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代壁画中建筑的特点 唐代壁画 人物大都丰腴饱满用色丰富 造型写实花卉装饰图案繁复华丽 多绘制牡丹 石榴 葡萄等 所以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 严整又开朗 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 斗拱的结构 柱子的形象 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 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 而色调简洁明快 屋顶舒展平远 门窗朴实无华 给人庄重 大方的印象 这是在宋 元 明 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唐代盛行直棂窗 窗棂上的纹样有龟锦纹及花纹繁密的球纹等 室内壁面上往往会有壁画 天花板形式很简洁 这时候的彩画构图已初步使用 晕 它对以对晕 退晕为基本原则的宋代彩画有一定的启蒙作用 在使用花纹方面 除莲瓣以外 窄长花边上常用卷草构成带状花纹 或在卷草纹内杂以人物 这些花纹不但构图饱满 线条也流畅挺秀 还常用半团窠及整个团窠相间排列 以及回纹 连珠纹 流苏纹 火焰纹及飞仙等富丽丰满的装饰图案 从唐代建筑壁画可以看出 唐代宫阙是从周汉就有的阙发展来的 并与东汉至北朝盛行的坞壁阙有更密切的传承关系 阙 之一名 首见于 诗经 郑风 子衿 曰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说明周时已经有了阙 自东周以至东汉 阙主要都是作为一种礼制性建筑而存在的 形制是两座孤立的台 台上有屋 对峙于宫门 城门 墓道和庙门之前 起标表入口以壮观瞻的作用 大约自东汉中期开始直至南北朝 坞壁大量兴起 在坞门处往往也建阙 它不再孤立于大门外边而是紧挟在坞门两侧 突出了它的物质性功能即军事防御作用 坞壁阙在敦煌早期窟中也可大量见到 大都是塑出的 称为阙形龛 双阙中间连有屋顶 但中间屋顶仍低于左右阙 保持有汉阙双峙的构思 少数是画出的 其中有的中央屋顶比双阙为高 显出了以中央屋顶为构图中心的新意匠 为阙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隋唐以后 随着国家的统一 社会趋于安定 同时也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这种在汉代本来是有严格等级规定的阙又恢复了它的权威性而且更加严格了 遂专属之于帝室 而且除个别帝陵有墓阙外 阙都建于宫门处 形成了宫阙独步的局面 唐代建筑壁画 阙 北京故宫午门两侧的阙亭 阙的形成及分类 阙 在中国古建筑中也是一种特殊的类型 它的发展变化很大 现存的地面古建筑中 要以阙为最早 汉代的地面古建筑除一两处石祠而外 就是阙了 阙一般有台基 阙身 屋顶三部分 阙 又称作两观 象魏 实际上就是外大门的一种形式 与牌楼牌坊的起源可能有相同之处 但后来的发展则分道扬镳 各尽其能了 根据 说文解字系传 的解释 阙这种建筑物是古代帝王在宫廷大门之外建两个对称的台子 在台子上建楼观 上圆下方 因其两台子之间阙然为道 所以称为阙 因为在阙楼上可以观望 所以又称之为观 又因在阙上悬挂法典 所以称之为象魏 周礼 天官 太宰 上就有 乃悬治象之法于象魏 的记载 因此 古时候经常把阙作为帝王宫廷的代表 阙的种类按它所在的位置分大约有 宫阙 坛庙阙 墓祠阙 城阙 国门阙等等 唐代宫阙建筑代表 含元殿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 近代考古研究显示 含元殿建在高出南面地面10米以上的高岗上 前面用砖砌成高大的墩台 设三条坡 平相间的道路登上 称龙尾道 台顶又建二层殿基 下称 陛 上称 阶 墩台 龙尾道 陛 阶四周都有雕刻精致的石栏杆环绕 殿即建在最上层台基上 为重檐庑殿顶建筑 总宽近58米 殿身面阔十一间 进深四间 四周加一圈深一间的廊 形成面阔十三间 深六间的下檐 殿基高于坡下15米 面阔11间 进深4间 殿外四周有宽约5米的 玉阶 三级 殿前有长达70余米的龙尾道至殿阶 含元殿东西侧各有廊十一间 至角矩折向南通向翔鸾 栖凤二阁 二阁作三重子母阙的形式 下有高大的砖砌墩台 二阙下左右外侧有各长十五间的东朝堂和西朝堂 而殿前方左右分峙的翔鸾 栖凤二殿阁之间有回廊相连 成 凹 形 是周汉以来 阙 制的发展 且影响了历代宫阙直至明紫禁城的午门 含元殿在 凹 形平面上组合大殿高阁 相互呼应 轮廓起伏 体量巨大 气势伟丽 开朗而辉煌 极富精神震慑力 古时有人形容它的气魄 如日之生 如在霄汉 不愧为大唐建筑杰出的代表 含元殿662年开始营建 翌年建成 以后的200多年间一直被使用 是举行国家仪式 大典之处 所谓 千官望长安 万国拜含元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就是描写含元殿大朝会的盛况 遗憾的是 如此壮丽的宫殿 于886年毁于战火 含元殿利用龙首原高地为殿基 其大台基是因就南坡铲削并夯筑增补而成 含元殿就是建立在这高大的台基上 可以由此俯视长安城 含元殿平面呈 凹 字形 殿面阔11间 进深4间 各间广5 3米 四周加一圈深1间的廊 形成面阔十三间 深六间的下檐 含元殿东西两侧前方有翔鸾 栖凤两阁 以曲尺形廊庑与含元殿相连 两阁前侧各有一处朝堂遗址 殿即建在最上层台基上 为重檐庑殿顶建筑 总宽近58米 含元殿居高临下 两翼开张 包括二阁在内 建筑群总宽约200米 气势弘大 