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5万矿调出版标准.doc_第1页
1比5万矿调出版标准.doc_第2页
1比5万矿调出版标准.doc_第3页
1比5万矿调出版标准.doc_第4页
1比5万矿调出版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报告出版技术要求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2006.1225 / 27目 录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报告正文出版要求 14. 报告附表出版要求 65. 报告附件出版要求 76. 报告复制 87. 电子文档要求 88. 报告附图编制要求 8附件1项目成果报告封面格式 16附件2项目成果报告扉页格式 17附件3项目成果报告目录格式 18附件4报告正文章、节、条、款编号标题样式 20附件5附表封面格式 21附件6附表扉页格式 22附件7报告插图样式 23附件8图签样式 25附图样式1. 范围1.1 本要求规定了黑龙江省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中所有成果报告的出版格式规定及附图编制的技术要求。1.2 本要求是黑龙江省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成果报告及附图的出版验收依据。2. 引用标准DZ/T 0131-94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2003)DZ/T 0001-19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 0157-19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GB 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 0156-1995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 41-86 1:5万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及地质图清绘规程 DD 2004-04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黑龙江省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技术要求3. 报告正文出版要求3.1 正文顺序报告装订顺序:封面、扉页、报告摘要、正文目录、审批文件目录、附图目录、附表目录、附件目录、报告正文、参考文献、分发份数、勘查证扫描件。所有黑龙江省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的成果报告封面、扉页、目录等均采用以下统一格式。封面格式 见附件1扉页格式 见附件2目录格式 见附件33.2 报告正文格式报告页码:封面、扉页、报告摘要、勘查证扫描件、封底衬页、封底不编页号。目录部分单独编页号。报告主体部分页号以绪言首页作第一页。页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在非装订线一边的版心左右下角相同处。报告正文中附有独立页面的插图、插表及照片图版应与报告正文连续编页号。超版面插图、插表背面空白页均编暗码(即留页号不印页码)。报告正文部分及附表、附件如超过400页或总厚度超过2 cm ,需分上下两册装订,页号连续顺序编号。分册装订时,各册应有本册内容的目录页, 封面、扉页注明上册、下册。3.3 报告正文标题级次报告正文标题分为四级。第一级为“章”,是报告内容的基本划分单元,以下2-3级分别为“节”、“条”、“款”。1-3级标题应有标题名称,4级标题名称可有可无,但凡是列入目次的标题均应有标题名称。报告每一章、节、条、款的格式和版式需统一,层次清楚。标题编号:报告1-4级标题编号采用组合编号。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两级标题号之间用圆点间隔,圆点加在数字右下角。详细可参照(DZ/T 0131-94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3.4 报告正文标题版式章、节、条编号与标题间空一个字位。章占四行,上下左右居中排列;节占三行,上下左右居中排列。节、条编号均应左起顶格书写,标题在编号后空一格书写,具体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如无标题,在编号后空一格写具体内容。