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云南个旧锡矿地理研究(1884-1949年)(历史专业毕业设计).pdf_第1页
近代云南个旧锡矿地理研究(1884-1949年)(历史专业毕业设计).pdf_第2页
近代云南个旧锡矿地理研究(1884-1949年)(历史专业毕业设计).pdf_第3页
近代云南个旧锡矿地理研究(1884-1949年)(历史专业毕业设计).pdf_第4页
近代云南个旧锡矿地理研究(1884-1949年)(历史专业毕业设计).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近代云南个旧锡矿地理研究(1884-1949年)(历史专业毕业设计).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指导小组成员名单 目录 摘要 i i i a b s t r a c t v 序章 1 一研究问题与意义 l 二研究范围和内容 一3 三资料与方法 4 上篇 近代云南个旧锡矿的空间分布 7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开发背景 7 第一节个旧地区自然地理环境 7 第二节近代以前的个旧锡业开发 9 第二章矿厂空间分布 1 2 第一节厂区分布 1 2 第二节厂尖分布 1 7 第三节 移蠛就水 或 移水就境 2 3 第三章近代个旧大锡产量 2 8 第一节蒙自开关以前的产量 2 8 第二节蒙自开关后的产量 3 0 一 1 8 8 9 1 9 0 9 年的产量 3 1 二 1 9 1 0 一1 9 3 9 年的产量 3 3 三 l9 4 0 一19 4 9 年的产量 3 9 下篇 近代个旧大锡的运销体系 4 2 第四章近代个锡的对外运销 4 2 第一节 1 8 8 9 年以前的个锡运销 4 2 第二节 l8 8 9 19 0 9 年的个锡运销 4 9 第三节 1 9 l o 年以后的个锡运销 5 9 第四节 小结 一6 5 第五章近代个锡外销的市场因素 6 7 第一节近代个锡出口价值 6 7 一 个锡出关价值 6 7 二 个锡市场价值 6 9 第二节近代个锡的消费市场 7 2 第六章近代个锡产销的影响 7 6 第一节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7 6 一 个锡支撑了中国近代矿产品出口 7 6 二 个锡为近代云南对外贸易支柱 7 9 第二节地区发展中的贡献 8 1 第三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8 6 结语 9 1 参考文献 9 3 j 舌记 1 0 5 云南个旧锡矿资源丰富 有着悠久的开发历史 特别是1 9 世纪末2 0 世纪上 半叶 在国际资本主义浪潮的冲击下 个旧锡矿产品作为工业原料被卷入世界资 本主义市场 蒙自的开关 滇越铁路的全线贯通 使得近代个旧锡业获得了巨大 成就 这种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发展 呈现出与传统自然资源开发不尽一致 的特点 本文以云南个旧锡矿近代商品化活动为切入点 利用科学性和严谨性比较高 的旧海关贸易报告档案资料 近代调查资料 以及各种相关历史文献 同时引入 g i s 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 认真考察清末民国时期个旧锡矿资源转化为外销商品 的变化实态 复原这一时期的锡矿开发生产布局 并对个锡对外运销这一活动的 规模 流布等发展变化展开研究 在此基础上 探讨近代个旧锡业对区域经济发 展和生态的影响 关键词 个旧锡业布局蒙自关滇越铁路运销 中图分类号 k 9 2 8 6 i v a b s t r a c t k d c l l i ui nm m n a np r o 访n c ei sr i c hi l lt i nr e s o u r c e s i th a sal o n gh i s t o 巧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a n i c u l 砌yi nt h ee 1 1 do fl9 t hc e n t i qa n dt h ee 砌y2 0 t hc e l l t u 弱 i n d u s t r i a lr a wm a t e r i a l m et i np r o d u c t si i lk o c l l i uw e n ti n t ot l l ew o r l d sc a p i t a l i s t m a r k e tu n d e rt l l ew a v eo fd e v e l o p i n gi n t e n l a t i o n a lc a p i t a l i s m t h et i nm i i l i n gi n d u s t l y g a i n e dg r e a ts u c c e s s i i lm o d e n lt i m e sd u et 0m eo p 印j l l go fm c i l 舀s z 锄dm eb u i l d i n g o fr a i l w a y 舶m m n 锄t 0 e t n 锄 t h i si n d u s t r i a ld e v e l o p m e i l tw i t hac h a r a c t e ro f i n t e n l a t i o n a lm a r k e t o r i e i l t e di sd i f 衔e i l tm mt r 暑l d i t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n a t u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i i lt h i sp 印 c o n s i d e r i n gm em o d e n lt i nc o m