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_TV工作原理及其与IPTV的区别.docx_第1页
OTT_TV工作原理及其与IPTV的区别.docx_第2页
OTT_TV工作原理及其与IPTV的区别.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ott-tv 工作原理及其与 iptv 的区别张桂卿,佘方毅,康建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66)【摘 要】本文从 ott-tv 的传输协议、自适应传输流技术等方面介绍了 ott-tv 工作原理,分析了自适应传输流技术在客户端实现与在服务器端实现的不同,最后将 ott-tv 技术与传统的 iptv 技术进行了对比。【关键词】ott-tv,iptv,自适应传输流,区别【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tn94ott-tvs operational principle and its difference from iptvzhang guiqing, she fangyi, kang jianhua(academy of broadcasting science, beijing 100866,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working principles of ott-tv including http/tcp protocol and adaptive streaming technology. it also compares realigation of adaptive streaming on client end with that on server end. at the end,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difference of ott-tv and iptv.keywords iptv, ott-tv, adaptive streaming, difference传送媒体数据,也就是 streaming media over http/tcp。tcp协议是非实时的,尽力而为的传输协议,对数据丢包采取重 传机制,但无法保证所有重传的数据能在预定的播放时刻之 前按时到达客户端。而对于视频内容,客户端又不能跳过这 些丢失或迟到的数据直接播放时间上靠后的媒体数据,此时 必须停下来等待。也就是当传输速率达到或大于网络最高带 宽限制时,网络会发生拥塞,导致视频播放中断。这就是早 期观看互联网视频,常出现因数据缓冲致使播放停顿的现象。 经过多年的技术改进,目前的 ott 视频已经实现了在线边接 收边播放观看。其主要改进是通过调整视频流的码率使之与 不断变化的网络带宽相匹配。这又称为自适应传输流(adaptive streaming)技术分发视频,即 adaptive streaming over http。 目前主流的 ott 视频协议栈主要有 :flv(mp4、3gp、ts)/http/tcp/ip。1.2 自适应传输流技术自适应传输流(adaptive streaming)简单地理解就是视 频流根据用户带宽需求自动地调整自身流量,以适应传输0 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音视频编解码技术的迅猛发展,ott-tv(over the top television)成为当今炙手可热的技术和实践。 基于互联网传输的网络视频、手机电视、多屏互动业务增长 迅速,具有丰富内容的 ott 机顶盒销量扶摇直上,大批厂家 涌入 ott-tv 市场。那么,ott-tv 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 与传统的 iptv 有什么异同,多码率自适传输流应如何实现? 本文将一一剖析,欢迎指正。1 ott-tv 视频传输技术通过 ip 网传输视频的技术主要有两大发展方向 :iptv 和ott-tv。两者虽然都是利用 ip 网传输,但在技术体系上有 较大的差别。1.1 ott-tv 视频协议栈传统的 iptv 视频是基于 udp/rtp 协议的 ts 视频流,也 就是 ts over udp/rtp。而 ott 视频采用 http/tcp 协议来 30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 年第 41 卷第 7 期网络带宽不固定的需求,如 microsoft 的 smooth streaming、apple 的 http adaptive bitrate streaming、adobe 的 http dynamic streaming、widevine 的 live adaptive streaming 等。 