并列句编号可用a、b、c、d均左起空两格书写编号,在编号圆点后空一个字的位置写具体内容。每一章的开头另起一页。报告摘要不用图表,中文摘要不得超过300字,摘要用另页置于扉页之后。主题词:锌、铅矿+勘探+云南省兰坪县(主题词以黑体字另起一行标注在摘要左下方)报告正文章、节、条、款编号标题样式参照附件43.5 报告字体报告字体、字号规定见表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常用15种标点符号一般占一个字格,其中破折号、省略号占两个字格。3.6 报告插表指在报告正文中插入的表格,一律采用开表,表名用五号或小四号黑体字,标于表格上方正中,表号用宋体五号置于表格左上方,计量单位用小五号或五号宋体置于表格右上方。表内线与字体间至少留半个字格空位。表格的上线和下线用粗实线。表内的注释字体位置要尽量兼顾整体,上下左右对齐,看起来美观清晰。表内不用“同上”、“同左”等,一律填出具体数字和文字。 如表格纵向或横向尺寸超版芯,可挪到下一页,或者需多页才能放下,均可用续表来解决,在续表的左上方表号位表1 报告字体及字号规定表页别位置文字内容字号及字体摘要页第一行摘要标题四号黑体正文摘要正文五号宋体(或小四)摘要左下角主题词小四号黑体目录第一行正文目录(标题)三号黑体正文目录正文五号宋体(或小四)各页正文报告正文五号或小四号宋体章的编号及标题三号黑体(标题3)节的编号及标题四号黑体(标题4)条的编号及标题五号黑体(或小四)条文中注、角注、图注、标注说明小五号仿宋(或五号)表格中的文字小五号仿宋(或五号)图中的数字和文字六号仿宋公式、方程式、物理量符号等五号页码版心左、右下角小五号仿宋参考文献页第一行参考文献(标题)小四号黑体正文文献名称小五号宋体(或五号)封底报告最后一页出版份数及发行情况说明三号仿宋页面最下方打字、校对、审核、印制单位小五号宋体置标注续表X-X,续表必须有表头,表名可省略。表号的表示方法:表1-1,即第一章第一个插表的编号,以此类推,第八章的第六个插表,编号应为表8-6。插表与正文之间应空一行间隔。横排版插表装订时,不论单双页,表头一律朝左。3.7 报告插图报告中单页插图的尺寸一般应控制在A4幅面内,特殊情况可放大至A3幅面。但每本书超版一般不得超过4版(含插表)。小于A4幅面的插图随文编排,但不能单独编页号和进行插页装订。A4幅面横排版插图的图头一律朝左。插图应美观、清晰、易读,插图中最小的注释要求清晰辨认,不可将一幅图直接缩小成插图。插图要简明扼要,如果空间太小,内容较多,可适当化简图中内容,或将注释引向空白处,坐标注记如空间太小,可适当加宽内外图廓间距,尽量使所有字体清晰并且不拥挤粘连。也可将内容较多的插图放大版面,最大不超过A3幅面。所有的平面类插图都应有比例尺及坐标,否则只能为略图或示意图。插图比例尺必须是直线比例尺,不得用其它方式表示,直线比例尺的标注千米、米应为km、m,字母全是小写,插图的图名一律用黑体字,一般是5号字,放在图幅的下方,图例要齐全,和图中内容要一致。非平面图的插图如素描图、剖面图等不加外框,但应有直线比例尺。同一份报告插图中的相同类型注记,尽量统一字体、字号。如图例二字一般使用黑体字,比例尺的数字标注为宋体,字体大小应一致。直线比例尺的直线一般用单线表示。如图文混排时,插图前与插图后各空一行。插图样式见附件73.8 报告插照报告中选编的照片,必须物像清晰,反差适当。照片文字说明应简练,与照片相互对应,必要时应用简短文字说明插照中的符号、代码、标记。照片文字说明一般置于图片之下。插照可随文字统一排版,不单独编页,岩矿照片可排成A4版图版附于报告正文参考文献之后,也可另装一册作为报告附件。插照制成A4版图版,印刷时应采用铜板纸,前面必须附有防护纸(单独成册的图片中间必须有防护纸)。4. 报告附表出版要求附表中栏目根据需要可以横排,也可竖排,如表格数量过多应分册装订,但每册厚度不得超过2厘米。附表册号用罗马数字“”作附表类号,用阿拉伯数字依次编册号,两者用“”连接,如附表第一册为附表1册,附表第二册为附表2册。同一册附表分册装订时,页号应连续编号。在附表中的文字栏、符号、标记、代码如有需要说明事项可用表注,表注应以最简练文字排置于表下方,内容过多时应另面放于附表封面之后,表注序号用六号阿拉伯数字并加圆括号置于被标注对象的右上角,如X,禁用非标准符号表示,如*。表中同一栏数字的数位、小数点号、数字间隔号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用“同上”、“同左”等,一律填出具体数字和文字,表中“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和“”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为零。附表封面名称与报告名称一致,除此之外,还应在报告名称下面增加“附表X册”的副题名,如报告附表只有一册,副标题中只写“附表”。