m e r c i a l i z a t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i nk o c l l i u 弱 ab r e a l t l l r o u g hp o i n t a i l a l z i n gm em a t i 嘶a l ss u c ha so l dc u s t o m s 仃 l d er 印o r t sw i m l l i 曲s c i e n t i f i ca i l dp r e c i s ev a l u e s u r v e yd a t ai nm o d e n lt i m e s 嬲w e l l 嬲v 撕o u s r e l a t e dh i s t o r i c a l1 i t e r a t u r e s u s i n gg i st e d m 0 1 0 9 y 锄dm a t h e m a t i c a ls t a t i s t i c a l m 甜l o d c a r e 如l l yo b s e r v em ec o n d i t i o nw h i c ht r a i l s f 打t h et i nr e s o u r c e si nk o c h i u i n t oe x p o r tc o m m o d i t y r e c o v e rt h el a y o u tf o rd e v e l o p i n gt h et i nm i n e sa 1 1 ds t l l d ym e d e v e l o p m e n ta i l dc h a n g e si nt e n l l so f t h es c a l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t h ee x t e m a lm 砌 e t i n g o fm et i np r o d u c t sd u 打n gm ep e r i o do fl a t eq i n gd y n a s 够o nt l l eb a s i so fs t u d y t h e a u t h o r 仃yt o f i i l do u tt l l er e 西o n a le c o n o m i ca n de c o l o 西c a li m p a c to ft i nm i n e s i n d u s t r vi nm o d 锄t i m e s k e yw o r d s t h e 血m i n i n gi n d u s 仃yo fk o c h i u l a y o u t t 1 1 ec u s t o mo fm e n 舀s z h a i p h o n g y u l l i l a l l 如r a i l w a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c h i n e s e u b r a r y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n u m b e r k 9 2 8 6 v v i 序章 研究问题与意义 中国西南地区自然与社会历史复杂 区域差异大 清代以降的社会变动和经 济开发呈现较强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学界对内陆边疆地区现代化进程关注较 少 在对中国西南地区传统社会经济发展 变化模式的讨论上 人们主要以人口 耕地与粮食增长的 传统农业 为研究对象 缺乏对手工业 矿业 商业等 工 商业增长模式 1 的有效探讨 海外学者如李中清对明清时期云贵地区经济增长 作相关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 即便在有限的西南地区商品化历史研究中 商品贸 易与市场流通占据主要 并未就商品化进程及区域影响相关关系作足够分析 中国西南区 特别是云南的有色金属矿藏资源异常丰富 云南境内矿产 种类之多 产额之盛 可称为国内本部各省中之最丰伟者 而尤以铜锡银铅锌诸 矿 希望之大 可冠全国各省 2 有清一代在政府积极经营之下 云南矿业取得 了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铜矿业 清代中期更是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就 不仅使云南 的经济发展与整个国家紧密相联 而且在成为全国铸币原料供应地的同时 也使 云南的经济具有了一种农矿并举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 不过在经历一个多世纪的 繁荣之后 因资源的告馨及战争等因素的影响 铜矿业即行衰落 对于这一过程 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已有很多成果 多集中于矿产开发过程 产量及其矿业政策 的研究 从云南铜业的发展历程来看 铜矿一直是作为国家统制之下的专控产品 而存在 缺少市场的调节 近代以来 云南个旧锡矿开发令世人瞩目 其商品化进程呈现出与传统自然 资源开发不尽一致的特点 主要表现为锡业发展与云南近代工业化进程紧密相伴 3 而且被牢牢地捆绑在国际市场体系之上 深受市场因素的调节 并对个旧乃 至整个近代云南省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可估摸的影响 锡矿的开发布局 商品化与 商品贸易形式 规模和效应在不同时段呈现出时段特质 并进而影响到区域生态 包括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 的变化 而区域对于这一变化的响应机制亦耐人寻 味 对于个旧锡矿开发 在2 0 世纪初即有人开始关注 如丁文江曾于2 0 世纪一 十年代对个旧附近地质矿务进行过调查 著有 云南个旧附近地质矿务报告 一 书 