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丈学硕七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是社会面临的难题之一 有犯罪就有刑罚 有刑罚就有执行 监禁刑在近代以来成为各国刑罚体系的中心 成为刑罚执行的主要 刑种 人们的一般观念认为 将罪犯监禁起来让他们与社会完全隔离 社会就会太平 以剥夺人身自由为主要内容的监禁刑虽然被赋予了矫正和教育功能 但主观追求的行 刑目标与实际行刑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和冲突 我们的监狱制度以改造罪犯 使其回 归社会为宗旨 但将罪犯置于一个高度封闭的环境中 这一目标有顺利完成吗 结果 是显而易见的 在日益开放的当今社会 监禁刑的效果并不理想 经过监狱服刑期满 的犯罪人 很难真正的回归社会 监禁不仅是对罪犯人身权利的剥夺 同时也剥夺了他们与社会同步发展的权利 他们的家庭更面临着预想不到的困难 将监禁刑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程度的选择是行 刑社会化 行刑社会化是指 为了避免和克服监禁刑存在的某些弊端 使刑罚执行服 务于罪犯再社会化的目标 在刑罚执行过程中 通过弱化行刑机构的封闭性 拓展罪 犯 行刑机构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塑造罪犯符合社会正常生活的理念和人格 促使其 与社会发展同步 最终促成罪犯顺利回归社会 行刑社会化是伴随着时代的变迁 刑罚不断进化的结果 是教育刑理论的选择 是刑罚人道化思想在现代刑罚制度中的要求 是刑法谦抑思想的必然归宿 面对我国行刑实践中社会化程度偏低的现状 本文拟以比较研究 历史分析与实 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试图对行刑社会化思想的萌发 确立 冲击和趋势进行一番细 致的梳理和分析 探讨行刑社会化的理论基础 发展孰迹 简略介绍彳亍刑社会化在国 外和港澳地区的实践现状 分析其特点 回顾建国五十年来我国行刑社会化在制度层 面和实践层面的探索 进行制约因素的分析 并对我国行刑社会化的改革与完善进行 探讨 关键词t 行刑 社会化 监禁刑 非监禁刑 7 砷 肌哆 袁登明 行刑社会化研究 中田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 5 年版 第3 2 页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 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 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 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2 翌 l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 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习 照日 期 型空 竺芗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由于在监狱工作的缘故 我会经常接触一些罪犯 所见所闻的案 例经常引发我有关行刑社会化的思考 比如 李某 年龄六十五岁 因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服刑八年后 刑满释放 出狱后一年多 至今不敢走出家门 见到车水马龙 就会 浑身颤抖 头晕目眩 据他所说 是因为没想到几年来社会变化这么 快 在监狱过惯了整齐划一的有序生活 习惯了服从与接受 面对出 狱后的生活感到茫然 王某 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二0 0 三年 王某得知母亲病重的 消息后 向管教提出回家探望的请求未被批准 感到悲观失望 竟然 企图上吊自杀被人发现救下 去年暑假 我的一个阔别十年的大学同学找我玩 她在山东省乐 陵市一所中学当老师 说起他的表哥李某四十岁那年 因宅基地问题 与村民发生口角 失手将对方打死 过失杀人判了十三年 在监狱服 刑期间他的妻子带着孩子远走他乡 父母病故 服删十年刑满释放后 回到乐陵农村 原来开朗幽默之人变得沉默寡言 不足一年 竟然喝 农药自杀 对于上述案例 我感到深深的震惊 也开始跳开工作后的惯性思 维思索监狱的一系列问题 监狱为什么对人的影响如此之大 监狱行 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是将罪犯剥离于现实社会之外 还是逶过教 育改造使罪犯适应现实社会呢 实际上 上述案例所反映出的问题并非近几年才开始出现 几百 年来 监狱行刑一直是刑罚执行的重要方式 然而 通过几百年的实 