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ppt.ppt_第1页
平面构成.ppt.ppt_第2页
平面构成.ppt.ppt_第3页
平面构成.ppt.ppt_第4页
平面构成.ppt.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面构成 目录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第三章平面构成的造型法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第五章平面构成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一 平面构成的发展二 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三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四 平面构成课程目的与要求 一 构成的发展 包豪斯 bauhaus 1919 4 1 1933 7 德国魏玛市的 公立包豪斯学校 staatlichesbauhaus 的简称 后改称 设计学院 hochschulefurgestaltung 习惯上仍沿称 包豪斯 包豪斯 一词是格罗皮乌斯生造出来的 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 由德语hausbau 房屋建筑 一词倒置而成 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 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一 构成的发展 包豪斯前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1919 1925年 6年 魏玛时期 沃尔特 格罗皮乌斯 waltergropius 任校长 提出 艺术与技术新统一 的崇高理想 肩负起训练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的神圣使命 他广招贤能 聘任艺术家与手工匠师授课 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一 构成的发展 第二阶段 1925 1932年 7年 德绍 迪索 时期 包豪斯在德国德绍重建 并进行课程改革 实行了设计与制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取得了优异成果 1928年格罗皮乌斯辞去包豪斯校长职务 由建筑系主任汉内斯 梅耶 hannsmeyer 继任 这位共产党人出身的建筑师 将包豪斯的艺术激进扩大到政治激 而使包豪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 最后梅耶本人也不得不于1930年辞职离任 由密斯 凡 德 罗 miesvanderohe 继任 接任的密斯面对来自纳粹势力的压力 竭尽全力维持着学校的运转 终于在1932年10月纳粹党占据德绍后 被迫关闭包豪斯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一 构成的发展 第三阶段 1932 1933年 1年 柏林时期 密斯 凡 德 罗将学校迁至柏林的一座废弃的办公楼中 试图重整旗鼓 由于包豪斯精神为德国纳粹所不容 面对刚刚上台的纳粹政府 密斯终于回天无力 于该年8月宣布包豪斯永久关闭 1933年11月包豪斯被封闭 不得不结束其14年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一 构成的发展 包豪斯的建校历史虽仅14年3个月 毕业学生不过520人 但它却奠定了机械设计文化和现代工业设计教育的坚实基础 包豪斯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一批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包豪斯的产生是现代工业与艺术走向结合的必然结果 它是现代建筑史 工业设计史和艺术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包豪斯教学 包豪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 建立了 艺术技术新联合 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 开创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 工艺技术课 专业设计课 理论课及与建筑有关的工程课等现代设计教育课程 培养出大批既有美术技能 又有科技应用知识技能的现代设计师 所做的东西既合乎功能又能表现作者的思想 这是包豪斯对学生作品的要求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一 构成的发展 在设计理论上 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 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一 构成的发展 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包豪斯被迫解散后 包豪斯的设计家们纷纷流亡法国 瑞士 英国 而大部分去了美国 欧洲建筑和工业设计的中心转到了美国 如格罗皮乌斯在英国居留三年后又于1937年赴美国任哈佛大学建筑系系主任 此后 布鲁耶投奔格罗皮乌斯并在美国执行建筑业务 米斯 凡 德洛暂居德国 1937年赴美国任教于伊利诺工业技术学院 克利前往瑞士 康丁斯基前往巴黎 巴耶在纽约任一家广告公司的艺术指导 1937年包豪斯的教师莫霍利 纳吉在芝加哥筹建了 新包豪斯 继续弘扬德国时期的包豪斯精神 后来更名为 芝加哥设计学院 以后又与伊利诺工学院合并 成为美国最著名的设计学院 从此 