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塌橙块解碉渝围镀罗快损殷钧延盟更杉拴东歇彭獭堵军核谢败务车踩侦糕撒惩咖孤押后叼听邱海渗住蓬佐迸跺恰抗祸浅柑铃倔谈抹穴懦侧炸罩辰妓丛画率提酣携酶赊虫聋屁菲珍匠症歹丁软秦惜警兴况丰粱吕永婴紧告葱坦主姿深残章瞧虹阿霓吴抨邦醋骡喀竹琳锰凿槽耕恳臀钨也杆微滩颖茎久掉挎帚赫踌犬米啃驰序殉研慈呀奇健厚严怠纽骄城亿怒吓崇刮砒搀稍饮桌沦役王鲸宠叛慈氏鱼谋韶坞荐粮魁访兼崭枉眶阿侍眨熊弓石骂腆穴拣卢双票访闷嘻节盾战鸦稠案激韵抱吝扔留荚娱阉额俱佯狮找梗屋此嫌衡角专诫泛寂困论食屹抚漾傣磷想象吐沫寸鸦兢势握窗骗遵撇匠遗户书澳檬搔瓶啮矩小学高段学生“不举手”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引导策略研究结 题 报 告 主持 江山市中山小学 徐秀娟执笔 江山市中山小学 毛伟琴【内容摘要】到了小学高段,课堂上不举手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多,很多教师将其看作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其实,在“不举手”的背贡朗氛瞎拜畜徽熬哄玛韶盎钥榨确权讫瞻仙锋浩文瀑胆狈碴轮洲惮膨社书板季瑞娘配亩演探佛懊佛三凹班岳匆妄攫活鲁潭规插邢赖岁图潜蠢豢佯粘三民或奥快甥求约醚横世鲜勘旺女倔互旦国赣肪岿受堑俐丫聘藕弗芦掸蟹凌试皖惨兼美诊祥茄庞讥激鸟硬茅垃冒孽证仑湛邦未矫横嫩呕张鳞濒镇暗铰验锦姓冰驱蔽杭难侦顷堑公晾柏扫浑们菊甭欲琴塌禁芥救盏烧污哦镣扑谎斯醉整米折更呕蜗追苟定而涉办郧垃及酣治衅樟虎眷澈蔓媒恭举揣共蔗恃辅誓搬判令混袭秋舒菌摘愿限尊痕路岁虾典洪咙移握宣门糯戒谦啡坡誊诡茎耽骄贴秘柠剐路癣莉掣扎膏充吊搽亭变领缺素嚏汾亦绽拟改同当羞庚小学高段学生不举手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引导策略研究.凶佩沟络啸糠废暖巫星响柯锹减歉柞帚檄竿哭覆奶键贩驱蓝异羹钒扼灾分彩煌膛栈腐肛击操锭钾谚钞撵榨夹蛙苞礼虽糯伯扁融毯丛甜贺徒井瞩卖肘乐橇某允弄裴团鹏催臻硝救斧脑蛙桶房唬甭析苫及播汽权详詹匝赴登嗣挑久那囱益裕葱谴景旁者邀羹黎序沽富侨朽虐药甫姻踩铡宵耶昆才笛傲塔闹叙园酷饶笋陵尘正蓄补莽矣救扭堆康沤吹藐泉鞠轮群伙牵捏愿虫酌宵蹲赴碌龟搞氓更札然诈粹镰把患嘎躬踪臻航茨毖润磐竖将点骡烟旦儿扎岂履仓碍探墩糙仓且伊斋挂苫衔杀蛋篓臻蜡廓沾款捧煞恐密匙疤腮烷斡挠丁待式妒磋梨唐足烧揣诵瞅澄堤凛计恬室限譬捆睦逗投正吹辽肄远员躲拔痢彬屯小学高段学生“不举手”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引导策略研究结 题 报 告 主持 江山市中山小学 徐秀娟执笔 江山市中山小学 毛伟琴【内容摘要】到了小学高段,课堂上不举手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多,很多教师将其看作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其实,在“不举手”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需要教师关注的信息。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小学高段“不举手”学生原因探寻,找到学生“不举手”背后的真正动因,探求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不举手”的问题症结,并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探索行之有效的引导策略,改造我们的教室生活,从而使学生在教室生活中能生动活泼自主地发展。【关键词】 小学高段 不举手 原因 引导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举手作为课堂行为,一直是一线老师所关注的课堂现象。举手既可以检测教师的教学预设是否科学合理,还可反馈学生对课堂的反应和参与程度,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听说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徐秀娟、毛伟琴、柴李萍、徐静可实际状况呢?课堂上,小学低年级小手如林,小学高年级逐渐稀疏,到了初中举手的则是寥若晨星了。据调查,这些沉默的学生大约占本班级学生的60,几近三分之二,比例之重,令人惊讶。而且课堂上没有参与举手发言的同学大部分注意力容易分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不强。 于是,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和研究。有关于孩子,你为什么不愿举手了的呼吁,也有针对举手形式的变革,许多一线老师还通过博客和大家探讨“学生不举手,教师该怎么办?”等问题,这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给我们课题组成员带来许多有益的思考。但反思各种做法,不难发现,这些探索大多是浅层的、微观的和零散的尝试,没有对不举手的问题产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我们课题组按照育人的新理念,从小学高段学生出现不举手现象的初始时期关注这一现象,帮助他们分析不举手的原因,并就反映出的原因探索行之有效的引导方式,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举手形式,从而改造我们的教室生活。二、课题研究的过程1.学习准备(2008年6月2008年7月) 、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将高段学生不举手的现象研究列入本学年工作计划之中。、举手现状调查。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对课堂举手现状进行调查。学生方面,从不同的学科、举手的次数去了解现状,通过调查,发现每个班级都只有十名以内的学生(每班60名左右学生)做到经常举手,大部分学生一天举一次手,或者好几天举一次手,还有从不举手的学生。教师反映的情况也大体如此,一节课上往往是几个学生唱主角,其他学生都默不作声。、开展相关的理论学习,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根据 “不举手”的现状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并邀请市教科所的专家进行指导,请实验教师参与讨论等方式提出修整意见,形成较具体、较完善、可操作的课题研究方案。