践 我们发现 监狱行刑的效果却并未如人们最初设想的那般美好 其一 刑罚效果不理想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 马丁森和其同事们对罪犯矫正实践的研 究 证实了这一观点 马丁森和他的同事对1 9 4 5 年1 月到1 9 6 7 年完 成的关于矫正效果的l 0 0 0 多项研究 进行了重新检验 1 9 7 4 年 马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监狱行刑悖论中隐含着监禁刑的弊端 一是长时间的监禁生活 会使罪犯减低甚至丧失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能力 在服刑期间 罪犯 完全与正常人隔离 无法了解社会的发展 无法更新自己的观念 出 狱后 会表现出一些反社会行为 甚至再次犯罪 二是使罪犯在人格 上形成盲目性 监狱有严格的纪律管束 罪犯必须绝对服从 从而失 去人格上的独立性 监狱生活逐渐把罪犯变成一个 一切行动听指挥 的 机器人 生活变得单调而沉闷 丧失了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应 具备的主观能动性和竞争性 会使罪犯在出狱后无法适应新的环境 重新犯罪或白毁 三是罪犯生活机会减少或丧失 可能失去正常地接 受教育的机会 可能面临家庭解体的威胁 给未来的个人生活 社 会交往 重新就业都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四是会给罪犯家庭带来很 大的生活压力 他们不能抚养家中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老人 幼儿 不能分担家庭负担 不能对子女进行正常的管教 其结果是将困难重 重的罪犯家庭推向社会 给社会增加不安定因素 o 五是行刑成本太 高 行刑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包括 监狱设施建 设费用 工作人员费用 运行费用 含车辆 通讯 水电 办公经费 罪犯生活费 间接成本包括由于罪犯被监禁而对原来工作单位造成的 损失 与罪犯家庭有关的资源耗费等等 o 六是可能使犯罪人变得更 坏 监狱是社会中最具有危险性的地方 罪犯有可能受到监狱中已经 关押的其他犯罪人的消极影响 使其缺乏是非感和同情心 更具有暴 力倾向 学会更多更复杂的犯罪方式和选避侦查的手段 可见 监狱行刑方式的弊端久已有之 既然如此 我们该如何应 对这些困难呢 本文认为 进行行刑社会化的尝试不失为解决上述问 题的一剂良药 本文拟对此进行研究 o 参见马克昌主编i 刑罚通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 第13 5 页 参见吴宗宪等 车监禁刑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 0 0 年版 第9 7 页 参晃吴宗宪等t 非监禁刑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 第9 9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 行刑社会化概述 一 社会化及再社会化 要界定行刑社会化 要首先界定 社会化 的概念 1 9 3 6 年中 华书局出版的 辞海 这样解释社会化 1 人类互相接触 其思想 感情 信念等逐渐趋于同化 而协合作之事起 是为社会化 即由分 离之个人 递演结合而成社会 个人生活转化为社会生活之一部分之 意 2 社会主义者谓一切产生应以个人所有转变为社会全体所有 由社会公共团体管理之 亦称社会化 而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 生认为 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 取得社会生活资 格 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 o 美国心理学家e 费罗姆认为 社 会化就是由到社会的成员去傲那些想要使社会正常延续就必须做的 事 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延续的手段 人的社会化的过程 就是作 为一个 社会学习者 和一个 社会参与者 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o 入的社会化指个人学习他所生活其中的那个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 知识 技能 观念和规范 并把这些知识 技能和规范内化为个人的 品格和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 口 在人的一生中 不仅青少年时期有社会化过程 成年 老年时期 