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亚科学城_Huizi.doc_第1页
索菲亚科学城_Huizi.doc_第2页
索菲亚科学城_Huizi.doc_第3页
索菲亚科学城_Huizi.doc_第4页
索菲亚科学城_Huizi.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ttp:/www.bikupan.se/sophia/why.htmlAt the end of the sixties senator Pierre Laffitte, then Director of the prestigious “Ecole des Mines” in Paris, together with a group of scientists and other key figures decided to create a city of lear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area of Valbonne north of Cannes. The aims were to create and develop an economic centre focusing on high technology so that Provence-Alpes-Maritimes-Cte dAzur region could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centr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Europe. The nameThe name Sophia Antipolis derives from the Greek ”sophus” meaning wise, clever, and intelligent. Antipolis is the Ancient Greek name for Antibes, which is just a few kilometres to the south, it can also be described as ”the anti-city”. The name of Frances first science part encapsulates the role of the complex, which is to be ”an international city of wisd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y the way, Pierre Laffittes wife at the time being was named Sophia.History of the area The area where Sophia Antipolis is situated has been an important region far back in history. In the middle Ages this was an important European trading centre. Up to the middl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area remained principally a farming area. The olive and wine provided the main crops along with the rose and the jasmine, which were used to make perfume. During the last two centuries tourism has been a key factor for development. The creation of Sophia Antipolis represents the most radical change in modern time.- Before Sophia Antipolis we only had grapes and olive trees here.Mr Philippe Vandelli in Valbonne praise the day when the science park settled in the valley.-It brought both jobs and money. And thats the most important of everythingHistory of Sophia AntipolisIt takes time for visions to become reality. In 1972, the Dpartement des Alpes-Maritimes set up the organisation SYMIVAL (SYndicate MIxte pour lamnagement et lEquipment du Plateau de VALbonne), which became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the activity. In 1974, the first company, Franlab, moved to Sophia Antipolis. In 1988, in order to cope better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park, the local management modified the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 and the body with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handed over the control of operations to a semi-public company S.A.E.M. The organisations partners are the Regional Council of the Alpes-Maritimes, and the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industry of Nice Cte d zur. Since 1990, Sophia has