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无人值守变电站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1页
35KV无人值守变电站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2页
35KV无人值守变电站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3页
35KV无人值守变电站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4页
35KV无人值守变电站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各行业对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变电站是连接电力系统的中间环节,用以汇集电源、升降电压和分配电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对电力系统至关重要。本文主要进行35KV/10KV无人值班降压变电站的设计。35kV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为无人值班形式,其设计应服从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总体设计,其配置、功能包括设备的布置应满足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以及信息分层传输、资源共享的原则。因此,本次设计我们将以此作为设计指导原则展开设计工作。整个设计过程包括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和选择、短路电流的计算、主变压器和电器设备的选择。其中电器设备的选择主要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母线导体、避雷器、高压熔断器等。本设计简单介绍了采用综合自动化设备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关键词: 降压变电站, 电气部分设计, 无人值班, 综合自动化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industry, all industries increasing demand for power system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The substation is connected to the intermediate links of the power system to bring together the power, lift voltage and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energy.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substation power system is critical.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the step-down substation 35KV/10KV unattended.The 35kV substation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for unattended, its design should be subject to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power grid dispatch automation, configuration, features include layout of the equipment shall meet the power grid safety, quality, economy of operation and information layered transmission, sharing of resources principle. Therefore, the design we will use this as the design guidelines to expand the design work.The entire design process including the choice of design and selection of the main wiring of the electrical substation, short-circuit current calculation, the main transformer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Which the choice of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including: circuit breakers, isolating switches, current transformers, voltage transformers, bus conductors, surge arresters, high voltage fuses, etc. The simple design of integrated automation equipment unattended substation.Keywords: step-down substations,electrical part of the design,unattended,integrated automation目录摘 要IAbstractII1 绪 论11.1 原始资料11.2课题的目的和意义11.2.1 提高了运行可靠21.2.2 加快了事故处理的速度21.2.3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21.2.4 降低了建设成本21.3国内外无人变电站综述31.4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应注意的问题31.4.