也有社会化问题 正是由于各人在社会中不断完善 自我实现的不断 继续社会化的过程 因此社会化是人的终生课题 再社会化是指那些在基本社会化或继续社会化的过程中失败的 人所接受的重新社会化的过程 再社会化的特点是使再社会化的对象 改变原来的价值观 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接受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和 生活方式 再社会化是强制性的 主要针对有人格缺陷和越轨行为的 人 通过监狱 未成年管教所和劳教所等特殊的机构来实施 罪犯再 社会化是典型的再社会化的表现形式 罪犯再社会化的目的是使罪犯 费孝逼等编 社会学概论 天津出版牡1 9 3 4 年版 第5 4 页 转引自黄育馥 人与社会一一社会化闽履在美国 辽宁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版 第 页 见划囊兴 朱韶华 人的社会化 e 舞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版 第9 页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克服监禁刑存在的某些弊端 使刑罚执行服务于罪犯再社会化的目 标 在刑罚执行过程中 通过弱化行刑机构的封闭性 拓展罪犯 行 刑机构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塑造罪犯符合社会正常生活的理念和人 格 促使其与社会发展同步 最终促成罪犯顺利回归社会 o 三 行刑社会化思想溯源 行刑社会化思潮的萌发是与近代监狱改良运动密切相随的 近代 监狱改良运动启蒙于古典学派 古典学派早期最杰出的代表贝卡利亚 将启蒙思想引到刑法领域中 他的传世之作 论犯罪与刑罚 对现代 各国的刑法制度和刑法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这本书中 他猛烈 抨击了封建制度下罪行擅断 滥施酷刑以及狱制黑暗等现象 提出 刑 罚的目的既不是要摧残折磨一个感知者 也不是要消除业已犯下的罪 行 对犯罪最有力的约束工具不是刑罚的严酷性 而是刑罚的必 定性与不可避免性 固他反对死刑和内刑 推崇监禁刑 同时又提出 应改革监禁刑的执行方式 对囚犯根据年龄 性别和犯罪程度进行隔 离 分类 虽然贝卡利亚直接论述改革的言论不多 但它的刑罚观孕 育着监狱改革的命题 为从事监狱改革的人提供了理论基础 被后世誉为十八世纪世界监狱改革运动的主要倡导者约翰 霍华 德认为 单纯的刑罚难以控制罪犯 严格的纪律才能训导他们 1 7 7 7 年 它通过考察写出了 英格兰及威尔士监狱状况 主张 法律必须 和人道主义相结合 监狱不应是有害于健康的地方 必须设法改善犯 人的生活条件和卫生状况 他的著作及其对英格兰 欧洲和美洲的影 响 导致了对罪犯的改造 回 不可避免的 刑事古典学派倡导下的近代监狱改革是有其局限性 的 但它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它在实践中 大大地促进了罪犯处遇 的人道化 使得矫正成为一门科学 行刑社会化思想产生于1 9 世纪 后期的刑事近代学派 当时 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 社会矛盾非常尖 袁登嘲 行刑社会化研究 中霄人民公安大学出版杜2 0 0 5 年版 第3 2 页 o 意 贝卡剩重著 论犯罪与刑罚1 黄风译 中国法制出版社2 0 0 5 年版 第5 2 页 同上 第9 9 页 参见冯卫国t 行刑社会化研究一一开放社会中的刑罚取向 匕京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 第1 9 3 页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锐 犯罪率急剧上升 以保卫社会 有效抵制犯罪的近代学派就此应 运而生 龙勃罗梭应是行刑社会化思想的第一奠基人 他深入地研究 犯罪人 犯罪原因和犯罪对策 研究视角实现了从行为到行为人的转 变 他的研究促成了现代犯罪学的产生 他对监禁刑的利弊有着清醒 的认识 监狱中不可避免存在的交叉感染只能产生更多的累犯和惯 犯 因此要慎用监禁刑 尤其是短期监禁刑 监狱不单纯是对罪犯进 行报应和行刑的场所 而且更重要的是对罪犯进行救治的场所 因此 龙勃罗梭反对将罪犯一关了事的旧式监狱 而提倡与主张在监狱中对 囚犯进行教育感化 使监狱从原来的封闭式逐渐转向开放式或半开放 式 由此使监狱成为救治犯罪人的医院 作为龙勃罗梭弟子的菲利更为关注犯罪的社会原因 他将犯罪现 象的研究纳入更广阏的空间 认为犯罪是由人类学因素 自然因素和 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呼吁人们研究罪犯的人格 他提出了著名 的 犯罪饱和论 和刑法替代措施 刑罚并不象在古典派犯罪学者 