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修改)0526_第1页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修改)0526_第2页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修改)0526_第3页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修改)0526_第4页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规范征求意见稿(修改)052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规范 Code for Historic Towns and Villages Conservation Planning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 2015 0405 1025 发布 实施 发布 2 前前 言言 根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2011 建标第 17 号文的要求 编制组在广泛 调查研究 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 衔接国家相关条例与办法 并在广泛征 求意见的基础上 编制本规范 本标准共分 本规范共分 6 章 主要内容是 1 总则 2 术语 3 调查与评价 4 划定保护范围 的划定和 与控制制定保护措施 5 传 统建筑 的保护与功能提升 6 基础设施与防灾措施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 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 将刊登在 工程建设标准化 杂志上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的具体解释由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负 责 在执行过程中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交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 号华南理工大学励吾科技楼718 室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规范 管理组 管理办公室 邮编 510641 E mail arosklsbs ardwxiao 本规范主编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 同济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清华大学 重庆大学 南京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3 目 录 1 1 总则总则 5 2 2 术语术语 7 3 3 调查与评价调查与评价 9 3 13 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9 3 23 2 调查内容与要求调查内容与要求 10 3 33 3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 11 4 4 划定保护范围与制定保护措施划定保护范围与制定保护措施 11 4 14 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11 4 24 2 划定保护范围划定保护范围 12 4 34 3 制定保护措施制定保护措施 14 5 5 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功能提升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功能提升 15 5 15 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15 5 25 2 传统建筑的分类保护传统建筑的分类保护 15 5 35 3 传统建筑的功能提升传统建筑的功能提升 16 6 6 基础设施与防灾措施基础设施与防灾措施 17 6 16 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17 6 26 2 道路交通设施道路交通设施 18 6 36 3 综合管线与沟渠综合管线与沟渠 19 6 46 4 防灾措施防灾措施 19 附录附录 21 附录附录 A A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现状情况调查内容与方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现状情况调查内容与方法 21 附录附录 B B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资源信息调查内容与方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资源信息调查内容与方法 22 附录附录 C C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价值特色综合评价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价值特色综合评价 24 附录附录 D D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现状条件评价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现状条件评价 26 本规范 标准 规程 用词说明本规范 标准 规程 用词说明 27 引用标准名录引用标准名录 28 4 目录目录 1 1 总则总则 3 2 2 术语术语 3 3 3 调查与评价调查与评价 3 3 13 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3 3 23 2 调查内容与要求调查内容与要求 3 3 33 3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 3 4 4 划定保护范围和制定保护措施划定保护范围和制定保护措施 3 4 14 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3 4 24 2 划定保护范围划定保护范围 3 4 34 3 制定保护措施制定保护措施 3 5 5 传统建筑的分级 分类保护传统建筑的分级 分类保护 3 5 15 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3 5 25 2 传统建筑的分类保护传统建筑的分类保护 3 5 35 3 传统建筑的功能提升传统建筑的功能提升 3 6 6 基础设施与防灾措施基础设施与防灾措施 3 6 16 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3 6 26 2 道路交通设施道路交通设施 3 6 36 3 综合管线和沟渠综合管线和沟渠 3 6 46 4 防灾措施防灾措施 3 附录附录 3 附表附表 3 13 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现状情况调查内容和方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现状情况调查内容和方法 3 附表附表 3 23 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资源信息调查内容和方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资源信息调查内容和方法 3 附表附表 3 33 3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资源信息综合评价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资源信息综合评价 3 附表附表 3 43 4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现状条件评价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现状条件评价 