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应用现状与进展(精品论文) .pdf_第1页
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应用现状与进展(精品论文) .pdf_第2页
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应用现状与进展(精品论文) .pdf_第3页
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应用现状与进展(精品论文) .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 4 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王俊峰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 c l i n i c a le l e c t r o n e u r o p h y s i o l o - g y ) 是研究神经系统和肌肉电活动并协助诊断临床相 关疾病的科学。目前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脑电图 ( e l e c t r o e n c e p h a l o g r a m ,e e g ) 、脑电地形图( b r a i ne l e e t r i c a la c t i v i t ym a p p i n g ,b e a m ) 、脑磁图( m a g n e t o e n e e p h a l o g r a p h y ,m e g ) 、肌电图( e l e c t r o m y o g r a m ,e m g ) 、 神经电图( e l e c t r on e u r o g r a m ,e n g ) 、诱发电位( e v o k e d p o t e n t i a l ,e p ) 等。在我国,脑电图机已基本普及到县市 级二级医院;肌电图机和( 或) 诱发电位仪已普及到部 分二级医院及大部分三级医院;由于脑磁图仪价格昂 贵,仅在个别三级医院或神经科专科医院才能开展脑 磁图检查。这些辅助检查是临床诊断方法的延伸。它 能准确、客观、灵敏地反映神经和肌肉或相关疾病的 性质及病变部位,从而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估计 预后及疗效评价提供重要的信息。随着这些技术的不 断成熟及检查仪器的进一步普及,将为临床诊断和科 研带来更大的便利和益处。本文将对常用的神经电生 理检查项目的临床应用及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 总结。 1 脑电图( e e g ) 临床e e g t l 堤:通过在人头部按一定部位放置适量 电极,经脑电图仪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 性的电活动图形。正常情况下,e e g 有一定的规律性, 当脑部尤其是皮质有病变时,规律性受到破坏,波形即 发生变化,对其波形进行分析,可辅助临床对其脑部疾 病进行诊断。脑波按其频率分为8 波( 1 3c s ) 、0 波 ( 4 7e s ) 、仅波( 8 - 1 3c s ) 、p 波( 1 4 2 5e s ) 和1 波 ( 2 5c s 以上) ,8 波和0 波称为慢波,9 波和1 波称为 快波。年龄不同其基本波率也不同,如3 岁以下d , j l 以8 波为主,3 - 6 岁以0 波为主,随年龄增长,a 波逐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内科,广东,珠海5 1 9 0 0 0 综述 渐增多,到成年人时以0 【波为主,但年龄之间可无明 确的界限。如有的儿童四五岁时枕部仪波已很明显。 正常成年人在清醒、安静、闭眼时,脑波的基本节律 是枕部波为主,其他部位则是以o t 波间有少量慢 波为主。 判断脑波是否正常,主要是根据其年龄,脑波的 频率、波幅、两侧的对称性慢波的数量、部位、出现方 式及有无病理波等进行分析。! 许多脑部病变可引起脑波异常,如颅内占位性病 变可出现局限性慢波:病毒性脑炎或相关脱髓鞘性脑 病;绝大部分e e g 呈现弥漫性高幅慢波;脑血管病、 炎症、外伤、代谢性脑病等病人的脑波都有各种不同 程度的异常。e e g 对于癫痫有决定性的诊断价值,在 癫痫病人发作间歇期可有阵发性高幅慢波、棘波、尖 波、棘一慢波综合等“痫性放电”表现。由于多种神经系 统疾病的e e g 缺乏特异性。所以检查结果必须结合 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为了提高脑电图的阳性率, 可依据不同的病变部位采用不同的电极放置方法。