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典型题要点.docx_第1页
小学奥数典型题要点.docx_第2页
小学奥数典型题要点.docx_第3页
小学奥数典型题要点.docx_第4页
小学奥数典型题要点.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页码数字和多少页问题1. 一本209页的书,标页码的数字共有( )个。 2. 一本书,标页码的数字共有1089个,这本书共有( )页。3. 排一本学生字典的页码,共用了3829个数字,问这本词典共有多少页? 为什么这么做?规律如下:19页,9个数,共9个数字1099页,90个数,共902=180个数字。199页累计用了189(9+180)个数字。100999页,900个数,共9003=2700个数字。1999页累计用了2889(9+180+2700)个数字。通过以上规律可知:一本书,小于1000页,在用页数计算标页码的数字个数时,公式如下: 标页码的数字=(页数99)3+189一本书,标页码的数字个数小于2889大于189时,通过标页码的数字个数计算页岁时,公式如下: 页数=(标页码的数字189)3+99(页码数字个数189时对应页数99)二、时钟角度问题时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夹角问题,要弄清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或相遇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时针 1小时转 1大格 1小时 30 1分钟0.5 分针 1小时转12大格 1小时360 1分钟转6 请注意,分针每分钟比时针多走0.5(60.5)抓住起始和终止两个时刻算出分针走了多少分钟,由上述表格算出时针和分针各转了多少度,再在钟面上比较。思考题:2点-3点的哪个时候,时针和分针会在一起?三、平行线计算三角形个数问题例: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第一条直线上标出了10个点,第二条上标出了6个点。用这些标出来的点作顶点,一共可以连成( )个不同的三角形。答:第1条直线上有10个点,可以用于做三角形底的线段共1+2+3+4+5+9=45条,与第2条直线上面的6个顶点连接组合,一共可以连成三角形456=270个。第2条直线上有6个点,可以用于做三角形底的线段共1+2+3+4+5=15条,与第1条直线上面的10个顶点连接组合,一共可以连成三角形1510=150个。 合计270+150=420个。四、最大数最小数问题1、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第一条直线上标出了10个点,第二条上标出了6个点。用这些标出来的点作顶点,一共可以连成( )个不同的三角形。五、牛吃草问题(水池管理员、下雨天抽水、检票口检票)牛吃草、疯狂的水池管理员、下雨天抽水、检票口检票其实是同一种事件的不同描述,发挥你的想象力吧。牛每天吃草,草每天在不断均匀生长。解题环节主要有四步:1、求出每天长草量;2、求出草地(牧场)原有草量;3、求出每天实际消耗原有草量( 牛吃的草量-生长的草量= 消耗原有的草量);4、最后求出牛可吃的天数。解决牛吃草问题常用到四个基本公式,分别是:(1)草的生长速度= (对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多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天数)(吃的较多天数吃的较少天数);(2)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4)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6、 盈亏问题全盈全亏,大减小;一盈一亏,加一起。除以分配差,结果就得到!(1)一次有余(盈),一次不够(亏),可用公式: (盈+亏)(分配差)=人数例:“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个少9个,每人8个多7个。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多少个桃子?”解:(7+9)(10-8)=162 =8(个)人数 108-9=80-9=71(个)桃子 或88+7=64+7=71(个) 答:有8个小朋友和71个桃子。