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业务QOS保障机制研究与应用.doc_第1页
数据业务QOS保障机制研究与应用.doc_第2页
数据业务QOS保障机制研究与应用.doc_第3页
数据业务QOS保障机制研究与应用.doc_第4页
数据业务QOS保障机制研究与应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PRS网络QoS技术应用研究成果上报申请书成果名称数据业务QOS保障机制研究与应用成果申报单位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成果承担部门/分公司 网络优化中心项目负责人姓名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和Email成果专业类别*无线所属专业部门*网络线条成果研究类别*现有业务优化省内评审结果*优秀关键词索引(35个)QoS协商 、QoS属性 、PFM、资源调度应用投资0产品版权归属单位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对企业现有标准规范的符合度:(按填写说明5)符合如果该成果来源于研发项目,请填写研发项目的年度、名称和类型(类型包括:集团重点研发项目、集团联合研发项目、省公司重点研发项目、其他研发项目),可填写多个:集团联合研发项目:GPRS网络QoS技术应用研究成果简介:本项目对于端到端的QoS协商机制、资源调度算法进行研究,分析了各网元节点在QoS协商中的作用,研究其中ARP、THP、TRAFFIC CLASS等关键参数对QoS等级的影响。通过研究及测试验证,提出GPRS网络QoS保障策略方案,并成功地进行了试点应用。将上海GPRS用户分成高、中、低三级,既突出高等级党政军用户的高优先级别,又兼顾低等级用户的使用感受。从试点效果看,QoS保障策略的实施成功实现了数据用户优先级的区分,并完成各优先级用户之间的差异化资源调度。本项目提出了根据用户需求进行QoS分级保障的思路,对于高数据业务需求的高端用户赋予更高的优先等级,予以更多的资源调用,切实保障高端用户的权益,这对于提高现有高端用户的忠实度、吸收更多高端用户有着实际意义;增加网络侧对不同用户、不同业务进行接入控制和带宽管理能力,可以实现有限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节省资源成本;保障策略的成功试点实施,为集团内首次大规模、长时期的应用,为上海及其他公司的推广垫定了坚实的基础。省内试运行效果:试点区域的QoS保障机制运行良好,很好地实现了用户的等级划分,并且在共享网络资源时,对于高等级用户予以更多的资源调用,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升了高等级用户的感知度,建议在有业务需求的其他地区推广应用。文章主体(3000字以上,可附在表格后): 附于表后。“成果上报申请书”的填写说明:1、“成果专业类别”指:核心网、无线、传输、IP、网管、业务支撑、管理信息系统、市场研究、通信电源、数据业务、其他。2、“成果研究类别”指:超前研究、新产品开发、相关网络解决方案、现有业务优化、其他。3、“所属专业部门”指:完成该成果的单位在省公司或地市分公司所属的专业部门线条。可填写:规划计划线条、网络线条、业务支撑线条、管理信息系统线条、数据线条、市场线条、集团客户线条、其他。4、“省内评审结果”指:优秀、通过。5、“对企业现有标准规范的符合度”指:列举该成果使用并符合的中国移动统一发布的企业标准的名称和编号,详细描述该成果在现有的企业标准基础上所需新增的功能要求(如业务流程的改变、设备新增的功能要求等)。6、“文章主体”:根据不同科技成果分类实施不同的主体要求,具体如下:-II-第一章 引言随着EGPRS的大规模开启和数据业务性能的不断提升,用户对于数据业务的关注与日俱增。彩信、FTP下载、全曲下载、Web浏览、手机电视等数据业务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关注,不同数据业务对于网络带宽、时延、吞吐速率的要求并不相同。面对高增长的数据业务,集团对于数据业务提出了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细分业务,数据业务管道要做智能管道的战略要求。在现有的网络资源下,如何通过用户QoS等级的控制,使高等级的用户得到更好的服务质量(更多的带宽,更快的速率),已成为我们目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2010上海世博会为期长达6个月,期间丰富数据应用发展和大量国外高端数据用户涌入都可能引起园区数据业务量突发不确定效应。而数据用户行为分析显示,如果没有网络侧针对用户/业务的QoS控制手段,将会引起少量用户占有大量网络资源而大量普通用户批量投诉的问题。