grown at an average of four percent annually.Telecom ValleySophia Antipolis is a part of the “telecom valley”, which reaches regroups about 70 member companies and represents over 10000 jobs. The telecom from Milan to Valencia. The telecom valley association was founded by a non-profit organisation. Since the beginning in the early nineties the telecom valley association has grown and now provides a unique expertise in the field of telecom and IT development. The association benefits from the unique expertise and synergy of its members and from the rich exchange of The information taking place locally within the fields of Research and Education with Sophia Antipolis as the true hub.法国索非亚科技园索菲亚安提波利斯科学园区位于法国南部风景迷人的地中海之滨,1969年由皮埃尔. 拉斐特先生主持的非赢利经济团体创建,开发之初仅有2300英亩空旷的山地。经过30多年的努力,目前已成为法国最具国际化的地区,25平方公里范围内聚集着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1300家高科技机构和研发型企业,拥有科技人员3万多名。园区项目和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生命科学、环保和新能源等领域,代表着当今世界的研究方向和先进技术水平。园区管理机构与全球多数知名园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形成了完善的沟通、交流网络,为科技研发与合作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渠道。园区依山傍海,绿荫覆盖比率超过2/3,一条条环山公路将掩映在绿树鲜花中的众多研发机构联为一体,规划布局错落有致,生态环境十分清净优美,既适合科技研发创新对环境的要求,又实现了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令人感受深刻,留下非常良好的印象。A、索菲亚- 安蒂波利斯科技城索菲亚科技园区是法国科学园区中一个成功的典范。园区所在的阿尔卑斯-滨海省多年来一直靠旅游业为生,经济活动单一,园区的建立改变了这种状况。索菲亚-安蒂波里斯位于法国尼斯和科达苏尔附近,高速公路从区边缘穿过,距法国第二个最大的国际机场16公里。该园区占地2300公顷,园区如今已接纳了1300多个企业,创造3万多个就业岗位,其中约有70%是高科技公司,并间接地为地区创造25000个就业机会。该园区具有很强的国际性,技术人员分别来自70多个国家,公司以美国的为主。1969年,巴黎矿业学校校长皮埃尔?拉非特教授建议在法国东南部的尼斯附近创建科技城,很快就得到一些科研人员、工程师和当地有关方面的支持。他们成立“索菲亚-安蒂波利斯协会”,着手筹建“索菲亚 -安蒂波利斯国际智慧、科学与技术城”。在“国家工业应用研究成果促进局”和尼斯地区“工业化办公室”的帮助下,协会与地区工商联合会共同成立具有法人性质的“经济利益集团”,由这个集团向里昂信贷银行贷款,在离尼斯城16km处的索菲亚-安蒂波利斯买下125公顷土地,有协会组织,着手修建基础设施,然后划出出售土地,由进入单位根据有关房屋建筑和环境保护的具体规定,自建办公楼和实验室。1974年,由当地政府和各界人士组成的“混合集团”接管了科技城的土地建筑工作,指定地区商会负责地盘出售等商业性事务,同时给科技城增加了1200公顷,作为森林保护区,到最后科技城总面积已扩大到2300公顷。科技城由三个显著不同的“技术中心”组成,即信息-长途电信一电子(ITE)中心区,制药-生物-化学中心(PCB),以及规模较小的能源中心。在公司结构中,以少数的大公司占统治地位,如德克萨斯仪器公司,数字设备公司,汤普森平德拉公司,法兰西航空公司国际订票服务中心以及长途电信公司,但大批量的是比它们小得多的公司,并与它们相邻而居,小于100人规模的公司约有250家左右。索菲亚-安蒂波里斯实际上有双重的结构,第一部分结构是通过仿效,增值、树立形象的过程,吸引原已建成的公司扩张和新公司的到来,第二部分结构是基础研究和管理兼备的中小企业孵化中心,它依赖“集体训练”的交流和项目开发,培养和创立大批中小型新企业,而这种结构建立的基础即是园区内的创新环境。这种创新环境是通过公司间的合作,创立新思想的组织机制,它是通过与外部有密切联系的外来公司,在区内分设很多小单位的外来公司以及当地衍生出来的公司,和与对企业孵化中心联合开展业务的地方公司等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来实现,这个网络构成园区最为显著的特征。科技城组织机构有:(1)索菲亚-安蒂波利斯基金会。基金会是在索菲亚-安蒂波利斯协会的基础上于1984年建立的,其宗旨是致力于把科技城办成科研、教育、企业三者相结合的高技术中心,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尽快出成果、出人才。其主要职能有:举办高水平的科技培训班:组织科技和经济预测报告讨论会:促进研究人员和地区人员合作采取新行动:发挥国际智密区俱乐部所在地作用,加强与其它科技城的联系。(2)索菲亚-安蒂波利斯接待中心,但大部分按成本收费。其主要职能有:出租办公用地;提供接待室、会议室、放映厅;信件收发、电话总机服务;打字、归档;财会和行政服务;电话传真、电传、电话终端和复制业务;法律、专利、商务咨询;协助投资者和财政部门联系;免费提供科技咨询。(3)新兴企业培植中心。它是由接待中心派生出来的,主要目的是为新兴企业提供必要条件,新兴企业的“孵化器”。其主要职能有:对产品提出技术改进建议;协助企业起草发展方案筹集资金;提供财会法律方面的顾问;为企业提供廉价办公用地。(4)国际智密区俱乐部,成员有30个。