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1页
应急救援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2页
应急救援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3页
应急救援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4页
应急救援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预案编号:JXWK-YA2018预案版本: 第一版审 核 人: 批 准 人: 编制单位:*公司修订日期: 二零一八年十月一日*公司伟康安字【2018】1号关于成立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领导小组的通知各部门、车间: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令第17号)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相关要求,为公司可能发生事故时,能有效、及时指导应急救援行动,达到尽可能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为目的。按照上级要求和公司的发展需求,经公司研究,特成立公司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编制领导小组,编写本公司各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编写小组:总 负 责: *主管领导: *组 长: * * *编写指导: *、*、*、*、*、*二、编写小组任务:1、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编制公司的综合应急预案、各专项事故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2、负责各预案的评审申报及备案工作。3、负责已备案的预案下发,贯彻宣传培训工作。III4、负责今后应急预案的演练,可能的预案启动,预案的总结,并为今后的修订、评审提供指导。三、要求:1、各编写小组成员自通知之日起每星期五下午到会议室集中汇总,各部门应确保人员到位。2、凡编写小组所需资金,提请计划报批后,应予以保障。3、编写小组要求各部门配合的,各部门不得推诿。4、10月下旬完成编写工作。特此通知*公司 2018年10月1日抄送:*市安监局,*县安监局。*公司人力资源部 2018年10月1日印发 V *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专家组评审意见落实情况对照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的有关规定,针对*年*月*日专家组对*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评审意见,我单位经认真研究,对该预案进行了相关的修改,现将修改情况列表对照如下: 序号专家组的意见(注:应全部列出有关专家组意见的全文)修改情况(注:应注明是否修改,并必须注明已修改处的序号及页码情况)12345678综上所述,整体的修改达到了专家组提出的要求。 *公司*年*月*日 VII目 录 一、总则- 5 -1.1 编制目的- 5 -1.2 编制依据- 5 -1.3 适用范围- 6 -1.4 应急预案体系- 6 -1.4.1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6 -1.4.2 专项预案- 6 -1.4.3 现场处置方案- 7 -1.4.4应急救援体系图(见附件1)- 7 -1.5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7 -二、事故风险描述- 8 -2.1 公司概况- 8 -2.1.1基本情况- 8 -2.1.2企业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图见附件2)- 9 -2.2 事故风险描述- 9 -2.2.1 事故风险种类与等级- 9 -2.2.2 风险程度与影响- 10 -2.2.3重大危险源分析与结果- 11 -2.2.5严重程度与影响范围- 14 -2.2.6企业周边危害影响- 15-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16 -3.1 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 16 -3.1.1应急组织体系- 16 -3.1.2职责- 17 -3.1.3组织职责- 17 -四、预警及信息报告- 18 -4.1 预警- 18-4.1.1危险源监控管理- 19 -4.1.2预警条件- 20 -4.1.3预警方式、方法- 20 -4.1.4预警信息发布的程序- 20 -4.1.5应急准备- 21 -4.2 信息报告- 21 -4.2.1信息接收与通报- 21 -4.2.2信息传递- 21 -4.2.3信息上报(表格见附件5)- 22 -五、应急响应- 23 -5.1响应分级- 23-5.2 响应程序- 23 -5.2.3公司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程序系统图(见附件6)- 24 -5.2.4扩大响应- 24 -5.3 处置程序- 24 -5.3.1 危险品化学品泄漏的应急处置措施- 25 -5.3.2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处理- 26 -5.3.3中毒事故应急处理- 27 -5.3.4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27 -5.4 应急结束- 29 -5.4.1应急终止条件- 29 -5.4.2事故终止程序- 29 -5.4.3应急结束后续工作- 30-5.4.4 事故调查- 30 -5.4.5 应急救援工作总结- 30 -六、信息公开- 30 -6.1 信息发布方式- 30 -6.2 信息发布内容- 30 -6.3 信息发布程序- 31 -6.4 信息发布原则- 31 -6.5 信息发布要求- 31-七、后期处置- 31 -7.1 现场保护- 31 -7.2 现场洗消- 31 -7.3 生产设施恢复- 31 -7.4 善后处置- 31 -7.5 保险- 32 -7.6 工作总结与评估- 32 -八、保障措施- 32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32 -8.2 应急队伍保障- 32 -8.3应急技术保障- 33 -8.4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33 -8.4.1应急和救护设备的配置- 33 -8.4.2应急和救护设备的管理- 33 -8.5 周边应急力量与资源保障- 33 -8.6 经费保障- 34 -8.7 其他保障- 34 -8.7.1管理保障- 34 -8.7.2制度保障- 35 -九、应急预案管理- 35 -9.1 应急培训- 35 -9.1.1 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培训- 35 -9.1.2 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训练- 35 -9.1.3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 36 -9.1.4 宣传教育方式与内容- 36 -9.1.5培训要求- 36 -9.1.6应急救援人员要求- 36 -9.1.7应急救援人员穿戴个人防护用品需注意- 36 -9.2 应急预案演练- 37 -9.2.1演练组织和级别- 37 -9.2.2演练的准备- 37 -9.2.3演练的方法- 37 -十、 奖惩与责任追究- 38 -十一、附则- 38 -11.1 术语和定义- 38-11.2 应急预案备案- 39 -11.3 预案管理与更新- 39 -11.4 附则- 39 -锅炉压力容器专项应急预案- 40 -*、*、*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45 -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52 -蒸、精馏工艺火灾爆炸应急处置预案- 60 -仓储火灾应急处置预案- 65 -*尾气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69 -附件1:*公司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图- 74 -附件2:*公司地理位置- 75 -附件3:*公司应急救援组织图- 76 -附件4:*公司应急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图- 77 -附件5:事故信息接收、处理与上报表- 78 -附件6:*公司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程序系统图- 79 -附件7:*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和工作组联系方式- 80 -附件8:应急技术专家小组成员- 81 -附件9:公司应急救援队名单及联系方式表- 81 -附件10:公司外部关联单位应急通信联系表- 82 -附件11:生产区内配备应急设施(备)与 物资表- 83 -附件12:公司灭火器材配置和分布情况表- 84 -附件13:*公司应急救援协作单位备案回复- 85 - 附件14:*公司应急协作联动合作协议.-86-附件15:周边企业应急力量和共享资源配备情况.-87-附件16:危险化学品特性、预防急救信息.-88-附件17:*公司总平面图.-92- 附件18:*公司应急疏散消防分布图.- 93- 附件19:*公司重要目标及危险源分布图- 94 -附件20:*公司厂区应急力量分布图.-95- 附件21:*公司安全风险分布图.-96- 6 -一、总则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17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的规定,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和修订等),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的规定,我公司制订有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的“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1.1 编制目的鉴于本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易燃易爆、有毒及腐蚀性物料,一旦发生意外泄漏或事故性溢出,有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为预防和减少我公司在储存、生产过程中意外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等安全事故引起的危害及造成的损失,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活动,提高处置各种生产安全事故和风险的能力,保护员工、相关方和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保障并维护社会稳定,使本单位在面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时,能及时予以控制,防止重大事故蔓延,有效地组织抢险和救助,能够快速反应、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减少损失,尽快修复和重建损毁设施,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特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 