如 鼻咽电极、蝶骨电极和鼓膜电极;在开颅时也可将电 极置于皮质( 皮层电极) 或埋入脑深部结构( 深部电 极) ;还可进行各种诱发试验,如睁闭眼、过度换气、闪 光刺激、睡眠诱发、剥夺睡眠诱发以及静脉注射美解 眠等。 e e g 检查安全、易行、无刨,可了解脑部的生理功 能及病理变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用于癫痫、颅 内肿瘤、颅内感染、脑血管病、脑外伤、肝性脑病、脑复 苏、睡眠障碍、脑死亡等疾病的诊断。近年,随着科技 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脑电图仪已数字 化。动态e e g 和视频e e g 等的应用也更加广泛,进一 步提高了对癫痫等病的检出率【2 3 1 。在我国条件较好的 医院已可提供系列的检查,如常规e e g 、便携e e g 、动 态e e g 、e e g 术中监测、视频e e g 、偶极子定位e e g 、 睡眠e e g 等项目。 万方数据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2 0 0 8 年第2 0 卷第1 期m o d e i c a le q u i p m e n t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f e b 2 0 0 8 v o l2 0 n o 1 5 5 2 脑电地形图( b e a m ) b e a m 是在e e g 的基础上。将脑电信号输入电脑 内进行再处理,通过模数转换和傅里叶转换,将脑电信 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处理成为脑电功率谱,按照不同频 带进行分类,依功率的多少分级,最终使脑电信号转换 成一种能够定量的二维脑波图像。此种图像能客观地 反映各部位电位变化的空间分布状态。其定量标志可 用数字或颜色表示,再用打印机打印在颅脑模式图上, 或贮存在计算机硬盘、光盘等介质上。它的优越性在于 能发现e e g 中较难判别的细微异常,提高了阳性率, 且病变部位图像直观醒目,定位比较准确,从而较客观 地对大脑机能进行评价。临床主要应用于缺血性脑血 管病的早期诊断、疗效及预后的评价,一 b j l 脑发育与脑 波变化的研究,视觉功能的研究,大脑肿瘤的定位及精 神药物的研究等。但随着c t 及m r i 技术的发展与普 及。该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已大打折扣。 3 脑磁图( m e g ) m e g 是一种通过测量脑磁场信号,对脑功能区进 行定位及评价的新技术,具有对人体无侵袭、无损伤 等特点。检测具有毫秒级的时间分辨率,能准确地测 定神经电生理活动的次序性,分辨原发病灶、继发病 灶。还可将m e g 信号融合到c t 或m r i 图像上,融合 精度达2m m 以下,由此能得到如癫痫病灶等特定区 域的准确定位。m e g 检测不受脑或颅骨等阻抗的影 响,获取信息比脑电图准确嗍。癫痫是m e g 临床应用 较广泛的领域,主要用于癫痫发生源,尤其是难治性 癫痫发生源的研究。很多难治性癫痫病人需要手术局 灶性切除致痫灶,m e g 可以提供准确的定位 5 1 ,还可 协助痴呆的诊断、脑功能区的定位等。 4 肌电图( e m g ) e m g 检查是用肌电图仪记录神经和肌肉的生物 电活动。对其波形进行测量分析,从而了解神经、肌肉 功能状态的重要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测措施。目前, e m g 被公认为是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的延伸,是诊 断和鉴别诊断神经肌肉病及神经肌肉接头病变的客 观检测手段,组织化学、生物化学、基因检测和影像学 检查尚不能取而代之 6 1 。狭义e m g 是指用同心圆针电 极插入肌肉记录肌肉在安静状态下和不同程度收缩 状态下的电活动特性。广义e m g 指记录肌肉在安静 状态、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生理特性 的技术。包括神经传导速度( n e r v ec o n d u c t i o nv e l o c i t y , n c v ) 、重复神经电刺激( r e p e t i t i v en e r v es t i m u l a t i o n , r n s ) 、同心圆针电极e m g 、单纤维e m g ( s i n g l ef i b e r e l e c t r o m y o g r a p h y s f e m g ) 及巨肌电图 m a c r oe l e c t r o m y o g r a p h y m a c r o e m g ) 等。 