大朝会时数万人列于殿下广场 李华在 含元殿赋 云 左翔弯而右栖凤 翘两阙而为翼 足见其壮观 殿前有长78米的 龙尾道 砖石砌筑 阶梯与漫坡相间 三条并列 中间御道宽25 5米 两侧道各宽4 5米 道面平段铺素面方砖 坡面铺莲花方砖 两边为有石柱和螭首的青石勾阑 墩台 龙尾道 陛 阶四周都有雕刻精致的石栏杆环绕 唐代阙楼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壁画 斗拱 斗拱的构成 斗拱 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 是由方形的斗 升 拱 翘 昂组成 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 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 壁画上 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往往被皇帝攫为己有 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斗拱的用途 斗拱用于柱顶 额枋和屋檐或构架间 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 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 壁画上 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宋 营造法式 中称为铺作 清工部 工程做法 中称斗科 通称为斗拱 斗是斗形木垫块 拱是弓形的短木 拱架在斗上 向外挑出 拱端之上再安斗 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 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 斗拱最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 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 唐宋时 它同梁 枋结合为一体 除上述功能外 还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 明清以后 斗拱的结构作用蜕化 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 它位于柱与梁之间 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 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 再由柱传到基础 因此 它起着承上启下 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 它向外出挑 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 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 造形更加优美 壮观 在它成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被作为构件大小的基本尺度 模数 制 后来的斗拱逐渐变为装饰 后来采用砖墙 出檐变近许多 作用减少 也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 越高贵的建筑斗拱越复杂 繁华 二 它向外出挑 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 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 造形更加优美 壮观 在它成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被作为构件大小的基本尺度 模数 制 后来的斗拱逐渐变为装饰 后来采用砖墙 出檐变近许多 作用减少 也是区别建筑等级的标志 越高贵的建筑斗拱越复杂 繁华 三 它构造精巧 造形美观 如盆景 似花兰 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在敦煌石窟中保存的大量唐代佛教寺院壁画多是反映西方极乐净土辉煌 欢快的景象 这些壁画虽然只表现了佛寺中主要部分的 但已显示出大唐佛寺的组群布置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整体形象宏大开朗 单体形式多姿多彩 用色丰富但不俗艳 当它们呈现在你眼前时 仿佛你的精神也随之升腾 同众飞天一道融进色彩的漩涡 直上极乐世界 沐浴在佛光之下 这种格调欢乐而华丽的佛寺 无处不洋溢着唐人对现实 人生的积极肯定和健康向上的精神 志莲净苑翼角斗拱和平座 敦煌壁画中的唐代佛寺院落盛唐第148窟南壁弥勒经变 在壁画宫阙中 我们还注意到它们的中央城楼大都又各分出左中右三部 左右二部和中部的关系又形成了一个较小范围的统一整体 突出于外的城台进一步加强了它的统一感 中央城楼的统一构图随之突现 在整个行进过程中 建筑都以其不同规模的完整艺术形象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敦煌第172窟北壁观无量寿经变 敦煌第172窟南壁观无量寿经变 敦煌第217窟观无量寿经变 非常遗憾的是 