中聖賢堂所長年刊行的了凡四訓語解精編便是一部白話本的了凡四訓。白話本的了凡四訓,好處是簡單易讀;然而和原文比較起來,卻似乎少了一些閱讀的韻味,以及個人對於義理的不同思考和啟發。4、講記本所謂講記本的了凡四訓,是指將祖師大德講演的內容謄寫為文字稿,繼而編輯成書所成。國內關於這類型的了凡四訓書籍,現今則以淨空法師的著述較多。如:了凡四訓大意改造命運的秘訣、了凡四訓大意親聞記、了凡四訓序文講記、了凡四訓電視弘法講記等書,皆是淨空老法師演講的記錄稿,是屬於講記型的了凡四訓。5、漫畫本為使了凡四訓的閱讀層面能更為普及和年輕化,了凡四訓還有漫畫版的形式。細觀了凡四訓的漫畫版,皆採故事性的敘述形式。筆者手中現有的五本,分別來自三位不同的作者,也都各有特色,除了彰顯原著的精神外,閱讀的趣味性似乎也是作者所要強調的。較之其他的善書,了凡四訓的漫畫版善書似乎是善書市場中較為少見的類型,算是了凡四訓出版形式中的另一特色。6、合刊本由於有些善書的篇幅並不長,因此編者常會將多本善書集成一冊,以合刊的方式來刊行。筆者手中現有一本讀經教育用的刊本,謂為了凡四訓等歷代祖師推介要文合刊,是由了凡四訓、寒山詩、老子和華嚴經淨行品等共同編輯而成,算是一本包含了凡四訓的合刊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