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医学类)CTLA4 基因显子1的4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T2DM.pdf_第1页
毕业论文(医学类)CTLA4 基因显子1的4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T2DM.pdf_第2页
毕业论文(医学类)CTLA4 基因显子1的4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T2DM.pdf_第3页
毕业论文(医学类)CTLA4 基因显子1的4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T2DM.pdf_第4页
毕业论文(医学类)CTLA4 基因显子1的4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T2DM.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密级 u dc 论文编号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t h e s i s p p a r 5 8 7 t c 基因多态性与2 型糖尿病的 相关代谢指标关系的研究 于晓静 大连医科大学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 为获得大连医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膨 签字日期 宦竺 年 月监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大连医科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大连医科大学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 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 权大连医科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 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签字日期 葛垃 型年 月卫日 c t l a 4 基因外显子1 的4 9 位点基因多态性与t 2 d m 硕士研究生 指导教师 专业名称 顾雁 苏本利教授 内科学 摘要 背景糖尿病发病机制至今未明 l 型糖尿病和某些2 型糖尿病在临 床上很难区别 虽然t 1 d m 和t 2 d m 属于2 类疾病 但在d 细胞减退方 面可能存在共同机制 c t l a 4 参与了t 细胞免疫应答调控过程 c t l a 4 4 9 a g 虽然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相关 目前尚缺乏该基因与2 型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本实验之目的在于研究该c t l a 4 4 9 a g 基因变异与t 2 d m 发病的相关性 并比较了不同基因型的代谢特点 探讨是否该基因的检 出是否有利于从2 型糖尿病中发现更多t 1 d m 之可能 方法1 实验对象 随机选取于铁路医院或我院住院确诊为2 型糖尿 病患者l l l 例 诊断根据1 9 9 7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 d a 提出的糖尿 病诊断标准 排除典型1 型糖尿病患者及继发糖尿病患者 正常对照 组为铁路医院或我院住院病人或体检者3 9 例 查餐后2 h 血糖以排除糖 耐量异常患者 排除糖尿病家族史者 无相关代谢疾病 2 常规空腹 8 1 2 d 时 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 离心取血清 提取人外周血有核 细胞基因组d n a 用对该区域设计的特异引物进行p c r 扩增 用b b v i 酶酶切 用2 5 琼脂糖电泳区分不同的基因型 常规测定入选者胰 岛功能 b m i 收缩压 舒张压 t g c h o l h d l c f b g 等多项指 标 空腹去尿 短衣测量体重 身高 腹围 计算b m i 记录其病程 是否应用胰岛素治疗等 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 受试者基因分布情况 正常对照组a a a g 和g g 基因 型比例分别为1 0 3 5 1 3 和3 8 5 正常对照组分别a 和g 等位基因 频率分别为为0 3 5 9 和0 6 4 0 g g 基因型为多数基因型 本次实验结果 符合亚洲人的基因分布特点 2 分析t 2 d m 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 得a a 纯合子者占4 5 a g 杂合子占6 4 5 g g 纯合子占31 5 而 正常对照组a a a g 和g g 基因型比例分别为1 0 3 5 1 3 和3 8 5 而t 2 d m 患者中c t l a 一4 基因第l 外显子第4 9 位a 的基因频率为0 4 4 5 g 的基因频率为0 5 5 5 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 3 5 9 和0 6 4 0 各组之间均 无统计学差异 3 通过对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组的临床和生化指标的分 析 糖尿病组的总胆固醇有下降趋势 4 9 士1 2v s 5 6 士1 3 v s 5 6 士1 3 p 0 0 4 1 在a a a g g g 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a