本预案主要编制依据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 69 号(2007 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 13号(2014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 6 号(2008 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 81 号(2017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主席令第 7 号(2008 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 9 号(2014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 70号(2017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 31号(2015年)(9)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2007年)(10)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591号(2013年)(1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2009年)(1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1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应急201688号 )(1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15)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6)24 号(1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1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2年(18)工业企业总体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年(19)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2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40号)(21)江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0号(22)江西省安全生产条例江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34次会议修订(23)危险化学品名录(2016 版)(24)江西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宜府办发2007(24)*危险化学品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宜府办发200366号(25)*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生产、储运过程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窒息、环境污染等生产安全事故,和因自然灾害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等次生灾害。根据事故的发展趋势动态,调整事故级别,以不断调整应急措施和方案,加大应急处置力度,提高应急处置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根据危险危害程度分析评价,事故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级(社会级)、级(厂级)、级(车间级)、级(班组级)。1.4 应急预案体系分析确立公司生产、管理过程中的突发因素和危害因素,结合生产实际,建立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锅炉压力管道压力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的本公司应急预案体系。在公司无力抢险救灾的事故扩大时,需启动*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本公司预案需在上级预案的统一协调下配合上级领导机构预案的实施。1.4.1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从公司层面上综合阐述处置事故的应急管理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灾难的纲领性、综合性文件。1.4.2 专项预案建立一项专项预案,即锅炉压力管道压力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专项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主要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明确表述应急救援程序和具体应急救援措施,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1.4.3 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专项预案的分解,是指向特定生产场所、设施、装置、设备、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具有简单、具体、针对性强的特点。