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管理会计经营决策.ppt_第1页
第六章 管理会计经营决策.ppt_第2页
第六章 管理会计经营决策.ppt_第3页
第六章 管理会计经营决策.ppt_第4页
第六章 管理会计经营决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 1 第六章经营决策 6 2 本章讲授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 掌握各种短期经营决策的分析与评价方法 重点和难点 相关成本和相关收入的比较 6 3 章节安排 第一节产品功能成本评价第二节品种决策第三节产品组合优化决策第四节生产组织决策第五节定价决策 6 4 第一节产品功能成本决策 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 通过改进产品设计结构 可以大大降低产品成本 据国内外有关资料显示 通过改进产品设计结构所降低的成本数额 占事前成本决策取得成本降低额的70 80 可见 大力推广功能成本决策 不仅可以保证产品必要的功能及质量 而且可以确定努力实现的目标成本 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6 5 产品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可用下面公式表示 价值 V 功能 F 成本 C 从上式可以看出 功能与价值成正比 功能越高 价值越大 反之则越小 成本与价值成反比 成本越高 价值越小 反之则越大 6 6 功能成本决策的步骤 选择分析对象围绕分析对象收集各种资料功能评价实验与提案 6 7 功能评价方法 评分法该方法按产品或零部件的功能重要程度打分 通过确定不同方案的价值系数来选择最优方案 例子 P183强制确定法根据功能评价系数和成本系数来确定价值系数 价值系数小于1的零部件作为降低成本的对象 例子 P185 6 8 第二节品种决策 解决生产什么产品的问题生产何种新产品亏损产品是否停产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半产品 联产品 是否进一步加工在品种决策中 经常以成本作为判断方案优劣的标准 有时也以边际贡献额作为判断标准 6 9 问题1 生产何种新产品 如果企业有剩余的生产能力可供使用 或者利用过时老产品腾出来的生产能力的话 在有几种新产品可供选择而每种新产品都不需要增加专属固定成本时 应选择提供边际贡献总额最多的方案 例子 6 3 6 10 生产何种新产品 如果新产品投产将发生不同的专属固定成本的话 在决策时就应以各种产品的剩余边际贡献额作为判断方案优劣的标准 剩余边际贡献额等于边际贡献额减专属固定成本 剩余边际贡献额越大 该产品就越可取 例子 6 4 6 11 问题2 亏损产品是否应停产 某企业生产A B C三种产品 其收益与成本如下 A产品B产品C产品单价284036销量10000800015000px28万32万54万 6 12 亏损产品是否应停产 b222624p b6元1412Tcm6万11 218a 28 5万7万 813 5万利润 13 24 5总利润 6 7万 固定成本按照销售收入分配 6 13 假如亏损产品停产 由于剩余生产能力不能移作他用企业总利润 贡献毛益29 2万 固定成本28 5万 0 7万元 由原来6 7万元降低为0 7万元 为什么 6 14 亏损产品能否转产 假如A产品停产后 企业生产另一产品D产品 可获得贡献毛益7 5万元 能否转产D产品 6 15 亏损产品能够增产 假如市场允许企业在原有价格上增加A产品的销量1500件 企业为此不增加固定成本 其余产品销量不受影响 能否增产 6 16 问题2 小结 1 如果亏损产品能够提供边际贡献额 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 除特殊情况外 如存在更加有利可图的机会 一般不应停产 但如果亏损产品不能提供边际贡献额 通常应考虑停产 2 亏损产品能够提供边际贡献额 并不意味该亏损产品一定要继续生产 如果存在更加有利可图的机会 如转产其他产品或将停止亏损产品生产而腾出的固定资产出租 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边际贡献额 那么该亏损产品应停产 3 在生产 销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大力发展能够提供边际贡献额的亏损产品 也会扭亏为盈 并使企业的利润大大增加 4 对不提供边际贡献额的亏损产品 不能不加区别地予以停产 首先应在努力降低成本上做文章 以期转亏为盈 其次应在市场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适当提高售价来扭亏为盈 最后 应考虑企业的产品结构和社会效益的需要 6 17 问题3 自制与外购 如果外购时 相关的机器设备将闲置自制成本 y a bx外购成本 y a px如果a相同 则比较p与b大小 6 18 自制与外购的选择 如果外购时 相关设备可以转作他用 获得租金 或可以减少一定的专属成本自制成本 y a bx外购成本 y px一般地 p b 6 19 自制成本与外购成本 成本无差异点 自制成本 外购成本 零部件需求数量x 成本无差异点数量 6 20 考虑订货费用和准备成本 自制成本 变动成本 专属成本 生产准备成本和储存成本外购成本 买价 订货成本 储存成本例子 6 12 6 21 自制与外购成本模型的应用 复印还是制版印刷 手机入网 是神州行还是全球通 租车还是买车 银行是代办储蓄还是自办储蓄 6 22 