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验收监测调查报告: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永嘉沙头镇到乐清北白象.doc_第1页
环保验收监测调查报告: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永嘉沙头镇到乐清北白象.doc_第2页
环保验收监测调查报告: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永嘉沙头镇到乐清北白象.doc_第3页
环保验收监测调查报告: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永嘉沙头镇到乐清北白象.doc_第4页
环保验收监测调查报告: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永嘉沙头镇到乐清北白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建设设项项目目竣竣工工环环境境保保护护验验收收 调调 查查 报报 告告 项目名称 浙浙江江省省永永嘉嘉县县楠楠溪溪江江供供水水工工程程竣竣工工 环环境境保保护护验验收收调调查查报报告告 委托单位 永永嘉嘉县县山山河河供供水水有有限限公公司司 浙江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二 一 六 年 十 月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i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 1 1 概述概述 3 1 1 调查依据 3 1 2 调查目的及原则 3 1 3 调查方法与工作程序 4 1 4 调查范围 因子和验收标准 6 1 5 环境保护目标及敏感点 10 1 6 调查重点 11 2 工程调查工程调查 12 2 1 工程地理位置 12 2 2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和经济指标 12 2 3 工程投资 13 2 4 主要工程量和总工期 13 2 5 试运行情况 14 3 主要设计变更情况主要设计变更情况 15 3 1 拦河闸基础处理工程设计变更 15 3 2 拦河闸消能设施结构调整 17 3 3 上 下游防冲槽尺寸调整 18 3 4 鱼道结构调整 18 3 5 导流方式调整 19 3 6 枢纽区房屋建筑工程设计变更 19 3 7 枢纽左岸滩地段景观工程设计变更 21 3 8 拦河闸人行桥工程 24 4 环境影响报告书与批复内容回顾及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调查环境影响报告书与批复内容回顾及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27 4 1 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结论 27 4 2 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主要环保措施以及落实情况调查 29 4 3 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意见回顾及落实情况调查 34 5 施工期环境影响回顾调查施工期环境影响回顾调查 38 5 1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调查 38 5 2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调查 39 5 3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调查 39 5 4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调查 39 5 5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调查 39 5 6 施工期水土保持影响调查 40 5 7 施工期社会环境影响调查 41 6 营运期环境影响调查营运期环境影响调查 42 6 1 水环境影响调查 42 6 2 运营管理区环境影响调查 44 6 3 对景观影响调查 44 6 4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 44 6 5 对已建引水工程影响调查 46 6 6 水文情势影响调查 46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ii 6 7 防洪排涝的影响调查 46 6 8 对环境地质的影响调查 46 7 风险事故防范调查风险事故防范调查 48 7 1 风险事故调查 48 7 2 突发风险事故的危害 48 7 3 风险事故防范对策 48 8 环境管理状况调查环境管理状况调查 49 8 1 环境管理 49 8 3 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情况 49 9 公众意见调查公众意见调查 51 9 1 调查目的 51 9 2 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 51 9 3 调查结果 51 9 4 调查结果分析 52 9 5 调查结论 53 10 结论和建议结论和建议 54 10 1 工程 54 10 2 建议 58 附图 附图 附图 1 本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 2 本项目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图 附图 3 本项目现状照片 附件 附件 附件 1 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浙环建 2006 69 号 关于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环境 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 2006 年 10 月 30 日 附件 2 浙江省水利厅浙水许 2006 89 号 关于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水土保持 方案的批复 2006 年 9 月 18 日 附件 3 浙江省水利厅浙水许 2007 39 号 关于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2007 年 6 月 29 日 附件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函 2008 787 