与事故相关的人员应熟练掌握,应知应会。并通过经常性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本预案建立五类现场处置方案:*、*、*泄漏现场处置方案;危险化学品中毒现场处置方案;蒸、精馏工艺火灾爆炸应急处置方案;仓储火灾应急处置方案;*尾气泄漏应急处置方案。本预案属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经评审、备案后纳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4.4应急救援体系图(见附件1)1.5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工作原则实施要求:以人为本,确保人身安全原则。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以人的生命安全为首要考虑,除防范措施及组织到位的必要应急抢险人员以外,一般员工要求熟悉厂区避灾路线,不主张超能力范围的抢险任务;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同样以人身生命安全为首要救援目标,其次是车间设备与财物。量力而行,注重程序原则。在事故(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严格按程序规定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在预案规定的框架下灵活机动,不擅作主张,脱离预定程序。注重事态的危险程度、影响范围,以及发展和实时评估,不盲目抢险,从而导致事态扩大及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在抢险救灾过程中,根据事件危害性质、影响程度以及波及的范围,依照相关信息报送的原则,严格按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政府职能部门报告。控制危害,突出高效原则。处置突发事件的第一手计划是控制事故扩大蔓延,不因抢救危险区域财产而导致危害越过控制线,造成扩大。在控制危害的同时注重高效原则,做到救险与控制的平衡。视情求助,及时通报原则。对灾害可能超过公司应急机构的救援能力范围,或者灾害有可能失控蔓延,影响周边安全时,社会利益优先。应立即向社会、政府职能部门求助,并及时如实向外通报灾害情况及可能的发展趋势,不得隐瞒谎报,造成处置误导,延误战机。二、事故风险描述2.1 公司概况2.1.1基本情况*公司坐落于江西省*工业园区*,厂区占地面积约177.16亩,主要以生产医药中间体为主要产业,公示涉及*、*、*、*建设项目,已于*年*月*日经*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于2015年10月22日经*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字*号),其中一期项目*生产项目目前已基本安装完成,且设备已经过试压。已公司现有职工80人,其中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20人。本次应急救援预案涉及产品为*建设项目。公司*生产装置使用的危险有害物质主要原料有:*、*、*、*、氢氧化钾等,其中*为中闪点易燃液体,*、*挥发的气体易燃;氢氧化钾为碱性腐蚀品;*为第6.1项毒性物质,挥发出的气体可能会含有剧毒的光气。产品*虽未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中,但该物质因闪点低,属高度易燃品。原料涉及具有可燃、助燃等特性的主要危险化学品有*、*、*等,可能出现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一、*产品生产工艺具体如下:2.1.2企业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图见附件2)*公司选址在江西省*工业园,厂区东面衔接*,该道路距离试生产厂区的T16甲类仓库约27.13m,且道路对面有一路杆高10m、10kV南北走向的高压线和园区预留空地,该高压线距离试生产车间T12甲类厂房约48.2m;南北围墙外均为预留空地;偏东北面围墙外隔*为*,两厂区围墙相距50m;西面围墙外为*,试生产项目的公用工程区主要集中于厂区西侧,高速公路距试生产项目的甲类车间T12车间、T22储罐区分别约为143.04m、131.55m。厂区四周均设置实体围墙与外界隔开。因此,生产车间对周边社区基本上没有影响。与周边的安全间距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要求,厂址无不良地质条件,无文物保护区和风景区、居民区、商业中心、学校,也没有车站、码头公共设施,周边500m范围内无名胜古迹、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环境敏感点。表2.1 *公司周边环境情况序号方位门或围墙周边环境距离1东厂区围墙、人流门、物流门*(路外为园区空地)20米2西全面围墙*100米3南北围墙(园区空地)-4东北角围墙*厂区围墙50米2.2 事故风险描述2.2.1 事故风险种类与等级根据公司涉及危险物料进行分析:根据易燃液体的贮运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的大小,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订版)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闪点28;乙类:28闪点60;丙类:闪点60。根据易燃液体闪点高低,依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86)将易燃液体按闪点分为下列三类:第1类:低闪点液体,闪点-18;第2类:中闪点液体-18闪点23;第3类:高闪点液体23。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易燃性闪点越低,越容易点燃,火灾危险性就越大。