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胖胖3 5 6 3 5 3 2 1 3 2 - 5 3 0 5 3 0 3 2 1 3 2- 一 张 小小 床 睡个小胖 胖 呼 噜 呼 噜 睡个 小胖 胖 5 5 3 5 6 2 1 3 2 1- 6 5 0 6 5 0 2 1 3 2 1- 不吵 也不 闹 睡的 甜又香 呼 噜 呼 噜 睡得 甜又 香3 5 6 5 6 6 6 3 6 5-6 5 0 6 5 0 6 6 3 6 5-5 5 2 3 1-老 师 阿姨 笑 都夸 小胖 胖 嗯 啊 嗯 啊 都夸 小胖 胖 都夸 小胖 胖说明:原歌曲选自小朋友音乐选萃 王玲作曲252中,这是一首抒情甜美的摇篮曲,采用4/4拍节奏、舒缓、平和。但这首歌歌词较长,旋律也比较复杂,特别是“呼噜”声后的八分休止符,对小班幼儿来讲,唱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将词曲改编以下: 小胖胖3 5 6 3 5 -6 5 3 1 2-5 3 5 3 2 1 3 2 1 -一张 小小 床 睡着 小胖 胖 呼 噜 呼 噜 睡得 甜又 香活动目标:1. 初步感受摇篮曲优美缓慢的旋律风格,用轻柔的声音唱歌。2. 在睡觉的情境中,通过反复倾听教师范唱,熟悉歌词,感受歌曲的情绪。3. 通过轻轻的走、轻轻地唱,体验对娃娃的关心。活动准备:娃娃家的小床、会哭的娃娃。活动过程:1. 看教师演示教具,理解歌词内容,引起对歌曲的兴趣。(1) 幼儿观察小床,学念第一句歌词“一张小小床”。(2) 幼儿看教师出示胖娃娃,理解并学习歌词“小胖胖”。2. 倾听范唱,感受歌曲的风格,初步熟悉旋律。(1) 提问引起幼儿听歌的兴趣。“小胖胖在床上干什么呢?”(2) 倾听教师第一次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旋律的优美缓慢的风格。(3) 幼儿扮小胖胖,在睡觉的情境中,反复倾听教师范唱若干遍。3. 幼儿学唱。(1) 在哄娃娃的情境中,反复学唱歌曲。(2) 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轻声学唱,感受体验对娃娃的关心。 小乌龟3 32 1 2 3 4 54 43 2 3 32 13 32 1 23 4 54 3 2 3 1 - 小小 乌龟 爬 山坡 嗨嗨 哟 嗨 嗨 哟 带 着 面包 和糖果 嗨嗨 嗨嗨 哟活动目标:1. 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并学会歌曲号子部分。2. 借助图片和动作理解歌词内容,在情境表演中记忆歌词。3. 体验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活动准备:图片小乌龟一张。活动过程:1. 观察背景图及教师演示教具,在教师语言启发下,对歌曲产生兴趣。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说:“天气真好,小小乌龟要去爬山坡。”2. 听教师范唱,理解歌词的内容。(1)听教师第一遍范唱,在观看教师表演中感受歌曲。(教师一边唱,一边演示教具)指导语:“小乌龟是怎样爬山坡的?”(2)听教师第二遍范唱提问,提问歌词内容。指导语:“小小乌龟带着什么好吃的?”学习唱第二句。(3)听教师第三遍范唱,根据教师的语言提示,幼儿尝试用歌词中的语句来回答。指导语:“小小乌龟爬山坡很累,发出什么声音?”学习唱“嗨嗨哟”。3完整地学唱歌曲。(1)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和幼儿边做小乌龟爬山坡的动作边唱歌曲。(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替换小动物部分的歌词演唱。指导语:“还有哪些小动物也去爬山坡?”幼儿选择其他小动物替代“小乌龟”的歌词,完整学唱歌曲,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小板凳3 35 63 35 2 6 1 6 1 2 2 2 -3 3 3 5 6 56 5 3小 板 凳 你别 歪 我扶 奶奶 坐 下 来 我帮 奶奶 锤 锤 背呀2 2 5 3 2 3 6 6 6奶 奶 夸 我 好乖 乖!活动目标:1.学习歌曲小板凳,唱准一字双音。2.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记忆歌词。3.通过演唱与表演,体验与表达尊敬、热爱老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前俩个幼儿学会表演。活动过程:1.看情境表演,理解歌词。(1)指导语:“有一位奶奶和一位小朋友来了,他们在干什么呢?请大家仔细看.” 选两位幼儿可按“动作建议”来表演,扮演小朋友的幼儿,边表演边念歌词。(2)指导语:“他们表演什么?”