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楠溪江供 水工程建设用地的批复 2008 年 11 月 27 日 附件 5 验收监测报告 附件 6 应急预案备案表 附表 附表 建设项目工程竣工环境保护 三同时 验收登记表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1 前前 言言 楠溪江供水工程 原称 楠溪江引水工程 及 永乐引水工程 是 瓯 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 浙政发 2000 23 号 永嘉县楠溪江流域水利规划修编 报告 浙水计 2006 8 号 中推荐的开发建设项目 并且被列入 浙江省水资 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浙政函 2005 16 号 和 温州市水利发展 十一 五 规划 的重点工程之一 该工程是以供水为目的的水利工程 引楠溪江水 向乐清市虹柳平原及永嘉县部分地区提供生活及工业用水 远期于楠溪江上游 拟建的供水水库工程联合调度运行 提高永嘉县已建引水工程供水保证率 2006 年 8 月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 供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同年 10 月 30 日 原浙江省环境保护局以浙环建 2006 69 号文对项目环评进行了批复 同意该项目建设 主要建设内容为 本 项目闸址位于永嘉县境内的楠溪江干流沙头镇上游约 0 8km 处 建设输水线路 引楠溪江水入乐清市北白象镇 根据浙江省水利厅 关于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 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批复 浙水许 2006 57 号 意见 本项目取水规模为 61 03 万立方米 日 其中向永嘉县沙头镇供水 11 7 万立方米 日 向乐清市供水 49 33 万立方米 天 取水口下游河道生态流量为 2 44 立方米 秒 现阶段 引水工程主体工程稳定运行 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 根据 中 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及浙江省 环保厅有关规定和要求 按照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使用的 三同时 制度要求 需查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报 告书及其批复和工程设计文件所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的落实情况 调查 分析该工程在建设和建成后对环境已造成的实际影响及可能存在的潜在影响 以便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补救和减缓措施 全面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为工程竣 工环境保护验收提供依据 基于此 永嘉县山河供水有限公司委托浙江省环境 工程有限公司进行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 我单位接受委托后 立即开展了工程资料收集和初步现场调查等工作 并 在永嘉县山河供水有限公司的配合下 对环评报告书及其批复中所提出环境保 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受工程建设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环境现状 工程建设的生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2 态影响及其恢复状况 工程的污染源分布及其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调查 同时我单位调查人员详细收集并研阅了工程设计资料及工程竣工验收的有关资 料 并进行了公众意见调查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本工程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 查报告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3 1 概述概述 1 1 调查依据调查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修订 2015 1 1起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 10 2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6 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15修订 2016 1 1施行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13 6 29修订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年8月28日起施行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 3 1 8 国务院令第 253 号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9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 13 号令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 办法 1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 2000 38 号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 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及附件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 收监测技术要求 试行 2002 年 2 月 1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水利水电 hj 464 2009 12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 