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公民道德的启蒙意义张博颖(天津社会科学院 ,天津 300191)摘 要 :新文化运动发生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之中 ,因此 ,五四新文化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封建主义道德的一个高峰 ,它对封建道德的讨伐比资产阶级启蒙思潮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更为深刻和猛烈 。新文化运动 的倡导者认为 ,伦理道德和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封建主义的纲常伦理与独立 、平等 、自由原则格格不入 。新文化 运动的道德目标还是在于建立中国的资产阶级道德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公民道德 ;启蒙中图分类号 : b8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22529 (2005) 0520026203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封建主义道德的一个高峰 ,它对封建道德的讨伐比资产阶级启蒙思潮 、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派更为深刻和猛烈 。当然 ,它在本质上仍属于 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范畴 。1915 年创刊的青年杂 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阵地 ,该杂志从 1915 年 9 月起的半年内连续出版了 6 期 ,1916 年 9 月出版第 2 卷第 1 期时 改为新青年。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等人是新文化运动的 主要领导者 。在此 , 笔者仅就五四新文化运动对 近 代 公 民(国民) 道德素质建构的意义做一探讨 。新文化运动对民主 共和制度的向往 ,对个体人格 、人的权利的重视等 ,都使其在公民 、公民道德的启蒙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 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理想是资产阶 级 的 民 主 共 和 制 度 。在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看来 ,中国近代在争取民主共和的道路 上之所以曲曲折折 , 就是因为封建旧思想对人们的影响太 深 ,人们普遍缺乏民主主义觉悟 。另外 ,辛亥革命后许多人面对混乱的局势产生了悲观情绪 。在思想领域 ,封建思想还 占统治地位 。袁世凯称帝前提出祭天祭孔 , 号令 全 国 恢 复 “尊孔读经”,康有为等人鼓吹封建主义伦理纲常 ,提倡以“孔 教”为“国教”,诋毁民主 、共和 。袁世凯称帝 、张勋复辟失败 后 ,孔教会 、尊孔会等仍然到处活动 ,在思想上三纲五常 、鬼神迷信 、低级趣味的东西仍笼罩 、束缚着人们 。因此 ,在思想 文化领域开展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对于民主共和的真 正实现极为重要和迫切 。陈独秀说过 “: 我们中国多数国民 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 ,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 想 。 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 ,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 ,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 、文学等思想完全洗刷得乾乾净净不可 。”1 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旧文化 、旧道德进行了猛烈 的批判 。毛泽东指出 “: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文学 提倡新文学”2 ( p660) , 这是 五 四 新 文 化 运 动 的“两 面 旗 帜”。 新文化运动虽指向旧的道德与文学 ,但目的乃是实现政治上的民主共和 、自由平等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在他们看来 ,封 建专制制度是导致中国衰弱 、受列强欺凌的根本原因 ,要想 振兴中华 ,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 ,实现民主共和 ,而要做到这 些 ,思想道德的革命必须先行 。因此 ,创造具有新思想 、新道 德 、新文化的新人 ,是革命成功的先决条件 ,这些应该说是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革命理论和实践逻辑 ; 这也是晚清以后 , 中国的仁人志士探索富国强国之路的必然环节 。从技术层 面的洋务运动 , 师夷之技 、以夷制夷 , 到政治层面 的 戊 戌 变 法 、辛亥革命 ,使人们看到要想振兴中华 ,还必须进行思想文 化上的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作为一群心系中华民族前途的知 识分子 ,在封建文化对国民的毒害 、对国家前途的贻误上有 着深刻的洞察 ,他们怀着一颗爱国之心 ,从他们最熟悉的领 域 (道德 、文学 、文化领域) ,对封建主义根深蒂固的东西发起 了震撼中国甚或世界的总攻击 。