以后关于该区的调查资料为数不少 如袁丕济的 云南个旧锡业调查报告 苏汝红的 云南个旧锡业调查 等等 这些调查资料对于了解当时个旧锡矿的生 产概貌提供了不少极有价值的资料 不过在所关注的大锡产量与出口量方面 互 1 李中清 明清时期中国西南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 清史论丛 第5 辑 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 2 朱熙人等著 云南矿产志略 国立云南大学1 9 4 0 年版 第l 页 3 陈征平 云南早期工业化进程研究 1 8 4 0 1 9 4 9 年 民族出版社2 0 0 2 年版 l 相矛盾之处甚多 彼此不一致现象时有出现 至于有关云南经济发展的研究著述 中 在对于锡矿商品化进程中相关问题的解释偏差不少 建国后对于个旧锡矿的 研究成果亦不少 多年来学术界主要关注于对锡矿产量 流通 市场和生产技术 组织管理 资本运作以及区域现代化 城市变迁等进行的研究 如陈吕范 李畦 董孟雄 张增祺 陈征平 徐丽珍 杨昆 吴林等人的讨论1 杨寿川就近代滇 锡出口情况予以过概述2 杨伟兵则从云贵地区矿业开发布局上就 云锡 的兴 起 变化及其对云南的意义做了初步分析3 国外武内房司等学者根据多国文献 材料阐述了滇南锡矿生产 贸易与法属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关系4 来自海 关史对晚清西南边疆通商口岸的研究 在开埠 关税 贸易等制度方面亦对蒙自 关贸及个旧矿品的出口有所分析5 综观上个世纪初以来对个旧锡矿的研究 这些研究基本上都对云南锡业状况 予以了重视 部分研究还对近代个旧锡矿的运销路线 数量 成本等问题有所涉 及 但整体上考证仍较为简略 特别是所依靠的文献资料相对零散 多数地方志 乘 贸易档案等资料所提供的数据在统计的系统性 科学性方面有较大不足 定 性描述占据主要 近代个旧锡业的生产规模 特别是矿区的生产布局为以前的研 究所忽略 对于这种生产布局之下的富集矿产资源转化为商品 并最后进入终端 消费市场的运销体系的研究比较缺乏 此外 近代个旧锡业的蓬勃发展对区域环 境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个旧锡业发展自身具备的出口导向型特点 与传统社会时期包括矿产资源在 内的自然资源开发有着很大的差别 尤其是在云南这样一个地处西南边陲 交通 十分不便的环境之下 个锡的大规模商品化更引人注目 复原这一进程 将推进 西南研究 对改变对云贵高原历史空间的认知有很大的帮助 本课题研究思路主要是 以云南个旧锡矿近代商品化活动为切入点 认真考察清 末民国时期个旧锡矿开发生产布局及资源转化为外销商品变化实态 研究这一活 1 陈吕范 邹启宇 关于个旧人锡的产量和出口量问题 解放前个旧锡业研究之一 个i h 锡业 鼎盛 时期 f 现的原凼和状况 解放前个旧锡业研究之二 均见云南j 力史研究所地方史研究室 云南大学历 史系编 云南矿冶史论文集 云南省历史研究所1 9 6 5 年编印 李琏主编 云南近代经济史 云南民族 出版社1 9 9 5 年版 董孟雄 郭弧非 云南地区对外贸易史 云南人民j 版社1 9 9 8 年版 张增祺 云南 冶会史 云南美术j l 版社2 0 0 0 年版 陈征 f 云南早期t 业化进程研究 1 8 4 0 1 9 4 9 年 民族出版社 2 0 0 2 年版 以及 云南工业史 云南大学出版社2 0 0 7 年版 上俊 近代云南个旧锡业发展研究 云南 大学硕上学位论文2 0 0 3 年 徐丽珍 个j h 锡业早期工业化研究 公元1 8 8 9 年一1 9 4 9 年 云南人学硕 士学位论文2 0 0 6 年 杨昆 地方社会史中的 国家 权力 与 文化 一对个 社会 1 8 8 5 1 9 4 9 年 的人类学考察 云南大学硕 1 学位论文2 0 0 2 年 吴林 个j i i 城市的形成 发展 变迁 1 6 4 4 年一1 9 6 1 年 云南大学顾十学位论文2 0 0 8 年等 在云南对外交通研究方面 陆韧等学者就滇越铁路等开通与个旧 锡矿发展关系等情况做了研究 见陆切 云南对外交通史 云南民族出版社1 9 9 7 年版 2 杨寿川 近代滇锡f f 口述略 思想战线 1 9 9 0 年4 期 3 杨伟兵 云贵高原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变迁 1 6 5 9 1 9 1 2 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8 年版 第1 0 7 一1 0 8 1 4 6 3 3 l 页 4 武内房司 近代云南锡业乃展开邑f 二 f 于 e j 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编 东洋文化研究 2 0 0 3 年第5 号 戴一峰 十九世纪后期西南边疆的开埠设关及其关税制度 海关研究 1 9 9 0 年第l 期 2 动的规模 流布等发展变化 探讨近代个旧锡业对区域发展与环境的影响 二研究范围和内容 本课题对近代个旧锡矿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 主要是根据产销这一中心环节 而展开 并结合考虑其发展动态过程与相对的阶段性来设定的 因而 本文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章主要是对个旧相关背景的概述 将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传统时期区 域矿业开发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二章是个旧锡矿的生产布局 个旧地区富集的锡矿资源是大规模商品化的 基础 长期的开发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厂尖与矿区 正是这些矿厂 支撑了个旧长 时段的巨大外销量 同时个旧矿区内部厂尖经营类型不一 在这一部分中 将通 