(3)全班小朋友再次看表演(扮演小朋友的幼儿边表演、边唱歌,“奶奶”按歌词做相应的动作。)2.学唱歌曲。(1)听老师范唱。(适当地强调一字双音的唱法)(2)跟随老师学唱。(3)指导语:“小朋友叫小板凳别怎么样?”(别歪)“奶奶夸谁好乖乖?”(夸搀扶她的小朋友)重点学唱一字双音,如3 35“板”字的唱法。3.练习歌曲。(1)分小组唱。(一、二、三组先唱一遍,四、五、六组再唱一遍。)(2)请二、三对幼儿上台表演,全体幼儿为他们伴唱。(3)全体幼儿结伴分角色边表演边演唱。活动建议: 幼儿两两结伴表演歌曲,一幼儿扮演奶奶,一幼儿扮演小朋友。12小节,奶奶眼睛看着小朋友,随音乐点头。小朋友做手指板凳、摇头等动作。35小节,奶奶在小朋友的搀扶下,坐在“板凳”上,小朋友扶奶奶,请她坐下。67小节,奶奶随音乐左右摇头,小朋友做帮奶奶捶背的动作。810小节,奶奶伸出大拇指做夸奖的动作,小朋友双手指向自己摇动身体。 风 3 - 21- 53 - 21- -2 - 34- -3 -12- -风 来 了 风 来 了 看 不 见 找 不 到3 - 21- 53 - 21- -2- 34- -3- 2 1- -风 来 了 风 来 了 看 不 见 找 不 到5 3 02 1 0 呼 呼 呼 呼!说明: 学校这首歌曲前,采用了晚“找风”游戏的方法导入,让幼儿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边玩边找。;不仅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曲旋律,还调动了幼儿参加歌曲活动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将原歌词变成开放式的,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来确定,探索出风使看不见、找不到的,就唱成“看不见,找不到”。相反,探索出风是看得见、找得到的(通过看风吹动的物品),就唱成“看一看,找一找”这样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活动目标:1.通过玩“找风”的游戏,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习用自然轻柔的声音歌唱。2.在游戏中,根据自己的探索及教师的启发,逐步理解并记忆歌词。3.在“找风”过程中,增进师生之间情感。活动过程:1 幼儿倾听音乐,玩找风的游戏(1). 指导语:“小朋友,我们现在去找一样东西,找什么东西呢?去找风。”(2)老师和幼儿共同随音乐自由找风,边找边问:“你找到风了吗?”2. 幼儿再次倾听音乐,在座位上晚游戏。 指导语:“风来了,你们看见了吗?你们找到了吗?小椅子这儿有没有风呢?我们再到椅子这儿看一看,找一找吧!”3.根据幼儿找风的情况,教师进行范唱。(1)有的幼儿说:“没找到风。”指导语说:“风来了,你们看不见,找不到,老师来帮你们找。”老师边走边范唱:“风来了,风来了,看不见,找不到。”(两遍)4.学唱歌曲。(1)跟随老师唱。(2)在老师的指示下,重点学唱结尾处,注意唱准休止符。(3)幼儿边演唱边表演被风吹的动作。小小鸟1 3 1 31 03 4 5 3 1 0 5 31 2 32 0 3 0 2 -一只 小小 鸟 两只 小小 鸟 见面 点点 头 点 点 头3 13 5 0 6 65 3 0 5 3 34 2 2 3 0 2 01 -你 亲亲 我 我 亲亲 你 碰一 碰 碰一 碰 飞 走 了活动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初步体验和表现休止符,唱出亲切、俏皮的情绪。2.通过玩手指游戏记忆歌词。3.积极参与活动,学习与同伴进行感情交流。活动过程:1. 玩手指游戏,熟悉歌词。(1)教师用语言引起幼儿兴趣:“你们学过小鸟吗?我这也有小鸟。”|(教师示范用两个手指做“小鸟”玩游戏,两个手指分别为两只小鸟,可以互相碰、摸、关节活动,前后顺序根据歌词内容决定。)(2)在教师带领下幼儿试着玩手指游戏。(可以尝试与周围的同伴两人玩手指游戏,一人出一个手指做小鸟一起玩。)教师边玩边说歌词内容,幼儿熟悉歌词。2.学唱歌曲。(1)教师边玩手指游戏边范唱。(2)幼儿自己边玩手指游戏边学唱(游戏帮助记忆歌词)。3.结伴游戏:(1)与同伴两人玩手指游戏(一人用一个手指做小鸟),边玩边唱歌(强化记忆歌词)。(2)幼儿迁移手指游戏的经验,自由结伴做游戏,尝试在唱到“碰一碰”处,用身体各部分与同伴接触。4.一边完整地演唱歌曲“小小鸟”,一边做游戏。小宝宝睡着了3 5 - 32 1 -2 3-1 6 5 -1 1 6 5 1 3 2 - 2 3 1星星 睡 了 月 亮 睡 了 天上 白 云 不动了 睡 着 了虫儿 睡 了 小 鸟 不飞 了 小宝 宝 呀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用安静的声音和较长而连贯的气息演唱歌曲。2.在与“娃娃”的交流过程中记忆歌词。3.体验扮演“爸爸、妈妈”所带来的满足情绪。活动准备:表现歌曲内容的图片6张。