因此增加网络侧可针对不同用户、不同业务进行接入控制和带宽管理能力,从而实现在有限网络资源条件下QoS业务质量保障机制势在必行。本次科研项目围绕集团公司GPRS管道精细优化的战略要求,通过GPRS网络QoS技术应用的研究及应用,创新性地提出GPRS网络QoS保障策略方案,并成功完成试点,实现用户分级,既保障了高等级用户的使用GPRS业务的高优先级别,又兼顾了低等级用户的使用感受,增加了网络侧对不同用户、不同业务进行接入控制和带宽管理能力,从而实现在有限网络资源条件下QoS业务质量保障机制,使不同服务等级的数据用户在共享相同无线资源时可以获得不同的带宽及下载速率,提升数据用户的满意度。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随着EGPRS的大规模开启,及GPRS资费的两次下调,全网GPRS流量增长迅猛,如图1-1所示。2010年9月,全网空口忙时流量峰值达501.77Gyte,相比2008年底增长了229%,而无线信道总数较08年底只增长了21%,远远未能达到流量增长的需求,用户满意度受到了严重影响。图1-1 全网流量及资源增长示意图在未引入QoS技术时,全网不同用户不同业务的优先级均相同,而现网不同数据业务、不同等级的用户对于网络带宽、时延、吞吐速率的要求并不相同。如果在网络资源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进行智能化的区分,通过用户QoS等级的控制,使高等级的用户得到更好的服务质量(更多的带宽,更快的速率),已成为我们目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1.2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GPRS网络QoS技术应用的研究及应用,增加了网络侧对不同用户、不同业务进行接入控制和带宽管理能力,从而实现在有限网络资源条件下QoS业务质量保障机制,使不同服务等级的数据用户在共享相同无线资源时可以获得不同的带宽及下载速率,提升数据用户的满意度。1.3 本文的内容安排第二章对不同QoS等级的实现方式进行研究,分析端到端的QoS协商机制,研究资源调度方法及用户优先级调度算法。第三章研究GPRS网络设备对QoS协商机制的实现原理,分析各网元节点在QoS协商中的作用,研究其中关键参数对QoS等级的影响。根据QoS技术实现原理,制定QoS控制相关参数的组合功能测试项目,通过测试项目对于原理进行验证;第四章评估QoS控制相关参数调整对QoS等级的影响,提出适合世博园区的实现数据用户优先级区分的合理QoS保障方案。第五章对于保障方案进行试点应用,对试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第六章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形成优化策略指导现网优化工作。第二章 QoS协商机制QoS全称为 Quality of Service,根据3GPP 规范定义QoS 体系的架构包含2 个方面:1)保障用户使用的业务质量QoS;2)保障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网络承载高指标性能的QoS。对此,3GPP 规范对QoS 的衡量定义了需要承载网络满足的相应业务流的QoS 属性集,包括吞吐量、时延、丢失、误码及相关网络接入优先级别等等。业务流则是一系列具有相同QoS 需求的来自同一发信源的数据包集合。对于端到端通信路径上的移动终端MT、无线接入系统RAN、核心网络CN、业务网络SN、多业务骨干网M-PBN 以及与外部网络的互联等等的不同子系统和不同网络域,为保障增强高效的最终用户感受质量QoE,其E2E QoS 机制的实现除了需要相关子系统/网络域内部的QoS 实现机制,还需要不同子系统/网络域之间协调一致的QoS 协商机制。而QoS 网络机制的实现复杂程度同满足相关应用QoS 的资源利用程度之间需要考虑相互之间的平衡。因而需要定义QoS 类别,并将不同业务分类归属到对应的QoS 类别。同时在网络上分别实现QoS 结构和机制,以支持相应QoS 类别。这种以“应用为中心”的QoS 设计考虑方式将更有助于理解现在和将来应用的QoS 需求,并相应在网络的不同环节选择最好的QoS 解决方案。2.1 3GPP端到端 QoS架构3GPP 端到端QoS 机制的关联网络域、网元示意图如图2-1所示,QoS 的实现需要相关子网、相关网元全面逐段支持。3GPP R4 版(对应集团公司目标网遵从的版本)业已将GERAN 纳入到QoS 机制范畴。因而尽管下图只示意了UTRAN、但对GERAN在内的GSM 接入网络同样有效。图2-1 QoS端到端业务体系结构示意图从图2-1可以看出,上层的QoS要求分解为下层的QoS属性、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从而基于底层物理承载最终实现各类端到端具体业务应用的QoS保障。