这是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封建文化最具冲击力的一次打击 。他们对封建道德的 革命是与政治追求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的 ,对于民主共和的 向往 ,对于新国民 ( 公民) 的期待 ,使得他们的思想中富含新 的国民道德 、公民道德意识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 ,伦理道德和政治有着密切的收稿日期 :2005206220作者简介 :张博颖 (19622) ,男 ,河北迁西人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博士 。26关系 ,封建主义的纲常伦理与独立 、平等 、自由原 则 格 格 不入 。因此 ,对于中国人 ,伦理的觉悟非常迫切 “, 伦理的觉悟 ,为吾人最后觉悟 之 最 后 觉 悟”3 。他 们 认 为 封 建 的 君 为 臣 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规定的是片面的义务 ,是不平等的道德 。封建的旧道德 、旧礼教如忠 、孝 、贞洁不仅吃人 、杀人 ,也造成了道德的堕落 。陈独秀认为 “: 忠 、孝 、贞洁三样 ,都是中 国固有的旧道德 ,中国的礼教 、纲常 、风俗 、政治 、法律 ,都是 从这三样道德演绎出来的 , 中国人的虚伪 、利己 , 缺 乏 公 共 心 、平等观 ,就是这三样旧道德助长成功的 。”4 吴虞对封建的孝 、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 。此外 ,这一时期也对男 女平等 、婚姻自由 、妇女解放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批驳封建 主义旧道德在这些问题上对人们的思想禁锢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对孔子思想与封建主义制度的联 系进行了揭露 ,认为孔子的三纲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专制制度 、帝制的 ,要想实现共和理想就必须反孔 、排孔 。陈独秀 说道 “: 孔教与帝制 ,有不可离散之因缘 。”5 “孔教与共和乃 绝对两不相容之物 ,存其一必废其一 。”6 李大钊指出 “: 余谓 孔子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 ,闻者骇然 ,虽然无骇也 。孔子 生于专制之社会 ,专制之时代 ,自不能不就当时之政治制度而立说 ,故其说确足以代表专制社会之道德 ,亦确足为专制 君主所利用资以为护符也 。”7 ( p264) 在此李大钊既揭示了孔 子学说是为封建专制制度服务的本质所在 ,同时也对二者相 关联的内在因缘做了分析 。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把反孔与追求民主 、共和制度 ,追求人权 、多数国民的幸福紧密结合起来 ,因为孔子所代表 的“封建时代之道德 、礼教 、生活 、政治 ,所心营目注 ,其范围 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 , 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 焉 。”8 在他们看来 ,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相适应的则是 “自由 、平等 、博爱”的新道德 ,其核心是个人本位主义 。个人 本位主义突出了人的权利和人格自由独立 ,人权 、人格独立 是民主的前提和表征 ,是国民 (公民) 存在的保障 。陈独秀说 道 “: 西洋民族 ,自古讫今 ,彻头彻尾个人主义之民族也 。英 、 美如此 ,法 、德亦何独不然 ? 尼采如此 ,康德亦何独不然 ? 举 一切伦理 ,道德 ,政治 ,法律 ,社会之所向往 ,国家之所祈求 , 拥护个人之自由权利与幸福而已 。思想言论之自由 ,谋个性 之发展也 。法律之前 ,人人平等也 。个人之自由权利 ,载诸 宪章 ,国法不得而剥夺之 , 所谓 人 权 是 也 。人 权 者 , 成 人 以往 ,自非奴隶 ,悉享此权 ,无有差别 。此纯粹个人主义之大精 神也 。自唯心论言之 ,人间者 ,意思之主体 ; 自由者 ,意思之实现力也 。自法律言之 ,人间者 ,权利之主体 ; 自由者 ,权利 之实行力也 。所谓性灵 ,所谓意思 ,所谓权利 ,皆非个人以外 之物 。国家利益 ,社会利益 ,名与个人主义相冲突 ,实以巩固 个人利益为本因也 。”9 陈独秀在新青年1 卷 1 号翻译薛纽 伯 (clarles seig nobos) 的现代文明史说 “: 人权者 ,个人之自由也 ,家主权也 ,财产权也 。此等权利 ,皆建基于自然教义之上皆神圣也 。人类之创设政府 ,为互相守护此等权利耳 。为政府者不可不卫此天然权利 。人民服从之 ,唯此条件之故 ,政府试侵犯之 ,即失其存在之理由 ,盖彼此破坏授彼以权之 契约 ,凡属公民 ,人人得而反抗之也 。”李大钊认为在民主社会 ,政府官吏与公民处于平等地位 ,国家对于公民不能有强制压服 “, 政必如是 ,始得谓之立宪 ,否则专制而已矣 。民必( p519)如是 ,始得谓之公民 ,否则奴隶而已矣 。”7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 ,中国封建宗法道德 、家族主义损坏个人独立自尊之人格 ,使人们具有的是顺从 、忍受 、以 己属人的奴性人格 ,这是封建旧道德对人们造成的恶果 。而民主共和制度是以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体人格为基础的 ,没有这样一种人格 ,平等 、自由 、权利 、责任 、参政等意识也就不会 产生 。