浙江省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规 定 13 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环境影 响报告书 2006 年 8 月 14 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浙环建 2006 69号 关于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 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 2006年10月30日 15 浙江省水利厅浙水许 2006 57号 关于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水资 源论证报告书的批复 1 2 调查目的及原则调查目的及原则 1 2 1 调查目的调查目的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4 1 调查项目在设计 施工 运行和管理等方面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 设 计所提环保措施的情况 以及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要求的落实情况 同时 关注工程变化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变化 2 调查本项目已采取的水及生态保护等污染防治措施 并通过对项目所 在区域环境现状监测和调查结果 分析各项措施实施的有效性 必要时针对可 能存在的潜在环境影响 提出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和应急措施 对已实施的尚 不完善的措施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 调查工程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的实施情况 通过公众意见调查 了解公众对本工程建设期及试运行期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并针对公众提出的 合理要求提出解决建议 4 根据对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结果 客观 公正地从技术上论证项目是否符合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 1 2 2 调查原则调查原则 本次环保验收调查坚持以下原则 1 认真贯彻国家与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 法规及有关规定 2 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 3 坚持客观 公正 科学 实用的原则 4 坚持充分利用已有资料核查与实地勘查 现状监测及调查分析相结合 的原则 5 坚持对工程建设前期 施工期 试运行期环境影响进行全过程分析的 原则 1 3 调查方法与工作程序调查方法与工作程序 1 3 1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 1 按照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生态影响类 建设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水利水电 等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2 施工期环境影响调查 采用公众意见调查 了解受影响居民对本项目 建设施工期环境影响的反映 核查有关施工设计文件相结合的方式 以调查施 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3 试运行期环境影响调查以现场踏勘和环境监测为主 通过现场调查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5 监测来分析试运行期环境影响 4 环境保护措施调查以核实有关资料文件内容为主 通过现场调查 核 查环境影响评价和施工设计所提出的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 1 3 2 调查工作程序调查工作程序 本次验收竣工环境保护调查的工作程序见图 1 3 1 永永嘉嘉县县楠楠溪溪江江引引水水工工程程指指挥挥部部委委托托 收收集集 查查阅阅有有关关文文件件和和资资料料 初初步步现现场场踏踏勘勘 编编制制环环保保验验收收调调查查方方案案 现现场场踏踏勘勘 调调研研与与情情况况分分析析 环保措施调查环保措施调查环境现状调查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调查环境影响调查公众意见调查公众意见调查 综综合合分分析析评评价价 编编写写工工程程竣竣工工环环境境保保护护验验收收调调查查报报告告 环环境境保保护护行行政政主主管管部部门门组组织织核核查查 现现场场检检查查及及验验收收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6 图 1 3 1 本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工作程序 1 4 调查范围 因子和验收标准调查范围 因子和验收标准 1 4 1 调查范围调查范围 1 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拦河闸以上流域面积 2103km2 重点为拦河闸上游至距拦河闸址约 7 5km 库尾的区间 集水区面积约 43km2 其中水库正常蓄水位面积约 1 58km2 下游 至楠溪江入瓯江口 河道长度约 33km 2 噪声影响评价范围 工程各主要施工区周边 200m 范围的区域 3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工程各主要施工区周边 200m 范围 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水库淹没区 1 58km2 及周边 200m 范围 2 0km2 拦河闸下游影响区 拦河闸至河口约 14 5km2 工程施工区 主要为拦河闸区 引水线路进出口及 各施工支洞区 弃渣场 料场 合计约 0 65km2 面积共计 18 73km2 5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主要为工程区下游永嘉县的沙头镇 上塘镇 瓯北镇等 受水区的乐清市 虹柳平原等区域 本次调查范围参考环评报告书中评价范围进行调查 1 4 2 调查因子调查因子 1 水环境 调查因子 ph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五日生化需氧量 