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发言材料1(修改.doc_第1页
农业局发言材料1(修改.doc_第2页
农业局发言材料1(修改.doc_第3页
农业局发言材料1(修改.doc_第4页
农业局发言材料1(修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抢抓机遇 调整结构推动生态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开阳县农业局(2012年4月27日)各位领导、同志们: 2012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将以县第十一次党代会和“两加一推”、“三化同步”为统领,抢抓国发20122号文件历史机遇,以“富裕农村、群众增收”为目标,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业基础支撑、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和市农委下达的工作目标,努力实现增比进位。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减贫摘帽工作要求,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以“强基础、调结构、增收入、重民生”为工作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产业结构优化为核心、以增强科技支撑为基础、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扶贫攻坚为重点,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以提升富硒农产品品牌为着力点,以农村土地流转和龙头企业带动为突破口,以产业规范化、品种优质化、产品市场化为最终目标,千方百计在项目建设、开辟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开创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新局面。二、发展定位我县农业发展定位为:建设七大基地(贵阳市主要的生猪基地、贵阳市主要的蛋鸡基地、贵阳市主要的富硒绿茶基地、贵阳市主要的优质烤烟基地、贵阳市重要的富硒精品水果基地、贵阳市重要的富硒粮油基地、贵阳市重要的富硒蔬菜基地);打造七大产业(重点打造生猪、蛋鸡、茶叶、精品水果、烤烟、油菜、蔬菜七大产业);把握五个重点(重点建设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富硒产业园区、特色种养殖商品基地、富硒农特产品加工基地);狠抓一个创建(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三、发展布局在产业布局上:一是重点打造龙岗、高寨、毛云现代农业示范区;二是重点打造禾丰、南江、南龙、花梨、龙水、米坪休闲观光生态农业示范区;三是重点打造楠木渡、冯三、宅吉优势农产品示范区;四是重点打造金中、双流、永温、城关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区。4、 工作目标确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280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77万人,完成宅吉乡和高寨乡脱贫摘帽工作。 实现粮食播种面积45.1万亩,总产14.55万吨;完成油菜播种面积20万亩,总产2.28万吨;新增果树1.25万亩,果树种植达6.85万亩,产量达2万吨;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0.36万亩。蔬菜种植23.4万亩,产量33.5万吨;新增茶叶种植面积0.9万亩,茶园面积达7万亩,产量达600吨。新增牧草种植1.5万亩。实现生猪存栏32万头,出栏57万头,肉牛出栏0.7万头,肉羊出栏3.8万只,家禽存栏175万羽,肉类产量6万吨、禽蛋产量2.5万吨。实现奶牛存栏0.3万头,牛奶产量达0.2万吨。完成基本农田建设项目8个,治理面积1万亩;完成拟建串户路200公里;完成建设机耕道建设60公里;完成实施大型沼气池2口,中型沼气池3口,农村清洁工程4处。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5、 工作措施 (一)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思路,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区域农业。按照集群经济的理念,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推行乡(镇)连乡(镇)、村联村、户联户的基地“集群”发展模式,连片开发,板块生产,做大做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主导产品明确、地方特色突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一是以花梨乡翁昭村次早熟蔬菜基地、双流镇凉水井秋淡菜基地为主,辐射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发展。2012年,完成蔬菜播种面积23.4万亩,蔬菜总产量达33.5万吨,基地建设13.4万亩,食用菌产量1.5万吨。重点建设花梨乡万亩次早熟-秋延晚蔬菜基地、2个蔬菜专业村、2个蔬菜标准园,高寨早秋大白菜生产基地(5000亩)、2.5万亩辣椒基地;二是以青龙河沿线禾丰、南江及构皮滩库区沿线城关、南龙、花梨、龙水、米坪等乡镇枇杷、桃子、葡萄种植基地为带动,形成以枇杷为主的独具规模的精品水果产业带,以宅吉、冯三、楠木渡等乡镇核桃种植为主的万亩干果产业带。2012年,新增果树种植面积1.25万亩,全县果树种植面积达6.85万亩,实现果品产量达2万吨;三是以点相串、线相连,扩大禾丰、龙岗、南龙、花梨、高寨等乡镇茶园规模,以贵州百花富硒茶业有限公司、贵州省青蓝紫富硒茶业有限公司、贵州开阳蓝芝茶叶开发有限公司、贵州开阳南龙锦富茶叶有限公司为带动,扩大茶叶基地规模。2012年,完成茶叶基地0.9万亩及配套设施建设;实施3个精品园项目、三个苗圃基地项目,全县茶园面积达7万亩,产量达600吨。四是以双流镇、楠木渡镇、冯三镇等乡镇生猪规模养殖为主,以台农公司为带动,推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2012年,完成生猪存栏32万头,出栏57万头。建设1.5万头以上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个、1.5万头以下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个;五是以龙岗、双流等乡镇蛋鸡规模养殖为主,以南江现代农业公司为带动,加速蛋鸡产业发展。2012年完成蛋鸡存栏达到158万羽,建成20万羽蛋鸡标准化养殖园区2个,10万羽蛋鸡标准化养殖场2个,5万羽蛋鸡标准化养殖场4个;建设洁蛋加工厂1个。六是扶持中天城投集团投资2亿元建5000头奶牛标准园区,做大开阳奶产业。2012年,实现奶牛存栏0.3万头,牛奶产量达0.2万吨;七是以高寨、宅吉、城关、双流等乡镇种草养羊为重点,以贵州生力源公司为带动,加快以山羊为主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基地建设步伐。2012年,完成肉羊出栏3.8万只。(二)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在家庭经营收入中的比重。2012年,农民人均非农产业纯收入达到420元。二是把握国家和省、市对农业的投资方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用好用活用足政策,认真落实中央、省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和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2012年,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达908元以上。三是依托我县已建立的覆盖县、乡、村三级联动、三位一体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体系,加大土地流转,农民流转土地后可通过外出务工或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增加收入,2012年,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50元以上。四是把农业产业发展与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具体内容和举措充分结合起来,促进农民增收。五是大力开展技能培训转移劳动力增加工资性收入。以“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使其转移到工厂企业、城市服务业,不断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2012年,完成阳光工程计划3500人,“雨露计划”2000人。 (三)加大扶贫攻坚工作力度,加快农村小康步伐。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工作方针,以贫困程度比较深的4个贫困乡(镇)和23个贫困村为主战场,努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依托“集团帮扶、整乡推进”,扎实推进产业化科技扶贫工作。按照“龙头带动、区域示范联动、产业化扶贫推动开阳共富工程”和“三化同步推进扶贫开发”的主基调,加快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进程,全面提升增加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内生发展动力和能力;全面完成减少贫困人口和贫困乡(镇)“脱贫摘帽”任务。2012年,完成宅吉乡和高寨乡脱贫摘帽工作。按新的扶贫标准(人均纯收入为2300元以下人口),完成减贫人口6.77万人。