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资料).doc_第1页
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资料).doc_第2页
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资料).doc_第3页
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资料).doc_第4页
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资料).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杭州市下城区小学为例摘要:学生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不安全因素。自身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影响着他们健康成长。笔者选取杭州市下城区的四所小学,对中高段的学生进行了这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总体上呈正态分布;父母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自身社会性技能强的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高。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两方面原因。要解决学生自护意识薄弱和自护能力低的问题,应针对小学生自身特点,从以上两方面加以关注。 关键词: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一、课题的提出所谓自我保护意识是指个体在生活和成长中的不安全因素或碰到的意外伤害能想到如何保护自己,它是一种感觉,思维。自我保护能力是指个体在生活和成长中的不安全因素或碰到的意外伤害具有预防能力及尽可能减少伤害程度地能力。目前的这一代小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家庭环境优越,在家中享受过多的呵护与关爱,自身自护意识比较弱,加上他们未接受过系统的自护意识的培训,缺乏自护的知识和技能,这使他们在复杂的社会中更显脆弱。可以发现在生活中小学生意外受伤的事件层出不穷。1999年我国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2000年国家安康计划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这组数字看了让人触目惊心。杭州市教育局也曾在网上公布:截止2003年8月,全市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已达89人,比2002年同期增加26人;其中暑假期间,溺水死亡的学生人数从放假前的9人增加到57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人。另外,学生自杀的事件也有所增多。从数据可以看出,中小学生的安全形势仍然较为严峻。他们的自护意识薄弱,自护能力水平不高是造成一系列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孙云晓也认为:80%的安全伤害是可以避免的,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青少年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弱。由此可见,小学生自护意识的多少与能力的高低对他们能否健康安全的成长十分重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尽力为孩子创造安全健康的环境,保护学生的权利。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1991年国家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部也在2002年制定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然而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小学生,他们自身的保护意识和能力的状况到底如何呢?有关部门还可以做些什么?就此对杭州市下城区小学生的自护意识的状况展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二、调查的实施(一)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问卷设计为两部分。(二)调查对象:随机选取杭州市下城区四所小学中高年级(三、四、五和六年级)学生,如下:青蓝小学三(2)班20人、四(1)班30人,胜蓝小学四年级(1)20人,大关小学五(1)班25人、六(3)班30人,东园小学三(1)班25人,共计答卷人150人,实际收回问卷数129份,收回率86%。(三)调查内容:问卷分为两部分从四个方面调查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强弱及在紧急情况下小学生反映出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状况。第一部分是从校园、家庭和公共安全三方面对小学生自护意识的调查,该部分问卷是参照教育部、少工委主办的“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活动组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调查的问卷和中国农科院对其附属小学学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调查的问卷进行设计的;第二部分是对小学生社会性技能的调查,是参照量表设计的。问卷调查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四)统计方式:采用定量统计和分析。数据精确到小数点三位数。每份问卷的第一部分20道选择题,每道题有3-4选项,将最理想的选项定为1分,其余的选项定为0分,这样,每道题满分1分,第一部分满分20分;第二部分有6道题选择题,根据量表的评分标准进行,满分18分。