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课程推荐表.doc_第1页
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课程推荐表.doc_第2页
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课程推荐表.doc_第3页
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课程推荐表.doc_第4页
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课程推荐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课程推荐表所 属 学 校 重庆大学推 荐 形 式 选题 课程选题/课程名称 地学景观文化所 属 学 科 地球科学类 课程负责人 文海家 申 报 日 期 2012.03.05 推 荐 单 位 重庆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二一二年二月填 写 要 求1.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2.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3.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4.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1.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 名文海家性 别男出生年月1971.03学 历研究生学 位工学博士电 业技术职务教授行政职务无传 真02365123511院 系土木工程学院e-地 址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邮 编400045是否本校专任教师(若否,请注明受聘教师类别及实际工作单位)是1-2授课情况课程名称课程类别授课对象周学时听众数/年旅游风景地学素质教育全校本科生3300工程地质专业基础土木工程本科生490构造地质学专业基础勘查技术与工程本科生432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学位课地质工程、土木工程硕士生3201-3教学研究情况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1)西部高校双语师资多元化自主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重庆市教改项目(0835056),2008-2010(2)校地共建地学类课程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题(gka103004/050),2011-2013(3)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大土建类基础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重庆市重点教改项目(09-2-006),2010-20122.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1)西部高校双语师资多元化自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8.2(2)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普通高等教育委员会2008年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集,2008.11(3)精品课程网站发布及评审系统的技术分析及研究. 计算机教育,2009.11(4)台湾地区私立高校师资人事管理及其启示,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普通高等教育委员会2009年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集,兵器工业出版社,2009.123.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工程地质(网络),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2)旅游风景地学,重庆市级精品课程,2009年。(3)工程地质,重庆市级精品课程,2008年。(4)工程地学系列课程立体化创新建设,重庆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5)岩石力学,国家级精品课程,2010年。1-4学术研究情况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承担的课题(1)降雨致地质灾害危险性研究与示范(2008zx07315-001-1-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子专题),2009-2011,课题负责人;(2)基于gis的高切坡岩土环境安全智能诊断方法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编号:20060390682),2006-2008,课题负责人;(3)山地城市建筑高边坡风险智能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重庆市建委项目,城科字2009第72号),2010-2012,课题负责人;(4)岩土工程减灾(国家杰出青年基金,50625824),2008-2011,主研;(5)山地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及管理信息系统(cdjzr1020 00 0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专项),2010-2013,课题负责人。2.发表的学术论文(1)山地城市高边坡风险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 工程力学,署名1,2010年12月;(2)边坡变形的gps-ann综合分析方法.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署名1,2010年4月;(3)防渗墙建造的高压旋喷工法及质量控制,水力发电学报,署名1,2008年4月;(4)a fdm solving method of large-strain consolidation of multi-layers super soft-soil,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署名1,2011年8月;(5)research on high slope disaster hazard zoning at mountainous tow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rraspac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署名1,2010年10月。