氨氮 总磷 铜 锌 氟化物 挥发酚 2 声环境 调查因子 等效 a 声级 db a 3 大气环境 调查因子 pm10 so2 no2 4 社会环境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7 调查因子 社会发展 居民生活 土地利用 农业生产 防洪排涝 基础 设施 道路交通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8 1 4 3 验收标准验收标准 1 环境质量标准 1 环境空气 环评使用标准 本工程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 中的一 级标准 其他区域执行二级标准 详见表 1 4 1 表 1 4 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 mg m3 一级标准二级标准 项目 小时值日均值年平均小时值日均值年平均 so20 150 050 020 50 150 06 tsp 0 120 08 0 30 2 no20 120 080 040 240 120 08 pm10 0 050 04 0 150 10 现在执行标准 本工程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2012 中的一 级标准 其他区域执行二级标准 详见表 1 4 2 表 1 4 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 mg m3 一级标准二级标准 项目 小时值日均值年平均小时值日均值年平均 so20 150 050 020 50 150 06 tsp 0 120 08 0 30 2 no20 20 080 040 20 080 04 pm10 0 050 04 0 150 07 pm2 5 0 0350 015 0 0750 035 2 水环境 环评时标准与现在执行标准一致 本工程上游河道及工程建成后的水库执 行执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 ii 类标准 下游河道执行 iii 类 标准具体详见下表 1 4 3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9 表 1 4 3 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 除 ph 外均为 mg l 项目 标准值 分类i 类ii 类iii 类 水温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 周平均最大温升 1 周平均最大温降 2 ph 值 无量纲 6 9 溶解氧 饱和率90 或 7 5 65 高锰酸盐指数 246 化学需氧量 cod 151520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5 334 氨氮 nh3 n 0 150 51 0 总磷 以p计 0 02 湖 库0 01 0 1 湖 库0 025 0 2 湖 库0 05 总氮 湖 库 以n计 0 20 51 0 铜 0 011 01 0 锌 0 051 01 0 氟化物 以f 计 1 01 01 0 硒 0 010 010 01 砷 0 050 050 05 汞 0 000050 000050 0001 镉 0 0010 0050 005 铬 六价 0 010 050 05 铅 0 010 010 05 氰化物 0 0050 050 2 挥发酚 0 0020 0020 005 石油类 0 050 050 05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 20 20 2 硫化物 0 050 10 2 粪大肠菌群 个 l 200200010000 3 声环境 环评使用标准 拦河闸右岸靠近 41 省道两侧执行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 93 4 类 即昼间 70db 夜间 55db 其它区域执行 1 类 即昼间 55db 夜间 45db 现在执行标准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10 根据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2008 拦河闸右岸靠近 41 省道两侧 执行 4a 类 即昼间 70db 夜间 55db 其它区域执行 1 类 即昼间 55db 夜 间 45db 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 施工作业噪声 环评使用标准 建设期施工作业噪声执行 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 gb12523 90 详 见表 1 4 4 表 1 4 4 不同施工阶段厂界噪声 单位 laeq db a 序号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昼间夜间 1土石方推土机 挖掘机 装载机7555 2打桩各种打桩机85禁止作业 3结构混凝土搅拌机 振捣机 电锯7055 4装修吊车 升降机6555 现在执行标准 建设期施工作业噪声执行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 2011 详见表 1 4 5 表 1 4 5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 db a 昼间夜间 7055 2 废水 施工期废水执行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1996 一级标准 表 1 4 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单位 除 ph 外均为 mg l 污染物phsscodcrbod5氨氮磷酸盐动植物油石油类 指标6 97010020150 5105 3 废气 施工期废气排放执行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 1996 中无 组织排放标准 见表 1 4 7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11 表 1 4 7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无组织排放 单位 mg m3 1 5 环境保护目标及敏感点环境保护目标及敏感点 1 5 1 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 1 库区水质达到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中的 类水 坝址下游河道水质 不劣于现状 2 不影响评价范围内各用水对象特别是下游的沙头等乡镇的用水水质和水 