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唯心史观 唯心史观求助编辑百科名片历史唯心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的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叫唯心史观。与“唯物主义”相对。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精神决定物质;人的认识是先天就有的或在头脑中自己产生的。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目录简介演变本质地位主张根源形态代表展开编辑本段简介历史唯心主义(historical idealism)是把社会现象及其发展的终极原因归结为精神因素的社会历史观。又称唯心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历史观。它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点出发,把人们的思想动机、杰出人物的主观意志或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否认阶级斗争规律,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历史唯心主义掩盖历史发展的真相,通常代表剥削阶级的利益。在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以前,历史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占统治的地位,这是因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历史,而生产规模的狭小又限制着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认识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只有到了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才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才第一次把社会历史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编辑本段演变历史唯心主义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奴隶主思想家为了论证其阶级统治的合理性,宣称奴隶制符合天命,是按最完善的理念创造的社会。这种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在古代只涉及到国家、政治等某些领域,还不是对人类社会整体的认识。那时人们还未把社会和自然明确地区分开来,关于历史的唯心主义观点浑然一体地包含在一般世界观之中,也未形成独立的系统的理论。编辑本段本质历史唯心主义用主观臆造的、人为的联系代替社会历史的真实的联系,本质上是对社会历史本来面貌的歪曲,对人类的认识、真理的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但是,作为人类探究社会历史本质过程的一定发展阶段,它的存在又有其历史的原因和不可避免性。历史唯心主义在长期演变过程中曾为人类认识社会积累了一定的思想资料;它从反面提出的种种问题,也推动着人们深入思考;在历史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的理论体系中,还包含着可贵的历史辩证法,思想和某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因素或萌芽。这些都为科学历史观的产生作了准备。编辑本段地位历史唯心主义宣扬剥削制度的合理性和永恒性,一直是剥削阶级用以维护其统治、蒙骗劳动群众的思想工具,这是它的社会政治作用的基本的、主导的方面。但当着一种形态的唯心史观作为进步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思想武器,去反对腐朽阶级及其精神支柱时,它除了具有欺骗性外,也还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性。资产阶级在其上升时期宣传的人道主义的唯心史观,就具有这种两重性。编辑本段主张历史唯心主义的种种表现,可以归结为两种理论形态:主张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历史的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和主张某种神秘的精神实体决定历史的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这两种形态的唯心史观实质相同,都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实际上都是用历史本身之外的因素解释历史。它们共同的基本主张是:把社会历史归结为意识史,无视物质生产活动,颠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真实关系。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摸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出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根源。由此把精神的力量看作社会发展的最后动因,以为只要改变人们的观念即可达到改变社会的目的。认为只有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少数杰出人物才是历史的主宰,全部世界历史不过是英雄人物实现其思想、意志的过程,就是至高无上的意旨也只能“启示”他们并通过他们表达出来。这种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无视人民群众的活动。认为人民群众是“惰性的物质”、消极被动的“群氓”,只配充当英雄人物实现其目的的工具。抹煞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或者把历史的变化归结为由个人主观随意活动所造成的偶然事件的堆积,或者把历史运动的秩序说成神的有目的的安排或某种神秘理念的逻辑规定。归根结柢,它们都否认历史本身具有客观规律。编辑本段根源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产生前,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理论中长期占统治地位,其原因有三个方面:认识根源社会历史观的认识对象是人类社会,它与自然现象有很大不同。自然界的变化纯粹由无意识的、盲目的自然力量所引起,在社会历史中活动着的则是赋有思想和意识的人,社会生活中的任何领域、任何事件都和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相关。人们的认识如果停留于人的活动的表面动机上,就会得出“意见支配世界”的结论。历史根源在资本主义大工业出现以前,生产规模狭小,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发展速度缓慢,人们之间直接的经济联系封闭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并且被政治等级的外衣所掩盖,使社会的本质关系、历史发展的物质动因不能充分显露出来。在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超经济剥削占优势,被剥削者直接感受到的是剥削者个人意志的支配,这也是历史观上的精神决定论能够广泛传播的重要历史原因。阶级根源剥削阶级长期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垄断着精神生产及其成果,劳动群众则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文化上处于无权的地位。剥削阶级及其思想家从自己的阶级利益出发,必然要歪曲社会历史,夸大精神作用,贬低物质生产和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劳动人民。编辑本段形态历史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的理论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和客观唯心主义历史现。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主张人的意志、愿望决定历史变迁。如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历史的意义在于“超人”的诞生,他的“统治和奴役的意志是决定一切的力量。”我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代表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舍豪杰则无世界”,“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1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因此,在主观唯心主义者看来,主观 的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客观世界的事物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荒谬的唯我论,因为它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是个人自我的主观精神的显现和产物,实际上就是认为世界上 的一切事物都只能存在于个人自我的主观精神之中,没有个人自我的主观精神,也就没有世界上的事物。