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考种系统区域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docx_第1页
小麦考种系统区域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docx_第2页
小麦考种系统区域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docx_第3页
小麦考种系统区域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docx_第4页
小麦考种系统区域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托普云农致力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小麦考种系统区域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一、小麦考种系统简介概述: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其背后有众多育种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为了选育出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高质小麦品种,育种人员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测量工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小麦考种,而为了更加方便考种人员开展工作,现代农业中,往往是采用专业的小麦考种系统来测量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指标。过去采用人工开展考种工作,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数据测量上面,有时候为了确保小麦试验示范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资料的完整性,往往还需要进行大量重复的试验,以验证数据的真实性,再加上工作量一增加,考种的周期又必须要延长,因此育种的周期往往得不到保障。但是应用小麦考种系统这种仪器法来开展考种工作之后,不仅获取小麦考种数据快而准,而且可以有效环节考种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大大缩短了育种的周期,保证了农业播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托普云农小麦考种系统帮助考种人员严格把关考种工作,通过科学化的分析调查技术来获得准确的试验结果,既提高了当前小麦考种工作的技术含量,又准确的删选出了适合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为今后的技术推广工作提供了依据,保证了小麦种植的品质。小麦考种系统对于小麦作物的产量提高和栽培管理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它的帮助下,小麦种植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持续不断的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优质的小麦粉制品,既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满足了现代人群的消费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小麦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托普云农小麦考种系统可以测量水稻、小麦、油菜、大豆等作物种子,采用高精度称重传感器及高分辨率摄像头拍摄被测种子图像,在获取种子重量的同时,计算出被测种子的粒数,根据被测种子粒数和重量,可快速获取种子的千粒重、平均长、宽等信息。二、小麦考种系统技术参数:1. 种子直径测量范围:1.5-10mm 2. 种子数量测量范围:0-500粒3.重量测量误差:0.01g4. 数量测量误差:0.5%5. 种子尺寸测量误差:2%6.工作环境:-2050三、小麦考种系统功能特点:1.通过高清摄像头实时采集种子图像并进行分析;2.可通过已存储的图片获取种子粒数;3.实现多种不同检测对象的实时检测;4.快速计算出各粒种子长短轴等信息;5.安装方便,操作简单;本试验的记载项目与标准力求简明扼要,避免繁琐。所有记载项目均必须记载,未发生的记为“0”,未包括在记载项目内的特殊情况,也要补充记载。除穗型、芒、壳色、粒色、饱满度、粒质外,其余性状应有23个重复的数据,并以其平均值或综合评价填入汇总表内。为便于应用计算机储存、分析试验资料,全部记载均需要数量化。一般采用五级制(1、2、3、4、5级),沿用三级制的一些性状,为了记载的标准化,以1、3、5级表示之。