(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一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完善农技推广网络。二是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生态农业循环技术;三是大力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2012年,开展农民农业适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四是创新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承包、技术入股、领办等方式,采取“科技人员+基地”、“科技人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基地”和领办科技示范项目(基地)等运行模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五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技术合作,联合推进农业重大技术攻关,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遇到的技术性难题。 (五)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力度,壮大产业经营主体。 一是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做好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和监管力度,协助企业搞好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信息咨询和信贷等工作,努力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二是结合本县资源优势,积极引进省内外龙头企业,参与全县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今年新增市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以上,全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33家。三是大力推广台农公司“1515”工程模式,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企业与农户间建立紧密的利益关系,结成共同体,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组成企业与农户同闯市场的“航母舰队”。四是大力扶持和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由“单兵作战”变为整体推进,变分散生产为集约经营,增强农户和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12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57个。 (六)大力实施“生态农业”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以治理畜禽养殖污染为重点,采取种植养殖配套发展模式,同时合理配套沼气池建设,实现猪(鸡、牛)沼菜(果、茶、药)农业内部生态循环;实施粪污变肥工程,将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二是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按照设施基地配套发展的原则,坚持大棚、机耕道、水渠、水窖、农机具、基本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跟着基地建设走,建立一批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基地和设施农业基地。三是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实施乡村旅游与庭院经济配套发展。大力发展集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购农产品”等多功能一体的庭院经济,着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助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努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2012年,建设3个乡村旅游(市级示范点),创建1个国家级农业旅游品牌;四是以项目为载体,建立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以国发2号文件为契机,切实加快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保障体系等项目库建设,积极争取中央、省级、市项目资金投入,调动各乡镇种养殖大户、农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农业生产投入积极性。2012年,完成基本农田建设项目8个,治理面积1万亩。完成拟建串户路200公里。完成建设机耕道建设60公里。完成实施大型沼气池2口,中型沼气池3口,农村清洁工程4处。(七)着力抓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一是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树立全程监管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开展以农药、兽药和饲料为主的农业投入品经营备案工作,建立农资商品经营台帐,完善农资商品可追溯制度,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准入关。三是把好产品准出关。督促指导各类标准化生产基地及农产品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室,严把产地准出关。四是完善农产品例行抽检和不合格农产品通报制度。五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情和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六是切实抓好无公害农业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工作。七是建立健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鼓励和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批发市场、重点产地等建立速测点,认真开展好农产品农残例行监测、送检和质量安全专向整治工作。 (八)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提高富硒农产品知名度。一是充分发挥富硒资源优势,加强与省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大力开发富硒系列食品,深入推进富硒农产品产地认证,狠抓农产品品牌创建和申报注册工作,突出打造开阳富硒茶叶、富硒粮油、富硒枇杷、富硒禽蛋、富硒肉制品、富硒矿泉水等产品品牌。二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高频率、广角度全方位宣传开阳富硒产业,提升我县名牌农产品的社会美誉度,鼓励和支持富硒农产品生产企业参加国际、国内特色农产品评选、经贸活动,提高开阳富硒农产品的知名度。三是注重基地标准化生产,在产品包装、品牌推介、品牌营销上加强创新,寻求突破,进一步树立“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的良好形象。四是加大对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宣传引导和培训力度,促使其充分认识到农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尽快提高素质、转变观念、掌握技术,自觉走农业创品牌之路。五是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体系,加快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和农家超市标准化建设,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产品销售,不断提高我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同时建立并完善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大农超对接力度,推动我县的优质农产品抢占高端市场。2012年,完成农产品加工值3亿元以上,新产品开发2个以上,实施农产品加工技改设备项目7个,茶叶加工项目12个。 (九)加领导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突出领导班子执行机制、责任分解机制、督查检查机制。坚持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具体负责的办法,把目标任务分解到科室、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做到“定项目、定点、定人”三定,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健全完善督查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督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工作末位约谈制和考评机制,强化对工作的动态管理,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作进度进行指导、检查、考核,并按工作进度进行排位通报、诫勉谈话;认真兑现奖惩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