三、调查结果与分析问卷进行统计发现:小学生自护意识状况总体良好,基本上呈正态分布。他们在家庭生活安全部分体现出的安全意识较校园生活安全部分和交通安全部分好,答题状况让人更满意。并且,他们自身表现出的自护意识和能力水平与家长的文化水平,自身的社会性技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一)小学生自护意识的总体现状: 1 学生自护意识情况总体呈正态分布。这是对问卷第一部分的统计,该部分共20道选择题,每道题有3-4选项,将最理想的选项定为1分,其余的选项定为0分,这样,每道题满分1分,满分共20分。表1是对20分制得分情况进行统计的表格;图1是根据表1绘制的。 表1 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总体情况的百分制得分频数分析二十分制得分(分)人数百分比累计百分比820.0150.015990.0700.0851060.0470.1321160.0470.1791290.0700.24913120.0930.34214150.1160.45815180.1390.59716300.2320.82917150.1160.9451860.0470.9921910.0081.00020000图1从图1表1上可以看出: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状况的得分总体上良好,基本呈正态分布,平均得分14.180分,其中有82.4%的小学生得分在12分以上(相当于60分)。但是,得高分的小学生所占比例不高:16分以上的(含16分的)只有52人,占总被测人数的40.3%。我们从图1表1中还可以发现: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良莠不齐现象,17.8%的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得分低于12分,最低的只有8分(相当于百分制中的40分)。2小学生校园生活安全意识总体较弱。表2 小学生校园生活安全意识状况百分比分布情况问题12345678选择理想答案的百分比 P%58.848.460.411.670.037.223.291.0第2、4、5和6题是反映校园安全活动方面状况的。由表2得知情况不容乐观:运动时脚受伤处理正确的学生只有11.6%。小学生是校园中充满活力的个体。我们在校园的任意一角,都能看见小学生的活蹦乱跳的身影。但是被调查的小学中高段学生,在活动方面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问及“当你在感觉不舒服(比如肚子痛、发烧或者其他)时,你会怎么办?”有58.8%的学生选择了“立即报告老师并去医务室就诊”这一个较为理想的选项;问及“如果放学回家的路上,受到来自高年级学生或陌生人的威胁后,你会怎么办?”有91.0%的学生选“先服从后告诉家长”这一最佳选项,但是还有少数的选择“自行解决”这一个欠佳的选项,更有一个“自信”的学生自己另填了一个答案:揍他们。为多数孩子在该问题上的良好表现,感到高兴,但也为像那位“自信”的孩子一族而担忧。3小学生家庭生活的安全意识总体形势让人满意。表3 小学生家庭生活的安全意识状况百分比分布情况序号问题问题选项 选择所占百分比P%9你一人在家时,如果有人声称是来查水管漏水问题时,你会怎么办?A他出示了证件,才让其进入 4.6B让其在外等候,通知家长 60.5C不出声,装作家中无人 34.910在家看电视时,突然发现电源插座在冒烟,你会怎么做?A立即关闭电视开关 23.3B切断电源并立即告诉家长 76.7C泼水 011你家新屋刚装修完毕,你爸妈想早点搬进去,你会怎么做?A赞同 13.1B提醒爸妈晚点搬 79.0 C无所谓 6.9第9、10、11三题分别从陌生人访问、家庭用电知识、居家安全三个方面,对小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意识的状况的调查。由表3可以看出:小学生在家庭方面表现出的自我保护意识总体令人满意。但是问题9中选A的4.6%的小学生和问题10中选A的23.3%的小学生,他们的这种做法都是非常危险的。问题9“他出示了证件,才让其进入”这一选项的做法表面上非常安全,使小学生放松了警惕,误以为有证件就不怕他们做坏事,高估自己对证件的鉴别能力。而问题10的解答情况是我们更多的了解到小学生的用电知识的缺乏。4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整体情况也不如人意。表4 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整体情况百分比分布情况序号问题选项情况 所占百分比P%1316110、119、120、122四个报警电话的功用79%的小学生全部选正确17你骑车穿越十字路口,刚到马路中央,这时交通信号灯由绿灯变为黄灯,你会怎么做?A立即退回到马路边 72.1B停路中央 11.6C快速通过 16.318放学后,你乘公交车回家,你习惯从哪边走?A公交车前 71.1B公交车后 8.8C怎么方便怎么走 20.119乘出租车时,你认为通常从哪边下车?A两边都可以 16.3B左边 25.6C右边 58.1过马路时,交通信号灯由绿色变为黄色这是日常生活当中极为平常的现象,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然而从表4可以看出只有16.3%的小学生选择“快速通过”这一理想选项,选择“退回到路边”这一最危险的选项竟高达71.1%的学生;在乘坐出租车和公交车两道问题中,虽然有小学生告诉笔者他们不曾坐过公交车,但是也不影响我们得出小学生在交通问题上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交通安全知识掌握不足的结论。5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相关性分析:(1)父母的文化水平对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影响:父母文化水平较高的,他们子女的自护意识比其他孩子强。