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性能砼的级配效应研究(论文) .pdf_第1页
超高性能砼的级配效应研究(论文) .pdf_第2页
超高性能砼的级配效应研究(论文) .pdf_第3页
超高性能砼的级配效应研究(论文) .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高性能砼的级配效应研究 胡望梅 苏州德力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124 摘要 超高性能混凝土 uhpc 由于具有超高强度和优异的耐久性 已成为水泥基复合材料 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主要通过矿物微粉的级配效应对抗压强度和的干缩率影响来研究了超 高性能砼的级配效应 关键词 超高性能 砼 级配效应 中图分类号 tu37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超高性能混凝土 uhpc 由于具有超高强度和优异的耐久性 已成为水泥基 复合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 但是 混凝土作为脆性材料 其抗拉性能低仍是工程 中一个难题 如何进一步提高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并增强其 韧性 一直是混凝土研究工作者的目标 自 1824 年波特兰水泥问世以来 以水泥为主要胶结材料的混凝土 以其抗 压强度高 耐久性好 价格低廉等一系列优点 已发展成为用量最多 使用范围 最广的建筑材料 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 桥梁 隧道 水港码头 道路等各个领 域 已成为土木工程中一种不可替代的材料 科学技术及土木工程自身的不断发 展 一些高层大跨 有特殊功能要求的重要建筑的不断出现 如高层建筑物 大 跨或超大跨径的桥梁等 要求混凝土必须朝着有更高的强度 更好的耐久性 更 优的可靠性方向发展 这些需求促成了高性能混凝土乃至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出现 与发展 随着高性能混凝土和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出现及应用 并伴随着活性矿物掺合 料和高效减水剂的广泛应用 以及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 满足了制备高性能混凝 土对原材料和工艺的苛刻要求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 人们对高性能混凝土 的认识逐渐清晰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不断被提高到新的水平 并在工程 实践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目前 超高性能混凝土已成为水泥基复合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 超高性能混 凝土基本是由 lmm 粒径以下的胶凝基质 水泥和矿物细掺料 组成的 具有超高强 度和优异的耐久性 另外 混凝土作为脆性材料 其抗拉性能低仍是工程中的一 个难题 虽然研制的高性能和超高性能混凝土 能大幅地提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但是对其抗拉性能却几乎没有什么提高 与传统混凝土不同 超高性能混凝土是通过低水胶比获得的 因此设计配合 比时必须在保持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足够和易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用水量 高效减 水剂和活性矿物细掺料的复合掺入 能有效解决超高性能混凝土低用水量与和易 性之间的矛盾 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填充水 它填充于 颗粒的空隙中 并不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 二是表层水 它在颗粒的表面形成一 