欧洲设计运动便在美国蓬勃开展 形成高潮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一 构成的发展 我国的构成教育早在50年代 中国就有一些旅欧艺术家研究和提倡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和设计体系 由于当时我国落后的经济 设计在教育界根本不为重视 而此时在美国 荷兰 瑞士 匈牙利和日本等国却接受了包豪斯的设计思想 在设计界和工业界产生了影响 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随着经济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艺术的繁荣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思想和意识开始被采用并得以发展 现已成为我国现代设计教学基础课程之一且是一门必修课 有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 称之为 三大构成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二 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 一 平面构成1 构成构成是指形体的组合方式 就是 组装 的意思 也就是说把设计中所需要的诸要素 按照美的形式法则 进行 组装 形成一个新的 适合需要的图形 2 构成的分类 从应用上分类 纯粹构成 就是不考虑造型的实用功能 不受材料和制作手段的制约 主要是从理论上去认识造型观念和基本原理 从各个方面研究形态 色彩的特征及其表现力 只进行形态要素的组合及视觉心理的训练 目的构成 则是将纯粹构成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具体的设计对象中去 它不仅具有纯粹构成的审美价值 而且具有实用价值 是精神和物质的结晶 所以亦可称为应用构成 从空间 二维和三维 和色彩分类 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二 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 一 平面构成3 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将既有的形态 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 点 线 面 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 组合 组装 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组合形式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二 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 二 平面构成的元素1 概念要素 点 线 面 体2 视觉要素 形状 大小 方向 位置 色彩3 关系元素 组织 排列 骨骼 空间4 实用元素 设计所表达的内容 目的和功能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二 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 三 平面构成的形态属性1 自然形态 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可视可触的形态 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 分有机自然形态 如高山 树木 和无机自然形态 化石 熔岩等自然化合以及如宇宙间的日 月 星体等的物理组合形态 两种 2 抽象形态 是把自然形态或人工形态概括提炼成点 线 面等抽象形态 3 人工形态 指人类有意识地从事视觉要素之间的组合或构成活动所产生的形态 是人类有意识 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结果 如建筑物 汽车等 4 偶然形态 在偶然情况下 偶然得到的形态 如流动的液体形成的形态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三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一 变化与统一 统一与变化是形式美的总法则 是对立统一规律在画面构成上的应用 1 统一是强调物质和形式中种种因素的一致性方面 最能使画面达到统一的方法是保持画面的简洁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三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二 对称与均衡 对称的形式有以中轴线为轴心的左右对称 以水平线为基准的上下对称和以对称点为源的放射对称 对称又分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 绝对对称是上下 左右或上下左右的形 色 量完全相同 相对对称是上下 左右或上下左右的形 色 量不完全相同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左右对称即以中轴线为基准 左右两边的形态完全相同 发射对称即以点为中心 中心点四周的形态以一定角度回旋排列 对称的形式 三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二 对称与均衡 均衡是来表现矛盾的统一性 揭示内在的 含蓄的秩序和平衡 达到一种静中有动或动中有静的条理美和动态美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对称式 非对称式没有对称轴或点 有同量异形式和同量异形 均衡的形式 人体和蝴蝶图案 