根据调查结果,从129份问卷中以双亲文化水平的不同将问卷分为两组从中各随机抽取18份(由于收到双亲文化水平都在大专以下的问卷只有24份,所以随机选取18份),把双亲的文化程度与问卷得分做一份相关量数的统计可以得到下表:(X为双亲当中有一方是是大专或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孩子的问卷得分,Y表示双亲均在大专以下文化水平的孩子的问卷得分)表5 父母的不同文化水平的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得分的相关分析序号XYX-xY-y(X-x)(Y-y) (X-x)2(Y-y)21149-0.670-4.220 2.830 0.49017.8102119-3.670-4.22015.49013.47017.8103139-1.670-4.220 7.050 2.79017.81041515 0.330 1.780 0.590 0.110 3.17051613 1.330-0.220-0.290 1.770 0.05061016-4.670 2.780-12.98021.810 7.73071611 1.330-2.220 -2.950 1.770 4.93081412-0.670-1.220 0.820 0.490 1.49091713 2.330-0.220-0.510 5.430 0.050101418-0.670 4.780-3.200 0.49022.850111514 0.330 0.780 0.260 0.110 0.610121317-1.670 3.780-6.310 2.79014.290131616 1.330 2.780 3.700 1.770 7.730141711 2.330-2.220-5.170 5.430 4.930151816 3.330 2.780 9.26011.090 7.730161112-3.670-1.220 4.48013.470 1.490171817 3.330 3.78012.59011.09014.290181610 1.330-3.220-4.280 1.77010.370总和26423821.38096.140155.140平均14.67013.220(注:X-x,Y-y 中的x和y,分别是X和Y的平均数)X的标准差2.310 Y的标准差2.940 两者相关系数r0.180从相关系数r0.180可以看出家庭中父母不同文化水平下的两组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成正相关,这说明父母文化越高,孩子的自护意识就越强,反之就越弱。但是两者的相关性很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父母的文化水平并不是小学生自护意识的决定因素,问卷统计中还发现问卷得分最高分出现在双亲的文化水平都在大专以下文化水平家庭中。(2)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状况与小学社会性技能的数量关系。社会性技能是从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身体自尊两方面进行调查,该部分的问题来自相对应的量表。从129份问卷中随机抽取问卷30份,把第二部分小学生自身状况得分与第一部分问卷得分作一相关量数的统计可以得下表:(X表示第一部分问卷得分,Y表示第二部分学生自身状况的得分情况,第22、23、24题的计分方式是2分为从不这样,1分为有时这样、0分为一直这样;第25、26题的计分方式是0分为完全不符合,1分基本不符合,2分有时符合,3分为基本符合,4分为完全符合,而第27题按选项采用4、3、2、1、0的计分方式)。表6 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状况与小学社会性技能的相关性分析序号XYX-xY-y(X-x)(Y-y)(X-x)2(Y-y)2195-4.700-523.50022.090252 9 9-4.700-14.70022.09013 1312-0.7002-1.4000.490441682.300-2-4.6005.29045117-2.700-38.1007.290961214-1.7004-6.8002.8901671310-0.70000.0000.4900818114.30014.30018.4901914120.30020.6000.09021017153.300516.50010.890251116132.30036.9005.2909121110-2.70000.0007.29001316122.30024.6005.2904141212-1.7002-3.4002.8904151014-3.7004-14.80013.690161617113.30013.30010.8901171692.300-1-2.3005.2901181110-2.70000.0007.290019811-5.7001-5.70032.4901201591.300-1-1.3001.690121 17113.30013.30010.8901221894.300-1-4.30018.4901231652.300-5-11.5005.29025241450.300-5-1.5000.090252516112.30012.3005.290126138-0.700-21.4000.4904271480.300-2-0.6000.0904281111-2.7001-2.7007.2901291312-0.7002-1.4000.4904301561.300-4-5.2001.69016总合41130012.000232.300206 平均13.70010(注:X-x,Y-y 中的x和y,分别是X和Y的平均数) X的标准差2.780 Y的标准差2.620 两者的相关系数r0.060一般认为:社会交往、自尊方面体现的社会性技能弱的孩子,对外界具有较强的抵制,这样表现出来的自护方面的状况会好一些。但从数据可知社会性技能好的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状况相对好,其平均分达到13.700分。可以得出孩子的社会性技能好,他们的自护意识强。这就推翻了之前的推断。但由于相关系数非常小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学生的社会性技能只是影响小学生自护意识高低的一个因素。6学生的法律知识普遍的匮乏。对于这方面知识的调查所得结果是本次问卷调查中最不理想的。80.2%的被调查学生不知道有相关方面的知识,剩下的被调查者的答案也只是些不确定的条例。笔者以为在学生掌握的法律知识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要求他们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是非常困难的。7学生获得用电用火知识渠道单一。25.6的小学生在问卷中告诉笔者,他们的用电用火知识主源于家长和老师,其中教师是传播这方面知识的主角。