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原则31.4.2 主接线和平面布置41.4.3 一次设备选型41.4.4 直流系统41.4.5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自诊断功能41.4.6继电保护的配置42 35KV总降压变电所设计62.1设计指导思想62.2 主接线的选择72.2.1 电气主接线的含义和满足的要求72.2.2 本设计所选择的主接线方案及其选择理由72.3 主变压器的选择82.3.1 主变压器台数的选择82.3.2 主变容量的确定92.3.3 主变压器接线形式的选择102.3.4 结论112.4 所用变压器的选择和所用电的设计112.5 短路电流的计算122.5.1 概述122.5.2 短路计算的目的132.5.3 短路电流实用计算的基本假设132.5.4 短路电流实用计算步骤142.6 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及校验172.6.1 高压电气选择的一般原则182.6.2 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导体和电器182.6.3 按短路情况校验192.7 高压开关柜中断路器及隔离开关选择及校验202.7.1 额定电流的计算202.7.2 高压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选择结果及校验202.8 高压开关柜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及高压熔断器的选择252.8.1 电流互感器的选择和校验252.8.2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272.8.3 高压熔断器的选择282.9 母线的选择及校验292.10本设计所选择的配电装置及选择理由312.11 变电所的防雷保护规划332.12 10kV中性点接地设计342.13 无功补偿36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及微机监控系统设计383.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介绍383.1.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概述383.1.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优越性393.1.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功能393.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及结构形式403.2.1 变电站综自系统发展的基本趋势403.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形式403.3 SC-2000型分散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423.3.1 概述423.3.2 SC-2000系统组成:433.3.3 SC-2000系统结构配置453.3.4 SC-2000系统技术特点:463.3.5 SC-2000系列数字保护监控装置功能介绍543.3.6主要设备清单553.4 遥视警戒系统553.4.1 系统设计原则563.4.2 系统构成563.5烟、温报警系统及自动消防系统573.5.1 变电站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583.5.2 变电站的灭火系统583.5.3 防火封堵装置60参考文献62致 谢63附录A 35KV无人值班变电所主要电气设备清单64附录B 35KV无人值班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图附录C SC-2000型分散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配置图附录D 电气总平面布置图1 绪 论1.1 原始资料本工程为满足某区域对电力的需求,经系统规划设计,论证新建一座35kV终端变电站。变电站安装两台3150kVA变压器。电压分为35kV、10kV两个电压等级。35kV侧进线一回,10kV出线六回,最大负荷4500kVA,最大一回负荷为1000KVA,各侧功率因数COS及最大负荷小时数为:35KV侧Tmax=4200小时年COS=0.85。查表损耗小时数T=2800小时10KV侧Tmax4500小时年COS=0.8。查表损耗小时数T=3150小时35KV侧电源近似为无限大电源系统,以100MVA为基准容量,归算到本所35KV侧母线阻抗标幺值为0.2 。本所环境要求:本所所在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空气无污染。该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年平均气温16,绝对最高气温40,土壤最热平均月气温18,风速为25ms。微风风速小于5ms。该所位于生荒土地,便于进出线等诸多方面的考虑。且考虑有视野较宽阔,有足够的间隔。