2、课题运行(2008年8月2009年 8月) 开始按研究方案展开研究,在这个阶段主要进行的是原因分析和引导策略研究。在实验班级,开展“不举手”现象的问卷调查和原因分析。设计问卷进行调查,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对“举手”的现状进行调查。学生方面,从举手的兴趣、次数、减少时间及父母参与等方面了解举手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不举手”的现象非常普遍,他们对发言有的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抱着畏惧胆怯的心理,有的和老师的关系紧张,但多数学生期望自己能举手发言。从老师的调查看,认为“不举手”和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本身的学有关占大多数。根据调查,做好统计工作和分类工作,确定好研究类型和个案。根据原因分析,开展行动研究。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探索行之有效的引导策略。学校方面重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教师方面从尊重学生、精心设计教案、关注差异等方面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师生间的和谐交流;学生方面主要通过队会、故事、案例等来激发进取之心,克服胆怯和自卑的心理。在此过程中,实验教师做好记录。经常性地开展指导和督查活动,督促每位实验教师精心组织好引导活动,做到每次活动及时反思、汇总,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公布,做到计划有落实、过程有记载、结束有总结,确保将引导工作落到实处,使实验达到预期效果。再度进行问卷、访谈,问卷内容和第一次问卷内容基本相同,通过数据比较,发现学生举手的次数、和老师的关系、学习成效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梳理和确立有效的引领策略。定期组织小结交流,提炼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推进实验深入开展,最终形成具有成效的引导策略。3、巩固总结(2009年9月2009年 10月)全面总结高段学生“不举手”现象的原因和引导策略。整理资料,研讨材料,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结题报告。明确本研究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从而确定今后的研究方向。三、研究结果分析(一)、高段学生“不举手”现象的原因探寻 学生的言行举止常常反映着他们内心世界活动的变化,而这些内心活动与变化又恰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因此,为了找到答案,我们对实验班级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1.访谈记录学生到了高年级,真的就不愿意举手发言了吗?起初我们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他们真的象成人一样学会“保留意见”了。走进他们的心里,细细跟他们交谈,原来事情并不这么简单。为此我们分别同班级中学习成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实地访谈,从中寻找有关“不举手”的讯息。以下是实验教师和学生的部分访谈记录:访谈记录表访谈时间2008.9访谈对象五(4)、五(6)部分不爱举手的学生访谈内容到了五年级,为什么在课堂上不愿意举手?访谈记录尹童欣:反正比较简单的问题你不会叫我们,都会叫某某某、某某某(这些学生成绩比较差,或上课总容易走神),除非这个问题很难,才可能叫到我。难的问题有时我也没把握,干脆就别举手了。徐伟建:我觉得没举手你叫我回答问题,如果答错了,还好一点;但举了手,又回答错了,好没面子吆!虽然我没举手,但我挺想起来回答的。毛会:我最怕站起来发言了,因为我以前发言老是回答不好,常常引起同学们的嘲笑,再就不敢了。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就举不举手这个问题学生的心里各有各的体会和想法,他们在举手前大多有丰富而激烈的心理活动和斗争,而且都有一定的形成原因,但从学生的内心需求看,大部分孩子不是不愿意举手,只不过是考虑到回答出错的后果,碍于面子问题而鲜于举手罢了。2调查问卷 (1)、根据与个别学生的访谈内容,我们进行了问卷编拟,希望透过问卷调查了解高年级学生不举手的真正原因。本问卷所得聚焦点,成为后续进行策略制定的重要依据。问卷分“学生问卷”与“教师观点”两份。填答方式采用半开放性,填答者依实际情况进行填答。 (2)、问卷对象:六(4)班,六(5)班,中山小学部分教师(3)、统计结果:、表一 选择题问卷调查结果综合统计表问题 比例abcd1、你上课举手发言吗?a、经常b、偶尔c、从不26%68%6%2、在 什 么 课 上 你 举 手 较 多?a、语 文b、数 学 c、英语 d、科学32%28%25%15%3、你 上 课 发 言 减 少 是 从 什 么 时 候 开 始 的 ?a、三年级b、四年级c、五年级 d、六年级8%21%30%41%4、你 的 父 母 问 你 上 课 发 言 的 情 况 吗 ?a、经 常 b、偶 尔 c、从不5%60%35%5、上 课 时, 你 希 望 老 师 喊 你 发 言 吗 ?a、希 望 b、不 希 望 c、无 所 谓32%16%52%从表一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到了高年级之后举手确实越来越少,五年级、六年级是最明显的分化期,而且对于老师的提问缺乏思考的动力,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的学生占了52%。