同样的,UMTS承载业务的QoS保障基于其下层的无线接入承载业务(Radio Access Bearer Service)和核心网承载业务(CN Bearer Service)而实现。 无线接入承载业务:基于无线接口能力实现;根据UMTS承载业务的QoS协商结果,在MT和CN Iu边界节点间传输信令和用户数据。 核心网承载业务:根据UMTS承载业务的QoS协商结果,对骨干网实施控制和使用;将UMTS CN Iu边界节点与通往外部网络的CN网关连接起来。2.2 QoS协商流程QoS协商流程概要如下:图2-2 端到端QoS协商流程1) 用户在作GPRS附着或局间路由区更新后,HLR 会将用户签约的APN/PDP对应的QoS参数集(Subscribered QoS Profile)传送到SGSN中;2) 某些终端向SGSN发送PDP 上下文激活请求时可包含含该次业务请求的QoS 属性集请求 (Required QoS Profile);3) SGSN对该PDP激活请求会根据该用户签约的QoS属性集(Subscribered QoS Profile)、设备支持能力以及网络业务负荷作相应准入控制和协商, 得到经过HLR用户QoS属性集、终端业务请求QoS属性集、SGSN能力三者协商的QoS属性集(Negotiated QoS Profile);4) 在建立PDP上下文请求中由SGSN向GGSN发送经过协商的QoS属性集;GGSN将检查节点本身支持能力和PDP一致性,相应在建立PDP上下文响应中回送与GGSN协商过的QoS属性集;5) SGSN向BSC发送PFC(Packet Flow Context),由BSC 根据自身和无线信道资源作QoS协商(称为PFM(Packet Flow Management)分组流管理),形成ABQP (Aggregated BSS QoS Profile、用于TBF资源预留和排序时按参数要求为该业务保留无线资源、实现无线支持能力),并将这一又协商过的QoS属性集返回给SGSN;6) 如果BSS协商后的QoS属性集不同于SGSN与GGSN协商的QoS属性集,则SGSN还需要向GGSN发送更新PDP上下文请求将又协商后的QoS属性集发送给GGSN,GGSN确认支持后在更新PDP上下文响应中返回最终经过HLR用户QoS属性集、某些终端业务请求QoS属性集、SGSN能力、GGSN能力、BSC资源能力共同协商一致的QoS属性集;7) SGSN向MS发送激活PDP接受,完成这次业务请求QoS属性协商过程。2.3 QoS属性集在QoS协商过程中,涉及到三种QoS属性集,相应各网元中存储的QoS属性集如下:HLRMSBSCSGSNGGSNSubscribered QoS ProfileRequired QoS ProfileNegotiated QoS ProfileTFT表2-1 QoS属性集对于二次PDP上下文对应不同QoS Profile(如Streaming在Primary PDP作信令交互选择交互类、在Secondary PDP传送业务流选择流媒体类),还需在 MS及GGSN间通过对应的TFT(业务流模版)作相应过滤以对应到具体的PDP上下文母本。最终在各相关网元间协商一致的Negotiated QoS Profile,决定了该次业务请求在承载网络中实际实现的QoS属性集内容和相应网络资源占用、用户业务感受。2.4 QoS演进及其属性参数/映射关系QoS 定义最初在ETSI R97/98版中仅为GSM GPRS系统作定义。相应QoS属性(HLR用户数据定义相应QoS属性)对应到PDP上下文为一对一关系,包括如下参数:Precedence class、Delay class、Reliability class、Peak throughput class、Mean throughput class。Precedence class 优先级别表明在网络资源匮乏(如拥塞、链路故障等)时协商业务流相应业务等级的优先级别。R97/98版定义了(高、中、低)三种级别;Delay class 时延级别定义端到端传送的最大时延值和95的比率;Reliability class 可靠性级别通过误码率等指标(丢失率、重传、错序、数据中断等)定义了业务可靠性能;Peak & Mean throughput class峰值和平均吞吐量级别定义最大和平均数据吞吐速率。3GPP R99/R4版起囊括GSM/UMTS并引入了PFM(Packet Flow Management)过程,该过程的引入使得BSS可以参与到MS和SGSN关于QoS属性的协商过程中。实现关键的无线资源分配和业务保障机制。3GPP R99版QoS最大特点还在于根据业务应用的不同需求、引入四种业务类别,高级别业务类可获得更高QoS保障:会话类和流媒体类业务增加的传送时延、确保速率等参数的要求可以保障VoIP、手机电视等实时、带宽需求的业务质量相应获得高于交互类和背景类的QoS网络资源;交互类则比背景类多了THP和信令提示两个参数,相应在优先级、响应速度上高于背景类,而背景类定义为对时延、速率、响应等最不敏感而相应不提要求的业务,在QoS网络资源分配时排在最末,仅是Best Effort表现。