3. 学术研究表彰/奖励(1)一种滑坡主滑方向的识别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0810233037.3),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署名1,2011年1月;(2)“岩土锚固系统质量无损检测与智能诊断技术”,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重庆市人民政府,署名5,2004年5月;(3)“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市人民政府,署名6,2005年4月;(4)“锚固系统无损检测新技术研究”,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署名7,2005年3月;(5)“岩石洞室地基稳定性分析方法与实践”,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首届“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署名7,2006年8月。2.其他主讲教师情况姓名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从事学科承担课时备注王桂林1970.10副教授工程地质2罗云菊1973.01副教授工程地质2朱正伟1975.09副研究员岩土工程1注:若其他主讲教师非本校教师,请在备注栏填写受聘教师类别及实际工作单位。3.课程情况3-1 视频课程概况课程名称地学景观文化讲授节数6预计总 学 时10讲预计总时长5小时每讲情况序号专题标题时长主讲教师关键词1地学景观及成因30分钟文海家地学景观、造景营力2风景石30分钟文海家赏石、石文化、风景石的价值3地震遗迹30分钟文海家地震遗迹自然、人文景观,地震景观文化4山岳30分钟文海家山岳旅游、山岳审美、山岳文化5峡谷30分钟文海家地学类型、地学与人文史书、美学价值、生态养生6岩溶与洞穴30分钟罗云菊奇洞、穴居、养生、石窟7泉水30分钟王桂林排位文化、造景、温泉及养生、泉水人文8瀑布30分钟王桂林瀑布三部曲、瀑布文化9丹霞与雅丹30分钟罗云菊丹崖赤壁、魔鬼城10地学景观赏析技巧与资源保护30分钟朱正伟赏析技巧、地学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3-2 视频课程描述3-1 视频课程建设基础(目前本课程的开设情况,开设时间、年限、授课对象、授课人数,以及相关视频情况和面向社会的开放情况)1本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背景为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拓宽知识面,培养复合型本科人才,我校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即开设全校性文化素质教育类选修课程,至今已有十多年;为适应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通识教育模式下,我校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素质教育,2011年起专门设置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贯彻选修课中有必修课的理念,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文化素质教育必修的核心课程范畴。旅游风景地学是我校最早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之一,通过近十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本课程在建设中不断革新,于2011年更名地学景观文化,纳入了我校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进行建设,并拟通过采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建成面向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公众免费全面开放优质视频公开课程。2本课程的历史沿革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行文化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1999年,重庆大学由教育部批准,首批设立了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并开设了一系列文化素质教育课程;2001年学校将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列为重点建设的10大基础系列课程之一;2009年,学校将文化素质系列课程列为“共基础系列、大类学科平台系列、专业核心系列、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四大系列课程之一进行重点建设。为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旅游观光时,不仅仅享受其自然风景表观的美,更能深知其神奇、秀丽、宏伟、壮观的科学内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1999年,在刘东燕教授的提议与主持下,在全国率先开设了风景地学全校性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由土木工程学院雷谦荣教授编写风景地学概论自编教材,雷谦荣教授主讲,所在教研室青年教师王桂林、文海家、罗云菊先后助教,授课内容主要是风景成因的讲解。在旅游需求日趋兴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全面展开之际,与时俱进开设此门课程,很受学生欢迎,当时开设此类课程属国内首创。2001春季后,课程组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授课技术教学,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大,教学资源得到大量扩充。课件图文并茂,课堂上理论讲解与实际风景图片展示或影像资料播放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坚持知识教育与素质培养并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开设丰富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实践活动,并适当开展讨论式课堂教学,以学生介绍家乡景点,旅游体会ppt演讲展示等为主让学生开展自主讨论。