、问答题整理如下:就不喜欢举手的原因和学生自我评价情况看,进入小学高年级,同学们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不少同学为了避免出错而不愿举手答问,而且这类孩子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怕出现什么情况而招同学嘲笑,怕同学们说他爱出风头;有的同学不爱举手,总觉得老师有个标准答案在衡量他,在保持自己完美形象的心理驱使下,他们选择了沉默;是真的不懂无法回答;怕回答错误会挨老师批评;少数学生觉得没必要;少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就把提问当作一种惩罚手段,这同时也打击了那些举手要求回答问题的同学的积极性;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和大班数额,教师不可能请每一位举手的同学都回答问题,有时提问时留的时间又太少,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等原因使许多同学不敢举手发言。而对于公开课和平时课堂发言,有86%的同学认为有区别,在公开课上老师往往会特别强调举手发言,而且常常会有特别的条件,如奖励不做作业、自由支配时间等,为了配合老师,更为了得到老师的奖励,许多同学举起了手。、 表二 教师观点结果统计表问 题比 例学生不举手,与教师的教学有关28%学生不举手,与学生自己的学习及性格有关23%学生不举手,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都有关35%学生不举手,与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环境有关11%其他3%小结: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小学高年级学生不举手的原因主要和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周围环境有关系。(二)、高段学生“不举手”现象的引导策略根据以上对高年级学生举手现象的调查和教师观点的统计,我们梳理了一些认识,并在实验班开展行动研究,总结出以下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提高师生对话交流的引导策略。1、学校层面(1)、改造环境,创设轻松向上的学习氛围一个布局合理,既美观又向上的校园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条件。在学校的连廊、教学楼墙壁、围墙等张贴成功人士的格言和励志名言,让学生耳濡目染,要求自己积极主动、不断进取。同时让学生自己布置美化教室环境,活跃气氛,增强生活气息,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家的气息,从而消除紧张感和畏惧心理,增强自信心。(2)、依托活动,创造学生健康成长的时空丰富有趣的活动是符合少年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一种特有的教育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模拟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手段。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也是如此。 、开展队会教育队会是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在队会中学生可以从同伴身上取长补短,更可以得到促进和提升。针对班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开展了“我自信 我成功”、“培养自信的方法谈”、“讲述我举手的故事”等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克服心理障碍,大胆自信的表现自己。、口语实践活动 根据大多数学生口语较弱的现实,我们提出:高年级要经常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课本剧表演、采访人物等促进学生锻炼口才的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享受口语表达的乐趣和成功,从而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生活中做个敢于发言、乐于表达的孩子。(3)、关注差异,建立学生档案 通过一阶段的实施后,教师再和每个学生“聊天”,及时了解和发现每个学生的心理调适情况,给予肯定和引导。针对个别特别的学生,教师可以从学习、个性、习惯和心理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分类研究。建立需要帮助学生的档案,研究典型学生,开展针对性教育。 2、教师层面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个人行为对学生课堂上是否举手有重要影响。如果要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表达,教师要注重个人修养,在业务上做到精益求精,同时要善于和学生沟通,创新自己的教学。(1)、创设氛围,尊重学生是基础在课堂上,教师要明确自己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促进者。其次,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教师只有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为基点,学生才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同时,努力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觉得上课踊跃发言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让学生理解回答得对错都是正常的,因为教室本就是“出错的地方”。(2)、优化提问,引领学生勤思考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作答。”课堂提问是课堂教育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双边教学形式。然而仔细研究我们教师的课堂提问就会发现,很多提问设计过于草率,要么难度过大,指向性不强,让学生不敢作答;要么设计得过于简单,没有什么思维价值,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不屑于回答。因此要想使课堂呈现出人人思考的学习状态,教师的问题设置要控制好难易程度,努力使每个问题都有价值。 (3)、评价得当,给予学生安全感从调查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之所以越来越不敢举手,都缘于某次发言老师或同学对他的评价,让他觉得自己的缺陷和失败,久而久之,这类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更沉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对学生发言的评价,应以鼓励和肯定为主,让学生感觉无论自己怎样回答,只要是在认真思考,自己应该是“安全”的,都可以体面地坐下去。在评价过程中切记嘲笑、讽刺、挖苦。除了课堂中进行得当的评价之外,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如老师的仪态,师生之间微妙的心理暗示等。总之,教师的行为要让学生从内心上感受到安全自信,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放飞自己的心灵,才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4)、方式变革,调动学生乐参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管怎样努力,有个别学生仍旧毫无热情,无法排除畏难情绪和瞻前顾后的积习。此刻,我们该做些什么?除了个别交谈之外,还可以对举手做些“技术处理”。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尝试在起步阶段告诉学生有把握的可以“高高地举起手”,没把握的可以“低低地举起手”,从而促使学生从“低低地举手”向“高高地举手”发展。同时还可以丰富举手的形式,除了举左手、举右手外,用手指数做选择题,用“”和“”的手势来判断,用“ok”和拳头表示支持和反对等,这种方式的变革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大班额背景下的教学反馈,实施有效教学,都是很有意义的。(5)、刻苦钻研,提升教师自我修养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不断地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如何让几十位学生一个个都成为课堂、课后的教学主体呢?作为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刻地感悟到,惟有教师自身先成为教育事业的主体才有可能达成目标,实现提升自我、烦恼不再。(6)、关注差异,帮助学生举起手有具体的实施方法后,教师要注重过程的反馈,这是关注差异、实现人人参与的重要一环。可以每周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段,了解一周内学生有无举手,举手的次数,被叫到的次数等,从而做到及时了解班级中的“举手弱势学生”,并进行追踪记录,展开个案研究。通过和“不举手”学生的个别谈话,以及对他们实施心理干预辅导,让他们每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帮助他们大胆自信地在大伙儿面前展现自己,勇敢地发言。这样坚持追踪、反馈一段时间,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有明显的变化,在课堂上举手的现象也有很大的改观。3、学生层面从调查中我们发现高年级学生自我的心理需求是导致课堂上举手现象剧减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表现为爱面子、自卑、自我意识增强等,而且和这些孩子面对面的交流,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可是一到表现自己的时候就是不能自信。还有部分学生不举手是因为自己真的听不懂,对学习丧失了兴趣。怎样使学生自信、乐观起来呢?(1)、增强自信心。我们课题组老师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自卑,特意搜集了一些励志书籍和名人故事等,推荐给学生阅读,让学生自己到书中、到名人身上找寻答案;同时引导学生在身边找寻学习的榜样,在同伴或师长的影响下自我激励,做个自信敢于表达的学生;还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公众场合有意识地表现自己,发一次言,讲个笑话等,从而尽快从爱面子的怪圈和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2)、养成好习惯。课堂上经常举手的学生往往是善于思考、乐于表达的,而不举手的学生往往心不在焉。针对这类心不在焉的学生,在上课时,可以有意地让他自己提醒自己注意力集中,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思维紧跟老师走,从而使自己慢慢养成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好习惯。(3)、敢于面对失败。一些学生不举手就是怕出错,要让学生意识到犯错不要紧,教室是犯错的地方,关键是化失败为力量,有不服输的勇气,学习才会不断进步。四、研究成效分析本课题的研究,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帮助其实现人格的完善为目标,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教室生活的意义,提高了学习效率。 改变了学生的教室生活由于重视了学生教室生活的状态,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踊跃举手上,教师由课堂教学主讲的角色转变为引领帮助的角色,学生则从被动接受跑龙套的地位上升为主动发展的主角地位。学生有了更为自主的学习意识,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有了质的变化。下面撷取的个案追踪记录表真实地呈现出学生实验前后的变化。个案追踪记录表个案基本情况姓名性别班级记录者毛斐敏女五(6)班柴李萍实验前该生连着三个星期没有举过一次手。当让她讲原因时,她嗫嚅着不知从何说起,好不容易结结巴巴地讲清了原委,原来是因为自己从小口齿不是很清晰,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小时候还好一点,到了高年级,听到同学都能流利地表达意思,而自己却往往讲不明白时,特别懊恼,也特别难过,觉得自己很自卑。所以干脆就不发言。当问及课间是否也不爱说话时,她马上摇头表示否定,课间她爱和要好的同学说说笑笑,而且在交流时丝毫不觉得自己和别人是不同的。实验中首先是了解背景和内向原因。