过数字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个旧地区矿区一直是土法生产 直到 2 0 世纪初个旧锡务公司成立 采用近代机器生产 才出现了新法生产经营 此 后个旧矿区生产经营是土法与新法生产并存 这两种生产方式的差别导致了产品 品质的差别 进而影响到了市场竞争力 这种影响在后面所要论述到个锡外销时 将有所体现 同时 个旧矿区水资源的结构性稀缺是影响矿区生产的一个非常重 要的因素 于是在面对这一问题时 出现了 移境就水 和 移水就境 的解决 方案 而实施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异 本章中将还会考察水资源对个旧锡业的影响 第三章是对个锡产量的探讨 在论及个锡商品外销时 必须了解近代个旧锡 矿产量及锡业生产规模 产量与出口量是个旧锡业发展中的两项核心数据 在这 一章中 根据个旧锡业生产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蒙自开关以前的个锡 产量 这一阶段因资料的稀缺 只能以所见各种资料勾勒这一时段个旧锡矿生产 规模 第二阶段是蒙自开关直至1 9 3 9 年 这一阶段是个旧锡业持续发展时期 大锡生产量不断增加 并以1 9 1 0 年滇越铁路开通为界 分为两期 从蒙自开关 至1 9 0 9 年为一期 此期因个锡经由各个海关输出 且有偷运逃税现象存在 无 法通过准确数值予以表达 但也大概反映了当时的生产规模 1 9 1 0 年滇越铁路 全线运营为二期 此期个旧生产的锡块基本上通过蒙自关 经由滇越铁路出口 此期锡块出口量基本上代表了个锡产量 第三阶段是1 9 4 0 年至1 9 4 9 年 受政府 统制政策与战争的影响 这一阶段的个旧锡业不断萎缩 同时 这 阶段政府对 个旧锡业的控制空前加强 以上部分为论文上篇 在这一部分中 重点考察了近代云南个旧锡矿的空间 分布 以及在种生产布局之下的大锡产量 在第四章中 第一节将利用统计时间 数据序列相对系统和科学的旧海关贸 易报告资料 对近代个旧大锡外销路线 各关各期贸易情况进行排比 量化考订 3 近代个锡外销的基本情况 根据所见资料 个锡外销出现随运销方式 路线的变 化而形成的几个特征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 8 8 9 年蒙自开关以前 通过海关贸易 报告复原蒙自开关以前云南矿品销往省内外的五条主要运输路线 并就各路线不 同时期对个旧外销大锡的分流状况进行论述 第二阶段从蒙自开关至1 9 0 9 年 这一阶段凸显了蒙自开关以后红河水运对个锡外销的重要性 与之伴随的便是其 余几条外销路线的逐步衰落 第三阶段从滇越铁路全线开通运营的1 9 1 0 年开始 直至1 9 4 0 年滇越铁路被迫切断为止 这一阶段是个锡外销的黄金阶段 在这一 小节中将考订此期个锡通过新式交通运输方式的输出量 第五章主要是考察影响近代个旧大锡外销的市场因素 第一节重点关注个锡 出关价值的变化 同时 以土法生产大锡和新法精炼大锡为例 比较分析两种生 产经营方式之下的矿品 在受到国际市场价格体系影响下 各自所体现的市场价 值 第二节主要分析个锡这一商品的国内与国际两个消费市场 同时也比较土法 生产大锡与新法精炼大锡各自的市场流向 第六章将考察个旧锡矿在近代世界资本主义浪潮之下 如此巨大规模商品化 活动的影响 这一考察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分析个锡外销在近代中国 及云南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从个锡历年出口数量与全国同期大锡出口数量的比值 以及中国大锡产量在世界大锡生产中的地位 显现个锡对中国近代矿产品出口的 支撑性作用 同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个锡出口总值在近代云南出口贸易总值的比 重 突出个锡出口对于云南出口贸易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是论述个锡在地区发展 中的贡献 这种贡献主要体现在平衡近代云南省财政收入和对个旧区域发展影响 等方面 最后一节围绕地表覆盖的破坏与矿业污染 就大规模锡业生产对个旧以 及相关区域环境的影响展开论述 三资料与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历史地理学强调历史过程的 空间分布和差异 以及事物变化在空间上的展现 这种方法对于研究区域矿业地 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具体到当时矿产地的分布与变化 以及商品运销方 式和运销路线的流变 地理学的空间过程历史复原有重要功能 矿业作为一个产 业 必然会与相关产业发生联系 如交通运输等 所以对矿业的研究必然要用到 经济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 另外 矿产商品化研究对产量 运销量 价 值的讨论 必须以大量的数据统计和运算为基础 因此 定量分析的引入和表达 是必需的 事实上 对个锡商品化进程的解释与分析也离不开大量的数理统计分 析 4 本研究主要考察的是近代个旧锡矿地理 在研究尺度上 将根据具体对象而 进行调整 空间尺度方面 在考察矿区分布与生产方式差异时 限度为个旧县域 内 涉及个锡成为商品流入消费市场的相关运销时 空间尺度则放大至国内直至 国外 时间尺度方面 并不严格按照传统意义对中国近代史阶段的划分而进行 主要是根据个锡这种商品随着世界锡市的阶段性变化 以近代海关贸易报告统计 年份来设定研究时限 本文各类数据统计开始与截止的基本年份 并不代表全部 个锡开发历史进程和数据统计的完全到此终结 对于再现个锡商品化进程来讲 尤其是涉及到数量统计方向 在蒙自开关以 前无论是地方文献还是国家典籍所能提供的数据积累都比较缺乏 提供不了强有 力的实证支持 随着蒙自的开关 相关资料也逐步多了起来 基于资料的来源 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系统 