封建的家族主义抹杀了人的自我 、个性追求 ,因此为 了塑造独立自主的人格 ,就要向西方学习 ,建立个人本位主义 。陈独秀强调要“以 个 人 本 位 主 义 易 家 族 本 位 主 义”9 。 高一涵高度评价独立自主的品格 、能力 ,认为 “: 人则有独立 之才力 、心思 ,具自主 、自用之能力 。物可为利用者 ,而人则 可为尊敬者也 。人之所以为人 , 即 恃 此 自 主 、自 用 之 资 格 。 惟具有此资格也 , 故能发表独立之意见 。此人品 之 第 一 义也 。”10 李亦民倡导为我主义 ,认为个人主义精神的有无是 造成中国落后而撒格逊民族强盛的关键 , 对自我欲求的压 制 ,只能助生虚伪 。“撒格逊民族以个人主义 ,著闻于世 。其 为人也 ,富于独立自尊之心 ,用能发展民族精神 ,以臻今日之 强盛 。我国惩忿 、窒欲之说 ,入人最深 。凡事涉利己者 ,皆视为卑卑 ,不足道 , 必须断绝欲求 , 济 人 利 物 , 乃 能 为 世 崇 仰 。 不知自我欲求 ,所以资其生也 。设无欲求 ,则一切活动 ,立时 灭绝 ,岂复有生存之必要 ? 顾欲以人力禁制之 ,于是日言合 群,日言公益。而所谓合群、公益者 ,尽变为涂饰耳 目之名词 。”11 胡适主张“纯粹的为我主义”,他在引用易卜生的话时说 “: 我所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益纯粹的为我主 义 。要使你有时觉得天下只有关于我的是最要紧 ,其余的都 算不得什么 。”12 鲁迅认为 ,封建专制思想和道德造成了国 民的“奴性”意识 ,要改变这些就必须培养国民的自主精神 , 寻求个性解放 。他说 “: 首在立人 ,人立而后凡事举 ,若其道术 ,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 。”13 ( p45) 这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 试图用西方个人主义冲决中国旧的家族主义 、整体主义的牢 笼 ,树立一种与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制度相适应的新人格 ,西 方的个人主义思想理论成为了他们的向封建主义道德宣战 的思想武器 。当然 ,他们还没能也不可能看到个人主义的弊端 ,个人主义思想支持的资产阶级民主 、自由 、平等也只能是 一部分人所享有的 ,而非大多数人所能拥有的 ,这些认识上 的局限是与他们的资产阶级立场 、观点相联系的 。而五四运 动后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 ,他们中的一些人接受了马克思主 义后才会在道德问题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另外 ,在此也应指出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虽然强调个人主义 ,但他们也27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而提倡自利利他主义 。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中是无法和他人割断联系的 ,人们生活于互助之中 ,如果 只顾自己不考虑他人 ,势必对社会有损害 ,个人利益也就无法实现 ,因此 ,为了利己也必须利群 、利他 。陈独秀等人也试 图在摒弃中国封建道德和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的基础上 ,创造 新道德 。陈独秀说 “: 我们希望道德革新 ,正是因为中国和西 洋的旧道德观念都不彻底 ,不但不彻底 ,而且有助长人类本由 ,又把个体人格独立与国家的前途 、命运紧紧联系起来 ,因而他们的个人主义思想中包含着浓郁的近代公民理想 、公民 文化的意识 ,从而 ,他们对封建道德的“破”的过程中 ,蕴涵着丰富的公民道德意识的觉醒 ,比如他们主张发扬相爱 、互助 、 公共心 、利他心等 。当然 ,他们的群己并重还是归根于自利 利他 ,不过是合理的利己主义 。他们在社会历史观上 ,在解 决道德问题上还具有唯心主义的弊病 。能上不道德的黑暗方面的部分 。我们主张的新道德 ,正是要彻底发达人类本能上光明方面 ,彻底消灭本能上黑暗方面 ,来救济社会悲惨不安的状态 。”4 倡导“内图个性之发展 , 外图贡献于其群”的新人生观 。高一涵则主张 “: 欲使一己之 利益着着落实 ,非特不害他人之利益 ,且以之赞助他人之利 益 。”10 胡适 在 宣 扬“易 卜 生 主 义”外 , 又 提 出 社 会 不 朽 论 。 “我这个现在的小我,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过 去 ,须负重大的责任 ;对于那永远不朽的大我的无穷未来 , 也须负重大的责任 。我需要时时想着 ,我应该如何努力利用 现在的小我,方才可以不孤负了那大我的无穷过去 ,方 才可以不遗害那大 我的 无 穷 未 来 ?”14 鲁 迅 也 是 既 宣 扬 “立人”的个人主义 ,又倡导“爱人”的人道主义 。可见 ,新文 化运动中的所高扬的个人主义并不是不考虑他人 、群体 ,而 是群己结合中的个人主义 。有学者对其一个重要成因分析 的很透彻 “: 而中国启蒙则为民族复兴运动的组成部分 ,其个 人主义的个性解放诉求往往附从于国家富强的历史目标 。 因而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主义语境中 , 个人很难参考文献 :陈独秀. 旧思想与 国 体 问 题 j . 新 青 年 , 1917 , ( 3 卷 3号)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 : 第 2 卷 m .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 ,1991.陈独秀 . 吾人最后之觉悟 j . 新青年 ,1919 , (1 卷 6 号) . 陈独秀 . 调和论与旧道德 j . 新青年 ,1919 , (7 卷 1 号) . 