层水膜 用于实现拌和物的和易性 高效减水剂主要减少颗粒表层吸附的水量 与填充水无关 而矿物细掺料的粒径通常比水泥小 可填充在水泥颗粒间隙中 置换出填充水 从而改善拌合物的和易性 此外 由于矿物细掺料的粒径小于水 泥颗粒粒径 所以掺入矿物细掺料后能置换一部分水泥 填充在水泥及其水化产 物的微小空隙里 提高水泥石的密实度 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及其它性能 目 前 针对于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中水泥粒径区以下矿物微粉与水泥的颗粒级配研 究及其指导配合比设计的工作却少有报道 2 矿物微粉的级配效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强度是硬化浆体和混凝土的一个重要性质 混凝土的其它许多性质 诸如弹 性模量 抗渗性能等均直接与强度有关 在试验中 保持水胶比 w b 0 22 不变 高效减水剂的掺量为胶凝材料的 2 0 矿物微粉的质量掺量从 0 增加到 40 以 10 为单位 成型净浆试件 分别测定净浆 3d 7d 和 28d 的抗压强度 2 1 矿物微粉的掺量对硬化浆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在水胶比相同的情况下 各个掺量的矿物微粉水泥浆体的强度均随着龄期的 增加而增长 2 1 1 磨细矿渣 ggbs ggbs 体系中 在 3d 龄期时 ggbs 各个掺量的浆体抗压强度都比纯水泥 净浆的强度要低 并且随着掺量的增加 强度逐步降低 而在 7d 和 28d 龄期时 10 掺量 ggbs 浆体抗压强度略高于水泥净浆强度 当掺量超过 10 后 浆体强 度又逐步减小 由于 ggbs 粒径与水泥相当 掺入水泥中 并不会提高颗粒体 系的堆积密实度 因此其对强度的密实填充效应不明显 从试验结果也可看出 与纯水泥浆体相比 掺入 ggbs 浆体的抗压强度基本没有什么提高 2 1 2 粉煤灰 fai 和 ufa fai 体系中 在 3d 龄期时 lo fai 掺量的浆体抗压强度比纯水泥净浆的强 度略高些 超过该掺量后 浆体抗压强度显著降低 在 7d 龄期时 各个 fai 掺 量浆体抗压强度逐步减小 下降的幅度明显比 3d 要慢 而在 28d 龄期时 随着 fai 掺量的增加 浆体抗压强度缓慢的增加 当掺量为 30 时 强度达到最高 超过该掺量后 浆体抗压强度显著下降 ufa 体系中 在 3d 龄期时 与 fai 体系相似 l0 ufa 掺量的浆体抗压强 度比纯水泥净浆的强度略高些 超过该掺量后 浆体强度降低 但下降的幅度没 有 fai 体系大 在 7d 龄期时 在掺量小于 30 时 浆体抗压强度基本接近基准 水泥净浆强度 超过 30 掺量后 浆体强度显著下降 而在 28d 龄期时 随着 ufa 掺量的增加 浆体强度逐步增加 当掺量为 30 时 浆体强度达到最高 但超过该掺量后 浆体强度显著下降 体系的堆积密实度随 fai 和 ufa 掺量的增加而逐渐增长 当 fai 和 ufa 质 量掺量为 40 时堆积密实度达到最大 当粉煤灰颗粒以较合适的掺量掺入水泥 中 并且经历足够长的龄期后 除了矿物微粉贡献的活性效应外 其对强度的密 实填充效应也补偿了因水泥用量减少而产生的强度下降 这说明较小粒径的粉煤 灰颗粒具有良好的密实填充效应 能提高水泥基材料的抗压强度 2 1 3 硅灰 sf sf 体系中 在 3d 龄期时 l0 sf 掺量的浆体抗压强度比纯水泥净浆的强度 略高些 并且超过该掺量后 浆体强度没有显著降低 当掺量超过 30 时 强度 显著下降 在 7d 龄期时 在掺量小于 30 时 浆体抗压强度基本接近基准水泥 净浆强度 超过 30 掺量后 浆体强度显著下降 而在 28d 龄期时 随着 sf 掺 量的增加 浆体抗压强度增大 当掺量为 20 时 浆体强度达到最高 超过该掺 量后 浆体强度逐渐下降 从以上试验结果可看出 掺 sf 浆体的 28d 抗压强度变化趋势与 cpm 模型 计算的堆积密实度变化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 颗粒体系的堆积密实度在 sf 掺量 为 20 时达到最大 而在同样掺量下 sf 浆体的抗压强度达到最大 这说明 sf 的掺入 除活性效应外 对水泥浆体强度也具有很好的密实填充效应 因此 颗粒级配与水泥硬化浆体的抗压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浆体的颗粒级 配越好 其堆积密实度越高 