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执行程序流程.docx_第1页
民事案件执行程序流程.docx_第2页
民事案件执行程序流程.docx_第3页
民事案件执行程序流程.docx_第4页
民事案件执行程序流程.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事案件执行程序流程一、执行程序的启动(一)、申请执行【申请】1. 生效法律文书中享有权利的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执行;2.申请人向法院递交如下相关的文件和证件:(1)申请执行书。申请执行书中应当写明申请执行的理由、事项、执行标的,以及申请执行人所了解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申请执行人书写申请执行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提出申请。人民法院接待人员对口头申请应当制作笔录,由申请执行人签字或盖章。外国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的,应当提交中文申请执行书。当事人所在国与我国缔结或共同参加的司法协助条约有特别规定的,按照条约规定办理。 (2)生效法律文书副本。 (3)申请执行人的身份证明。公民个人申请的,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法人申请的,应当提交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其他组织申请的,应当提交营业执照副本和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 (4)继承人或权利承受人申请执行的,应当提交继承或承受权利的证明文件。(5)其他应当提交的文件或证件。3. 在执行时效内申请执行。民事诉讼法第219条规定了申请执行的期限: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1年;双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6个月。申请执行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1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1日起计算。4. 是生效的法律文书。除调解书和终审判决书、终局裁定书外,一审法院作出判决后,都有一个生效的期间,只有生效期间届满后,法律文书才具有法律效力。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有给付内容且执行标的和被执行人明确。【立案审查】1.法院应在七日内审查完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不予受理;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予以受理,开始进入执行程序2.人民法院立案庭收到申请书二日内要求审判庭移送生效法律文书及送达材料。3. 人民法院立案庭受理执行案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申请或移送执行的法律文书已经生效;(2)申请执行人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人或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3)申请执行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4)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有给付内容,且执行标的和被执行人明确;(5)义务人在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6)属于受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管辖。4.人民法院立案庭对申请递交的材料进行审查。5.申请执行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有仲裁条款的合同书或仲裁协议书。申请执行国外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的,应当提交经我国驻外使领馆认证或我国公证机关公证的仲裁裁决书中文本。6.申请执行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申请执行。委托代理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经委托人签字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写明委托事项和代理人的权限。委托代理人代为放弃、变更民事权利,或代为进行执行和解,或代为收取执行款项的,应当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7.对管辖权进行审查。对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执行案件,人民法院在立案前发现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经立案的,不得重复立案8.人民法院立案庭审查、立案后,应当按照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规定收取相关费用,并交付执行庭执行。(二)、移送执行所谓移送执行,是指法律文书生效后,债务人拒不履行义务,审判机关直接将案件移交执行机关,从而开始执行程序的制度。移送执行又称交付执行。主要有一下几种情形:人民法院制作的具有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劳动报酬内容的民事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调解书;人民法院制作的具有财产内容的刑事判决书、裁定书;人民法院制作的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裁定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中关于诉讼费用的部分;人民法院制作的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的裁定书。(三)、委托执行执行程序依权利人申请或者依法院职权开始以后,如果被执行人或者被执行的财产在外地而本院不便执行时,可以委托有关人民法院代为执行。委托执行时,要由委托法院向受托法院发出委托执行函件。受托法院应在收到委托执行函件的15日内开始执行,执行完毕,应及时把执行结果函告委托法院。在30日内还未执行完毕,也应当将执行情况函告委托人民法院。受委托人民法院自收到委托函件之日起十五日内不执行的,委托人民法院可以请求受委托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受委托人民法院执行。二、执行准备阶段1.人民法院一周内做好执行前的准备工作。2督促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判决,否则启动强制执行程序。人民法院在决定受理执行案件后,应当在三日内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内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承担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或迟延履行金。