三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三 对比与调和 1 对比是差异性的强调 对比的因素存在于相同或相异的性质之间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线形对比 方向对比和空间对比 三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三 对比与调和 2 调和是指适合 舒适 安定 统一 是近似性的强调 使两者或两者以上的要素相互具有共性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三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四 节奏与韵律 1 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条理 秩序 重复连续地排列 形成一种律动形式 它有等距离的连续 也有渐变 大小 长短 明暗 形状 高低等的排列构成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三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四 节奏与韵律 2 在节奏中注入美的因素和情感 个性化 就有了韵律 韵律就好比是音乐中的旋律 不但有节奏更有情调 它能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开阔艺术的表现力 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重复的韵律指相同形的韵律构成 秩序井然的韵律 近似的韵律指相似形的韵律构成 渐变或动感的韵律 渐变的韵律指基本单元形的形状 方向 角度 颜色等在重复出现的过程中连续递变 复杂的韵律将以上三种形式进行互相组合 三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五 比例与分割 比例是形的整体与部分及部分与部分之间数量的一种比率 按比例进行分割 常用的比例分割有黄金比 数列比等 黄金比 简单地说就是3 2 人们一致公认最美的分割比率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稳定 是一种心理状态 是人们内心的一种坦然 安定的感觉 不需涉及具体尺寸 完全凭感觉上的印象来把握 四 平面构成课程目的与要求 一 平面构成的目的第一 它以直觉为基础 平面构成不是简单的摹仿具体的物体形象 而是以直觉为基础 强调客观现实的构成规律 把自然界中存在的复杂过程 用最简单的点 线 面进行分解 组合 变化 反映出客观现实所具有的运动规律 第二 它是一种高度强调理性活动的 自觉的 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 平面构成运用了数学逻辑 视觉反应和视觉效果重新设计 构成空间深度并突出它的运动规律 表现出具有超越时间 空间的图形效果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四 平面构成课程目的与要求 二 平面构成的思维方式构成是一种开发潜在创造力的造型方法 其思维途径有以下两方面 1 逻辑思维 先确定构成形态的若干基本因素 然后以排列组合的方法 对各要素进行多种编排 这种方法是一种富于理性的缜密的思维方法 既可避免先入为主的弊病 又便于在众多的方案中 优选 出最佳方案 2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分析造型的意向特征 充分发挥想象力 将自然界中本无关系的东西联系起来 寻求它们之间的共性因素 使其 异质同化 同质异化 从而创造出富于想象和哲理性的视觉形象 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 点的构成二 线的构成三 面的构成四 点线面综合构成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 点的构成 一 点的概念在几何学上点是没有大小 没有方向 仅有位置的 图1 在造型设计上点却是有形状 大小和位置之分 就大小而言 越小的点作为点的感觉越强烈 图2 在平面构成中形态构成要素之一点是造型艺术中最小的构成单位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图1 图2 一 点的构成 二 点的形态和视觉特征1 点的形态点一般被认为最小的并且是圆形的 但实际上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有圆形 方形 三角形 梯形 不规则形等 如图 自然界中的任何形态缩小到一定程度都能产生不同形态的点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 点的构成 二 点的形态和视觉特征2 点的视觉特征点的基本属性是注目性 点能形成视觉中心 也是力的中心 也就是说当画面有一个点时 人们的视线就集中在这个点上 因为单独的点本身没有上 下 左 右的连续性 所以能够产生视觉中心的视觉效果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 点的构成 当单个的点在画面中的位置不同产生心理感受也是不同的 居中会有平静 集中感 偏上时会有不稳定感 形成自上而下的视觉流程 位置偏下时 画面会产生安定的感觉 但容易被人们忽略 位于画面三分之二偏上的位置时 最易吸引人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 点的构成 当画面中有两个大小不同时的点 大的点首先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视线会逐渐地从大的点移向小的点 最后集中到小的点上 点大到一定程度具有面的性质 越大越空乏 越小的点积聚力越强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 点的构成 当画面中有两个相同的点时 并各自有它的位置时 