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设计总说明.doc_第1页
公路设计总说明.doc_第2页
公路设计总说明.doc_第3页
公路设计总说明.doc_第4页
公路设计总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 册 目 录G312线公路设计(9) 第 1 页 共 1 页序 号图 表 名 称图 表 编 号页数备注序 号图 表 名 称图 表 编 号页数备注第一篇 总体设计第四篇 护坡工程1总设计说明SI-1224说 明SIV-112道路地理位置图SI-2125挡土墙设计图SIV-21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SI-3126挡土墙横断面图SIV-3127菱形窗式护面墙设计图SIV-41第二篇 道路设计4说 明SII-11第五篇 桥涵工程5路线平面设计图SII-2528说 明SV-116路线纵断面图SII-3529涵洞设计图SV-217直线、曲线及转角表SII-4130涵洞汇总表SV-318纵坡、竖曲线表SII-5131涵洞工程数量表SV-419逐桩坐标表SII-62第三篇 路基路面、排水工程10说 明SIII-1111路基设计表SIII-2712路基横断面设计图SIII-31413路基标准横断面图SIII-4214路基超高加宽表SIII-5915超高过度方式图SIII-6116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SIII-7817路基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SIII-8118取土坑(场)、弃土堆(场)一览表SIII-9119路面结构设计图SIII-10120排水设计图SIII-11121边沟、排水沟设计表SIII-12722公路逐桩用地与坐标表SIII-131023路线水准点表SIII-141编制: 复核: 第 一 篇总 体 设 计第 二 篇道 路 设 计第 三 篇路基路面、排水工程第 四 篇护 坡 工 程第 五 篇桥 涵 工 程主 要 经 济 技 术 指 标 表 SI3G312线公路设计(9) 第 1 页 共 1 页序 号指 标 名 称单 位数 量备 注一、基本指标1公路等级级二级2计算行车速度km/h803交通量辆/昼夜15002028年远景交通量二、路线4路线总长km3.4805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km1.1496平曲线最小半径m6007平曲线总长m1884.8358平曲线占线路总长的百分比%54.1619最大坡长m880.00010最小坡长m310.00011最大纵坡%/处2.038/112最小纵坡%0.69713竖曲线总长m1194.33814竖曲线占线路总长的百分比%34.32015平均每公里纵坡变坡次数次/km1.43716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m/个10000/217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m/个5000/1三、路基、路面18路基宽度m12.019土石方数量(土方) m3W-26540.977 T-26181.04820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21路面宽度m10.522路面设计累计当量轴次万次212.489四、涵洞23设计车辆荷载级公路II级24涵洞总个数个525平均每公里涵洞个数个/km1.437编制: 复核: 总 设 计 说 明 SI1 3一、概述G312线公路位于甘肃省,从武威至山丹段微丘区二级公路的设计,路线总长为83km。本设计设路段是第九段,从K0+000K3+480,全长3480m。该公路的建设,对于沿线居民的出行、生产以及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沿线村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拉动县域经济,带动产业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任务依据 依据青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道桥教研室2013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并根据有关设计规范进行设计。2、设计标准 全线按二级公路设计,双向双车道,计算行车速度为80km/h,路基宽度12m,行车道宽23.75m;设计荷载:公路级;设计交通年限为15年。 3、测设经过在1:2000大比例图纸上进行纸上定线。4、任务依据及技术标准(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7)公路桥涵洞设计手册(8)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9)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10)刘鹤年.流体力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5、公路沿线自然地理概况(1)山丹地形气候山丹气候按海拔高度可分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4个气候区。总的特征是:气温低,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冬季漫长,春秋相连,无明显的夏季。降水量少而集中,蒸发量大而强烈。日照充足,辐射强度大,盛行西北风,冬春季节多有大风沙。年平均降水量为290400毫米,年降水量最大的1979年达446.7毫米,最小的1962年仅246.6毫米。(2)武威地形气候武威地势南高北低,相对高差3854米,形成明显的三个地理带:1.南部祁连山区:约9千多平方公里,海拔2000米4872米,高寒阴湿,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4000米以下有森林、草原,年降水量310毫米522毫米之间,平均气温零度以下,无明显夏季。2.中部绿洲灌溉区:近9千平方公里,属温带干旱区。