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与器乐的拾音.ppt_第1页
声乐与器乐的拾音.ppt_第2页
声乐与器乐的拾音.ppt_第3页
声乐与器乐的拾音.ppt_第4页
声乐与器乐的拾音.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声乐与器乐的拾音 教学内容 1 声乐的各种表演形式及拾音2 乐器发声的物理特性及拾音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掌握声乐或器乐节目在舞台表演时的话筒选择与使用 教学重点 难点 舞台表演时话筒的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各种使用话筒的舞台表演范例 一 声乐节目的拾音 声乐是指人唱出声音 人的声带连同口腔 鼻腔共鸣体在内的发声系统可以比作一个发声复杂的乐器 人声自身的特征是 音域将超过四个八度 从男低音唱出的大字组d到女高音的小字三组e3 其频率范围73hz 1319hz声压级的动态范围最大可达70db 如男高音55db共振峰大约在2800hz 3000hz 使人声音丰满 具有穿透力 1 古典歌曲独唱 首先考虑舞台的声场环境 独步一时声音的反射与混响 话筒多用频响宽的优质电容话筒 一般采用中距离拾音 高度 角度有二种方法 位于演唱者品的在前言 拾取的声音响度大 可拾得全音域的音 中 高频音足 声音明亮 位于演唱者品的斜上方或斜下方 低音增多 音色浑厚饱满 在有伴奏时小奖章信号平衡 突出歌声 如图 2 通俗歌曲朝代感强 风格多样 多数依靠电声伴奏 话筒一般采用手持式 与表演人口间的距离多为20 30cm左右 角度应根据表演需要随时高速 若与口地 则中高频增强 若在口下方 则低频增强 如图 3 摇滚乐与摇滚歌曲演唱 摇滚乐有鲜明的节奏和强大的音响 适合于情感渲泄和自我刺激 个性明显 歌手演唱时多将话筒放于嘴边 常用动圈式话筒 伴奏乐队多采用低灵敏话筒近距离拾音 或将电吉他 电贝斯等乐器的电信号直接输入调音台 用调音台进行音色修饰 如图 4 钢琴伴奏合唱 常用三角钢琴伴奏 合唱有足够的宽度感 空间感 气势宏大 话筒选用心型电容话筒 按过屠门而大嚼位置摆放 间距在1 5m以上 伴奏拾音用话筒应距钢琴1m左右 1 5m左右 俯视琴弦 并在调音时注意控制电平输入身后放置二只以上话筒 常用心型指向性 3 3 5m 角度135o左右 以加强群体感 二 器乐节目的拾音 1 钢琴 音域宽 动态范围大 声压级强 立式钢琴的弦为竖立排列 演奏时打开琴顶盖 其声音向上方辐射 安置话筒时应悬吊在琴上50cm处 一般使用两支电容话筒0 6间距 1m 如图 三角钢琴的弦是平躺排列 演奏时通常支起顶盖充当反射板 此时 声音的辐射是多方位的 低音的方向性呈现圆形 而中 高音则焦距于一个方向 如图 钢琴拾音多选用频响宽 动态范围大 声音清晰 明亮 音质柔和的电容话筒 因其音域宽 发音体面积大 用一只话筒来覆盖全音域比较困难 故此常用二只以上话筒来进行多点拾音 传声器安放在的位置分为前方区 琴尾区 上方区 下方区 前方区 是钢琴辐射最强的区域 高音比较焦距 可拾取到清晰明亮的声音 但应避开声音过尖锐以及演奏者手指用力敲击琴键声 话筒舞摆位高度应低于支起后盖向斜上方的延伸线以下 在2m左右 距离在105m左右 如图 琴尾区 是低音辐射焦距区 可拾取到浑厚 丰满 庄重之声 通常采用在前方区和琴尾区分别设立2支无方向性传声器 间距20 30cm 高度以琴盖向倾斜角为参照 靠近高音区的稍高一些 靠近低音区的稍短一些 下方区 经琴盖反射会有一部分声音辐射向地面 可用2支界面式传声器安放在辐射方向的地面上 一只靠近低音琴弦区 一只靠近高音琴弦区 此时拾取的声音干净 自然 但应注意 演奏者踩踏板的声音也会被拾到 如图 上方区 指支起琴盖的上方区域 在不低于琴弦1 5m吊2支话筒分别对着高 低音琴弦的拾取琴弦发出的直达声 也可用两支界面话筒琴盖内侧拾音 如图 如图节目需要或器材限制 也可采用单点拾音法 即把话筒放在距琴斜1上方 2m处 指向性零轴对着弦的中央部分 根据节目需要向高音区或低音区适当移动 以上几种拾音方法要依照作品的风格需要进行选用或组合 上方区适用节奏性强的乐曲 前方区和琴尾区的结合适用即明亮又丰满的工 前方区与下方区结合可使声音照实 2 弦乐器 弦乐器是指声音来自弦振动的乐器 以小提琴为代表 另有中 大提琴 吉他 竖琴 二胡 古琴等 提琴类是用弓擦弦而发出声音 而吉他 古琴 竖琴等则是用弹拨弦而发出的声音 小 中提琴 大多站立演奏 其音量和音色很大程度取决于共鸣箱 共振频率256 