它的张力作用就表现在连接这两个点的视线上 视觉心理上产生连续的效果 会产生一条视觉上的直线 当画面中有三个散开的三个方向的点时 点的视觉效果就表现为一个三角形 这是一种视觉心理反映 当画面中出现三个以上不规则排列的点时 画面就会显得很零乱 使人产生烦躁的感觉 当画面中出现若干大小相同的点规律排列时 画面就会显得很平稳 安静并产生面的感觉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 点的构成 点的线化 由于点与点之间存在着张力 点的靠近会形成线的感觉 我们平时画的虚线就是这种感觉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 点的构成 三 点的错视是指点在不同的环境下产生错误的视觉现象 1 明亮的点有处于前面感觉并且感觉大 黑色的点有后退并且有点小的感觉 图1 2 本来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点 由于一个点的周围是小点 一个点的周围是大点 这时产生的错视现象是原本两个相同的点产生大小不同的感觉 图2 3 相同的点由于受到夹角的影响 会产生大小不同的感觉 图3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 点的构成 四 点的构成方法1 不同大小 疏密的点混合排列 可以成为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图1 2 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图2 3 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 方向进行变化 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图3 4 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 进行有序的排列 产生点的面化感觉 图4 5 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 逐渐重合 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图5 6 不规则的点能形成活泼的视觉效果 图6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 点的构成 范例 这两幅图都是由大小不同的 数量较多的点组成的 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图5是点的螺旋排列 产生线化的效果 图3是方点有序的排列 形成秩序美 图4是四组以点进行的有序排列 产生点的面化效果 图4 图3 图5 一 点的构成 五 点的应用点的构成是基础设计 点的应用是将点的设计应用于各种实用的造型艺术之中 如平面设计 康定斯基早在包豪斯任教期间 就提出点是各种形状的源泉 并写出 点线面 一书 可以利用点组成各种各样的具象的和抽象的图形 通过点把空间概念 幻象透视空间表现的淋漓尽致 下面的平面设计就是利用点来设计的成功案例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 点的构成 五 点的应用还有点在服饰搭配上的应用 在服装上主要体现在纽扣 蝴蝶结 领结 耳环 眼镜 配件和面料上点的图案等 下图所示的服装是日本服装大师三宅一生的作品 他就在上衣上装饰了点状的材料 这些点又和戴的眼镜形成呼应 另一件是在面料上做文章 这些都充分显示了点的魅力 另外点在环境艺术设计和工业产品设计上都有很多例证 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二 线的构成 一 线的概念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现有游离于点和形之间 具有位置 长度 宽度 方向 形状和性格等属性 用不同的绘画工具画的线感觉也不同 线在设计中变化万千 在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二 线的构成 二 线的形态线概括起来分两大类 直线和曲线 直线 垂直线 水平线 斜线 折线 平行线 虚线 交叉线 曲线 几何曲线 弧线 旋涡线 抛物线 圆 自由曲线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二 线的构成 三 线的视觉特征线在平面构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线有不同的感情性格 线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 线最善于表现动和静 直线表现静 曲线表现动 曲折线则有不安定的感觉 直线具有男性的特点 有力度 稳定 直线中的水平线平和 寂静 使人联想风平浪静的水面 远方的地平线 而垂直线则使人联想到树 电线杆 建筑物的柱子 有一种崇高的感受 斜线则有一种速度感 直线还有粗细之分 粗直厚重 粗笨的感觉 细直线有一种尖锐 神经质的感觉 曲线 富有女性化的特征 具有丰满 柔软 优雅 浑然之感 几何曲线是用圆规或其它工具绘制的具有对称和秩序的差 规整的美 自由曲线是徒手画的一种自然的延伸 自由而富有弹性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二 线的构成 四 线的错视灵活的运用线的错视可使画面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有时则要进行必要调整 以避免错视所产生的不良效果 平行线在不同附加物的影响下 显得不平行 图1 2 3 直线在不同附加物的影响下呈弧线状 图4 同等长度的两条直线 由于它们两端的形不同 感觉长短也不同 图5 同样长短的直线 竖直线感觉要比横直线长 图6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二 线的构成 五 线的构成方法 1 面化的线 等距的密集排列 图1 2 疏密变化的线 