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应当及时采取执行措施。在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限内,被执行人转移、隐匿、变卖、毁损财产的应当立即采取执行措施。人民法院采取执行措施,应制作裁定书送达被执行人。3采取措施了解被执行人财产状况,主要有以下途径和作法向申请执行人进行了解。规定第28条规定:申请执行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所了解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或线索;向被执行人了解。人民法院为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和履行义务的能力,可以传唤被执行人和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到人民法院接受询问。被执行人必须如实向人民法院报告其财产状况;人民法院在执行中有权向有关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公民个人调查了解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通过搜查进行了解。被执行人拒绝按人民法院的要求提供有关财产状况的证明材料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的规定进行搜查。人民法院依法搜查时,对被执行人可能存放隐匿的财产及有关证据材料的处所、箱柜等,经责令被执行人开启而拒不配合的,可以强制开启。4.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执行通知书之日起十日内提出。5.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进行审查。(1)异议成立的,应当撤销执行案件,并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2)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管辖权异议审查和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三、执行实施阶段【一般流程】1.人民法院执行综合组办理案件登记,经庭长审批后,交执行实施组执行。2.执行综合组办理评估、审计、鉴定、拍卖和组织变卖工作,并对执行款物进行管理。3.执行实施组接到案件之日起三日内送达执行通知书、财产申报表、第一次到庭传票。4.执行实施组了解被执行人及其财产等有关情况,依法采取执行措施,如搜查、查封、冻结、划拨等决定,需要处理被执行人财产的,将材料转综合组。5.实施组报批执行申请费的减、缓、免手续。6.对于需要作出裁决、决定的、提出执行异议的、申请听证的,法院执行实施组在二日内将案件移送裁决组。7.裁决组对于执行异议的案件,在十五日内作出裁定;需要听证的组成合议庭举行听证会,会后七日内作出裁定。8裁决组将裁定书、决定书送达给被执行人。9.当事人对裁定、决定未提出复议的,由裁决组再将案件移送执行实施组。案件执行完毕后,实施组将案件材料收集齐全后递交综合组。综合组整理案卷,报批后装卷归档。10.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不服的,可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级法院申请复议。申请复议的案件,整理好材料三日内送上级法院。【执行行为异议】1. 执行过程中,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法院的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的规定提出异议。2. 执行法院审查处理执行异议,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裁定。3.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申请复议的书面材料,可以通过执行法院转交,也可以直接向执行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交。执行法院收到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将复议所需的案卷材料报送上一级人民法院;上一级人民法院收到复议申请后,应当通知执行法院在五日内报送复议所需的案卷材料。上一级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复议申请,组成合议庭进行审查。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审查完毕,并作出裁定。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案外人异议】1. 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参加诉讼的人即案外人对执行标的物主张所有权或者有其他足以阻止执行标的转让、交付的实体权利。2. 案外人向人民法院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请求解除对异议标的的查封、扣押、冻结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申请执行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担保请求继续执行的,应当继续执行。因案外人提供担保解除查封、扣押、冻结有错误,致使该标的无法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执行担保财产;申请执行人提供担保请求继续执行有错误,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执行中止】1.执行程序开始后,由于出现某种法定原因暂时停止执行,等待法定原因解除后再继续执行。从暂时停止执行到继续执行这一段期间,可以称为执行中止的期间。2. 需要中止执行的法定原因有:(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申请人对自己民事实体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有处分权利,因此,申请人愿意延长执行的,在所延长期限届满前,执行程序应当中止。(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案外人对执行提出了确有理由的异议,对案外人的异议在审结以前,法律文书所确认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了争议,本案能否继续执行,取决于法院对案外人异议的审理结果。因此,案外人对执行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后,执行程序应当中止。(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执行开始后,如果申请人死亡,需要等待他的继承人继承权利;如果被执行人死亡,需要等待他的继承人承担义务。在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之前,执行程序应当中止,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之后,执行工作继续进行。