冬春季多风、夏季炎热。夏季气温在24.236之间,昼夜温差较大。全年日照3000小时,降水量102毫米200毫米,蒸发量2000毫米以上。3.北部干旱区:约1.5万平方公里,干旱缺水,年降水量52毫米185毫米,蒸发量3000毫米。二、路线路线的设计根据交通量及公路的使用要求根据道路的等级及其使用的任务和功能,并结合气候、水文、地质、土质、材料、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和养护。保证线形的均衡性。路线的设计中对公路的平纵横三个面进行综合的设计,保证路线的整体协调性,作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并且考虑车辆的行驶时的安全舒适性以及驾驶员的视觉和心理的反应,与当地的环境和景观相协调,路线的选择应尽量的避免穿过地质不良的地段。(1)平面设计 路线基本走向的选择,根据指定的路线走向(路线起、终点和中间主要控制点)和公路等级,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结合当地旅游区和资源状况,以及水文、气象、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由面到带,从所有可能的路线方案中,通过调查、分析、比选,确定一条最优路线方案。 本路段共设平面交点4个,圆曲线最小半径为600m,最大半径为800m缓和曲线长110m,平曲线上设有4%的超高。(2)纵坡设计1)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二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应不大于5%。2)纵坡设计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排水的影响,并尽量考虑填挖平衡,减少土石方量。3) 纵坡设计要考虑与平曲线的协调,符合平曲线包竖原则。4) 路基设计标高采用路基边缘标高。本路段纵断面设计设置了五个变坡点,竖曲线半径最大为15000m,最小为5000m,最大纵坡为2.038% ,最小纵坡为0.697%,最大坡长880m,最小坡长310m。2个凸形竖曲线, 3个凹形竖曲线,满足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中的各种要求在已知平面图的情况下,进行纵断面的设计,要求线路顺畅、填挖平衡、经济合理。(3)横断面设计道路的横断面是指中线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构成的,其中横断面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边沟边坡、截水沟所构成。横断面中的地面线是表征地脉起伏变化的那条线,路线设计中所涉及到的横断面设计只限于与行车道直接有关的那部分,即各组成部分的宽度、横向坡度等问题。1)路基横断面设计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在本段的设计当中,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于公路路基的宽度的一般的要求,根据公路设计的等级及计算行车车速,二级公路双车道,设计车速为80km/h,采用12m的路基的宽度,即:23.75m(行车道)+21.5m(硬路肩)+20.75m(土路肩)。其具体的布置参看标准横断面图。2)超高设置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3.0.10条的规定对于二级公路计算行车车速为80km/h时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为2500m,而本路段最大圆曲线半径是800m,由此规定本段设超高。设计路段的超高方式是整体式路基采用绕曲线内车道边线旋转,平曲线超高在超高缓和段内进行。正常路段的行车道采用2%的横坡,土路肩横坡为3%。超高段的超高为4%。三、路基工程(1)基本要求路基的设计的是根据使用要求和自然条件并结合施工方案进行设计,既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地面和地下水,采取拦截或排出路基以外的措施,并结合路面排水,做好综合排水设计,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修筑路基取土和弃土时,符合环保的要求,减少弃土侵占耕地,防止水土的流失。(2)路基边坡路堤边坡:由路基规范表1-2-3的路堤边坡坡度表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选择适当的坡率。由于路堤采用二级放坡,分别采用1:1.5的坡率。路堑边坡:同样根据路基规范的规定,以及本路段的地质情况,同样采用二级放坡,拟定土边坡的坡率分别为1:0.75。(3)路基填筑1)原地面应进行表面清理。清理深度应根据种植土厚度决定,清出的种植土应集中堆放。填方段在清理完地表面后,整平压实至规定要求,进行填方作业。2)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并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排走的雨水,不得流入农田、耕地。3)路堤填筑范围内,原地面的坑、洞等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按规定压实。4)路堤基底原状土的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换填,换填深度不小于30cm,并予以分层压实。5)路堤水平分层填筑压实,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如原地面不平,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后,再填上一层。四、路面工程1、设计要求:以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为设计依据,根据设计任务书中提供的交通量,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BZZ100);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同时要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进行沥青路面设计,具体请看设计说明书。