其宗旨是:发展俱乐部成员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向政界和企业界表明科技城和智密区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在国际范围内为进入科技城和智密区的机构提供方便。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都很优越,位于法国蓝色海岸之滨,是环境优美的旅游胜地,有尼斯国际机场,与法国国内大中城市及欧洲各国空中联系方便。但开始这里的科技和基础几乎是空白,除了尼斯大学外,周围没有其它高校和工业。在科技城建立以后,有巴黎矿业学校、尼斯地区商会、电信学校、法国石油研究院、国家科研中心以及一些私营公司到科技城。但总体上科技优势不明显,后来为此又组建“计算机科学研究所”、“欧洲技术研究所”,希望形成多学科、高水平、国际性的科学技术中心。现在科技城有1300多家高科技厂商,其中包括200多家信息和通信技术公司、50多家卫生设备公司、64家研究和教育机构及617家服务性公司等,共有来自70多个国家的30000多名工程师集聚在此。可以说,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是欧洲最富盛名的科技园区。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园区 ,它主要是以研发为主,入驻的客户主要是研发机构、技术性公司、科技创业企业、企业孵化器等。 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园区的经验,一个地区,不论工业基础怎样薄弱,只要转变观念,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注重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的成果应用转化,就完全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科学城就兼有研究、开发和生产活动。科技工业园和科学城的产出目标不仅是高技术产品科技成果,更重要的是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商品化,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促进经济振兴。本园区网站:借鉴海外科学城发展经验 加快推进合肥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一、海外科学城概况缘起与发展。迄今为止,国际上对科学城还没有一个完全确切的定义,但有许多类似的提法,如“科学技术园”、“高新技术园区”、“科学公园”、“技术城”以及“硅谷”、“硅岛”等。不管叫什么名字,它们所拥有的共同特征是:科教与工业相结合,作为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聚集地,主要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并通过技术开发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美国的斯坦福研究园,诞生于1951年,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园区,后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电子工业基地“硅谷”;前苏联的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始建于1957年,是最早冠以“科学城”名称的科学园区,是前苏联乃至世界最大的综合科研基地之一。继斯坦福研究园和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之后,许多国家和地区竞相仿效,纷纷兴建各种类型的科学城,20世纪70年代以后更是掀起一股科学城建设浪潮,据有关文献统计,目前世界各种类型的科学城已达500多个,除斯坦福研究园和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外,比较著名的还有美国的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北卡三角研究园、法国的法兰西岛科学城、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学城、英国的剑桥科学园、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关西科学城、韩国的大德研究团地、新加坡科学园、台湾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等。基本类型。科学城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开展基础科学研究为主的科学城。前苏联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日本筑波科学城、德国海德堡基因研究中心等,均属于以开展基础科学研究为主的科学城。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以前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总分院及其研究所为主体,在苏联解体前拥有科研机构60多个、高等院校14所、科研人员2.5万人,属于多学科综合性研究中心,基本任务是全面发展技术科学、自然科学、经济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以解决重大的科学问题和促进地区生产力的发展为主要任务。筑波科学城拥有科研机构46个、高等学校2所、科技人员13万,主要从事高能物理、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化工、机械、电子、气象和环境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二是以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为主的科学城。