量 3 避免和减少对周边风景旅游资源的不利影响 4 施工期的污废水达标排放 5 工程施工时对附近居民点的噪声影响不劣于规定标准 6 工程开挖区和弃渣场区尽可能恢复植被 施工完成后水土保持状况不明 显劣于现状 7 施工期间对水陆生动植物生境不带来明显的不利影响 工程建成后不阻 断鱼类的洄游通道 生态环境条件不明显劣于现状 保持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 1 5 2 环境敏感点环境敏感点 本工程周边环境敏感点见下表 1 5 1 表 1 5 1 评价范围内环境敏感点 项目敏感点位置或范围保护目标敏感性描述 小子溪水库小子溪施工支洞口下游 以灌溉 发电为主的 水库 沙头镇城区拦河闸下游右岸800m 潮际村拦河闸下游左岸200m 水 环 境 响山村 峙口乡 上塘镇 黄田镇 瓯北镇 拦河闸下游楠溪江两岸村 镇 确保水量 水质 声 沙头镇拦河闸下游右岸800m 沿41省道两侧噪声 村镇 项目浓度限值 so20 40 tsp1 0 no20 12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12 渔田村拦河闸上游左岸1000m 潮际村拦河闸下游左岸200m 环 境 下庠村引水隧洞出口500m 不劣于4类 其它 区域不劣于1类 太平岩拦河闸上游约1900m 不对景区构成破坏 性影响 属楠溪江风景区1级 景点 渔田滩林 工程水库周边及工程拦河 闸占地区 不破坏滩林的整体 环境 水库淹没 工程建设 占用部分滩林 香鱼等拦河闸上下游 保障鱼类的洄游通 道 属洄游性鱼类 中雁荡山风景名 胜区 东岙施工支洞口 输水隧洞出口 不对周边环境造成 长期的不利影响 东岙施工支洞口及输 水隧洞出口属风景区 外围影响区 生 态 环 境 枫香古树渔田村水塘边不受淹没影响 2株枫香古树可能受 水库渗水影响 1 6 调查重点调查重点 本次验收调查的重点是环评及批复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 其有效性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环境保护补救措施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13 2 工程调查工程调查 2 1 工程工程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由拦河闸 输水系统及附属建筑物等组成 选用的沙头闸址位于楠溪江的下游河段 为感潮河段的末端 闸址位于沙头镇 上游约 0 8km 的烈士陵园附近 上游距渔田村 1 0km 距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最下 游的太平岩景点约 1 9km 工程地理位置见附图 1 取水口位于拦河闸左岸上游 约 40m 的分隔挡墙位置 取水口经 0 8km 埋管后至拦河闸下游左岸的龙岩头 在龙岩头山脚位置设置流量控制闸门 输水线路在流量控制闸后沿西南方向通 过潮际 长坦隧洞 长 3 962km 穿过龙岩头山 柴山 水龙山 在长坦附近以倒 虹吸穿越陡门溪 最后以长坦 下庠长隧洞 长 12 975km 穿越中雁荡山 在乐清 市北白象镇下庠村附近出口接拟建水厂 乐清水厂单独立项建设 2 2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和经济指标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和经济指标 本工程主要枢纽由拦河闸 输水系统以及附属建筑物组成 2 2 1 拦河闸拦河闸 拦河闸段位于河道右岸的原河道主河槽位置 1 6 闸室底板高程 1 5m 7 14 闸底板高程 3 0m 共 14 孔 孔宽 12m 的开敞式挡水闸 总宽 204m 共设 14 扇升卧式平板钢闸门进行控制 拦河闸采用消力池底流消能 1 6 闸门消力池长 40m 池深 2 0m 其中水平段长 26 5m 此后依次衔接 15m 长的 c25f50 砼护坦 52m 长的 c20f50 砼海漫 海漫的末端设置面宽 29 7m 深 4 7m 的抛石防冲槽 7 14 闸门消力池长 40m 池深 2 0m 其中 水平段长 24 5m 此后依次衔接 15m 长的 c25f50 砼护坦 52m 长的 c20f50 砼 海漫 海漫之后为面宽 29 7m 深 4m 的抛石防冲槽 闸址左岸滩地高程在 9 5 10 5m 为减少工程建设对河道面貌的影响 尽 量利用河道滩地行洪 减少工程投资 在滩地段设置总宽 283m 的自由溢流段 其中右侧与挡水闸相邻段设置宽 50m 表面硬化的溢流段 闸室上游部分溢流顶 高程 9 5m 闸室下游部分顶高程为 8 7m 结合左岸滩地景观一并建设 左岸邻 山侧设置宽 233m 顶高程 9 0m 10 5m 的溢流段 为防止地基的渗漏 在自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14 由溢流段水流方向的中部设置厚 80cm 的 c15 砼防渗墙 墙底高程 7 2m 54 5m 深入河床砂砾石下层中等透水层以下 1m 左右 墙深 16 7m 64 0m 右岸调流闸门 调流闸门采用升卧式平板闸门形式 共 2 孔 单孔净宽 5m 闸底槛高程 1 5m 右岸鱼道采用横隔板式鱼道 鱼道净宽 2 5m 两边侧墙厚度 0 5m 鱼道总 长 495 417m 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 鱼道采用螺旋上升式布置 鱼道设计最 大过鱼高度 8 5m 鱼道纵坡 1 51 02 隔板单级水头为 0 047m 2 2 2 输水系统输水系统 输水建筑物由进水口 埋管 事故检修闸门 输水隧洞 出口流量计井等 组成 输水线路走向主要为 在拦河闸的左岸取水 设置长 884m 的潮际埋管 至龙岩山脚 在山脚位置设事故检修闸门 闸门后连接潮际 长坦输水隧洞穿 越龙岩头 沿线经过下浦东北侧 焦坑 长坦 小子溪水库上游 东岙 最后 在北白象镇下庠村出口 沿途共有潮际埋管道 长坦埋管两座跨河建筑物 输 水线路总长 17 909km 其中隧洞长 16 892km 其中潮际 长坦隧洞 长 3965m 为有压圆形断面 开挖洞径 5 4m 衬后洞径 4 6m 长坦 下庠隧洞 长 12927m 为有压圆形断面 开挖洞径 5 3m 衬后洞径 4 5m 埋管长 1 017km 本工程采用重力有压输水方式 进水口 长坦埋管进口段设计输水流 量为 12 34m3 s 加大设计流量为 14 19m3 s 长坦埋管之后线路设计输水流量为 11 41m3 s 加大设计流量为 13 12m3 s 2 2 3 附属工程附属工程 附属工程主要由引排水工程 潮际引排水工程和沙头引排水工程组成 2 3 工程投资工程投资 工程静态总投资 57125 万元 动态总投资 61090 万元 其中土建投资 53743 万元 2 4 主要工程量和总工期主要工程量和总工期 楠溪江引水工程建设包括拦水闸工程 拦水闸 14 孔 调流闸门 鱼道 滩 地自由溢流段 输水系统工程 取水口 埋管及流量控制阀 输水隧道 16 94km 倒虹吸 135m 以及相关附属工程 