2、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SI1五、路基路面排水1、路基排水(1)排水沟: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水流引至桥涵或路基范围以外指定的地点。排水沟设在距路基坡脚2m处,其横断面采用梯形,尺寸设为沟底宽0.6m,深0.6m,坡度为1:1。(2)边沟:设置在路肩外测,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其横断面采用梯形,尺寸为沟底宽0.6m,深0.6m。根据沟渠土质、水流速度、沟底坡度和使用要求,为了防止沟底被冲刷,采用片石沟渠。沟底纵坡尽量与路线纵坡一致,不能一致时亦保持不小于0.3%的纵坡。在本路段的排水设计当中,在所有的挖方路堑地段都相应的设置了路堑边沟以配合边沟迅速的将路基范围的水排走。在所有的路堤段设置了排水沟,为了不使路面的水到处漫流,在配合路堤防护的水沟同时将水以排水沟排向沟渠。 2、路面排水设计路面横向排水双向横坡度为2%,路肩横向排水坡度为3%。六、防护工程在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下,二级公路应兼顾经久耐用、节省造价、和造型美观的要求。根据本段的实际的情况以及路基里的推荐的防护的各种方案。对分路堤和路堑以及特殊地段的情况进行考虑:(1)路堤防护主要采用的形式:重力式挡土墙。具体见挡土墙设计图。(2)路堑防护主要的防护形式:工程植被护坡。具体见护面墙计图。七、桥涵设计该项目的桥涵设计,应结合该项目的特点,和该地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该项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筑路材料等因素,遵循因地制宜、节约投资、美观实用、方便施工、便于养护的原则,合理选择桥涵的跨径,本着安全、经济、稳定的原则进行设计。该段公路并无桥梁,只须进行涵洞设计。设计时依据路线布设情况,排水方面的要求,结合公路小桥涵手册进行。设涵洞5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结构。八、 其它沿线设施及其它工程 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二是对环境的污染。在部设线路时应尽可能综合考虑,并要对全线进行绿化。 1、护栏 根据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的要求,当路基高度大于2m时设置路侧护栏,路侧护栏置于土路肩中。本路段采用的路侧护栏为波型钢板护栏。 2、环境保护设施 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事实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二是对环境的污染。在布设线路时应尽可能综合考虑,并要对全线进行绿化。说 明 SII12一、设计要求(1)正确运用道路设计的各类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本设计按照“安全、舒适、经济”的原则,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进行设计。设计在满足工程经济的前提下符合二级公路标准的要求,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还要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技术条件,地质气候,材料来源等其它影响因素。(2)数目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的采用低指标和极限指标,同时不要不顾及工程量的增加采用高指标。在路线部设时尽量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快捷的前提下做到工程数量小,造价低,使用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的目的。(3)处理好道路与农业,农村,农民的关系,注意与农业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尽量不要占高产田地和经济作物田地,避免穿越经济林园,并注意与修路造田,农田水利设施,土地规划相结合。二、道路设计1、交通量计算及公路等级确定(1) 道路等级的确定道路等级的确定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和远景交通量,从全局出发,结合公路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确定。(2)交通量计算及公路等级的选用公路等级为二级,双车道,日交通量为1500辆/昼夜,设计年限n=15年。2、平面线形设计选线时注意以下要点: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本设计地区大部分地势开阔,处于微丘区,路线直捷顺适,在平面线形三要素中直线与曲线长度所占比例相当。3、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道路等级及沿线自然条件和构造物控制标高等,确定路线合适的标高,各坡段的纵坡度和坡长,并设计竖曲线。基本要求是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度适当、平面与纵面组合设计协调、以及填挖经济、平衡,如果道路的设计纵坡太小,还要考虑路面的排水问题。这些要求虽在选定线阶段有所考虑,但要在纵面设计中具体加以实现。4、横断面设计道路的横断面是指中线各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构成的,其中横断面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边沟边坡、截水沟所构成。