和立法者的影响之下而产生的公众舆论所想象的那样 是简单的犯罪 万灵药 在犯罪领域 因为经验使我们确信刑罚几乎完全失去了威 慑作用 所以为了社会防卫的目的 我们必须求助于最有效的替代措 旖 而后近代学派的又一杰出代表德国著名刑法学家冯 李斯特 认 为刑罚的目的应该是通过教育改造犯罪人 消除危险性 使之重返社 会 他提出了他的犯罪对策论 一是刑罚个别化 二是目的刑论 注 意到短期自由刑的弊端 提倡使甩罚金刑和设立刑务委员会 对少年 犯 精神病犯罪人采取特别处遇等 他强调社会本身对于预防犯罪的 责任 改善社会环境对防止犯罪意义更加重大 从刑事古典学派到形事近代学派 引发了刑罚史上的又一次革 命 近代学派对行刑社会化思想的形成功不可没 缓刑 假释 不定 期刑 保安处分等一系列现代刑罚制度的诞生 对现代初期西方国家 的监狱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特别是1 8 7 0 年在美国那提和1 8 7 2 年英 o 晃阵兴良 刑罚的启蒙 法律出版社2 0 0 3 年版 第1 9 9 页 意l 荸利著 犯罪社会学 郭建安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杜2 0 0 年版 第 1 9 页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行刑社会化的理论基础 一 人道主义 西方 人道主义 一词以拉丁文 hum8nist 人道精神 引申 而来 可以说没有人能为其作出一个精确的定义 但是 不管将人道 主义放置于哪个层次 其根本性的宗旨是共同的 以人为本 无论是 近代的人道主义还是当代的人道主义 无论是无神论的人道主义还是 宗教人道主义 无论是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还是马克思的人道主义 这一基础和标准的都是相通的 人道主义宣言 二 1938年 对 于人道主义确定了以下内容 人的宝贵与尊严 是人道主义的中心价 值 人道主义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一一16世纪欧洲文 义进一步成为资产阶级的社会价值观念之一 可以说 人道主义源远 流长j 接强赞酷醋妊蛳鞠麓警澎崮鼙面凌俑满隅塔臻出瑶 冀监j 剿哪 影簪警醛蒙 幽俐剥1 1 l j 毒i 渗豁鼾剐生1 刚彰鄱匕嘲甄豳蛳孵阳氢阮圄 萄觜鼋i 妻l 斟韩醑黝l 醐叫煦吼虱i i g 灌堪氆删啜 2 键舅鹃掰毁m 鹃 堰鹌醋陌孵拜咐埘彰强噩鲫辩朝鄞醵妯 目酗围比时髓 驯 鼎 影誊础烈班 五拦蕊 排 i 荟在崩籀蕺薹蠢蹬馀隅堙 嘱导曲一 系列监狱行刑 改革推动了行刑社会化的普及 不断有学说渗透到立法 再转化为各 国的行刑实践 社会防卫运动的兴起 是行刑社会化思想由孕育走向 成熟的标志 二战后行刑社会化思想对各国行刑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从 2 0 世纪7 0 年代中期开始 这一思想面临着来自实践和理论的挑战 美国表现得尤为明显 从2 0 世纪3 0 年代到8 0 年代这段时期内 美 国的罪犯矫治活动由康复到重新回归进而再到新古典模式 强硬主义 的刑事政策波及行刑领域 行刑社会化的实践和理念受到冲击 缓删 居住方案和假释等社区矫正制度受到一定的限制 巴特勒斯在 矫正 导论 中说 以前准许把罪犯留在社会的做法越来越不能被接 参见冯卫国 行刑社会化研究一一开放京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 山东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刑社会化能有效降低物质资源 大大提高行刑效益 最大限度的实现 犯罪人成功实现重返社会的行刑目的 通过行刑社会化的有效实践 监禁刑的使用得到合理限制 这使刑罚的运作成本有所降低 刑罚的 负效应得到相当程度的抑制 同时 社会公众的参与为行烈机构充分 利用社会资源 巩固和提高行刑改造的效益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然 降低行刑成本要求刑罚执行体系的统一规范 而目前我国刑法执行分 属不同的机关 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法律资源的浪费 另外执法人员 的素质低下 缺乏专家翌人才 势必影响行刑效益 三 教育刑理论 李斯特认为 刑罚的目的不仅仅是 法益保护 或 社会防卫 而且还在于改造和教育犯人 消除其人身危险性 使之重返一般市民 生活中 前者就是我们所说的目的刑论 后者就是指影响现代行刑税 度的教育刑 m 教育刑理论认为人的可塑性很大 在不同的环境中表 现不一样 可以为善 也可以为恶 因此主张通过教育矫正犯罪人 巩固其为善的一面 消除其恶的一面 使之适应社会生活 顺利回归 社会 从而预防其再犯罪 在刑罚理论中 一直存在着报应论和预防论之分 预防论又可分 为一般预防论和特殊预防论 教育刑论属于特殊预防论 