易产生静电易燃液体中多数都是电介质,电阻率高,易产生静电积聚,火灾危险性较大。流动扩散性。*(闪点:28)属于易燃易爆性液体,依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86)将易燃液体的分类,*的危险类别位3.3类属高闪点易燃液体。但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修订版)将*分类为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属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且具有火灾、腐蚀性危险性。*、*属于6.1类毒害品,具有中毒危险性。氢氧化钾、液碱属于8.2类碱性腐蚀物,具有腐蚀性危险性。 根据公司生产工艺过程特点、设备性能、危险化学品特性以及周边环境影响,运用预先危险分析法(PHA)定性分析公司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爆炸性、可燃性、毒性的固有危险程度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本公司工艺流程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数量、浓度(含量)、状态和所在作业场所(部位)及其状况(温度、压力)情况分析,本公司事故风险种类有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等。主要事故风险为火灾、爆炸、中毒、窒息。通过预先危险(PHA)分析可知:公司存在火灾、爆炸、中毒等潜在事故因素。事故的危险程度分级:火灾、爆炸其危险等级为级(灾难性的)、中毒窒息、触电其危险等级为级(危险的);腐蚀、灼烫等级为级(临界的)。2.2.2 风险程度与影响本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易燃易爆、有毒物质,主要的危险物质*、*、*、*、氢氧化钾。生产设备、工艺使用大量的设备、管道、阀门,一旦因操作失误或工艺参数控制不当,容易造成设备设施、阀门或管道中的危险物的大量泄漏和喷溅,轻则引起火灾甚至爆炸;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工艺参数,防止危险物料泄漏引起的火灾、爆炸、人员中毒等事故显得尤为重要。引发爆炸的条件是:爆炸品(内含还原剂和氧化剂)或可燃物(可燃气、蒸气或粉尘)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和起爆能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引发火灾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能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本建设项目爆炸性、可燃性的化学品的作业场所出现泄漏后,可能引发爆炸、火灾事故的条件见下表2-2。表2-2 危险及存在场所所出现泄漏后爆炸、火灾事故的条件火灾、爆炸事故条件内容备注爆炸品无易燃易爆物挥发出的*、*、*气体如果泄漏后气体遇火源发生延迟点火,存在发生蒸气云爆炸的危险氧化剂空气中的氧可燃物*、*、*、*等和其它可燃材料的包装物可燃物如果泄漏后气体遇火源发生延迟点火,存在发生蒸气云爆炸的危险点火源1、机械火源:如摩擦、撞击、绝热压缩等。2、热火源:蒸汽、导热油管道高温表面。 3、电火源: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电等。 4、化学(或物理)火源:明火。在输送、使用过程中,如果以上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泄漏后遇上表中点火源或强氧化物质遇有机物、还原剂等,将立刻引发火灾事故。2.2.3重大危险源分析与结果对*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所有品种原料的储存使用量进行分析:其中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储存于甲类储罐区,最大储存量为60;生产过程中每吨*按批次使用*的单耗量为0.705T。*为液态,包装方式为桶装,储存于T20丙类仓库,最大储存量30T;生产过程中每吨*按批次使用*的单耗量为2.21T。*为固态,包装方式为桶装,储存于T16甲类仓库一分区,最大储存量30T;生产过程中每吨*按批次使用*的单耗量为1.977T。*为液态,储存于甲类罐区,最大储存量60m,其物质具有中毒危险性,生产过程中每吨*按批次使用*的单耗量为0.12T。氢氧化钾为固态,包装方式为桶装,储存于T20丙类仓库,最大储存量为100T,生产过程中每吨*按批次使用的氢氧化钾单耗量为1.3997T。 另有辅助料三苯氧磷为固态,包装方式为桶装,储存于T20丙类仓库,最大储存量10T,生产过程中每吨*按批次使用的三苯氧磷单耗量为0.08T。液碱为液态碱性腐蚀品,储存于酸碱罐区,最大储存量60m,生产过程中每吨*按批次使用液碱的单耗量为2.42T。根据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对公司厂区*生产装置使用及储存的危险化学品和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工艺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公司第一期的*生产项目未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2.2.4本公司主要危险源和危险部位划分分类1、主要危险目标及危害因素1号目标:锅炉; 2号目标:*精馏釜; 3号目标:*母液精馏釜;4号目标:*精馏釜; 5号目标:原料仓库、罐区和罐区泵房。