横断面中的地面线是表征地脉起伏变化的那条线,路线设计中所涉及到的横断面设计只限于与行车道直接有关的那部分,即各组成部分的宽度、横向坡度等问题。5、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1)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2)平面与纵断面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不要悬殊太大,平面直线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使线形在视觉上合心理上保持协调;(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安全行车。三、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路线设计在考虑保证汽车公路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的同时,考虑了线形对地形、地物、景观等条件具有适应性,按总体设计要求,综合考虑排水工程和沿线设施等诸多因素。本设计按照立体线型设计,力求平、纵、横三者的最佳组合,以达到安全、舒适、美观的效果,采用微机进行辅助设计,技术指标采用均衡、合理。二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表计算行车速度(km/h)80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250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400最大纵坡(%)5合成坡度(%)9.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70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m) 2500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4500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3000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3000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2000最小直线长度(m)同向曲线480反向曲线160四、技术标准运用情况结合周围的地形情况进行了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中设置了四个平曲线,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圆曲线最小半径为600m,最大半径为800m,缓和曲线长110m,在缓和曲线内均设置超高。超高方式为绕行车道内边缘旋转。纵断面设计设置了五个变坡点,竖曲线半径最大为15000m,最小为5000m,最大纵坡2.038% ,最小纵坡为0.697%,最大坡长880m,最小坡长310m。2个凸形竖曲线, 3个凹形竖曲线,满足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中的各种要求。在已知平面图的情况下,进行纵断面的设计,要求线路顺畅、填挖平衡、经济合理。说 明 SIII12一、设计要求(1)路基路面1)路基:稳定性好,强度高,防水性能好,整体性能好,经济耐用。2)路面:平整度高,整体性好,抗滑能力强,高温稳定性好,水稳性好。(2)排水及其它1)排水设施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综合治理、注意经济。2)路面排水采用在路拱横坡排水。3)尽量阻止水进入路面结构。4)就地取材,以防为主,既要稳固适用,又必须讲究经济效益。5)各种路基排水沟渠,应注意与农田水利相配合。二、路基设计1、填方路基设计路基总宽12m,23.75m(行车道)+21.5m(硬路肩)+20.75m(土路肩)。根据地形,地物及地质条件,认真调查研究和论证,在总结各地的经验的基础上放缓了路堤边坡坡度,提高了路基及边坡的稳定性。基地土密实,地面横坡缓于1:0.5,路堤可直接填筑,地表腐土应清除,若坡度陡于1:0.5,则应做成台阶状,台阶宽不得小于2m,阶底有2%内向倾斜坡度。路面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下表。路基填料的技术要求路基部分(路面底面以下深度)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路面路堤上路床( 0 30cm)8.06.010下路床(30 80cm)5.04.010上路堤(80150cm)4.03.015下路堤(150cm)3.02.015零填级路堑路床030cm8.06.0103080cm5.04.0102、挖方路基设计土质及风化岩石的路堑边坡为1:0.75,为减少地面水冲刷挖方边坡,应在挖方边坡坡顶设置挡水堰或截水沟,路基两边设置排水沟。3、土方的计算和调配(1)土石方调配应按先横向后纵向的次序(2)纵向调运的最远距离一般应小于经济运距。(3)土石方调运的方向应考虑桥涵位置和路线纵坡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不跨越深沟和少做上坡调运。(4)借方、弃土方应与借土还田,整地建田相结合,尽量少占田地,减少对农业的影响,对于取土和弃土地点应事先同地方商量。4、防护工程设计根据项目特点和该地区的地质条件,本着安全、经济、稳定和利于养护的原则进行路基防护设施的设计,保证其有足够的稳定性。路堑坡面防护设施采取工程植被护坡,路堤则采用挡土墙。三、路面设计(1)自然区划:2区,路基为干燥或中湿状态。(2)设计年限:沥青路面使用年限为12年,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5.5%。(3)标准轴载BZZ100。四、路基、路面排水设计(1)路基排水路基地表排水可采用边沟、排水沟、截水沟,各类地段排水沟应高出设计水位0.2m以上。