adaptive streaming 技术有两个重点 :视频分片和码率自适应。 码率自适应是指前端编码器把每个视频节目同时编 / 转码成内 容相同的多种不同码率级别(码率高的文件分辨率大、视频 质量级别高)的适合内容分发格式的音视频流。视频分片是 指将已编码的多码率视频流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分割成包括 各种质量水平的、连续的多个视频子文件(流),并分别独立 存储在 web 服务器中。经分片后的每个视频子片都是由一个 完整的 gop 序列组成。每个 gop 中都含有一个或多个关键 帧(i 帧),且 gop 序列的第一个帧是 i 帧。因此每个子片都 可以独立进行解码。子片的信息还包含地址 url、定时、同步、 媒体特性(如视频分辨率和比特率)等内容。总之,所有各 种码率的子片都是相同时段完整图像的视音频数据,它们不 同的仅仅是码率和分辨率,即所需网络传输带宽的不同。因 此,视频子片允许单独访问,独立解码。在切片的同时,还 创建了包含该段视频所有码率子片相关信息的索引文件,其 中记录了各个码率文件的关系及特性,如持续时间、开始时间、 先后顺序、不同质量子片的数量、跟踪定位识别信息等。索 引文件的 url 也存储在 web 服务器中。当客户端需要播放某段视频时,客户端软件会自动进行 网络状况检测,并根据当前网络状况和自身缓存能力(包括 视频缓冲区状态和 cpu 使用率、丢帧统计等)向 web 服务器 发送一个获取该视频索引文件的请求。客户端通过读取索引 文件,从中选择一个适合当前网络状况的某个码率的子片进 行定位下载播放。同时为下一个视频子片评估网络状况和传 输速率。就这样,在播放过程中,客户端软件不断地检测离 自己最近的服务器的带宽,并根据自身终端带宽的情况向服 务端请求最匹配的码率。web 服务器也不断地响应客户端的 请求。也就是说,如果传输过程中带宽变大或变小,客户端 可随之根据情况切换高码率或低码率的子片播放。通过这种 方式可使带宽和码率之间达到一个最好的匹配,或者说最好 的用户体验。当该段视频子片顺序下载至客户端时,客户端 按顺序将这一系列子片拼接成一个连贯的视频流播放,实现 视频重建。由此可见,客户端的下载过程是尽可能利用网络 带宽进行的,没有流量控制。客户端根据实际可用网络带宽 来决定下载更大或更小码率的子片,实现码率的自适应。以上论述的是一种在视频播放期间由客户端做决策,并 最终形成一个最优传送方案的技术。客户端监控当前本地网络带宽状况和设备缓存功能大小,不断地向服务器反映影响传输时间和视频质量变化的情况。依据这些状况,客户端自动在不同码率的子片文件之间进行切换调度,以获得适合自 己的子片。传输时间随视频子片的质量和本地网络状况而改 变,客户端也随之选择一个合适的子片来使延迟最小化。通 过这种方式(不同的分辨率和码率),ott-tv 尽最大可能的 保持视频播放流畅,我们称之为 adaptive streaming 的客户端 实现。2 客户端与前端实现自适应传输流的不同adaptive streaming 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是在前端(服务器端)完成,即前端流媒体服务器根据网络预订动态调整自身 的发送速率来适应可用网络带宽。它是从传统的实时流媒体 技术发展而来的,一般使用 udp/rtp(rtsp)协议,将传统 的 cbr 编码改为 vbr 编码,来解决客户端解码速率和服务 器发送速率因网络延时或丢包而产生的不匹配问题。其具体 实现流程是,在媒体播放过程中,前端服务器定时监控播放 该段视频的用户终端的视频缓冲区状态、网络带宽、时延等 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出当前系统的平均带宽,由这个带 宽来调整自身发送速率(即视频流的码率)。也就是说,在网 络环境差的时候,服务器自动选择发送低码率的媒体流。当 网络环境改善后,服务器会根据监控情况主动发送高码率的 媒体流,以此来抵御网络带宽的变化对媒体播放质量的影响。 而在客户端实现的自适应传输流技术与其区别在于 :内 容准备时,不同速率的文件都被切割成了一系列的子文件存 储在 web 服务器中 ;内容播放时,客户端对网络状况及自身 能力进行判断,并主动获取适合自身状况的码率文件。这是 一个需要客户端不断更新描述文件来获取新内容的相关信息 的过程。而在服务器端实现的自适应流媒体技术是流媒体服 务器不断获取网络状况的最新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连续不断地向终端发送不同码率的数据。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基于客户端的技术体系不需要业务提供者去考虑带宽问题,也不需要业务提供者 根据接入网的带宽大小动态地调整码率,带宽利用率比较高。其缺点是业务提供方无法对网络进行质量监管与控制。