60.4%的小学生的问卷显示他们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书、报纸、宣传资料等,这些知识是通过家庭和课堂以外的途径获得的。可见家庭和学校没有作为这方面知识的直接传播者。 综上所述,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总体状况良好,但是局部的表现不如人意。尤其是在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知识两方面,表现出的自我保护知识严重不足,并且他们获得的用电用火知识渠道单一。(二)原因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元的,可以初步归纳为以下几点:1.家庭教育忽视自我保护知识的传授。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所以,家庭教育观念和家长的自护知识结构对学生的自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首先,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水平与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调查中得知:学生自护意识状况总体良好,平均得分14.180分,但是得分在16分以上的小学生所占的比例不高,只占总被测人数的40.3%,有17.8%的学生得分低于12分。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以下原因:(1)家庭教育目的与学生生活环境之间的矛盾。由于社会对知识、人才的需求态度致使许多家庭过于强调“成龙”“成凤”等观念。家长把培养学生“成材”作为最高目标,在给孩子进行文化、艺术知识灌输的同时,忽略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生活常识的传授,这是孩子自护知识匮乏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陌生人访问时,39.5%的孩子,其态度或做法上存在问题。他们缺乏基本的自护知识,何来自护意识和能力呢?(2)家庭教育方法与现实社会的冲突。由于缺乏正规家庭教育的指导,许多家庭缺乏正确合理的操作方式,现实中很多家长自以为是的制定出许多不合理的教育规范,使孩子的知识过于书面化,缺乏实际效用。在用电用火知识的传播中父母并不是主角。从调查结果可知:25.6%的小学生的用电用火知识主源于家长和老师,其中教师是传播这方面知识的主角。60.4%的学生从家庭以外的其他途径获得该方面的知识。当然,在这种目的与方法的引导下的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父母揽括子女除学习以外的一切于一身,过分的保护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把所有的爱都倾注与一个孩子身上,忽略对小学生自我知识的教育传授,很自然地小学生因自身的保护能力有限,对父母更加依赖。 其次,家长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影响着孩子自护知识的传播,自护意识的培养。家长在知识的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数据显示:双亲中有一方是在大专或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孩子的问卷得分,比双亲均在大专以下文化水平的孩子问卷得分高,其平均分高出1.450分,然而两组的相关系数不大(r0.180),可见家长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传统文化中自护知识被淡薄,自护知识本身的积淀就不多,而学校又以传授伦理和学科专业知识为主。家长自身的自护知识来源渠道单一:少数自护知识来自学校来自课堂,多数的自护知识来自经验的积累(自己或他人)。这些知识经验中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如错误做法:当孩子在活动中腿不小心撞到桌角。这时,家长会将孩子拉到身边,揉搓被撞处,不久,便会出现一大疙瘩。其实,正确的处理方式:应先确定伤口有无破损,如破损处首先应该进行止血,无破损则用冷毛巾进行冷敷,冷敷三到四次,再进行热敷。家长这种错误的处理方式,来自其错误的自护意识和能力。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无形中模仿家长的做法,这样代代相传。这种错误自护意识延续着。家长是教育的参与者,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者,他们的观念知识对小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所以不能忽视家长自身的自护知识和自护能力。2自护知识的传播成为学校教育的空白点。学校是传播各科知识的主要场所,但是自护知识并没有被列为学校教育的课程内容。学校采取以“护”代替“育”的形式,过分的保护学生。当然,学校还存在软硬件设施的不齐全,教育者自身的自护知识有限,自护能力水平不高等问题。 (1)学校以传授伦理道德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为主。重智育是现代学校的特点。问卷对校园安全部分的调查中发现,学生选择理想答案的平均百分率约为50.1%。其中问及运动时脚扭伤的处理方法时,只有11.6%的学生选择理想答案。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安全需要属于基础层,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伦理道德和学科知识是精神层面的知识以学生为载体,依附于学生。学生自护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有限,安全得不到保障,专业知识依附于谁呢?据观察目前学校的课表很少会安排自护知识之类的课程,对该方面知识宣传的不多。有的也只是在班队课,谈话课就着眼前刚发生的“安全事件”用极少的时间稍加涉及。当然在学校中能经常见到一些特别安排,如:消防讲座,交通安全的培训课。但这些也是在特定时间为学生安排的短暂理论培训。很少有专门的课程或教材对自护方面知识进行教育或阐述,学生缺少一个持续、系统的学习、训练机会。并且,学校的这种不系统的教育方式对学生产生误导。