这四种QoS业务类别根据各自特点相应的承载属性参数如下表所示:业务类别会话类流媒体类交互类背景类Maximum bitrate (MBR) (separate values for DL/UL)XXXXDelivery orderXXXXMaximum SDU sizeXXXXSDU format informationXXSDU error ratioXXXXResidual bit error ratioXXXXDelivery of erroneous SDUsXXXXTransfer delayXXGuaranteed bit rate (separate values for DL/UL)XXTraffic handling priority (THP)XAllocation/Retention priorityXXXXSource Statistics DescriptorXXSignalling indicationX表2-2 R99业务级别及QoS承载属性表3GPP规范中也相应定义了R97版QoS参数与R99版QoS参数的相互映射关系:Resulting R99 AttributeDerived from R97/98 AttributeNameValueValueNameTraffic classInteractive1, 2, 3Delay classBackground4Traffic handling priority11Delay class2233SDU error ratio10-61, 2Reliability class10-4310-34, 5Residual bit error ratio10-51, 2, 3, 4Reliability class4*10-35Delivery of erroneous SDUsno1, 2, 3, 4Reliability classyes 5Maximum bitrate kbps81Peak throughput class1623236441285256651271024820489Allocation/Retention priority11Precedence class2233Delivery orderyesyesReordering Required (Information in the SGSN and the GGSN PDP Contexts)nonoMaximum SDU size1 500 octets(Fixed value)表2-3 R97与R99 QoS映射关系表2.5 封包流量管理过程PFM是在BSS与SGSN之间管理PFC(packet flow context)功能。包括PFC的下传、创建、更改和删除。PFM是R99规范的一部分,R97/98手机不支持,即使是R99及后续版本手机,大部分也不支持PFC过程。在PDP激活时,MS会申请一定级别的QoS,网络则会根据用户的签约(Subscription)状况来进行检查。SGSN将根据内部控制机制进行QoS的检查和修改。之后SGSN将会与BSS之间进行QoS的协商,最终形成ABQP(Aggregate BSS QoS Profile)。ABQP中包含了BSS需要使用的QoS的属性。协商的内容跟Traffic Class有关,只会对相关的属性进行协商。对于Streaming,协商的内容涉及到的是GBR,MBR;对于Interactive,协商的内容涉及到的是THP和MBR。其协商过程下图所示:图2-3 PFM协商流程支持PFM过程的手机用户可以使用相同或类似的QoS profile激活若干个PDP上下文。SGSN会将相同或类似的QoS profile归组为1个PFC,并且用PFI对其进行标识。每个ABQP由(PFI,TLLI,RAI)唯一标识。根据3GPP规范中的定义,只有对支持PFC的手机,网络才会在Activate PDP Context Accept这条信令中包含PFI,通知手机用户。每个Packet Flow Context都有一个PFI值。PFI的消息单元结构如下:图2-4 PFI消息单元结构部分PFI数值被用来标识特定PFC或者说是QoS profile。具体如下:PFI=0 Best EffortPFI=1 GMM/SM signalingPFI=2 SMSPFI=3 TOM8PFI:4-7预留PFI:8-255由SGSN动态分配当SGSN 或终端不支持PFM时,SGSN发给BSC的是R97 QoS中的Precedence参数(如果HLR使用R99 QoS定义,SGSN会根据3GPP协议,将其中的ARP参数转化为Precedence参数):当SGSN 和终端支持PFM时,SGSN 发给BSC的是R99的QoS参数第三章 QoS协商的GPRS网络设备实现QoS的全面协商机制是保障承载网络实现控制层面的承载管理、用户管理以及准入控制机制和用户业务传送层面有效网络资源利用的主要机制。