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育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大学生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大学生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大学生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大学生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题】浅谈小学音乐教育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作者】邓丙华 【关键词】互动教学学生教师 【指导老师】谈相东 【专业】音乐学 【正文】引言小学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都组织者和倡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都师生交流互动关系。课堂互动是新课标指导下成功课堂都最底线,是能否带起学生积极性、学习兴趣的最底线。互动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原来都“必须学”转变为“我要学”那么他也是体现现代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一、小学音乐教学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互动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参与者之间在交往、交流、合作、对话的情境中,教师为配合学生学习而不断引发教学活动,学生又不断反馈和调节教学活动以满足自身学习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使教师在知识、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的相互交融中实现共同发展的教学模式。心理学研究表明,互动的频度和强度与学生未来的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传统教学习惯于传授现成的知识,缺乏对学生探究性的鼓励,制约了学生创新人格的发展。互动教学把学生的创新人格发展和潜能的自我实现作为终极追求。在完成知识传授、价值教育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意志力、自信心等创新人格特质。最终,让学生成为生活世界中生成的人和具有完全人格意义的人,是得到成分发展、具有丰富个性的人,是具有怀疑品质、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培养学生个体的独立性:传统教学中,师生双方缺乏感情交流,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积极性,同时它过分追求答案标准化,喜欢以统一模式衡量和要求学生,对有独立见解和敢于标新立异的学生,鼓励不足、压制有余,忽视学生独立性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创新意识的淡化和创造能力丧失。互动教学注重对学生独立性的培养,培养学生在独立性思考的前提下,脱离固有的思维模式,大胆质疑,争辩和交流,不拘泥于发言方式和内容,发挥学生的潜质和潜能;它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发展学生个体的意志力:互动教学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探索,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注重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有意知觉,让学生学会评价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能够面对挫折,坦然接受,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同时互动教学能形成一定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不断引导学生树立信念,调整学习目标,尝试成功体验,增强其意志力。增强学生个体的自信心:传统教学把体罚、嘲笑、侮辱学生看做是对学生负责,极不尊重学生的人格,消磨了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互动教学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作为根本责任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让师生充分的沟通、交流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他不以书本知识为中心,注重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成功机会和条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意志坚韧,心态乐观,能够豁达地承受挫折与失败,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二、小学音乐教育目前现状爱乐,是孩子们的天性,然而,曾几何时,具有爱乐天性的孩子们却不喜欢学校里的音乐课。“谈起音乐课,同学们大多是一副也就那么回事的表情。难懂的乐曲,枯燥乏味的乐理,让人倒进胃口。”这是我实习学校一位小学高年级学生概括的当前大多数学生对音乐课的看法。学生对小学音乐课的失望折射出小学音乐课所存在的问题。听一位同学讲述说:“小学音乐课就是老师教一句我们唱一句的模式,渐渐的,那一句的曲子仿佛起到了催眠作用,使得我们每逢音乐课就想睡觉,同学们大多把音乐课当做休息的天堂。”询问他们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时,重点提到了教师的因素:“老师总是摆出一本正经的样子,神情总是那样严肃,音乐课堂死气沉沉,叫人活跃不起来,没有一点乐趣。音乐课过于注重乐理知识,分析乐理的时间比唱歌的时间还长。”而有几位学生则把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作了这样的归纳:每堂音乐课都是先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这种教学方法我们体验了六年,真是太腻烦!”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是一个处在幼稚阶段,依赖性较强的时期。