报应论指刑罚作为对犯罪的一种回报 补偿的性质以及对此的追 求 报应论将刑罚理解为对犯罪的报应 是针对恶行的恶报 经历了 早期的同态报应 康德的等量报应到黑格尔的等价报应 同态报应即 典型的 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 康德的等量报应可以用他的这句 话来诠释 如果你诽谤别人 你就是谁谤你自己l 如果你偷了别人 的东西 你就是偷了你自己的东西 如果你打了别人 你就是打了你 自己 你就是打了你自己 如果你杀了别人 你就杀了你自己 这是 报复的权利 柚黑格尔的等价报应观要求所适用的刑罚与犯罪的内在 规定性具有价值上的等同 参见马克昌主编 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喀 t 中日检察出版社1 9 9 年簟 第1 9 1 9 页 蕾 蕾萋 法的形面上学一一权利的科学 垅囊平译 商务印书馆1 9 9 年麓 纂1 6 5 夏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 国外的行刑社会化 行刑社会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经过长期的探索的实践 已经积累 了不少成功的做法和有益的经验 有许多内容值得我们学习 现仅以 英国美国日本为例将国外行刑社会化的一些举措加以介绍 一 实践现状 1 英国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和完善 英国已经拥有比较完备的替代 刑措施 1 9 9 1 年的 刑事司法法 t h e c j a l 9 9 1 及其他有关立法的 规定 英国的非监禁措施有罚金 赔偿 暂缓监禁 缓刑监督令 有 条件的解除指控 社区服务令 宵禁令 监管令 护理中心令 毒品 处遇令 检测令 行动计划令 禁入令及电子监控等等 除了罚金和 赔偿外 其他监禁措施均属于社区刑罚 o 现就适用面较广或较有特 色的一些社区刑罚做一介绍 缓刑 一般指暂缓监禁 s u s p e n d e d 是对判处2 年以下监禁刑罚 的罪犯同时宣告缓刑卜2 年执行 在此期间给与监督的刑罚方式 缓 刑监督令 t h ep r o b a t i o no r d e r 有条件鹩解除指控 c o n d i t i o n a l d i s c h a r g e 保护观察令 t h ep r o b a t i o no r d e r 也属于广义上的缓 刑 不管什么形式的缓刑措旌 罪犯都要被置于缓刑监督机构的监督 之下 时常与缓刑官员联系 接受考察指导 罪犯如果违反了缓刑令 或者重新犯罪 就会被带上法庭 法庭可以向罪犯提出警告或处罚金 严重的会导致实际监禁的后果 社区服务令 指被判处罪行较轻的罪犯 在一定时间内 须向社 区提供一定的义务劳动 社区服务令的目的是让罪犯就其所犯罪行向 社区作些补偿 服务对象主要是直接或阃接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 服 务的慧期限为4 0 一2 4 0 小时 所有工作应在判决后1 2 个月内完成 参 加劳动时不要求穿戴特殊服装或标志 o 参兕中胃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等主稿 中英量刑目矗比较研究 中国政法大 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 第2 7 6 页 1 7 山东大学顼士学位论文 结合令 指对1 6 岁以上犯有可判处监禁之罪的犯人 法庭将缓 刑和社区服务结合在一起 犯罪人被判处缓刑的同时 影响社会提供 一定期限的公益劳动 在判处结合令之前 法官要听取有关部门提供 的审前报告 结合令对犯人的保护观察期闯为卜3 年 社区服务时间 为4 0 1 0 0 j 时 电子监控 在英国 电子监控作为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被应用始 于1 9 9 5 年 1 9 9 7 年的新形势法案虽然扩大了法庭对电子监控的适用 范围 但尚还处于试验阶段 相比于美国来说 是不成熟的 不过 作为最具有现代化色彩的监禁替代措施 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 英国在非监禁刑中的立法是比较完备 的 并且有比较健全的社区刑罚执行机制 由此为行刑社会化的理念 奠定了体制基础 在英国 设有专门负责社区刑罚执行和出狱人保护 工作的缓刑局 耳前仅英格兰和威尔士两地 就有5 4 个缓刑局 7 0 0 0 余名缓刑官 8 0 0 0 余名从事缓刑工作的其他人员 英国法律和有关 机构对缓刑官的资质要求较高 不但需要大学学位 还要经过专门的 培训和实习 缓刑局是介于政府机关与民间团体之问的一个非政府组 织 8 0 的经费来自于联邦政府拨款 2 0 来自于地方税收 2 美国 为体现行刑社会化理念 除了在监狱内积极推行各种矫正方案 组织社会力量协助 教化善导 