工程土石方开挖共计 175 90 万 m3 填方共计 109 33 万 m3 填方中除利用开挖土石方外 需借方 10 10 万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15 m3 弃渣 88 29 万 m3 工程使用水泥 92000t 钢筋 材 8000t 楠溪江引水工程施工期 2007 年 12 月 2012 年 3 月 2 5 试运行情况试运行情况 根据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稿 可知 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主要是解决乐清市虹柳平原以及永嘉县部分地区的用水 问题 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于 2007 年 12 月开工建设 于 2012 年 3 月基本建成 本工程运行水位控制在 8 3 9 0m 水位低于 8 3m 则优先保证永嘉本地用水和 下游生态用水 现阶段 引水工程主体工程稳定运行 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 根据 2013 2015 年供水情况统计 现阶段日供水量约 20 万 t 较大程度缓解了 乐清市及永嘉县部分地区的用水问题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16 3 主要设计变更情况主要设计变更情况 3 1 拦河闸基础处理工程设计变更拦河闸基础处理工程设计变更 3 1 1 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成果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成果 根据初步设计阶段揭示的拦河闸地质条件 在右岸深槽区分布有局部的淤 泥质粉质粘土透镜体 范围不广 深度也不大 初设阶段采用基础开挖置换的 方法进行闸基处理 即挖出闸基下部的淤泥质土透镜体 利用掺 5 水泥砂砾 石料置换填筑 3 1 2 设计变更缘由设计变更缘由 根据施工图阶段地质勘探及拦河闸基坑开挖 砼防渗墙施工 液压抓斗冲 抓 造孔资料揭示 拦河闸闸址处地层中存在深度不一 厚度不等的淤泥层及 含砾石淤泥层 闸基上部表现出砂砾石层与淤泥土层间隔存在的复杂地质形态 若不对淤泥土层进行处理 对闸室及上游连接板的沉降变形存在很大的影响 对初步设计拟定拦河闸基础处理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1 基础全面置换方案将很难保证工程的建设工期 基础全面置换方案将很难保证工程的建设工期 拦河闸闸一 二期工程均是要求在一个非汛期和一个梅汛期内完成 其中 对工期制约的项目是闸室段砼浇筑工程 以及上游基础防渗墙工程 为满足施 工工期要求 以上两个项目一般需要同时进行 而闸基础置换区恰好是上游防 渗墙 闸室下游侧区域 与闸室 防渗墙施工均存在交叉影响 由于本工程的 施工工期安排非常紧张 进行闸基全面置换将对严重影响工程按期建设完成 2 闸基置换方案淤泥土层置换的彻底性很难控制 闸基置换方案淤泥土层置换的彻底性很难控制 闸基地层条件比先期揭示的情况更为复杂 由于地处感潮带末端 砂卵砾 石层与淤泥层交互分布的情况比较普遍 且淤泥层厚度及深度变化显著 根据施工图阶段的地质详勘成果及建筑物变形计算成果可知 所有的闸室 基础 上游连接板基础均需要进行基础置换处理 但是 由于地层的复杂性 在上部较浅地区内 在基坑的开挖过程中往往无法判别砂砾卵石层下部是否还 具有淤泥层及其厚度 开挖具有盲目性和不可预知性 工程是否置换彻底很难 控制 3 闸基置换方案存在很大的施工难度 闸基置换方案存在很大的施工难度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17 根据钻孔资料 闸基置换方案深度较大 左岸最深处约为 3 5m 右岸最深 处约为 8 0m 开挖深度在 5m 8m 之间 基坑防渗及排水难度很大 尤其是右 岸深槽基坑内最低的置换点在 8 0m 以下 二期导流上游水位在 3m 高程以上 届时基坑挡水高度达 11m 以上 对基坑安全及排水造成了严峻的挑战 本工程 闸基的置换处理范围广 开挖深度大 施工基坑很难满足施工开挖及挡水的要 求 因此 对拦河闸基础进行大范围的基础置换实施条件非常困难 存在很大 的施工难度 3 1 3 实际建设方案实际建设方案 1 拦河闸基础处理方案 拦河闸基础处理方案 拦河闸基础选用液压抓斗成孔砼灌注桩方案进行基础处理 在一结构单元 宽度闸底板 29m 16m 垂直水流方向 顺水流方向 内布置 20 根灌注桩 桩 体长边沿闸轴线方向布置 间距为 5 8m 顺水流方向间距为 4 4m 桩基分布详 见图 3 1 1 最大桩顶垂直荷载约为 600t 桩底进入砂砾石层为 5m 桩长约为 15m 并对基础桩采取了浇筑后桩底水泥注浆处理 在每根桩体内埋设 2 根桩 底水泥灌浆管 在桩体浇筑 7 天后进行灌浆 每根桩灌注灌注水泥 1 2t 灌浆 压力为 0 8 1 2mpa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18 图图 3 1 1 拦河闸桩基平面布置图拦河闸桩基平面布置图 2 闸前连接板基础处理方案 闸前连接板基础处理方案 上游连接板采用液压抓斗成孔砼灌注桩方案进行处理 桩基桩位布置采用 矩形型式 将上游连接板分块 每标准块连接板为 9 2m 14 5m 垂直水流方向 顺水流方向 桩基采用双向各 2 根桩的矩形布置型式 桩体长边沿闸轴线 方向布置 间距为 5 8m 顺水流方向间距 4 8m 桩基分布详见图 3 1 2 桩底 端进入砂砾石层深度约为 1 2m 桩长为 11 5m 图图 3 1 2 上游连接板桩基平面布置图上游连接板桩基平面布置图 3 2 拦河闸消能设施结构调整拦河闸消能设施结构调整 初步设计后 施工图前 项目业主委托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进行了水工 模型试验 根据水工模型试验成果 施工图阶段对拦河闸消能建筑物结构布置 进行了优化 原初步设计阶段消力池长 40m 池深 2 5m 其中水平段长 25m 此后依次衔接 12m 长的 c25 砼护坦 55m 长的 c15 砼海漫 根据 闸下消能 及导漂试验研究报告 相关成果 报告推荐了拦河闸消力池采用二级消力池 消力坎方案 因此施工图阶段深槽区 1 6 水闸设置消力池池长为 40 0m 池 底高程 1 50m 池深由原设计 2 5m 降低为 2 0m 消力池底部 桩号闸下 0 026 50m 设置一道高 1 0m 顶宽 0 8m 的 c40 砼消力槛消 同时将下游护 坦顶面高程 0 5m 降低为 0 5m 延长护坦段至 15 0m 形成二级消力池 浅滩 区 7 14 水闸消力池底高程由原设计的 0 5m 高程降低至 0 5m 消力池采用 综合式 尾坎高 1 5m 护坦顶面比海漫上游端高程降低 0 5m 便于出池水流形 成第二道水跃 加速闸下水流的消能 试验成果表明 该方案下深槽区泄洪水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19 