这时,他们的语言能力,身体活动能力都较发达;感觉能力进一步发展并进一步发展成熟;但理性能力不发达,尚未形成观念,判断与记忆也处于较初级水平。针对这个时期学生的认知心里,小学生音乐教育的形式必须积极主动,他不应是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要趋于理性的课程,也不是一门直接进行思想教育,纪律教育的严肃课程,应当提倡开放,活泼都形式,从而去体现严密于科学的精神。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活泼起来,尽情体现音乐的美和力量,抒发自己的感受。但是,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失效现象和行为却违背了这些规律,其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对音乐教学的本质缺乏理性认识,对教学目标缺乏深刻的理解对课堂改革的理念缺乏准确的领悟。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智慧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那么要使课堂成为思想交流的地方,思维碰撞的地方,情感沟通的地方,必须互动教学。三、师生互动的创建(一)小学生的身心特点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同时还带有很大的对象性行动性,离开了一定的直观事物的感知,离开了一定的行动,思维也常常随之停止或转移,另一方面,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较中学生要弱得多,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断地变化和交叉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使小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得到对大程度的发挥,最大限度限度地消弱无意注意,变显得十分重要了。由于有意注意有主动性和目的性,并且需要靠意志努力克服干扰才能产生,因此能够使人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的音乐教育,对小学生便尤为重要了。首先小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开始了正规的有系统的学习。学习成了他们的主导活动,这种活动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这促使他们心里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其次通过学习掌握书面语言并向抽象思维逻辑过度,掌握书面语言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范畴,发展了学生的各种心里过程,促进小学生掌握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生在掌握知识经验的时候,尽管是以直观教具为依据,但主要还是辅助教师的言语,通过讲述是无形象的书面材料来实现的。而且进入小学后,小学生的活动都是以集体为单位来进行的,他们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发展了集体意识,掌握了各种基本的行为规范也了解了自己在集体中的权利和义务,开始成为参加集体生活的成员。2.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动机方面: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直接与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如为了得到好成绩,为了不落在别人后面,为了得到表扬和奖励,为了给集体增光等。学习兴趣方面:在整个小学期,小学生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更感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分化;小学生对具体事物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而对有关抽象的因果关系的知识,兴趣在逐渐发展着。学习态度方面:学习态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受学习动机的制约,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获得一定经验而形成的,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学习态度初步形成的时期。具体表现在:对老师的态度。教师对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学生对老师来说可以是言听计从;中年级以后,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发生了选择性变化,他们只对那些教学好公正风趣并对学生表现出爱心和耐心的老师表现出偏爱,对作业的态度初入学的学生还没有很强的作业意识以后逐渐建立起很稳固的作业意识,对评分的态度儿童开始认识到评分的意义开始很重视自己的分数把它看成衡量自己学习好坏的标准以后逐渐意识到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把分数看成完成社会义务的一种表现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一个可操作的教学模式,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他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二)“教学互动”教师的动是关键看似最轻松简单的音乐欣赏部分,其实有它难以操作的一面,要让孩子真正听懂音乐不是光靠闭上眼睛,听上一两遍就能做到的,这其中需要我们音乐老师精妙的设计,很多老师在让孩子欣赏纯乐曲的时候都会发现,如果没有好的设计方法,孩子在听长段的乐曲时经常会显得无所事事,不够投入,继而出现开小差的情况。其实人的记忆首先是对曲调的记忆,但同时歌词却能有助于人们对音乐旋律的记忆。针对这个特性我们可以设计在某些乐曲的主旋律中加入些简单、合拍的歌词,用唱来帮助孩子加深对乐曲旋律的记忆。比如苏教版三下快乐的农夫,这是一首钢琴独奏曲,乐曲中有多次的主旋律反复,但对于三年级孩子的欣赏水平来说,层次不够清晰。教师在处理欣赏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上来用打击乐伴奏,而是以让孩子感受情绪为目的,首先完整欣赏,随后给出创编的歌词,将其中的主旋律加入歌词来演唱。但就是这么一句歌词,让孩子立即抓住了旋律重点。