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工业的腾飞,人们对能源的利用的认识越来越来越重视,电力系统在整个行业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现代电力系统是一个巨大的,严密的整体,电力系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能源部门,而变电站的设计是电力工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变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建国以来,我国的成像供电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也经历了一个不断认识、提高、完善的过程。随着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出现与实用, 微机保护技术的成熟, 数字通信技术与光纤的广泛应用,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完善, 为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控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它克服了传统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固有缺点, 适应了现代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人们开始感觉到变电站无人值班已经有了可能, 再无必要配置固定值班人员。加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追求高效益已是企业的必要行为, 况且市场诸多价格因素的变化( 征地费、土建费、人员福利、工资开支与设备价格的相对关系) , 变电站无人值班在经济上的优越性( 减少人员, 降低建设成本) , 便必然成为电力企业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 近年来国内市场上一系列高性能、长寿命, 免维护的一、二次设备( 包括直流电源) 的涌现, 也有助于促使变电站无人值班的实现。它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高新技术应用的必然产物, 更是企业自身谋求高效益所必需的有效手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电力网及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是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工程中的重要一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供电可靠性及供电质量不断提出更高要求: 减少发、变、送、配电损失, 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 电力部门自身发展提出减人增效提高劳动生产力的要求, 改善运行人员生活条件,减轻运行人员劳动强度( 昼夜值班) 等等的要求, 都是促使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则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现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由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相对电厂综合自动化来说要容易实现, 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首先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得到发展和应用。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随着电力生产技术的进步, 电厂的生产运行也将由目前的局部自动化走向全面综合自动化, 同样将实现无人或少人值班。到那时实现整个电力系统运行自动化的理想将不是遥远的梦想。因此我们可以说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实践中有着重要意义。作为变电站运行管理一种新的模式, 变电站无人值班还有着非常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这在众多的文献中都有过肯定的阐述。概括起来, 变电站无人值班主要有以下优点:1.2.1 提高了运行可靠首先, 基于微机监控的遥控操作, 其实际统计误操作率比就地人工操作低得多; 其次,由于了解全局, 对操作意图最为明确的调度员直接操作, 其操作正确率将肯定高于变电站值班人员的现场操作。据文献介绍, 某供电局将有人值班改为无人值班后, 误操作率降低了 60%, 遥控的误动作率低于万分之一。1.2.2 加快了事故处理的速度调度员直接操作, 可大大加快事故处理或正常负荷转移的速度, 据资料报道, 平均每次操作可节省时间10 min。1.2.3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变电站无人值班, 减少了现场值班人员,因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人的直接效果是减少了人员的工资奖金和福利开支, 此外, 还相应减少了生活设施建设, 减少了企业各种后勤保障负担。1.2.4 降低了建设成本无人值班变电站布局紧凑, 监控室小, 不建生活设施, 降低了建筑装饰标准, 因而占地少, 建筑面积小, 装饰费用低, 施工周期短, 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建筑成本。