首先,学生会把这种授课方式看成是学校不重视,使得他们上课态度不端正,在课上玩耍。由此降低了课程的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其次,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理论层面上的知识掌握较多,但实践少,使得学生的印象不深刻,在脑中保留时间短,等到真正要用的时候已是寥寥无几了。并且知识过于专业化,远离学生的生活,缺少情景性,学生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虽然学校或多或少的提供了相关的教学,但是,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多,反映在现实中就是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状况不佳,自护能力欠缺。(2)学校对学生的过分保护。由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主办的“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活动组委在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10个省市进行的关于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调查显示,有51.44%的家长认为学校是孩子最易受到伤害的地方。有些学校为了学生少发生事故,避免麻烦,有的学校干脆大白天的禁闭校门,连课外活动也免了。这种以限制学生的活动,来保护学生的事例比比皆是。可是,这种“护”的方式,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学校应该向学生传授自护知识,培养他们的自护意识与能力为主。学校教育者的自护知识掌握不全面,自护能力不强。数据表明:只有13.5%的学生的与自护相关知识来源于教师,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教师缺乏该方面的知识。社会教育对学生自护意识形成的影响。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的补充,其作用不可忽视。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社会舆论和媒体宣传教育的偏颇影响了小学生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这些带给学生负面的教育效果。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各种媒介给孩子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信息,但是适合小学生观赏的作品少之又少。从动画片到影视剧,无时无刻不在向学生传播着仇恨与暴力。它们更多的是在传播侵犯他人,侵害他人的思想。而非告诉孩子保护自己的利益。再者,各种媒体抓住“时代英雄”,大肆传播“英雄奉献”的精神,再次给小学生带来了负面的自护教育。小学生崇拜英雄人物,相信自己能够创造出惊人的壮举是小学生心理生理不成熟的特征表现。虽然他们身心迅速,但是其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形成,对事情和本身能力缺乏正确的判断力。长期以来宣传英雄人物事迹,都只强调正面影响而忽视负面效应,忽视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虽然我们的宣传导向有所改变,但是为事业而献身的教育始终未变。注重舍身而取义的一个方面忽略了十分重要的自护方面。致使发生了许多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1994年4月23日,辽宁瓦房店市东屯村小学的16名少先队员自己组织起来 去救山火。8名少先队员被火烧得遍体鳞伤,另8位少先队员葬身火海而这所学校当时正开展学雷锋、学赖宁、学徐洪刚的“三学”活动。一位献身的14岁少先队大队委员就是以把“三学”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号召大家去救火的。事后经林业部门专家调查:“山火烧毁的全是荒草败叶和不成林的杂木,国有林产损失率几乎是零。”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把小学生引上狭隘的利己主义的道路上,也不是否定为事业而献身的主导思想。我们只是强调在宣传英雄人物时,不仅要注重正面效应也要强调学生保护自身安全。社会立法的不完善,法律知识宣传不足。根据调查,学生的校园安全意识状况不佳。“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活动组调查显示,有51.44%的家长认为学校是孩子最易受到伤害的地方。而目前并没有该方面的法律法规维护学生在学校的权益。可见,社会立法还不完善,学生还不能完全有法可依。同时,现有的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80.2%的学生不知道有哪些相关的法律可以保护自身的权益。学生自身特点。学生的共同特征。学生对事物的模仿能力很强,但是缺乏判断力。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一书中高度评价模仿对孩子教育的意义,他认为,模仿是个性创造的第一个阶段。皮亚杰把7-11、12岁的孩子归为具体运算阶段,虽然该阶段他们的心理运算能力已经形成但是逻辑判断能力还很弱。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学生通过模仿,产生富于个性的自护意识,进而表现出低水平的自护能力。从调查结果来看,他们的法律知识普遍不够:80.2%的被调查学生不知道有相关方面的知识,剩下的被调查者的答案也只是些不确定的擦边条例。可得出他们在受到侵害时根本不知道用什么法律知识保护自己;也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保护自己或应该向谁寻求帮助。个体的差异。从社会性技能的相关分析来看,社会性技能较好的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状况相对好,每个学生的个体存在着差异。