端到端的QoS协商主要涉及网络节点如下:HLR、SGSN(GGSN)、BSC。在进行PDP激活或路由区更新时,MS会申请一定的QoS级别,HLR关于此用户的信息中包含ARP、Traffic Class、THP等QoS参数,SGSN会对其HLR中的QoS参数进行核查,根据其自身资源情况返回协商后的QoS,对于支持PFM功能的BSC,SGSN向BSC询问协商后QoS参数,BSC接受该QoS profile或者返回一个协商的QoS参数(ABQP),如不支持PFM,直接接受SGSN下发的QoS参数作为协商的QoS参数,最后BSC根据协商后的QoS参数进行资源的调度。3.1 HLR设备HLR 用户数据定义全面支持QoS R99/R4 版以及R97/R98 版相关参数设置;对应定义了Subscribered QoS Profile 参数作为对应用户/APN 实际会话的最高QoS 参数上限。HLR 可同时具备根据路由区更新时得到的SGSN 对QoS R99 版支持能力与否,实现遵从规范的QoS R99 版与R97/98 版参数映射和匹配传送给不支持R99 版SGSN 的能力。GPRS Subscriber Data Parameter 和QoS Profile(QoS属性)的参数设置可根据不同等级用户所在的HLR上用创建一个新的QoS profile,并设置ARP,THP和Traffic Class,其他设为缺省值,如下图所示:图3-1 HLR QoS参数设置示意图3.2 SGSN设备一般情况下,爱立信核心网SGSN 可以设置两个基本Polciy map来对应于GSM和TD-SCDMA,对于核心网QoS policy map设置,遵循以下原则:1.核心网不作为限制用户QoS速率的瓶颈,与2/3G理论速率作匹配,建议用户QoS参数的差异化主要通过HLR中不同级别来体现;2.所有核心网的Qos Policy map设置原则上不对业务造成影响;根据上述原则,参照中国移动HLR分组域签约数据设置原则,建议核心网QoS Policy MAP设置如下:参数名称缺省值现网取值设置理由Allocation Retention Priority11最高级别GBR Downlink64 kbps64 kbps按照集团规范建议值GBR Uplink16 kbps16 kbps按照集团规范建议值MBR Downlink240 kbps for SGSN (G)384kbps for SGSN (G)与EGPRS理论速率匹配384 kbps for SGSN (W)2048kbps for SGSN (W)与TD理论速率匹配,与HLR设置保持一致MBR Uplink64 kbps384kbps for SGSN (G)512kbps for SGSN (W)可以与下行速率相匹配Maximum SDU Size1,400 bytes for SGSN (G)1500 bytes for SGSN (G)根据规范设置,确保部分国漫业务畅通1,500 bytes for SGSN (W)1500 bytes for SGSN (W)根据规范设置,确保部分国漫业务畅通Residual BER10-510-5按照集团规范建议值SDU Error Ratio10-410-4按照集团规范建议值Traffic ClassInteractive ClassInteractive Class未开启streaming和conversational License下最高级别Traffic Handling Priority31THP1为最高Transfer Delay600 ms for SGSN (G)600 ms for SGSN (G)按照集团规范建议值1,000 ms for SGSN (W)1,000 ms for SGSN (W)按照集团规范建议值表3-1 爱立信SGSN Policy Map设置原则而对于诺西SGSN,目前现网版本采取的是“透传”的方式,即将用户上报的数据和核心网从HLR得到的签约数据进行比较后,得到一个协商的QoS参数。 3.3 BSC设备3.3.1爱立信BSC设备机制 爱立信BSC设备机制介绍当网络或终端不支持PFM时(由于背景类业务在爱立信BSS已经直接作PFC参数预先定义,因而不做BSS与SGSN间的对应背景类业务类别的PFC协商),BSC收到的Precedence参数共有3个级别(High Priority, Normal Priority, Low Priority),然后根据QOSMAPPING的参数设置,选择一定的映射机制,将R97 QoS属性 映射为R99 QoS的属性。所以BSC只能执行比较3种服务等级区分。 