1100hz 声压级40 100db 演奏时 声音的辐射方向冲向小提琴上方 具有 字形特点 高音焦距于表面一侧 中音呈现腰形 小提琴与中提琴拾音含有较多的高频散射声 并有1秒左右的混响时间 因此 常使用单指向性电容话筒 以获得丰富的低音和柔和的音色 话筒位置距琴身1 2m处的斜上方 话筒的指向角度对着琴面f孔 如图 大 低音提琴 大提琴音域低 幅度大 声音有力 演奏时坐在椅子上 将琴立于地面 夹在腿间演奏 在琴对面1 2m处安装电容话筒 低音提琴是提琴类音域最低的乐器 比大提琴低八度 演奏古典音乐时用磨擦 弹拨 打弦等几种技法 演奏现代音乐时多以弹拨为主 琴声从整个乐器的肌体发出 话筒距离在10cm左右 为拾取铁高音和弓弦磨擦噪音 话筒高度应略高于大 低音提琴的十孔 主轴向下俯视f孔 而不能正对 如图 声吉他与电吉他 声吉他弹拨琴弦而发声 音量较小 多用动圈式话筒或驻极体电容话筒 放在弦的近处 电吉他一般单独设置放大音箱 音箱前20 50cm处放置动圈话筒 角度对头音箱 或将电吉他线路信号直接输入调音台 如图 古琴与古筝 外形长方 面板圆而背板平 琴弦多而紧贴在面板上 琴的发声面积大 音域宽 但声音弱 一般和高灵敏度的电容话筒拾音 放在离琴1m左右的斜上方和琴下方 距离可根据曲目要求调整 靠近时注意弹拨杂音 如图 竖琴 音色优美 音域宽阔 高音清脆 低音浑厚 音量较小 话筒应放在演奏的前方或斜1m左右 角度指向共鸣器 竖琴有7只脚踏板 踩的过重会出现地板杂音 因此话筒需用胶垫同地板隔开 在乐队合奏是地 因其音量较小需单独安放辅助话筒 以便与其他平衡 并突出竖琴特有的音响效果 如图 扬琴 属打弦乐器 琴面为薄桐木板 出音孔设在背板上 低频多从背面辐射 高中频从面板辐射 打弦用的琴竹富有弹性 打击琴弦时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 话筒一般放在面板中部或偏一些 距离30 60cm 多用单指向性话筒 木管乐器 笛类是横放 演奏中略有倾斜 一般用高频特性好的电容或动圈话筒 话筒摆在单 双簧管的喇叭口冲向前方的斜下处 巴松管发音方向冲向上方 如图 钢管乐器 钢管乐器的振动体是铜等金属材料制成 其振动是由演奏者用嘴唇吹奏 声音由喇叭口发出 有较高频率的谐波 方向性比较敏锐 长号 小号的喇叭口以视线为准 圆号的喇叭口冲右下方 并用右手拳顶住喇叭口人微言轻支撑 传声器拾取的是地面反射声 大号用手抱着演奏 喇叭冲上方 拾取钢管乐一般用单指向性电容或动圈话筒 放置在喇叭2m左右 也可使双指向性话筒 一面拾取乐器直达声 一面拾取反射声 这样既可获得高频丰富的直接音和感 又可获得宽阔的空间感 如图 打击乐器 由物体振动而发音的乐器 分膜振动和体振动乐器 膜振动包括鼓类 体振动有木琴 铙钹 三角铁等 a 膜振动 常利用动物皮革人微言轻振动体 打击时声级很强 动态范围很大 没有确定的音高 声音的方向性也不明显 多使用低灵敏度的动圈话筒近距离拾音 但要注意输入电平的控制以免声音过载而失真 b 体振动 击打时会发出频率高的声音 音色随着击打方法而变化 拾音时要使用高频特性好 灵敏度低的话筒 位置要根据打法而设置 但要靠近振动体以拾取丰富的谐波 拾取钢片琴与等键盘打击乐器时 话筒要放在琴身的中央部分拾取所有发音管的直接音及余韵 c 架子鼓 是现代音乐的打击乐器 由人世间鼓 嗵鼓 军鼓吊镲 立镲组成 通常采用多支话筒 多点拾音 低音鼓 最好低灵敏度 低音少的话筒 动圈 一种方法是双面鼓安拾音 既将话筒放在鼓中心点前10 20cm 另一种方法是单面鼓安拾音 既揭开背面鼓皮 将话筒伸进共鸣腔内 指向击点位置 距鼓20cm 嗵鼓 一般有2 4个 用动圈话筒近距拾音 置于鼓的正面膜5上方 10cm处 也可将背面膜拿掉 置于共鸣腔内 军鼓 特点是鼓膜内侧拉着响弦 弦的振动能产生独特的音色 它位于踩钗的正面 可用动圈话筒放丰踩钗的军鼓之间 距鼓边缘5cm处 尽是靠近鼓膜 避免踩钗声音进入话筒 立钗 多用电容话筒 放在钗1m处 这样即可拾取钗的扩散音 双可兼顾架子鼓的整体音响和融合度 如图 拉弦乐器 京胡 二胡等可在琴杆前方 正冲琴微横向略高些放置话筒 距离约50cm 避开高频强辐射区以防声音发尖 减少弓弦磨擦声 如图 小型管弦乐的拾音常配有大 中 小 低音提琴 单 双簧管 大管 长笛 圆号 钢琴等 乐队在舞台上排列正规 音响的整体性和融合性好 音色柔和 乐队的方向性及位置符合声学要求一般采用主话筒与辅助话筒相结合的方法 即在声音弱的乐器前加辅助话筒 在乐队前上方加1 2支主话筒拾取乐队的整体声音及声场混响 如图 三 乐队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