记载级别由小值到大值,表示幼苗习性由匍匐到直立;芒由短到长;抗逆性由强到弱;熟相由好到差;壳色粒色由白到红;种子由饱到瘪。生育期、株高、生育动态、每穗粒数、千粒重、容重以及病害的普遍率、严重度等已按数值或百分率记载的项目不予分级。株高、有效分蘖和越冬百分率,统一略去小数点后的数字。四、田间记载(一)物候期1出苗期:全区的50%以上的植株幼芽鞘露出地面1厘米的日期为出苗期(以月/日表示,以下均同)。2抽穗期:全区有50%以上穗部顶端小穗(不连芒)露出剑叶,或棍棒型在叶鞘中上部裂开见小穗的日期为抽穗期。3成熟期:大多数麦穗的籽粒变硬,大小及颜色接近本品种正常状态,用指甲不易划破时的日期为成熟期。4全生育期:出苗至成熟的天数。(二)形态特征1幼苗习性:分蘖盛期观察,分三级。匍匐半匍匐直立2株高:从地面至穗的顶端,不连芒,以厘米计算。3芒:分五级。无芒 完全无芒或芒极短顶芒 穗顶部有芒,芒长5毫米以下,下部无芒曲芒 芒的基部膨大弯曲短芒 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40毫米以下长芒 芒长40毫米以上4穗型:分五级。纺锤 穗子两头尖,中部稍大椭圆 穗短,中部宽,两头稍小,近似椭圆型长方 穗子上、下、正面、侧部基本一致,呈柱型棍棒 穗子下小、上大,上部小穗着生紧密,呈大头状圆锥 穗子下大、上小或分枝,呈圆锥状5壳色:分两级,分别以1、5表示。白壳(包括淡黄色)红壳(包括淡红色)(三)生育动态1基本苗数:三叶期前在小区内选取23个出苗均匀的样点(条播选取一米长样段),数其苗数,折算成万/亩表示。2最高总茎数:拔节前分蘖数达到最高峰时调查,方法与基本苗同。3有效穗数:成熟前数取有效穗数,方法与要求同基本苗。4有效分蘖率:即成穗率。 有效分蘖率(%)=(有效穗数/最高总茎数)100(四)抗逆性1抗寒性:根据地上部分冻害,冬麦区分越冬、春季两阶段记载,春麦区分前期、后期两阶段记载,均分五级。无冻害叶尖受冻发黄叶片冻死一半叶片全枯植株或大部分分蘖冻死2抗旱性:发生旱情时,在午后日照最强、温度最高的高峰过后,根据叶片萎缩程度分五级记载。无受害症状小部分叶片萎缩,并失去应有光泽叶片萎缩,有较多的叶片卷成针状,并失去应有光泽叶片明显卷缩,色泽显著深于该品种的正常颜色,下部叶片开始变黄叶片明显萎缩严重,下部叶片变黄至变枯3耐湿性:在多湿条件下于成熟前调查,分三级记载。茎秆呈黄熟且持续时间长,无枯死现象有不正常成熟和早期枯死现象,程度中等不能正常成熟,早期枯死严重4耐青干能力:根据穗、叶、茎青枯程度,分无、轻、中、较重、重五级,分别以1、2、3、4、5表示之;同时记载青干的原因和时间。5抗倒伏性:分最初倒伏、最终倒伏(日期及累计倒伏程度、面积)两次记载,以最终倒伏数据进行汇总,分五级记载。不倒伏倒伏轻微,植株倾斜角度小于30度中等倒伏,倾斜角度30-45度倒伏较重,倾斜角度45-60度倒伏严重,倾斜角度60度以上6落粒性:完熟期调查,分三级记载。“口紧”,手用力撮方可落粒,机械脱粒较难易脱粒,机械脱粒容易“口松”,麦粒成熟后,稍加触动容易落粒7穗发芽:在自然条件下目测,分无、轻、重三级以1、3、5表示之,同时记载发芽百分率。(五)熟相:根据茎叶落黄情况分为好、中、差三级以1、3、5表示之。(六)病虫害:1锈病:对最主要的锈病记载普遍率、严重度、和反应型。普遍率:目测估计病叶数(条锈病、叶锈病)占叶片数的百分比或病秆数的百分比。严重度:目测病斑分布占叶(鞘、茎)面积的百分比。反应型:分五级免疫 完全无症状,或偶有极小淡色斑点高抗 叶片有黄白色枯斑,或有极小孢子堆,其周围有明显枯斑中抗 夏孢子堆少而分散,周围有褪绿或死斑中感 夏孢子堆较多,周围有褪绿现象高感 夏孢子堆很多,较大,周围无褪绿现象对次要锈病,可将普遍率与严重度合并,分为轻、中、重三级分别以1、3、5表示之。2赤霉病病穗率:目测病穗占总穗数百分比严重度:目测小穗发病严重程度,分五级。无病穗1/4以下小穗发病1/4-1/2小穗发病1/2-3/4小穗发病3/4以上小穗发病2白粉病:一般在小麦抽穗时白粉病盛发期分五级记载。叶片无肉眼可见症状基部叶片发病病斑蔓延至中部叶片病斑蔓延至剑叶病斑蔓延至穗及芒3叶枯病:目测病斑占叶片面积的百分率,分五级。免疫 无症状高抗 病斑占1-10%中抗 病斑占11-25%中感 病斑占26-40%高感 病斑占40%以上4其他病虫害:如发生散黑穗病、黑颖病、赤霉病、蚜虫及吸浆虫等,在三个重复内取样调查,记载发生程度,病害以百分比表示,虫害以1、3、5表示。五、室内考种(一)每穗粒数:成熟前在三个重复内调查,每小区随机取20个穗混合脱粒,数其总粒数,求得平均每穗粒数。(二)饱满度:分饱满、较饱满、中等、欠饱、瘪五级,分别以1、2、3、4、5表示。(三)粒色:分白粒(淡黄)、红粒二级,分别以1、5表示。(四)粒质:切开籽粒,观察其剖面,分三级。硬质 玻璃质在70%以上者半硬质 玻璃质在30-70%之间软(粉)质 玻璃质在30%以下者。(五)千粒重:取干麦粒1000粒称重,重复三次,取其重量相近的两次(误差不超过0.5克)相加,求平均值,以“克”表示。(六)容重:以晒干扬净的籽粒用容重器称量两次,取其平均值,(误差应小于5克,超过时须再做),以“克/升”表示。(七)黑胚率:随机取200粒,数黑胚数,重复两次,取平均值,以百分率表示。六、产量(一)小区产量:各重复小区分别计产,注明实际收获面积(不少于10平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