3 5 ContentsContents 1 1 General provisions 5 2 2 Terms 7 3 3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9 3 13 1 General requirements 9 3 23 2 Investigation contents and requirements 10 3 33 3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1111 4 4 Conservation area and measures 11 4 14 1 General requirements 11 4 24 2 Defining conservation area 12 4 34 3 Conservation measures 14 5 5 Traditional buildings conservation 15 5 15 1 General requirements 15 5 25 2 Classific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buildings 15 5 35 3 Function improvement of Traditional buildings 16 6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17 6 6 6 1 General requirements 17 6 2 Road tTraffic facilities 1818 6 3 Integrated pipeline and ditch 19 6 46 4 Disaster prevention 19 Appendix A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2121 Appendix B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resource investigation 22 Appendix C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haracteristic value 24 Appendix 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resent situation 26 1 1 总则总则 1 0 11 0 1 为科学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 有效保护人类历史文化遗产 弘扬民族和地域文化弘扬民族与地域文化 制定本规范 说明 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历史 科学 艺术等方面 具有突出的价值 是我 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切实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是传承民族文 化 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 是否删除 化基础 保护规划是指导历史文 化名镇名村实施保护的依据与必要条件 目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文 化名城都制定了编制保护规划的国家规范 由于没有相应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保护规划的国家规范 各地编制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内容参差不齐 需要遵循统一的规范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历史 科学 艺术等方面 具有突 出的价值 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切实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7 是传承民族文化 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基础 保护规划是指导历史文化 名镇名村实施保护的依据和必要条件 目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 名城都制定了编制保护规划的国家规范 由于没有相应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 护规划的国家规范 各地编制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内容参差不齐 为保证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科学性 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提高 编制水平 需要遵循统一的规范提高编制水平 本规范借鉴了国际宪章关于遗 产保护的原则和方法 具体 是否删除 体现了国家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 政策 集成了多年来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研究的科研成果和技术 保证了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科学性 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使我国的城乡遗产 保护规划规范体系日益完善 1 0 21 0 2 本规范适用于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 其它他传统村落镇和与 有特色价值村落镇的保护规划及其相关规划可参照本规范 说明 说明 本规范不仅适用于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 也适用于传统村 镇的保护规划 也是实施并且是实施 监督和管理其规划的依据 其他相关规 划可参照本规范 例如 冒号删除 国土规划等可以把历史文化遗产用地 固定下来 便于固化用地性质或 应慎用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进行管理 故其 规划可参照本规范 1 0 31 0 3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应遵循科学规划 严格保护的原则 维护真 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维护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原则 保护与利用协调 利用服从 保护的原则 加强公众参与 遗产保护与改善民生相结合的原则 说明 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利用应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不能因当前 利用的方式不当导致历史信息破坏与灭失 公众参与是体现居民意愿 调动居 民积极性 确保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有效实施的重要措施 1 0 41 0 4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应正确处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社会经济发 展 与人居环境改善之间的关系 说明 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特殊类型的村镇 其构成的主体多为传统民居 祠 8 堂等 许多建筑仍在使用 其中还保留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 许多村镇基础 设施落后 房屋破旧 居民生活条件低劣 保护规划宜保护原住民及其传统生 活习俗 许多村庄基础设施落后 房屋破旧 居民生活条件低劣 因此 保护 规划要 建议删除 与 1 0 5 重复 可在 1 0 5 加原住民 建议放到 1 0 6 因 本条不能只讲原住民和传统生活习俗 而应是完整的遗产 正确处理保护历史 