表2-3 公司内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序号单元与场所危险危害因素类别火灾爆炸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容器爆炸灼烫中毒窒息淹溺噪声高温1T12*车间3T12车间配电室4T16原料仓库5T20半成品仓库6T22储罐区及泵棚7T38冷冻空压机房8T37锅炉房9T30中心配电房10T31污水处理站11T25循环水池、消防水池、T29事故应急池、T28中央控制室、消防水泵房注:打“”的为危险危害因素可能存在。2、 危险化学品所在作业场所(部位)及其状况 危险化学品所在作业场所(部位)及其状况见表2-4。表2-4 危险化学品所在作业场所(部位)及其状况表序号装置(设施)名称温度()压力(Mpa)危险品名称介质状态1*工段98-110常压*、氢氧化钾液态、固态2*工段40-100常压*、*、三苯氧磷、*液态、固态3*工段5-100常压氢氧化钾、*组分、*液态、固态 3、主要危险目标公司危险目标见表2-5。表2-5 危险目标序号危险目标所涉及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数量固有危险备注1锅炉火灾、爆炸2*精馏釜*、氢氧化钾*2.21T;氢氧化钾1.3997T中毒、火灾、爆炸3*母液精馏釜*、*、三苯氧磷、*0.705T;*1.977T;三苯氧磷0.08T;*0.12T中毒、火灾、爆炸4*精馏釜氢氧化钾、*组分、*氢氧化钾1.3997T;*0.12T中毒、火灾、化学灼伤5原料仓库及储罐区、泵房*、*0.705T;*0.12T中毒、火灾、爆炸本项目发生火灾、爆炸危险的可能性如下: 1)生产车间(1)公司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料大多具有可燃性,如果*加入速度过快、搅拌不均以及冷却效果达不到要求,反应速度过快,致使设备内温度升高,大量*物料气化,压力升高,造成装置冲料泄漏或大量气化物料泄漏到空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发生火灾、爆炸。(2)生产过程中使用到搅拌,如果搅拌速度控制不当或设备无导静电设施,可能产生静电积聚,由静电火花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3)*液体装卸、输送、加料过程中造成反应釜、计量罐满溢泄漏,挥发出的可燃气体和空气接触变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4)生产过程中的设施、设备、容器密闭性差,而*又容易挥发,生产时*物料挥发到空气中,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点火源引起火灾爆炸。(5)蒸、精馏反应为加热催化反应,防止温度过高,蒸、精馏釜主要靠夹套内的循环水和普冷盐水来控制其反应温度,馏出液经过冷凝器进行冷却,冷凝器的冷却采用深冷盐水进行温度控制,可控制温度低于零下,因此危险性不大,但如果由于建设项目在蒸馏反应过程中,冷冻机出现故障,或者馏出液经冷凝器进行冷却时出现结冰堵塞现象,导致反应釜温度升高,压力随之升高,从而会发生爆炸事故。(6)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电气设备较多,如机电设施、控制开关等,在爆炸区域内未按防爆要求进行选型和安装,运行过程中可能因电火花而导致火灾爆炸事故。(7)在生产过程中,因员工不熟悉工艺要求而进行操作,容易因操作失误造成反应剧烈而引发事故。(8)生产过程的污水(包括设备洗涤用水和地面冲洗用水)排到污水池处理,水中夹带有多种易燃物质,在污水沟、池中挥发积聚,可能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或人员中毒窒息的伤亡事故。2)仓库(1)桶装物料在装卸、贮存过程中因碰撞、鼓包等原因造成包装容器损坏泄漏,引起燃烧。(2)仓库内温度过高,密闭包装容器中物料汽化或受热分解,造成内部压力高,容器损坏泄漏。(3)桶装、袋装物料堆垛不稳或堆垛过高,发生摔落造成包装损坏。(4)受外部火灾影响或电气火灾、雷击影响,发生火灾、爆炸事故。3)罐区(1)公司设有储罐区,储存物质有*、N,N二甲基苯胺、液碱等。根据物质理化特性,用防火堤相隔,储罐间均保留安全距离。若管理不善,造成物料泄漏,泄漏物料挥发出的气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与火源、高温物体,可能会造成火灾、爆炸事故。(2)可燃物料在卸料前,未进行静电接地,卸料过程中,流速过快,静电积聚,可能导致静电放电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3)输送物料的管道若遇腐蚀、法兰连接密封不严、跨接不良等,可能导致可燃物料泄漏,遇火源、高温物体等引起火灾、爆炸事故。(4)储罐液位计等安全附件失效或破裂,导致可燃液体发生外泄,遇高热、点火源,引起火灾、爆炸事故。(5)储罐、管道破裂,可燃液体泄漏,流体与设备破裂口处发生摩擦产生静电,若遇设备、设施静电接地不良等,可能因静电放电导致火灾爆炸。2.2.5严重程度与影响范围本公司一号危险源目标是锅炉。锅炉是一种密闭的压力容器,在高温和高压下工作,具有爆炸的危险。一旦操作不当发生爆炸,将摧毁设备及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甚至引起火灾,后果不可设想。1) 如锅炉房因操作不当等其它,泄漏发生燃烧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程度和影响范围不可估量,根据对蒸汽云爆炸模型对泄漏形成爆炸事故进行计算得出可能出现的最严重的事故涉及范围如下表2-6:表2-6 蒸汽云爆炸超压冲击波对人体和建筑物的伤害破坏半径距离 (m)冲击波超压P0(MPa)破坏与伤害影响情况51.10.235大型钢架结构破坏,绝大部分人员死亡63.90.126防震钢筋混凝土破坏,小房屋倒塌,大部分死亡79.90.07木建筑厂房房柱折断,房架松动或砖墙倒塌,人员重伤或死亡111.80.043墙大裂缝,屋瓦掉下,人员中等伤175.70.0205墙裂缝,人员轻伤191.70.018窗框损坏,轻微损伤2)锅炉为密闭的压力容器,在高温高压下工作,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可引起爆炸。