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同心圆针电极e m g , 借助肌电图仪记录所检肌肉在静息状态、轻微收缩时 及大力收缩时的生物电活动,以判断上、下运动神经 元,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整个运动系统的 功能1 7 1 。该检查对以下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 周围神经病如多发性神经病、乙醇中毒性及糖尿病性 神经病、神经外伤、腕管综合征;脊髓空洞症、脊髓 前角灰质炎:多发症肌炎、肌营养不良;运动神经 元病;重症肌无力、先天性肌强直症;帕金森病 等。采用同心圆针电极还可进行肛门括约肌的e m g 检查,主要用于多系统萎缩、圆锥马尾病变、括约肌发 育不良等疾病的诊断或鉴别诊断及新生儿肛门闭锁 的术前评估闸。 s f e m g 是用直径为2 5 “m ,记录面积为0 5 0 6m m 2 记录部位距针尖3 5m m 处旁开口的特殊电 极选择性地记录单个肌纤维的动作电位,是2 0 世纪 6 0 年代由s t a l b e r g 和e k s t e d t 首先建立的新检查技 术,8 0 年代后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s f e m g 检测中 最有价值的参数是颤抖( j i t t e r ) 和纤维密度( f d ) 。j i t t e r 指同一运动单位内的肌纤维在连续放电时存在时间间 隔的差异,或当神经纤维重复阈上刺激时,在同一肌纤 维上记录的动作电位潜伏期之间在微秒( 约1 0 斗s ) 水 平上的差异。f d 反映同一运动单位内肌纤维的密度, 提供神经再生的信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仪器大多有 专门的软件系统自动分析j i t t e r ,并用数字或直方图等 表示结果。s f e m g 常应用于以下疾病的诊断或鉴别 诊断:重症肌无力;进行性神经源性损害( 肌萎缩 侧索硬化症) 和慢性神经源性损害;肌病。s f e m g 可 客观地评价神经再生情况 6 1 。 m a c r o e m g 是s t a l b e r g 等人1 8 1 在s f e m g 的基础 万方数据 5 6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 0 0 8 年第2 0 卷第l 期m o d e i c a le q u i p m e n t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f e b 2 0 0 8 v o l2 0 n o 1 上,通过改良电极装置而建立的一项电诊断技术,可 记录整个或大部分运动单位的电活动。主要用于运动 单位的研究和检测,在各种神经肌肉病( 包括各种肌源 性和神经源性疾病)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均有价值。 5 神经电图( e n g ) 神经电图检查是以电极刺激受测神经,于其支配 的神经或肌肉上记录得到神经电位活动波、复合肌肉 动作电位波及特殊反射的电位波的电诊断方法。主要 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f 波、h 反射、重复神经电刺激、 瞬目反射、皮肤交感反应等。n c v 测定是以超大电量 来刺激受测神经,以使该神经所有轴突同时兴奋,从 而得到一最大反应波。将此最大反应波的传导潜期、 振幅、表面积及传导速度与正常值作比较,可以帮助 区别神经的轴突病变或髓鞘病变。因检查者技术、病 人年龄及皮表温度等因素会影响检查所得参数值,检 查时须将这些因素加以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的检查结 果 9 1 。e m g 和n c v 检查的结合有助于周围神经、神经 丛、神经根及前角细胞病变的定位诊断1 1 0 1 。 f 波是利用超大电量刺激神经,使去极波沿运动 神经轴突逆向传到脊髓。再经同一运动神经元或数个 中间神经元后传回下运动神经元,引发其支配的肌肉 收缩所产生的反应波。经由一定次数的刺激( 2 0 1 0 0 次) 后可计算其出现频率及传导潜期。当出现频率变 少或传导潜期延长时则表示该运动神经至脊髓的近 端传导径路有异常。该检查较常用于各种多发性周围 神经病的诊断唧。 h 反射是指次强刺激胫后神经所诱发的小腿三头 肌的反射性反应。检查方法是用适当的电量刺激胫后 神经,经感觉神经纤维向上传导至脊髓,再经单一突触 联结传人下运动神经元而引发所支配的肌肉收缩,记 录电极可在相应的肌肉记录到反应波,同时随着电量 加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逐渐变大。