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 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在划定核心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 带的同时提出新镇区与旧镇区 新村与旧村的建设与协调要求 从规范性技术 与政策层面提出指引 1 0 51 0 5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应展示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保护物质文化 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依存的空间与环境 说明 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应发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不但要对可 见的传统建筑 历史环境要素制定保护措施 同时应对保持和延续当地文化活 力的传统风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保护要求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 划的范围 期限和编制方式等应符合期限与编制方式等应符合 历史文化名城 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的相关规定 说明 说明 根据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范围 与镇总体规划划定的 镇区 范围一致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范围与村庄 规划的范围一致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期限应与镇总体规划一致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 划的规划期限应与村庄规划一致 同步修编 保护规划需要定期评估实施效果 不能有效指导保护工作的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进行单独 修编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应单独编制 并纳入镇总体规划 部分暂时未编制总体 规划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可以单独编制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与村 庄规划宜同时编制或合并编制 部分暂时未编制总体规划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可以单独编制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合并编制时 宜确 定新村的位置和发展方向 并加以控制并加强协调控制 9 1 0 61 0 6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范围 期限与编制方式等应符合 历史文 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的相关规定 说明 说明 根据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范围 与镇总体规划划定的 镇区 范围一致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范围与村庄 规划的范围一致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期限应与镇总体规划一致 历 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规划期限应与村庄规划一致 同步修编 保护规划需要 定期评估实施效果 不能有效指导保护工作的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报请上级主 管部门批准进行单独修编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应单独编制 并纳入镇总体规划 部分暂时未编制 总体规划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可以单独编制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与村庄规划宜同时编制或合并编制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合并编 制时 宜确定新村的位置和发展方向 并加强协调控制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应展示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保护物质文化和非物 质文化遗产及其依存的空间和环境保护物质文化 加 遗产 两字 和非物 质文化遗产及其依存的空间与环境 说明 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应发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不但要对可 见的传统建筑 历史环境要素制定保护措施 同时应对保持和延续当地文化活 力的传统风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保护要求 1 0 71 0 7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分期实施计划 对规划 的实施管理提出要求 说明 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可分期实施 其中近期规划重点是抢救和修 缮濒危的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建筑 传统风貌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 排除危害 因素 改善生产与生活环境 远期着眼可持续保护与生产 生活的综合 删除 协调 1 0 81 0 8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除遵守本规范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与标准的规定 10 说明 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规范具有综合性特征 内容涉及多个专业 因此 除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及本规范外 应同时执行国家现行相关的 条例 标准和 规范和条例 2 2 术语术语 2 0 12 0 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historic towns and villages 经国家有关部门或省 自治区与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予以确认的 保 存文物和历史建筑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革命纪念意义 能较完整 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建制镇 乡集镇和村庄 说明 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是我国独有的提法 2002 年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 和国文物保护法 对历史文化村镇做出了明确的定义 即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 村庄 2003 年 建设部和 国家文物局在联合公布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名村时 又对历史文化名镇 名村的概念作了进一步完善 