边沟和排水沟横断面采用梯形,梯形内侧边坡坡度为1:1,深度及宽度为0.6m,边沟纵坡宜与路线纵坡一致;截水沟横断面采用梯形,边坡采用1:1,深度及宽度为0.5m。(2)路面排水路面横向排水双向坡度为2%,土路肩横向排水坡度为3%。五、取弃土设计方案、环境保护及节约用地措施(1)路基土石方以纵向调运为主,取土坑(场)尽量集中设在路线外荒山、荒坡上,并与当地政府联系协商,确定取土范围和深度。(2)弃土不得任意倾倒,必须有规则的堆放在指定位置,并采取必要的排水及防护措施,避免雨水冲刷流失。清除的表土应集中堆放或堆于路堤两侧作为护道或用于沿线土地改造。(3)取弃土应与当地农田建设和自然环境相结合,尽量利用取土场、弃土堆改地造田或植树造林,节约用地,美化环境。靠近城镇的取弃土可结合城区土地开发进行,沿线零星弃土场地施工时根据地形确定并应植树绿化或改造为可耕地用于农业生产。说 明 SIV1一、挡土墙1、设计依据本设计路堤挡土墙依据交通部颁布的公路路基挡土墙标准图JT/GRB 02-83进行设计;车辆荷载:公路级。2、砌筑材料要求(1)为保证挡土墙的正常使用和经济合理,墙后填料应选择内摩擦角大、容重小的填料,优先采用砂类土、碎(砾)石土填料,不宜采用粘性土。严禁采用腐殖土、盐渍土、淤泥、白垩土及硅藻土等作为填料,填料中不应含有机物、冰块、草皮、树根等杂物及生活垃圾。注意不能使用冻胀材料。(2)石料应选用结构密实、质地均匀、不易风化且无裂缝的硬质石料。石料的抗压强度不低于30MPa,并应具有耐冻和抗侵蚀性能。尽量选用较大的石料砌筑。块石应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厚度不小于20cm,宽度和长度约为厚度的11.5倍和1.53倍。片石应具有两个大致平行的面,其厚度不小于15cm,其中一条边长不小于30cm。砌筑时应敲去尖锐突出部分,放置平稳,用小石子填塞孔隙,分层错缝搭叠砌筑,砂浆填塞应饱满。(3)设计挡土墙地基承载力要求达到300kPa以上,当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应对基础换填50cm厚天然砂砾处理。(4)挡土墙墙身材料采用M3号砂浆,MU30砌片石,勾缝用砂浆比砌筑用砂浆标号提高一级。3.地基与基础1)项目沿线地质为砂土,基础底面一般应设置在地面以下不小于1.0m,地质条件为基岩时,应凿除风化层,嵌入深度不小于0.6m。当冻深超过1m时,采用1.25m,但基底应夯实一定厚度的砂砾或碎石垫层,垫层底面亦应位于冻结线以下不少于0.25m。2)基坑开挖后,若发现地基与设计情况有出入,应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若发现地基有裂缝,应以水泥砂浆或小石子灌注饱满。4、伸缩缝和墙身排水(1)挡土墙应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为方便施工宜将伸缩缝和沉降缝合并设置,一般每隔1015m设置一道,缝宽2cm。缝隙宜用沥青麻絮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填塞的深度为15cm。挡土墙与涵洞相交或相接时,应设置施工缝。(2)挡土墙泄水孔采用直径10cm的圆孔,孔眼间距23m,上下排交错布设。泄水孔最下排布设在高出地面或边沟水位0.3m。 二、护面墙1、材料要求(1)立缘石和拱缘石的材质均为C25混凝土;(2)护面墙的窗孔镶边缘石为预制C25混凝土块,窗孔内生态袋草体。2、施工注意事项(1)修筑窗孔式护面墙前,坡面要修整平整,坡率正确,并拍打密实,稳定后方可铺砌。(2)沿护面墙墙身长度每隔50100m设置人行梯步一处,梯步宽1.0m,踏步高0.3m。(3)沿护面墙墙身长度每隔1015m设置20mm宽伸缩缝一道,用沥青麻筋或低发泡聚乙烯板填塞,填塞深度100200mm。岩性突变或线性折点处,应增设伸缩缝。(4)护面墙除自重外不负担其他荷载,也不承受墙后的土压力。因此,护面墙施工必须紧贴坡面,墙身超挖部分应用C25混凝土砌筑,不得回填土。(5)护面墙基础应设置在稳定的地基上,埋置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500mm。冰冻地区应埋置在冰冻深度以下不小于250mm。三、植被(1)甘肃的生态袋护坡,甘肃省公路路基生态袋护坡、山体绿化生态袋护坡,在甘肃张掖、酒泉、兰州、白银等其他地方生态袋护坡工程中使用广泛,这种生态袋抗紫外线,拉力强,是目前最主要的生态护坡材料。生态袋护坡系统通过将装满植物生长基质的生态袋沿边坡表面层层堆叠的方式在边坡表面形成一层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同时通过专利的连接配件将袋与袋之间,层与层之间,生态袋与边坡表面之间完全紧密的结合起来,达到牢固的护坡作用,同时随之植物在其上的生长,进一步的将边坡固定然后在堆叠好的袋面采用绿化手段播种或栽植植物,达到恢复植被的目的。由于采用生态袋护坡系统所创造的边坡表面生长环境较好(可达到3040cm厚的土层),草本植物、小型灌木,甚至一些小乔木都可以非常良好的生长,能够形成茂盛的植被效果。近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恶劣情况下的边坡防护施工以及其他一些防护和生态修复领域。(2)本设计路段以砂土为主,采用的又是土质边坡,宜种植被,利用植被覆盖坡面,其根系固结表土,从而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坡体湿度和温度,确保边坡稳定,并且具有绿化道路和保护环境的作用。所以采用孔窗式菱形植被护面墙,并在窗格内铺设生态袋,主要种植当地草本植物。说 明 SV1一、设计依据(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2)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5)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二、技术指标(1)孔数-跨径:1-1.51.2m(本图中跨径均为净跨径);(2)斜度:90(涵洞轴线与路线法线之夹角);(3)荷载等级:公路级;(4)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三级。三、主要材料(1)盖板暗涵台身和基础可分别选用两种材料:钢筋和C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