附表各册均应有题名页,题名页格式内容含下列各项:报告题名、副题名、责任者(含制表人、审查人、技术负责人)、单位名称、制表日期。附表目录页格式内容含册号、序号、附表名称及页号各项,附表序号无论册数多少,均应一表一号,并用阿拉伯数字统一顺序编号,附表页号一页一号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两册以上附表应标注“册”号,并连续编页号,每册厚度不得超过2厘米。附表封面见附件5,扉页见附件6。附表目录按正文目录方法自动生成,只有一个表时不生成目录。5. 报告附件出版要求附件封面不论单册或多册,均应有与报告正文格式一致的统一封面及扉页,并标注报告附件册号的副标题。附件目录页置于扉页之后,另页右页开始。附件目录页含附件册号、附件序号、附件名称、页号各项。其中附件册号用罗马数字“”作附件类号(便于与附表册号区分),用阿拉伯数字依次编册号,两者之间用“”连接,如附件第一册为附件1册,附件第二册为附件2册(与附表的册号表示方式相同,用小三、宋体)页号以实际页数一页一号,用阿拉伯数字统一顺序编号。附件可由一个或多个独立附件组成,每个独立附件应各有自己的封面、扉页、目录页。两册及以上附件页号应连续统一编号。附件正文的版式与报告正文一致。6. 报告复制6.1 报告开本幅面:正文、附表、附件规格为21.0 cm29.0 cm(A4);6.2 报告附图折叠成21.0 cm29.0 cm(A4)的手风琴状,图签折在外面。6.3 其它类纸质资料应以21.0 cm29.0 cm(A4)为准;6.4 印制方式采用胶印或激光打印,纸质一般要求在70克以上中性纸,附图可采用喷墨打印,纸质应采用高质量绘图纸;6.5 文字、图件生成及打印精度应在300dpi以上;6.6 装订厚度不得超过20mm;6.7 正文、附表、附件一律用锁线装订。封面纸采用大于80克以上封皮纸。封面、内封、装订物不得使用塑料制品。7. 电子文档要求成果资料的电子文档制作及要求按照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国土资发200293号文和国土资发2006210号文执行。如在此期间有新的规定时按新规定执行。按照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的规定,资料题名、篇名、章名、节名必须用标题命令定义,具体规定为:标题1 封面、扉页标题2 上册、下册(如超400页需分上、下册)标题3 章标题4 节标题5 附表表头(不包括插表)。所有图片、照片、表格、图版等在电子文件中的显示方向应向上。图文混排版面,插图(包括照片)位置应插入图文框。插图、插照、图版等插入前的源图形文件也应一并汇交,文件名与其在文字中的编号或名称一致。8. 报告附图编制要求8.1 需提交的成果报告附图按照黑龙江省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技术要求10.3条提交成果报告附图的规定,需提交的报告附图应有:地质矿产图;综合异常图;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图;有关的专题研究图件;工作程度图;地球化学采样点位分布图;主元素地球化学图;物探成果图件、遥感成果图件;主要工程编录图;重要的地质和工程剖面图;矿点地质草图;矿点采样平面图;预测资源量估算图。8.2 附图编制参照标准地质矿产图的图例参照GB 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用色标准参照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地理底图的编制参照DZ/T015719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地质图的绘制参照DZ/T 0156199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图面整饰参照DZ41 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及地质图清绘规程(1:50000)物化探报告附图,按图件的分类,分别参照DZ/T00751993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DZ/T00691993 地球物理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附图地质矿产图按1:5万国际分幅,联测图幅中面积大于3/5的分幅应单独编制区域地质矿产说明书及地质矿产图,小于3/5面积的分幅应合并到整分幅中编制。8.3 附图编制的一般要求8.3.1 版面安排1:5万地质矿产图的图面整饰参照附图样式。