每年(两学期)仅在老校区的选课学生数量达300人以上。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需要根据社会和学校的发展不断更新调整。为突出鲜明特色的课程定位,强化文理渗透、综合交叉,促进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2008年课程更名为旅游风景地学,教学内容以自然风景为主,文化风景为辅,主要讲解自然风景及文化风景的形成与自然地理地质环境的关系,从地学角度阐述山岳、峡谷、岩溶、丹霞、泉瀑、石窟、石刻、长城等自然景观及文化遗产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使学生在领略风景的同时,增长欣赏地学景观的内在文化修养。2009年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与时俱进,积极应用重庆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开展教学活动。该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是为师生开展网络辅助教学服务的支撑平台,该系统支持教师与学生进行网上互动式教学活动,它能向学生提供网络辅助学习支持功能,如浏览所选课程相应的课程辅导材料,进行网上提问、在线测试、讨论式学习等等;它能向教师提供网上教学支持功能,如发布选课程信息、布置作业、制作课件、网上答疑、在线测试、讨论式学习、并永久保留各项网上学习痕迹和各项统计消息等等从而拓展教学空间,扩大师生视野极大促进了师生间在网上的互动。经过近十年建设,旅游风景地学于2008年建成为重庆大学精品课程,2009年以其良好的课程建设成绩与较突出特色被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作为量大面广、对学生培养有重要影响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体现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结合的教育价值与作用,使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了解自然景观形成缘由,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该课程已经成为本科生倍受欢迎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之一,每年2学期开课选课学生达600人以上。3课程的主要特色本课程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调整,在教学内容上,着重体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密切结合;在教学模式上形成了较完善的“研讨式教学+分组讨论+实地考察+过程考核”特色。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地学景观为主线讨论地学景观文化,在讲解各类地学景观形成的基础上,介绍其与自然地理地质环境的关系,并着重讨论地学景观的赏析文化,包括其审美特征分析,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文学、宗教、军事、民俗文化和书法、绘画、雕塑艺术等地学景观文化。教学内容上强化文理渗透、融合交叉,突出了地学与景观文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密切结合的鲜明特色。本课程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研讨式教学+分组讨论+实地考察+过程考核”的模式,具体为:1)“学前1张表”:学生基本信息以及对课程教学要求、自己对本课程的期望等方面的情况调查表,并将教学班分成10人左右的研讨学习小组。2)“学间2作业”+“学间1考察”:“学间2作业”为“学生自己家乡旅游资源研究”、“某地学景观成因及人文渊源研究”等2次研讨作业,以研讨学习小组为单位上台交流;“学间1考察”以研讨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考察实施计划,组织对市内、周边的地学景观、博物管、展览馆、科技馆等,结合研讨作业开展1次考察活动;2010年,学校与重庆黑山谷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建“地学类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依托该公司的国家地质公园(含2个国家级aaaa景区)为本课程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学校还将于年内基于该基地建设“重庆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3)“学后1感想” +“学后1测试”:“学后1感想”即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对照预先的期望进行学习总结,并对课程提出教学建议,以帮助课程不断改进;“学后1测试”是进行网络在线或者随堂测试,主要对学生参与教学研讨过程的情况进一步了解。4)“课堂3步法”:针对素质教育选修课三节连上的特点,采用“三段式”教学,即:第1段1-1.5课时由教师主讲基本知识,第2段0.5-1课时让学生上台交流研讨作业,第三段0.5-1课时结合讲解的基本知识,精选地学景观视频让学生欣赏,并作观前提问观后讨论交流。5)研究生辅助教学:每学期配备2-3名研究生全程参与小组讨论、学间作业、学间考察等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导融合、小组协作与交流研讨配合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成绩为以上整个教学过程的综合考评。以上教学模式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3-2视频课程内容安排(视频课程完整教学内容简介、章节课时安排、每课时教学内容概述等) 本视频课程拟安排10讲,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讲地学景观及成因30分钟主要内容:讲述地学景观的基本概念、造景营力、地学景观的主要成因类型等。第二讲风景石30分钟主要内容:讲述风景石的主要类型、赏石起源、赏石文化、风景石美学特征与价值。第三讲地震遗迹 30分钟主要内容:讲述地震遗迹形成的自然景观、与地震遗迹相关的人文景观,地震景观文化。第四讲山岳30分钟主要内容:讲述山岳的基本类型、大山崇拜、山岳旅游、山岳审美、山岳文化。第五讲 峡谷30分钟主要内容:讲述峡谷的地学类型、地学价值、人文史书、美学特征、生态养生等。第六讲岩溶与洞穴30分钟主要内容:讲述奇洞及其成因、穴居文化、养生文化、石窟文化等。第七讲泉水30分钟主要内容:讲述泉水地学成因、泉水排位文化、泉水造景、温泉及养生、泉水人文。