a a g 组为 5 6 士1 3 g g 组为4 9 a 1 2 p 0 0 1 3 c t l a 一4 基因外显子1 的4 9 位点 g g 基因型有起病年龄相对更年轻的趋势 5 3 士1 2 1 v s 5 5 8 7 1 0 9 v s 6 2 6 5 1 3 5 和胰岛素应用比例更高的趋势 b m i 收缩 压 舒张压 t g 等指标相对较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的结果不同 中国人g g 基因型为多数 基因型 而a a 基因为少数基因型 虽然本次实验c t l a 4 基因外显子 1 的4 9 位基因多态性分布与t 2 d m 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但g 等位基因仍 有可能是t 2 d m 的易感因素之一 关键词 c t l a 4糖尿病多态性 遗传学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c t l a 4 9p o l y m o p h i s m a n dt y p e2d i a b e t e s m a s t e rd e g r e ec a n d i d a t e g u y a n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s ub e n l i m a j o r i n t e r n a lm e d i c i n e a b s t r a c t b a e k g r o u n dn ep a t h o g e n e s i so ft y p e2d i a b e t e si sn o tc l e a ry e t i t i sh a r dt oi d e n t i f yt y p ela n dt y p e2d i a b e t e si nc l i n i c a l a l t h o u g ht y p e1 a n dt y p e2d i a b e t e sb e l o n gt ot w ok i n d so fd i s e a s e s t h e r em a y b ee x i s ta c o m m o nm e c h a n i s mi nbe e l ld y s f u n c t i o n c t l a gp a r t i c i p a t e si nt h e c o n 仃o lc o u r s eo ftc e l li m m u n er e s p o n s e a l t h o u g hc t l a 44 9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t ot y p eld i s e a s e t h e r ei sl a c ko ft h er e s e a r c ha b o u tt h ea s s o c i a t i o n b e t w e e nc t l a 4a n dt y p e2 d i a b e t e s o b i e c t i v e s e a r c ho nt h ea s s o c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c 1 1 l a 4g e n e v a r i a t i o na n dt h et y p e2d i a b e t e s c o m p a r et h em e a t a b o l i cc h a r a c t e ro f d i f f e r e n tg e n o t y p ea n de x p l o r ew e t h e ri ti sah e r i d i t ys u s c e p t i l i t yi n d e xt o i d e n t i f yd i a b e t e so fi n s u l i nl a c k t y p e2d i a b e t e s a n dd i a b e t e so fi n s u l i n r e s i s t a n c e t y p eld i a b e t e s m e t h o dr a n d o m l ys e l e c tl l1c a s e so ft y p e2d i a b e t e sp a t i e n t s d i a g n o s e d a st h ec r i t e r ao fa d a19 9 9 a n d3 9h e a l t h yp e o p l ea s c o n t r o l d i s p i t eo ft y p i c a lt y p e ld i a b e t e sa n ds e c o n d a r yd i a b e t e s n e c o n t r o lg r o u pi sd i s p i t eo ft h ep e r s o no fi g t o rw i t hd i a b e t e sf a m i l y h i s t o r yo rr e l a t e dm e t a b o l i cd i s e a s e a sa sw e l l a r e rr o u t i n e l yf a s t i n g8 1 2 h o u r s t h ep a r t i c i p a n t sw e r ea t t r a c t e db l o o df r o mp e r i f e r i a lv e n o u s t h e b l o o dw e r ec e n t r e dt ob et a k e ns e r u ma n dp i c k e du pg e n o m ed n af r o m n u c l e u sc e l lo fp e r i p h e r a lb l o o d t h eg