1.3 国内外无人变电站综述在西欧、北美的发达国家及东亚的日本,不仅中低压的变电站,而且有些高电压等级的变电站(380kV和500kV等级的变电站)也都采用了无人值班的运行方式,有的电力公司已实现100%变电站无人值班。据介绍,这些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了无人值班变电站建设,到20世纪70年代已完成了变电站无人值班的改造。我国的无人值班变电站起步也比较早,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展有接点遥信和频率式遥测远动技术的研究时,就以郑州和沈阳等供电局作为试点,并于1958年在全国掀起了变电站无人值班的高潮,许多供电局的35-110kv变电站都撤了人。后来,由于技术、经济及管理体制上的原因,除郑州电业局等少数供电部门还在部分变电站坚持无人值班外,大都停止了这一尝试。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我国在电网调度自动化及远载技术的研究及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基于微机及工作站的SCADA/EMS系统、分布式微机远动装置和交流采样远动装置的开发成功奠定了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的基础。1994年全国地调调度自动化专业工作组会议讨论通过并向国调中心提交的专题文件“关于扩展遥控和变电站无人值班的意见”,以及1995年2月28日召开的全国变电所无人值班研讨会,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的无人变电站建设的进程。1996年,全国电力系统第一座11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福益站在邢台电网投入运行。1.4 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无人值班变电站除了应配置分层分布式微机监控系统、遥视警戒系统和完善的烟、温报警及自动消防系统外,在设计中还需要重视和解决好如下问题。1.4.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原则实施变电站无人值班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电网规划、域网和农网改造,调度通信自动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必须因地制宜,基本设计原则就是在满足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工作量,新建变电站可尽量做到一步到位,老变电站根据需要作适当改。1.4.2 主接线和平面布置在满足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尽量简化电气一次接线。110kV可采用单母线分段,桥型接线,10-35kV 可采用单母线接线、单母分段接线。设备布置方式:35KV屋内配电装置:使用GBC-35型手车式高压开关柜,屋内单列布置。此高压开关柜系三相交流50HZ单母线系统的户内屋内配电装置,作为接受和分配35KV及以下的网络电能之用,可选少油断路器和真空断路器,本设计选用真空断路器。10KV的配电装置:10KV配电装置因为电压较低,电气设备的体积,及最小安全净值A、B、C均较小,因而其显着特点是广泛采用屋内成套配电装置。1.4.3 一次设备选型应尽可能选择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免维护或少维护设备,并满足下列要求:主变压器应装有遥信、遥控接口的有载调压开关。10-35kV 断路器可选用 SF6 断路器或真空断路器,因电磁操动机构合闸电流较大,增加直流设备负担,最好采用弹簧储能机构。隔离开关应配有能满足遥信,闭锁要求的辅助开关,主变中性点地刀闸应配有电动操作机构。10-35kV 电压互感器也应配有性能可靠的消谐装置。各电压等级的电流互感器应选用带有 02 准确级的二次线圈。以满足计量要求。避雷器采用氧化锌避雷器。配有在线监测装置。计数器应具有遥信接口。站用电源系统应具有两路电源。互为备用,自动切换。1.4.4 直流系统直流系统的接线方式要求安全可靠,要选择免维护无铅酸蓄电池或镉镍蓄电池,配置直流电压自动调整装置和浮充电自动调整装置,一定要具有遥信接口。RTU、通讯、控制、保护使用UPS电源。1.4.5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自诊断功能变电站内一次设备很集中,而开关、隔离刀闸的操作,雷电波侵入等都是不可避免的干扰源。我们在总体设计时,为了节约电缆、减少弱电信号的衰减、提高抗干扰能力,尽量使控制、保护单元靠近被控设备。但从另一方面看,同时也就把现地控制单元推向恶劣的工作环境。这就要求系统和设备本身对大电流、强磁场、振动等强干扰源有很好的抑制措施。后台操作系统本身还应具有较完善的自诊断功能,对计算机、人机接口、通信接口、过程接口等设备的状况进行在线或离线诊断,当出现故障时要及时登录报警,对于冗余的设备还要能完成自动切换。1.4.6继电保护的配置继电保护是变电站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变电站无人值班设计后,宜仍保持继电保护单元的可靠性应仅与保护装置本身有关,尽可能与其他装置(如通信口、网络、监控单元等)无关,因此,保护单元应相对独立。保护装置(包括元件保护、线路保护等)独立配置。实际工程中可在中低压部分尝试使用监控、保护一体化的装置。35 kV 或10 kV 采用监控、保护一体化装置,减少设备配置,降低造价。对于向特别重要的中、低压用户供电的线路的监控、保护合一装置可采用多CPU配置,以保证监控和保护的相对独立。