h 反射波会逐渐 被抑制变小乃至消失。若h 反射消失,则表示该神经根 有病变或是传导径路的其他部位有问题,相反的,若h 反射大量出现于其他部位,则代表中枢神经病变。h 反 射主要用于检测多发性神经病,对神经丛病变及上运 动神经元病变的诊断也有较大的帮助。 r n s 主要用于诊断神经肌肉接点的异常。检查方 法是利用低频( 2 3s z ) 或高频( 1 0 一2 0h z ) 的电刺激连 续刺激神经,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若于低频电 刺激下出现递减反应,即前五个连续电位波中,最小 的波与第一个最大波间振幅减小达1 0 以上,则可诊 断重症肌无力;若于高频电刺激下。连续电位波显示 递增反应,则可能为肌无力综合征。r n s 对肉毒素中 毒、肌强直、周期性麻痹等病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6 诱发电位( e p ) 给人体感官、感觉神经或运动皮质、运动神经以 刺激,兴奋沿相应的神经通路向中枢或外周传导,在 传导过程中,产生的不断组合传递的电位变化即为 e p ,对其加以分析,可得出不同部位的神经功能状态。 由于e p 非常微小,须借助计算机对重复刺激的信号 进行叠加处理,将其放大,并从淹没于肌电、脑电的背 景中提取出来。才能加以描记。e p 主要是对波形、主 波的潜伏期、波峰间期和波幅等进行分析,为临床诊 断提供参考。临床上常用的e p 检查包括视觉诱发电 位( v i s u a le v o k e dp o t e n t i a l ,v e p ) 、听觉诱发电位( a u d i t o r ye v o k e dp o t e n t i a l 。a e p ) 、体感觉诱发电位s o m a t o s e n s o r ye v o k e dp o t e n t i a l ,s e p ) 和运动诱发电位( m o t o re v o k e dp o t e n t i a l ,m e p ) 等。v e p 是施以视觉性刺激( 闪光 或图形反复刺激) ,由视网膜接收后经视觉径路传到大 脑枕叶的视觉反应区,记录所激发的脑细胞电位活 动。其潜期、振幅及波形的改变可用于诊断及定位视 神经径路的病变如视神经炎、球后神经炎、多发性硬 化等。 a e p 是以听觉刺激诱发听神经反应,使其传到 大脑听觉中枢的活动电位。用电极于头部记录而得 的。正常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有七个波,分别代表 听神经到大脑颞叶的听觉径路,其中又以i 、 v 波最具临床应用价值。a e p 用于听神经及脑干病 变的定位,提高多发性硬化的诊断率,评估昏迷病 人的预后;还可用于手术时监护听神经及脑干功能, 避免手术时损伤。 s e p 是经由刺激体感觉神经引发电反应,沿着体 感觉传导通路传向脊髓,再经脑干、丘脑到达大脑感 觉皮质。传统的感觉神经检查只能侦测外围神经的远 程病变,而s e p 则可评估外围神经的近端至中枢神经 万方数据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 0 0 8 年第2 0 卷第1 期m o d e i c a le q u i p m e n t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f e b 2 0 0 8 v o l2 0 二n o 1 5 7 的整个传导通路。理论上任何一条感觉神经均可用以 刺激获得s e p ,但临床上常记录上肢的正中神经、尺 神经和下肢的胫神经、腓神经。s e p 的记录方法及反 应波的命名尚未完全统一。以短潜期的反应波较具临 床应用价值。s e p 临床应用范围极广,包括周围神经 病、脊髓疾病、脑干及丘脑病变、脑血管病及评估昏迷 病人的预后等,也可应用于手术时的监护以减少手术 后遗症。s e p 是相当客观的一种电诊断方法,通常是 由较大的髓梢纤维产生,仅代表部分感觉神经通路, 因此检查结果正常并不能排除所有感觉异常。在临床 分析检查结果时应引起注意。 m e p 是在头部对应于大脑皮质运动区( 如手区或 足区) 的部位给予刺激,以激发大脑的运动神经通路而 引起手或脚部肌肉的动作电位。m e p 可用以评估由大 脑运动皮质经皮质脊髓束传导到运动神经元再到外 周肌肉的整个运动神经通路的病变,如脊髓疾病、脊 髓外伤、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病及周围经近端的 病变。一般用以激发m e p 的电流强度很强,常造成头 皮及脸部肌肉强力收缩而引起不适。磁圈刺激是利用 磁圈在人体产生磁场转化为刺激电流来引发运动诱 发电位的,是一种无痛性刺激,已取代较早的电流刺 激方法。但磁圈刺激对有癫痫病史、安装了心脏起搏 器的病人或接受手术并装有颅内金属物如血管瘤夹 的病人应为禁忌,以免磁场干扰对病人造成伤害。 