(2)两次都有余(盈),可用公式:(大盈-小盈)(分配差)=人数例:“士兵背子弹作行军训练,每人背45发,多680发;若每人背50发,则还多200发。问:有士兵多少人?有子弹多少发?”解:(680-200)(50-45)=4805 =96(人) 4596+680=5000(发) 或5096+200=5000(发) 答:士兵有96人,有子弹50000发。(3)两次都不够(亏),可用公式:(大亏-小亏)(分配差)=人数例:“将一批本子发给学生,每人发10本,差90本;若每人发8本,则仍差8本。有多少学生和多少本本子?”解:(90-8)(10-8)=822 =41(人) 1041-90=320(本)答:学生有41人,有本子320本。7、 年龄问题岁差不会变,同时相加减。岁数一改变,倍数也改变。抓住这三点,一切都简单。例:非非今年11 岁,妈妈今年39岁,几年后,妈妈的年龄是非非的3倍?岁差不会变,今年的岁数差点39-11=28,到几年后仍然不会变。已知差及倍数,转化为差比问题。28/(3-1)=14,14-11=3,11+3=14,39+3=423年后妈妈的年龄是143=42岁,非非的年龄是141=14岁,所以应该是3年后。8、 鸡兔同笼问题假设全是鸡,假设全是兔。多了几只脚,少了几只足?除以脚的差,便是鸡兔数。例:鸡免同笼,有头36 ,有脚120,求鸡兔数。求兔时,假设全是鸡,则免子数 =(120-36X2)/(4-2)=24求鸡时,假设全是兔,则 鸡数 =(4X36-120)/(4-2)=129、 浓度问题(1)加水稀释【口诀】:加水先求糖,糖完求糖水。糖水减糖水,便是加水量。例:有20千克浓度为15%的糖水,加水多少千克后,浓度变为10%?加水先求糖,原来含糖为:20X15%=3(千克)糖完求糖水,含3千克糖在10%浓度下应有多少糖水,3/10%=30(千克)糖水减糖水,后的糖水量减去原来的糖水量,30-20=10(千克)(2)加糖浓化【口诀】:加糖先求水,水完求糖水。糖水减糖水,便是加糖量。例:有20千克浓度为15%的糖水,加糖多少千克后,浓度变为20%?加糖先求水,原来含水为:20X(1-15%)=17(千克)水完求糖水,含17千克水在20%浓度下应有多少糖水,17/(1-20%)=21.25(千克)糖水减糖水,后的糖水量减去原来的糖水量,21.25-20=1.25(千克)10、 火车过桥问题导言:人过桥,由于不考虑人的宽度,从人上桥到下桥,所行路程就是桥的长度,是普通的行程问题,但火车过桥就不一样,火车有长度,从火车头接触桥头开始,到火车尾正好离开桥尾为止,所行路程为桥长+车长。过桥问题是行程问题的一种情况。火车过桥,是指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的这个过程。这时,列车行驶的总路程是桥长加上车长,这是解决过桥问题的关键。过桥问题也是在研究路程、速度、时间这三量之间的关系。过桥问题的一般数量关系是:路程=桥长+车长车速=(桥长+车长)通过时间通过时间=(桥长+车长)车速桥长=车速通过时间车长车长=车速通过时间桥长通过隧道、山洞的问题和过桥问题的道理是一样的。重点:把握火车走的路程为桥长加车长,注意画图,分清位置和方向。11、 工程问题【口诀】:工程总量设为1,1除以时间就是工作效率。单独做时工作效率是自己的,一齐做时工作效率是众人的效率和。1减去已经做的就是没有做的,没有做的除以工作效率就是结果。例:一项工程,甲单独做4天完成,乙单独做6天完成。甲乙同时做2天后,由乙单独做,几天完成?1-(1/6+1/4)X2/(1/6)=1(天)12、 速度和距离问题(或类似问题)距离=速度时间在相同时间内,距离差为= 甲走的距离乙走的距离= 甲的速度时间乙的速度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 时间.时间=距离速度同时出发,不同速度下,两个人走的距离不一样时间=(甲走的距离乙走的距离)(甲走的速度乙走的速度)1、陈叔叔从家到单位去上班,如果每分钟走60米,就要迟到2分钟; 如果每分钟走80米,就可以早到3分钟。陈叔叔从家到单位共有( )米?