e n o t y p eo fc t l a 一4 4 9w a sa n a l y z e d i np a t i e n t sw i t ht y p e2d i a b e t e s a n dc o n t r o l sw e r ea n a l y z e db yp o l y m e r a s e c h a i nr e a c t i o n r e s t r i c t i o nf r a g m e n tl e n g t hp o l y m o r p h i s ma n a l y s i s w e d e t e c tt h e i rb l o o dp r e s s u r e f i n s t g c h o l h d l c b o d yw e i g h t h e i g h t l d l ca n df b ga sw e l l c a l c u l a t eb m lw i t hb o d yw e i g h ta n d h e i g h t s t a t i s t i ca n a l y s i st h ed a t aw i t hd i f f e r e n tg r o u p s 3 r e s u l t s1 i nc o n t r o lg r o u p t h eg e n o t y p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i sa a 1 0 3 a g 51 3 a n dg g 3 8 5 w h i c hi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g e n o t y p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o fa s c i a 2 t h ea l l e l ef r e q u e n c i e so f a ga n dt h eg e n o t y p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i np a t i e n t sw i t ht y p e2d i a b e t e sa n d c o n t r o lg r o u pa r e a a 4 5 v s 1 0 3 a g 6 4 5 v s 5 1 3 g g 3 1 5 v s 3 8 5 a 4 4 5 v s 3 5 9 g 5 5 5 v s 6 4 1 t h e r e w e r en o t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d i f f e r e n t 3 d e t a i l e d a n a l y s i s o fc l i n i c a la n d b i o c h e m i c a lp a r a m e t e r sr e v e a l e dt h a tt h ec h o l e s t e r o li na a a gg r o u pi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h i g nc o m p a r i n gw i t hg gc a r r i e r r 5 6 e 1 3v s 4 9 1 2 p 0 0 1 31 t h e r ei sat e n d e n c yo fg gc a r r i e rt o w a r dl o w e rc h o l e s t e r o l 4 9 a 1 2v s 5 6 a 1 3v s 5 6 a 1 3 p 0 0 4 t h e r ei sa l s oat e n d e n c yo fg g c a r r i e r a l a n i n e a l a n i n e t o w a r d sh i g h e rp o r t i o no fp a t i e n t s o ni n s u l i n y o u n g e ra g e a td i s e a s e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5 3 l 1 2 1 v s 5 5 8 7 1 0 9 v s 6 2 6 5 m3 5 a n dl o w e rb l o o dp r e s s u r e l i p i d l d l ca n db b u tw i t h o u t s t a t i s t i cd i f f e r e n c e c o n c l u s i o nd i 氐rf r o me n g l a n da n ds p a n i s hp e o p l e t h eg g g e n o t y p ei s am a j o rg e n o t y p ew h i l ea ai sal i t t l e a l t h o u g hc t l a 4 g e n ea gp o l y m o r p h i s md o e sn o t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t y p e2d i a b e t e s o b v i o u s l y i ti ss t i l lo n eo fs u s c e p t i b l eg e n eo ft y p e2d i a b e t e s k e yw o r d s c t l a 4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g e n e t i c st y p e2d i a b e t e s 4 c t l a 4 基因外显子l 的4 9 位点基因多态性与t 2 d m 硕士研究生 指导教师 专业名称 顾雁 苏本利教授 内科学 前言 糖尿病是常见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至今病因不明 