美国的斯坦福研究园以及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北卡三角研究园,英国的剑桥科学园、苏格兰硅谷,法国的法兰西岛科学城、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学城,新加坡科学园等,均属于以发展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为主的科学城。斯坦福研究园,依靠斯坦福大学雄厚的知识、技术、人才资源和出租校园土地,吸引各种企业、机构入园,从事电子、航空和宇航、制药及化学等领域的开发、经营活动。法兰西岛科学城,作为科研、教育和高技术产业密集区,不仅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而且兴办了8000多家高技术企业。主要功能。科学城主要有三种功能:一是通过聚集效应提高科技研究开发能力。大学和科研机构相对集中,有利于科学思想和科技成果的交流,研究和开发的协作,图书、情报、信息设施等研究资源的共享。科学城产生的这种聚集效应,如同一所综合大学,可以提高科技研究开发的整体能力。除斯坦福研究园、剑桥科学园等少数科学城是在一个综合研究能力极强的大学基础上建立以外,多数科学城都是由若干个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组成。法兰西岛科学城集中了法国60%的大学和43%的科研机构,共有3万多名科研人员和8000多家高技术企业,在科学城中进行电子、生物技术、新材料、机器人、办公室自动化、医药、食品、交通和能源等高技术的研究开发。筑波科学城集中了日本国立科教机构46所,占全国总数的30%,其专业人员约占总数的40%,年度科研经费约占总数的50%。韩国的大德研究团地集中了忠南大学、忠南经商专科大学、产业技术大学、科学技术大学4所大学和韩国科学技术院、韩国电子技术研究所等20多个科研机构(其中多数是国立科研院所),研究范围涉及造船、海洋、机电、通讯、农业等技术领域,近几年向航天卫星、生物工程、核能等尖端技术领域发展的趋势亦在日益加强。二是通过辐射效应发展高技术产业。科学城的研究开发成果可在广阔的技术前沿上促进高技术产品的诞生,从而对高技术企业起到强烈的辐射作用。高技术产业的一个特点是风险大、发展速度快、产品生命周期短。而小公司投资少、转向灵、见效快,是发展高技术的重要力量。科学城聚集的高技术小公司不但能吸取科学城的研究开发成果,而且由于受到在知识密集环境中创业精神的鼓励,会加快高技术研究成果产业化速度。在斯坦福研究园,由半导体晶体管发明人肖克莱成立的半导体公司,就有效地利用了园区的技术资源、创业精神和投资环境,从而使公司获得了迅速发展。后来该公司裂变为40多家半导体公司,包括发明集成电路的仙童公司,以及脱胎于仙童公司的世界最大的微处理器生产厂商英特尔。剑桥大学创办的剑桥科学园,聚集了300多家电子、计算机软件、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企业。剑桥大学每一个系都与科学园的企业有联系。剑桥科学园的企业可以迅速获得剑桥大学各系及其科研机构最新的科研成果,可以聘请剑桥大学的教授到企业指导或兼职,使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企业技术进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三是发挥带动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科学城可以通过带动高技术产业而有力地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高技术产业具有高增长率的特征,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对当地经济有直接的促进作用。5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的形成,马萨诸塞州的高技术产业一直在迅速创造就业职位,抵消了传统工业造成的就业率下降。其中仅1976至1981的六年间就增加了7.2万个就业岗位,增长率为42.4%。高技术对传统产业还具有改造作用。这种改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功能替代,如工程塑料替代部分钢材;有的是增加计算机控制部件,如对制造业进行技术改造。科学城还能加速当地的城市化。北卡三角研究园不仅自身发展很快,而且改变了周围城镇和县的性质,使一大片曾是农村的地区迅速城市化,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运作模式。从国际上看,科学城的运作一般由国家、地方或国家与地方,以及有条件的大学共同承担。科学城的管理一般也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了政府机构管理、民间组织(如协会、基金会)管理、专门公司管理、大学管理以及政府、大学、企业的联合机构管理(即“官、学、产”共管)等多种形式。一是国家规划和管理的运作模式。日本筑波科学城、韩国大德研究团地、前苏联新西伯利亚科学城都是由国家来规划和管理的典型范例。这些新建的科学城全部由国家拨款。日本的筑波科学城,自1963年至1993年政府共拨款18713亿日元,为世界上建设费用最高的科学城;韩国的大德研究团地,自1974年至1984年国家拨款3亿美元;前苏联政府自1958年至1963年对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拨款2.19亿卢布。日本建立筑波科学城是形成日本国家级科研和教育基地的重要战略举措。1965年,日本在首相办公室下面设立“科学城推进本部”,由国土厅长官担任主席,成员包括科技厅、环境厅、厚生省、文部省、农林渔业部以及邮电、劳工、通产、建设等有关中央政府部门的副部长,并决定土地开发和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由住宅和城市开发集团负责,科研和教育机构的建设由建设部负责,筑波新城开发公司则负责建造和管理道路、公园和商业服务设施。由于规划和主管都是国家最具权威的机构,使得建设和搬迁得以顺利进行,10多年完成了浩大的基建工程,1980年基本完成,1985年全部投入运行。二是地方规划和管理的运作模式。科学城对地区经济振兴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一些地方政府在条件许可下也积极规划和管理科学城。美国东南部的北卡罗莱纳州一直以农业经济为主,但教育却相当发达,北卡大学、北卡州立大学和杜克大学均属美国最好的研究性大学。1955年,有企业家给北卡州州长建议,应该利用北卡州的教育资源来加速该州的经济发展,以上述三所大学为基础,建立北卡三角研究园。