活动过程:1.幼儿在图片的帮助下,了解记忆歌词。(1)教师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所表达的内容。(2)教师带领幼儿一边指图,一边念歌词。(3)幼儿扮演爸爸、妈妈,一边哄娃娃,一边念歌词。2.幼儿继续扮演爸爸、妈妈哄娃娃睡觉,并欣赏歌曲。(1)幼儿欣赏歌曲,熟悉歌曲旋律。(2)幼儿再一次欣赏歌曲,感受教师用较长而连贯的气息演唱的歌曲。3.幼儿学唱歌曲。(1)幼儿跟随教师边唱歌曲,边哄娃娃睡觉。(2)教师运用“娃娃还未睡着”的情境,引导幼儿再一次演唱。(3)教师引导幼儿再一次演唱歌曲,体验扮演爸爸、妈妈并把娃娃哄睡着的满足情绪(教师用指图的方法提供帮助)。钻山洞 1 3 5( 35 32 1212 36161 2232 1) 3 5 3 21 2 3 钻山 洞 钻 呀 钻7 9 116 1 22 3 2 13 5 3 21 2 36 1 22 3 2 1钻呀 钻 钻呀 钻 小弟 弟 进来 吧小 妹 妹 进 来 吧活动目标:1.初步感受歌曲旋律,学习演唱歌曲。学会小碎步做开火车动作钻山洞。2.借助游戏情境,理解歌词内容。迁移网小鱼游戏规则,学习扮火车围成圆形一节节依次钻过山洞。3.初步形成对男女性别意识地认识,知道自己的性别。活动准备:以及熟悉网小鱼的游戏规则。活动过程:1.在教师手搭山洞的动作启发下,说出歌曲名称。指导说:“这是什么歌,可以玩什么游戏?”2.听教师范唱,初步熟悉歌词内容。指导语:“老师唱了什么?请谁来钻山洞的?”3.幼儿边用小碎步做开火车动作,边跟随教师学习演唱歌曲。4.在教师语言的启发下,回忆网小鱼的规则,边玩游戏边学唱歌。(1)在教师的带领下,熟悉游戏的圆形队及钻山洞的方法,全体幼儿边唱歌边观察部分幼儿游戏,知道要一个接一个依次钻过山洞。指导语:“小火车怎么排的?怎么钻的?和我们玩过的什么游戏方法一样?”(2)在教师语言的提醒和动作带领下,全体幼儿边唱歌边游戏。在每段歌曲唱完后,指导语:“山洞里是弟弟还是妹妹?”(3)在教师语言的提醒下,全体幼儿边听录音边唱歌游戏。活动建议:表演歌曲时,可参考以下动作。 14小节,两名幼儿搭成山洞,其余幼儿面向圈上双臂屈肘在胸前或一个拉着一个的衣服,立正站好,准备开火车, 512小节,由一人带头,全体小朋友在圈上做小碎步钻过山洞,并保持圆形队。最后一声“吧”时,搭山洞的两名幼儿双手扣下,套住恰好走在中间的幼儿,并问:“山洞里是弟弟还是妹妹?”被套幼儿根据自己的性别做相应得回答,答对者可接在火车后面继续游戏,答错者退出游戏。娃娃家6 3 6 3 2 5 2 5 3 2 3 5 xxxx xx x 淘 米 淘 米 煮 饭 煮 饭 闻 一 闻(师白)好了没有?(幼白)好了! 2 3 2 3 5 6 3 2 1 2 1 我们 来玩 娃 娃 家 呀!活动目标:1.初步学唱歌曲,唱准切分音、下滑音。自然地应答老师的问话。2.借助淘米的情境动作理解歌词,记忆歌词顺序。3.通过边唱、边表演,体验与教师对唱的快乐。活动准备:米、锅、水活动过程:1.幼儿看教师出示米、锅,猜测要干什么?引起对歌曲的兴趣。(1)初步了解煮饭的过程,观看教师演示淘米的情境动作。(2)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别创编淘米、煮饭的动作,并理解相应歌词内容。2.学习歌曲。(1)听教师完整范唱,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并有意识地讲自己的观察和倾听的歌词内容联系起来。(2)看教师情境动作的提示,学唱歌曲,注意倾听并模仿切分音的唱法。(3)在游戏情境中,幼儿和教师练习角色对话。(4)在教师带领下,边做表演动作,边学唱歌曲,对白部分由教师问、幼儿答,注意衔接自然,体验师生对话的乐趣。(5)一边完整地演唱歌曲一边表演。活动建议:演唱时可以做以下动作:1-2小节:双手做淘米的动作。3-4小节:双手由下向上抖动做冒热气的动作。5-6小节:做用鼻子凑上去闻味道的样子。 9-12小节:一小节拍一下手小枕头3 1 2 2 5 4 3- 3 1 2 2 1 7 1 2 3 5 4 3 小枕 头 呀 真 美 丽,小枕 头 呀 真干 净 我来 抱抱 你2 3 6 1 2 3 4 3 2 5 - 3 21 2 3 1- - 抱 抱 你 甜 甜 蜜 蜜 做 个 梦 呀 做 呀 做 个 梦活动目标: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了解歌词内容,学习用甜静的声音朗诵并演唱歌曲。2.借助哄娃娃的拍摇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3.在与同伴互相轻柔拍摇中,感受合作的温情。活动准备:1.美丽的小枕头1个2.歌曲磁带(有演唱、有朗诵)3.在日常生活中播放歌曲,让幼儿无意识倾听。活动过程:1.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边欣赏歌曲磁带,一边回忆歌词内容。2.