该样式中规定的与地形地理底图相同的部分如内外图廓、坐标注记、直线比例尺等内容的位置、间距,字体、字大及字间距应严格按样式执行,其它部分的版面安排视各幅图具体情况可有一定的灵活性,因地质图件的内容安排比较复杂,在样式中只是做了一般性的规定。镶图一般安排在图幅的左侧,剖面安排在图幅正下方,地层、侵入岩综合柱状图放在图幅右侧,其它图例放在右侧柱状图下,可视柱状图的宽度将图例框分成两排、三排或四排,以版面合理美观为准。但在没有镶图的情况下,也可将柱状图放在左侧,如柱状图放在左侧,其它图例框仍放右侧,排为一列。不论放在什么位置,柱状图的样式、字体及线划的粗细都不变。接图表放图幅右下方合适的位置。图签放右下角,便于折叠时露在外面。其它图件的版面安排如规范中有明确规定的则按规定执行,没有明确规定的可参考其它附图样式,在同一份报告的附图中,尽量作到格式、同类型同内容注记字体、字号的统一。8.3.2 图件编制的技术要求内外图廓间的坐标注记:公里注记一般采用等线体,注在靠近外图框一侧;经纬度注记采用宋体,注在内图框一侧。 铁路通到内图廓线时,应在图廓间注出通往县以上城市的名称及公里数。公路通到内图廓线时,要注出通往附近重要村镇的名称和公里数。当双线道路在图廓间回转时,可将双线道路连续绘出。图廓间的铁路不分节。县级以上的境界线均需表示。各级境界线通到内图廓时,在图廓间注出相应行政区名称。带有国界线的图幅,国界线应按基本资料精确描绘,如基本资料较为陈旧,应报请有关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请示确定资料依据。居民地以真形和不依比例尺的独立房屋符号表示,不得用圈形符号。街区不分坚固与不坚固,都按规定街区及依比例尺的房屋用单斜晕线表示。居民地可作较大的概括,城镇居民地只需保持其主要街区轮廓和主要街道,边缘的可舍去。农村居民地只表示中心部分。河流的编绘要保持河系的类型特征、河流密度的对比关系和河流弯曲程度,图上长度不足3mm的河流可酌情取舍。河流宽度在20米以下,用0.1-0.4毫米单线表示,宽度在20米以上的用双线表示。双线河遇道路时表示桥梁,单线河上不表示桥梁,道路直接通过。在编制图件时,应事先考虑图的布置、方向、图幅大小等。平面图的方向应是上北下南或右北左南。剖面图的正北、北东、东、南东端一般放在右侧,也可按方位角0至小于180范围内放在右侧;当剖面方位不一致或呈弧形排列时,应一律向同一方向放平。图幅大小以图内不剩大块空白为原则。所有各类图件均需绘制比例尺。国际分幅的图件比例尺绘在图廓下方,应兼有数字比例尺和直线比例尺,1:1万或更大比例尺图件一般采用任意(自由)分幅,比例尺放在图件上方正中即图名下方,只需标数字比例尺(用等线体字)。剖面图只标数字比例尺及垂直标尺。图中所有标题类文字(除图式及规范中另有明确规定外)图名、图例、比例尺、技术说明、接图表等,一律采用黑体字。图名全部采用汉字(黑体),自由分幅时图名位置一般写在图的正中最上方,但有时也可视图面结构写在图框内的左上方或右上方空白处,如图内有较大空白处,可将图例、比例尺、各种说明、图签等放在图框内,但图签一定放在右下角。图件中所绘制的各种图形符号、文字符号、花纹及色彩(地理底图惯用符号如居民地、河流、道路、等高线、高程点等除外)必须全部列入图例。图例的表示方式与图中内容必须吻合,图例内容要求齐全,不得遗漏。成套使用的图件如果是同一图号的,可以编制统一图例,放在第一幅或最后一幅图上,如果不同图号,必须每幅图单独有自己的图例,图中没有的内容,图例中不得列出。图例中地质符号上下排列次序一般为地层(由新至老)、侵入岩(由新至老、由酸性至超基性)、脉岩、地质界线、岩相、构造、矿产、探矿工程、其它。图例一般绘在右图框外,但视图面情况,也可绘于图框内的空白处,并且不限部位,避免图上留较大空白。同一份报告中各类图件上相同地质体的色调、花纹、文字符号应保持一致。注记原则与字体应用:注记位置首选内方字位,即将注记布置在符号轮廓的内部。如选择外方字位,字位顺序一般应按右方字位、左方字位、上方字位、下方字位、偏方字位(山名一般不可用下方字位)。图中字体的选择主要是宋体、黑体、仿宋三种基本字体,有时配合一些变形字体。常用的字体选择如居民地名称是根据行政等级分别采用黑体、仿宋、宋体,字体的大小根据行政等级的不同也有所区别。具体可参照附图样式。河流用左斜宋体,2号颜色(兰色),字体的大小根据河流的等级有所区别。山名用长等线(黑体)比例一般是32.5。山脉名称是右耸肩等线体(黑体)。注记方向一般字头朝北图框,但等高线标高、等值线注记的字向应垂直于被注线状符号,随符号方向的变化而改变,字头朝山顶及大值方向,尽量避免倒置。注记的排列主要是水平字列,个别有垂直字列。河流、山脉等应采用屈曲字列,延符号的走向等距离标注,字体之间的间隔一般不要超过3厘米。如被注物体过长,可将注记分成几组。符号方向与南图廓成45度角以上倾斜时,注记顺序为从上至下,若成45度角以下倾斜时,则由左至右排列。(11)。 图签说明:所有报告附图均应在图幅的右下角绘有图签。图签的尺寸一般按90mm50mm绘制,但可视图件幅面的大小而变化。