北卡州州长采纳了这一建议。随着大型研究设施和政府研究机构的迁入,使包括三所大学在内的三角研究园区集中了近300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三角研究园逐渐发展成熟。三是国家和地方联合规划和管理的运作模式。多数科学城是国家和地方联合规划和管理的,这有利于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日本的关西科学城建设采取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协力、产业界与学术界合作的办法。创立关西科学城的建议是1978年由大阪大学等一些关西学者首先提出的,1986年开始动工,1987年列为国家重点项目,规划建设50个现代化的研究和教学机构,目标是建设21世纪新城,并成为日本的学术文化中心。德国的西柏林革新与创业者中心也是政府和地方联合创办的典型。1983年,根据联邦政府的“创建技术密集型产业计划”,西柏林革新与创业者中心应运而生。该中心由西柏林市经济交通局、科技局和西柏林工业大学共同规划建设,西柏林工业大学承担了革新与创业者中心的管理和协调工作。中央和地方合建的科学城,国家只负担部分费用。如西柏林革新与创业者中心,联邦政府拨款400万马克,西柏林市政府拨款270万马克;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学城总投资为6亿法郎,其中1.8亿由法国领土整治部和地方政府资助,其余4.2亿通过出售地产得到。四是大学规划和管理的运作模式。对于大学来说,单独规划和管理科学城的条件要求很高。首先,要有极强的理工科研究力量,其次要有广阔的校园或土地。世界上只有少数大学有能力规划和建设科学城。目前,做得比较成功的有美国斯坦福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占地面积达36平方公里,建在该大学内的斯坦福研究园面积为2.67平方公里。剑桥大学的31个院系都是行政自主、财政独立的团体。院系松散的联合,加之教学、行政管理方面采取的诸如教师可以自由兼职、教师知识产权归教师个人所有等自由灵活政策,客观上为剑桥大学教师进入企业、或兴办高技术公司创造了条件。因此,剑桥大学自然成为剑桥地区高技术公司、人才、风险投资及房地产的主要来源。主要促进措施。为建设和发展科学城,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从法律和政策上积极予以扶持,科学城管理部门也大力引进企业投资和风险资金,加速推动科技产业化。 1、制定法律法规。许多国家在建设科学城的进程中,都十分重视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例如,日本政府于1970年公布了“筑波研究学园都市建设法”,1971年制定了“筑波研究学园都市建设计划大纲”,1983年颁布了“高技术工业积集地区开发促进法”;韩国政府于1986年颁布了“高技术工业都市开发促进法案”,以保证大德研究团地有关规划的落实。 2、出台优惠政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促进科学城中的科技转化和产业发展。一是税收和房地产租售优惠。新加坡肯特岗科学园的税收优惠为:凡属新兴工业可豁免40%的所得税;凡属投资于高技术工业的企业如连续3年亏损,可获50%的投资津贴;对用于研究开发的全部设备和机器,给予3年累积折旧;凡为制造业提供研究开发服务的公司或利用研究开发成果从事产品生产、材料改进和生产过程革新的企业均予以奖励和减税;在科学园投资进行研究开发者,还可获得更为优惠的税收政策。韩国的大德研究团地,为了防止地价上涨而影响企业入驻,从1984年开始,由土地开发公社统筹建设研究中心或厂区,再以比较优惠的价格出售给进入大德研究团地的单位使用。德国西柏林科学园区对园内高技术创新企业的研究项目给予以最长期限为3年的补贴。凡获准补贴的项目,第一年可得其研究成本80%的财政补贴,第二年补贴率为50%,第三年为20%。二是吸引外资优惠。我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对吸引外资作出了一系列优惠规定,例如:投资者可享有本岛投资者相同之优惠条件及权利;投资者可享有100%企业股权,亦可寻找当局及本地企业为其共同投资者;台湾地区以外投资的利润可申请汇出;高科技企业经相关管理局核准后可兼营进出口贸易业务,等等。三是提供启动资金。美国是政府干预市场最少的国家之一,但即使是这样,在硅谷兴起的初期,政府还是扮演了研究工作和系统早期开发资助者的角色。在日本、韩国和台湾的科学城建设过程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3、积极发挥政府采购的作用。政府作为科学城公司产品的购买者可以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同时为在企业关键的成长期提供部分稳定的销售市场。美国硅谷在发展初期,政府的这种角色就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大力引进风险投资。在科学城建设中,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都是新事物,属于创业性质,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能否得到资金支持至关紧要。成功的科学城多数采取民间或者半官方的形式,大力引进风险投资。早在5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院长康普顿就建立了美国研究和发展公司,为波士顿地区早期的高技术公司提供资金,该公司被公认为美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著名的苹果公司、英特尔公司、微软公司、IBM公司都是靠风险投资发展起来高技术企业,同时它们也向高技术中小企业投入风险资金。20世纪80年代正是美国电子信息行业研发创业的高潮阶段,而仅1983年,美国的风险投资就达120.76亿美元,其中投向各科学城电子信息行业的占了67%。我国的风险投资规模小、起步晚,据调查在已转化的科技成果中只有2.3左右的资金来源于风险投资,而且这些资金中财政拨款、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又占多数,这与国外以投资公司、退休基金、保险公司和个人投资者为主的资金构成模式大相径庭。