1 旧海关贸易报告档案资料 这部分资料主要是2 0 0 1 年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海关总署办公厅合作 下 京华出版社影印的1 7 0 巨册 中国旧海关史料 实际上 这部分资料也是 本研究的基本资料 旧海关史料由中国近代各海关税务司所撰写 为了及时地掌 握贸易与口岸地区的情况 从1 8 6 0 年开始 中国近代各海关按照西方的管理和 统计理念 建立起一套严格的申报 汇总 出版体制 基本持续到1 9 4 9 年 旧 海关的出版物卷帙浩繁 种类众多 本研究所倚重的旧海关史料主要集中于海关 年刊 年度贸易统计和贸易报告 和十年报告 这些贸易报告涉及到了一个世纪 以来洋货和土货的进出口 转口贸易数量的变迁 区域的盛衰 贸易条件局部的 改良 贸易结构缓慢的升级 在金融 税收 货币方面 海关的贸易统计和报告 涉及到国际 国内的消长与更替 不同种类货品税率与出关价值的波动 同时还 展示了交通运输业的成长历程 历年海关贸易报告与十年报告在内容上互相补 充 对海关所在区域的贸易 生产 交通 社会状况 地方政治 文化教育 以 至影响贸易的诸多潜在的政治 经济 文化的因素 都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考察 其科学性和严谨性 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系统完整的资料1 这部分资料已 引起学者的关注2 个锡作为近代云南最重要出口商品 经由蒙自关进入市场体 1 对中国i 兀海关系列f i 版物的评述 见吴松弟等 一座尚未充分利用的近代史资料宝库一中国旧海关系 列出版物评述 史学月刊 2 0 0 5 年第3 期 2 关于i f l 海关贸易报告资料的性质j j 价值 近些年国内学界予以了高度重视和肯定 早在i 世纪八十年代 末滨下武志就已指 学者们试图对近代中国经济史进行整体件把握 并为此作丫种种尝试 町以说近年 来己渐入佳境 而对海关资料 统计报告资料 进行系统性的整体考察正是使这种尝试成为可能的研究方 法 见其著 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 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u 岸市场圈 中译本 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0 6 年版 第4 4 l 页 近几年来复口 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吴松弟教授及其研究团队 亦利用旧海关贸易报 告完成j 对香港等多个港口城市及其物流腹地的经济关系考察 成绩蔓然 可参见吴松弟主编 中国百年 经济拼图 港u 城市及其腹地与中国现代化 山东画报出版社2 0 0 6 年版 据笔者所见 目前用这些外国 税务司制下的贸易统计 报告资料来研究沿边地区的成果尚未出现 陈吕范 邹启宇在 关于个i j 大锡的 产量和出口量问题 见前揭 一文中虽提及1 9 0 9 1 9 3 7 年各年度海关贸易报告书 t h et r a d e r 印o r t o f c h i n a 认为 编撰体例前后不一 或出年刊或出季刊 月刊 但仅做部分引用或说明 未能全面予以利 5 系 因而蒙自关对于相关情况的记载十分详细 成为研究近代个锡最为详实科学 的原始资料 而前人对旧海关史料 这一系统完整资料基本上没有怎么利用 本 研究通过对近代个旧锡矿外销路线 各关各期贸易情况进行排比 可以量化考订 来复原近代大锡外销的基本状况 并就个锡商品化进程中的出产 运输和通道修 缮等相关问题做讨论 2 地方调查资料和档案 清末民国时期随着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输入 中国逐渐有了比较科学的调 查 个旧作为重要矿产区域 相关的调查资料也比较丰富 如丁文江曾于1 9 1 4 年受当时北京政府农商部委派 对云南个旧附近地质矿务进行过调查 后由尹赞 勋整理出版了 云南个旧附近地质矿务报告 一书 于1 9 3 7 年6 月由农业部地 质调查所和国立北平研究院地质学研究所印行 苏汝江在1 9 3 8 年对个旧进行过 实地调查 通过汇集各项资料 著有 云南个旧锡业调查 一书 1 9 4 2 年由国 立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印行 袁丕济等人于1 9 4 1 年对个旧锡业 特别是对 个锡的市场价值等进行过详细的调查1 地方档案部分的资料 有由云南省档案馆 云南省经济研究所合编的 云南 近代矿业档案史料选编 1 8 9 0 一1 9 4 9 1 9 8 7 年印本 该书以时间为序列 选 编了云南近代矿业的相关资料 这些资料全是当时保存的档案原件 此外 云 南省政府公报 也是比较重要的资源来源 加上地方的文史资料和地方志构成了 地方资料系统 3 其他资料 除了上述主要资料 与个旧锡业相关的其他资料也有不少 如一些辑录资料 云南史料丛刊 文海近代史资料丛刊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等 还有民国时期与 个锡相关的各部门统计数据 也是研究所必需的资料 同时 相关的游记与评论 也是非常有益的补充 用 1 袁丕济 曹立瀛 王乃棵 云南之锡业 资源委员会月刊 1 9 4 1 年第3 卷第2 3 期合刊 6 上篇 近代云南个旧锡矿的空间分布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开发背景 第一节个旧地区自然地理环境 个旧位于云南省南部 1 0 2 5 2 e 至1 0 3 2 1 e 2 2 5 9 7 n 至2 3 3 8 n 之间1 从整个中国地形图来看 区域地处云贵高原南部 滇中湖盆高原的南部 云南 山 字型构造弧顶端的东南部2 地质构造比较复杂 多系喀斯特溶岩地 貌 多暗河 溶洞 地面缺水 从地势来看 东 中 西和中部众山丛错而较高 山脉连绵 峰峦起伏 境内9 