遗传机制在 糖尿病发病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t 2 d m 存在显著异质性 从胰岛素抵 抗显著伴1 3 细胞功能紊乱到1 3 细胞功能异常为主伴不同程度的胰岛素 抵抗不同状态 针对胰岛自身免疫相关的自身抗体测定在t 2 d m 中有相 当的阳性率 但有人发现具有高滴定的抗体的个体并不代表1 3 细胞功 能减退的速度 近来研究也发现t 细胞功能异常更可能是b 细胞损伤的 本质 甚至也有人提出不宜区分t 1 d m 和t 2 d m 在t l d m 和t 2 d m 中都存在胰岛1 3 细胞凋亡 导致胰岛素绝对或相 对不足 在t 1 d m 这种凋亡源于自身免疫 在t 2 d m 这种凋亡源于高糖 饱和脂肪酸 脂肪分泌因子和先天免疫系统的慢性激活 在这两种糖 尿病中 内生的胰岛的炎性介质似乎激发了共同的1 3 细胞凋亡途径 1 研究表明c t l a 4 基因多态性与t 1 d m 密切相关 c t l a 4 是t 细胞 表面激活分子 有抑制t 细胞增生 活化和诱导t 淋巴细胞耐受 参与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发展 c t l a 4 基因多态性与g r a v e s 病等t 细 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旺 6 在t 1 d m 发中细胞免疫可能占 主导地位 因此c t l a 4 基因变异会导致t 细胞功能异常 从而介导了胰 岛1 3 细胞免疫损伤 t 细胞介导的胰岛1 3 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是决定糖 尿病是否发生的关键因素 鉴于c t l a 4 在t 细胞免疫调节中的重要作 用 它是否也参与了t 2 d m 的发生昵 当前尚缺乏c t l a 4 基因变异在 t 2 d m 发病中的作用的研究 为此 我们研究该基因变异在t 2 d m 发病 中的作用 并探讨该基因变异是否可作为区分胰岛素缺乏型 1 型 和胰 岛素抵抗型 2 型 的遗传易感性指标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于铁路医院或我院住院确诊为2 型糖尿病患者1 1l 例 诊 断根据1 9 9 7 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 d a 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排除 典型1 型糖尿病患者及继发糖尿病患者 正常对照组为铁路医院或我 院住院病人或体检者3 9 6 4 查餐后2 h 血糖以排除糖耐量异常患者 排 除糖尿病家族史者 无相关代谢疾病 常规空腹8 1 2 d x 时 离心取血 清 提取人外周血有核细胞基因组d n a 用对该区域设计的特异引物 进行p c r 扩增 用b b vi 酶酶切 用2 5 琼脂糖电泳区分不同的基因 型 常规测定入选者胰岛功能 b m i 收缩压 舒张压 t g c h o l h d l c f b g 等多项指标 空腹去尿 短衣测量体重 身高 腹围 计 算b m 记录其病程 是否应用胰岛素治疗等 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 1 主要试剂 1 g e n o m ed n a e x t r a t i o nk i t 购至宝生物工程 大连 有限公司 2 p c r 上下游引物 由大连宝生物公司合成 3 t a q 聚合酶 d n t p m g c l 2 1 0xp c r 缓冲液 m a r k e r 琼脂 糖 漠化乙锭 购至p r o m e g a 公司 4 10 xn eb u f f e r2 购至n e w e n g l a n db i o l a b si n c 5 bbvi 限制性内切酶r 0 1 7 3 v 购至n e we n g l a n db i o l a b s i n c 2 2 主要仪器 1 p c r 仪g e n e a m pp c rs y s t e m9 7 0 0 2 u v pc h e m s y s t e m 3 d y y 2 c 型电泳仪 北京六一仪器厂生产 4 t g l 1 6 c 台式离心机 上海安亭仪器厂生产 5 d k 8 d 型温育箱 6 7 0 低温冰箱 7 4 普通冰箱 8 恒温水浴箱 9 电子天平 1 0 微量移液器 规格分别为1 0 u l 2 0 0 u l 1 0 0 u l o 2 u 1 3 研究方法 3 1 基因组d n a 提取 1 取e d t a 抗凝静脉血4 m l 充分混匀 室温下2 0 0 0 r p m 离心2 0 分钟 可见位于血浆与红细胞层之间的白细胞层 用吸管将白细胞层 移入离心管中 8 0 保存 2 取冻存自细胞1 0 0 山 加入g e nt l es o l u t i o n10 5 m l 立即混匀 室温放置1 0 分钟 1 2 0 0 0 r p m 离心5 分钟 3 除去上清液 加入g e nt l es o l u t i o n l il m l 轻轻颠倒2 3 次 1 2 0 0 0 r p m 室温离心5 分钟 4 除去上清液 加入g e nt l es o l u t i o n l i io 5 m l 混匀1 0 秒钟 1 2 0 0 0 r p m 室温离心5 分钟 5 将上清液移入新离心管中 与等量的异丙醇充分颠倒混合 1 2 0 0 0 r p m4 离心5 分钟 6 除去上清 7 0 乙醇清洗2 次 简单干燥 加入t e5 0 9 l 溶解 3 2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 n a 含量与浓度 取1 0 9 ld n a 溶液稀释5 0 倍 于2 6 0 n m 和2 8 0 n m 两个波长下读 数 以o d 2 6 0 o d 2 8 0 估计d n a 浓度 比值在1 6 1 8 之间者以o d 