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分析题.doc_第1页
历史材料分析题.doc_第2页
历史材料分析题.doc_第3页
历史材料分析题.doc_第4页
历史材料分析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1、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图一 图二图一、图二两种房屋,是我国远古时代,北方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仔细观察两幅图片,请回答:(1) 你知道图一和图二中所画的房屋样式分别是什么吗? (2) 居住在图一房屋的原始居民叫( );居住在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 )。(3) 导致上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历史诊断(9分)是关于我国原是农耕文化的相关信息,七年级某位同学据此完成了一份家庭作业,其中有3处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改正。距今约7000年前的某一天,当黎明降临到浙江余姚时,半坡人开始了一天的生活。我们的主人公陶陶走进半地穴式的房屋,喂了喂氏族里饲养的水牛。他招呼氏族里的人拿上石刀石镰一起去收割粟。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到了中午,大家急忙往回赶,回去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熟饭了。错误1 改正应为 错误2 改正应为 错误3 改正应为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权位由“传贤”演化为“传子”。材料二:商朝最后的国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使得民怨沸腾。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了西周。材料三:新兴的周王朝以崭新的风格实行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以及古帝王的后代,封他们为诸侯,由他们全权管理封地内的事物。请回答:材料一中禹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国王的?商朝最后的国王是谁?他的残暴导致了什么结果?材料三中周王朝实行统治的“崭新的风格”指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周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存在了800年。有一件事成为西周历史的转折点,这件事情是什么? 夏、商、西周都因国王的暴政或昏庸而衰亡。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2)齐桓公称霸的有利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3)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4)齐桓公“霸诸侯”正式被周天子承认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5)齐桓公能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启示?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文中“卫鞅”指的是谁? “孝公”指哪国国君? 卫鞅的变法有哪些措施? 卫鞅变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深得人心。它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4)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结合变法内容回答:在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5)商鞅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你觉得商鞅的死值不值得? (6)当今,我国也处在革命的大潮之中,由以上变法及产生的重要影响,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6、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图二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1) 图一、图二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个时期的社会状况?(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图二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7、右图反映了战国时期,人类成功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1)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它是由谁主持修建的?(2)这一工程的修建起到了什么作用?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了“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是指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派? 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并至少列出三条与他相关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著名言论。9、读图学史(1)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介绍图中的两位人物。(2)屈原创造出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是什么?代表作是什么?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2) 这两位名人生活在什么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有什么特点? 材料分析题答案1、(1)图一是干栏式房屋,图二是半地穴式房屋(2)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3)环境和气候不同。南方气候潮湿、炎热、多雨所以河姆渡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北方寒冷干燥所以半坡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2、错误一 半坡人 改正 河姆渡人 错误二 半地穴式 改正干栏式 错误三 粟 改正水稻3、(1)世袭制 (2)商纣王;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3)分封制;分封制加强了周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密切了同周边各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4)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4、(1)春秋时期 (2)齐国地处东方,领土广阔,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3)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因地制宜,打开铁矿,发展渔盐,组成了3万人的常备军。 (4)葵丘会盟 (5)改革是强国之路 改革需要人才,所以要重用人才。5、(1)卫鞅是指商鞅,孝公是指秦孝公。 (2)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劳役,在战争中立功的人,按照军工的大小授予爵位、土地和住宅。 建立县制。把全国合并为41个县,县的长官称县令,由国君直接任命。 (3)秦国经济得到发展 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国富兵强的秦国称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5)商鞅变法成功了。因为商鞅的变法并没有因为商鞅的死而废止,而是在秦国继续推行。秦国由此变得国富兵强,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商鞅的死是值得的。 (6)顺应时代改革,国家富强,社会进步 改革会遇到阻挠和反对,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改革应选拔有才干的人,发挥人才的作用。 需要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以法治国。6、(1)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 (2)铁农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促使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是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商鞅变法又进一步促进了秦国生产力的发展。7、(1)都江堰;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2)消除了岷江的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自建成至今,一直发挥着行水灌田、泻洪平灾的作用8、(1)材料一是指孔子,属于儒家学派;材料二是韩非子,属于法家。 (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 “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而知新”等等9、(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