从战略角度看自制和外购 自制或外购决策属于产业链纵向整合的范畴 财务并非是唯一重要的因素 若放弃自制会影响到企业的战略优势的话 企业仍然选择自制外购可能导致的情况 员工的士气 供应的准时 供货的质量 企业的信誉 6 23 问题4 中间品是否应作进一步加工 分析 中间产品做进一步加工所增加的收入 差量收入所增加的成本 差量成本所带来利润的增加 差量利润 6 24 中间产品是否应进一步加工 棉花 棉纱 棉布 花布 服装 织布车间 棉布 棉纱 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 6 25 中间产品是否应作进一步加工 进一步加工相比直接出售 差量收入 棉布销售收入 棉纱销售收入差量成本 棉纱转换成棉布追加的成本差量利润 进一步加工为企业所增加的利润 6 26 联产品是否应作进一步加工 以石油加工为例 某炼油厂将原油加工成汽油 煤油等产品 其中的煤油产品既可以立即出售 也可以再作进一步裂化加工 生产出汽油86 柴油8 其余6 为损失 6 27 煤油裂化加工 原油裂解 煤油裂化 原油 汽油沥青 煤油 出售 汽油 86 柴油 8 6 28 联产品是否应作进一步加工 经核算 每加工一加仑煤油的变动成本为0 30元 固定成本为12万元 专属成本 目前市场上三种油料每加仑的价格是 柴油3 80元 汽油2 80元 煤油2 20元 炼油厂每期出产煤油110000加仑 但煤油裂化加工的生产能力只有50000加仑 请问 是否应对煤油作进一步加工 加工能为企业增加多少利润 6 29 煤油进一步加工的决策分析 煤油加工的相关业务量 50000加仑 其余的60000加仑与决策无关 煤油生产过程的成本 即原油加工成本属于无关成本 煤油进一步加工相对于直接出售 6 30 煤油进一步加工的决策分析 差量收入 50000 86 2 80 50000 8 3 80 50000 2 20 25600元差量成本 50000 0 18 60000 0 69000元差量利润 25600 69000 43400元不可行 它会使利润减少43400元 6 31 第三节产品组合优化决策 单一资源约束下的产品组合优化多种资源约束下的产品组合优化 6 32 单一资源约束下的品种选择 资源受约束情况举例只有一种资源受约束时 应生产哪种产品 举例 一家企业生产同一系列3种型号的产品 市场很好 收益及成本如下 生产中使用的某种进口材料不可多得 全年配额数量为30000千克 6 33 例 某一资源受限时 A产品B产品C产品单价p48元6656b36元4846cm p b12元1810每件耗资源14kg2410最大产量3万kg 143万 243万 10 6 34 A产品的贡献毛益 30000 14 12 25714 29 元 B产品的贡献毛益 30000 24 18 22500 元 C产品的贡献毛益 30000 10 10 30000 元 6 35 单一资源受限时的评价标准 产品的贡献毛益率 大者优单位产品贡献毛益 p b 单位受限资源所取得的贡献毛益受限资源所能取得的贡献毛益总额 6 36 单一资源受限时的评价标准 产品的贡献毛益率 大者优单位产品贡献毛益 p b 单位受限资源所取得的贡献毛益受限资源所能取得的贡献毛益总额 6 37 受限资源的进一步理解 一服装店出售两种两种商品 资料如下 服装店有8000平方 便宜的能摆放400套 贵的只能摆放300套 另外贵的卖的速度是便宜的2 3 请问只考虑财务短期要求 服装店应如何选择商品 6 38 受限资源的进一步理解 只销售贵的商品贡献毛益 240 120 300 2 3 24000元单位面积的贡献毛益 24000 8000 3只销售便宜商品贡献毛益 140 75 400 1 26000元单位面积的贡献毛益 26000 8000 3 25 6 39 多种资源受限 线性规划法 多种资源同时受约束时 产品数量如何组合 才能既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又能获取最大的效益 利润 线性规划法 见书 6 40 第四节生产组织决策 最优生产批量决策生产工艺决策 6 41 最优生产批量决策 决策问题与相关因素相关成本 存储成本调整准备成本 6 42 最优生产批量决策的相关成本 存储成本 与储存数量相关的变动性储存成本 包括 占压资金的利息成本 仓库里与数量有关的保管费用等 其成本大小与存储数量有关 生产准备成本 机器调试的费用 准备专用工具 刀具 材料的成本等 其成本大小与调整的次数有关 6 43 最优生产批量决策 年平均储存成本 年准备成本 年总成本 6 44 最优生产批量决策 最优生产批量 6 45 不同加工手段的选择 不同加工手段的成本函数 6 46 不同加工方式的选择 生产数量x 成本无差异点数量x 成本无差异点 先进方式 落后方式 6 47 第五节定价决策 影响价格的基本因素企业定价的经济学原理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特别订货定价定价策略 6 48 影响定价的因素 成本因素需求因素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因素 产品处在寿命周期那个阶段 萌芽期还是成长期或者成熟期 是为了建立品牌形象获取市场还是为了取得投资回报 政策法规因素竞争因素 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是追求市场份额 企业在市场上处于什么地位 是主动挑起竞争还是被动跟随 企业目前处境如何 是为了渡过难关还是为了实现目标利润 科学技术因素相关工业产品的销售量 6 49 经济学定价 利润最大化 利润 收益 成本利润最大化 上式最大值出现在一阶导数为零处 两边求导 边际利润 