2 6 0 x 5 0 x 5 0 l m 1 计算原d n a 浓度 比值低于1 6 者 与原d n a 溶液中 加入s d s 直到终浓度为o 5 重复抽提到纯度达到标准为止 3 3 聚合酶链反应 p c r 1 根据文献 7 设计p c r 引物 4 9 a g 多态性上游引物5 一 c c a c g g c t t c c r r t c t c g t a 一3 下游引物5 a g t c t c a c t c a c c t t t g c a g 一3 产物片段长度为3 2 8 b p 2 以基因组d n a 为模板 用聚合酶链反应 p c r 扩增c t l a 4 基因外显子1 包含第4 9 位多态性位点 反应在p c r 扩增仪中进行 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在2 5 u l 扩增体系中 基因组d n a 2 u l d n t p 2 u l 5 p m o l l 上游引物 下游引物各l u l 1 0 m mm g c l 22 u l 1 0x 缓冲液2 5 u l t a q d n a 聚合酶 l u l 加去离子水至2 5 u 1 将上述反应液轻弹混匀 短暂离心以集中反应 液于管底 依据设计的循环参数进行扩增 9 4 预变性5 分钟后 9 4 c 变性4 5 秒 5 5 退火4 5 秒 7 2 延伸4 5 秒 循环3 5 周后于7 2 延伸5 分钟 反 应结束后 短暂离心 3 制备2 的琼脂糖凝胶 1 电子天平上秤取2g 的琼脂糖粉末 2 移液器吸取5 0 t a e2 m l 入量筒内 加蒸馏水至1 0 0 m l 3 充分混匀后 将量筒内液体到入装有琼脂糖粉末的椎形瓶 4 置于微波炉内至熔融 5 取出后 加入e b1 0u l 6 将熔融液体到入胶板 同时避免气泡的产生 7 冷却至不烫手为宜备用 4 水平电泳并确定扩增的产物 1 将制备好的胶板放入水平电泳槽内 2 取出5 0 t a e 液 稀释至1 t a e 液 到入电泳槽至稍高 出胶面为宜 3 吸取5ul 扩增产物 余置于4 c 保存备用 并加入1 2u l6 加样缓冲液 轻弹混匀 短暂离心 然后上样于2 琼脂糖凝胶 电泳 同时上样阴性对照 未加模板d n a 而用灭菌去离子水替代 阳性对照 多次重复所获得的稳定的p c r 产物 同时选择合适分 子量d n a 标志物 m a r k e r 水平电泳 4 通电 稳压5 0v 可见阴极端有大量的微小气泡产生 电 泳时间为2 5 3 0 分 5 电泳结束后 取出凝胶 紫外灯下与m a r k e r 跑出的条带相 比较 可判定扩增片段长度为3 2 8 b p 3 4 限制性酶切反应 用限制性内切酶b b v l n e we n g l a n db i o l a b si n c 对p c r 扩增产 物进行酶切 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向p c r 产物中加入2 5 倍体积的无水乙醇 l 1 0 体积的3m o l l n a a c p h5 2 充分混匀置 2 0 6 0m i n 离心1 5 r a i n 1 20 0 0 r m i n 弃上清 室温下干燥后加入2 0 u l 酶切反应液 0 5 u lb b v i 酶 2 u l1 0 n e 缓冲液 1 7 5 u l 灭菌蒸馏水 将上述反应液短暂离心以集中反应液于 管底 3 7 水浴中过夜进行酶切反应 然后上样于2 5 琼脂糖凝胶 制 备过程同2 琼脂糖凝胶 只是琼脂糖粉取2 5 9 同时上样阴性对照 同前 阳性对照 多次实验确定的稳定的g g 纯合子的酶切产物 选择合适分子量d n a 标志物 m a r k e r 产物经溴化乙锭染色 2 琼 脂糖凝胶电泳 紫外灯下观察结果 c t i a 一4 基因外显子1 的4 9 位点a g 突变会形成b b v i 酶的酶切位点 因此a a 基因型的酶切产物为 3 2 8 b p l 个片段 a g 基因型为3 2 8 b p 2 4 4 b p 军1 8 4 b p3 个片段 g g 基因型 为2 4 4 b p 和8 4 b p2 个片段 注 1 a g 基因型 2 4 g g 基因型 3 从基因型 a a 基因型 3 2 8 b p a g 基因型 3 2 8 b p 2 4 4 b p 8 8 b p g g 基因型 2 4 4 b p 8 8 b p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t 2 d m 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c t l a 一4 基因外显子1 的4 9 位点基因型 3 5 统计学处理 用h a r d y w e i n b e r g 平衡规律检测样本代表性 医学统计软件s p s s 12 0 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 样本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样本均数 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对于t 2 d m 患者各基因型间的各项生化及临床 指标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 显著性检验水准为0 0 5 结果 4 1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临床特征比较 结果见表1 表l 显著性差异 4 2 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组不同基因型的分布情况 为了考察资料的可靠性 对对照组c t l a 4 基因型频率进行了 h a r d y w e i n b e r g 平衡检验 各基因型频率己达遗传平衡 具有群体代 表性 对1 1 1 例t 2 d m 患者和3 9 例非糖尿病患者c t l a 4 基因第1 外 显子a g 