QOSMAPPING的不同取值对R97和R99之间的映射关系影响如下:QOSMAPPINGPrecedence classTraffic classOFFNo mappingNo mapping1LowBackgroundMediumInteractive THP3HighInteractive THP22LowInteractive THP3MediumInteractive THP2HighInteractive THP1表3-2 爱立信BSC映射关系QOSMAPPING=0时,无法实现Traffic Class的映射,因此,BSC的参数诸如QOSTHP1,QOSTHP2等都不起作用,导致无法实现用户权重的区分,无法实现调度的功能,也就是意味着QoS不起作用。当QOSMAPPING=1(低映射)时,ARP=3,2,1分别对应的Traffic Class为Background, Interactive THP3, Interactive THP2。当QOSMAPPING=2(高映射)时,ARP=3,2,1分别对应的Traffic Class为Interactive THP3, Interactive THP2,Interactive THP1。当网络与终端均支持PFM(且TRAFFIC CLASS为非背景类业务)时,SGSN会将其Traffic Class、THP等参数发给BSC,BSC根据Traffic Class、THP参数实现不同等级用户的调度。在爱立信系统所提供的GPRS Quality of Service and Scheduling功能中,除了提供QoS来区分用户之外,另外很重要的一部分功能是Scheduling(调度)。当多个用户共享相同的无线资源(PDCH)时,调度机制可以给这些用户分配不同的使用时间。调度时的优先级主要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Signalling (GMM/SM) 2Media Streaming on Effective Streaming PDCH 3EIT Streaming on all reserved PDCHs 4Interactive 5Media Streaming on Additional Streaming PDCH 6Background也就是说,在有信令需要发送时,它总是比其它的普通数据优先发送。在有Media Streaming业务的数据发送时,这些数据的发送将优先于Interactive业务。而Background业务数据的优先级则最低。Interactive用户间的调度将根据QoS权重来进行。相比QoS权重低的用户,有更高QoS权重的用户将获得更多使用无线资源的时间。QoS权重的计算是根据THP和MBR两个QoS属性来进行的。THP有3个级别,THP1、THP2、THP3,其中1的优先级最高。参数QOSTHP1表示THP等级为1的用户相对其他THP等级用户的优先级,不同THP间的权重比例可以通过参数QoSTHP来进行设置。当多个用户使用共同的无线资源时,排序算法将给用户不同的资源占用时间。由于Background的等级最低,如果Background和其他等级的用户同时存在,那么只有在给其他等级的用户(Signalling,Streaming,Interactive)分配完资源之后,才会对其进行调度。Background用户之间的调度将根据QoS权重进行调度。爱立信BSC侧QoS相关参数如下:PCUQOS0/1,控制开启R99 QoS机制的参数,同时决定了PCU是否支持PFM(即PFC的协商过程)。0:关闭;1:开启QOSMAPPING0/1/2,控制开启R97/98 QoS机制的参数。0:关闭;1:ARP3/2/1对应为background,interactive THP3,interactive THP2;2:ARP3/2/1对应为interactive THP3,interactive THP2,interactive THP1QOSTHP1/QOSTHP2110,设定interactive业务中THP1和THP2优先级的权重。THP3的缺省权重为1。THPMBRFACTOR010,决定了MBR对于interactive业务调度的影响程度。现网:THPMBRFACTOR0,即不影响。QOSCONVPRIO,用于定义BSS系统如何对traffic class 为Conversational(Interactive)进行协商。该参数为BSC级别参数,有以下几种设置: 1, 请求被认为是 Interactive THP-1. 2, 请求被认为是Interactive THP-2. 3, 请求被认为是Interactive THP-3.现网:QOSCONVPRIO爱立信QoS机制验证测试在现网中进行,为尽量避免其他用户行为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本次测试使用的小区选择BSC66-C下的D66C09D(DE-世广_4)小区,此小区为微蜂窝小区,GPRS流量很小,可避免其他用户的干扰。在测试过程中,为确保用户共享无线资源,将此小区固定PDCH数目改为4。