我国这种资金构成一方面限制了风险投资的资金规模,同时还使风险在相当程度上集中在政府身上,得不到有效分散。 5、积极争取企业和民间资本的支持。科学城建设离不开企业和民间资本的支持。日本企业中的一些大公司,如住友、松下等都在关西科学城投资,建立自己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松下电器公司的中心研究实验室就设在关西科学城。在美国128号公路高技术园区,企业出科研经费、研究成果双方共享,是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常见合作方式之一。企业还以这种方式对科学城提供经费支持。如埃克森公司同麻省理工学院签订协议,公司为学院提供10年的燃料问题研究费用;孟山都公司同哈佛医学院合作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从1974年开始,在12年内,孟山都公司提供2300万美元装备哈佛医学院的一个实验室,以支持恶性肿瘤生化研究。二、对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 1、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走国家、省、市共建的道路。多数国家的科学城建设,是在国家和地方联合规划和管理下发展起来的。建设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需要良好的体制环境和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省里的支持是不够的。要花更大的气力争取国家更大的支持,不仅要进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盘子,还要争取纳入国家“十一五”总体规划。 2、选择重点率先突破,形成自己的科技创新特色。美国硅谷的巨大成功,曾经使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竞相模仿,纷纷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科学城的主导产业来开发。但是,经过一场模仿热以后,许多国家特别是地方政府悟出了道理,不能不顾本国和本地条件,都去研究开发电子信息技术;只有依托自身优势,选择一个或几个合适的高技术领域和项目进行研究开发,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高技术产业,才是发展科学城的上策。合肥在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应进一步筛选项目,确定有限的重点,集中更大的力量,加速形成生产规模较大、集聚效应显著、增长速度较快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形成自己的产业特色。 3、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培养和积极引进科技人才。世界上成功的科学城的一个重要经验是高度重视人才,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即在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和开发生产方面都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和招揽来大批各个层次的急需人才,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本。合肥市科技人才的人数虽然不少,但科技人才的体系不完整,缺乏开发应用人才、投资创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特别是严重缺乏既懂经济管理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要采取专业设置、科研经费倾斜、人才录用等措施,引导参与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的高等院校,积极调整学科结构,加强培养科学城建设的急需人才。同时省直有关部门和合肥市应抓紧出台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配套政策,以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科学城建设,还要在税收、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科技人才创业。 4、着眼长期发展,切实解决好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问题。在世界较早建成的科学城中,有一些由于居民的快速增长和高技术企业的迅速增加,出现了基础设施跟不上、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前苏联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缺乏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服务设施,致使许多来自莫斯科、列宁格勒的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物理学家和工作人员相继离开。美国北卡三角研究园内的公路也经常堵塞,给水排水设施一度严重不足。斯坦福研究园所在地的美国硅谷,每天向空气中排出25吨废气和微尘,加上100多万辆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这些问题至今仍然在治理过程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学城的发展。合肥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保护环境,中长期的战略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发展,不仅基础设施建设适当超前,还要努力把科学城建设成为生态型科学城,营造最适宜人居的工作生活环境。 5、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积极性。