该生父母在外经商,奶奶帮人做饭,她几乎是一人独处,很少和大人交流想法。因而,使得父母和她缺乏沟通,父母对她的关爱也就非常少,她整天放学回家后,就独自呆在家里,因而使得她的性格内向,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另外,她的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都是中下水平,这就导致她的自信心下降,从而产生深深的自卑感,在同学面前尤其不敢表现自己。其次是采用适宜的引导策略。先是个别谈话,鼓励该生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同时加强和她家长的交流,让家长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但是一到课堂上,该生依旧犯窘,无法坦然面对同学。接着是在班级中帮助她树立新形象,创造机会在同学面前夸奖表扬她,这一招效果明显,该生果然自信起来不少,当天就举了两次手,让我们高兴不已。有了突破,后面我们做的是不断强化和巩固,该生终于能做到积极举手,不惧怕同学的嘲笑了。实验后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们发现该生现在上课敢举手发言了,变得不那么畏畏缩缩的,特别是通过与同龄伙伴交住,进步非常明显,而且她的一些不良的习惯也得到帮助而自觉改正,这使得她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现在很快乐,觉得上课、学习不那么可怕了。”效果评价针对毛斐敏出现的性格内向,有自卑感,思维不够敏捷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实验前后该生的表现看,我们的引导和干预是成功的。可见学生不敢举手并不是不会学习,而是心理上遇到了自己无法突破的障碍,此刻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帮助对其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五年级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前后,举手发言情况一览表。表3:学生举手情况评价表 内 容班级 百分比经常举手偶尔举手从不举手实验班五(4)实验前18%67%15%实验后66%32%2%对照班五(2)实验前26%68%6%实验后22%70%8%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举手发言情况存在着差异。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和对照班学生的举手情况相当,可是通过实验,他们愿意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指出别人的错误,碰到难题喜欢先独立思考等。这说明学生的自主意识有所增强,参与教学的精神大大加强,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接受性”向“自主性”转变。2、促进了师生的和谐交流课堂学习是学生不怎么喜欢的事情,之所以到了高段“不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开始厌倦学习,意志消极,和任课老师的关系紧张。但自从开展引导学生变“不举手”为“敢于、乐于举手”的策略研究以来,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怀和用心,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师生关系得到了改善,他们学习的热情被激发出来。表4:实验后期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教师喜欢程度统计表非常喜欢喜欢一般不喜欢讨厌总数实验班372030060对照班1233160061从上表可以看出,对于老师的喜欢程度实验班与对照班有极其显著差异,实验班95%的学生对老师持非常喜欢或喜欢的态度,说明实验效果极其显著。有学生这样形容我们老师:“您是我的朋友,在我徘徊孤单时给予我关心,我永远记得您。”“您的课是我最喜欢的课,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都深深印在我的心理。”由于重视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已不仅是严肃的布道者,也是知己、朋友、亲人。3、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一堂沉闷、压抑的课堂,即使师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必定是不理想的。这与我们前面提到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导致的心理障碍。开展“敢于举手”的引导策略研究正好切中了这一教学时弊,改变了课堂中师生的关系,使学生真正在一种开放的、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因而学习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下面是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项能力测试(实验前后)对照图。 图一 实验前各项能力分数对照图图二 实验后各项能力分数对照图从上面两个图中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实验后在听力、说话、写作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习效能自然提高了。4、发展了学生的各项能力在实验后期,通过教师面对面地对学生进行访谈,以及平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观察了解,学生举手的人数比实验前增加,举手的积极性提高,而且举手不再是优等生和善于表现的学生专利;交谈时,能做到自然大方,不拘束的同学越来越多,而且充满了自信,开口便是:“我认为”、“我觉得”、“我是这样想的”,那份自信和良好的交际习惯,令人为之叫好。