(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在执行过程中,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应当由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当事人继续参与执行程序,履行义务。但在特殊情况下,承受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一时尚未确定,在确定之前执行程序应当中止。(5)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认为出现除上述情况外的其他情形,需要中止执行的,可以做出中止执行的裁定。这一规定较为灵活,以适应执行工作中的复杂情况。3.人民法院对决定中止执行的案件,应当作出裁定,并通知当事人。中止执行只是执行程序的暂时停止,不是执行程序的结束。引起中止执行的情况消除后,应当恢复执行。恢复执行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进行,也可以由当事人申请,经法院同意后恢复。如果引起中止执行的原因永不消除,人民法院可以终结执行程序。【执行担保】1.在执行中,被执行人确有暂时困难,缺乏偿付能力时,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可以暂缓执行。2.被执行人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书。3经申请执行人同意。执行担保需要被执行人与申请执行人协商,取得其同意为条件,因为直接涉及到申请执行人权益;4人民法院决定暂缓执行的期限。暂缓执行期限应与担保期限一致,但最长不得超过1年;5有确定的担保或者担保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12条和规定第84条要求,可以由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财产作担保,也可以由第三人出面作担保。被执行人或其担保人以财产向人民法院提供执行担保的,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担保物的种类、性质将担保物移交执行法院或依法到有关机关办理登记手续。【执行和解】1.执行和解,是指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就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达成协议,从而结束执行程序。2. 执行和解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解才能够成立,也才能够产生法律上的后果。这些条件应当包括:(1)和解必须双方当事人完全自愿。所谓自愿,是指当事人自原作出的,不是在受他方威胁、欺诈、利诱或者在自己重大误解的情况下作出的。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采取非法手段或者不正当方式强迫对方当事人与其达成和解协议,否则,就不是出于当事人的自愿。另一方面,和解的内容应当是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协商达成的,并且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政策的有关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不得违背社会主义公共道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否则,法院不批准和解协议。(2)和解应当在执行中进行。在执行程序开始以前,当事人双方就生效法律文书中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达成某种协议,这不属于执行和解。因为执行和解是在执行程序进行中,双方当事人愿意结束执行程序的一种合意。在执行程序结束后,被执行人的义务已被强制履行,执行权利人的权利已经得到了实现,也不存在执行和解的问题。因此,执行和解应在执行程序开始后和结束前进行。3和解协议应采用书面形式或由执行人员记入笔录。执行中的和解其毕竟是一种可引发执行结案的法律行为,因而要求具备一定的法律形式。根据规定,和解协议一般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执行人员应将该协议副本附卷。无书面协议的,执行人员应将和解协议的内容记入笔录,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执行回转】1人民法院制作的先予执行的裁定,在执行完毕后,被本院的生效判决或者二审法院的终审判决所撤销,因先予执行而取得财物的一方当事人即应将执行所得返还给对方当事人。2人民法院制作的判决、裁定,在执行完毕后,该判决、裁定又被本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经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后被依法撤销或变更,对因执行原判决、裁定而获得利益的一方当事人也应采取执行回转的措施。3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其他有关机关撤销或变更的。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在执行完毕后,又被其他有关机关撤销的,也应由人民法院采取执行回转措施,责令一方当事人将执行所得返还给对方当事人。4. 如果原执行人拒不履行义务,人民法院依法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如下办法:是款项的退还款项;是特定物的退还原物;不能退还原物的,可折款抵偿;回转的标的有孳息的,应一并执行回转。【执行终结】 1.执行终结分为正常情况下的执行终结和特殊情况下的执行终结。前者是指法院执行员按照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全部执行完毕。后者是指执行开始后,由于出现某种法定原因使执行工作永远无法进行或者无须进行,因而以裁定的方式结束执行程序。 2.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程序的情形有:(1)申请人撤销申请。执行程序一般是因当事人的申请而开始,如果当事人撤销申请,不再要求人民法院执行,这是对其民事实体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行使处分权,只要符合法律规定,不违背社会公共利益,人民法院应当准许,执行程序也因此而终结。(2)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必须有合法的执行根据。执行根据也称执行文书,是权利人据以申请执行的凭证,也是人民法院采取执行措施的凭证。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根据主要包括:a、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和调解书;b、人民法院制作的发生法律效力并且具有财产内容的刑事判决、裁定书;c、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例如仲裁机构制作的生效的裁决书、调解书,公证机关制作的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行政机关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如果由于某种特殊原因,作为执行根据的上述法律文书被撤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