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斯勒检具标准17章.doc_第1页
克莱斯勒检具标准17章.doc_第2页
克莱斯勒检具标准17章.doc_第3页
克莱斯勒检具标准17章.doc_第4页
克莱斯勒检具标准17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一 章 介绍1.1概述此标准供应商为所有克莱斯勒工程部门的检具标准。这一标准代替了ame检具标准(ged0 c001)的早先的rev.9-98版本。此标准用来指导克莱斯勒检具的设计、建造、检查和认证,以检查所有汽车的组件。所有检具检查方法将在此克莱斯勒检具标准中阐述。1.2检具标准流程图1.3检具标准的变化程序:标准每年检讨更新。并且如果有需要将每半年更新。第二章 检具设计2.1概述 2.1.1所有检具设计释权于克莱斯勒公司。2.1.2检具设计必须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来完成。检具设计方法需要克莱斯勒的核准。对于需要用catia solid-e来设计的检具,请联系克莱斯勒检具程序工程师来获得指导和核准。2.1.3所有cad检具设计将会以catia的格式传送。(仅对克莱斯勒使用者有效).2.1.4夹具将用 catia solid-e软件来设计。2.1.5所有检具将在公制下设计。2.1.6克莱斯勒检具工程中将与检具制造商举行会谈以制订、调整设计内容。2.1.7设计提议在完成度为40% ,90% ,和 100% 时将由克莱斯勒核准。所有检具设计都需要由克莱斯勒检具工程师对检具设计的制订、检讨和核准表签字认可。2.1.8a)asme:初步运作书(ods)将在 90%完成度时进行设计检讨,并由克莱斯勒检具设计工程师核准。b)aame:初步制造计划书(amps)将由克莱斯勒aame检具工程师作成。2.1.9检具将标出模型上所有g,d&t 控制点以及公差 面。2.1.10材料最小厚度将为检具设计、构造和 cmm 工程的要求。2.1.11设计注意点:a. 值机员和维护人员安全。b.不受人为因素限制或干扰。c.所有部分易于维护和替换。d.运作持久性满足于车辆的使用寿命。2.1.12在40%和90%完成度的所有议题设计检讨解决之后,检具开始授权制造。由总工程师以文件形式在检具设计制订,检讨和核准表上签字批准。2.1.13在检具装船之前需更新检具信息包括尺寸和重量,然后由克莱斯勒检具工程师设计装船运输方案。2.2设计布局要求2.2.1夹具底座必须与 车辆x ,y 或 z 坐标平面平行。基座的取向由检具设计工程师决定。2.2.2校准特征点要在,检具图纸,被测物和检测球上标示。2.2.3所有检具设计都要以medds规格编号。利用标准的存货列表 (图 2.2 a)。2.2.4基本的高度为1000.0毫米的平均检测高度。2.2.5所有与检具设计相关的数学模型在指定的空白处列出。列出零配件号码、草图或布局编号、名字和最新的变化 (图 2.2 a)。2.2.6列出检具上所有零件的生产商/供应商的名字、位址和电话号码。(参考:存货的列表).2.2.7列出莱斯勒标准存货列表中的编码。2.2.8除克莱斯勒检具设计工程师的特别说明,所有基座超过48*48英寸的检具,必须要有支架而且一定是钢质。2.3设计状态2.3.1设计状态报表由检具程序工程师每周提交。2.3.2完成度百分比阶段性报告:10%=启动(已有供应者部品信息,设计启动)40%=完成设计准备检讨和核准。(展开工作材料完成预订)90%=设计预先为最后检讨(完成),交付完成而且运送至买家。100%=设计完成包括任何设计变更并且在克莱斯勒存档。2.3.3新模计划报告标准:(medoc001 xx)报告标准将作为新模制造计划(nmp)文件(medoc001 xx)的参考,以报告检具完成率。