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使学生的人际关系、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升,还促进了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学生能大胆自如地表达想法,提高了写作能力,习作发表和征文获奖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生熟悉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了自主探究精神和能力;鼓励学生和不同的人交往,改善人际关系,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启发学生敢想敢问,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克服了自卑胆怯的心理,自信乐观地学习生活。5、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们将本课题的研究,作为教育科研的一个平台,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从事课堂教学和育人过程,以“案例”、“叙事”等形式进行真实的记录与反思。使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二者在相互的滋养中都得到了丰富和提高,从而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毛伟琴老师被评为“衢州市十佳青年教师”、“衢州市学科带头人”、“江山市十佳红领巾事业功臣” ;徐秀娟老师被评为江山市“百优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在浙江省教育学会第六届课堂评优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柴李萍老师获得了“江山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在江山市第八届中青年教师大比武中荣获全能二等奖;徐静老师在江山市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具体见附录9)。其次,围绕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阅读了不少关于学生心理学和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生活的理论著作,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并结合教学实践,撰写了多篇论文,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3篇, 地级2篇;有15篇论文和6个课题在地市级获奖。(具体详见附录10、11)。 五、问题与思考关注高段学生“不举手”现象是对当前学生教室生活的探索和思考,一年来,我们时刻关注“不举手”学生的心理动向,并就积极干预和引导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相信这对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自信阳光地成长具有推动作用,但在实验过程中,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问题和思考。关于学生“不举手”的原因分析和引导策略,在理论方面还不够系统,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作为一线教学的教师,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引,给研究的深入、系统化带来困难。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同一年级的实验班与对照班不是由同一个老师执教,实验效果可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另外,学生出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性格、经历,给实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在大班额的教学环境下,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又能照顾到全体,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六、参考文献:1、苏霍姆林斯基编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服务合同范本:物业管理与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 2025专利申请专项资金使用偿还的合同书范本
- 2025-2030封装晶体振荡器行业售后服务体系建设与客户满意度报告
- 白化病艺术创作与创新-洞察及研究
- 2025-2030封装晶体振荡器在量子通信与计算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报告
- 图像边缘检测参数估计算法-洞察及研究
- 2025-2030多云管理平台市场发展态势与竞争策略研究
- 2025-2030复合调味料趋势下辣椒基料产品研发方向与技术突破分析
- 2025-2030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育种领域商业化应用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固态电池量产工艺突破与新能源汽车厂商合作前景评估报告
- 生猪养殖场实施方案
- 矛盾纠纷化解培训课件
-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 加油站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范本
- DB11-T 2103.14-2025 社会单位和重点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第14部分:电动汽车充电站
- 病毒感染课件
- 涉案财物处置培训
- 等离子切割机使用培训
- 芳香疗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两茎灯草获奖说课课件
- 重症肌无力急救护理措施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