共发生三级水跃 水流能力有较大消耗 出池后海漫上基本为缓流 流态有明 显改善 3 3 上 下游防冲槽尺寸调整上 下游防冲槽尺寸调整 初步设计阶段闸室上游防冲槽深度为 2 5m 底宽 3 34m 顶面开口宽度为 14 5m 下游末端防冲槽深度为 3 0m 底宽 5 0m 顶面开口宽度为 24 7m 施 工图阶段根据水工模型试验观测上 下游水流流态及下游效能效果 为增加水 闸上游近闸区河床的抗冲保护能力 并结合河床冲刷深度计算成果 对上 下 游防冲槽结构进行适当调整 调整后上游防冲槽深度 4 0m c25 砼护坦延伸段深入底部 底宽 2 12m 7 14 水闸上游防冲槽顶宽为 20 5m 1 6 及调流闸上游防冲槽顶 宽 30 5m 下游防冲槽深度调整为 4 7m 底宽为 3 71m 顶面开口宽度为 29 7m 结合目前省内类似工程运行管理经验 为提高深槽区 1 6 闸孔及调 流闸下游防冲槽的抗冲刷能力 深槽区泄洪闸及调流闸下游抛石防冲槽表层利 用连锁预制块保护 预制块优先选用纵向围堰镇压预制块 块与块之间采用纵 向连锁不锈钢丝绳 横向间距 1 1m 要求钢丝绳破断拉力不小于 200kn 顺水 流方向控制块防护长度为 35 20m 3 4 鱼道结构调整鱼道结构调整 本工程鱼道布置在右岸 兼作挡水闸下游右边墙 初步设计阶段鱼道隔板 形式为 平顶溢流隔板 同时底部设置通鱼孔 上游鱼道出口设置 10 道活动隔 板适应上游水位调节 为利于鱼类出入 鱼道进 出口结构均设置为喇叭形 朝向外江侧 为研究鱼道的水流特性 优化鱼道引鱼条件 施工图阶段业主委 托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进行鱼道水力学模型试验 根据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 院于 2010 年 5 月编制完成的 楠溪江供水工程鱼道进口专题研究报告 由于 电站尾水和鱼道下泄流量相差悬殊 而鱼类喜好沿岸上溯 当电站与鱼道同时 运行时 鱼儿大多聚集于电站尾水渠侧 原设计的布置方案使鱼类很难找到位 于尾水渠隔墩另一侧的鱼道进口 同时原设计鱼道进水口由于流速太小 口门 也较窄 鱼类不易找到进口 根据上述实验成果 施工期阶段对鱼道结构布置 进行调整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20 鱼道隔板采用了左右交错设置溢流的形式 溢流宽度减少 鱼道隔板顶部 溢流口净宽调整为 1 7m 非溢流段宽度 0 8m 鱼道下游进口结合沙头水电站布 置 设置在电站尾水渠上部 并设置尾水引鱼箱 设多个进口 吸引鱼类上溯 尾水引鱼箱内设置 dn500 鱼道补水管 以加大进口处流速 诱导鱼类进入鱼道 为适应上游水库水位变化 鱼道上游出口设置 10 道水力自动调节活动隔板 3 5 导流方式调整导流方式调整 1 初步设计阶段导流方案 本工程初步设计阶段采用分期围堰导流方式 一期先围左侧 8 孔泄洪闸段 二期再围右侧 6 孔泄洪闸及过鱼建筑物段 一 二期上下游围堰均采用土石结 构 导流标准采用梅汛期 5 年一遇设计洪水 洪峰流量 2320m3 s 进行设计 2 导流方式调整原由 根据拦河闸水工整体模型试验报告成果 二期导流闸上水位为 9 36m 已 超出上游移民水位 36cm 与原设计理论成果相差 34cm 从模型试验成果看 由于闸前流态的复杂性 在预想的闸上水位条件下 二期导流泄水建筑物略显 不足 从保证二期导流建筑物达到梅汛期 5 年一遇的导流标准 必须对二期导 流建筑物进行调整 考虑当地村民对工程施工期的防洪影响问题已经较敏感 政策处理难度比 较大 因此加高围堰抬高水位的调整方案不可行 同时结合枢纽闸址位置两岸 地形 地质条件 右岸山体基岩条件较好 设置导流洞较为理想 3 导流方案调整 新增的右岸导流洞作为二期导流左岸 8 孔 12m 泄洪闸的补充泄水通道 要求在保证闸上水位不超过 9 0m 的条件下 导流建筑物可以下泄梅汛期 5 年一 遇的洪峰流量 q 2320m3 s 试算后确定右岸新建的导流洞洞径为 8 6m b h 城门洞型 隧洞长 266 7m 进口底高程 0 0m 出口底高程 0 45m 从水力计算成果可以看出 在增加了右岸导流洞后 在闸前水位为 9m 的工况下 泄洪总量为 2324m3 s 大于梅汛期五年一遇 p 20 洪峰流量 可安全导流及度汛 3 6 枢纽区房屋建筑工程设计变更枢纽区房屋建筑工程设计变更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21 3 6 1 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成果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成果 本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工程管理区考虑分两片设置 一片设置在拦河闸右 岸 为现场管理大楼 建筑面积约 1500m2 另一片设置在上塘镇 在初步设计 阶段只对上述建筑进行一般功能性设计并估算投资 未进行专题细化设计 上 塘管理区在初设时只做规划 要求与上塘镇规划一并考虑 根据管理公司的发 展情况另外考虑房屋建设 3 6 2 设计变更缘由设计变更缘由 1 完善设计 实施工程的需要 完善设计 实施工程的需要 由于初步设计阶段受设计深度和设计周期限制 仅对水闸上部启闭机室 辅助用房 生产与管理办公用房等建筑进行了一般功能性的设计 初设阶段设 计深度不能满足指导后期实施的要求 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 施工图阶段为 满足工程实施的需要 须对各用房建筑设计进一步深化 2 与楠溪江风景区景观协调的需要 与楠溪江风景区景观协调的需要 本工程位于楠溪江下游永嘉沙头镇 地处 大楠溪 之太平岩景区 是楠溪 江景区的入口门户 拦河闸区房屋建筑工程作为拦河闸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 分 对建筑工程整体布置及立面建筑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满足工程 自身管理和使用需要 也要与周边楠溪江山水景观的协调与美观的需要 在施 工图阶段 浙江水电勘测设计院及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对枢纽区 的房屋建筑景观进行了 10 余个方案的设计 经过永嘉县各部门的系统分析比较 采用了现采用的建筑方案 3 满足工程运行管理用房的需要 满足工程运行管理用房的需要 根据初步设计成果 按照 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 sl106 96 并参照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 slj705 78 的规定 拟设立永 嘉县山河供水有限公司负责本工程的运作 其下设行政办公室 工程管理部 运行管理部 财务供应部 人事保卫部等四部一室 编制员额初拟为 40 人 同 