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成才篇 第一讲 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如何树立正确的读书观.docx_第1页
成人成才篇 第一讲 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如何树立正确的读书观.docx_第2页
成人成才篇 第一讲 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如何树立正确的读书观.docx_第3页
成人成才篇 第一讲 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如何树立正确的读书观.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人成才篇 第一讲 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如何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授课目的:通过教育,使同志们认识到书籍对一个人成才、成长的重要作用,培养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授课提纲: 一、与书交友,其益无穷 二、书海无涯,贵在选择 三、知识无限,读书有法 授课时间:一小时 授课内容: 谈起书,我想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了,每天,它都随身相伴着我们。那么,书是什么呢?由于每个人的社会阅历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回答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有人说:“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读书,是打开这宝库的钥匙。打开书本就会在面前展现出琳琅满目的知识珍宝,任你去探求,去采掘,去装载。”也有人说:“书,是人生的向导,它会开启你观览世界的窗户,引导你走向美好的生活。”今天,我就以“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为题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如何读书,读什么书。 一、与书交友,其益无穷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2000多年前的一天,一个有志青年为了反抗秦王朝的暴政,四处奔走,准备投奔义军旗下。在一个小桥边,他遇见了一位老人,拦住了他的去路,并要求他把老人掉到桥下面的鞋子捡上来,给他穿上,青年人照办了。可他刚给老人穿好鞋,老人却又脱了下来,丢下桥去,并命令他再给捡上来穿好,望着老人满身泥土,年青人什么也没说,又到桥下面捡起了鞋子给老人穿好,老人脸上露出了笑容,嘱咐青年人说:“孺子可教,明天此时桥边相会。”第二天年青人来到桥边,老人给了他一本书。这个青年就是张良。那位老人就是黄石公。老人给张良的书就是太公兵法。凭借这本兵书,张良投到了刘邦手下,为西汉王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汉朝建立后被封为留侯。刘邦称赞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同志们看,一部兵书改变了张良的一生,造就了一个历史伟人。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非常多。读书,既可陶冶情操,又可学到很多知识,是一项十分有益的业余文化活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正在飞速迅猛的发展,而我国还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这样一个汹涌澎湃的大潮面前,一个人如果不善于接受最新的信息与知识,他就无法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如若把实现自身价值比作美好的天堂,那么爱读书,会读书,勇于进取就是攀登天堂的阶梯。 我们每一位军人更应该与书交友,多读书,读好书。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由于我国目前教育条件的限制,我军士兵的文化素质并不高。每年虽然有地方大学生毕业参军,但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代表不了我军士兵整体的文化素质。有这样一件事:某部接到上级的命令到某地接新装备。接新装备的人乘兴而去,却败兴而归,没有将新装备接回来。原因很简单,接新装备的人对新装备的技术性能一无所知,驾驭不了这些“金戈铁马”。部队只好在本团内文化素质较好的官兵抽调出一些人,进行了半年的培训,第二次才将新装备接回来。但由于广大战士的文化水平较低,对新装备的性能掌握不好,在训练中没有发挥其效能,训练效果不佳。因此战士们说:“想装备、盼装备,装备来了怕装备。”由此可见,官兵文化素质低对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影响是多么大啊! 培养现代化的军事人才,一方面要靠军事院校,另一方面也要靠部队的战士自发或有组织地读书、学习。大家可以计算一下。我们每天除8小时工作外,至少有两个小时的闲暇时间。如果按每个同志服役2年计算,闲暇时间达1460小时,相当于180个工作日。怎样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培养起浓厚的读书兴趣,进而使自己学有所成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简单说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有远大的理想和成才的抱负。其次,要爱军习武,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结合本职工作学习。第三,读书时要深钻细研,反复体味书中的奥秘,并真正消化。第四,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每取得一点成绩,都会反过来增强你的读书兴趣。 