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ppt精编课件.ppt_第1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ppt精编课件.ppt_第2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ppt精编课件.ppt_第3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ppt精编课件.ppt_第4页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ppt精编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学案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课标要求 学习探究区 一 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1 背景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 协约国帝国主义与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相勾结向苏俄进攻 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急 2 目的 集中全国的物力 财力 战胜敌人 学习探究区 3 内容 1 农业方面 实行收集制 将农民除口粮 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2 工业方面 不论企业大小 一律收归 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 3 产品分配方面 国家取消了 实行实物配给制 4 劳动方面 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提出 的口号 4 性质 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余粮 国有 自由贸易 不劳动者不得食 学习探究区 5 作用 它适应了战时需要 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 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6 弊端 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 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 学习探究区 正确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使苏维埃政权在严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 财力和物力 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 2 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3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项发展生产力的政策 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是失败的 历史认识 学习探究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 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但它不符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不能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易混易错 学习探究区 深化探究 1 材料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 答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 实行余粮收集制 禁止自由贸易 已经超越 一般革命 的任务 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 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学习探究区 2 结合材料回答 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 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案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 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学习探究区 1 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指的是什么 引发了什么后果 答案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后果 挫伤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引发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二列宁说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 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学习探究区 2 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答案根源 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学习探究区 二 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 经济危机 四年的和三年的战争 使1920年时的苏俄满目疮痍 工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 2 政治危机 1921年2月 刚刚穿上军装的水兵发动 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 世界大战 国内 叛乱 学习探究区 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 背景 1 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 2 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 实施 1 标志 1921年俄共 布 十大的召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学习探究区 2 内容 粮食税 国家资本主义 工资制 学习探究区 3 意义 1 经济上 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了困境 为国家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政治上 它巩固了 从而巩固了 3 理论上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情出发 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工业化 工农联盟 苏维埃政权 学习探究区 新经济政策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在其中虽有允许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内容 但它主要是利用商品 货币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发展生产力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后因领导人的更换这一政策没有延续下去 易混易错 学习探究区 1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特点 1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 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3 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 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重点精讲 学习探究区 2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历史作用 1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 生产稳步恢复 巩固了工农联盟 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2 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学习探究区 3 从实践上说明采用什么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立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模式 必须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适应 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学习探究区 名师指津 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成分的存在 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学习探究区 探究点1政治危机材料下图显示出 国内战争结束后 苏俄各地爆发了农民群众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抗议活动 甚至发生了农民暴动 深化探究 学习探究区 据此说明当时苏俄面临什么问题 分析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 答案 1 问题 说明当时苏俄国内各阶层不满情绪非常严重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2 原因 由于受战争的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加上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学习探究区 探究点2新经济政策材料一1921年底 列宁说 粮食税减轻了全体农民的负担 这是用不着证明的 问题不在于拿农民多少粮食 而是在于实行粮食税以后 农民觉得心里更有数了 经营的兴趣也提高了 实行了粮食税 勤劳的农民在提高生产力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列宁全集 第二版 学习探究区 材料反映了苏俄当时实行什么政策 该政策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实施的 答案新经济政策 在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为发展经济 巩固政权而实施的 学习探究区 材料二第二年 1922年 社会景况顿然改观 街市上人山人海 农家妇女 老人 工人 学生 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 这里一批白面包 香肠 火腿 牛奶 糖果点心 那里一批小褂 绒裤 布匹 唔 多得很呢 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 苦尔斯克 即库尔斯克 农民对于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很满意 商业也活跃了起来 商店 面包房 咖啡馆也都开张了 学习探究区 这段材料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案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苏俄经济迅速恢复 物资 商品 开始丰富 受到工农群众的欢迎 工农联盟得到巩固 反馈训练区 1 2 3 5 4 1 的一个特征是对土地 银行 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 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 处最合适的应是 A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苏俄新经济政策C 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 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 反馈训练区 1 2 3 5 4 解析根据题中材料 强行征用剩余农产品 可判断它可能是余粮收集制 故A项正确 答案A 反馈训练区 2 小说 静静的顿河 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 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 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 连小石磨都抬走啦 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 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 余粮收集制B 企业国有政策C 粮食税D 义务劳动制解析从材料中的 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 可知该战士说的是余粮收集制 1 2 3 5 4 A 反馈训练区 3 这可能被认为是奇谈 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吗 但这丝毫也不是奇谈 而是经济上完全无可争辩的事实 最先 使奇谈变为事实 的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罗斯福新政D 改革开放 1 2 3 5 4 反馈训练区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私人资本主义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帮手 和所学史实 最早是指1921年苏俄在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的历史时期 利用私人资本主义恢复发展生产力 以便于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B项 答案B 1 2 3 5 4 反馈训练区 4 苏俄农民彼得 伊里奇在日记中写道 1922年春 阳光明媚 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 让他产生 幸福感 的原因可能是 A 政府实行实物分配制B 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C 加入集体农庄 走上合作化道路D 削减农业税 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1 2 3 5 4 反馈训练区 解析根据 1922年春 这一时间信息可知是在新经济实施以后 四个选项只有B项符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答案B 1 2 3 5 4 反馈训练区 5 20世纪20年代 有作家说 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 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 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