时根据工程运行需要 配电室 发电机房 中央控制室 防汛调度室等均需布 置在右岸管理房内 拦河闸区右岸紧邻沙头镇区 右坝头的陡峭山体 除右岸鱼道与公路间回 填的狭长地带外 无修建管理房的空地 拦河闸左岸为自由溢流的滩地 为行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22 洪通道 也不能布置管理房屋等设施 由于拦河闸区地理及地形条件比较特殊 为满足工程正常运行及管理的需要 需对枢纽区的右岸管理楼 水闸上建筑布 置进行调整 中国美术风景艺术设计院研究院于 2010 年 9 月编制完成 楠溪江供水工程 拦河闸枢纽建筑专题设计报告 水利厅对该专题组织了技术审查 3 6 3 实际建设方案实际建设方案 施工图阶段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及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 究院联合对拦河闸区建筑进行多方案设计及比选 2008 年 6 月 30 日 永嘉县 四套班子 的领导及各相关行业专家对设计单位提供的 10 余个设计方案进行综 合评选 同意采用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建筑方案 此后 2 个月内 项目建设业主在永嘉政府网上对拦河闸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了公示 社 会上普遍认同选用的建筑设计方案 房屋建筑工程主要作为拦河闸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 设计内容包括 右岸 管理办公楼 水闸主体上部启闭机房 展示大厅和会议室等用房 完善后的建 筑方案建筑面积为 5910m2 1 管理办公楼 位于水闸主体南侧 楠溪江右岸 建筑平面道路展开 主 体建筑六层 建筑面积为 2650m2 其中底层布置架空共享大厅 配电室 发电 机房等 设两部楼梯和两部景观电梯解决垂直交通 并精心布置各功能出入口 组织合理交通流线 二层布置接待室 值班室和中央控制室 面积 80m2 三 四层为各类办公及业务用房 五层设置值班休息室 7 间 顶层布置职工餐 厅 面积约 210m2 内设包厢 5 间 设厨房 面积约 115m2 屋顶设置露天 休闲茶座 有观光电梯和楼梯可直达 2 水闸主体建筑 位于水闸主体上方 按不同标高 分别布置不同功能 标高 19 80m 处为过江通道和观景平台 北侧有人行拉索桥与左岸相连 标高 24 10m 处为启闭机房 总面积 1510m2 标高 28 70 处设展示大厅 展示永 嘉县 乐清市两地市人民 治理 开发 利用楠溪江的历史 展示楠溪江供水 工程建设历程 面积约 1200m2 和会议室 5 间 每间面积约 110m2 展示大 厅屋顶设室外休闲观光活动平台 3 7 枢纽左岸滩地段景观工程枢纽左岸滩地段景观工程设计变更设计变更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23 3 7 1 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成果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成果 枢纽左岸滩地段景观工程涉及的部位为 左岸自由溢流段 宽 50m 高程 9 5m 的硬化段 左岸征地范围内的自由溢流滩地 涉及景观美化 绿化 面 积为 7 万 m2 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方案为 1 本工程左岸自由溢流段 宽 50m 高程 9 5m 的硬化段 采用厚 30cm 的 c20 钢筋混凝土固面 面积约 15350m2 面板伸缩缝间设置铜片止水 2 左岸征地范围内的自由溢流滩地采用种植草皮及必要的灌木绿化 绿化 面积约 5 5 万 m2 3 7 2 设计变更缘由设计变更缘由 1 原设计方案过于生硬 与楠溪江景观要求不协调 原设计方案过于生硬 与楠溪江景观要求不协调 初步设计阶段 左岸靠近拦河闸的 50m 宽的自由溢流段采用了钢筋混凝土 护面 而且防护的面积较大 达 1 5 万 m2 该方案会出现枢纽区外形生硬 色 彩灰白化的不利外观效果 根据楠溪江景区景观的设置要求 需对自由溢流段 实施 软化处理 如设置水体 植物等措施 2 专题深化设计 满足工程实施要求 专题深化设计 满足工程实施要求 根据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深度要求 原初步设计相关章节仅对左岸滩地段 的整体景观设计原则与设计目标进行了定性的描述 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 施工图阶段为满足工程实施的需要 须对滩地段左岸景观设计作进一步的深化 建设单位于 2009 年 3 月委托编制完成 楠溪江供水工程拦河闸枢纽景观专题设 计报告 水利厅对该专题组织了技术审查 3 7 3 实际建设方案实际建设方案 1 景观工程整体布置 本次景观设计立足地方特征 围绕山水主题 表现自然 生态 大气的滨 水景观 依照滩地原有地形高程进行相应的布置 不仅生动地反映了楠溪江的 主要景点 也丰富地形地貌 同时有助排水 景观整体布局根据区块功能划分及其景观特点共分为生态绿化区 水利文 化区 生态休闲区 斜坡草坪区及停车场五块区域 场内交通围绕五块景观功 能布局展开 分为主要景观大道 次要道路和游步道 随着道路的布置 各区 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供水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24 片空间属性可分为开敞空间 亲水性开敞空间 半开敞空间 定向开敞空间和 郁闭空间 2 绿化布置 根据设计地段的特殊性 结合景观要求 选择合适的树种 并合理配置不 同的植物群落 多采用乡土树种和对环境适应性强的树种 反映地方特色 绿化整体布置以乔木 地被为主 灌木和湿水生物相结合 确保四季景观 常绿和落叶树种的搭配达到季相变化 丰富多彩的效果 景观树和经济树搭配 达到局部小景和群落塑造相互协调的效果 同时 绿色植物有净化空气 保持 水土 防风固沙 涵养水源 保护环境等生态效益 具体种植设计 整体地块要形成自然 大气 野趣的植物种植风格 处理 好水与植物 石与植物的关系 注重水岸与边界的植物形成界面的季相 色相 树形及其轮廓线 天际线的变化 形成水际特色景观 同时注重各景观节点的 植物设计 利用植物造景来体现总体意境 植物以种植耐湿 耐淹 同时也有 一定的抗旱性的树种为主 通过仔细比较筛选 乔木建议使用香樟 湿地松 榕树 棕榈 悬铃木 池衫 垂柳 重阳木 白蜡树 柿树 红叶李等树种 灌木建议采用雀舌黄杨 凤尾兰 地被可采用当地草种 结合二月兰 狗牙根 香根草 芦苇 红花鲊浆草 石蒜等运用 达到单调中有变化 铺地设计 在铺地材料的运用上 就地取材 以朴素的形式 简洁的造型 宜人的体量反映楠溪江的特点 考虑到人行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