还原车间内压力容器(反应釜)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物料危险性类别第1类易燃液体,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不当会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或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锅炉及反应釜的具体危险程度和影响范围见下表2-7:表2-7 火灾爆炸危险区域超压冲击波对人体和建筑物的伤害破坏半径划分场所或装置波及距离 (m)破坏与伤害影响情况类别危险介质锅炉房以锅炉为中心,半径15m,房架松动或砖墙倒塌,人员重伤或死亡丙类蒸汽2.2.6企业周边危害影响 公司周边环境相互影响的危险分析见下表2-8: 表2-8 *公司周边环境危害分析表序号周边企业、集镇、构建物名称方位距离(m)人口危害影响分析备注1*东27.13/无以T12车间东墙至*西的直线距离2园区预留空地南41.24/无以甲类仓库南侧围墙和罐区泵棚起,间隔公司预留空地以及围墙3厂区围墙、外侧为高速路西131.55/无以罐区西侧桥架起,间隔厂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道路4园区预留地/厂区围墙北-/无以T12车间北侧起,间隔员工倒班宿舍及公司大面积预留地本公司东、南、北三边环境200米内无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没有重要公共建筑、大型居住区。文物、风景区,围墙外50米内无明火散发点和其他甲、乙类物品的生产厂房、库房以及甲、乙类液体储存场所。厂区西为131.55米外围*,中间有围墙及山体相隔。因此,本公司周边无企业不会对本企业造成危害。三、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3.1.1应急组织体系1、应急指挥部组成机构(见附件3) 应急指挥部设立有应急救援队、通讯联络组、保卫疏散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处置抢险组、善后处理组。 1)应急指挥部: 公司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法人任总指挥,总经理任副总指挥。指挥部设应急指挥小组办公室为日常工作机构,值班调度员为指挥部常务执勤,协调、指挥全公司统一行动。日常工作由公司安环部负责。总指挥:*职 责:根据现场的危险等级、潜在后果等,决定本预案的启动;负责应急行动期间各单位的运作协调,部署应急策略,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完成; 指挥、协调应急程序行动及对外消息发布;事故或突发事件超出公司处置能力时,向盐化办、政府应急救援机构提出救援申请;副总指挥:*职 责:协调总指挥组织或根据总指挥授权,指挥完成应急行动;向总指挥提出应采取的减轻事故后果的应急程序和行动建议;协调、组织应急行动所需人员、队伍和物资、设备调运等;在总指挥不在的情况下兼任临时总指挥;负责事故上报等相关审批工作;负责与周边企业和上级领导部门协调沟通,在必要的时候调用周边企业人力和资源或向上级部门寻求救援支持。 成 员: *(总经理) *(技术副总) *(生产副总)*(设备副总) *(人力资源部长) *(生产部长) *(财务部总监)*(安环部主管) 职 责: 总经理组织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确定现场指挥人员;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人力资源部长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生产副总负责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技术副总配合外边救援队伍,协调好救援支持工作; 生产部长、安环部主管组织协调应急预案的演练; 2、各小组人员名单:应急救援队:队 长: *(义务消防队长) 副队长: *、*(义务消防队副队长) 队 员:全体义务消防队员(倒班人员谁当班谁负责) 通讯联络组:组长:* 组员:供应部人员保卫疏散组:组长:* 组员:公司保安及安环部人员后勤保障组:组长:* 组员:行政后勤、财务部人员医疗救护组:组长:* 组员:质检部、技术部人员处置抢险组:组长:* 组员:生产部、设备部和机修(倒班人员谁当班谁负责) 善后处理组:组长:* 组员:财务部、行政部、生产部及事故单位人员3.1.2职责1、应急办公室人员:负责救援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配置;救援技术指导;现场安全检测、环境监测以及事故现场资料收集;对救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紧急处理措施。负责应急救援办公室日常业务工作;接受上级指示,收集并分析本行业事故信息,建立档案,并承担业务咨询、定期对外发布信息、交流经验;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或组织演习。2、应急救援队队长:贯彻执行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各项安全指令,参与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宣传工作,参加事故应急预案演练,遇突发事故,负责组织义务救援队伍,迅速出击,及时补救。3、通讯联络组组长:在事故应急处理期间,负责保持指挥部的指令和对外联络的畅通。4、保卫疏散组组长:负责组织单位保安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保卫、隔离和维护现场秩序、危险区警戒、交通疏导、公众疏散、撤离等。5、后勤保障组组长:负责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所需器械、器具以及伤员转运车辆的准备与物资和经费的供应。 