本次设计采用了SC-2000型分散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2 35KV总降压变电所设计2.1 设计指导思想变电站及配电所在配电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变压器侧配电网中的负荷,又是下一级配电网的电源,其自动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配电自动化的水平。1995年,国家调度中心要求现有35kV-110kV变电站在条件具备时逐步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新建变电站可根据调度和管理需要以及规划要求,按无人值班设计。欲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其中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程度很重要。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一个子系统,应服从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总体设计,其配置、功能包括设备的布置应满足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以及信息分层传输、资源共享的原则。因此本次设计我们将以此作为设计指导原则展开设计工作。按我国的实际情况,目前变电站还不大可能完全实现无人值班,即使是无人值班,也有一个现场维护、调试和应急处理的问题,因此设计时应考虑远方与就地控制操作并存的模式。同样,保护单元亦应具有远方、就地投切和在线修改整定值的功能,以远方为主,就地为铺,并应从设计、制造上保证同一时间只允许其中一种控制方式有效。要积极而慎重地推行保护、测量、控制一体化设计,确保保护功能的相对独立性和动作可靠性。保护、测量、控制原则上可合用电压互感器,对电量计费等有精度要求的量可接量测电流互感器,供监测用的量可合用保护电流互感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设计中应优先采用交流采样技术,减轻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负载,提高测量精度。同时可取消以前经常采用的光字牌屏和中央信号屏,简化控制屏,由计算机承担信号监视功能,使任一信息做到一次采集、多次使用,提高信息的实时性、可靠性,节约占地空间,减少屏柜,二次电缆和设计、安装、维护工作量。光纤通信以光波作为信息载体,以光导纤维作为传输介质,先进通信方式。组成结构包括:多路转换器(多路复用等)、光端机(光电转换)、光缆(传输介质)、光中继电装置(放大整形转换)。特点:抗电磁干扰、频带宽。 主要作为电网骨干通信网,重要信息的传输。变电站内存在强大的电磁场干扰,从抗电磁干扰角度考虑,在选择通信介质时可优先采用光纤通信方式,对于本次35KV小型变电站的设计,变电站与控制室的距离并不遥远干扰较小,用光纤就已经很快速可靠的完成信息的传输,而且用起来方便经济,故本次设计中的通信统一用光纤通信。由上面的设计指导思想可以看到我们这里无人值班变电所的设计应尽量使一些现实问题得以解决,使供配电质量能进一步提高。2.2 主接线的选择2.2.1 电气主接线的含义和满足的要求电气主接线主要是指在发电厂变电所的电力系统中,为满足预定的功率传送和运行等要求而设计的、表明高压电气设备之间相互连接关系的传送电能的电路、电路中的高压电气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母线、断路器、隔离刀闸、线路等,它们的连接方式对供电可靠性、运行灵活性及经济合理性等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在研究主接线方案和运行方式时,为了清晰和方便,通常将三相电路图描绘成单线图,在绘制主接线全图时,将互感器、避雷器、电容器中性点设备以及载波通信用的通道加工元件(也称高频阻波器)等也表示出来:电气主接线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运行的可靠性:主接线系统应保证对用户供电的可靠性,特别是保证对重要负荷的供电。 运行的灵活性:主接线系统应能灵活地适应各种工作情况,特别是当一部分设备检修或工作情况发生变化时,能够通过倒换开关的运行方式,做到调度灵活,不中断向用户的供电,在扩建时应能很方便的从初期建设到最终接线。 主接线系统还应保证运行操作的方便以及在保证满足技术条件的要求下,做到经济合理,尽量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2.2.2 本设计所选择的主接线方案及其选择理由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不分段单母线接线和单母分段两种备选主接线方案。35KV侧:不分段单母线接线:由线路、变压器回路和一组(汇流)母线所组成的电气主接线。单母线接线的每一回路都通过一台断路器和一组母线隔离开关接到这组母线上。如图2.1优点: 简单清晰、设备少、投资小。 运行操作简便、有利于扩建。 图 2.1 隔离开关仅在检修电气设备是作隔离电源作用,不作为倒闸操作电器。从而避免了因用隔离开关进行大量倒闸操作而引起的误操作事故。缺点:可靠性、灵活性差。适用范围:这种接线适用于小容量和用户对供电要求不高的发电厂或变电所中。610kV配电装置,出线回路不超过5回;3563kV配电装置,出线回路数不超过3回。单母线分段接线:以分段断路器将单母线分成两段,将线路和变压器分别连接到两段母线上的电气主接线。如图2.2优点:单母线分段接线可以减少母线故障的影响范围,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当一段母线有故障时,分段断路器在继电保护的配合下自动跳闸,切除故障段,使非故障母线保持正常供电。对于重要用户,可以从不同的分段上取得电源,保证不中断供电。缺点: 增加了分段开关设备的投资和占地面积。 某段母线或母线隔离开关故障或检修时,仍有停电问题。 