制图日期填写最终成图日期。如由于幅面过大,将一幅图分成两幅以上,只需在最后一幅右下角绘制标准图签,其它各幅在右下角绘分图签(简易图签)样式参照附件8(12)。对一张图分成两幅以上的图件,为表明其相互关系,应在每幅图的图廓外左上角绘制图幅接合表。8.3.3 各要素相互关系的处理地质图各要素相互关系可分为衔接、重叠、相邻三大关系。处理原则见表2。表2 地质图诸要素相互关系处理表 相互关系要素名称衔 接重 叠相 邻(保持图上最小距离0.2mm)相 交相 接地质界线包括岩体界线地质界线老接新构造线不通过双线构造线,用连接法表示省略地质界线,表示构造线探 槽不通过,用连接法表示移动地质界线移动地质界线等高线相交表示省略等高线,表示地质界线保持特征,分别移动境界线相交表示相接时用连接法表示移动地质界线移动地质界线道 路相交表示遇双线路移动地质界线,遇单线路相互移动遇双线路移动地质界线,遇单线路相互移动居民地相交表示遇圈形符号用连接法表示移动地质界线水系单线河相交表示不通过双线河,用连接法表示省略地质界线,表示河流移动地质界线构造线构造线新的通过老的断低级省略,高级表示移动低一级断层线等高线相交表示表示断层线保持特征移动等高线境界线相交表示移动构造线移动构造线水系遇单线河相交表示遇双线河时用连接法表示移动断层道路遇单线路时相交表示遇双线路时用连接法表示移动道路或相互移动相互移动居民地相交表示遇圈形符号时用连接法表示重叠表示移动构造线附件1 项目成果报告封面格式 黑龙江省专项地质调查报告(小三号、楷体、加粗、左对齐)黑龙江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比例尺 1:50000(小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图幅号 XXXX幅 (小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项目工作单位(三号、仿宋粗体、居中) 年 月 (汉字、小三号、仿宋体、居中) (指审查批准日期)附件2 项目成果报告扉页格式黑龙江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二号、宋体、加粗、居中) 比例尺 1:50000(小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图幅号 XXXX幅 (小三号、宋体、加粗、居中)项目编号: (四号、仿宋体) 工作起止年限:(四号、仿宋体)项目负责人:(四号、仿宋体)报告主编:(四号、仿宋体)报告编写人:(四号、仿宋体)单位负责人:(四号、仿宋体)总工程师:(四号、仿宋体)提交单位(盖章):(四号、仿宋体)提交时间:(四号、仿宋体)附件3 项目成果报告目录格式正 文 目 录第1章 绪 言1.1 工作目的和任务11.2 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1.3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1.4 本次工作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第2章 成矿地质条件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地层条件 2.3 岩桨岩条件 2.4 变质作用条件 2.5 构造条件第3章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特征 3.1 地球物理特征 3.2 地球化学特征 3.3 遥感异常特征 3.4 异常查证结果第4章 区域矿产 4.1 概况 4.2 金属矿产矿床(点)地质特征 4.3 非金属矿产矿床(点)地质特征 4.4 能源矿产矿床(点)地质特征第5章 矿产检查 5.1 矿产检查工作分述 5.2 新发现矿产地各论第6章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6.1 成矿规律 6.2 主要矿种的找矿模型 6.3 矿产预测第7章 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第8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审 批 文 件 目 录1、审查意见书(中地调(沈)审字20052号)2、评审意见书(中地调(沈)审字200411号)附 图 目 录图号 顺序号 图 名 比例尺1 1 黑龙江省XXXXXXXXXXXXXXXXX研究程度图 1:5000002 2 黑龙江省XXXXXXXXXXXXXXXXX区域地质图 1:5000003 3 黑龙江省XXXXX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