按不同距离排列 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图2 3 粗细变化空间 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图3 4 错觉化的线 将原来较为规范的线条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 图4 5 立体化的线 图5 6 不规则的线 图6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二 线的构成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二 线的构成 六 线的应用线在现代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 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 最成功且有影响力的线视图形 是罗伯特 迈尔斯于1984设计的美国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的标志 这个有五个五星组成富有动感的标志 成功应用了线的编排组合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三 面的构成 一 面的概念 面是线的移动至终结而形成的 面有长度 宽度 没有厚度 直线平行移动可形成方形的面 图1 直线旋转移动可形成圆形的面 图2 斜线平行移动可形成菱形的面 图3 直线一端移动可形成扇形的面 图4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三 面的构成 二 线的形态 a 直线形a 几何直线性 指有固定角度的形 如 方形 三角形 菱形 b 自由直线形 不受角度限制的任意形 b 曲线形a 几何曲线形 指具有固定半径的曲线 b 自由曲线形 不具有几何秩序的曲线形 c 偶然性 特殊技法偶然得出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三 面的构成 三 面的性格特征 面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形态的面 在视觉上有不同的作用和特征 直线形的面具有直线所表现的心理特征 有安定 秩序感 男性的性格 图1 曲线形的面具有柔软 轻松 饱满 女性的象征 图2 偶然形的面如 水和油墨 混合墨洒产生的偶然形等 比较自然生动 有人情味 图3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三 面的构成 四 面的错视 同样大小的圆感觉上面大下面小 亮的大些 黑的小些 像我们写美术字时应注意到上紧下松的原则 还有像数字 8 3 及字母 b s 理论上来讲上下应该是一样比例的 但为了使其看起来美观 均衡一些 在书时要把上面写得稍小一点 这样才能达到一种结构合理的效果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三 面的构成 用等距离的垂直线和水平线来组成二个正方形 它的长宽感觉不一样 水平线组成的正方形 给人感觉稍高些 而垂直线组成的正方形则使人感觉稍微宽些 所以穿竖格服装的人显得更高一点 横格的则显得矮些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三 面的构成 五 面的构成方法 1 几何形的面 表现规则 平稳 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等距密集排列 图1 2 自然形的面 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式出现后 给人以更为生动的视觉效果 图2 3 徒手的面 给人以随意 亲切的感性特征 图3 4 有机形的面 得出柔和 自然 抽象的面的形态 图 4 5 偶然形的面 自由 活泼而富有哲理性 图5 6 人造形的面 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 图6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三 面的构成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三 面的构成 六 面的应用面的应用在设计中很多 它的可塑性较强 善于表现不同的情感 一般的讲 由什么类型的线组成的面 它就具有该种线的特征 面可以在标志设计 摄影 广告招贴设计 服装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和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四 点 线 面综合构成 点线面形态的综合表现 以点线面三位一体 进行综合表现 要点是 要注意主次关系 如以细线为主 加小部分的面表现 可以表达轻巧活泼的形式效果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四 点 线 面综合构成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四 点 线 面综合构成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一 基本形二 基本形的造型方法三 形象的组合四 正负形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一 基本形 基本形是构成中最基本的单位元素 是平面构成中的重要基础概念 当我们运用一组相同的形象来构成设计对象时 这些形象就是基本形 用基本形结合不同的形式法则就能构成丰富多彩的设计 任何可以用构成方法进行排列的形象 包括一段线 一个圆点或一个形状 都可以作为基本形 在单位元素的群集化过程中 可以变化出无数的组合形式 为使构成变化不杂乱 基本形以简单的形态为好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二 