壁画中瑰丽的唐代寺院在华夏大地上没有任何遗存 日本现存的平等院凤凰堂 建于1051年 日本平安时代 其形制尚保留敦煌壁画中唐佛寺之韵味 其平面摹似凤凰飞翔之状因之得名 正殿屋顶为重檐歇山顶 两翼檐下加装饰性平坐 转角部分升高作攒尖顶 正殿屋顶正脊两端各置一铜凤 门上和檐下缀各种铜饰 殿内有精美的绘画和雕刻 还用金箔 珠玉 金属透雕等多种工艺手段作装饰 当时贵族向往佛教中西方净土极乐世界 故这种华丽的唐式佛寺建筑得到了发展 日本平等院凤凰堂 殿堂及寺庙 唐建筑单体内质外美 非常强调整体的和谐与真实 造型浑厚质朴 多采用凹曲屋面 屋角起翘十分柔和大度 重视本色美 气度恢宏从容 内部空间组合变化适度 可以 雄浑壮丽 四字来概括 具有可贵的独创精神 堪称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高峰 西安青龙寺空海纪念堂 初唐风格 补间用人字拱 为现代复原建筑 青龙寺空海纪念堂立面图此时期建筑歇山顶延续了南北朝的 两段式 形制 但曲线变得更加柔和 同时又不乏力量感 青龙寺空海纪念堂剖面图侧立面饱满 稳重 层次丰富 斜撑和人字拱尽显结构之美 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位于五台县东冶镇李家庄旁 该寺创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 公元782年 寺宇坐北向南 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 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 观音殿 东西配殿 菩萨殿和龙王殿 和大殿 组成一个四全院式的建设 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 平面近正方形 单檐歇山顶 屋顶鸱尾秀拔 举折平缓 出檐深远 明间装板门 次间装直棂窗 转角处额不出头 阑额上不施普拍枋 斗栱为五铺作双抄单拱偷心造 用材颇大 唐代作风明显 此殿体量虽小 但让人感到内力深蕴 好似一名昂首挺立的战士 蓄势待发 充满自信与力量 南禅寺 南禅寺大殿复原立面图 南禅寺大殿架构断面透视图 南禅寺大殿架构透视图 南禅寺大殿复原立面图 南禅寺侧面 内部梁架 转角铺作 唐代木结构建筑 唐代木构建筑的风格除了人们众所周知的 以中轴线左右对称 之外 还有什么呢 唐代木构建筑一眼看上去给人的印象是 结构简单 朴实无华 雄伟气派 它的造型特点主要包括 一 斗拱硕大 斗拱大是唐代木构建筑最基本的特征 因为斗拱大 屋檐看上去较为深远 二 简单而粗犷的鸱吻 鸱吻就是房屋屋脊两端的一种装饰物 唐代木构建筑的鸱吻一般作鸱鸟嘴或鸱鸟尾状 三 屋檐高挑 唐代木构建筑的屋檐高挑向上翘起 而且屋檐通常分为上下两层 四 屋瓦呈青黑色 五 柱子较粗 唐代木构建筑的柱子比较粗 而且下粗上细 体现了唐朝人以胖为美的审美取向 六 色调单一 唐代木构建筑所包含的颜色不会超过两种 一般均为红白两色或黑白两色 唐代建筑的大木柞结构图 天台庵 天台庵山西省平顺县王曲村我国现存最早的四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 一听到天台庵的名字 大家就会把它同佛教联系在一起 确实如此 它是中国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 天台宗 的庵院 五龙庙 五龙庙由正殿 戏台 厢房组成 四周有围墙 东南角辟有小门 正殿座北向南 为唐大和五年 831 建造 五开间四架椽进深三间 平面呈长方形 单檐歇山顶 柱头斗拱为五铺双抄偷心造 各种斗欹部的幽度极深 拱瓣棱角显明 内部搁架铺作斗拱硕大 叉手长壮 侏儒柱细短 构成极平缓的厦坡 只有五台山南禅寺可相比拟 殿内无柱 梁架全部露明 整个建筑结构简练 古朴雄浑 显示了唐代建筑风格 五龙庙因供奉龙泉之神 广仁王 的庙宇 广仁王庙 又因五龙泉水从庙基前涌出的缘故 当地群众也俗称其为 五龙庙 佛光寺 佛光寺是一座历史悠久 规模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元器件企业员工技术机密与市场信息保密合同
- 机关单位食堂承包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合同
- 电梯安装工程合同中的保密条款及保密义务
- 大型活动临时砂石料运输服务合同范本活动保障
- 智能电网设备采购合同模板(含运维培训)
- 开发劳动合同5篇
- 合同纠纷调解与诉讼并行方案
- 连铸切割吨钢承包合同范本5篇
- 2025年家政服务人员派遣合同协议
- 2026届云南省曲靖市化学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地质勘查单位安全检查表-(修订本)
- 解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专题PPT
- GB∕T 40853.1-2021 高频感性元件 电特性及其测量方法 第1部分:纳亨级片
- 建筑识图题库及答案
- 氨基酸溶解性(共1页)
- GDX2包装机组工艺流程简介
- 张家口至涿州公路张家口段(含连接线)建设项目水资源论
- 异质结TCO设备:RPD与PVD比较分析(2021年).doc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 螺纹知识 (4)
- 行车吊装培训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