在教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磁带朗诵歌词。(1)跟随录音磁带朗诵歌词(教师斜抱枕头随音乐强拍处拍枕头,强拍处摇晃身体。)(2)跟随录音磁带朗诵歌词。(幼儿自然模仿跟随教师练习。)(3)幼儿自由结伴,互相扮演小枕头,边随音乐强拍处,轻拍一下枕头,边跟随钢琴弹奏的旋律朗诵歌词。3.跟随教师学习演唱歌曲。(1)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边做拍枕头动作,边学唱歌曲。(2)在教师语言激发下,幼儿学习用甜静的声音演唱歌曲。指导语:“小枕头又软又舒服,让我们用甜甜美美的声音唱一唱。”(3)幼儿边做拍枕头动作,边跟随录音磁带学唱歌曲。(4)幼儿分组表演歌曲。我上幼儿园6 13 3 3 2 1 2 2 3 2 1 6 1 2 3 - 6 1晨风 轻 轻 吹 小鸟 快 快 飞 我 上 幼 儿 园晨风3 3 3 2 1 2 2 3 2 1 6 1 3 2 3 21 6 66 0 0轻 轻 吹小鸟 快 快 飞 我 上 幼 儿 园 脸上 笑 微 微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用自然地声音演唱歌曲我上幼儿园。2.借助图片和教师的动作,理解、记忆歌词,并尝试与教师共同接唱。3.在歌唱活动中体验接唱的乐趣。活动准备:1.开学以来,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吸引幼儿入园,哭闹现象有所改观,一初步体验幼儿园的乐趣。2.“我上幼儿园”图片一张:清晨,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柳树枝叶在飘,天上小鸟在飞,孩子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活动过程:1.幼儿观察图片。说出画面内容。(1)教师出示图片,指导语:“小朋友们请看,这张图片上都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2)幼儿在教师的手势和图片的暗示下,有节奏的念歌词,琴声自然进入,有意识地念出分句。2.教师范唱,幼儿一边倾听,一边看图理解、记忆歌词。3.幼儿集体学唱歌曲。(1)幼儿在教师手势和图片的帮助下,学唱歌曲。(2)先小组练习唱,然后幼儿尝试独立歌唱。4.幼儿与教师练习接唱歌曲。幼儿在教师指自己和他人的手势帮助下,尝试与教师练习接唱。例如:老师唱“晨风轻轻吹,小鸟快快飞”,幼儿唱“我上幼儿园”。5.幼儿分小组有表情地接唱,或请两名学得好的幼儿接唱表演。27、扳手指扳手指1=f 2/4 凌启瑜 词有趣地 刘德伦 曲2 3 3 1 2 3 2 5 0 2 01 6 6 5 6 1 3 2x x x xx 0小朋 友、 小朋 友, 伸 出 小小 手,一 二 三四 五 一二 三四 五,小朋 友、 小朋 友, 伸 出 小拳 头,一 二 三四 五 一二 三四 五,2 1 6 5 | 1 : 5 2 5 2 | 1 2 2 | 2 .1 6 5 |1 变 个 小拳 头。 哈哈 哈哈 小拳 头, 变成 小小 手。变 成 小小 手。教育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 初步学唱歌曲扳手指,感受歌唱中说唱的乐趣。2、 通过“变变变”的游戏来感受歌曲有趣的氛围,并借助动作动作尝试记忆歌词。3、 体验活动中小手变换的快乐。活动准备幼儿曾经听过有关手的谜语。活动过程1、 幼儿猜有关“手”的谜语,引出歌曲“扳手指”。2、 幼儿通过“变变变”的游戏,熟悉歌词。教师带幼儿念歌词并变出相应的“小拳头”、“小小手”。3、 幼儿欣赏教师表演唱一遍。4、 幼儿学唱歌曲。教师带幼儿一起演唱歌曲,然后逐步提出,用手势、动作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5、 幼儿完整地表演唱。6、 动作建议。第一、二小节自然边唱摇头;第三、四小节双手向前伸出,五指张开,随节奏轻轻晃动;第五、六小节,右手按节奏自然点数左手手指;第七、八小节与第五、六小节相同;第九、十小节双手握拳轻轻活动。第二段歌词动作按歌词变换,节奏同第一段。结束句第一、二、三小节拍手,每小节两次;最后一小节双手五指张开,向前伸出。活动延伸在学过此歌曲的基础上,可以让孩子想像,小手还能变成什么?如:手枪、小兔、皮球等,幼儿可以继续创编歌词、表演歌曲。36、小牙刷小牙刷1=c 2/45 6 5|(5 6 5 6 5 )|3 1 2|(2 3 2 3 2)|6 6 1 2 2 |5 3 2 |小牙 刷, 手中 拿, 挤点儿 牙膏 把牙 刷。6 6 5|(5 6 5 6 5 )|2 3 5|(2 3 2 3 5)|5 5 5 5 |3 3 3 3|上面 刷, 下面 刷, 刷刷 刷刷、 刷刷 刷刷,2 3 5 5|2 3|1 - |1 0牙齿 刷得 白 花 花。教育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 感受歌词与间奏的交替,初步学唱歌曲“小牙刷”。