陈独秀 . 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 书 j . 新 青 年 , 1916 , ( 2 卷 2 号) .陈独秀 . 复辟与尊孔 j . 新青年 ,1916 , (2 卷 2 号) . 李大钊 . 李大钊文集 :上 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4. 陈独秀 . 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j . 新青年 ,1916 , (2 卷 4 号) .陈独秀 . 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j . 青年杂志 ,1915 , (1 卷 2 号) .高一涵 .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 j . 青年杂志 ,1915 , (创刊号) .李亦民 . 人生唯一之目的 j . 青年杂志 ,1915 , ( 1 卷 2号) .胡适. 易卜生主义 j . ,1918 , (新青年 4 卷 6 号)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 a . 鲁迅全集 c . 北京 :人民文 学出版社 ,1981.胡 适 . 不 朽 我 的 宗 教 j . 新 青 年 , 1919 , ( 6 卷 2号) .1234567891011( p24)真正成为启蒙的第一主题 。”15应该说 ,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个人主义是向西方资产阶级理论寻求救国图存“真理”的思想解放运动 ,他们的个人主 义思想是从西方借用过来以冲击中国封建传统的家族主义 的 ,这种个人主义在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眼中具有工具理性的意义 ,而他们的价值理性则是救国图存 、民族富强 ,这正是中 华民族的群体目标 。而单纯强调个人的民主 、自由 、平等 ,是 无济于事的 。他们的个人主义既高扬了个体人 格 独 立 、自121314高 力 克 . 五 四 的 思 想 世 界 m .2003.上 海 : 学 林 出 版 社 ,15enlight e nme nt me a ning of t henewcult ure mo ve me nt oft hema y fo urt h mo ve me nt to t he citiz e ns mo ral szhang bo2ying( morals and civilization editorial department , tianjin 300191 , china )abstract :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takes pl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线充电知识培训课件
- 5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游戏诈骗与高空抛物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第十四课 认识地震(一)-PowerPoint超级链接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广西 宁波七年级上册-浙教版广西 宁波
- 2025年机关文印中心招聘考试热点模拟题详解与答题技巧
- 2025年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面试流程详解与模拟题集答案
- 2025年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实战指南及模拟试题
- 学科数学面试题目及答案
- 6.请帮我一下(第2课时)2024~2025学年一年级统编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
- 2025年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理论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法律事务专员招聘模拟题与答题策略指南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劳动关系协调员-劳动关系协调员高级(三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至2030中国人血浆制品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新闻记者资格证及新闻写作相关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培训辅警纪律课件
- 医院总务科制度职责体系
- 2025年河北单招七类考试题库
- 2025年健身教练专业知识测评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黑龙江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师化学学科专业试卷
- 2025四川成都农商银行招聘综合柜员岗4人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辅警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库(含答案)
-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测试卷(完整版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