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人民选修1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以上言论反映了()a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b鲜卑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c少数民族侵扰北魏d北魏统治下各民族之间的混战2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确切的是()a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c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3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改革应该是()a梭伦改革b管仲改革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4(6世纪初)“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全国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田的发展。”出现以上情况,主要得益于()均田制的推行孝文帝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北魏时期犁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北魏时期新耕作技术的推广a bc d5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侯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孝文帝提出进行姓氏改革的依据是()a鲜卑族和汉族有共同的祖先b鲜卑族和汉族都崇拜黄帝c鲜卑族和汉族自古以来都生活在黄河流域d鲜卑族和汉族风俗习惯相同6小张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张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均田制三长制整顿吏治改穿汉服abc d7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8下列现象能反映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生活习俗改革内容的是()汉族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中原地区流行吃烧烤“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也解调胡琴”中原地区大量农田得以开发a bc d9下图是一幅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北魏满地施绣的佛说法图残片。它能说明的问题是()a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手工业特别是丝织业的发展b孝文帝改革促成了北方人民对佛教的向往c佛教是孝文帝改革的思想武器d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10(原创)魏晋时期的下面两幅砖画作品,共同反映了()生活、文化的多民族融合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汉族文化的深远影响佛教文化的内传a bc d11据南北朝的史料记载:北方“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舟车所通,莫不商贩焉”。这段材料不能说明()a北魏时期农业的发展b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北魏时期手工业的发展d商品经济的活跃及繁荣12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我国北方流行“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亩善”的谚语,这表明()a北方农民好逸恶劳,不愿意耕种较多的土地b均田制下平均分配土地扼杀了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c北方农民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功效d北方贫瘠的土地比肥沃的土地多13下图是“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商队”的文物图片,反映了北魏商业的发展。下列有关北魏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有()洛阳出现了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货币贸易逐步代替了长期战乱以来的实物交易与朝鲜半岛诸国、日本、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沿岸诸国都有商业往来北魏统治者放弃了商鞅变法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a bc d14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进步现象,对其含义的解释最为准确的是()a各民族人民杂居相处b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c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d各民族人民通婚15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16北魏孝文帝之所以能够发动一场自上而下的改变北魏社会的改革运动,原因不包括()a北魏社会的各种矛盾十分尖锐b孝文帝对汉族文化十分敬佩和仰慕c冯太后支持并辅佐进行改革d北魏统治集团内部大都支持改革17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a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18我们说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种时代的潮流是指()民族融合的潮流北方地区封建化的潮流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潮流南北朝时期各国纷纷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潮流a bc d19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c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20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到的认识有()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改革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a b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不仅推动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而且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材料一下面四幅图是鲜卑族在不同时期的服饰材料二图5耕耙图(魏晋墓葬壁画)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异?这一变化有何影响?(12分)(2)图5所示的景象出现于北魏时期,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分)(3)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烟雾中?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4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梭伦材料二北方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土地荒芜。北魏颁布均田令,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给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人授露田20亩。露田加倍授给,以备休耕。露田不得买卖,授田者身死或年满70者归还官府。桑田则永为个人所有,不须还官,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买卖。赵毅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一说明梭伦是怎样使“她”重获自由的?这对于雅典民主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分)(2)依据材料二推断北魏土地所有制有哪几种类型,并说明依据。上述材料反映梭伦改革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有何相似之处?(10分)参考答案1. 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魏太武帝在与南朝交战时派出辖下其他民族,其目的既可打击南朝,又可以消耗各民族的力量,保留了鲜卑的实力,巩固自己的统治。2. 答案:b解析:从材料看对提倡说汉话有不同的要求,只有b项符合题意。3. 答案:d解析:综合四个选项,只有孝文帝改革符合恩格斯所说的话。4. 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6世纪初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可知,全部符合题意。5. 答案:a解析:孝文帝为了给改革寻找依据,减少阻力,指出鲜卑族和汉族有共同的祖先,以增加双方对彼此文化的认同感,故选a项。6. 答案:a解析:都属于北魏孝文帝经济改革的内容,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属于北魏汉化的内容。7. 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关键词“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表明其根本目的。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关键信息是“生活习俗”。体现了汉族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影响;体现了胡汉生活习俗间的相互影响。属于生产领域,反映了当时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与题干不符,故选b项。9. 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满地施绣的佛说法图残片”可知它反映了北魏丝织业的发达。10. 答案:d解析:结合两幅图的内容可知不符合题意。11.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及理解能力。“不闻犬豕之食”“不见牛马之衣”“莫不商贩焉”等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繁荣。材料反映的是北方的发展,因此不能体现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12. 答案:c解析:通过谚语“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即可看出当时人们追求少而精,“顷不比亩善”意即种得再多也不比一亩地上精耕细作的收入强。13. 答案:b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过程就是鲜卑族政权汉化和封建化的过程,孝文帝仿照汉制进行改革,不可能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所以排除含有的选项。14. 答案:b解析:a项是其前提;c项是其作用;d项是其内容之一。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相互学习彼此的长处,并在交往中逐步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融为一体。故选b项。15. 答案:b解析:北魏的民族融合过程就是汉化过程,从政治角度讲是封建化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讲就是农业化过程。16. 答案:d解析:a、c两项是孝文帝改革的客观原因。b项是主观原因。d项阐释错误,孝文帝改革的阻力非常大,且主要来自统治集团内部。17. 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时注意“李唐一族崛兴”“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意即孝文帝改革为隋唐重新统一,创立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奠定基础。18. 答案:a解析:南北朝时期,各国之争战乱不休,并未出现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潮流,据此可排除。19. 答案:a解析:商鞅变法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潮流,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孝文帝改革只是代表鲜卑贵族的利益,b、c两项错误,d项不是主要原因。20. 答案:a21. 参考答案:(1)不同:图1的服饰带有鲜卑族的特点,主要是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图2、3、4反映了鲜卑族服饰逐渐汉化。原因:北魏孝文帝实行移风易俗的改革。影响: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生活方式上的民族融合。原因:北魏孝文帝实行的移风易俗的改革和迁都洛阳。(3)不是。各民族在相互交流、融合中发展,并逐渐融为一体。解析:本题通过北魏时期的几幅图片,直观形象地反映了北魏时期鲜卑族服饰的汉化及生活方式上的民族融合过程。第(1)问,要将图1与图2、3、4对比,分析前后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影响;第(2)(3)问,要结合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及其积极影响分析回答。22. 参考答案:(1)拔除“债权标”(或颁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出差工作安全培训记录课件
- 出差安全培训考题课件
- 昆明中小学校长职级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合同协议书范本:重庆合同协议书(示范文本)
- 2025房屋租赁合同终止合同样本新版范文
- 全球食品安全市场现状研究
- 运输服务合同书格式
- 2025专业版企业办公租赁合同范本
- 2025民间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 瓷砖粘贴施工方案
- DL-T325-2010电力行业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 目视判读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与目视判读举例
- 保育员取餐分餐环节培训
- 个人简历模板(空白简历表格)
- 北师大版小学6六年级数学上全套完整课件
- T-HNCAA 023-2020 混凝土砖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和计算方法
- 智能网联汽车协同控制技术(第2版)课件 第1-9章 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发展过程-智能网联汽车动力学模型
- 洗浴运营方案
- 工贸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