2、 探索牙刷敲击不同物体的方式及音响效果,体验敲击牙刷所带来的乐趣。3、 有控制地使用牙刷来进行表演。活动准备1、 幼儿人手各两把牙刷,放在小椅子上面。2、 幼儿已经分清自己的牙刷:一把是“牙刷爸爸”,一把是“牙刷妈妈”。3、 幼儿已经有刷牙的经验。活动过程1、 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并了解歌曲的内容,教师和幼儿共同尝试按一定节奏来念歌词。2、 幼儿完整倾听歌曲。教师用一只手做牙刷,边做动作边歌唱,幼儿倾听歌曲。3、 幼儿学唱歌曲“小牙刷”。幼儿拿出自己的“牙刷爸爸”,与教师共同用比较慢的速度学唱歌曲。4、 幼儿探索牙刷敲击不同物体的方式及音响效果,体验敲击牙刷所带来的快乐。(1)、幼儿尝试用“牙刷爸爸”敲击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音响效果。教师注意在歌曲的歌词和间奏处用动作提醒幼儿,幼儿在间奏处进行敲击。(2)、幼儿取出“牙刷妈妈”,探索在歌曲的间奏处,如何用两把牙刷相互敲击。5、完整地演唱小牙刷这首歌曲。40、手指游戏歌手指游戏歌1=be 4/4缓慢地(5 3 1 3 1 6|5 5 3 2 1 - |5 . 5 3 2 |1 3 5 6 1 -)|:1 3 1 6 5. |(5 3 . 6 5 .) |1 3 1 6 2 . |(5 3 . 1 2 . | 大拇 指 睡 了, 食 指 睡 了,5 5 3 3 1 6| 5 5 3 2 1 - |5 5 3 2 | 1 - - - 中 指、无名 指,还有 小拇 指, 大 家 都 睡 了。说明手指游戏歌在旋律上表现了安静、优美的情绪。曲子由低到高再到低,再进入一个高潮后慢慢下行,最后落在主音“|”上,整体呈“”这一流畅、柔和且有规律的波浪线。采用了图片与动作相结合的方法,将这内在的旋律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歌曲的连贯、圆润而柔和,从而感受到歌曲的美。教育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 学唱手指游戏歌,初步唱准旋律,表现歌曲安静、优美的情绪。2、 根据手指不同的高低位置及手指游戏,掌握歌曲旋律及歌曲的情绪。3、 体验关心、爱护手指娃娃的美好情趣。活动准备不同手指娃娃图片5张,摇篮图片5张(排列如图)。活动过程1、 熟悉音乐旋律及歌词。(1) 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指导语:“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干什么?”“手指娃娃听了,想出去运动,还是想睡觉?”(2) 教师随音乐摆动手指,朗诵歌词。(3) 幼儿随音乐边朗诵歌词,边摆动手指。2、 分析不同手指的高低位置,掌握歌曲旋律。(1) 根据手指的高低位置,摆放手指图片。(出示呈不同高低位置排列的摇篮及手指娃娃图片)指导语:“谁最高?”“中指最高,它睡在最上面。”(师将中指放于最高处的摇篮中)“大拇指呢?它睡在”(幼儿操作)“还有谁也很矮?”“它也睡在”(幼儿操作)“剩下的食指,无名指睡哪里?”(幼儿操作)(2) 教师指图谱,同时配合身体动作演唱歌曲。3、 创设氛围,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1) 教师用动作带动幼儿一起演唱歌曲。(2) 幼儿哄自己的手指娃娃,演唱歌曲。(3) 幼儿自由结伴,哄对方的手指娃娃演唱歌曲。(4) 幼儿与客人老师互相交流,演唱歌曲。(5) 深化情境氛围,结束活动。指导语:“醒醒,我们该走了!”(师生作睡醒状,活动一下身体后离开。)活动建议歌曲表演时,可分句做以下动作。“大拇指睡了”:抚摸大拇指,于胯部高度的位置,随音乐的节拍摇晃身体作哄宝宝状。“食指睡了”:抚摸食指,于腰上部高度的位置,随音乐的节拍摇晃身体作哄宝宝状。“中指”:抚摸中指,于颈部高度的位置。“无名指”:抚摸无名指,于腰上部高度的位置。“还有小拇指”:抚摸小拇指,于胯部高度的位置,随音乐的节拍摇晃身体作哄宝宝状。“大家都睡了”:双手从中间上举向两侧打开划大圆,由头顶慢慢落下作睡觉状。44、画地球画地球1=d 4/41 2 3 2 1 5|1 2 3 2 1 5|5 2 5 3 1 5 3|4 5 4 3 2 2|画上 一个 圈 圈,画上 六条 线 线,画上 大树、 小 丘,画上 绿水、青 山,1 2 3 2 1 5|1 2 3 2 1 5|5 3 5 3 1 5 3|(1 1 4)5 3 5 3|2 3 1 0画上花坛、草 坪,画上 白云、蓝 天。多么 美丽 的地 球,(白)哇!(唱)我们 可爱 的家 园。教育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 在绘画地球的基础上,记住歌词,学唱歌曲画地球。2、 通过创作画地球上的xx创编歌词“画上xx”,并通过手势提示,唱准1 5|和1 5 3|。