图 2.2适用范围:单母线分段接线应用在610kV,出线在6回及以上,每段所接容量不宜超过25MW,用于3566kV时,出线回路不宜超过8回。本次设计35kV侧进线一回出线两回,考虑到无人值班尽量安装方便,防止误动作,35kV 侧选用不分段单母线接线。10KV侧: 参照35KV侧单母线不分段,单母线分段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由于本次设计10KV 侧出线6回,最大一回负荷1000KVA,采用单母线分段可以有效提高供电可靠性,所以10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的接线方式。2.3 主变压器的选择电力变压器(power transformation文字符号T或TM),是变电所中最关键的一次设备,其功能是将电力系统中的电能电压升高或降低,以利于电能的合理输送,分配和和适用。2.3.1 主变压器台数的选择 正确选择变压器的台数,对实现系统安全经济和合理供电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主变压器台数时应考虑原则是: 应满足用电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对供有大量一二级负荷的变电所,应采用两台变压器,以便一台变压器发生故障或检修时,另一台变压器能对一、二级负荷继续供电。对只有二级负荷而无一级负荷的变电所,也可以只采用一台变压器,但必须在低压侧敷设与其他变电所相连的联络线作为备用电源,或另有自备电源。 对季节性负荷或负荷变动较大而宜于采用经济运行方式的变电所,可以考虑采用两台变压器。 除上述两种情况外,一般车间变电所宜采用一台变压器。但是负荷集中而容量相当大的变电所,虽为三级负荷,也可采用两台或多台变压器。 在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时,应适当考虑负荷的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2.3.2 主变容量的确定 主变压器容量一般按变电所建成后5-10年的规划负荷选择,并适当考虑到远期10-20年的负荷发展。 装有两台主变压器的变电站,每台主变压器容量S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任意一台变压器单独运行时,宜满足总计算负荷S的60%70%的需要,即 S=(0.60.7) S 2)任意一台变压器单独运行时,应满足全部一、二级负荷 S的需要即 SS 根据变电所所带负荷的性质和电网结构来确定主变器的容量。对于有重要负荷的变电所,应考虑当一台主变压器停运时,其余变压器容量在计及过负荷能力后的允许时间内,应保证用户的一级和二级负荷供电,保证供电可靠性。 同级电压的单台降压变压器容量的级别不宜太多,应从全网出发,推行系列化、标准化。由于本次设计要求10kV最大负荷4500kVA最大一回负荷为1000KVA,每台变压器的容量按计算负荷的70%选择。(KVA)经查表选择变压器的型号为SZL-3150/35。含义:S:三相 Z:有载调压 L:绕组主材为铝线,额定视在容量为3150,一次侧额定电压为35KV, 因为,选择变压器的容量满足要求。2.3.3 主变压器接线形式的选择 变压器绕组的连接方式 变压器绕组的连接方式必须和系统电压相一致,否则不能并列运行。该变电所有二个电压等级,所以选用双绕组变压器,连接方式必须和系统电压相位一致,否则不能并列运行。电力系统采用的绕组连接方式只有星形三角形,高、中、低三侧绕组如何组合要根据具体工程来确定。我国110KV及以上电压,变压器绕组都采用星形连接,35KV亦采用星形连接,其中性点多通过消弧线圈接地,35KV以下电压,变压器绕组都采用三角形连接。由于35KV采用星形连接方式与220KV、110KV系统的线电压相位角为零度(相位12点),这样当电压为22011035KV,高、中压为自耦连接时,变压器的第三绕组加接线方式就不能三角形连接,否则就不能与现有35KV系统并网。因而就出现所谓三个或两个绕组全星形连接的变压器。变压器采用绕组连接方式有D和Y,我国35KV采用Y连接,35KV以下电压的变压器有国标Y/d11、Y/Y0等,变电所选用主变的连接组别为Y/d11连接方式。故本次设计的变电所选用主变的连接组别为YN/d11型。 冷却方式的选择主变压器一般采用的冷却方式有自然风冷却,强迫油循环风冷却,强迫油循环水冷却。本次设计选择的是小容量变压器,故采用自然风冷却。 调压方式的选择变压器的电压调整是用分接开关切换变压器的分接头,从而改变变压器变比来实现的。切换方式有两种:无激励调压,调整范围通常在5%以内;另一种是有载调压,调整范围可达30%,设置有载调压的原则如下:1) 对于220KV及以上的降压变压器,凡在电网电压可能有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有载调压方式一般不宜采用。当电力系统运行确有需要时,在降压变电所亦可装设单独的调压变压器或串联变压器。2) 对于110KV及以上的变压器,宜考虑至少有一级电压的变压器采用有载调压方式。3) 接于出力变化大的发电厂的主变压器,或接于时而为送端,时而为受端母线上的发电厂联络变压器,一般采用有载调压方式。普通型的变压器调压范围小,仅为5%,而且当调压要求的变化趋势与实际相反(如逆调压)时,仅靠调整普通变压器的分接头方法就无法满足要求。另外,普通变压器的调整很不方便,而有载调压变压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它的调压范围较大,一般在15%以上,而且要向系统传输功率,又可能从系统反送功率,要求母线电压恒定,保证供电质量情况下,有载调压变压器,可以实现,特别是在潮流方向不固定,而要求变压器可以副边电压保持一定范围时,有载调压可解决,因此选用有载调压变压器。故本次设计选用主变的调压方式为有载调压。