6、医疗救护组组长:负责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对受害人员实施医疗救护、转移等活动,联系与协调救治处理事宜。7、处置抢险组组长:负责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地形、设备、工艺、熟悉,在具有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必要时深入事故发生中心区域,关闭系统,抢修设备,防止事故扩大,降低事故损失,抑制危害范围的扩大。8、善后处理组组长:负责组织人员对事故人员的救治安排,死难人员的抚恤,遇难受伤人员亲属的安置招待等工作。3.1.3组织职责1、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组织领导和决策指挥工作,下达应急处置指令、派出现场人员、指导有关工作。发生重大事故时,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法人任总指挥,总经理任副总指挥。如法人不在时,由总经理指挥,负责全公司的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工作,指挥部设在应急指挥小组办公室,如总指挥不在场时,由副总指挥任临时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2、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作为我公司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由技术副总负责,安环部长协助,具体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平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把事故的苗头消灭在萌牙状态。其主要工作职责如下:(1)平时负责编制和修订本企业的应急预案,确定应对各种安全生产事故的程序;(2)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按程序启动综合应急预案(或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参加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工作。并向当地政府总值班室和部门报告;(3)接受地方政府的领导,按照要求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并协助政府开展相关的应急救援工作;(4)统筹规划、配置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5)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和修订工作。(6)组织应急响应结束后的评估、恢复、重建和总结改进工作; 3、应急救援队:遇突发事故,迅速出击,及时补救,对火灾、泄漏事故,利用专业器材完成灭火、堵漏等任务,并对其他具有泄漏、火灾、爆炸等潜在危险点进行监控和保护,有效实施应急救援、处理措施,防止事故扩大,造成二次事故, 4、通讯联络组:在事故应急处理期间,保持指挥部的指令和对外联络的畅通。 5、保卫疏散组:由单位保安负责,承担现场保卫、维护现场秩序、危险区警戒、交通疏导、公众疏散、撤离。 6、后勤保障组:负责伤员的车辆准备与物资和经费的供应。 7、医疗救护组:赶赴现场对受害人员实施医疗救护、转移等活动等救护中心到来时,负责协助救护中心,承担现场伤员救护、转运以及指定医院救治和疫情处理等项工作。8、处置抢险组:对事故现场、地形、设备、工艺、熟悉,在具有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必要时深入事故发生中心区域,关闭系统,抢修设备,防止事故扩大,降低事故损失,抑制危害范围的扩大9、善后处置组:负责事故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协调相关理赔工作、事故影响范围内人员衣食住行的安排、受伤人员医疗鉴定及后期治疗、提交事故医疗费用报告。四、预警及信息报告4.1 预警针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开展风险分析,完善预防与预警系统,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报告、早处置。针对公司生产要求,采取巡回检查制度,对公司危险源、重点部位和关键装置有针对性的采取可燃气体探测、液位监测报警的联锁监控系统。监控系统设置有调节系统(包括温度、压力、液位、流量控制等),对生产设施以及物料储罐进行实时监测控制。配备固定消防设施和抢险器材。危险源监控情况见表4-1。表4-1 对各危险源的监控情况一览表危险源事故类型对危险源技术性预防措施预防事故的主要安全措施*车间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可燃气体报警器、有毒气体报警系统、DCS自动控制及联锁装置、视频监控禁止明火,干粉灭火器、消火栓,防雷、防静电设施,防爆电器,巡回检查罐区(*、*)火灾、腐蚀和窒息可燃、有毒气体报警系统、液位报警;视频监控禁止明火,干粉灭火器、消火栓,防雷、防静电,水喷淋准确等设施,巡回检查电气触电短路、过载,悬挂指示牌、警示标志制定用电安全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铺设绝缘胶垫、挡鼠板和防鸟纱窗。机械设备机械伤害、触电防护罩、安全距离制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设备台帐,巡回检查4.1.1危险源监控管理公司针对生产、储存过程中危险源的实际情况、需要控制的危险源和重点危险目标、危险化学品、极端天气灾害等危险源目标采取相应的监督管理和监控预警措施,对危害因素及场所制定相应应对措施,应对突发事件(事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