第八讲瀑布30分钟主要内容:讲述瀑布“三部曲”、瀑布造景、瀑布文化等。第九讲丹霞与雅丹30分钟主要内容:讲述丹霞丹崖赤壁景观、雅丹魔鬼城奇景,以及丹霞与雅丹文化。第十讲地学景观赏析技巧与资源保护30分钟主要内容:讲述地学景观的赏析技巧、地学景观的中西文化观的区别,地学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建设拟分两阶段:第一阶段拟于2012年5月底前建设完成5讲的录制工作;第二阶段到2012年底建设完成预计总学时共10讲。3-3视频课程预期受众的定位与目标1.视频课程预期受众的定位:课程力求深入浅出,受众以面向在校学生为主,又适合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社会大众。2. 视频课程预期的目标:本视频课程以地学景观为主线,自然与人文融合,从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的角度,力求体现文理渗透的教育价值与作用;使课程受众在欣赏自然景观美的同时,能了解地学景观的形成缘由,提高地学景观欣赏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从而提升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在视频课程内容方面以地学景观为主线讨论地学景观文化,在讲解各类地学景观形成的基础上,介绍其与自然地理地质环境的关系,并着重讨论地学景观的赏析文化,包括其审美特征分析,与之相关的历史、典故、文学、宗教、军事、民俗文化和书法、绘画、雕塑艺术等景观文化。3-4相关教学资源储备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录像储备)课程以重庆大学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依托,以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与岩土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为学科基础,在教材建设与使用、扩充性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等方面创造了良好的教学资源储备。已有的重庆市精品课程旅游风景地学的建设条件为本次申报的地学景观文化视频公开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近年来课程组着力开展扩充性教学资源建设,目前拥有的扩充性教学资源与使用情况如下:(1)风景地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组自行开发,已经在不断修改中使用了4年;(2)旅游风景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组自行开发,已经在不断修改中使用了4年;(3)旅游风景地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组在风景地学旅游风景学基础上自行开发,正在使用;(4)重庆大学网上课程“工程地质”教学网,2004年开通,已经使用5年,点击率一直位于44门土建类网上课程前列;(5) “火山五大连池”、“十大石窟”、“国家地质公园张家界”、 “长江”、“九寨沟” 、“黄山”“泰山”等辅助教学vcd光盘十余盘,已经在教学中使用4届;深受学生欢迎;(6)地质现象系列模型、挂图,长年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增强学生空间理解与感受,促进教学效果;另外,在实践教学资源环境方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2010年,学校与重庆黑山谷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建“地学类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依托该公司的国家地质公园(含2个国家级aaaa景区)为本课程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学校将于年内基于该基地建设“重庆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2)重庆大学拥有重庆市唯一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西南地区唯一的岩土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以此为学科背景,建设有较完善的本科生、研究生实习教学基地,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创新了良好环境。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友情联接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等网络资源,构建网络实践教学虚拟平台,创造性地开辟了本课程的网络实践教学虚拟环境。4)组织同学作ppt课件介绍自己的家乡;以探究小组为单位自行组织“五一”或国庆“十一”短距离考察,并做ppt汇报演讲;课程总结活动及论文写作讲解,布置小论文写作作业。旅游风景地学教学团队一贯重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并于2000年起,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逐步推广,教学团队随即着手建设本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2001年,开发了课程的多媒体电子课件。2007年,开始精品课程建设的筹备工作,发展多元化教学资源。2008年作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首次入选为校级精品课程,在“重庆大学精品课程网”中建立了相应的网站,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在各教学资源网中,课程授课视频、教学大纲、教案、实验实习指导书、授课ppt、复习思考题和模拟试题等教学资源,均在网上为学生全面开放,同时提供交流平台和视频影像等多种扩充教学资源,为本科生提供辅助教学。2009年初,学校从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引入了“网络教学综合平台”(eol),精品课程网站随即更新,配合深层次网络教学活动的开展,如:网上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研究型教学讨论、课程问卷调查等。团队注重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学习环境,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和实验教学空间,为教学活动开辟新的技术手段。