基本形的造型方法 通常使用的基本形的造型方式有三类 加法 减法 加减法综合 一 加法 形 形 另一单形 几何形 几何形 几何形 有机形 几何形 不规则形 有机形 不规则形组合方法 a 连接法 形与形外形接触 互不遮挡 保持原型特点 b 联合法 形与形局部联合 组成另一个形象 c 分离法 形与形并列保持一点距离 中间出现负形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二 基本形的造型方法 二 减法 形 形 另一单形 几何形 几何形 几何形 有机形 几何形 不规则组合方法 a 减缺法 一个形被另一个形剪去 出现新的形态 b 透叠法 两个形象相互交叠时 交叠处为负形 出现第三个形象 c 差叠法 两个形象相互交叠时 交叠处正形 未交叠处为负形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二 基本形的造型方法 三 加减法综合 减 加一法 用一个形减去一处补在另一处 联合成另一个新形态 减二加二法 用一个形减去二处补在另二处 联合成另一个新形态 减二加一法 用一个形减去二处补在另一处 联合成另一个新形态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二 基本形的造型方法 这些是用加法 减法 加减法设计的几何基本形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二 基本形的造型方法 用加法 减法或加减法同样可以设计自然单形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三 形象的组合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并列 形象与形象保持距离而互不接触 相遇 形象与形象之间边缘恰好接触 融合 一个形象与另一个形象重合 溶成一个新的形象 减缺 一个形象减缺另一个形象 形成一个新的形象 三 形象的组合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复叠 一个形象覆盖在另一个形象上 产生上与下 前与后的空间关系 透叠 一个形象与另一个形象重合 保留原形态的边缘 又丰富了再造形的视觉效果 差叠 形象与形象相互叠置而相减缺 形成一个新的形象 重合 形象与形象相互重合在一起 四 正负形 正负形即是 图 与 底 图 与 底 的关系就是形象与空间的关系 形象我们通常称之为 图 具有前进性 在视觉上具有凝聚力 而形周围的空间我们称之为 底 地 是起陪衬作用 具有后退感 依赖 图 而存在的 图 与 底 是相互存在 相互依赖 密不可分的 图底关系中有一种较为巧妙的关系 我们称之为 图底反转 即图底均为图的形态呈现 在艺术设计表现中 这是一种有意识的人为主动表现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四 正负形 图底反转图形的巧妙运用 能增加图形 画面的趣味性 给观看者带来意想不到 意味深长的视觉和心理感受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造型法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1 骨骼2 重复构成3 近似构成4 群化构成5 发射构成6 渐变构成7 特异构成8 对比构成9 密集构成10 空间构成11 分割构成12 打散重构13 肌理构成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一 骨格 一 骨格概念与形式1 概念 骨格是指构成图形的骨架或格式 它支配骨格的排列 决定距离和空间 2 形式 方字格 米字格 席子格 菱形格等 二 骨格的分类1 无作用性骨格无作用的骨格给形象以准确位置 使形象编排在线的骨格交点上 即轴心 同时 无作用的不决定骨格形象所占的空间 也不决定形象的方向 无作用对骨格形象或背景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2 有作用性骨格有作用性骨格给形象以准确的空间 形象排列在骨格线所组成的单位内 因此 每一个单位的空间就是每个形象独有的空间 可以分离与其他空间形象的关系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一 骨格 从规律性分 3 无规律性骨骼 无规律性骨格是较自由构成的 有些是由规律性骨格衍变而成的 也有些是有着极大的随意性和自由性的 这些骨格是发射 特异 密集的 4 有规律性骨骼 有规律性的骨格是以严谨的数学方式构成的 这些骨格重复 渐变 发射 它们都包括一些格点与骨格线 引导形象的编排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一 骨格 从显隐性分 5 显性骨格在构成设计中有明确骨格线的叫显性骨格 有时也可以部分出现 6 隐性骨格 在构成设计中有辅助骨格线 没有用实线表现出来的 叫隐性骨格线 有时也可以部分出现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二 重复构成 一 重复构成在设计中 相同或相似形态连续的 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叫做重复 重复构成就是将视觉对象秩序性的排列组 使之呈现出和谐统一 整齐有序的美感 重复构成的基本形可采用具象形 抽象形 偶然形等多种形态 并根据需要安排正负形态的变化 同时要注意所使用形态在方向 位置 明暗 大小的变化 二 重复构成的形式在设计中连续不断地使用相同的基本形 通过同一元素的重复 产生绝对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大的基本形重复可以产生厚重有力的效果 细小的基本形重复可以产生密集的肌理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二 重复构成 1 单体基本形的重复单一基本形态重复排列 由于基本形不变 因此要通过变换基本形正负 方向 位置来寻求形态构成变化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二 