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5滕王阁序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5滕王阁序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5滕王阁序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5滕王阁序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5滕王阁序教师用书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滕王阁序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翼轸(zhn)瓯(u)越棨(q)戟襜(chn)帷 骖(fi) 凫渚(zh)雕甍(mng) 彭蠡(l) 睇眄(min)帝阍(hn) 睢(su)园 宗悫(qu)簪笏(h) 遄(chun)飞命途多舛(chu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故2胜3穷4怀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2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浓雾一样,像星星一样)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遥看,远望)5宾主尽东南之美(形容词作名词,才俊、俊杰)6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7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8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逃到)9梓泽丘墟(名词作动词,成为丘墟)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常用来指学位。)3访风景于崇阿(古义:指丘陵中的景物;今义:可供人观赏的景象。)4所赖君子见机(古义: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今义:看机会,看形式。)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判断句,无判断标志词表判断)译文:_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响穷”与“彭蠡之滨”之间省略介词“于”)译文:_3奏流水以何惭?(宾语前置句,宾语“何”置于动词“惭”之后)译文:_4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宾语前置句,宾语“何”置于动词“知”之前)译文:_5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日下”“于云间”分别置于动词“望”“目”之后)译文:_【答案】1.我王勃不过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人,一个无足轻重的书生。2渔船上的人(在)夜晚唱起歌,歌声响遍鄱阳湖畔。3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4我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5向夕阳西下之处远望长安,在云雾缭绕之间遥看吴会。常识速览王勃(650年675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未冠应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又因私杀官奴获死罪,遇赦除名,父福畴受累贬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二十六。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去;专会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瞿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1文学常识序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骈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体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2文化常识(1)棨戟遥临棨戟: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古时官吏出行时做前导的一种仪仗。这里代指仪仗。(2)钟鸣鼎食之家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的豪华排场。(3)望长安于日下日下:京都。古代以太阳比喻帝王,帝王所在处称为“日下”。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4)酌贪泉而觉爽贪泉:在广州附近的石门,传说饮此水会贪得无厌,吴隐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坚定。据晋书吴隐之传,廉官吴隐之赴广州刺史任,饮贪泉之水,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伯)夷(叔)齐饮,终当不易心。”(5)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6)等终军之弱冠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7)舍簪笏于百龄簪笏:冠簪、手板。古代仕宦奏事,执笏簪笔即谓簪笏。比喻官员或官职。探究精研文本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著名的骈体文。文章由洪州的位置、地势、人才写到宴会,用铺陈夸张的笔法写出滕王阁的壮丽及周围的三秋风光,渲染宴会的盛况。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和身世感慨,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及怀才不遇之情,表达了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所谓“圣君”“明时”的不满。文中虽然也流露出封建文人的悲观宿命的情绪,但人生态度还是积极向上的。文脉梳理【答案】楼阁壮丽自叙遭际文本深读自主探究1如何欣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名句?_【答案】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从这两句话中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山容水态的?_【答案】 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3有人说文中第五段文字表达了王勃强颜欢笑的无奈,你认为呢?请从文中找出依据。_【答案】 虽有消极、怨愤,但更多的是旷达、乐观。虽然文中用了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的典故自比,但作者紧接着写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现了乐观向上的情怀。然后连用六个典故进一步表明心志,在如此际遇下不甘沉沦,自我砥砺,实属难得。4在文中,作者是如何写景物的色彩变化之美的?_【答案】 这篇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青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舳”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合作探究5文章用大量的篇幅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先后表现出两种感情基调: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希望。这二者是否矛盾?_【答案】(示例一)文章交织着作者的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感情。作者的感伤心态源于对良时胜景的无比留恋,对好景不长的惋惜。又由此提升到对人生、宇宙的思索上,想到生命的短暂、个体的易逝,如果在这样有限的生命中,不能赶快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那么个体的人生将很快湮没在时光的洪流中,归于空虚。而作者偏是满腹才华且重视功名的人,社会与统治者不能给他提供这种施展才能的机会,所以他焦急失望乃至失落,在文中流露出自伤自怜以及对现实的不满。(示例二)二者具有一致性。作者并没有一味沉浸在自伤自怜中,而是及时调整心态,转向乐观,表达了一种奋发向上、不甘沉沦的决心。正因为作者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进取精神,所以才会对不能实现的理想和无法改变的现状感到失望,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理想抱负,就此消沉下去,而是将过去破灭的希望转移到未来。