解:同样时间里不同速度下的距离差是:602+803=360(M)而它们的速度差是:(8060)20m分钟这个同样时间的数值是:3602018分钟每分钟60米情况下:陈叔叔到单位的时间是:18+220分钟陈叔叔到单位的距离:60201200m (验证数字)每分钟80米情况下:陈叔叔到单位的时间是:18315分钟陈叔叔到单位的距离:80151200m (验证数字)2、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80米,乙每分钟走70米,两人在距离这两地中点50米处相遇,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解:根据相遇地点求出甲乙的路程差:50+50=100(米)甲乙速度差:80-70=10(米)相遇时间=路程差速度差:10010=10(分钟)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80+70)10=1500(米)3、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走80米,乙每分钟走70米,结果,甲超过中点3分钟后遇到了乙。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解:根据相遇地点求出甲乙的路程差:8032=480(米)其实和上题一样,不过把距离多少换算成了超过几分钟。甲乙速度差:80-70=10(米)相遇时间=路程差速度差:48010=48(分钟)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80+70)48=7200(米)4、类似问题:星期天,某班同学组织去公园划船,如果每条船上坐6个人,则还有8个人上不了船,如果每条船坐8人,则还有4个空位置。同学们打算租( )船,去划船的同学一共有( )人?解:上不了船的人员和多的位置:8+4=12(人)每条船上的人员差:(86)2人船船数:1226(条)每条船6人情况下:66+8=44(人)(验证数字)每条船8人情况下:684=44(人)(验证数字)13、 找规律问题(或类似问题)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通常的规律有如下:1、顺等差数列,前一个数减去后一个数的差相等。例如:1,3,5,7,9,逆等差数列,后一个数减去前一个数的差相等。例如:10,8,6,4, 2; 太简单了,不可能考2、顺等比数列,即前一个数除以后一个数的商相等。例如:2,4,8,16,32;逆等比数列,即后一个数除以前一个数的商相等。例如:1024,512,256,128,;也太简单了但是,小变化一下:3,5,9,17,33,65这种规律就难了。规律就是前一个数字乘2减1。3,4,6,10,18,34,66这种规律就更难了。规律就是前一个数字乘2减2。3、兔子数列,即单数序号的数字与双数序号的数分别形成规律。例如8,15,10,13,12,11, 14,9这里8,10,12,14成规律,15,13,12,11,9成规律;4、“平方数列”、“立方数列”等,例如:平方数列:1、4、9、16、27、64、125、立方数列:1、8、27、64、81、256、625、同样只要考虑到加n减n等因素,立马就难了。这是最经常考虑的。5、相邻数字差呈现规律。数字之间差呈现等差数列,例如:1、3、7、13、21、31、43、数字之间差呈现等比数列,例如:1、3、7、15、31、63、6、多个数字间呈现规律,(本题考查较少)裴波那契数列,即任意连续两个数字之和等于第三个数字,例如:1、1、2、3、5、8、13、21、34、任意连续三个数字之和等于第四个数字,例如:1、1、1、3、5、9、17、31、57、105、规律万变不离其宗,无非就是去找。自然数序列下,总是设第一个数字为n。数组序列下,如果数组的第一个数字是按自然数排列的,设数组中第一个数字为n,如数组中第一个数字不是按自然数排序的,设自然数排序设为n,计算找出数组中第一个数字的规律。例题:1、找规律填数:0、3、8、15、24、35、48、。( )、3599,( )解:设第一个数字为n,从3、8、15、24、35、48中可以看出,这些数字都比自然数的平方小1,则规律就是nn1。那么nn1=3599,n=60,则这条题目就变成求59591=( ),61611=( )每组中都有三个数:(1,2,0)、(2,5,7)、(3,10,26)、(4,17,56)、(5,26,124),这样排列下去,第7组的第二个数字是( ),第10组中最大的数字是( ),第20组中的三个数字和是( )。解:因为数组中第一个数字是按自然数排序的,故设数组中第一个数字为n,从规律中可以看出,无非就是找平方、立方或者难点就是加n减n什么的。数组中第2个数字是nn+1,数组中第3个数字是nnn1,这样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