中国宋明时期的陆王学派所谓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英国贝克莱的所谓“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就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唯我论观点。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主张某种客观精神,超自然的神秘的力量决定历史的发展。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人类历史是“绝对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外化的产物。孔子认为上天主宰人世,各民族的伟大历史人物不过是“客观精神”的体现者。历史唯心主义的两种理论形态的共同特点是:第一,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出发,把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因归结为精神因素,否认历史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第二,在对待人民群众的作用问题上都表现为英雄史观,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把人民群众的作用排除在历史之外。1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中国宋代程朱理学的“理”,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德国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就都是这种作为世界本体的客观精神或原则。客观唯心主义的所谓客观精神或原则,实际上是把人的思维或一般概念加以绝对化的结果,是通过抽象思维把它们升华或蒸馏为不仅脱离人头脑并且脱离或先于物质世界及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同时还进一步把它们神化、偶像化,部分分支陷于神秘主义的创世说和宗教信仰主义。因此,客观唯心主义同宗教常常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客观唯心主义的部分分支是宗教的一种比较精致的形式,而宗教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一种理想形式。编辑本段代表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英国:贝克莱(1684年1753年);德国:费希特(1762年1814年);中国:孟轲(约前372年289年)、王守仁(1472年1528年)。主观唯心主义的杰出代表:门格尔、帕累托、希克斯门格尔认为不同的商品效用可以互相比较,并且商品价格决定于商品的边际效用。在门格尔等人思想的基础上,艾奇沃斯、帕累托、希克斯等得出了无差异曲线。门格尔、希克斯等人实际上认为,2件棉衣加上3个面包,同1件棉衣加上5个面包可以“无差异”。也即物理、化学等客观状态不一样的东西给人带来的感觉可以是一样的。进一步而言,人的主观感觉可以脱离物理、化学状态而独立存在,并成为决定人们行为的源泉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者的精神症状。可恨的是,希克斯、门格尔等人糟蹋了经济学中极为重要的两个概念,效用和函数。门格尔、希克斯等人糟蹋了效用的概念。效用本来可用于描述商品满足人某种需要的能力,可是希克斯等人出世以后,效用就成了人的主观感觉,从而“商品具有的满足人某种需要的客观的能力”这一重要的内容就没有了合适的概念去表示。希克斯等人还糟蹋了函数。学过数学、物理等的人都知道,一般而言,函数都是指变量之间的固定的统一的关系。一旦上升到了函数,必将是一个客观的、精确的规律。可希克斯等人的效用函数却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环境而已。同样的2件棉衣和3个面包,张三的效用函数的取值今天为8、明天为10,李四的效用函数取值明天30、后天50。这哪里还是函数?当然,严格而言这也可称为函数,不过是没有任何规律的函数。人类创造函数这一概念,是专门用来解释规律的,而到了经济学家这里,函数却是没有任何规律的函数。客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前427年前347年),他把这种“客观”精神称为“理念”;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1130年1200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 “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1770年1831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理念论哲学的创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概念论和巴门尼德的存在论,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的本体论,也是柏拉图哲学的基石.他的回忆说认为认识就是回忆,坚持了唯心主义先验论.他的理念论承继了旧氏族时代的因袭的观点和思想方式,带有许多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秘主义因素。“物极必反”是贯穿于老子整个思想中的一个原则。老子讲“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大辩若讷(这个字念n,而不是n)”等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缺”、“拙”、“愚”、“讷”都是贬义词,而这正是老子侧重的地方。弱能胜强,以退为进,不争是争就是老子思想的突出体现。老子的这些思想有很多来源于自然现象。比如人老了,舌头尚在而牙齿没有了,就是因为一个软一个硬;大风来了,大树连根拔起,小草却安然无恙;“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弱能胜强”的思想,在兵法上则体现为“以退为进,以弱胜强,以少胜多”。这些例子都很有道理,也有辩证法的思想。但是,我觉得老子认识到了强弱转化的问题,但却没有深入的去分析弱是怎么转化为强的,因此片面的夸大了“弱”的作用,进而导致消极的思想。比如说,水滴石穿,水是弱的一方,石头是硬的一方,水能够穿石,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这就是条件。再比如,“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听起来似乎是那么回事,但是“与之”有两种,一种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这就叫“积极防御”;一种则是认为“与之”之后必然能够“夺之”,只是时间问题,不用怎么去做,这就是“消极防御”。盲目的“与之”,怎么可能“夺之”呢?因此,过分的强调“弱”,而不去具体的分析问题,思想逐渐地就消极了。越是消极,越是“弱”,越需要这一套理论来安慰自己。老子看到了“弱能胜强”的自然规律,认为这是天的行为的规律,即天道。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另一方面,老子对于人的行为也看的很透彻,“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进而提出无为的思想,即人的行为要符合自然的规律,要顺其自然,顺天道。强弱转化,既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造价咨询合同补充协议范本(招投标代理)
- 商务楼自动售货机投放与办公耗材合作协议
- 郎瑶离婚协议书中的情感纠葛与法律维权案例分析
- 智能家居社区合作合同范本(居住环境与生活服务)
- 2025年建筑工程类不动产登记代理人不动产登记法律制度政策-不动产登记代理实务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公共课英语(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公共课大学语文-计算机网络技术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电子商务)-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法律)行政法学-合同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塔吊出租安全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
- 绿色矿山培训课件
- 2025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旗下环球集团招聘7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纪念抗美援朝队会课件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296)
- 2025广东茂名市信宜市供销合作联社招聘基层供销社负责人2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实践规范专家共识
- 成人反流误吸高危人群全身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
- 2025年山东省临沂市、枣庄市、聊城市、菏泽市、济宁市中考语文试题解读
- 碳中和技术概论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