二、书海无涯,贵在选择 青年战士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对于很多知识都还不了解,人生观、价值观也不牢固,所以不但要读书,还要多读、博读,而且要分清良莠,精心选择,不能滥读。一本好书是他们的良师益友,战士们读了它,会对成长带来莫大的帮助;而一本坏书的作用就像交了一个坏朋友,不但会使其颓废、堕落,还会葬送一个青年的前程。 对于好书,英国作家史美尔曾用“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这样的话来赞美它,德国作家歌德把好书与高尚的人相提并论,他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明末丞相于谦在观书中曾写到:“书卷多情似帮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前全无一点尘。”意思是好书像老朋友,它终日陪伴着我,为我解忧,刚刚读了三千字,胸中的一切杂念便被一扫而光。”拉脱维亚人苏德拉勃伦则是这样评价好书的作用:“读完一本好书,人会感到自己更坚强,更聪明,更正直。” 一本好书给人以知识,给人以力量,甚至可以造就一代伟人,改变历史的进程。同样,一本坏书籍可能会改变人的一生,会使某些人走上犯罪的道路,成为人民和历史的罪人。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者变得更无知。”据统计,很多青少年犯罪都同接触不健康的书籍有关,人的思想是矛盾体,积极与消极,高尚与卑下,前进与倒退的矛盾始终在激烈斗争着,人要想向上,真好比逆水行舟;可要一落千丈,却可不费吹灰之力。书中的糟粕与我们头脑中消极的不健康的不高尚的东西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一旦两者接触,就像化学反应一样,作用奇迹般的扩大,使人着魔,改变常态不能自拔。 有的同志认为,部队实行封闭式管理,我们的学习任务又那么重,我们哪有时间去接触不健康的书籍。其实不然,不健康的书籍就像病菌一样,无孔不入,如果我们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就会随时侵入我们的肌体,腐蚀我们的灵魂。那么,怎样判断一本书是好是坏呢?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我认为以下四个标准可以值得参考: 1要具有引人向上、催人进取的思想性。例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他就可以无愧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类最崇高的事业-共产主义”的富有哲理的名言,曾激励着几代人拼搏和进取。 2要具备结构严谨、文笔精雕的艺术性。如:高尔基的海燕,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有多种版本的唐诗三百首等。像海燕里的:“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一道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我们在被那优美的语言所陶醉的同时,油然而生一种奋起拼搏的感觉。 3要具备富于生活、广闻博采的趣味性。如战士小百科、文摘周报等报刊书籍。世界是多采奇妙的,假如你想不断地摆脱令你目不暇接的惊奇,去走向成熟;假如你想尽快地对书籍产生浓厚的情趣,那么你就不能忽视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 4要具备科学可信、方便生活的实用性。如摄影技术、家用电器维修技术等军地两用人才丛书。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和科学技术时代,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竞争异常激烈。假如你没有一技之长,那么,你非但不能很好地保卫祖国,就是将来走向社会,也将很难有立足之地,只能被社会淘汰。 综上所述,凡具备以上四个条件的书籍,对我们成长进步都有帮助,我们都可以将它们统称为:“好书”。我们在读书前,一定要区分书是好是坏。 三、知识无限,读书有法 好的书籍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集中了人类世世代代文明与知识的结晶。它像高级营养品一样,能滋补你的头脑,启动你的智慧,颐养你的品性。所以,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学习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具体方法我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学习。 1博读 治学皆自读书始。古今中外的学问家,无一不是博览群书者。鲁迅先生主张“博采众家,取其所长”。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不博便无以致精。博学方能足智,足智才能多谋。 阅尽世间用兵佳话,锦囊妙计莫不出自学而不厌、知识渊博的谋士之手。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尽人皆知,他发愤读书,一有空就废寝忘食地博览群书,即使住在军营里,也是像平时一样贪婪地阅读一切能够弄到手的书,尽可能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现代的军事科学,更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要在军事科学研究上焕发创造精神,重要的是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要想在本专业内取得成就,必须通晓专业外的种种有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触类旁通,深刻理解专业内的学问,搞好本专业。如鲁迅所言,专才首先应当是博才。做到博览群书:一是“有空就看”,二是“有书就读”。时间紧怎么办?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就出来了。古人挤时间的办法有“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书从哪里来?“借、换、买、抄”。