即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 革命纪念意义 能较完整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 村 2 0 22 0 2 核心保护范围 conservation core area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空间格局与传统风貌完整 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建筑 和传统风貌建筑集中成片 空间格局与传统风貌完整 保存状况较好 应划定 为的重点保护的区域 2 0 32 0 3 建设控制地带 development control area 为协调传统风貌 在核心保护范围以外允许建设 但的一定地带内允许建 设 但应严格控制限定其间建 构 筑物的性质 形式 体量 高度及色彩等的 区域的区域 说明 说明 建设控制地带的定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的建设控制地带可参照现行国 11 家标准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 50357 一 2005 的有关规定参见 历 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 50357 一 2005 2 0 42 0 4 环境协调区 coordination area 在建设控制地带之外在核心保护范围和与建设控制地带外围 改成 以外 划定的以协调传统风貌 保护自然地形地貌和生产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区域 保护自然地形地貌与生产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区域 说明 说明 划定环境协调区划定主要考虑是要控制和引导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与 建设控制地带以外的建 构 筑物的风貌 使之与传统风貌相协调 保护名镇 名村所依托的自然地形地貌和生产环境风貌 尤其是具有明显特色 并与核心 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紧密依存的环境区域 也可以同建设控制地带重合也 可以包括建设控制地带 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 50357 一 2005 的有关规定参见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 50357 一 2005 2 0 52 0 5 传统风貌 traditional style and feature 指反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特征的建成环境指反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 间特征的空间格局 传统建筑 传统风貌建筑风貌协调建筑 是否删除 人 文景观及其依托的自然环境所构成的整体面貌历史环境要素及其依托的自然环 境所构成的整体面貌 说明 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风貌是建筑布局方式及其产生的外观空间外观形 态 包含承载传统生活 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部空间格局 读不 通 2 0 62 0 6 历史环境要素 historic environment element 除文物古迹 传统建筑之外 构成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风貌的生产生活 设施与古树牌坊影壁 围墙工事 桥涵码头 石阶铺地 池塘井泉 堤坝渠堰 名木古树等景物 说明 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生产生活设施主要有 牌坊影壁 围墙工事 桥涵 12 码头 石阶铺地 池塘井泉 堤坝渠堰等 历史环境要素的定义参见历史环境 要素的定义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 50357 一 2005 的有关规定 2 0 72 0 7 传统建筑 traditional buildings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历史建筑 传统 风貌建筑的统称 说明 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留存下来的建筑物 根据其自身的历史 科学和艺 术价值 可以区分为文物建筑 历史建筑 传统风貌建筑等 这些建筑物虽然 在价值层面有所区别 但是它们都具有地域传统属性 因此以传统建筑作统称 区别于其他的建筑类别 传统风貌建筑 指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具有一定建成历史 能够反映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 建筑物 2 0 82 0 8 传统风貌建筑 traditional style buildings 指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具有一定建成历史 能够反映传统风貌与地方特色 的建筑物 传统建筑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历史建筑 传统风 貌建筑的统称 说明 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留存下来的建筑物 根据其自身的历史 科学和 艺术价值 可以区分为文物建筑 历史建筑 传统风貌建筑等 这些建筑物虽 然在价值层面有所区别 但是它们都具有地域传统属性 因此以传统建筑作统 称 区别于其他的建筑类别 功能提升 传统建筑为适应现代生产与生活要求而进行的相关功能的改善与拓展 说明 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许多传统建筑由于设施陈旧 功能单一 无法适应 现代生产与生活要求 因此 根据名镇名村的实际情况 在符合传统建筑保护 要求的前提下 可提升传统建筑的固有功能 进行适当的改善与拓展 使之满 13 足民居现代生产与生活要求 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2 0 92 0 9 风貌协调建筑 buildings assorting with traditional style 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 与传统建筑风貌一致 或用传统形式 结构 材料 等建造的现代建筑的建筑 说明 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有许多近代 民国时候建造的与传统建筑风貌一致 或用传统形式 结构 材料等建造的建筑属于传统风貌建筑还是风貌协调建筑 和当代建筑 它们具有传统建筑的形式 结构 材料和建造方式 与传统建筑 的风貌协调一致 功能提升 传统建筑为适应现代生产与生活要求而进行的相关功能的改善与拓展 说明 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许多传统建筑由于设施陈旧 功能单一 无法适应 现代生产与生活要求 因此 根据名镇名村的实际情况 在符合传统建筑保护 要求的前提下 可提升传统建筑的固有功能 进行适当的改善与拓展 使之满 足民居现代生产与生活要求 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2 0 10 功能提升 function improvement 传统建筑为适应现代生产与生活要求而进行的相关功能的改善与拓展 说明 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许多传统建筑由于设施陈旧 功能单一 无法适应 现代生产与生活要求 因此 根据实际情况 在符合传统建筑保护要求的前提 下 可提升其固有功能 进行适当的改善与拓展 使之满足居民现代生产与生 活要求 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传统建筑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历史建筑 