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王勃身处困境却不甘沉沦的慷慨悲歌,反映了他理想的人生境界,表现了他积极用世的情怀。这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表达的意思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_【答案】(示例一)作者悲悯古人,实是自况,以此抒发怀才不遇的郁愤。王勃虽有才华,但壮志难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介书生的力量是渺小微弱的,他面对现实又不甘沉沦,虽然不为官去侍奉父亲,但志向不灭。在失望中希望,在失落中追求,在困厄中超越。(示例二)“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沉默中的爆发,奏出了士大夫阶层的人生价值:愈挫愈坚,矢志不渝,穷且弥坚的高尚情操。但我们又分明听到了他在现实面前的沉重叹息,与其说这是王勃的壮怀豪情,不如说是知识分子在理想家园与现实人生间的抑郁和彷徨。言辞的矛盾是作者内心矛盾的外化。迁移学以致用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对偶整齐美观,朗朗上口本文骈俪藻饰,辞采华美。语言丰赡华美,犹如十里花街步步绮丽。文章那种如诗的形式之美,如画的景色之美,如歌的情感之美,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读来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2写法指导运用对偶的“3法”“1注意”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有音乐美,便于记诵;表意凝练,抒情酣畅。那么怎样运用对偶又应该注意什么呢?(1)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要更多的背诵一些唐诗宋词等。(2)善于联想,从一事物联想到另一同类或者不同类的事物,如从桃花到杨柳,从春杏到秋菊。(3)上下句的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4)注意格式韵律,上下两句字数相同,句式一致,词性相同,平仄相对。3迁移运用现在出境旅游的国人越来越多,部分人在境外的不文明举止也引起舆论关注。大声喧哗、乱扔杂物、乱刻乱画等,这些行为已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民形象。为提升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文明素质,请为出境口岸拟写一条横幅,要求用对偶修辞,主题鲜明,语言得体,不超过20个字。_【写作示例】勿忘礼仪之邦,牢记中国形象;人人都有中国形象,处处皆是文明考场;中华文明五千年,礼仪风范一瞬间;礼貌体现人格魅力,文明展示中华风采;带回国外美好印象,留下国人文明形象。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王勃从小聪明多才,七岁就能写很好的文章,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也受累贬为交趾令。可以说王勃短暂的一生,挫折不断,他渴盼施展才华,渴盼别人的理解和同情。但世态炎凉,遭遇挫折的人却往往感到别人在远离自己,于是王勃那种孤独无依、愤懑悲凉的心情,在滕王阁序中流露了出来。【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用于“自信”“逆境”“坚守”“怀才不遇”等话题作文的写作中。2精彩应用爱其才,更慕其狂。印象中的子安,笑容永远轻狂而不羁。游戏文字,擅杀官奴,恃才傲物,陵藉同僚,他的路向来与世俗格格不入。为此,他失去的太多,更让无数人用“轻薄浅陋”将他形容,“才高命短,终无大贵”。可是,我却偏颇地相信,即使再给他机会,他也不会选择做一个练达人情的谦谦君子。或许他也曾有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无奈,也曾有过“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志向,但他更应该是那个滕王阁上的旷世才子,绝代的狂生,看不到主人的愠怒,宾客的诧异,只成就属于他的传奇。所以我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是倔强而骄傲的。上天不给他时间,却给他机会,让他不须削弱锋芒去适应人世的复杂,不必泯灭锐气去改变多舛的命运,在另一个世界里,永远做他自己,“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人生至此,纵然短暂如流星,也全然无憾。对子安,我不会用眼泪去祭奠,而只会吟他的诗,读他的文,想到他的样子,忆起曾经的朝代,体悟落花脉脉之情。佳作领悟导读:本文犹如一篇哀伤的挽歌,悼念着王勃诗意的灵魂,吟唱着阁的感伤与忧郁。通篇描写,细腻而清丽,具有诗意的优美韵律。流泪的滕王阁潘碧秀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江水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滕王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才子王勃。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抹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的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的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王勃,一再遭谴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沉浮,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薄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借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流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栏杆。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王勃当年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五经的青年,行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以外的事情。蜀地距长安已遥遥又遥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会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三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昆德拉说过: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惆怅。斜阳已成余晖,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悟亮点】1.学标题(1)文章取名为“流泪的滕王阁”,有何含义?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文章取名为“流泪的滕王阁”,实际是写自己为王勃的际遇而感伤流泪。表达了作者对王勃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英年早逝的同情和惋惜。2.学赏析词句(2)从全文看,第段中的“伤痕累累”有什么含义?提示:A、怀才不遇,在迷茫中放纵文字;B、不甘寂寞,仕途中遭受重大挫折;C、溺水而亡,过早结束了人生。(3)结合文本,分析第段画线句子的含义。提示:选择永远敞开的门(喻自己较为擅长的领域),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是条坦途;而选择那扇关着的门,可能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遗憾。3.学引用(4)这篇文章中的引用有何作用?提示:文中引用了王勃的诗、李清照的诗,还有昆德拉等人的名言,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更好地突出了主题。4.学化用(5)文中化用了王勃的文句,试举例说明其作用。提示:在“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一句,作者没有简单地照搬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是艺术地进行了化用,用优美形象的散文化语言再现了那幅美丽的画面,读来令人叫绝。训练落实提升1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翼轸(zhn)骖 (cn) 鹤汀(tn)睇眄(min) 捧袂(mi)B瓯越(u) 潦水(li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