第三章 检具设计手册3.1概述注意:检具设计手册需要克莱斯勒检具程序工程师的核准。3.1.1栅格线需刻印在邻近基座边角和安置在基座上的各单元间。3.1.2给所有部分的线条着色。一种不同的颜色对应一个部分部分。每次检具设计中必须至少有一次标示。3.1.3用交叉线标示检具的表面区域。3.1.4在横断面区域用十字形的剖面线标示所用材料。3.5区别1.相对称相反方向两部分用相同编号2.非对称相反方向两部分用不同编号3.同一底座左右部分用不同编号第四章 检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4.1概述4.1.5cad图形须与3d立体模型和cnc相符。4.1.6详细数据须存在于3d立体模型中。4.1.7cad模型必须是拆分开的。详细的数据应在不同的层面中(基座、夹具,等等)4.1.8完成的cad模型需完全表示出每个子部件的装配,如夹子、模板等的开合,位置。4.2 vpm使用者的 cad 文件格式4.2.1使用下列的格式建立 cad 文件:例1:一个检查模型的文件名为:s7 ftan55255516 aa_ar_s01 r_rel。文件名的定义为:sstamping 工具检具。7=模具生产年份 1997.ft易曲的工具检具。an车体风格。55255516 aa 部品编号。ar产品变更水平,ar。so1r 子模型 s01右侧。rel检具设计变更序号 release 第五章 检具的底座5.1概述5.1.1底座/骨架的尺寸应使所有快速夹在打开时不超过基座范围。同时,在基座的表面要有有足够的空间放安置可互换的工具、检测设备以及克莱斯勒标识牌。 5.1.2底座/骨架的高度以平均检测高度1000.0 毫米为参考.5.1.3除cmm把手以外,各部分应高于底座/骨架之上至少 100.0 毫米。(第 6.13 节)5.1.4底座/骨架机械加工部分的表面作防锈处理。5.1.5所有检具板底座在四角安装夹具脚。5.1.6地板底座/骨架所有部件的适用范围将在存货列表中进行规定。5.1.7相连的单元分基座的建造,若要在装配时用销固定,则需利用机械加工角,并在角上贴标签或刻印。5.1.8 对于尺寸小于4848英寸的基座/骨架的脚和车架的要求,必须在设计完成度40%时与客检讨,并在medds中特别注明。5.1.9基座/骨架所有的腿须在存货列表中列出。5.1.10腿部和车架仅运送至使用者工厂,不要运至模具或机械厂。若有此种情况发生,则运返责任由供应商承担。5.1.11所有支架将安装升降螺丝。若根据检具设计需要在支脚上安装轮子,那么四个轮子中的两个需要有锁定装置。5.1.12需为支架预留安装孔,支架在运输时不与底座装配以免损害检具组件。5.1.13铝铸的底座的材料应为sae315或勃式硬度为74的同等材料.平均的降伏强度为26,000磅,抗拉强度为35,000磅。5.1.14所有底座将沿相邻的两个边进行加工。5.1.15所有钢质底座/骨架具有承重能力。5.1.16所有铝质底座磨平。5.1.17体线从底座边缘邻近处开始刻印。5.2底座车架按规定尺寸制作:5.2.1底座材料、尺寸和制作需求。5.3 机器制造公差5.3.1所有机械加工的方形边缘、长度和宽度的公差均为0.08 毫米。5.3.2底部与上表面之间的所有的平行度公差为0.08 毫米。5.3.3底座/骨架每一平方英寸的面积的公差在0.130.13毫米,任何方向长度的最大公差为0.10 毫米。5.3.4底座表面粗糙度将不超过 80.0微英寸。5.4 line blocks5.4.1底座尺寸超过 24x 24英寸的需安装可拆卸的line block。(图 5.4 a).5.4.3安装line block 的限位孔间的间距要小于400mm。5.4.4在检具和部品之外的区域安置lineblock。