其他临床应用的e p 检查项目还有耳蜗电图、眼 电图、视网膜电图、事件相关电位、e p 术中监护等。须 注意的是e p 图形无特异性,检查中不能发现不在有 关神经传导通路中的病变,在分析检查结果时必须结 合临床资料进行判断。近年,e p 的频谱分析和e p 地 形图在临床上逐渐开始应用,进一步提高了e p 的诊 断价值。 参考文献 【1 】谭玉玲临床脑电图学与脑电地形图学 m 】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1 9 9 9 ,1 :2 5 - 4 8 【2 】王纪文,郭庆辉,石秀玉,等数字化脑电图的临床应用阴 山东医药,2 0 0 4 ,4 4 ( 3 4 ) :7 0 7 2 【3 】廖建湘数字化录像脑电图和2 4 小时动态脑电图的临床 应用【j 】广东医学,2 0 0 1 ,2 2 ( 9 ) :7 7 3 7 7 4 【4 】h i l l e b r a n da ,s i n g hkd ,h o u i d a yie ,e ta 1 an e wa p - p r o a c h t o n e u m i m a g i n gw i t hm a g n e t o e n c e p h a l o g r a p h y j 】 h u mb r a i nm a p p ,2 0 0 5 ,2 5 ( 2 ) :1 9 9 - 2 11 【5 】l o p e sd a ,s i l v afh w h a ti sm a g n e t o e n e e p h a l o g r a p h ya n d w h yi ti sr e l e v a n tt on e u m s u r g e r y 【j 】a d vt e e hs t a n dn e u r o - s u r g ,2 0 0 5 ,3 0 :51 6 7 【6 】崔丽英肌电图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 实践,2 0 0 4 ,3 ( 2 ) :1 2 7 1 2 9 【7 】汤晓芙神经系统f 临床电生理学( 下,肌电图学及其他) m 】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 0 0 2 :6 9 7 4 【8 】s t a l b e r ge ,m a c r oem g an e wr e c o r d i n gt e c h n i q u e j 】j n e u r o ln e u r o s u r gp s y c h i a t r y ,1 9 8 0 ,4 3 ( 6 ) :4 7 5 - - 4 8 2 【9 】卢祖能,曾庆杏,李承宴,等实用肌电图学【m 】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2 0 0 0 :1 8 7 2 3 6 【1 0 1k i m u r aj e l e c t r o d i a g n o s i si nd i s e a s e s o fn e r v ea n dm u s c l e : p r i n c i p l e sa n dp r a c t i c e m 】3 r de d p h i l a d e l p h i a :d a v i sf a , 2 0 0 1 :4 - 5 动态 新的标志物可能会改变未来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 来自美国芝加哥伊利诺斯大学( u i c ) 医学院的研 究人员发现。一种蛋白质在大脑中特定区域的位置变 化,可作为识别抑郁症的生物标志物,能通过一个简 单、快速的试验来确诊抑郁症,并确定抗抑郁治疗的 疗效。 u i c 著名的生理学、生物物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 r a s e n i c k 指出,这种试验能快速预测出抗抑郁治疗的 疗效,只需要4 5 天,以往为抑郁症病人找到一种正 确、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1 个月或更长时间。尽管经 过数十年的研究,抑郁症的生物学机理还不明确,抗 抑郁治疗的分子和细胞靶向仍然不清楚,但这些药物 可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作用部位。r a s e n i c k 表示, 该发现能帮助数百万诊断不明确或治疗不成功的抑 郁症病人。 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有一种信号蛋白质位于细 胞膜的特定区域脂筏( 1 i p i d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