5 以上面积为山区3 县东为老阴山 即个蒙山脉之 西边 峭壁于尺 直立如削 县西为老阳山 高不过七百尺 蜿蜒起伏 不似个 蒙山脉那样险竣 自老阳山而西 山势复为险竣 但是它的形状构造 与老阴山 则又有所不同 个蒙山脉多为石灰岩构成 坡度较大 其石为磷冈 峰圆而尖 高下杂错 远望之累累如坟 4 老阳山以西之山 因受河流深切影响 山脊竣险 如削 蜿蜒相接 北部则较平坦 有大屯 鸡街 倘甸三个坝子 南部为红河深 大断裂带 受河流深切的影响 地表比较破碎 全境似不规则的三角形 其地 形势环抱如带 5 区内河流属南盘江及元江两大水系 乍甸河 绿冲河注入泸 江 向北汇入南盘江 普洒河 贾沙河 咪甲河 龙岔河 火把冲河属元江水系 向南流入元江 这些河流河床狭窄 受降水的季节分配影响 旱季易干枯 雨季 暴涨6 从纬度地带性来看 个旧区域属于亚热带性气候 不过因为地形的影响 使 得区域山地立体气候明显 如东部的莲花山 又名大犁铧山 最高峰海拔2 7 3 9 7 米 而位于红河红谷的蛮耗 海拔仅1 6 0 米 纬度与地形两个因素共同影响下 个旧春暖少雨 夏热多雨 秋季凉爽 冬季略冷 四季不甚分明 年平均气温为 1 5 8 最热月平均气温2 0 最冷月平均气温9 8 年降水量1 1 0 6 3 衄 其中雨季 5 1 0 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 0 2 7 可见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 1 参见云南省测绘局编 云南省地图集 1 9 8 2 年版 第1 0 5 页 2 云南 山 字型构造是一个横跨滇东 滇中 纵越滇南 滇北的构造体系 东两宽约4 5 0 公里 南北长 约3 3 0 公里 e 脊柱大致与经向构造体系中的南北构造带重合 北起会沙江 向南经滇池全乐溪 通海附 近消失 前弧明显地由三道向南凸 的弧形构造带组成 它们足通海弧 铂 屏弧 红河弧 参见冶金工 业部西南冶余地质勘探公司编著 个 锡矿地质 冶金工业出版社 1 9 8 4 年2 月 第2 2 2 4 页 3 参见云南省测绘局编 云南省地图集 1 9 8 2 年版 第1 0 5 页 4 丁文江 云南个旧附近地质矿务报告 见于 地质专报 乙种第十号 实业部地质调查所等 1 9 3 7 年 1 月 第2 页 5 乾隆 蒙自县志 卷3 厂务 6 参见云南省测绘局编 云南省地图集 1 9 8 2 年版 第1 0 5 页 7 参见云南省测绘局编 云南省地图集 1 9 8 2 年版 第1 0 5 页 7 均匀 每到冬春两季便阴寒少雨 多早 加上多为岩溶地貌 持水性不强 造成 生产和生活用水不足 特别是在锡矿的主要分布区 如马拉格 老厂 卡房 锡 城等地 因无河流流经 使得个旧矿区素有 水贵如金 之说 从土壤来看 个旧地区土壤以红壤为主 兼之石灰 岩 土 赤红壤 燥红 土 水稻土等1 按照地带性规律 其原生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不过 经过人类的长期开发 原生植被已很难觅见 现以次生植被为主 区域北部的倘 甸 大屯 鸡街 乍甸等坝区因水热条件配合较好 一直作为个旧主要粮食产区 而存在 不过这些水田在全县耕地面积中 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高 旱地面积较 水田分布要广阔得多 多分布于区域东部 南部和西部的老厂 卡房 黄草坝 贾沙 保和 锡城等山区和半山区 主要作物是玉米和小麦等2 这些旱作物的 产量不是很高 加上整个区域耕地面积较少 使得个旧地区的粮食生产基本上 不能自给 而要靠从外输入方能满足基本生产与生活需要 这在矿区尤为明显 每年从外地辗转运入粮食等各种生产与生活资料所花费的代价 构成了矿业生产 另一沉重的成本 众多文献资料中都反映了这一问题 个旧区域沉积岩系发育 变质作用强烈 地壳活动剧烈 经过长期 多次的 构造运动 构成了极为复杂的地质构造现状 这种复杂的地质构造成为十分有利 的矿化条件 据调查 个旧矿区已发现的矿物有1 5 类 1 4 6 种4 不过囿于认识 水平与技术手段 锡矿生产在个旧矿业开发历史中 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当 然这主要归因于区域的锡矿资源富集 埋藏条件好 利于开采 富集易采的锡矿 资源成了区域资源商品化的基础 参见云南省测绘局编 云南省地图集 1 9 8 2 年版 第1 0 5 页 2 个l u 市人民政编 云南省个l 甘市地名志 1 9 8 5 年9 月 第9 页 3 在苏汝江的调查资料 云南个j l i 锡业调查 国立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 1 9 4 2 年6 月 中 当时个 i 几地区水 面积为6 73 6 0 亩 全县面积为53 0 8 4 2 方里 个旧县人民政府在1 9 8 4 年编纂 云南省个l u 市 地名志 时调查到水田卣积为5 85 9 5 亩 早地1 1 38 l o 亩 耕地面积为1 7 55 1 7 亩 全区面积l5 8 67 5 平方公罩 町见区域就水 面积来说 变化不大 且整个耕地面积在区域中所占比例甚小 4 冶金工业部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编著 个旧锡矿地质 冶金工业 i i 版社 1 9 8 4 年2 月 第9 4 页 8 图1 1 个旧区位图 底图来源 民国 新纂云南通志 卷九 现行设治区域图 第二节近代以前的个旧锡业开发 个旧产锡历史悠久 甚至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 当时个旧地属贲古 县 北采山出锡 西羊山出银 铅 南乌山出锡 1 是为最早记录2 从代表春 秋到西汉中期的相关出土的青铜器文物来看 通过对这些青铜器化学成分分析 可以看出当时古人已能根据器物的不同要求加入不同数量的锡 如祥云出土的铜 棺以及所含青铜器物中 就广泛运用了锡这一原料3 西汉以后的有关个锡记载资料很少 直至明代正德年间 方见个锡出产的明 确记录 锡 蒙自个旧村出 