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见表l t 2 d m 患者中c t l a 4 基因第1 外显子第4 9 位碱基为a a 纯合子者占4 5 a g 杂合子占 6 4 5 g g 纯合子占3 1 5 正常对照组a a a g g g 基因型比例 分别为1 0 3 5 1 3 和3 8 5 t 2 d m 患者中c t l a 4 基因第1 外 显子第4 9 位a 的基因频率为o 4 4 5 g 的基因频率为o 5 5 5 正常对 照组分别为0 3 5 9 和o 6 4 1 两者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果见 表2 表2c t l a 4 4 9 基因型在d m 组与非d m 组中的分布情况 4 3d m 非i m 组不同基因型中特征比较 4 3 1d m 组不同基因型特征比较 根据在c t l a 4 4 9 基因型分组后总胆固醇在g g 基因组有下降 趋势 4 9 1 2v s 5 6 1 3v s 5 6 1 3 p 0 0 4 1 将a a 组与a g 组合并 后与g g 组比较 g g 组总胆固醇的降低有显著意义 4 9 士1 2v s 5 6 1 3 p 0 0 1 3 c t l a 4 4 9 g g 基因型组具有起病年龄相对更早的趋势 6 0 3 士1 0 5v s 6 3 2 1 0 4v s 6 7 6 士1 1 1 和应用胰岛素的比例相对高的 趋势 b m i 收缩压 舒张压 t g 等指标相对较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表3 和表4 表3a a a g g g 基因型t 2 d m 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t g腹围l d l c i rh d l cf b s 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表4 胰岛素应用情况 4 3 2 非d m 组不同基因型特征比较 在正常对照组按a a a g 和g g 基因型分组后的临床资料比较 各组 间数据无统计学差异 结果见表5 表5 a a a g 和g g 基因型非糖尿病组的临床资料比较 4 4 糖尿病患者分组后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 根据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情况分组的c t l a 4 4 9 等位基因和基 因型频率分布情况结果见表6 表7 和表8 以上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分 组后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经卡方检验p 0 0 5 无明显统计 学差异 表6 d m 组患者中h t 组与非h t 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 h t 组 6 6 4 6 1 4 2 6 3 6 2 0 3 0 3 5 0 3 7 9 8 2 6 2 1 韭婴堡笪 垡 墅i 型堂 坐 星 堕 盟 表7 d m 组患者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情况 肥胖组 6 6 4 4 2 4 3 4 4 8 1 9 5 1 5 k 3 8 6 8 1 6 1 韭 曼壁塑箜 堡 垄 丝 箜 鱼 壁塑 墅 鱼 室 望坚鱼璺耋 壹堕塑塑兰i 蔓 量堕壅塑笠鱼薹旦塑基里型塑里坌塑堕堡 组别 例数 基因型 等位基因 高血脂组 5 4 4 7 4 3 5 6 4 8 1 5 2 7 8 4 1 3 5 4 7 5 6 4 6 非高血脂组 5 71 1 8 3 6 6 3 2 2 0 3 5 1 3 8 3 3 3 7 6 6 6 6 注 肥胖的b m i 临界点为2 5 参考1 9 9 9 年的 亚太地区肥胖及其治疗的重新定义 高 血压的诊断符合我国高血压联盟制定的 高血压指南 的标准 高血脂以t g 1 7 h d l 0 9 男 h d l i 0 女 为标准 讨论 我们从实验结果看到大连人群非糖尿病组基因型分布为 a a 1 0 a g 5 1 g g 3 8 5 与总中国人群 日本人群 高加索人群 相似而与西班牙人群 意大利人群不同 符合大多数亚洲地区基因分 布特点 结果见表9 表9 世界各国各人群基因型分布 本研究发现t 2 d m 组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为a a 纯合子者占4 5 a g 杂合子占6 4 5 g g 纯合子占3 1 5 而正常对照组a a a g 和g g 基因型比例分别为1 0 3 5 1 3 和3 8 5 t 2 d m 患者中c t l a 一4 基 因第1 外显子第4 9 位a 的基因频率为0 4 4 5 g 的基因频率为o 5 5 5 正 常对照组分别为0 3 5 9 和0 6 4 0 各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此结果与 h a r a l dr a u 等对加索人群4 6 6 个健康人与3 0 0 个糖尿病患者病例对照 研究发现的结果相同 我们从这次实验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生化分析看到 g g 组总胆 固醇有下降趋势 4 9 1 2v s 5 6 士1 3v s 5 6 i 1 3 p 0 0 4 1 g g 基因组与 a g a a 组相比胆固醇降低显著 p 0 0 1 3 这在h a r a l dr a u 等 对加索人群的研究中未被提及 我们在实验中看至i j g g 组起病年龄更早 的趋势 6 0 3 士1 0 5v s 6 3 2 1 0 4v s 6 7 6 士1 1 1 和胰岛素应用比例更高 的趋势 这也与h a r a l dr a u 等的发现相同 实验中看至i j