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科学城是国际上一条成功经验。高校密集、科技资源丰富是合肥的主要优势,也是合肥有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可靠保证。因此,要充分调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对参加科学城建设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不管是省属或部属,都要给足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省、市的教育经费、科技三项费用,以及其他科教经费都应适当向这里倾斜。对中科大、合肥研究院等大学和院所要重点支持,充分发挥他们的核心和带动作用。这些重点科研力量用好了,有利于提高的国际声誉,增强要素聚集能力,也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合肥建设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能力。 6、大力扶持科技型小企业。小企业是科学城生长壮大的基本细胞。许多国家都对促进科技型小企业发展进行了立法,如美国的小企业创新研究法、日本的小企业新技术振兴法、加拿大的小企业公司发展法,为科技型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省对入驻科技创新试点规划区的小企业应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在企业开办、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落实好让科技人才先富起来的政策,鼓励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创办、领办小企业。要完善孵化机制,催生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迅速转化、走向市场。 7、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建设科技创新型试点市,资金需求巨大,不可能全部由政府承担,也不可能仅仅由几家大银行、大企业承担,需要引进省内外、境内外各类银行、风险投资公司、保险公司,构建多层次的融资体系,发展多样化的融资形式,尤其是要积极引入多家风险资本。风险资本公司不仅能够提供资本,为了自己的资金安全和获取高额回报,他们还会帮助创业企业物色合适的经理人员,改善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 8、适时出台法规规章。无论是科研机构还是科技型企业,对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法制环境都有更高的要求和企盼。省直有关部门和合肥市应及早进行调研论证,一旦时机成熟,迅速出台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在管理机构设置、园区规划、产权保护、优惠政策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创造一个更加公平、规范、稳定的发展环境。 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发展经验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 沈奎高科技园区是当今世界各国推动科学创新的重要引擎,其中美国硅谷、英国剑桥工业园区、日本筑波科学城、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印度班加罗尔软件技术园、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等已经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学习和借鉴这些园区的经验,为广州高新区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1、风险投资为园区内高科技企业的创办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风险投资是一种以私募方式募集资金,以公司等组织形式设立,投资于未上市的具有强大市场竞争潜力的高新科技企业的一种权益资本,是一种承担高风险、谋求高回报的资本形态。世界一流高科技园的发展无一不得益于风险投资机制的支持。以硅谷为例,在硅谷只要有好的市场潜力的高技术产品项目,风险投资家就会乐于投资。同时经验丰富的投资者还会提出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以帮助和促进高科技企业成长。19951999年,硅谷风险投资1518起,投资总额占全美风险投资的15.2。据统计,美国的600多家风险投资公司接近一半在硅谷。硅谷早期的IBM公司和苹果公司等,后期的英特尔、雅虎、网景等公司,都是靠风险投资发展壮大起来的。又以剑桥工业园区为例, 2003年剑桥地区的风险投资额约为1.5亿英镑,截至2004年上半年剑桥地区共吸引了全英国25和全欧洲8的风险投资。其他如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技术园、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等都离不开大量社会风险投资的助推。2、科研院校为科技园区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才基础硅谷的成功经验之一就在于它始终坚持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相互依赖、有机结合和高效合作,其中斯坦福大学发挥了核心作用。斯坦福大学不仅通过斯坦福研究园奠定了硅谷发展的基础,还通过制定产业联盟计划,促进大学院系、研究人员与企业合作,从而更好地发挥大学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斯坦福大学设立了许多鼓励科研人员创新的政策和制度,如允许教授有一到两年脱离教学岗位,专门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