四、建议与对策从调查中发现,造成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主要是来自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社会和小学生自身等,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对应的政策。(一)转变家庭教育的观念。首先把教育从只以孩子的学科知识为唯一的学习内容和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的思想转向以促进孩子的生存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推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上来。在教育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授予他们独立的生存之道,自我保护知识,因为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成人的保护,独立的生活。只有当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他们离开成人这个环境才会更好的保护和发展自己。其次,家长向家庭教育咨询师寻求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家长的教育方式多源于自身的教育实践或传统经验的积累。当他们在教育中出现困难,他们更多的是寻求前辈的帮助,以古老的方式处理现代的问题,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长应当向专门的咨询师咨询获得科学的指导。(二)学校开展多方面多种形式的自护教育。学校可以从对教师的培训和对学生进行课堂教育入手,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自护技能,也可以通过改善学校的环境等多方面入手。1学校要改变以往将自护教育排斥在课堂教学之外且是零星教学的局面,将自护知识带到课堂,纳入正常的教育教学计划中。数据显示:25.6%的学生的用电用火知来自家长和课堂教学,而绝大多数的用电用火知识来自课堂以外的其他途径。审视学校的安全教育,多以口头说教为主,没有系统的教材,并且时间安排的随意性很大。虽然学校或多或少的重视自护知识的传播,关注学生的人身安全,但是效果欠佳。学校针对教材这一点,可以根据学生年龄水平和认知水平及接受能力,自行编写适合学生的教材,以教材为本,以学生为据开展有行有色的自护知识的宣传。如,余姚市低塘小学自护教育课题组对“小学生自我保护教育实践研究”中从“意外伤害自护”、“交通伤害自护”、“自然灾害自护”等七个方面进行教材的编写。教材的内容以生活实际案例为主,突出故事性和启发性,让学生从故事中学得知识。2.进行生命教育,开设生命教育课堂。台湾学者王学风对学校生命教育给出这样的定义,他指出:学校生命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的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的发展。即,让学生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提升生命。当然学校是一个最重要的教育阵地,对孩子的生命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生命教育不是毫无基础的,相反,只要将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即将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法律知识教育,环保教育,性教育和防艾教育等予以整合,用生命来贯穿,使其独立设科,配合专职教师开展教学便可,对孩子进行课堂教育的同时,也要向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帮助。通过生命教育课程的知识学习,学生体验到生命的珍贵,懂得自我保护的重要,这样学生的态度进一步端正,学习目标进一步明确,师生教育活动中,效果会更明显。珍惜自身生命同时对他人的生命也会更尊重。3.开展与自护课堂(生命教育课堂)相呼应的情境教学和主题活动。杜威认为:儿童是发展的主题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设计教育活动,尽量去除教育过程中各种脱离实际的内容和形式。同样,仅有课堂的自护知识还不够。学生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提高。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模拟的方式进行自护技能的训练。如,安全行走,正确使用电器等。进行现场讲解和演示,再配以学生的自己体验,反复联系。这样不但感性认识增强,自护技能也得到提高。其次,生命教育亦需从实践层面进行教育,让学生从实践中体验到生命的宝贵,自我保护的重要,并学到自我保护的知识。如:开展“我是从哪里来得”主题活动。围绕这一主题,使孩子从父母哪儿体验到生命孕育过程中的喜悦和艰辛,同时让学生了解生命诞生的过程和意义;安排小组共同养护一株植物,观察记录处于不同天气中,植物的生长情况:在雨中,太阳底下植物分别是怎样的状态,这些情况过后植物又是怎样的,进而由此展开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懂得成长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是要经历磨练,所以遇到困难时不能气馁、放弃而要像植物一样勇敢的面对;创设情境组织活动:与父母进行角色的互换,向孩子提问如“当孩子受到伤害是,你会怎么做?”等类似的问题。这样使学生从保护父母的活动中,学会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我们也可以利用现在的学军学农活动,对学生进行意志的培养和组织纪律性约束中巧妙的融入自我保护意识的训练,使学生学到更多有用的本领,而不是简单的队列训练和种植活动。在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思想,学生不知不觉意识到生命的神圣、可贵从而更加珍视生命,注重自我保护。4.营造良好的自护环境,进行环境的熏陶。一方面学校可以改善硬件环境,在学校的走廊,教室的墙壁上贴上学生自行设计的自护图画,温馨提醒等,让学校的四壁,各个角落都会说话;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把学生中涌现出的自护模范事迹通队广播。