g g 组糖尿病 患者有相对更低的血压 腹围 b m i 和l d l c 等 但无统计学意义 我 们虽然没有发现t 2 d m 人群和非糖尿病人群间基因型分布有差异 但是 却发现g 等位基因的代谢紊乱相对较少 因此g 等位基因的差异可能参 与了t 2 d m 的发病过程 同时h a r a l dr a u 等的实验还发现g g 组糖 尿病患者基础c 肽水平更低 o 3 3 士o 0 7v s o 5 34 o 0 7 n m o l l 体重指 数更低 2 1 44 0 5v s 2 4 44 0 5k g m 2 p 0 0 4 2 a n n a 等采取p c r r f l p 技术对意大利8 0 例l a d a 患者 8 5 例正常对照人群进行c t l a 4 4 9 位点a g 二态性分析 得到l a d a 与 健康对照组相比 a g 杂合子为6 9 5 v s 8 5 p 0 0 2 3 o r 2 4 7 a a 纯合子在l a d a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为2 6 6 v s 4 7 p 0 0 2 8 o r 0 4 说明与t 1 d m 相似 l a d a 与c t l a 4a g 基因型正相关 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 t l a 位于2 q 3 3 染色体长臂 它包 含4 个外显子 编码表达在激活t 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 包含4 个 外显子和3 个内含子 至少3 个位点的多态性被广泛研究并引起很大 关注 1 位于第1 外显子 4 9 位a g 等位基因2 位于一3 1 8 位启动子位 置t c 等位基因3 位于第4 外显子3 非翻译区 6 4 2 位 a t n 重复序列 c t l a 4 对t 淋巴细胞有负性调节作用 作为协同刺激信号抑制t 细 胞增生 活化并诱导t 细胞耐受 向t 细胞提供抑制性信号 从而抑 制免疫反应 1 2 而且 c t l a 4 还可以介导抗原特异的t 细胞凋亡和 抑制自身反应t 淋巴细胞增殖 1 孙 在调节免疫系统的自身耐受发挥重 要作用 n c t l a 4 具有多个多态性位点 虽然第1 外显子 4 9 位a g 多态性在我们的研究中未发现与t 2 d m 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但其它位 点变异与t 2 d m 的关系尚有待研究 结论 与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结果不同 中国人g g 基因为多数基因 而a a 基因为少数基因 虽然本次实验c t l a 4 基因外显子l 的4 9 位 基因多态性分布与t 2 d m 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但g 等位基因仍有可能 是t 2 d m 的易感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i n ik k a v v o u r aa n dj o h npa i o a n n i d i s e t a 1 c t l a 一4g e n e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a n d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t ot y p e1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a mjo f e p i d e m i o l2 0 0 5 1 6 2 1 3 1 6 2 y a n a g a w at h i d a k ay g u i m a r a e sv s o l i m a nm d e g r o o tl j c t l a 4 g e n ep o l y m o r p h i s m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g r a v e s d i s e a s ei nac a u c a s i a n p o p u l a t i o n jc l i n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1 9 9 5 8 0 4 1 4 5 3 k e m pe h a j j a nr a h u s e b y ee s p e t e r s o np u i b or i m r i eh p e a r c e s h w a t s o np f w e e t m a na p ae y t o t o x i ctl y m p h o c y t ea n t i g e n 4 c t l a 4 g e n ep o l y m o r p h i s mi s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a u t o i m m u n ea d d i s o n s d i s e a s ei ne n g l i s hp a t i e n t s c l i ne n d o c r i n o l1 9 9 8 4 9 6 0 9 6 13 4 k o t s ak w a t s o np f w e e t m a na p ac t l a 一4g e n ep o l y m o r p h i s mi s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b o t hg r a v e sd is e a s ea n da u t o i m m u n eh y p o t h y r o i d i s m c l i ne n d o c r i n o l1 9 9 7 4 6 5 5 1 5 5 4 5 