一出银矿 一出锡矿 4 据考证 个旧地名见 于记录者 此为较早5 滇略 中对个锡有如下记载 锡则临安者最佳 上者 为芭蕉叶 扣之 声如铜铁 其白如银 作器殊良 6 由此可见 当时个旧地区 的锡矿冶炼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对个旧锡品课以税款首见明万历年间 1 汉书 卷2 8 地理志j 益州郡 贲古县 2 贲古县之位置 存有多说 方国瑜先生枉 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 中华书局 1 9 8 7 年1 0 月版 第二 篇 汉晋时期郡县地名 作丫详细的考证 3 云南大学历史系等编 云南冶金史 云南人民 l l 版社 1 9 8 0 年3 月版 第l 一4 页 4 明正德 云南志 卷六 临安府 土产 5 见 个旧公议j 规碑 载于方国瑜主编 云南史料丛刊 第1 3 卷 云南人学出版社 2 0 0 1 年9 月 6 明 谢肇j f i 滇略 卷三 产略 见方国瑜主编 云南史料丛刊 第6 卷 云南火学出版社 2 0 0 1 年9 月 9 锡课 银一千六百八十两 1 查当时各府 州矿税 惟临安有锡课 说明个 旧锡矿得到了一定的丌发 只是当时办矿情况不是十分详细 清初以降 个旧矿务逐渐兴盛 蒙有宝山 个旧称最 四方之人 多开拓 于斯 名之为个旧厂 今溯其始 不知始于何时 2 该志修成于康熙五十一年 此时个旧厂已旺盛 不过在清初时 个旧地区以银矿开采为主 当时在个旧设立 的厂委抽课也主要是针对银矿 个旧厂原有银炉七座 龙树脚在县南七十里 原有银洞四十五 银炉子三十二座 设立厂委抽课 芭蕉箐去龙树厂六里 原 有银洞 置银炉十一座 设立厂委抽课 3 随着银矿资源的逐步枯竭 锡矿资 源成为个旧地区开发的重点 康熙四十六年 1 7 0 7 年 督宪贝和诺题开个旧银锡课 对个旧锡业开始进行 管理 说明此时个旧锡业已发展一定规模 尤其是乾隆年间 朝廷改变铸币原料 乾隆五年 本朝于是年始加锡配铸谓之青钱 户部议定改铸青钱需用点锡 而点锡产自广东 自滇至粤采办不易 云南蒙自县之个旧厂产有版锡 应准其就 近收买配搭鼓铸 嗣后宝黔局 宝川局所需额锡亦令于云南采买供铸 4 这极 大刺激了个旧锡业的发展 乾隆丁丑 二十二年 时任通海县令余庆长奉檄委查 漫梭金厂 行经临安府 在他的笔下 当时个旧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个旧厂 商贾辐辏 烟火繁稠 视摸黑迥胜 地产银 锡 铅 白锡质良 甲于天下 5 矿业的兴盛 吸引了众多厂商 作为铸币配料的个锡源源不断输往四川 贵州等 地 与这一物流方向形成对比的是前来开采锡矿的人流 初因方连硐兴旺 四 方来探者不下数万人 楚居其七 江右居其三 山陕次之 别省又次之 6 云南传统时期的各种矿业开发经营方式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通过文献可略 窥一二 矿商想开办厂尖 首先必须取得官府执照 厂民采探 矿硐 得实 先行呈报到官 官验实 转报试采 效则定有课额 设立官房 抽收 登记者为 书办 缉私 催课者为巡拦 官委家丁一人经理 厂民奉为厂主 凡事禀命而行 一呼百诺 可以出票 可以听讼 可以施刑 7 在取得开采许可后 矿商便开始 组织生产 厂上持本经纪者为硐主 备具油米 号召众人 或数人 或数十人 至于旺盛而以干百计者为砂丁 经理帐目 出官酬应者为管事 砂丁各持锥凿攻 打 名为尖子 人负一囊 所挖土石盛于内 出外抛弃 土为荒 石为夹 惧 硐之有覆压也 则用木横竖支撑如梁柱然 其名为厢 管厢者为厢头 得利则硐 1 明 邹心龙修 李元阳纂 万历 云南通志 卷六 赋役志 l 临安府 课程 见见方国瑜主编 云 南史料丛刊 第6 卷 云南人学出版社 2 0 0 1 年9 月 2 康熙 蒙自县志 卷l 厂务 3 乾隆 蒙臼县志 卷3 厂务 4 乾隆官修 清朝文献通考 卷十六 钱币四 浙江古籍j i 版社 2 0 0 0 年版 5 清 余庆 著 金厂行记 载于清王锡祺辑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杭州古籍书店 1 9 8 5 年7 月版 6 乾隆 蒙自县志 卷3 厂务 7 清 吴大勋撰 滇南闻见录 卷上 1 0 主 管事 厢头 砂丁等派大小股分 1 具体到个旧锡矿 则又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开一硐口 有十石米分做者 有三十石米分做者 或数十人同供一硐 或六七十人同供一硐 发油米者 名为 窝头 揽洞者名为镶头 洞中窝路用木镶之 恐有坠塌之患 故名镶头 挖土 开荒者名为弟兄 其硐内或开一二尖 或开四五尖 或一尖 获矿而傍尖皆未获 矿 锅头同供者亦同分之 镶头仅获矿之尖得与其列 傍尖之镶头不得过而问焉 如同硐锅头不在此尖内 亦不能分此矿 至于品矿数目 每十桶镶头一分 弟兄 四分 锅头五分 锅头又于五内 应为分 之内按米分均分 此采洞定例也 2 传统时期个旧锡矿多作为国家统制之下的铸币原料而存在 成为商品流入市 场的部分在锡矿生产中所占比重很小 无法形成规模性商品化 直到近代 世界 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对锡矿的需求量增多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势力范围扩张 至云南 个锡不可避免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原料 被纳入世界市场 体系 1 清 吴犬勋撰 滇南闻见录 卷上 2 乾隆 蒙自县志 卷3 厂务 第二章矿厂空间分布 第一节厂区分布 受地理位置 地形条件以及资源分布的影响 个旧境内自然植被 农作物和 矿区布局呈现出各自特点 水田主要分布于区域北部的倘甸 大屯 鸡街 乍甸 等坝区 旱地多分布于区域东部 南部和西部的老厂 卡房 黄草坝 贾沙 保 和 锡城等山区和半山区 矿产资源则主要分布于区域东南部的马拉格 松树脚 老厂 卡房一带和锡城区的中西部地区 个旧矿区有四区 五区之说 所划分的标准也不一 