传统风貌 建筑的统称 说明 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留存下来的建筑物 根据其自身的历史 科学和艺 术价值 可以区分为文物建筑 历史建筑 传统风貌建筑等 这些建筑物虽然 在价值层面有所区别 但是它们都具有地域传统属性 因此以传统建筑作统称 区别于其他的建筑类别 14 3 3 调查与评价调查与评价 3 13 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3 1 13 1 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应对村镇的现状以及 自然 人文资源等基 础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是否需要提保护工作情况 说明 说明 调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现状资源情况是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原真信息 的保护 和 开展综合评价是以及制定具体编制保护规划的依据 3 1 23 1 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应注重调查与评价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尊重 名镇名村的文化多样性 地域特殊性以及发展阶段性 建立名镇名村文化遗产 资源社会经济 自然与生产环境与和社会经济 文化遗产 资源环境 社会经 济 保护工作等方面 文化遗产资源的信息档案 说明 说明 我国幅员辽阔 历史悠久 民族众多 村镇之间的文化 社会 经济差 异很大 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应当在综合调查评价的基础上 根据名镇名村的特 点编制保护规划 为了确保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实施 评估 修 编等步骤顺利衔接 持续发展 应建立系统的名镇名村文化遗产资源社会经济 自然与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遗产资源信息 文化遗产 资源环境 社会经 济 保护工作等方面的 档案 将收集到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信息等进行数字化 转化 分类整理 形成可追溯 可调用 开放持续的信息处理平台开放性的信 息处理平台 3 1 33 1 3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应充分了解村镇居民的意愿历史文化名镇名 村调查应充分了解村镇居民的意愿 积极宣传和组织村镇居民参与 3 23 2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与要求与要求 3 2 13 2 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现状调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自然地理条件 区域环境 社会经济状况 人口与用地性质 是否删除 性质 只调查 性质 上位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 基础设施 环境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等 可根据本规范附录 A 的方式内容与方法 改成 进行 整理 详见附表 15 3 1 3 2 23 2 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与人文资源调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历史 沿革 传统格局特征空间格局特征 传统建筑特征 历史环境要素 物质文化 遗产 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生活习俗等 可根据本规 范附录 B 的方式内容与方法整理 详见附表 3 2 3 2 33 2 3 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现状的调查 应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真实 完整的信 息与数据 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处理和归档 说明 说明 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时 对于村庄现状的调查对于村镇现状 的调查 可通过有关部门查阅文档 文件 获取统计数据 也可通过访谈 问 卷等田野调查方式获取相关资料 对于自然环境 村镇聚落空间格局 传统建 筑 历史环境要素等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应采用多种方式对其空间特征 传统风 貌 保存状况等历史信息进行分类测绘 记录与整理 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建 筑 传统风貌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应对其名称 位置 建设年代 建 筑性质 层数 面积 保存状况等进行记录 空间信息应在图纸上进行标注 相关信息可通过登记 现场测绘 拍照 录像 三维扫描 遥感影像 访谈等 多种方式获取 应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 传承谱系 主要传承人等信息进行登录 口述文化信息可进行录音或录像 对 于传统口头文学如 传统口头文学 语言 美术 书法 音乐 舞蹈 戏剧 曲艺 杂技 技艺 医药 历法 礼仪 节庆 体育 游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调查 应对其发展历史 谱系流派 传承情况 分布情况等进行记录 相关 信息可通过登记 拍照 录音 录像 访谈等多种方式获取 3 33 3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 3 3 13 3 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 应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各部分 删除 价值特色 保存现状和保护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可根据本规范附录 C 与附录 D 的方式内容与方法 删除 进行进行评价 说明 说明 明确历史文化名镇 名村的价值和与特色 以利于在保护规划中保护和 突出这些特色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价值特色宜从历史沿革 传统格局 传统 16 风貌 传统建筑 历史环境要素和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评价 分析其历史 价值 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存现状条件宜进行综合评 价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存现状条件的综合评价 从分析名镇名村的人口结构 传统建筑及其布局情况 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配置情况 和保护工作现状 评价两方面进行 读不通 具体内容包括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安全程度及与风貌协调程度评价 管理机构 规章制度 保护规划与实施及保 护资金情况评价等 宜从已有的保护政策 组织机构 乡规民约和保护经费来 源等方面评价 保存现状评价是为了解名镇 名村的现实情况 明确保护规划 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保护工作评价是对现阶段保护成效的分析 对于保护技术 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在保护规划中提出解决措施与建议 3 3 23 3 