宣传栏进行宣传,使学生有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改善学校的软环境,严厉禁止各种形式的体罚,提倡尊师爱生,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生活环境。5.学校对全校教师进行自护知识的宣传,开设自护技能的培训课。教师身兼多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班级的管理者还是学生的监护人,学生的榜样。在学校中,学生遇到问题多数求助于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展现在学生眼前,所以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的自护知识,这样有助于言传身教。(三)改善社会教育环境,为学生自护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的保障。社会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护意识与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从社会舆论与宣传入手,对未成年人进行一分为二的教育。在教育宣传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教育,要树立学生的正义感和使命感。在遇到违法犯罪行为时,要勇于挺身而出,敢于举报阻止和救助他人,还要对自身进行正当防卫。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要从自身的生理特征出发,使小学生意识到自身体能较弱,树立自护意识。因此,在遇到违法犯罪行为或同违法犯罪行为斗争时,不能蛮干,要智取,尽量保持沉着冷静并且拖延时间,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2.社会加强立法与宣传。有法可依是学生依法的前提,但是目前的法律还不完善,如目前还没有校园安全法;有关自护方面的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宣传也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小学生懂得履行法律义务的同时,也知道他们享有哪些未成年人的权利,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明白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向哪些部门寻求帮助。未成年人法律在简要阐明权利和义务的同时,其语言也应符合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年龄,不能过于枯燥,易于未成年人阅读,这样更利于未成年人接受。3.社会与学校紧密联系,注重教师的继续教育,为家长提供学习的机会。由于每个家庭的文化背景不同,家长的知识水平有差异,掌握的自护知识不同。在有限的自护知识当中还有些是错误的,所以社会和学校有必要开展家长课堂,对家长进行系统,全面的自护知识的宣传以及科学的自护能力的训练。 五、结论 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状况不如人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主要体现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及小学生自身身上。目前,学校、家庭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过分地重视学生的成绩,注重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忽视对学生其他知识的传授。小学生在成人过多的保护下,亦不够重视自护知识的积累和自护能力的训练。 虽然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状况不乐观,但是笔者相信只要家庭、学校和社会改变观念,更加重视自我保护知识的教育,把自我保护知识纳入学校和家庭教育,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状况会很很大的改变。小学生对自身的安全状况也会更加关注。以上,是笔者对下城区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状况的一点初浅的看法。希望借助此文唤起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给祖国的花朵敲响警钟,促使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让学生避免来自外界的伤害,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正当的权益。注释: 边佳楣.关爱生命 学会自护小学生自我保护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与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P12 叶澜.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P197-199 叶澜.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P197-199 泉州晚报 /gb/content/2005-09/06/content_1788148.htm 刘舒勃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刻不容缓,CJFD收录刊CNKI:ISSN:1004-0463.0.1997-Z1-014 单中惠,杨汉麟.西方教育学名著摘要The Summary of Western Pedagogical Classic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P358-366 上虹中学生命教育网htt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