5.4.5(图 5.4 a).5.5吊车环需求5.5.1如重量超过60磅,供应商须在四个固定角处安装吊车环。5.5.2吊车环荷重需为设备最大重量的125%,环首螺栓尺寸将由拉角60度时环首螺栓的最大荷重决定。5.5.3环首螺栓尺寸标示在基座上孔的附近。5.5.4使用helicoil螺栓锁住铝底座。5.6 铝底座标准5.6.1 概述铝铸铝的规格。5.6.2所有等于或小于36平方的底座上必须有四个基座垫以及中央支承垫,在同一面板上加工。任何在一个方向中超过36的而且在48平方英寸之下将需要6个基座垫,中央的支承垫在相同的平面上。(见例图 5.6 a 和 5.6 b 。)5.6.3底座的高不能够低于5或是超过 6.5.6.4物质的规格铝以下是铝制底座的构造:()底板主要的材料为6061 t651 1厚铝。(b)(c)(见例图 5.6 a 和 5.6 b)5.6.5焊接规格铝参照例表5.6和5.6 b的位置以及熔接型态。()(b)铝管和基垫100%分布在底座下表面的四周。(c)5.6.6公差和加工规格铝下列的尺申请底座的认证。1.顶部、底部的表面将是 blanchard面。2.顶部、底部的表面之间的的平行度公差为0.08 毫米。3. 所有机械加工的方形边缘、长度和宽度的公差均为0.08 毫米。4底座每一平方英寸的面积的公差在0.13 *0.13毫米,任何长度的最大公差为0.10 毫米。5.底座的表面粗糙度参考第 5.3.4 节.6.所有夹具底座的钢或铝必须有检具证明包含相关认证报表。最后的底座检测报告。b底座平坦认证表。图 5.6 a 底座的构造规格,小的图 5.6 b 底座构造规格,大的。(熔接、加工和管安置规格参照 figure5.6)第六章检具的构造6.1概述6.1.1检具将按照每个机加工的符号由数控机器加工制造。(图 6.1 a 和 6.1 b).6.1.2不允许使用垫片或者校正物。垫片的使用需要克莱斯勒检具程序工程师核准。?6.1.3直接安装到底座上的所有单位用定位销组装。允许间接安装于底座的单元在安装时打孔。6.1.4除非购置的部件对定位销另有要求指示,定位销直径为6.0 毫米。6.1.5为保护人员和设备,须有适当的安全装置,包括防止组装件跌落。6.1.6每个检具都要有经克莱斯勒检具工程师签字的检具认证。(图 6.1 c).6.2检具基准6.2.1部品模型,表中标明的基准将作为定位基准。6.2.2在cad模型和操作指导书上标明定位点,即基准位、定位孔或基准面。6.2.3所有双向和四方向的 plp定位销要在mmc下制造。注意: 双方向的定位销应该能够在非定位方向滑动。6.2.4所有基准的尺寸应与g,d 中所示的尺寸相同。6.3定位6.3.1所有定位组件要去除应力。6.3.2快速夹元件须安装到检具的底座上而不要安装在检具架上。6.3.3定位装置的所有拨动角度都为90度,垂直于金属的表面。6.3.4所有快速夹在开着时的位置都将在底座的边缘之内。要使最小底座的尺寸,如果快速夹确实悬于之上以完全的开启作底座在位置,供应商一个止动销。6.3.5快速夹连接点将置于支撑座的中心位置。6.3.6所有快速夹都用销固定,尤其在的表面上的定位需要定位销。克莱斯勒检具程序设计在设计检讨的时候依产品需要和功能需求决定定位销的消除。6.3.7须增加挡块来避免点。6.3.8所有快速夹和活动单位均显示开启和闭合位置,路径的弧线也需标示。(图 6.3 a).6.4检具6.4.1所有检具按实际应用目视检测或者针规来检测所有孔。6.4.2除非特别说明,所有孔用针规检测,位置公差小于。6.4.3所有定位孔将用通规检测。(图 6.4 a).6.4.4当孔的尺寸公差为0.25 毫米或更小,则需进行通规检测。(图 6.4 a).6.4.5用孔的尺寸减去孔的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来得到检具插销的直径,以测定位孔的位置,6.4.6对于细长的孔插销,插销的大小要用较小直径减去位置公差来得到。