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价值特色宜从历史沿革 传统格局 传统风貌 传 统建筑 历史环境要素 优秀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进行评价 分 析其历史价值 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4 4 划定划定保护范围保护范围的划定的划定和和与与制定制定保护措施保护措施 4 14 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4 1 14 1 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划定应遵循历史文化遗产 遗存及其所依存 环境安全的原则 传统风貌完整的原则 保护范围集中成片的原则 说明 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范围的划分必须确保现有遗产 遗存及其依存环 境的安全 避免受到破坏 保护范围不应局限于现存传统风貌范围 应着眼于 传统风貌的完整性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范围的划分应集中成片 不宜因传 统风貌遭受破坏或遗存较少而消极缩小保护范围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范围 应依据价值特色 综合评价结果 传统价值特色 保护与发展目标及保护区划 原则划定 说明 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范围包括核心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 协调区 传统价值特色 是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类型 性质 自然环境特征 及人文特征等方面 保护与发展目标 是指为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化遗产 改善人居环境而确定的发展综合目标 在综合评价中 等级高的地段应划入保 17 护范围 4 1 24 1 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应依据价值特色 保护与发展目标及保护范 围划定原则进行划分 说明 说明 价值特色 是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类型 性质 自然环境特征及人 文特征等方面 保护与发展目标 是指为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化遗产 改 善人居环境而确定的综合目标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应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 控制地带 在建设控制地带外根据实际情况划定环境协调区 说明 说明 为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减少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避免建设性破坏 协调历史传统风貌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需根据遗存的价值和分布状况 划定核心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 并对不同区域制定相应的保 护政策与措施 4 1 34 1 3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应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在建设控制地 带外根据实际情况划定环境协调区 说明 说明 为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减少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避免建设性破坏 协调历史传统风貌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需根据遗产的价值特色和分布 状况 划定核心保护范围 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 并对不同区域制定相 应的保护政策与措施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划定应遵循历史文化遗产 遗存及其所依存环境安全的原则 传统风貌完整的原则 保护范围集中成片的 原则 说明 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范围的划分必须确保现有遗产 遗存及其依存环 境的安全 避免受到破坏 保护范围不能局限于现存传统风貌范围 应着眼于 传统风貌的完整性 不能因传统风貌遭受破坏或遗存较少而消极缩小保护范围 并且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范围的划分应集中成片 4 1 44 1 4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应将有保护价值的景观环境纳入保护范围 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促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与环境协调发展 说明 说明 景观环境保护的内容 这里讲种类而非保护内容 建议删除 应包含自 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两方面内容 自然环境要素有地形地貌 山川水系 自然植 18 被种类及古树名木分布等 人文景观要素有村庄空间格局 包含聚落形状 街 巷体系 水系 重要的天际线和景观视线 公共空间等 河道街巷 包含各河 道街巷的走向 宽度 传统利用形式 铺装材质与形式等 田园环境 景观元 素 包含公共园林 院落 古树名木 古井名泉 道路 石阶 汀步 驳岸 古桥 码头 墙垣 门楼 牌坊 古塔以及作为重要节点的近现代建筑和构筑 物等 4 1 54 1 5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必要的新建建筑 宜设计和建造为风貌协 调建筑 以取得与传统风貌相协调的空间环境 延续传统文化特色 此条是否 过于具体 是否提保护范围内的建设行为 而非设计和建造风貌协调建筑 说明 说明 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内 新建 增减或扩建因保护与 发展需要必要的建 构 筑物 是国际遗产保护界通行的做法 也得到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的认可 但必须在保护范围内新建建筑物时 应进行充分论证 设 计与建造风貌协调建筑 使其既符合所在区域的空间肌理 又在外观 体量等 方面与传统风貌相协调 从而延续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空间特色与历史氛围 4 1 64 1 6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保护规划 应 禁止在保护范围内设置危 险品和污染源 并对已有的危险品和污染源提出迁出和治理要求 4 24 2 划定保护范围划定保护范围 4 2 14 2 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范围的划分规划 是否删除 语句和后面有重复 并加 规划两字 应根据综合评价结果 将传统风貌较为完整 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集中成片的区域 及其紧密依存紧密的环境或田园景 观 划定为核心保护范围 说明 说明 划定核心保护范围是指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最 具价值特色的区域 其划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 核心保护范围应较好地体 19 现名镇名村的空间格局特色 例如鱼骨格局 放射格局 梳式格局等 从而确 保其空间结构的完整性 其次 核心保护范围内应保存着数量较多的传统建筑 