3 ott-tv与iptv两种技术体系的不同iptv 和 ott-tv 代表着传统流媒体技术发展的两大方向 :面向连接的 udp 组播方式和无连接的 http 渐进式下载 方式。这两种体系不同的起因是初始业务提供者的背景不同。 iptv 最初是由电信或广电运营商主导的业务,有自己可管可32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 年第 41 卷第 7 期新媒体 new media 表 1 ot t-tv 与 iptv 的区别 频内容。有线电视。用各种协议组播或单播给用户机顶盒。和过载保护等手段来保障播送视频的服务质量。控的专网,他们从视频技术的理念出发不断地改善传输视频的质量。ott-tv 一开始是由视频网站主导的在开放的互联 网中开展的视频业务,他们是从互联网技术的理念不断完善 传输视频的质量。互联网的用户带宽是不可控的,随时变化的, 因此,ott-tv 更多体现了与网络无关、客户为主的特征。两种技术的对比总结如表 1 所示。adaptive streaming over http (dash)-part 1: media presentationdescription and segment formats ol.2t. stockhammer. dynamic adaptive streaming over httpdesign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ol.3r. pantos. http live streaming ol./id/draft-pantos-http-live-streaming-12.txt, october 14,2013.4 朱晓晨,沈苏彬 . 基于 http 的动态自适应流技术综述 j. 系统 仿真学报 ,2013(11).5adaptive streaming: a comparisonol. /en/adaptive-streaming/.6 浅 谈 http adaptive streaming 技术及其前景 ol. 世界宽带网 络 ,2011(5).4 结论从 iptv 的兴起到 ott-tv 的繁荣可以看出,每种技术各有千秋,相互渗透,适应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才是根本。 ott-tv 解决了传输通道的问题,iptv 可提供更高的服务质 量(qos),存在就是合理,适应才能生存。随着三网融合的 推进和视频传输的技术发展,受众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一第一作者简介 :张桂卿 , 女 ,1970 年 10 月出生,硕士学位,现任高级工程师, 从事电视中心及有线电视前端系统及设备的测量工作。定会极大满足。参考文献 1 iso/ iec 23009- 1: 2012 i nformation technology- d ynamic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 年第 41 卷第 7 期33项 目ott-tviptv业务提供者视频网站电信、广电运营公司网络环境开放的互联网,无监管和控制机制。任何连接互联网协议(ip)的带宽接入均可使 用,如 xdsl、光纤、wifi、3g 移动通信等。经规划、可管可控的专网,用户带宽可以保证。特点通过开放的互联网向一系列具有 ip 地址的设备传输视频内容。通过一个受管制的封闭专网向既定消费者设备提供视带宽随时间波动固定带宽技术发展互联网的技术体系视频相关的技术角度内容来源媒资库媒资库存储的媒体和(或)链接直播的地面、卫星和内容发送基于互联网内容分发的理念,将媒资库的内容编码切片后,由 web 服务器发送到 ip 的自适应客户设备。采用终端驱动方式自适应选择合适的视频播放。基于传统的视频分发理念,采用服务端驱动,通过使视频编码vbr(编码效率比 cbr 高)cbr码率可变、多码率恒定、单一码率协议应用 http 协议使用多协议,如 udp,rtp,rtsp igmp,rtmp网络管理没有管理或开放的网,利用 ip 网尽力而为的方式。可管理的专网。qos无 qos 保障。通过自适应流媒体协议,动态监测终端用户带宽和设备性能以及利 用 ip 网络尽力而为的性质来发送视频,用户端通过在较低或较高质量视频流之间 切换来优化视频质量。有 qos 保障。通过带宽预留、接入控制、分组优先终端智能终端(包括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和网络机顶盒)用户机顶盒操作系统ios 或 android 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用户不受限制需加入专网直播实现采用点播技术,http 的点到点通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