相应的抗压强度越高 2 2 矿物微粉的细度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随着龄期的增长 20 掺量矿物微粉的水泥浆体的抗压强度都持续增加 在 3d 7d 龄期时 粒径比 微粉颗粒与水泥颗粒 最小的 sf 浆体抗压强度最大 其次 是 ufa 和 ggbs fai 浆体的抗压强度最小 而在 28d 龄期时 fai 浆体的抗压 强度超过了 ggbs 浆体 这是因为矿渣有利于提高硬化浆体的早期强度 而粉 煤灰的活性效应要到后期才能充分发挥 从 28d 抗压强度看 浆体的抗压强度是 随着矿物微粉粒度的减小而提高 这说明在一定掺量下 颗粒体系级配的改善 有利于提高浆体的抗压强度 当矿物微粉为 40 掺量时 与 20 掺量不同 抗压强度并没有随粒度减小 而提高 在 28d 龄期时 抗压强度反而随着粒度的减小而下降 这说明当矿物微 粉超过一定的掺量后 密实填充效应不再是对强度提高的主要因素 具体原因有 待进一步的研究 因此 在一定掺量下 浆体的 28 天抗压强度随矿物微粉粒度 的减少而提高 3 矿物微粉的级配效应对干缩率的影响 保持水胶比 w b 0 22 不变 高效减水剂的掺量为胶凝材料的 2 0 矿物微 粉的质量掺量从 0 增加到 30 以 15 为单位 成型净浆试件 分别测定净浆 1d 3d 和 7d 的干缩率 3 1 矿物微粉的掺量对干缩率的影响 在 ggbs fai 和 ufa 体系中 掺矿物微粉水泥浆体各个龄期的干缩率都 随着掺量的增加而减小 当掺量为 30 时 与纯水泥浆体相比 ggbs 浆体 1d 3d 和 7d 的干缩率分别减小了 25 23 和 6 fai 浆体的干缩率分别减小了 59 28 和 7 ufa 浆体 1d 3d 和 7d 的干缩率分别减小了 106 43 和 26 水泥硬化浆体的干燥收缩是由于胶结料中的 csh 凝胶在环境中逐渐失水干 燥而引起的 矿渣和粉煤灰掺入到水泥中减少了浆体中的填充水量 增加了自由 水量 会补偿浆体内部凝胶因干燥而产生的失水量 因此会减少硬化浆体的干缩 率 sf 体系中 在 1d 和 3d 龄期时 各个掺量硬化浆体的干缩率与基准水泥净 浆基本接近 在 7d 龄期时 浆体干缩率随着掺量的增加而增大 当掺量为 30 时 与纯水泥浆体相比 sf 浆体 7d 的干缩率增加 30 这是因为硅灰粒径太小 比表面积大 具有较高的需水量 因此掺入水泥浆体后会消耗自由水量 从而导 致干缩增大 上述表明 颗粒级配与水泥硬化浆体的收缩率有着一定的关系 当矿物微粉 粒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时 硬化浆体的干缩率与固体颗粒体系的堆积密实度存在 一定的相关性 随着固体颗粒体系堆积密实度的提高 级配越好 硬化浆体的干 缩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 但当颗粒粒径太小时 掺入水泥浆体后会大量消耗自由 水量 反而会增加硬化浆体的干缩率 3 2 水胶比对干缩率的影响 由试验结果可知 硬化浆体的干缩率均随着水胶比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龄期 的增加而增加 纯水泥净浆干缩率随水灰比的增大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但幅度不 是很大 当水灰比从 0 35 降至 0 22 时 1d 3d 和 7d 的干缩率分别降低了 80 56 和 42 不同于水泥净浆 掺 30 ufa 浆体干缩率随水胶比的增大有较大幅度的增 长 尤其是在水胶比较大的时候 当水灰比从 0 35 降至 0 22 时 1d 3d 和 7d 的 干缩率分别降低了 219 306 和 318 掺 30 sf 浆体和掺 15 ufa 15 sf 浆体的干缩率变化趋势与掺ufa浆体 的基本一致 当水胶比从 0 35 降至 0 22 时 掺 30 sf 浆体 1d 3d 和 7d 的干缩 率分别减小了 55 126 和 148 掺 15 ufa 15 sf 浆体的干缩率分别减小 了 320 351 和 450 以上试验表明 水胶比的变化对复合掺入矿物微粉的水泥硬化浆体的干缩率 影响较大 随着水胶比的增大 硬化浆体的干缩率显著增长 参考文献 1 姚燕 王玲 田培 高性能混凝土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2 李丽娟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