且分布较为密集 从而体现出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 最后 与上述村落格局 传统建筑物密切关联紧密依存的历史环境要素 例如梅州客家围龙屋前面的半 月形水塘 贵州安顺鲍家屯的水利工程以及重要的历史环境要素如古路 古渠 古井 古 古树名木桥等 也应划入核心保护范围 从而确保保护要素的整体 性 重写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能够历经千百年延续下来 留存有非常多的祖先智慧内涵许 多先人的智慧 比如作为核心的水体 溪流 或者田园山丘 或者很重要的水 利设施 虽然它们很普通没有列入文保单位可能它们没有列入文保单位 但对 村庄的整个形态和生存的状况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对村庄的整体形态和生存 的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内容都应划纳入核心保护范围 4 2 24 2 2 为确保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风貌的完整与协调 避免核心保护范围内 外风貌产生冲突 应划定建设控制地带 对其中的建设活动进行控制 4 2 34 2 3 当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与其外围的某些自然 区域 农业生产区域以及其他相邻区域的环境仍存在较强的空间和景观连续性 时农业生产区域以及其他相邻区域的环境仍 删除 存在较强的空间和景观 联系时 宜将其划定为环境协调区 4 2 44 2 4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内的 删除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 地带以及地下文物埋藏区的界线 以公布的相关文件为准 尚未划定相应界线 的不可移动文物 保护规划中应补充划定其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说明 说明 在考古调查 勘探工作尚未全面展开的情况下 保护范围的划定应当分 析文物分布密集程度 并作为保护范围划定的依据 20 4 2 54 2 5 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及环境协调区的范围界线应定位明确 易于识别和管理 说明 说明 划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范围边界要因地制宜 应尽量定位于现状 用地边界 构成传统风貌的边界 如村镇建筑群边界 农田林地边界等 以及 自然地理分界线 如山脊 河道 沟坎 道路等 4 34 3 制定保护制定保护措施措施 4 3 14 3 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应针对保护范围 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说明 说明 针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范围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应重点解 决五个方面的问题 即对历史文化遗产提出保护与控制要求 约束建设行为 拟定实施管理措施 设计确定重要的整治节重点及措施 拟定实施管理办法 从遗产保护的角度对旅游发展提出要求从遗产保护的角度对利用发展提出要求 避免破坏历史文化资源 4 3 24 3 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应严格保护历史空间格局 传统风貌 视线通廊 特色构成要素历史环境要素 人文景观以及及其紧密关联依存的景 观环境 整治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 构 筑物 说明 说明 核心保护范围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精华 首要目的是保护和延续传统 风貌特征 传统建筑集中成片 较好地保存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传统风貌 对反映该地段特色的整体空间空间格局 村镇肌理 视线通廊 街巷特色 传 统建筑高度 立面与色彩和周边 历史环境要素及其依存的景观环境 包括街 巷 水塘 园林 庭院 传统建筑 古井 古树名木等 提出具体的保护要求 对核心保护范围内现存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 构 筑物 影响和破坏了传统 风貌 应对其提出具体的整治措施 核心保护范围内空间环境的整治以减法为 主 严禁拓宽传统街巷 广场 随意改造原有水系等破坏传统价值特色的行为 不得擅自改变地段的空间格局和传统建筑的立面 色彩 4 3 34 3 3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控制地带内应对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建筑 历史 环境要 素 和及其依存的景观环境要素制定具体的保护要求 宜恢复建设控 21 制地带内的传统风貌 并对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活动提出控制和引导 说明 说明 建设控制地带内有条件的允许建设 因此为了确保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 统风貌整体协调 对建设控制地带内分布的传统建筑 历史环境要素以及其他 相关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历史环境要素及其依存的自然 删除 景观环境 应 提出具体的保护 修缮 维修 改善和整治要求与措施 建设控制地带内新 建建筑较多 应对恢复其传统风貌提出具体协调与整治要求 建设控制地带内 的建设活动均应 改为 应由 相关部门批准 审核后实施 建设控制地带内 新建建筑宜是风貌协调建筑 对与核心保护范围直接相邻的边界景观环境 应 提出协调 整治方案与实施措施 与核心保护范围联系紧密 对名镇名村的传 统风貌完整性有重大影响而不宜开展建设活动的区域 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为 禁止建设区宜确定为禁止建设区 并明确禁止建设的具体要求 4 3 44 3 4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环境协调区的保护与控制要求宜针对与名镇名村历史 文化名镇名村环境协调区内 应对其空间格局 山水格局 这里的空间格局应 当与上面核心保护范围内空间格局有差异 紧密关联的自然环境和有特色的农 业生产环境 以及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 提出具体的保护要求 同时针对 这些区域内的建成环境与建设行为 根据名镇名村自然与人文环境相协调原则 和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提出具体的控制要求与整治措施 应对名镇名村的空间 格局 山水格局 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而不宜开展的建设活动提 出具体的控制要求 新建 扩建 改建建筑与道路时 不得应破坏影响历史文化 名镇名村的传统风貌 说明 5 5 传统建筑的传统建筑的分级 分类分级 分类保护保护与功能提升与功能提升 5 15 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5 1 15 1 1 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保护传统风貌和地域特色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应根据综合评价的相关结果提出传统建筑分级 分 22 类保护和功能提升的技术要求 说明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的建筑物 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可区分为传统建筑 与其他建筑风貌协调建筑和其他建筑 传统建筑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最为重 要的物质空间载体 