在孩子能熟练演唱这一句话后,再来听辨第二遍,并让孩子听出刚刚演唱的旋律出现了几次,老师在哪几次的间隔加入了乐器,这样带着问题去听,学生更投入了,也能准确地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时老师又拿出了图示:让有乐曲的孩子拿出乐器进行分组合作,并再次欣赏、参与快乐的农夫。虽然只完整欣赏了三遍,却让孩子准确而深刻地记住了乐曲的旋律。现在很多课堂中都运用了乐器,乐器进入课堂已不再只是单纯为了学会吹一首竖笛曲、口琴曲了。乐器进课堂不仅能更好地使孩子掌握技能,同时可以更加丰富地表现音乐。近期听了一节成功运用乐器演奏来丰富欣赏感受的好课,在学唱了具有拉丁美洲风格的歌曲后,教师激发学生已有的经验,很自然地将内容过渡到同样具有拉丁美洲风格的排萧独奏曲上。在完整感受一遍后,教师很快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独特乐器排萧上来,让学生想象这种乐器的音色与哪种乐器相类似,学生便很快找出了他们的老朋友竖笛,在老师范奏后,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更浓厚了,此时老师带领学生认谱、演唱,并将这首乐曲的主旋律部分演奏了出来。几分钟后,师生在再一次演奏过程中加入了主旋律的演奏中在弥漫着拉丁美洲风格的排萧曲中,从学生娴熟的演奏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和融入。在教学互动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教师最可悲的是在单一的工作模式中固步自封,感觉日渐麻木,情感日渐冷淡,思想日渐僵化而不自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总要认真研究教材及课程标准,研究学情,为本节课把好关,定好调。在这个基础上,认真编写制定教学方案。在编写教学方案过程中,要把握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将一节课设计成统一的整体而非零散一片漫无目的。要注意知识的承前启后及逻辑性系统性,所提问题的启发性教学语言的精炼性。其次教师的动还应该有能力编写对应性的课下练习,否则,学生的动与教师的动就不会同步。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动便没有学生的动。教师要善于投身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求教学灵感和源泉。就教师的工作时间和生活的内容来看,教师要把教学工作当做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工作和职责,要积极地从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体会生活的真谛。(三)“师生互动”学生的动是根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通过主体其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起来是“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真谛。针对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起来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其次让学生在课下“动”。课堂上主张让学生“听起来想起来说起来做起来”学生学习的第一步是“听讲”,听讲是学会学懂知识的前提,要让学生听起来,并且听的津津有味,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同时,要设计好自己的讲授语言。因为,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工具,是吸引学生的“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因语言乏味使课堂如同死水的教师大有人在(尤其针对一二年级教师),在教学中,语言要准确严密,简洁生动,幽默诙谐,有张有弛,抑扬顿挫,深入浅出。不仅要把无声无息的书本知识讲得“有纲有目,有情有理,有声有色”,给学生以脉络清晰泾渭分明之感还能受到语言艺术的享受。所谓“想”就是思考,对知识不思考就不能理解,甚至不能运用。学习也就不能深入。然而让学生思考你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有高超的驾课堂的技巧,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经过周密细致的考虑,确保问题具有启发性和一定的思维深度,做到问有所值,答有所获。“说”就是在课堂上该让学生说的一定要让他们说出来,作为音乐教育培养他们的想象情感与感受能力,让他们说出来是最好的表达方式。说的另一个好处是它有很强的轰动效应,好学生说起来了,差学生也会跟着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得课堂活跃,快乐。“做”呢就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课堂上完成一定的思考练习题和一些活动。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让学生的音乐整体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讲音阶排列内容时,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音阶楼,把卡片贴在音阶楼上,然后用故事形式引出七个小动物(唱名),即1.2.3.4.5.6.7.说它们就住在这栋奇妙的大楼里,并告诉它们这栋楼就叫音阶楼,音阶就是这样排列的。学生们边看边听,能够很快明白和掌握音阶的排列。老师的故事讲完后,再让学生观察哪几个小动物住得近些。通过直观图,学生很容易找到“34”“7i”之间靠得近些。这时老师告诉学生,住得近的唱时音的高低也要靠近一些,接着老师弹出“34”“7i”音,学生能很快掌握小二度的音准。通过这种模拟游戏式的互动教学,学生很快掌握了c大调音阶的音准。而且在教学音阶排列知识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和熟悉音阶,可以领学生做“小青蛙找家“的游戏,让学生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具体做法是由几名学生分别办成小青蛙,没人手里拿一个画有小青蛙的唱名卡片。他们根据老师唱出的唱名,把唱名卡片逐个插入阶梯型的教具口袋里,让小青蛙回到自己的家里。这一游戏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音阶的印象,能更准确地把音阶中每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