插销的长度要与部品模型 , d 表中规定的投射公差带一致。6.4.7当使用双头刺插销为一个基准定位器时,其构造见图 6.4 c 。6.4.8所有盲孔检测要能够进行划线检测。(图 6.4 d).6.4.9所有检具插销与标准尺寸的孔套滑合。孔套安装在检具的公称位置。不使用。6.5段差和隙片检测6.5.1一般所有检测元件都与部品表面相平。段差检测可与底座成10夹角。6.5.2段差检测要有至少 20.0 毫米段差表面(图 6.5 a);若足够,能有25.0毫米处也可。6.5.3断面针规类型检测需要咨询工程师的意见。6.5.46.5.5断面规支撑物高于50mm6.5.6在任何地方支撑框架都要保持低于检测区域。注意:在工程师的核准之下可用1毫米深底部着色公差槽检测代替段差检测。6.6目视检测6.6.1所有目视检测将是从部品表面以下清楚的3.0 毫米,最小深度。目视检测按虚拟条件进行;最大材质条件(mmc)减去 位置 公差;目视检测孔直径小于1.5 毫米,则用最小材质条件 (lmc)加上 位置 公差。(见检具标准第 2 章设计需求。)6.6.2所有不用针规检测的都要进行目视检测。(参照图 6.1 b)6.7铰链断面规组件6.7.1使用克莱斯勒标准的商业角托架、升降器、铰链,断面规等单位。6.7.2所有的组装或使用销锁的单元在中心处安装轴衬。(参照图 6.7 a)6.7.3当所有的拆卸元件不用闭锁插销时用钢质螺纹锁。6.7.4为所有、滑块、快速夹,检测块,断面规等设置挡块。6.7.5当使用spc和净基准表面时,铰链断面规要用钢质“t”形针固定在骨架上或者摆动组件中。6.7.6所有断面规要与检测表面相适。6.7.7所有断面规都是由数控机器制造,而且不剖面。6.7.8所有断面规检测规定为 6.35 毫米,注明在存货列表sae 1018中.6.7.9铰链/断面规都要去除锋利的边缘角。6.8手持检具6.8.1手持检具设计尽量小而轻。对于手持检具的重量,一个值机员将不超过25磅,两个值机员将不超过60磅。若重量超过25磅则要计算总并在存货清单中标明。6.8.3所有不安装在断面规上的活动部件,都需要印上工具编号。6.8.4为所有可松动且未使用的部件安置一个储物盒。6.9统计的程序检测6.10材料的规格6.10.1所有检具必须使用钢、铝或复合物材料。6.10.2最小壁厚为6.35毫米大型构架须与焊接管一同加工。6.10.3铸造的细节(除了标准的角托架和底座以外),藉由克莱斯勒检具程序工程师的核准。6.10.4所有 熔接件 在机械加工前要进行磨平(铝)和消除应力(钢)。6.10.5当检具上装配铝制断面规时,要对其进行阳极氧化层硬化处理。6.10.6检具环/rails的表面粗糙度最小为70个微米或者更小。6.10.7胺基乙烷夹具最低要求:a。颜色 灰色b。硬度 70-75c。弯曲的模量psi 200,000d。热膨胀系数-22至86 度f,英寸/英寸/度 f30 x 10-6-30至30 度c,毫米/毫米/度 c 54 x 10-6胺基乙烷夹具须有供给规格申请记录。6.11检具着色:6.11.1把所有检具底座漆上浅蓝色, npvp 2.5 pb 7/6; 克莱斯商品编码65-153-4770 。底座上面所有非检测的元件漆上浅蓝色, npvp 2.5 pb 7/6; 克莱斯商品编码65-153-4770 。6.11.2 a底座上立方体测量系统的支柱:底座和生肉铝组件,阳极氧化处理为黑色的或涂色,因检具程序而决定标准的硬式铝等,可能保持购进时原有的涂装而不需要涂为浅蓝色。6.11.3所有钢的净表面、插销均氧化为黑色,印白色字。6.11.4所有非检测的元件涂为浅蓝色,npvp 2.5 pb 7/6;克莱斯商品编码65-153-4770 。