3、 体验热爱美丽的地球、可爱的家园的情感。活动准备范画一张,幼儿每人一支勾线笔,一张画有地球形状的画纸。活动过程1、 引起兴趣,在绘画地球的基础上初步感受歌曲内容。教师边念歌词,边按歌词内容画出一个大地球,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2、 学唱歌曲。(1)、指导语:“我们一起来说说美丽的地球。”(跟老师一起边看附图,边念歌词。)(2)、学唱歌曲。 、跟着教师边看图,边轻声哼唱。 、在教师手势的提示下,唱准每一句的结尾两个字。(3)、创编歌词“画上xx”。指导语:“地球上除了有大树小丘,绿水青山还有什么?”3、 创作画地球上的xx,创编歌词练唱。(1)、分散作画,用简笔画的形式勾出线条。(2)、大方地在集体面前唱唱自己画的地球,再与好朋友互相唱唱自己的作品。65、十二生肖歌十二生肖歌1=c 2/4(6 6 6 6 6 5|3 5 6|5 3 3 2 1|2 0 3|5 5 3 5|6 0)|6 5 6 |3 5 6 |1 1 1 6 5 |6 0 |3 5 6 6 |6 5 3|小老 鼠 打头 来,牛把 蹄儿 抬, 老虎 回头 一声 吼,说明这首歌曲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难,所以分成学念儿歌和学唱歌曲两个部分。在教唱歌曲的时候不是生硬的教,而是要幼儿探索学习的方法。教育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 在学会儿歌的基础上学习歌曲十二生肖歌,唱清歌词,唱准旋律。2、 探索将儿歌和歌曲旋律进行匹配的学习方法。3、 积极、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体验边唱歌边表演的乐趣。活动准备1、 在语言活动中幼儿已学过儿歌十二生肖歌。2、 录有十二生肖歌的磁带。活动过程1、 幼儿复习儿歌“十二生肖歌”。请一名幼儿带领大家朗诵一遍儿歌,教师注意用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词。2、 幼儿边表演儿歌,边初步感知歌曲旋律。幼儿边表演,边有节奏地随音乐念儿歌。(配班老师注意为儿歌伴奏)3、 幼儿尝试跟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轻声地朗诵儿歌,自然地将儿歌和歌曲旋律匹配。指导语:“你们表演的时候听到什么了?咱们试试怎么能配上音乐念儿歌呢?”幼儿探索儿歌与旋律匹配的方法,尝试轻声念儿歌,注意听音乐同时看老师的提示,及时调整自己的歌唱节奏。4、 幼儿积极地跟着音乐旋律轻声学唱歌曲,初步唱准旋律。5、 幼儿边唱,边做动作。6、 跟音乐录音“十二生肖歌”,找空间边唱边做游戏。67、鸭子上桥鸭子上桥1=e 2/4中速(1 3 5 3 |1 3 5 3 |1 3 3 5 3 |1 1 1):3 3 2 3 3 |3 1 2| 1、一只 鸭子 上了 桥, 2、八只 鸭子 桥上 走,1 1 2 3 3 |3 1 2|3 3 5 6 5 |(3 2 3 5 6 5 )|3 3 5 6 5 |(3 2 3 5 6 5)|两只 鸭子 上了 桥,三只 鸭子、 四只 鸭子,七只 鸭子 桥上 走,六只 鸭子、 五只 鸭子,6 1 2 1 |6 . 1 2 1 |3 3 3 5 3 2 1 |3 - |2 2 1 2 3 |5 . 6 5|五只、六只,七只、 八只, 八只鸭子 上 了 桥, 小小 木桥 摇 呀 摇,四只、三只,两只、 一只, 八只鸭子 下 了 桥, 小小 木桥 不 再 摇,6 1 3 5 3 3 2 |1 - |( 6 5 | 3 2 |6 1 3 5 3 2 |1 2 3 5 6 3|小小木桥 摇呀 摇。小小木桥 不再 摇。1 3 3 5 3 |1 3 3 5 3 |1 3 3 5 3 |1 1 1):歌曲分析这首歌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歌词中的数存在顺数和倒数的问题,乐曲中还有间奏停顿和附点的问题。我们用抽拉环行图片形象来表现鸭子上桥和下桥的过程,有助于幼儿集中注意理解上桥和下桥的过程,也有助于他们顺利解决倒数的问题。我们采用了图片帮助幼儿降低学习歌曲的难度,并在图片中穿插了一定的情境,用比较艺术化的方式表现了比较枯燥和难懂的问题。我们用惊讶看羽毛的表情和动作,顺利地使幼儿在间奏处停顿,他们还非常乐意沉浸在情境之中。我们用一个“蛋”表示附点,幼儿在过程中自主想像,用自己的方式体验学习的快乐。教育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 学习用轻快的声音进行表演唱歌曲,在间奏和附点处借助游戏情境学习等待,体验等待的愉快。2、 借助图示理解并唱准歌词,在教师的动作提示下,唱出18的递增和递减,形象地感受教育递增和递减的关系。3、 享受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体验变换歌词、玩唱歌曲的惊喜。