是不可再生资源 也是居民生产与生活的主要物质载体 因此 传统建筑的保护一方面应传承名镇名村的历史文化 体现传统风貌特色 另一方面应考虑居民的实际需求 通过改善其生产与生活条件 促成文化遗产 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5 1 25 1 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应保护传统建筑及其所依托的历史环境的真实性和完 整性 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 说明 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的传统建筑及其环境传递了直观的物质形态信息 同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具有重要的历史 艺术和科学价值 一旦其 历史真实载体遭到破坏 遗产价值将遭受巨大的损害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的 传统建筑及其环境是一个整体 具有系统性 因此需对传统建筑和环境进行整 体保护 确保建筑本身及其环境信息安全可靠 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传统建 筑的利用应以保护为前提 5 25 2 传统建筑的分类保护传统建筑的分类保护 5 2 15 2 1 文物保护单位和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的要求进行保护 5 2 25 2 2 历史建筑的修缮与维修 宜采用传统的工艺和材料 维持原有的内部空 间结构和外部传统风貌特色 说明 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保留着类型丰富 数量众多的历史建筑 这些建筑 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传统民俗文化 具有较高的历史 科学和艺术价值 但是许多历史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及不当使用 破损破旧现象严重 因此 对历 史建筑的修缮与维修 应当以其原貌为依据 采用传统的结构形式 构造方式 和施工技术等 使保护措施实施前后建筑内外各部分延续原有的传统风貌 5 2 35 2 3 传统风貌建筑宜在保护外观和结构的前提下进行维修和整治 改造内部 23 提升功能 使其满足居民现代生活的需要 说明 说明 传统风貌建筑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普遍存在的建筑类型 对于维持名 镇名村整体传统风貌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传统风貌建筑保护的重点在于维持其 外观传统风貌和结构形式 5 35 3 传统建筑的功能提升传统建筑的功能提升 5 3 15 3 1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传统建筑的功能提升应以保护为前提 根据不同的保 护级别以及民居生产和生活需要适当进行功能调整完善和完善调整 说明说明 传统建筑的功能提升措施 应根据传统建筑类型分类制定 对于文物保护 单位和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应重点保护 对其功能提升应严格控制 并符合 中 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的规定 历史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 科学和艺术价值 在名镇名村中数量较多 是名镇名村传统格局 传统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 这些建筑大部分仍在使用 有着功能提升改善居民生产 生活条件的需求 因此 对于历史建筑的功能提升应确保建筑物历史信息的安全与完整 同时改善居民生 产 生活条件 功能提升应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开展 当保护与功能提升产生矛 盾时 功能提升应服从保护 传统风貌建筑具有一定的价值 是名镇名村的主体 多数正在使用 为改善居民生产与生活条件 对其功能提升应宜在维持传统风貌 和结构的前提下进行 5 3 25 3 2传统建筑功能提升涉及改建时 不应破坏建筑物的传统风貌和结构 并在 空间尺度 形态 风格等方面与原建筑相协调 说明说明 传统建筑在功能提升过程中涉及改建与增建的传统建筑在功能提升过程中 涉及改建时 应充分考虑如何在空间上与原建筑相协调 不阻0碍交通流线与功 能布局 并在建筑体量 结构 构造 风貌等方面与原建筑有机整合 协调一致 传统建筑确有需要增加附属设施时 应仔细论证设施的空间位置 风格 形式 材料 质感 色彩等 使附属设施与传统建筑有机结合 形成整体不影响外观 例如传统建筑增加的防雷 避雷设施 结构加固构件 空调外挂机 广告牌等设 施 宜安排在隐秘的地方 不妨碍传统建筑风貌 5 3 35 3 3传统建筑使用功能的调整应以兼容互补为原则 充分尊重建筑物固有的文 24 化内涵和空间特色 说明 说明 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发展过程中 传统建筑确有需要转换使用功能的 应 充分考虑新增功能与原建筑在空间特色与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兼容性 通过合理的 功能转换 在活化利用的基础上 促进传统建筑的有效保护 5 3 45 3 4 传统建筑的功能提升应先进行规划设计 经专家论证后报相关主管部门审 批后实施 完成后由有关部门组织验收并存档 说明 说明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建筑还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 仍然处在价值形成过 程中 需要进行功能提升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 建立传统建筑功能提升的规划 设计 专家论证 审批及验收存档制度 一方面能够保证过程的科学性 权威性 和合法性 另一方面 能够使传统建筑改造的整个过程具有可追溯性 便于今后 恢复传统建筑的历史信息 因为 在传统建筑完成其价值形成过程成为历史遗存 后 它们将被视为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 是当代人们认识自身历程和人类创造能 力的重要过程 尽可能真实 完整地恢复并保持传统建筑具有的各种历史和艺术 信息就成为人们构建历史认知的基础 6 6 基础设施与防灾基础设施与防灾措施措施 InfrastructureInfrastructure PlanningPlanning andand disasterdisaster preventionprevention 6 16 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6 1 16 1 1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保护规划 应依据上位规划 综合考虑与名镇名村 周边的跨区衔接和资源保护综合 改为 统筹 考虑与名镇名村周边的环 境衔接与资源保护 名镇名村与周边环境的衔接和资源保护 逐步完善基础设 施 改善居民生产条件 提高生活水平 说明 说明 上位规划指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隶属的上级层次的规划 该规划中对名镇 名村的相关要求是名镇名村规划的依据之一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人们生活与 25 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 删除此句 由于历史原因 许多名镇名村的基础设施 陈旧落后 难以满足居民的生产要求现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生产要求 还产生了 一些卫生存在卫生 安全等问题 因此 为了促进文化遗产保护 需要逐步完 善名镇名村的基础设施 改善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条件 提高居民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