目前已建立了精品课程网站,实现了网络化教学与管理和网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的全面信息技术化。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优良的网上教学环境和提供了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供学生网上学习。已建成的学习资源网站有:重庆市精品课程旅游风景地学网站/eol/jpk/preface/1476/index.htm课程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eol)课程的网络教学论坛1(校内):/eol/homepage/common/opencourse/course_forum.jsp?_style=cqu&courseid=24264课程的网络教学论坛2(校外):/forum-46-1.html以上建设的丰富教学资源与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为课程教学提供了非常有利的辅助教学条件,大大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4.评价反馈4-1 自我评价(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介绍、影响力分析,国内外同类课程比较)相比国内外同类课程,如旅游文化等课程,本课程牌领先地位,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目标特色鲜明:以地球科学、工程学科及美学等为学科背景,具有多学科融合、交叉以及多面向的特点,教学目标为领略风景的同时,探索奥秘,普及地学知识,提高科学及人文修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树立防灾减灾思想意识。教学设计新颖:设计了“学前1张表”、“学间4作业”、“学后1测试”、“课堂3步法”等措施和手段来积极调动学生的课外实践和课堂活动。教学模式先进: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应用成熟,教学资源完备,借助网络平台,构建了以研讨式教学为基底的信息多元立体化教学体系。本次申报的地学景观文化视频公开课程就是在原有旅游风景地学的基础上进行建设,而旅游风景地学于2008年已建成为重庆大学精品课程(首门文化素质教育类精品课程),并于2009年以其良好的课程建设成绩与较突出特色被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作为量大面广、对学生培养有重要影响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现已经成为全校本科生倍受欢迎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之一,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体现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结合的教育价值与作用,使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了解自然景观形成缘由,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4-2 学生评价(如果本课程已经面向学生开设,填写学生的评价意见)校内学生课堂教学评教指标如下表所示:序号评教指标满分分值仪态端庄,精神饱满10讲课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概念准确15讲授内容重点突出,讲清难点15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15板书清楚、绘图规范,或使用多媒体效果好5重视与学生交流,善于启发引导,课堂气氛活跃15作业布置量恰当,能认真批改作业,定时辅导,耐心答疑,课下指导、交流好10开课之初即向学生明确课程的地位、主要内容及要求、考核方法等5教师的讲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5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维护课堂纪律5(2)近三年学生代表的具体评价意见摘录如下:在重庆大学网上管理系统中的学生评教中,本门课程的得分一般在90分以上。2007年春季,2008年春季部分学生的网上评价意见摘录:给学生欣赏各处的风光,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很喜欢这种风格。好。很有特色,生动,有趣。教师的讲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件好。 老师较和蔼与同学 们相处得很好,而且理论与实践联系得很好,希望老师能再接再厉,使更多的同学得到启发。认真负责。生动。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影片放的很好! 有个人特点。有很多图片便于我们理解理论知识。重视与学生交流,善于启发引导,课堂气氛活跃。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课后收获很大。好,希望越来越好。本课程结束后部分学生对本课程的书面评价摘录:机械学院05机自04班李乃鹏同学:老师提供的网上资源,如视频典型,虽没去过那地方,但使我深刻地了解了那里风景、文化、习俗,丰富了我们的视野,且视频内容很丰富,包含了风景(山、水、湖泊等),习俗(九寨沟藏族同胞等)收获很大。老师的阅历丰富,而且负责,给我们展示了很多她旅游过的相片,而且教学方法独特,让同学们自由发挥介绍,受益非浅。城规学院07级建筑4班彭文峥同学:在欣赏了更多风景图片后,让我产生对风景形成奥秘的探索思维,通过老师讲解,了解了一些风景及地质或是自然灾害形成的地质原因,拓宽了知识面,从而能更加深刻认识自然风景,从更理性的角度欣赏自然风景,同时了解其原因后,在保护风景的意识方面也有所增强。贸易与行政学院05级市场营销3班曾理同学:学完这门课后,让我了解到我们的大自然真是太伟大了。拥有各种各样的奇异景观,并通过自身的力量将其奉献给人类。同时,我也意识到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我们只有对其加以保护,才能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艺术学院刘建同学:使我对旅游景观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培养了自己的人文地理知识和美学修养,同时通过学习也了解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形成历史,种种的好奇引发了我对风景的奥秘探索思维,更加明了景观的形成历史。08级电子信息工程何建宏同学:学了这门课,我切身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宏伟、壮观。