等设施内处遇措施外 还积极寻求从 监狱之外寻求行刑社会化措施 这主要是以下几种方法 缓刑 是美国最基本韵社区矫正项目 也是刑事司法实践中使用 最广泛的非监禁措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美国出现了所谓的 综 合缓刑 形式 有的缓刑判决内含家中软禁 有的州将缓刑和监禁结 合使用 有的缓刑判决附加赔偿受害人的项目 还有的州对判处缓刑 着附加电子监控 美国的缓刑机构大约有2 0 0 0 多个 有的州的缓刑 机构隶属于政府部门 有的隶属于法院系统 但美国的缓刑工作者是 一只比较专业化的队伍 除了对缓刑犯进行监督和帮教外 也向法院 提供审前检查服务 当前 在缓刑管理工作中 出现了按照犯罪性质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分类进行管理的专业化的趋势 o 假释 自2 0 世纪7 0 年代以来 成为美国解决监狱拥挤以及促使罪犯 重新与社会结合的重要途径 1 9 9 7 年 美国的假释人员达到5 2 7 万 人 占监狱押犯人数的4 4 o 美国的假释决定权不在法院 而是由 专门的假释委员会行使 美国联邦和各州都有专门的假释监督机构 负责假释罪犯的监督与矫正 在假释监督管理工作中实行对假释犯的 专人负责制 需要拟定符合罪犯个人情况的假释计划 每一假释官员 的接案范围在3 0 1 2 0 人的幅度内 家中监禁 指在一定期限内 将罪犯限制在自己的居所范围内 不得随意外出 经过一段时间后 符合条件的罪犯会被允许到外面工 作或从事其他的正当活动 外出的罪犯一般要求周末和晚上要呆在家 中 每个月缓刑工作人员都要与犯人进行规定次数的接触 或者在不 特定时间进章亍检查 以确保谯们在规定时阃待在家中 间歇监禁 指罪犯必须在一定周期的一定时间内在监所服刑 其 它时间可以在社会上正常生活的一种行刑制度 因为间歇监禁既在一 定期限内剥夺了罪犯自由 使其对监禁的惩罚性有所体验 又在很大 范围内赋予罪犯在监所之外的行动自由 所以一些学者称问歇监禁为 三种犯罪处遇状态 童如果被判间歇监禁的罪犯在服刑期问重新犯罪 或违反有关行为规则的 法院可易科监禁刑 间歇监禁的种类有 周 末监禁 外部通勤 外出外宿制度等等 重返社会方案 是美国监狱行刑过程中罪犯矫正计划重要内容 是直接面向社会的一种矫正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释放蔚谢练 劳动释 放制度 教育释放 归家制度 也叫离监还家 中途制假 社区辅 助制度等 此种方案针对的是面临刑释重返社会之际的在监服刑人 员 3 日本 参 i 巴剃强i 美国刑事执法的理论和实践 法律出版社2 0 0 0 年版 第2 1 3 页 参晃盎登明 行刑社会化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 0 0 年版 第1 4 9 页 参见刘强 美国刑事执法的理论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路安全培训心得课件
- 入职安全培训有效为课件
- 2024年南昌理工学院校长开学讲话稿8000字
- 健康应急知识培训课件
- 重庆市潼南区初中学校联考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佩戴安全帽培训课件
- 2025年北京五中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
- 2025-2026学年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联考物理高三上期末检测试题
- 邯郸市社区管理办法
- 银联卡业务管理办法
- 2025年彩票技术管理员招聘笔试模拟题
- 员工思想培训课件内容
- 迷彩九月+启航青春+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军训动员主题班会
- 2025年暑期教师研修心得-研修蓄力笃行致远
- 2025秋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TCCEAS001-202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计价规范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教学计划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全套教学课件
-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件--钢梁承载力计算原理
-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一课图形创意与联想|冀教版共15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