测试项目列表如下:测试项目测试内容BSC参数设置PCUQOSQOSMAPPINGQOSTHP1QOSTHP21高映射机制下Interactive及Background用户的QOS调度12622低映射机制下Interactive及Background用户的QOS调度11623无映射机制下Interactive及Background用户的QOS调度1062表3-3 爱立信BSC机制验证测试项每测试项下分各小测试项,以验证ARP、THP、TRAFFIC CLASS等QOS等级参数的作用。测试项目1:高映射机制下Interactive及Background用户的QOS调度在激活R99QoS,同时设置为高映射机制的情景下,ARP、THP、TRAFFIC CLASS等QOS等级参数的作用如下表所示。测试项目MS实际结果HLR参数设置测试结果总结(kbps)ARPTHPTRAFFIC CLASS1.1 MS1160 2 1 interactiveInteractive用户根据其THP设置进行QOS等级的划分,不同THP间的权重比例为参数QoSTHP1/2/3的比值MS255 2 2 interactiveMS325 2 3 interactive1.2 MS1100 2 1 interactiveBackground用户根据其ARP设置进行QOS等级的划分,高映射机制下,ARP1映射至Interactive THP1MS232 2 2 interactiveMS3100 1 -background1.3 MS1140 2 1 interactiveBackground用户根据其ARP设置进行QOS等级的划分,高映射机制下,ARP2映射至InteractiveTHP2MS246 2 2 interactiveMS348 2 -background1.4 MS1157 2 1 interactiveBackground用户根据其ARP设置进行QOS等级的划分,高映射机制下,ARP3映射至Interactive THP3MS250 2 2 interactiveMS326 3 -background1.5 MS178 1 1 interactiveARP参数对于Interactive用户的QOS等级划分无作用MS276 2 1 interactiveMS378 3 1 interactive1.6 MS11581 -background高映射机制下,ARP=3、2、1分别对应的Traffic Class为Interactive THP3、Interactive THP2、Interactive THP1MS2512 -backgroundMS3253 -background表3-4 高映射机制验证测试项总结:Interactive用户根据其THP设置进行QOS等级的划分,不同THP间的权重比例为参数QoSTHP1/2/3的比值。Background用户根据其ARP设置进行QOS等级的划分,当QOSMAPPING=2(高映射)时,ARP=3、2、1分别对应的Traffic Class为Interactive THP3、Interactive THP2、Interactive THP1。ARP参数对于Interactive用户的QOS等级划分无作用。测试项目2:低映射机制下Interactive及Background用户的QOS调度在激活R99QoS,同时设置为低映射机制的情景下,ARP、THP、TRAFFIC CLASS等QOS等级参数的作用如下表所示。测试项目MS实际结果HLR参数设置测试结果总结(kbps)ARPTHPTRAFFIC CLASS2.1 MS11602 1 interactiveInteractive用户根据其THP设置进行QOS等级的划分,不同THP间的权重比例为参数QoSTHP1/2/3的比值MS2532 2 interactiveMS3252 3 interactive2.2 MS11402 1 interactiveBackground用户根据其ARP设置进行QOS等级的划分,低映射机制下,ARP1映射至Interactive THP2MS2482 2 interactiveMS3481 -background2.3 MS11602 1 interactiveBackground用户根据其ARP设置进行QOS等级的划分,低映射机制下,ARP2映射至Interactive THP3MS2482 2 interactiveMS3252 -background2.4 MS11502 1 interactiveBackground用户根据其ARP设置进行QOS等级的划分,低映射机制下,ARP3映射至Background;Interactive、Background(映射后)同时存在时,不对Background用户进行调度MS2532 2 interactiveMS303 -background2.5 MS1741 1 interactiveARP参数对于Interactive用户的QOS等级划分无作用MS2732 1 interactiveMS3763 1 interactive2.6 MS11601 -background低映射机制下,ARP=3、2、1分别对应的Traffic Class为Background、Interactive THP3、Interactive THP2MS2712 -backgroundMS303 -background表3-5低映射机制验证测试项总结:Interactive用户根据其THP设置进行QOS等级的划分,不同THP间的权重比例为参数QoSTHP1/2/3的比值。