感受到了地球的沧海桑田。尤其是在学习山岳风景地貌章节时,知道了泰山、黄山、崂山、五台山、华山、湖南武陵山地貌的成因,地质构造类型, 山岳地貌景观的吸引功能,山岳地貌景观的分类特征 等,虽然自己没有去过这些名山,但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课堂上放映的视频,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最让我感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在学这门课前,什么是喀斯特,我一点概念也没有,现在,不仅知道了喀斯特地貌的基本概念,还知道了它的形成过程。学习了这门课,不仅自己增加了对旅游风景的见闻,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通过这门课,交到了很多朋友,这或许是老师把我们分成几组,每组的人相邻坐的结果,这样,每个组的人课上就能相互交流,增加彼此间的感情,课后,又通过一起完成小组间的作业又一次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以前上选修课就是上课一起上,下课后就散了,大家彼此间都不认识,一学期结束后没什么收获。通过课堂上的ppt演讲和课后的作业提高了我们制作word文档,ppt的能力,锻炼了同学们的口才,所以自己很赞同老师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同学们学到知识,又能让同学们相互了解,锻炼同学们的实践能力。2008级营销专业林明星同学:好的选修课,一是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的推进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二是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和或多或少的感悟;三是能够吸引和扩展同学的兴趣;四是能够锻炼同学的能力。我觉得旅游风景地学课程都很符合这些要求,2008级贸行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吴彬同学:老实说,当初选这门课程,一开始是为了混学分,还有就是原来自己是文科出身,地理在高中学的不错,因此,即使自己经常逃课,60分应该没问题。但第一节课来就崩溃了,自己被编在第一小组,课程没有期末考试!而且后来才发现成绩跟出勤挂钩,而且每节课都查勤!但欣慰的是老师教学还挺生动的,差不多每节课都有关于旅游方面的视屏看,增长了很多知识!所以,从课程开始到结束,我一节课都没有逃过,而且每次都是坐第一排!2008级经济学专业周菁同学:这一学期的旅游风景地学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多样,有新意。老师根据学习过程安排的四次作业,更加促进了我们对此课程的了解与兴趣!通过一学期的旅游风景地学习,我认为自己不光收获了大量的旅游风景地学知识,还学会了怎样更好地旅游,更加浓厚了我对旅游风景地学等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我还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饱览了全国各地的迷人风景。在课程结束之际,我想真诚地感谢老师对我们这一学期的教学,您们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里提高了自己的旅游风景地学素养。希望旅游风景地学课程越来越好,吸引更多同学的学习激情,如美丽的风景一样,永远绽放迷人的光芒!(四)部分学生评价结果:采用“重大教学”网“学生评教信息反馈”原始数据,部分结果如下:2006年秋季-罗云菊老师-旅游风景学-课程评教反馈表 序号 评估选项 得分 满分 1仪态端庄,精神饱满9.0310分2讲课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概念准确13.915分3讲授内容重点突出,讲清难点13.9115分4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13.9815分5板书清楚、绘图规范,或使用多媒体效果好4.425分6重视与学生交流,善于启发引导,课堂气氛活跃13.8415分7作业布置量恰当,能认真批改作业,定时辅导,耐心答疑,课下指导、交流好8.8910分8开课之初即向学生明确课程的地位、主要内容及要求、考核方法等4.495分9教师的讲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485分10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维护课堂纪律4.455分总分91.38100分2007年春季-文海家老师-旅游风景学-课程评教反馈表 序号 评估选项 得分 满分 1仪态端庄,精神饱满9.410分2讲课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概念准确14.2815分3讲授内容重点突出,讲清难点14.3615分4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14.3615分5板书清楚、绘图规范,或使用多媒体效果好4.725分6重视与学生交流,善于启发引导,课堂气氛活跃14.3215分7作业布置量恰当,能认真批改作业,定时辅导,耐心答疑,课下指导、交流好9.3210分8开课之初即向学生明确课程的地位、主要内容及要求、考核方法等4.645分9教师的讲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645分10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维护课堂纪律4.665分总分94.7100分序号 教师授课特色 对课程的希望与建议 1好无2好!更好!3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课后收获很大现在的老师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好了2008年春季-罗云菊老师-旅游风景学-课程评教反馈表 序号 评估选项 得分 满分 1仪态端庄,精神饱满9.3910分2讲课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概念准确14.2915分3讲授内容重点突出,讲清难点14.2715分4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14.3915分5板书清楚、绘图规范,或使用多媒体效果好4.75分6重视与学生交流,善于启发引导,课堂气氛活跃14.3915分7作业布置量恰当,能认真批改作业,定时辅导,耐心答疑,课下指导、交流好9.3210分8开课之初即向学生明确课程的地位、主要内容及要求、考核方法等4.665分9教师的讲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615分10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维护课堂纪律4.635分总分94.65100分序号 