重复构成 2 单元基本形的重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形组成一个新单元 再利用新单元为基本元素进行重复构成 由于单元基本形的构成形态相对复杂 应该在构成中控制其它造型要素 如大小 正负 位置的变化 来保证效果的整体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二 重复构成 重复范例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三 近似构成 一 近似构成近似是指彼此之间相似 而又决不相同 远看如出一辙 近看变化各异 在自然形态中 有很多这种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的近似因素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三 近似构成 二 近似构成的形式1 形状近似 是指同一复的骨骼中 以一个基本形为依据 然后在此基础上作变形 可以是大小 方向 色彩等变化的近似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三 近似构成 二 近似构成的形式2 骨格近似 在近似构成中 骨格也可以作为近似的构成 也就是骨格单位的形状 大小有一定的变化 再加上近似的基本形显得更加活泼而富于变化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三 近似构成 近似构成范例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四 群化构成 一 群化构成群化是基本形重复构成的一种特殊形式 具有完整的独立性 群化构成所使用的基本形数量不多 但构成形式千变万化 群化构成的特点是 群化构成的基本形形态重复或 构成形式上非常灵活 同时也是变化重点 再加上近似的基本形显得更加活泼而富于变化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四 群化构成 二 群化的形式是在设计出了一个新的单形的前提下 再使用这个单形为造型要素 作方向 位置 大小等变化的组织 构成视觉效果完全不同的新图形 也可以是比较随意的自由构成 也可以靠比较规律性的原则构成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四 群化构成 群化构成需注意 1 群化构成要求简练 醒目 所以 单形的数量不宜过多 2 单形的群化构成要紧凑 严密 3 构成的群化图形要完整 美观 注意外形的整体效果 4 注意画面的平衡和稳定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四 群化构成 群化构成范例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四 群化构成 群化构成需注意 1 群化构成要求简练 醒目 所以 单形的数量不宜过多 2 单形的群化构成要紧凑 严密 3 构成的群化图形要完整 美观 注意外形的整体效果 4 注意画面的平衡和稳定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五 发射构成 一 发射构成发射构成是骨格单位环绕一个共同的中心点向四周重复 具有特殊的视觉效果 发射中心与方向的变化构成不同的图形 造成光学的动感和强烈的视觉效果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五 发射构成 二 发射构成的形式 1 离心式 发射的骨格线均由中心向外发射 如图 2 向心式 骨格线自各个方向向中心迫近 发射点在画面外 如图 3 同心式 同心圆围绕着发射中心一层一层向外扩展 同心式的变化很多 如多圆中心 螺旋形等 如图 4 多心式 基本形以多个中心为发射点 形成丰富的发射集团 如图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五 发射构成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五 发射构成 发射构成范例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六 渐变构成 一 渐变构成渐变是指基本形或骨格逐渐的 有规律的进行变化 具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作品的视觉具有强烈的空间延伸感 渐变构成可结合数理分割原理来解决构图 二 渐变构成的形式1 骨格渐变 指骨格线有规律的 循序变动2 形状渐变 由一个形象逐渐变化到另一个形象 3 大小渐变 基本形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 产生空间层次与深度4 明暗渐变 基本形从明到暗或从暗到亮的渐变的变化 5 方向渐变 基本形的排列方向渐变 会使画面产生起伏变化 6 位置渐变 基本形与基本形间的距离渐次地变密或变疏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六 渐变构成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六 渐变构成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七 特异构成 一 特异构成特异又叫变异 是指构成要素在有秩序的关系里 有意违反秩序 使少数个别的要素显得突出 形成视觉焦点 引起强烈的视觉效果 以打破规律性的构成形式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七 特异构成 二 特异构成的表现形式1 形状特异 在基本形的形状上有部分的特异 特异的部分能增强形象的生动感 2 大小特异 在基本形的大小上有其特殊性 一般特异部分的基本形比其他部位的基本形大 使基本形象更加突出鲜明 3 方向特异 在规律的图形中 基本形的方向基本一致 小部分形态逆向排列 这种特异要求基本形有明确的方向感 4 