Background用户根据其ARP设置进行QOS等级的划分,当QOSMAPPING=1(低映射)时,ARP=3、2、1分别对应的Traffic Class为Background、Interactive THP3、Interactive THP2。Interactive、Background(映射后的)同时存在时,不对Background用户进行调度。ARP参数对于Interactive用户的QOS等级划分无作用。测试项目3:无映射机制下Interactive及Background用户的QOS调度在激活R99QoS,同时设置为无映射机制的情景下,ARP、THP、TRAFFIC CLASS等QOS等级参数的作用如下表所示。测试项目MS实际结果HLR参数设置测试结果总结(kbps)ARPTHPTRAFFIC CLASS3.1 MS11552 1 interactiveInteractive用户根据其THP设置进行QOS等级的划分,不同THP间的权重比例为参数QoSTHP1/2/3的比值MS2512 2 interactiveMS3262 3 interactive3.2 MS11802 1 interactive无映射机制下,Background级别用户等级最低;Interactive、Background同时存在时,不对Background用户进行调度MS2602 2 interactiveMS301 -background3.3 MS11802 1 interactive无映射机制下,Background级别用户等级最低;Interactive、Background同时存在时,不对Background用户进行调度MS2592 2 interactiveMS302 -background3.4 MS11802 1 interactive无映射机制下,Background级别用户等级最低;Interactive、Background同时存在时,不对Background用户进行调度MS2572 2 interactiveMS303 -background3.5 MS1791 1 interactiveARP参数对于Interactive用户的QOS等级划分无作用MS2782 1 interactiveMS3783 1 interactive3.6 MS1751 -background无映射机制下,ARP参数对于Background用户的QOS等级划分无作用MS2772 -backgroundMS3783 -background表3-6无映射机制验证测试项总结:Interactive用户根据其THP设置进行QOS等级的划分,不同THP间的权重比例为参数QoSTHP1/2/3的比值。无映射机制下,ARP参数对于Background用户的QOS等级划分无作用,Background用户级别用户等级最低。Interactive、Background同时存在时,不对Background用户进行调度。ARP参数对于Interactive用户的QOS等级划分无作用。根据测试验证:爱立信BSC的实现机制如下:Interactive用户根据其THP设置进行QOS等级的划分,不同THP间的权重比例为参数QoSTHP1/2/3的比值,ARP参数对于Interactive级别用户的等级划分无效;Background级别用户在不开启映射时,调度等级最低,Interactive、Background同时存在时,不对Background用户进行调度;当低映射及高映射机制时,Background用户根据其ARP设置进行QOS等级的划分,当低映射时,ARP=3、2、1分别对应的Traffic Class为Background、Interactive THP3、 Interactive THP2。当高映射时,ARP=3、2、1分别对应的Traffic Class为Interactive THP3、Interactive THP2、Interactive THP1。3.3.2诺基亚BSC设备机制 诺基亚BSC设备机制介绍诺基亚BSC的QoS实现是基于Priority class based QoS (BSS10.5以后都支持):根据优先级的调度,高优先级的用户将获得比低优先级用户更好的服务。其优先级是由GPRS Delay Class and GPRS Precedence Class体现的。在下行,PCU从SGSN接收到在下行TBF上所使用的QoS信息,包括用来指示PDU优先级的Precedence class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