2.3.4 结论综上得该变电所的主变型号及相关参数如下表2-1所示:表2-1主变型号及参数变压器型号额定容量(KVA)额定电压(KV)连接组标号损耗(KW)阻抗电压()空载电流()台数高压低压空载负载SZL-3150/3531503510Ynd115.03371.122.4 所用变压器的选择和所用电的设计变电所的所用电是变电所的重要负荷,因此,在所用电设计时应按照运行可靠、检修和维护方便的要求,考虑变电所发展规划,妥善解决分期建设引起的问题,积极慎重地采用经过鉴定的新技术和新设备,使设计达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保证变电所安全,经济的运行。所用变台数的确定:一般变电所装设一台所用变压器,对于枢纽变电所、装有两台以上主变压器的变电所中应装设两台容量相等的所用变压器,互为备用,如果能从变电所外引入一个可靠的低压备用电源时,也可装设一台所用变压器。根据如上规定,本变电所选用两台容量相等的所用变压器。所用变压器的容量应按所用负荷选择。计算负荷可按照下列公式近似计算: S照明负荷+其余负荷0.85(kVA)所用变压器的容量:SeS0.85P十P照明(kVA)表2-2所用电主要负荷表:序号名称额定容量(KW)功率因数安装台数工作台数备注1充电机300.8811周期性2浮充电机6.50.8511经常性3主变通风0.150.733232经常性4蓄电池及装置通风2.70.8233周期性5交流焊机10.50.511周期性6检修间实验130.811经常性7载波远动0.960.6911经常性8照明20经常性9生活水泵8经常性10采暖及其他16周期性根据上表给出的所用负荷计算: S0.85(30+6.5+0.1532+2.73+10.5+l 3+0.96+8)+20+l6 105.58l (kVA)根据容量选择所用电变压器如下:型号:SL7125l0。含义:S:三相 L: 线圈导线材质为铝 7:产品序号 视在容量为:125KVA 一次侧额定电压为10KV。连接组别号:YNyn0 , 调压范围为:高压:5, 阻抗电压为(%):4所用电接线方式:一般有重要负荷的大型变电所,380220V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两台所用变压器各接一段母线,正常运行情况下可分列运行,分段开关设有自动投入装置。每台所用变压器应能担负本段负荷的正常供电,在另一台所用变压器故障或检修停电时,工作着的所用变压器还能担负另一段母线上的重要负荷,以保证变电所正常运行。2.5 短路电流的计算2.5.1 概述短路(short circuit)是电力系统中的严重故障,所谓短路,是指一切属于不正常运行的相与相间或相与地间发生通路的情况。在35KV的电力系统中,可能发生短路有三相、两相、两相接地和单相接地的故障,其中三相短路是对称短路,系统各相与正常运行时一样,仍属对称状态,其他类型的短路是不对称短路。电力系统中常发生的单相短路占大多数,二相短路较少,三相短路就更少了。三相短路虽然很少发生,但其后果最为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次采用三相短路来计算短路电流,并检测电气设备的稳定性。2.5.2 短路计算的目的 选择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如开关电气、母线、绝缘子、电缆等,必须具有充分的电动力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而电气设备的电动力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效验是以短路电流计算结果为依据的。 继电保护的配置和整定。系统中影配置哪些继电保护以及继电保护装置的参数整定,都必须对电力系统各种短路故障进行计算和分析,而且不仅要计算短路点的短路电流,还要计算短路电流在网络各支路中的分布,并要作多种运行方式的短路计算。 电气主接线方案的比较和选择。在发电厂和变电所的主接线设计中,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接线方案由于短路电流太大以致要选用贵重的电气设备,使该方案的投资太高而不合理,但如果适当改变接线或采取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就可能得到即可靠又经济的方案,因此,在比较和评价方案时,短路电流计算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通信干扰。在设计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架空输电线时,要计算短路电流,以确定电力线对临近架设的通信线是否存在危险及干扰影响。 确定分裂导线间隔棒的间距。在500KV配电装置中,普遍采用分裂导线做软导线。当发生短路故障时,分裂导线在巨大的短路电流作用下,同相次导线间的电磁力很大,使导线产生很大的张力和偏移,在严重情况下,该张力值可达故障前初始张力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对导线、绝缘子、架构等的受力影响很大。因此,为了合理的限制架构受力,工程上要按最大可能出现的短路电流确定分裂导线间隔的安装距离。 短路电流计算还有很多其他目的,如确定中性点的接地方式,验算接地装置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计算软导线的短路摇摆,输电线路分裂导线间隔棒所承受的向心压力等。 2.5.3 短路电流实用计算的基本假设考虑到现代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要进行准确的短路计算是相当复杂的,同时对解决大部分实际问题,并不要求十分精确的计算结果。例如,选择效验电气设备时,一般只需近似计算通过该设备的最大可能的三相短路电流值。为简化计算,实用中多采用近似计算方法。这种近似计算法在电力工程中被称为短路电流实用计算。它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基础上的,其计算结果稍偏大。短路电流实用计算的基本假设如下: 短路发生前,电力系统是对称的三相系统。 电力系统中所有发电机电势的相角在短路过程中都相同,频率与正常工作时相同。 