色彩特异 是在规律的色彩中 有小部分特异的色彩 能产生丰富的画面层次系 5 肌理特异 是在一种肌理的效果上有小部分另一种肌理的效果 6 骨骼特异 是在整体骨格的基础上有一处或两处的不同的骨格 106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七 特异构成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七 特异构成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八 对比构成 一 对比构成对比是比较自由的一种构成 它是依据单形自身的大小 疏密 虚实 形状 肌理等对比因素进行构成的 几乎所有的元素都可以作为对比的因素 并且能给人以强烈 鲜明的印象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八 对比构成 二 对比构成的形式对比可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构成对比的形式有 大小 形状 明暗 1 形状对比 各种不同的形状 产生的对比 是形状的对比 但需要注意统一感 2 大小对比 相同形状或不同形状的大小之间的对比 3 色彩对比 色彩的色相 明暗 纯度 冷暖的不同所产生的对比 4 位置对比 画面中形状的位置不同 如上下 左右 高低等不同位置所产生的对比 5 多少对比 是指画面中有数量较多的基本形因疏密的关系所产生的多与少的对比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八 对比构成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九 密集构成 一 密集构成密集构成是指众多的单形在画面的某个地方结集 而在其他地方表现为疏散 结集的单形 可以是具象的 也可以是抽象的形态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九 密集构成 二 密集构成的形式1 点的密集 平面空间中有一个点 所有的基本形都向这个中心集中或分散 越接近中心点基本形则越多 越密 反之则越少 越疏 2 线的密集 在构图中有一概念性的线 基本形向此线密集 在线的位置上密集最大 离线愈远则基本形愈疏 3 面的密集 在平面空间中有虚拟概念性的面 面的面积与形状是由密集的基本形来形成的 同样是越接近面的位置基本形越多 越密 反之则基本形越少 越疏 4 自由密集 在构图中 基本形的组织没有点或线的密集约束 完全是自由散布 没有规律 基本形的疏密变化比较微妙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九 密集构成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十 空间构成 一 空间构成空间是一种具有高 宽 深的三次元立体空间 平面构成所涉到的间 主要是指平面中的形给人视觉上造成各种不同的空间感觉 空间的表现可以使用基本形渐变的形式来完成 也可以前后基本形的重叠来完成 二 空间构成的形式1 利用大小表现空间感2 利用重叠表现空间感3 利用疏密表现空间感4 利用矛盾空间表现空间感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十 空间构成 一 空间构成空间是一种具有高 宽 深的三次元立体空间 平面构成所涉到的间 主要是指平面中的形给人视觉上造成各种不同的空间感觉 空间的表现可以使用基本形渐变的形式来完成 也可以前后基本形的重叠来完成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十 空间构成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十 空间构成 荷兰艺术家摩里茨 科奈里斯 埃舍尔m c escher 1898 1972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十一 分割构成 一 分割构成在平面构成中 把整体分成部分 从而分割出理想的平面空间区域 以确定合理的比例状态叫分割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随时可见 如房屋的吊顶 地板都构成了分割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十一 分割构成 二 分割构成的形式1 等形分割 要求形状完全一样 分割后再把分隔界线加以取舍 会有良好的效果 2 自由分割 自由分割是不规则的 将画面自由分割的方法 它不同于数学规则分割产生的整齐效果 但它的随意性分割 给人活泼不受约束的感觉 3 比例与数列 利用比例完成的构图通常具有秩序 明朗的特性 给人清新之感 分隔给予一定的法则 如黄金分割法 数列等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十一 分割构成 荷兰画家蒙德里安被称为 冷静的抽象主义 创立者 他用直线和简练的三原色创作的用分割形式表现的非写实的绘画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十一 分割构成 玩牌者 凡 杜斯堡 荷兰 作 1917年 116 5x106厘米 荷兰海牙市立博物馆藏 凡 杜斯堡theovandoesburg 1883 1931 是风格派的另一位核心人创刊人和主持者 同时也是该杂志重要的撰稿人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组织形式 十二 打散构成 一 打散重构打散重构是一种分解组合的构成方法 就是把一个完整的东西 打破原有的组合规律 破坏其排列关系 分解成若干个部分 然后根据一定的构成原则重新组合 这种方法有利于抓住事物的内部结构及特征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解剖事物 从一个具象的形态中提炼出抽象的成分 用这些抽象的成分再组合成一个新的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