有依天然位置划分的 如五区之划分 也有依传统相沿的划分 如四区之说 丁文江先生曾于1 9 1 4 年受北京政府农商部派遣 对滇东地质进行调查 期 间除赴乌格勘察煤矿外 重点对个旧矿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 他将当时个旧 所存锡厂 依其天然位置 分为五区1 第一区为老厂 这一矿区位于个旧城市的东南 是为各厂中开采历史最为悠 久的一区 其中比较著名的矿厂有黄茅山 老城门洞 银洞 花札口 耗子厂 湾子 其它还有位于该矿区东北的黑明槽 蒙自庙 黄泥塘 白石岩冲 东南的 蜂子洞 大冲 头台坡 西南的木登洞 新寨等处 第二区为金钗坡区 该矿区位于卡房之东 老厂之南 包括滥泥凹 新山 白沙坡 鸡心络等处 第三区称为大沟区 包括卡房 田心 龙潭头 芭蕉箐 大花山 小花山等 处矿厂 这些矿厂都在卡房以下的大沟中 第四区称为马落革区 这一矿区包括了个旧市东北各处矿厂 其中比较有名 的矿厂有马落革 古山 马落革为锡务公司所有 古山一部分为宝兴公司所办 第五区为峡石龙区 这一矿区在个旧西南百里 为各厂位置最为偏远的一区 包括峡石龙 斗岩等矿厂 四区之划分较为常见 根据其后的调查资料2 具体划分如下 第一区为老厂 包括黄茅山 湾子厂 麦雨冲 期白山 小城门硐 耗子厂 花扎口 铜硐厂 坪子 长冲 蜂子硐 晒鱼塥 银硐 大冲 天生塘 松子坪 菜园 新山 哑巴塘 白石岩冲 仙人硐 滥泥湾 蕞头地 老银厂 上下竹林 山 上潆子 下漾子 后山 大沟等厂 第二区为新厂 包括马拉格 即前述马落革 野鸡硐 荷叶塌 瓦房冲 1 丁文江 云南个旧附近地质矿务报告 见于 地质专报 乙种第十号 实业部地质调查所等 1 9 3 7 年 1 月 第6 9 页 2 见苏汝江 云南个旧锡业调查 国市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1 9 4 2 年编印 第1 8 一1 9 页 1 2 破山槽 黄泥硐等厂 第三区为古山厂 古山 松树脚 半坡 绿钗塥 旱谷地等厂 第四区为西厂 包括了牛屎坡 禄丰寨 陡岩等厂 这种矿区划分 基本上是依照锡矿开采时间而设定的 如第一区的上下漾子 花扎口 龙树厂早在乾隆年间便已兴旺 而耗子厂 黄茅山 老城门洞 大沟厂 的荷叶霸等处的锡矿开采时间更早1 第一矿区支撑了个旧地区长期开采 而第 二区如马拉格厂 为锡务公司所开 应用新式机器生产 在锡矿生产中占据着重 要的地位 而第四区的陡岩等厂开采最晚 在当时丁文江先生的调查中 还未将 第四区的牛屎坡等厂列入矿区范围之内 需要指出的是 个旧矿山的划区 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界线 除了锡务公司的 马拉格一区可以划定外 其余的锡矿经营者 几全属小规模之经营 加以历来个 旧一带治安纷扰 矿法紊乱 矿厂之创设则规律全无 2 各矿主其资本由数十 百元至数万元 或数十万元者 不下数百家 多无一定之矿区 盖个旧矿山以一 袤阔之地 千硐万窟 上下纵横 极为复杂 划区测量 诚属不易 3 以至于 在1 9 2 9 年张福铨等人在调查个旧锡矿矿区位置的过程中 发出了 矿厂数目之 繁多虽咸以千百计 然漫无统计以备稽考 4 的感慨 1 9 2 9 年的调查是根据农矿 部注册存案以及 云南矿产概况 所载 对于各矿区以及一些重要厂区的位置 承办人以及一些厂区的厂区面积和开办年份的记载相对比较完备 对于我们了解 当时个旧矿区有很大的帮助 见表2 1 表2 1 个旧矿区及重要矿厂表 厂距县城方向 厂名承办人厂区面积注册时间 区里数 老中下竹林山南三十里钧运吕何斡臣五十二亩民国四年 1 9 1 5 年 厂 中下竹林山 南三十里 欧阳淮李伯庚 七十八亩民国四年 1 9 1 5 年 上中下人冲南三十里张崇义三百三十八亩民国四年 1 9 1 5 年 黑明槽 南三十里 谢希曾一百零四亩民国四年 1 9 1 5 年 湾子大陡山南三十里张家祥一百零二亩民国四年 1 9 1 5 年 耗子厂 南二十五里 谢鸿恩 七十六亩 民国四年 1 9 1 5 年 银硐山厂南三十里李龙元一百一十六亩民国四年 1 9 1 5 年 小竹箐山桥花山南十八里张朝起二百四十九亩民国七年 1 9 1 8 年 野猪塘南二十三里锡务公司 个旧锡矿经部核定划为特别区域 各区概未注册 1 见乾隆 蒙自县志 卷3 厂务 2 张福铨等 调查云南个旧锡矿矿区位置之报告 铁道公报 铁道部成立一周年纪念特刊 1 9 2 9 年 3 见郭坦著 云南省之自然富源 1 9 4 0 年8 月 正中书局 第8 5 页 4 张福铨等 调查云南个旧锡矿矿区位置之报告 铁道公报 铁道部成立一周年纪念特刊 1 9 2 9 年 1 3 l 黄茅山南二十三里向复初等个i 开锡矿经部核定划为特别区域 各区概未注册 松子坪 南二十五里 杨孔昭等个旧锡矿经部核定划为特别区域 各区概朱注册 矿王山南二十五里普学明等个旧锡矿经部核定划为特别区域 各区概未注册 晒鱼塥南二十七里罗宗林等个旧锡矿经部核定划为特别区域 各区概未注册 花扎口 南三十里伊世昌等个旧锡矿经部核定划为特别区域 各区概未注册 白硖硐南三十里张永和等个旧锡矿经部核定划为特别区域 各区概未注册 上礞子南三十里白正彩等个旧锡矿经部核定划为特别区域 各区概朱注册 下锁口南三十里张三等个旧锡矿经部核定划为特别区域 各区概未注册 梅雨村南二十五里贺云燥等个旧锡矿经部核定划为特别区域 各区概朱注册 坳头 南二十五里 白金发等个旧锡矿经部核定划为特别区域 各区概未注册 小城门硐南三十里施有才等个旧锡矿经部核定划为特别区域 各区概未注册 蜂子硐 南三十里 于德齐等个旧锡矿经部核定划为特别区域 各区概未注册 坪子南三十里马成等个旧锡矿经部核定划为特别区域 各区概朱注册 菜冈南二十里车家兴等个旧锡矿经部核定划为特别区域 各区概未注册 塘子凹南二十五里沈春荣个旧锡矿经部核定划为特别区域 各区概未注册 黄泥硐南三十一里林乔生等个i 同锡矿经部核定划为特别区域 各区概朱注册 天生塘南二十五里孙发等个旧锡矿经部核定划为特别区域 各区概未注册 k 冲南三十里谢希曾等个旧锡矿经部核定划为特别区域 各区概未注册 大坪子南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