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 0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 边际利润为零 即企业的利润最大 6 50 利润最大化定价模型的局限性 理论上的解释往往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应用某一产品在市场上需求曲线怎样画 涉及需求的价格弹性 还有替代产品价格的变动影响因素 产品市场是竞争的市场还是寡头市场 是无差异的种类产品还是具有顾客偏好的产品 边际成本到底是多少 6 51 企业价格制定的目标 追求最大利润投资利润率市场占有率稳定价格竞争 6 52 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 基于成本的定价反映了市场价格的长期趋势 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上 偏离成本基础的价格都不能维持长久 基于成本来定价 符合信息的收益成本原则 管理者不可能去花很多时间做每一产品的边际成本和需求弹性分析 6 53 基于成本的定价 成本加成法 基本公式 销售价格 单位成本 单位成本 成本加成率 单位成本 1 成本加成率 如 单位成本为40元 件 成本加成率50 则 单价 40元 40元 50 40元 1 50 60元 件成本加成中的问题 单位成本是如何计算的 加成率如何确定 加成的部分补偿了什么 6 54 单位成本按完全成本法计算 如果单位成本是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 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全部制造费用销售收入 产品成本 期间成本 目标利润两边同除销售量 6 55 单位成本按完全成本法计算 销售单价 单位产品成本 期间成本 目标利润 销售数量 单位产品成本 1 期间成本 目标利润 生产成本总额 成本加成率 期间成本 目标利润 生产成本总额目标利润 投资总额 期望的投资报酬率 6 56 单位成本按变动成本法计算 如果单位成本是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 产品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变动制造费用其中 期间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销售管理财务费用销售收入 产品成本 期间成本 目标利润两边同除销售量 6 57 单位成本按变动成本法计算 销售单价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 期间成本 目标利润 销售数量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 1 期间成本 目标利润 变动生产成本总额 成本加成率 期间成本 目标利润 变动生产成本总额目标利润 投资总额 期望的投资报酬率 6 58 单位成本若按单位平均总成本 销售收入 成本总额 目标利润成本总额 生产成本 非生产成本则 销售单价 单位平均总成本 目标利润 销售量 单位平均总成本 1 目标利润 总成本 成本加成率 目标利润 总成本 6 59 损益平衡法 保本定价 保利定价实际上是本量利分析法在定价决策中的应用提供可获利润的最低价格 6 60 调价分析方法 增量分析法在定价决策中的应用 px bx a当价格由p1降低到p2时 销售量x增大 企业利润 还是 6 61 增量分析法的应用 调价后相对调价前增量收入 p2 p1 p2x2 p1x1增量成本 p2 p1 bx2 bx1增量利润 p2 p1 增量收入 增量成本如果增量利润 0 调价可行 增加利润如果增量利润 0 调价不可行 利润减少 6 62 特殊价格的订货能否接受 特殊价格订货的含义接受定货所增加的成本与所增加的收入相比较 增量收入大于增量成本 就应该接受 6 63 特殊价格的订货能否接受 举例 东方公司本年度计划生产1000件A产品 市场正常售价80元 件 成本水平如下 6 64 特殊价格的订货能否接受 成本项目成本总量单位成本直接材料2400024直接人工1200012变动性制造费用40004固定制造费用1000010销售及管理费用50005合计5500055 6 65 举例 年初 另一家企业要追加订货200件 价格只能出到50元 件 就以下情况分别作出是否应接受订货的决策 企业最大生产能力1200件 剩余能力不能转移 接受订货不增加专属成本 6 66 举例 企业最大生产能力1100件 其余条件同上 企业最大生产能力1200件 剩余能力不能转移 但订货加工需要租用专门设备 年租金1200元 企业最大生产能力1150件 剩余能力可用于对外出租 可得租金300元 追加订货需要追加专属成本1200元 6 67 分析例题 接受定货所需要追加的单位变动成本24 12 4 40元 件第一种情况下的生产能力及订货数量 正常销售 1000件 订货200件 不相关业务量 6 68 第一种情况 接受定货相对于不接受定货差量收入 50元 200件 10000元差量成本 40元 200件 8000元差量利润 10 200 2000元 0接受定货可使利润增加2000元 故应该接受 6 69 分析 第二种情况 接受定货就必须减少正常销售数量 不接受定货 正常销售1000件 每件80元 剩余能力 接受定货 正常销售900件 订货200件 不相关业务量 0 1100 1000 6 70 第二种情况 差量收入 50元 200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