教师授课特色 对课程的希望与建议 1hao继续好2好越来越好3认真仔细4上你的课 感到很贴心5幽默风趣无6老师要出去耍才好哈2009年春季-王桂林老师-旅游风景地学-课程评教反馈表 序号 评估选项 得分 满分 1仪态端庄,精神饱满9.1110分2讲课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概念准确13.7915分3讲授内容重点突出,讲清难点13.7915分4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13.8915分5板书清楚、绘图规范,或使用多媒体效果好4.475分6重视与学生交流,善于启发引导,课堂气氛活跃13.8415分7作业布置量恰当,能认真批改作业,定时辅导,耐心答疑,课下指导、交流好8.8410分8开课之初即向学生明确课程的地位、主要内容及要求、考核方法等4.455分9教师的讲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455分10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维护课堂纪律4.375分总分91100分序号 教师授课特色 对课程的希望与建议 1课外学到很多知识希望老师讲的更活拨一些2形式多样无3注重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自我展示的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课程安排应该更紧密一点2009年春季-文海家老师-旅游风景地学-课程评教反馈表 序号 评估选项 得分 满分 1仪态端庄,精神饱满8.9610分2讲课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概念准确13.7615分3讲授内容重点突出,讲清难点13.6815分4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13.7615分5板书清楚、绘图规范,或使用多媒体效果好4.445分6重视与学生交流,善于启发引导,课堂气氛活跃13.8415分7作业布置量恰当,能认真批改作业,定时辅导,耐心答疑,课下指导、交流好8.8810分8开课之初即向学生明确课程的地位、主要内容及要求、考核方法等4.445分9教师的讲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385分10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维护课堂纪律4.45分总分90.54100分序号 教师授课特色 对课程的希望与建议 1充满激情,很富于责任心,是位好老师2好好3很好不错4结合实际,增加实习时间5老师很好这门课开的挺好的,老师也挺好的2009年春季-罗云菊老师-旅游风景地学-课程评教反馈表 序号 评估选项 得分 满分 1仪态端庄,精神饱满9.2610分2讲课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概念准确13.3315分3讲授内容重点突出,讲清难点13.5615分4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13.9615分5板书清楚、绘图规范,或使用多媒体效果好4.335分6重视与学生交流,善于启发引导,课堂气氛活跃13.6315分7作业布置量恰当,能认真批改作业,定时辅导,耐心答疑,课下指导、交流好8.710分8开课之初即向学生明确课程的地位、主要内容及要求、考核方法等4.565分9教师的讲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25分10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维护课堂纪律4.445分总分89.98100分序号 教师授课特色 对课程的希望与建议 1e vr4r er2非常丰富更丰富些3课程给我们展现了那些美丽的风景还有形成原因。在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觉得收获很大。4课堂形式多样,善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希望节奏快点,抓紧课堂效率.5老师的精神态度很好,跟思修老师一样都是可以用自己感染学生学习生活态度的老师。表达不够清晰,教学安排不够紧凑6老师相当的认真和负责,能积极听取我们对她教学的意见7您很努力,感受着,感动着,因为我也想做这样的人。选了这门课,收获很多,遗憾的是没能每节课都去听8朴实,耐心已经很好了9朴实,实用。10认真作业少一些11授课内容很让学生喜欢!12通俗易懂继续保持13仪态端庄,精神饱满,重视与学生交流,善于启发引导,课堂气氛活跃2009年秋季-王桂林老师-旅游风景地学-课程评教反馈 序号 评估选项 得分 满分 1讲课精神饱满,声音洪亮,有感染力,仪态端庄。9.5210分2熟悉教学内容,重难点突出,课堂讲授清楚、透彻、易懂。18.8620分3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讲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3.8615分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与学生交流,课堂气氛活跃。9.2410分5能很好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体技术,讲授内容与多媒体显示结合恰当。1415分6板书规范,文字、符号表述清晰。9.5210分7对学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学生,有效管理课堂纪律。9.3310分8有效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精品课程建设,积极进行网上答疑。9.5210分分项得分93.85分100分总体印象得分91.24分100分总分92.81分100分注一:分项得分是根据参评人次的不同由各分项之和以及参评率计算所得注二:总分由学生分项得分、总体印象得分加权所得,如果有专家打分,则由分项得分与总体印象得分加权后,再与专家打分加权求得序号 教师授课特色及对课程的希望和建议 1我觉得这门选修课的教学模式非常科学! 2很好。 3多增加课时 2009年秋季-罗云菊老师-旅游风景地学-课程评教反馈 序号 评估选项 得分 满分 1讲课精神饱满,声音洪亮,有感染力,仪态端庄。9.4310分2熟悉教学内容,重难点突出,课堂讲授清楚、透彻、易懂。18.2920分3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讲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4.5715分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与学生交流,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