连队都有图书室,要充分利用起来,如有机会去地方的图书馆当然就更好了;连队干部以及战友的书也可以借来或用自己的书与之交换着看;每月的津贴费注意节省一些,用余下来的钱也可以购买自己所需的部分书籍;对于一些内容较少归还时间又紧的书,我们还可以先抄下来再慢慢看。 2笔记 有些人确实读了很多书,可是宛若过眼烟云所得无几,甚至如朱熹所说的“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什么道理呢?这就是俗话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时觉得会了,便没有把该记的东西记下来,随着时间流逝,记忆便慢慢淡化了。所以,我们应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记笔记的好处很多:有利于纠正急于求成、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式的读书怪癖,迫使自己慢读、细读、精读,帮助思考,加深理解,促进消化吸收;有利于增强记忆和积累资料,录以备忘,逐步增加知识,“积学以储宝”;有利于日后查找、复习与使用,免除了“踏破铁鞋无觅处”之苦;记笔记,还可以训练分析问题、综合问题和书面表达能力。有了各种各样的笔记,便于自己治学,开展研究工作,做到需要资料时呼之即出、召之即来、得心应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没有“千日养兵”的充分准备,就不可能有“一时之兵”而获得胜利的绝对把握。“临渴掘井”,决非读书治学之道。 读书时,记笔记的方法有很多。把读书的心得体会或者将原书的内容要点写出来,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二是根据需要摘抄原文,甚至整篇抄录的也有。例如明朝的宋濂,幼时家贫,买不起书,便向人家借书来抄录,即使天寒地冻,砚台结冰,手指冻得不能屈伸,也不放松;我们今人不至于无钱买书,主要是学习他这种认真读书的精神。不过,有些好书是花钱也买不到的话,就不能不抄。除此之外,一般只是在原文较短的情况下,采用抄书的办法。三是写提纲。四是在原文上做记号或批注。这种方法只限于本人所有的书刊资料,切不可在公用或他人的书籍上乱批乱划。总之,采用哪一种方法,要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确定,同志们应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 3置疑 书本上的知识,是正确还是错误,是精华还是糟粕,需要我们自己来判断。如果全盘不加思索便接受了书的全部内容,那就是“书呆子”,并不能更深地领会书的内容,只有深入钻研,在吸取其中营养的同时,提出若干疑义,究根究底,才能获益匪浅。正如古人所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悟。” 古人有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头脑凝固,屈从于已有的成就,拘泥于过时的观念,人类的思维就永远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永远不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就不可能有哥白尼“日心说”的创立,没有对“物种不变论”的怀疑,就不可能有达尔文“进化论”问世。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经说过:“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怀疑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所压倒。”正因如此,他敢于向地质“权威”的偏见和谬误挑战,创立了崭新的地质力学理论。可以说,这些科学家能够在科学的崎岖山路上攀登高峰,为人类文明作出杰出的贡献,正是他们不断置疑而后释的结果。读书学习的过程,就是个见疑、置疑、释疑的过程。一个不善于见疑、置疑、释疑的人,读书必无所得,治学必无所成。 然而,置疑不是目的,不是消极的“怀疑主义”,而是否定不正确的东西、求得正确答案的一种手段,是一个去泥沙、清除污垢、找到珍珠、挖掘宝藏的过程,是出于对新的事理的执着追求,目的是有所肯定。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贵知疑的同时也要善疑。否则,当疑不疑,不应疑而乱疑,都只会把思想引向邪路,这不是我们应取的读书学习的态度。 4多思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是说学习不寻思其义,就容易受到欺蒙。哥德说过,缺少思考就不会有知识。大数学家高斯更是一语道破:“假如别人和我一样深刻和持续地思考数学真理,他们会作出同样的发现。”伽利略是怎样打开近代科学的大门的呢?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不轻易放过一个思考的机会。他十七岁进人比萨大学学习,那是天主教的天下,要做礼拜。可是就连在教堂里做礼拜这样神圣不可侵犯的时刻,也禁止不了伽利略的思考。当别人在虔诚地祷告时,他却全神贯注地看着教堂里吊灯的摆动,根据摆动的原则,发明了伽利略摆,为制造钟表打下了理论基础。 所谓学问,就是要学要问。问有两种,一是问人,一是问己。问人先问己,问己才能追使你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提出问题想办法去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实际检验,也是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开始。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又解决问题,尝到了独立思考的甜头,就能更加激发求知欲望和进取精神,使知识逐渐丰富起来。我们每个人都有头脑,遇到困难,就要思考着去解决而不能绕着走,也不能不加思索就求助于别人,这样才会理解深刻、记得牢固,甚至会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果再三思考,实在解答不了,就应该虚心求教。自然,“学问”二字,一定要先“学”后“问”。 5躬行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事中的两句诗,虽然讲的只是做诗,但推而广之,学到的书本知识,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