变压器的励磁电流和电阻、架空线的电阻和相对地电容均略去,都用纯电抗表示。次假设将复数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 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磁路不饱和。即各元件的参数不随电流而变化,计算可应用叠加原理。 对负荷只作近似估计,由于负荷电流一般比短路电流小得多,近似计算中,对离短路点较远的负荷忽略不计,只考虑在短路点附近的大容量电动机对短路电流的影响。2.5.4 短路电流实用计算步骤 按通过电气设备的短路电流最大地点为短路计算点的原则,分别选出两个短路计算点,如图2-3:即:K1:变电站主变一次侧 K2:变电站主变10KV母线 : =35kv : =10 kV K1 K2图2-3电力系统 35KV侧架空线路 变压器 0.2 求各元件的电抗标么值,取=100MVA,一回线路:变压器: 当在K1处发生三相短路时,作出等值电路图,如图2-4所示最小运行方式下电源至短路点的总电抗为:无限大容量电源 K1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标么值S 图 2-4有名值冲击电流短路全电流最大有效值短路容量 最大运行方式下电源至短路点的总电抗为:无限大容量电源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标么值 有名值冲击电流短路全电流最大有效值短路容量 当在K2处发生三相短路时,作出等值电路图如下2-5所示 0.2 2.22 K2S 0.2 2.22图2-5最大运行方式下电源至短路点的总电抗为无限大容量电源=1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标么值有名值冲击电流短路全电流最大有效值短路容量最小运行方式下电源至短路点的总电抗为无限大容量电源=1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标么值有名值冲击电流短路全电流最大有效值短路容量表2-3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表短路点运行方式电源至短路点电抗标么值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名值(KA)冲击电流(KA)全电流(KA)短路容量S(MVA)K1最大0.115.639.7223.551000最小0.27.819.8511.78500K2最大1.214.5411.566.8582.6最小2.422.275.783.4341.32.6 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及校验电气设备的选择是发电厂和变电所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正确地选择设备是使电气主接线和配电装置达到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在进行设备选择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积极而稳妥地采用新技术并注意节约,必须按正常工作条件进行选择,并按短路状态来校验其热稳定和动稳定。2.6.1 高压电气选择的一般原则导体和电器的选择设计、必须执行国家的有关技术、经济的政策,并应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运行方便和适当的留有发展余地,以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需求:应满足正常运行,检修,短路和过电压情况下的需求,并考虑到远景发展需要。按当地环境条件校核。应力求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选择导体时应尽量减少品种。扩建工程应尽量使新老电器型号一致。选用新产品,均应具有可靠的试验数据,并经正式鉴定合格。有关规定:验算110kV以下电缆和导体短路稳电时,所选用的计算时间,一般采用主保护运作时间加相应的断路器全分闸时间。如果主保护有死区时,则应采用能对该死区起作用的后备保护的运作时间,并采用相应处的短路电流值。电器和10kV及以上充油电缆的短路电流计算时间一般采用后备保护动时间加相应的断路器全分闸时间。断路器全分闸时间包括断路器固有分闸时间和电弧燃烧时间。2.6.2 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导体和电器 额定电流导体和电器的额定电流是指在额定周围环境温度下,导体和电器的长期允许电流(或额定电流)应不小于该回路的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即: (或)由于发电机、调相机和变压器在电压降低5%时,出力保持不变,故其相应回路的=1.05(为电机的额定电流);母联断路器回路一般可取母线上最大一台发电机或变压器的;母线分段电抗器的应为母线上最大一台发电机跳闸时,保证该段母线负荷所需的电流;出线回路的除考虑线路正常负荷电流(包括线路损耗)外,还应考虑事故时 由其他回路转移过来的负荷。此外,还应按电器的装置地点、使用条件、检修和运行等要求,对导体和电器进行种类(屋内或屋外)和型式的选择。 额定电压和最高工作电压导体和电器所在电网的运行电压因调压或负荷的变化,常高于电网的额定电压,故所选电器和电缆允许最高运行电压不得低于所接电网的最高工作电压,即: 一般电缆和电器允许的最高工作电压:当额定电压在220KV及以下时为1.15;额定电压为330500KV时为1.1。而实际电网运行的一般不超过1.1,因此在选择设备时,一般可按照电器和电缆的额定电压,不低于装置地点电网额定电压的条件选择,即: 2.6.3 按短路情况校验 短路热稳定校验短路电流通过时,导体和电器各部件温度(或发热效应)应不超过允许值,既满足热稳定的条件为: 或 式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