活动准备1、 画有“木桥”的底图一张。2、 画有八只鸭子的环形图片一张。活动过程1、 幼儿初步感知歌曲鸭子上桥的第一段歌词。指导语:“你们猜,谁上桥了?”(集体反馈后做“嘘”手势。)(教师边操作图片边范唱“一只鸭子上了桥”教师使得图片上的鸭子数量和范唱的数字相等。)范唱中提问:几只鸭子上桥啦?八只鸭子上了桥,小小木桥(摇呀摇)幼儿根据教师的范唱说出歌名。教师:“你们刚才看见了一件什么事情,你们来猜猜我唱的这首歌叫什么名字。”(鸭子上桥)2、 幼儿借助图示进一步理解第一段歌词内容。(1)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图示上的标记。教师指图提问:“为什么这几只鸭子中间有点空,这几只鸭子却连在一起呢?”(帮助幼儿感知歌词的长短变化。)提问:“这是什么呀?”(指羽毛处,教师用捂嘴的动作和惊讶的眼神帮助幼儿理解并唱出间奏处的停顿。)“这又是什么?”(指“鸭蛋”,幼儿用自己的理解表示附点处。)(2)幼儿与老师单独练唱间奏和附点处。3、幼儿理解并尝试演唱第二段歌词。(1)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演唱第二段歌词。指导语:“八只鸭子在桥上,小桥晃得厉害,小鸭子又想干什么了?那你们来唱一唱小鸭子下桥的事情。”(2) 幼儿倾听教师范唱第二段歌词,引进新的歌唱经验。指导语:“我有一种和你们不一样的方法来唱小鸭子下桥的事情,你们看看对不对。”(教师唱:八只鸭子桥上走,问:对不对?)4幼儿跟随音乐表演唱歌曲鸭子上桥。(1) 幼儿听音乐看表演学习完整演唱这首歌曲。幼儿尝试做小指挥,指挥教师表演鸭子上桥和下桥。教师可用一些挑战性的语言激励幼儿演唱的积极性,并帮助他们找到唱歌词的方法,即边看表演边注意听音乐。(2) 幼儿跟随音乐表演唱。幼儿尝试指挥同伴表演鸭子过桥。活动延伸在音乐区、角活动中,可以玩“鸭子上桥”的游戏,帮助幼儿掌握歌词,满足幼儿游戏的欲望。76、摇篮摇篮1=c 4/45 5 3 1 2 3 |2 4 3 1 2 |5 5 1 3 3 6|2 6 1 7 2 6 5 |蓝天 是摇 蓝, 摇着 星宝 宝, 白云 轻轻 飘, 星宝宝 睡 着 了,大海 是摇 蓝, 摇着 鱼宝 宝, 浪花 轻轻 翻, 鱼宝宝 睡 着 了,花园 是摇 蓝, 摇着 花宝 宝, 风儿 轻轻 吹, 花宝宝 睡 着 了,5 3 5 2 4 6 |2 6 1 7 2 6 5 1 呣、 呣, 星宝宝 睡 着 了,呣、 呣, 鱼宝宝 睡 着 了,呣、 呣, 花宝宝 睡 着 了,说明:这首歌曲,歌词形象生动。运用图片,归类感知歌词中的角色;运用动作记忆其中的动词:飘、翻、吹。帮助幼儿尝试理解歌词,填词演唱。在完整演唱歌曲过程中,创设哄娃娃睡觉这一情境,贯穿始终,使幼儿自然地学唱歌曲。变换不同的哄娃娃方式,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练习和享受。教育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 学习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摇篮2、 尝试根据图片、动作提示,理解歌词并填词进行演唱。3、 初步体会恬静、优美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的享受。活动准备1、 背景图一张(蓝天、大海、花园)磁性教具: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白云、浪花、风儿。2、 摇篮、布娃娃。3、 熟悉歌曲旋律。活动过程1、 创设恬静的情境,导入歌曲。在背景图下,教师轻轻摇着摇篮,深情地哄娃娃睡觉,范唱歌曲摇篮一遍,朗诵歌词一遍。2、 根据图片、动作,幼儿尝试理解歌词。1、 根据图片,归类明确角色。指导语:“哪些是摇篮?”(蓝天、大海、花园)“摇着哪些宝宝?”(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还有谁呢?”(白云、浪花、风儿)2幼儿运用动作,理解记忆动词。白云 飘 (如:双手上举自由摆动的动作)浪花 翻 (如:翻手腕动作)风儿 吹 (如:吹气动作)3、 完整地演唱歌曲1、 教师用图片、动作提示,幼儿尝试把词填入,完整地唱这首歌。2、 幼儿抱娃娃、哄娃娃睡觉,演唱歌曲。3、 模仿把娃娃放在摇篮里,轻晃摇篮,深情地演唱歌曲。4、 合作演唱,两位幼儿结伴,用手搭成摇篮,哄娃娃睡觉,深情地演唱歌曲。活动延伸合作演唱:幼儿朗诵歌词,教师哼呜伴唱;部分幼儿朗诵歌词,部分幼儿哼呜伴唱;幼儿唱歌词,教师哼呜伴唱;教师唱歌词,幼儿哼呜伴唱等。82、 礼貌歌礼貌歌1=d 2/4(3 3 5 1 1 3 |2 1 2 3 4 2 1 |7 6 5 7 |1 )|1 1 1 3 3 2 |1 1 53| 那天我 打从你 门前 过,你3 3 2 1 2 3 |1 1 1 |4 4 4 6 |5 6 5 4 3 5 |4 4 4 4 6 |5 6 5 4 53|正提着 水桶 往外 泼,泼在 我的 皮 鞋 上, 路上的 行人 笑的咯咯 咯。