6.12检具刻印标准6.12.1用于检测总成组件的检具应清楚地标明每个部分可互换性。刻印零配件编号,用适当的颜色监别码涂漆。6.12.2在夹具和 n.c.块上刻印基准面标示。6.12.3刻印检具设计、隙片、段差和目视检测的余隙标示。6.12.4在底座的表面上刻印车体开始尺寸的坐标。6.12.5在所有检具插销上标注插销直径,明细数目和工具数目。6.12.6平底捣槌工具编号,明细编号和子模型在所有明细上数。6.13 cmm夹具把手6.13.1把手部分应安置在cmm测量仪的范围之内,并留有充足的间隙使cmm测量仪能测量部品的任何点。测量磁头配置和 cmm参数将由客提供。6.13.2夹具的把手最大承重由客决定。6.14操作指导书(ods)6.14.1操作指导书包括检具的初次安装,部品的装载,定位操作的顺序以及所有检测的明确要求。(见图 6.18 a ,b , c,d)cad模型 ods例表。6.14.2ods表应符合第 6.14 节中检具的标准。6.14.3表中的定位操作的顺序在40%进度时设计检讨决定,在grr研究通过之后更新。这一顺序将以标签形式在检具的快速夹或快速夹组件上标示。6.14.4显示所有传动器和他们的 spc 检测顺序号以及 x,y,z三座标测量点。如果有工程编号或文字的也须标示出。(也就是 m 点) 6.14.5所有可移动组件的使用都要明确列出,提供储存方法和标示。6.14.6操作指导书 (ods)的最后页将会是插销图表明细的编号,销孔尺寸,销孔挖洞尺寸公差,针规的尺寸和使用方法。这个图表包含plp 插销,通/止规,划线插销和隙片检具。6.14.7ods使用塑料材质,附在检具的底座上。6.15 cmm检测顺序程序6.15.1底座的边缘上的目标点将用来检具检测排序。两个位于检具底座较长,一个位于较短边。用一个空心圆圈来表示目标点并用保护盖来保护目标测量位置。6.15.2(该项已移除)6.15.3排序需要使用测量球或3个12 mm磁头配合孔套。x 、 y, z 坐标用一个标签标示,安装在测量球旁边。(见图 6.15 b)6.15.4当使用双臂的cmm 时,则需要5个工具球或者磁头配合孔套:每只手臂两个,中间的共用。(见图 6.15)第七章 检具检测和确认7.1 cmm检测数据7.1.1检具供应商应将cmm检测数据与产品最近的catia模型进行校验。其他机构(非cmm程序开发方)将执行校验,可以是检具制造商内部或外部的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来源(见第 12.c节中检具的标准)由检具制造工程核准。7.1.2检具供应商以文件形式说明检验程序将如何被完成。7.1.3cmm检测程序每个区块需要至少有与 一个点catia 数据相校对。起始两个点(共8个)的段差和隙片检测数据与 catia 数据相比较7.2检测7.2.1检具供应商应遵守要点4.10 中的认证和校准方法说明,要点4.11中检测和测试方法及qs-9000手册中对检测控制,测量,测试设备的要求。7.2.2 测量点间距:a.检测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不超过 100.0 毫米。b与切线最小距离是 3 毫米。c. 对于弯曲的表面,点间距减至15-25 毫米。d.半径小于20 毫米,取3点切线两端和圆周中心。e.半径为20-40毫米,取5个点切线两端和圆周上3个等分点。f.半径为40毫米或更大的,取10个点切线两端和圆周8个等分点。7.2.3 一般检测点a.块状体取5个点,在每个角和中心。b.段差和隙片检测在距硬角边缘5毫米和13 毫米取一组数据。d. 模板 (等量线触发边缘)-从距每个边1 毫米处取两组数据。e. 目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