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实验设计.doc_第1页
心理实验设计.doc_第2页
心理实验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实验设计暗示心理实验;实验目的:了解暗示心理对从众行为的作用参与对象:每个年龄段(小学、中学、大学)50人左右,以班为单位。实验原理: 暗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特殊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我们的暗示心理实验就是通过主试的指导语对三张照片中没有的画面进行选择性暗示,再根据被试的反映判断其受暗示的强度。实验材料:三张照片(多媒体显示,保证每一个同学都能看清)图片1:图片2: 图片3: 实验步骤:依次显示图片1、图片2、图片3各15秒后关闭,再提问。(要求把自己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记名、不公开)问题1、请问第一张照片上的两个小孩子后面墙上的画是山水画还是人物画?问题2:请问第二张照片上的小孩子有两颗牙还是四颗牙?图片3:请问第三张照片上,父亲抱着的那个小孩子穿的鞋是灰色还是黄色?评分标准:第1题回答为“没穿”或“没看清”或不作回答都记0分,表明此项不受暗示;反之则记1分,表明已被暗示;第2题回答为“没画”或“没看清”或不作回答都记0分表明此项不受暗示;反之则记1分,表明已被暗示;第3题回答为“没鞋”或“没看清”或不作回答都记0分表明此项不受暗示;反之则记1分,表明已被暗示。总分为3分者为受暗示强;总分为2分者为受暗示性较强;总分为1分者为受暗示性一般;总分为0分者为受暗示性弱。群体压力从众实验设计实验目的:了解同伴群体压力对从众行为的作用参与对象:每个年龄段(小学、中学、大学)50人左右,以班为单位。实验原理: 本实验源于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阿希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实施的。阿希请大学生们自愿做他的被试,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的。当某个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置上。事实上他不知道,其他5个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试(即所谓的托儿)。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判断共进行了18次。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的,但在群体压力下,人的判断将发生改变。本实验采用了相同的原理,对三个苹果的大小进行判断。实验材料:三个苹果的对比图(多媒体显示,不关闭)实验准备:实验前先试测效果,保证绝大多数人能对苹果大小做出正确回答。实验步骤:1、出示指导语:通过下面这个游戏,我们想了解一下人的视觉发展状况。2、显示苹果对比图并提问:请问图中哪两个苹果大小相等。2、请事先打过招呼的五位同学依次回答:“B与C一样大。”3、再请班上的其它同学当众判断苹果大小,同时做出记录。评价标准:判断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