h u a n gd g i s c o m b er z h o uy l e f v e r ta k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i nc t l a 一4 b u tn o tt u m o rn e c r o s i s f a c t o r a l p h a o ri n t e r l e u k i n1b e t a g e n e sa r e 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w e g e n e r sg r a n u l o m a t o s i s j r h e u m a t o l 2 0 0 0 2 7 3 9 7 4 01 6 h u a n gd l i ul n o r e nk x i as q t r i f u n o v i cj p i r s k a n e nr l e f v e r t a k g e n e t i ca s s o c i a t i o no fc t l a 4t om y a s t h e n i ag r a v i sw i t ht h y m o m a j n e u r o i m m u n o l19 9 8 8 8 l9 2 一l9 8 7 张绍雏 丁丽等著 t 1 d m 患者及其父母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基 因外显子1 a g 多态性的研究 见 中华医学杂志 2 0 0 5 年3 月 8 m i c h e l ep m a l t o n l e s l i ej r a f f e le t a 1 i n s u l i n d e p e n d e n t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t id m i s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c t l a 4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i nm u l t i p l eh u m a nm o l e c u l a r g e n e t i c sh u m a nm o l e c u l a rg e n e t i c s l 9 9 7v 0 1 6 n u m b e r8 p 9 1 2 7 5 1 2 8 2 9 m a t s u s h i t am t s u c h i y an s h i o t am e ta 1 l a c ko f a s s o c i a t i o no fc t l a 4e x o nl p o l y m o r p h i s mw i t ht h e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t or h e u m a t o i da r t h r i t i sa n ds y s t e m i cl u p u s e r y t h e m a t o s u si nj a p a n e s e a na s s o c i a t i o ns t u d yu s i n gan o v e lv a r i a t i o ns c r e e n i n g m e t h o d t i s s u ea n t i g e n s 19 9 9 5 4 6 5 7 8 5 8 4 1 0 r a uh b r a u nj d o n n e rh e ta 1 t h ec o d o n17p o l y m o r p h i s mo f t h ec t l a 4g e n e i nt y p e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jc l i n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 0 0 1 8 6 6 5 3 6 5 5 11 a n ac o s e n t i n o g i o c a n n ig a r n b e l u n g h e c t a 1 c t l a 4g e n ep o l y m o r p h i s m c o n t r i b u t e st ot h eg e n e t i cr i s kf o rl a t e n ta u t o i m m u n ed i 曲e t e si na d u l t s a n n a l so f 1 6 t h e n e w y o r k a c a d e m yo f s c i e n c e s9 5 8 3 3 7 3 4 0 2 0 0 2 1 2 许芝银著 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6 5 例临床小结 见 河南中医 1 9 9 71 7 2 1 0 0 1 0 1 1 3 m i c h e l eem a r r o n l e s l i ej r a f t e l e t a 1 i n s u l i n d e p e n d e n t 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t id m i s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c t l a 4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i nm u l t i p l eh u m a nm o l e c u l a r g e n e t i c sh u m a nm o l e c u l a rg e n e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