你3 3 3 2 1 2 3 |1 1 53 |3 3 3 2 1 2 3 |1 1 1 0 |3 3 5 1 1 3 |2 1 2 3 4 2 1|什么话也 没有 对我说,你 只是眯着 眼睛 望着 我。 对不起、对不起,向你敬个 礼,请你7 5 7 5 |1 7 1 2 3 |3 3 5 1 1 3 |2 1 2 3 4 2 1 |7 6 5 7 |1 不要 对我 那么 的生 气。没关系, 没关系, 向你回个 礼,我会 对你 笑嘻 嘻。教育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熟悉旋律,了解歌词,初步学唱歌曲。2回忆已有的记忆歌词的方法,重点运用动作记忆法。3知道相互宽容会给大家带来快乐。活动过程1、 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1幼儿倾听教师范唱歌曲,了解歌词内容。指导语:“昨天我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我很想把这件坏事变成好事,我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我唱给你们听一听,你们大家来帮助我,好吗?”2教师再一次范唱歌曲前半段,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之前部分的歌词内容。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甲、乙两方分别讨论:我可以怎样做才能让对方高兴起来。)4教师范唱歌曲的后半段。指导语:“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里是不是也是这样说的。”2、 学习演唱歌曲,迁移记忆策略。1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整地学唱歌曲。2教师引导幼儿迁移记忆的策略,记忆歌词。指导语:“歌词那么长,我们不能很快地记住,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我们记住这些歌词呢?”第一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记忆歌词的经验;第二重点运用动作记忆法,熟悉理解歌词;第三师生共同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3、 幼儿结伴表演,感受相互宽容带来的快乐。1幼儿结伴表演。2用舞蹈表现相互宽容的快乐。指导语:“你们看,原来一件不高兴的事情,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现在我们都很高兴啦,来!我们一起找个朋友,一边唱、一边跳个舞吧!”86 小老鼠捉迷藏小老鼠捉迷藏1=c 2/451 6 5 |2 0 |51 6 5 |2 0 |2 5 4 5 |2 5 4 5 |5 7 1 |2 0 |小 老 鼠 捉 迷 藏, 蒙上 眼睛、蒙上 眼睛 进 了 房,小 老 鼠 捉 迷 藏, 蒙上 眼睛、蒙上 眼睛 进 了 房,51 6 5 |2 0 |51 6 5 |2 0 |2 5 4 5 |2 5 4 5 |6 2 4 |5 |东 摸 摸、 西 摸 摸, 摸到 了 老 鼠 小 伙 伴,东 摸 摸、 西 摸 摸, 摸到 了 小 猫 的 尾 巴。0 1 6 5 |4 5 6 |6 |7 1 7 1|0 2 6 |5 2 6 |5 |哈 哈哈 真开 心, 又蹦 又跳 直 叫 嚷、 直 叫 嚷。哈 哈哈 吓得 它, 又蹦 又跳 叫 爹 娘、 叫 爹 娘。教育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 在拍肚动作的提示下,能较准确的唱出歌曲中的弱起音和切分音。2、 在有节奏念歌词的基础上,学习听旋律配唱歌曲,初步唱准切分音和休止符。3、 在游戏过程中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没有被邀请到也不气馁。活动准备 老鼠头饰。活动过程1、 看教师出示老鼠头饰,幼儿有节奏地朗诵。2、 幼儿学唱歌曲。1在教师放慢速度的琴声伴奏下,幼儿尝试自配旋律学唱第一段歌词。2幼儿欣赏磁带,与自己的配唱进行比较。3幼儿跟磁带默唱,进一步熟悉音乐旋律,进行较准确的配唱。4幼儿再次唱歌曲,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自己觉得有困难的地方,再听教师范唱,重点进行练习。如在教师拍肚动作的提示下,练习唱弱起拍和切分音“哈哈哈,真开心”等。3、 边唱歌,边玩游戏 小老鼠捉迷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